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精选8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 篇1

汪学敏 发表于 2006-9-11 11:46:50

这两天看完有关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电视节目后,感触颇深。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关注、重视和支持中学生的安全,应该在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为了衡量人类活动的危险程度,社会行为学家把冒险行为分成六个等级,称为“冒险系数”即:绝对没有危险的活动称为0级;危险占二成,安全占七八成的活动是一级;危险、安全各占一半的活动是三级;依此类推,最高六级,是绝对危险的。因此,在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冒险行为,及时地加以引导。具体做法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些活动是小冒险,有大人指导,玩玩可以;有些则是大冒险,现在绝对不能闹着玩,但将来可参加;其次要告诉学生,冒险分理智和盲目两种。理智的冒险是有益的探索;盲目的冒险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第三,要教育、引导学生先搞好学习,练好身体,培养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应对更大的风险。

在学校里的具体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如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讲清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学生在运动和各类竞赛中受到意外的伤害;班主任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如在组织学校春秋游的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和其他教师一起来管理好学生,防止发生意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天气预报等资料,提醒学生注意保暖,防止生病,影响上课;在恶劣天气到来前夕,提醒学生尤其是路途较远的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早出门一刻钟,从从容容地上学,冬天干万不可贪睡懒觉,上学时丢三拉四,骑车横冲直撞。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要立即制止,并和学生说清原因。在学校放寒暑假之前,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班会上,举一反三,扩大了宣传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 篇2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目标,渗透

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 小学的入学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在我国家庭中, 几乎能达到适龄儿童都能够上学, 走进学习知识的课堂中。让安全教育走进学校, 不仅是孩子能够得到安全上的保障, 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每一个家庭, 家庭带动社区乃至带动整个社会, 使社会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从而, 全民素质都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 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因为小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对象, 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培养出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果错过了最佳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并且,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是最容易观察、模仿成年人的行为, 更加容易受到其教师和家长们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 只是苦口婆心地在语言上进行教育, 不如亲身示范、以身作则, 以自己正确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这样的效果会更加的显著。但是, 由于处于心智不是很成熟的小学阶段, 孩子们更容易去做冒险的事情或者是跟从冒险的人一起做出危险的行为。他们尚且还不能分辨哪些行为、活动以及事物、事情的安全与否。并且, 小学生的能力在形成时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力在形成的初期会比较缓慢, 在形成具备安全意识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能够保护自身的能力, 这一阶段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美国等国家, 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孩子们保护自身能力的培养, 会将学过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得到的能力, 从而能够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安全教育应该从意识转化为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安全思想, 从而忽略了实际能力。

一、安全教育的目标制定

在进行全学校统一的安全指导工作的同时, 学校应该注意地对此加以区别对待。在不同的年级分别加以具体的详细规定。

1、低年级

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是能够理解采取安全行动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保证自身安全, 要学会遵守纪律, 能够意识到身边所存在的危险, 一旦在危险事件突发或者发现危险的时候, 能够迅速地告知教师、家长或附近的成年人, 并且能够听从他人指示, 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2、中年级

中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身边所存在着的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知道如何去防范危险事故的发生, 能够意识到危险的到来而且能够采取一定的行动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

3、高年级

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是能够通过对事态的观察从而预测到危险是否发生, 而且能够主动地去采取一定的行动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不仅能够做到对自我的保护, 而且还要能够帮助家人和身边的朋友, 能够采取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二、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1、生命安全教育

学校要培养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生命、尊重以及爱惜生命, 要具备热爱生命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积极地面对挫折、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小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2、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应经常进行预防踩踏、逃生教育以及用电安全教育。学生应该掌握预防煤气中毒和防止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预防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 要提高自我保护以及求生的技能。还要进行防盗安全教育、出游安全教育以及进行游泳和玩水的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

学校要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用来提高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有自救能力。同时还要讲解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基本常识。

4、交通安全教育

学生需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以及关于交通安全的常识, 培养安全意识。让学生们成为“安全监督员”, 提示或监督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成人遵守交通法规。对小学生进行上学和放学时路上步行的安全教育。还要教育小学生坐车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5、自然灾害防范教育

学校根据小学生所居住地域的地理特点, 训练他们躲避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方法。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冷静地应对, 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能够进行自我保护以及求救、逃生的技能。学生除了要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之外, 还要学会紧急救助其他人的技能。

6、社会安全防范教育

学校应该使小学生了解社会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危害性, 要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教育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所具备的基本规则, 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能够学会识别可疑人物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躲避危险事故灾害的方法以及逃生技能。

三、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我国, 小学每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一般是在十五到四十分钟之间, 这个时间段基本相当于一节课的时间。而且, 大多是在节假日之前、开学之初和有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着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尤其是在已经有安全事件发生之际,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程度会大大加重。而在美国等国家,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是超过我国的。并且集中于安全教育课上。可见, 我国的小学中大部分只是被动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主动意识不强。从学生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这一角度来看, 主要是听从教师的讲解、家长的嘱咐、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通过网络媒体的途径。从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这一角度来看,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离不开广播板报、防火防灾演练、安全讲座以及安全影片和游戏等媒介的。从途径的广度来看, 安全教育的种类有很多, 关于安全的主题班会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相关安全的手抄报是非常常见的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 不过, 安全自救演练、安全知识相关的游戏和体验效果要比常规的主题班会、广播板报效果要更加地显著。像防火、防灾的演习在安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把学生在平日中所收获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中的一项综合活动。

对我国的安全教育来说, 春游、运动会、防火防灾训练以及各类安全讲座等此类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就是进行安全教育的绝佳机会。学校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 还能学会如何采取安全行动的一些方法。此外, 像防火防灾训练和安全讲座等, 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践、亲自感受体验, 这样的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当然, 在开展此类活动的同时, 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要邀请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共同来参与, 是安全教育和实践的内容形式更加地丰富。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 这虽然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机会, 但是也同时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机会, 所以在活动开展之前都会进行周密的计划, 会考虑到活动开展的时候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可见,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从书上来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 更加需要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安全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演习, 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事物的危险性, 另外,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能够做到在危险真正到来的时候, 从容面对, 理智处理。

四、安全教育的学科渗透

1、小学安全教育在语文课中的渗透

在小学的教学阶段, 语文的教学可以成为对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 安全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断渗透,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比如在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这一篇文章就描述许多和地震相关的句子, 其中就有一段描写了几个孩子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被埋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 最后成功被救出来的段落, 讲到这个段落的时候, 教师则可以穿插一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自我救护的知识, 告诉学生们发生地震的时候首先不要惊慌, 要学会冷静处理, 然后要及时躲避到房屋的角落里, 以免被东西砸伤。还有, 在低年级学习生字时也是可以渗透安全教育的。比如, 教师在讲解“灯”字的时侯, 在认识字音、字形的基础上进行组词, 在词组中可以体现“红灯”一词,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该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的亮了要等一等, 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穿插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普及, 不仅学习了新知识, 还掌握了交通规则。这样, 把安全教育在无形之中就会渗透到语文的教学中, 使学生们留有深刻的印象, 并且能够掌握。

2、小学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

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师的义务。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针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 相对应的安全参加体育活动的知识与方法是不同的, 并且应该培养学生在野外生存的基本能力。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实施安全教育具有明显优势。与此同时, 在体育课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实施, 是开发体育课内容的一种方法, 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充实与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3、小学安全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

除了语文学科的安全教育渗透之外, 其他的学科也可以有辅助的作用。比如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可以教育学生们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或者危险事件时冷静处理的心理素质, 能够正确地面对危险, 冷静地思考。在科学课中可以了解地震等灾害发生的前兆等常识性知识以及发生的时候如何去处理的基本知识, 并且科学老师还能够教授学生了解在野外如何生存等知识。

除此之外, 学校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其安全技能。在校园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 正是由于教师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从而错过了维护学生安全的最佳时机。所以, 学校需要通过像定期培训、学习规章制度这样的形式来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在当前的教师队伍中, 也确实存在着少数教师的心理素质略差, 难以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 应该从事情发展的源头抓起, 对于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增加心理健康的测试, 把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2 (11) :99-100.

[2]莫莉秋.安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 2015 (3) :73-74.

[3]崔李丹.吉首市中学体育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 2014.

[4]李继红.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56-57.

[5]白莉.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教育探索, 2011 (4) :70-71.

幼儿园安全教育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社会生活;实践演练;家庭教育

如何帮助幼儿逐渐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及相关保护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首要教育内容。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笔者对幼儿阶段的安全教育存在如下看法:

一、引导幼儿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以此向其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最根本来源,安全教育知识同样也不例外。实质上,在社会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安全知识教育资源及素材,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尊重幼儿阶段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并以此作为向其普及、讲解一些基础安全教育常识的有效载体。

有一次,我鼓励班级幼儿利用课余时间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这一主题活动,并将学习、了解到的安全标志进行整理与总结。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不同幼儿认识到了不同的安全标志:禁止穿越、禁止攀爬、注意高温烫伤、防止跌倒、当心触电、当心高空坠物……聪明的小朋友还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绘画出了与之相符的简易安全标志示意图,并将其一一粘贴在了幼儿园内的角角落落。如,在教室内的窗台上张贴了“禁止攀爬”的安全标志,在班级插台位置张贴了“禁止随意触摸”的安全标志,在楼梯处张贴了“禁止推搡打闹”的安全标志,在班内饮水机处则张贴了“防止高温烫伤”的安全标志……

如此,通过引导幼儿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探索、去学习,既使得幼儿正确认识到了认识标志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同时,更使得他们逐渐丰富、完善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二、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演练,以此向其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据新闻报道:福建某地幼儿园发生大型火灾时,幼儿园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有序地撤离,并在火灾发生之后的3分钟之内完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事后的采访中,该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时间内全园幼儿的快速、安全撤离完全得益于本园的定期火灾演练。

这一新闻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示。诚然,对于一些意外灾害的发生,我们教师本身并不具备预知及防范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带领幼儿开展定期的操作实践演练呢?相信,这对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显著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此认识,我在经过院方领导的同意及支持下进行了积极的运用与实践。仅以地震模拟演练为例,我首先在尊重班级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实践演练的目的及重要意义,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在演练前就形成了对演练活动的高度认识,同时,还可有效避免贸然的演练活动带给他们不必要的惊吓;在此基础上,我又向他们讲解了地震撤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能贸然从高处跳落,而应当从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大队伍撤离过程中不能相互拥挤推搡,以免出现恶性踩踏事件,而应当井然有序、一个挨着一个地按顺序撤离;当没有时间进行逃离时,不能随意藏在门、窗等位置,而应藏在结实的坐椅或者桌子旁边……最后才是真正的实践演练,即带领学生在听到地震警报声的同时,跟随我的指挥,做出迅速、有效的撤离。

如此,借助恰当的点拨及必要的实践操作演练,就使得幼儿逐渐形成了面对灾难不畏缩、不后退,冷静处理、积极应对、正确逃生的科学价值观念;除此之外,更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地震突发情况来临时的有序逃生技巧,真正将地震撤离此项安全教育主题内容落实到了幼儿安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之中。

三、同家庭成员形成教育合力,以此向幼儿普及安全教育常识

家庭是幼儿健康、茁壮成长的最主要阵地,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可谓是非常深远。考虑到这一点,幼儿园教师应当同幼儿的家庭成员一起形成教育统一战线,共同对幼儿展开有效的安全教育。相信,此措施也不失为优化安全教育成果、提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会幼儿如何辨别交通安全标志之后,我就认真叮嘱前来接送孩子的幼儿家长,务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幼儿对这一认知学习活动进行复习与巩固,可在带领孩子外出游玩时,引导孩子说出街边随处可见的交通标志的含义;也可在等待红、绿灯时,鼓励幼儿讲明遵守红、绿信号灯的重要性……如此,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就同家庭交通安全教育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在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交通安全教育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该专题的安全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身体安全与健康,幼儿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展开特定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此才能在强化幼儿对安全教育形成足够深刻认识的同时,真正提升安全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桂兰.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之鉴[J].现代职业安全,2009(12).

[2]王兆惠.探寻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8).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 篇4

吕新民

(兰州寰球工程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培训师与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对被教育者的作用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因人而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法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4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培训管理办法》,规定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加之,近年来安全事故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生,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建设生产领域中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它对提高企业生产人员安全思想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立本之举,管理在安全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管理是关键。3121、受教育者与培训师的特点

1.1受教育者的特点

1.1.1 学习意识独立性

由于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都是成年人,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已有的知识经验、职业性质、兴趣爱好的影响,对培训师所教授的培训内容并不是简单接受,而是以自我意识为主的思维来接受培训师的观点。

1.1.2 学习目的明确性

被教育者对学习内容的要求与其工作环境和特性紧密相关,他们要求学习内容实践性强,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掌握,是为了适应职业和工作的需要,对其工作发展有利。1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培训管理办法

1.1.3 被教育者的背景多样性

在生产建设领域被教育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背景各不相同,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年龄、职业和目标也千差万别,有石化企业员工、建筑企业员工、农民工等。因此,学习动机、兴趣以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1.2培训师的特点

1.2.1培训师结构的多样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者与建设者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对培训师的期望值要求也更高。加之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培训师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目前培训师的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因此,除已有的企业培训师以外,还有大量的安全管理人员与专家的参与,这些教育者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一,国家法律法规掌握较全面;第二,有某些技术方面的专长;第三,工作实际经验丰富;第四,教学能力强。(培训师都是兼职人员)

1.2.2培训师任务的复杂性

从受教育者的特点可以看出,受教育者的行业、工种、兴趣、爱好、性格、家庭条件、生活背景都千差万别,并且拥有各自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因此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对培训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工作性质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多重的角色决定了培训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劳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1.2.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从受教育者的特点可以看出,他们不同于在校的学生,第一,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已在工作岗位的人,从事的工作种类千差万别,这使得对受教育者从教到学,分类更细化,结构更复杂;第二,受教育者的学习时间较短,学习内容较枯燥;第三,培训师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强调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以企业制度为主线,结合生产,联系实际,灵活多样,直接有效地为受教育者提高安全思想意识服务。这些特点都要求培训师不能只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更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方法

进行教学,培训师要因人施教,善于创造性地工作。

2、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的方法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是受教育者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针对教育对象,制定教育形式:三级安全培训、日常安全教育、专业安全培训,有效的管理应当遵循管理对象的特点,细化管理是满足员工思想多元化的迫切需要。4 HSE培训须立足岗位、满足需求、全员参与、形式多样,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受教育的特点,细分人员群体,采用相对应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2.1石化企业员工

在石化企业建设过程中,本企业员工对石油化工的特性-易燃、易爆、易中毒了解较多,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较大工程的建设规模参与多、见识广,但是,正因为如此极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习惯性违章较多,违反“六条禁令”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针对他们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不定期的专业安全培训,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尤为重要。

2.2建筑及其他企业员工

一个工程的建设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而其他参与者(如:土建工程单位、机械安装单位、防腐保温单位等)对石油化工的特性较为陌生,对较大工程的机械安装、工艺流程不甚了解。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就要针对其特性,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日常安全教育,以石化企业管理制度为前提,石油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3农民工

农民用工在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是一支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参与为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但是,由于他们从田间地头走向工程建设,这边放下锄头、那边拿起了工具,培训教育时间有限,安全意识不强、工作流程不熟,但却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没一个过程、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因此,也是安全事故受害的主要人群。所以,在安全培训方式上主要以三级培训、日常安全教育为主,教育过程中对他们要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和直观影视事故教育,使他们深入领会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在专用培训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培训管理办法

教室里直观讲解和示范各类安全用品和用具,使他们熟悉其用途和方法。另外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强化过程管理,如:安全交底、安全喊话、安全监督,全面授予安全知识和技能,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3.培训师的管理

3.1为了有效的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培训师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培训师的特点、结构、现状强化管理很有必要。

3.1.1培训师的任用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培训师个人知识程度的高低和授课的能力,而合格的培训师的聘用又体现在培训师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因此,拟定聘用制度,规范聘用程序,通过公开招聘、考核考察、试讲试用等方式对培训师进行聘用和录用是其必要的程序。

3.1.2培训师的深造

作为一个合格的培训师来说,除了不断地自学和深造以外,企业还要通过相关的学习班来提高培训师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培训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另外,配备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用具和培训资料,使其更加积极有效地面对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培训师队伍。

结论:

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工作,因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是其主要宗旨。它并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单独职责,而是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建立的体系,这个体系使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且有效。与此同时,给予培训师足够的重视,可激发培训师的教学动机,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培训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全生产法》

[2]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培训管理办法》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篇5

陈 国平教育网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从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环境等家庭因素,从学校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和实践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原因;以及针对上述原因,从学校应转变观念、加强教育、规范管理,父母应注重自身榜样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正面宣传、依法打击等方面分析探究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 环境 机制 家庭 学校 社会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德智失衡 知行脱节

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

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虽然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不惜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你看,领导殚精竭虑、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挑灯夜战,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分数、成绩”转。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学校虽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也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笑脸相迎,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爱理不理,视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

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思想品德课纯粹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体验,造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节,甚至班会课也成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的文化课。这种传统单一的德育方式,致使学生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在中小学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却到了大学期要给他们讲解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首位何以彰显。

(二)家庭因素:方法不当 环境不良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代劳,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定要子女考试达到一百分,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距离目标过大,重则马上“打”字当头,误认为“尺头打出聪明子”,轻则火冒三丈,痛骂一顿,恨铁不成钢。谁知,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甚至出走,与社会青年同流合污,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

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就变得更加扭曲。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认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钱花,就没有什么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形象不佳,业余时间不是跳舞就是赌博,整天沉湎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之中,或者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因素:审美错位 监管不力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中学生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中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社会文体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引导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错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将大量的庸俗、低劣、暴力、***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这在文化市场虽非主流,却已是泛滥之势。一些书刊影视作品,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以宣扬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为新潮,大量***、暴力画面镜头充斥其中。这对审美观尚未形成、判断力比较弱的中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严重影响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有利于现代化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网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健康内容日渐增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在爆破、枪战等暴力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中学生犯罪的网络教唆,有的甚至在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下,走上了绝路。

以上种种因素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三、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学生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学校方面:

1、转变观念 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各种督导和考核机制。比如:各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对品德优秀学生颁发单项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重要指标和录取依据;对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具体到人。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学校领导的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2、加强教育 规范管理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渠道。当前,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中学生当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四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在加强各方面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载体,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从自身、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3、环境熏陶 实践感悟

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结合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在校园广播、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内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实践感悟是打开少年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帮助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二)家庭方面:

1、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优化自身道德人格,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除了正确引导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分溺爱,做到爱而不放纵。父母在与子女朝夕相处中,要抓住任何机会运用日常生活的大事小节对子女进行正反面教育,使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形成独立的人格。

2、和谐相处 营造环境

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因此,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家庭生活文化建设,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尽可能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购买必需的书籍、资料和文化用品,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社会方面:

1、高度重视 建立机制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具体是:(1)工作机制。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其他组织和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到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来。(2)保障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德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内,加大对德育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德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场所免费或优惠向中学生开放,并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学生文化设施的建设。(3)督导机制。按照党中央要求,成立督导机构,对各级组织部门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督导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2、正面宣传 营造氛围

大众传媒机构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比如,中央电视台里面所做的各种公益广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妈妈,洗脚”等等。当小孩看出这些画面时,无形之中受到了感化和教育,就是我们成年人看了心灵也受到某种力量的震撼。这种广告效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各种大众传媒、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

电子出版物,多办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为中学生提供最好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

3、清理整顿 净化环境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市场,查封传播***、淫秽、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各种无证经营和及盗版行为等。二是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鼓励群众举报,设举报电话、信箱,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积极探索学校监督、社会监督等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的猖獗势头。三是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严格执行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歌舞厅、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对违规的责令其限期迁出,并重点清查和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努力净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导言。

3、刘恒健:《论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4、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1页。

5、王逢振主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47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篇6

——龙祝居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在学生原有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来完成的,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如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的言行可以成为学生某些心理因素生成的“催化剂”;相反,如果班主任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甚至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当然,我们班主任老师们肯定会说,我的心理是健康的,心态是好的,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学生施加心理健康教育。这里,我想与大家说,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常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践,收效是好的。

(一)心理健康环境营造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阻隔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在人格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如:我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课堂上他(她)们称我老师,下课后,我就叫他们叫我大哥。这样既亲热又和谐。

2、营造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

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班级班风和校园校貌等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我们要让班集体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同学们在班级里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二)心理素质训练法

第1页

1、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专门的心理活动课程,置学生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其受到锻炼。如:教学司马迁与《史记》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司马迁身心倍受摧残,为什么还能完成《史记》?从而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意志品质。

2、通过知识的传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让其接受熏陶和陶冶,从而改变其某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心理咨询与家校结合法

心理咨询法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谈心,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启发、帮助和指导,能使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摆脱心理困忧。

而家校结合则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管理模式下常用的方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有机配合,我们可以通过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络卡,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进行。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我们班主任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舞蹈教育之我见 篇7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 大学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 各种各样的压力充斥在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使得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得以延续和恶化, 整日在压抑和郁闷当中消磨宝贵的青春, 既然大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已经难以跨越这道鸿沟,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有责任肩负起振兴青年一代的伟大使命。在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当中, 表现最突出的就数各种心理问题了, 简单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深度很难完全抵抗从外界获得的各种冲击, 这就难免在诱惑和冲击的作用下以扭曲心理和思维的方式来顺应时代的潮流, 而这种被摧残的鉴别能力势必影响甚至改变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我们国家的灾难, 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灾难。因此, 切实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和理论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深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和稳步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形体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美的标准塑造自己, 促进身心协调, 健康发展, 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 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心, 为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形体艺术教育以开发身体潜能为主, 按照人体形态机能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通过人体正确姿势和形体训练等手段进行身体教育过程。在中国古代, 教育家就对人们的坐、立、站、躺和走路等形体美有严格的要求;在现代, 教育家又把健美作为现代人情操、思维、健康的一种标志。在学校课程当中普遍以体育课这种高强度的身体锻炼为主, 事实证明, 这种教育形式是收效甚微的, 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因此, 在保证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寻求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向教育方式, 使二者相辅相成, 达到大学生素质的根本提高, 才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

二、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 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舞蹈化的人体动作。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采用舞蹈教育方式对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它不仅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潜能, 同时也美化了灵魂, 培养了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舞蹈教育能开发人的智力。舞蹈是一项对右脑发育极有益的活动, 右脑主要是形式空间, 支配非口头活动, 也被称为祖先脑, 它把人类长期积累的智慧作为遗传信息储藏下来。我们知道舞蹈是舞者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 舞者在跳舞过程中, 尽量使自己的身体协调, 让自身的细腻的情感去支配肢体的动作, 带给观赏的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并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期间大脑经过不断的调整、协调, 不仅开发了智力, 而且还保持了身心健康。当然, 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的要求不会像舞蹈专业的大学生那样严格, 因为规范的肢体动作是需要大量的刻苦训练才能完成的。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专业的艺术人才, 所以, 舞蹈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大学生能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被艺术的魅力所感染,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开发智力, 全面提高素质水平。

舞蹈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的社交与合作能力等。总之, 大学课程中舞蹈教育的引入势在必行。

三、舞蹈教育的具体实施

我国的舞蹈教育较其他的艺术教育较晚, 这就决定我国在舞蹈教育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对舞蹈教育并没有透彻的认识, 更不用说达成共识, 导致开展舞蹈教育的院校制定的标准和方法各不相同, 有些院校设立独立的艺术中心, 有些院校则是直接将其列入人文教育的课程当中, 因此, 达到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了。教育并不注重形式, 只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舞蹈教育的理念根植于教学当中, 使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不同的院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展舞蹈教育, 此外, 殊途同归也是彰显学校独特教学风格的很好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形体教学的特定性, 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男同学一般在形体教学中应培养其阳刚之气, 其教学应以雄壮有力、挺拔高昂为主, 及时安排练习, 并在动感音乐的直接刺激下锻炼、培养其兴趣, 在运动中享受美的乐趣, 最终达到舞蹈教育的目的。女同学则应以形体美、线条美为主要目标,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趣味性、安全性, 难度适中, 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了兴趣就丧失了积极主动性, 思想当中就只有机械的动作, 毫无美感可言, 这就不利于学校开展舞蹈教育了, 因此, 舞蹈教育的进行是需要兴趣的驱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辅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亮点, 或者直接将每个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因人而异地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区别对待,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舞蹈教育, 推动舞蹈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形体课要与舞蹈鉴赏课和舞蹈史学课相结合, 为学生打造完善的知识结构。与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非舞蹈专业学生的鉴赏课和史学课应有所差别, 不光是形式上, 内容上也应当有所改动, 非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注重简单而概括, 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培养其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基本的审美能力, 而不需要拘泥于大量的文学知识以至于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与此同时, 舞蹈教育应加强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联系。一直以来, 高校重理工轻人文缺艺术, 对舞蹈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舞蹈教育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然而一些高校的舞蹈教育却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于强调舞蹈教育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刘青弋教授曾说“舞蹈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 还应该将舞蹈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转化成综合的感受力, 即舞蹈教育的重点应从舞蹈本体转移到与其它学科结合上, 如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

四、总结

大学生形体艺术教育任重道远, 不仅需要师生间的相互配合和努力, 更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如今, 许多大学课程安排中都加入了形体课, 专门为矫正学生的肢体行为方面提供了平台, 但采取艺术理论与形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刻影响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校园仍是少数, 而将舞蹈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需要引起广大育人集体的共鸣。只有统一了教育思想, 充分认识到形体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文化修养偏低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作为促进未来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艺术修养的匮乏以及身体素质的低下在各大校园中越来越凸显, 从育才的角度来讲, 学校有责任为提高大学生各项素质水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促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不断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 还应使其充分认识到舞蹈艺术教育广博的功效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共同影响大学生, 是形体艺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面。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艺术教育,舞蹈魅力,审美观,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44.

[2]彭吉象, 吕艺生, 平心.舞蹈美学漫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9.

[3]王倩.舞蹈鉴赏课教学方法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教育“调皮学生”之我见 篇8

一、“调皮学生”行为偏差的探析

1、社会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学生接受教育活影响的时间加快,空间扩大。7~12岁小学生的性格、意志、信念带有强烈的不稳定性、肤浅性和幼稚性,可塑性较大,模糊性强,接受东西快但道德评价水平低。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面前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可以学的,什么是不可以学的,如经常进游戏室、拉帮结派等。

2、不当的家庭教育。有些家庭有不良的文化氛围,如家里充满黄色书刊、录像;有些学生家长迷恋于麻将和其它赌博活动;还有些家庭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统一,对孩子教育的情绪把握不住,往往在严格与溺爱之间走极端。孩子钻了家庭教育的空档,行为发生偏差,如有的孩子父母要求严,但又疏于教育,但祖父母又一味宠爱惯坏,在校也像在家里一样横冲直撞。还有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孩子生长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卑、自闭的个性心理特点,因而行为常会出现偏差。

3、错误的道德认识。电视是孩子们接受较多的传播媒体,很多孩子又偏爱看武打片。有些“调皮学生”认为自己是“英雄好汉”,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不敢说的他也敢,他们敢去欺负小同学,敢去帮人打架,敢去扯女同学的头发,敢和老师顶撞,敢冲出课堂,他们将英雄好汉的含义和概念理解错了。

4、异常的情感。由于不少的家庭“母慈有余而父严不足”,对子女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教育,有些“调皮学生”身为独生子女,很少与外界接触和锻炼,养成了自私、狭隘、唯我独尊,任性暴躁等性格情感。这类学生只能时时顺意,稍有挫折,便与老师同学产生对立情绪,对老师存有戒心,甚至把怨恨发泄在老师和同学身上。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朝同学大吼大叫,对老师的批评不接受,对同学不小心的碰撞大打出手,出口脏话。

二、对“调皮学生”的教育对策

就像治水不能一味堵而只能疏导一样,针对“调皮学生”的种种行为偏差,教师不能“硬碰硬”,要弄清楚原因,改变方法,争取多方面、全方位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1、学校结合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创造积极的德育背景,净化和建立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文化环境,进行正面的社会宣传,树立积极向上而有时代性的榜样,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上好的、正确的一面,以此来激励他们,强化社会教育力量。另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大力宣传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走访家庭,取得与家长的共识,使家长身体力行,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影响子女。 教师和家长都应注意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读物进行过滤,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的品性。老师也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要求,改变方法,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及个性差异,同时要精心保护孩子的童趣、童真、童心,及时矫正“调皮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抵制不良习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重视心理健康,培养正确情感

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育,经常性地开展生动活泼的人生观教育,如开展读书活动,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唱爱国主义歌曲,写读后感、影评,组织知识竞赛、劳动竞赛,开展游戏活动,办“手抄报”等,密切关注“调皮学生”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进步,让他们在活动中承担一些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以亲近、信赖的朋友。还可以在班级开设“心理辅导站”、“悄悄话信箱”等教育活动,这些必将对“调皮学生”健康心理、愉悦情感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3、抓住教育时机,养成良好习惯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一定毅力的人。教师要善于捕捉思想教育的契机,强化“调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如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学习动力的教育。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步计划,使“调皮学生”自信、自醒、自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受到挫折、学习成绩不好时,细心帮他们分析、开导,帮他们树立信心,号召同学一起与他们合作,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给予满足。

如笔者教过一个“调皮学生”,父母未婚就生育了他,在他两岁时父母又经法院离了婚,后来他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由于外公外婆年龄大,也管不了他,使得该生的行为习惯极差。知道这些情况后,我给予了他特别的关爱,除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引导、教育他之外,我还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帮助他,引导他参加各类活动,带他到家中做客,补习,即使他犯了错误也是以讲道理为主,进行好言相劝。我对他人格上的尊重,及时、经常性的对他优点的表扬,触动了他那颗幼稚的心灵,他终于学着尊重他人,也不再那么调皮了。看着他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调皮学生”的思想、行为不断进入新的境界,我们做老师的就要给予其真挚的爱,用自己的一片真情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情通而理达。

上一篇:政治老师个人总结下一篇: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