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精选8篇)
一、填空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2、行政关系是()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的问题。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与()。
5、()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6、行政机关的设置应遵循适应需要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
7、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和()三大要素构成。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和()四级。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11、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12、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和()。
13、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和()两大类。
1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与()具有统一性。
15、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和()的变更。
18、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0、行政法是指调整()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8、()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49、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5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为()及其他社会组织。
55、()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
8.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就是行政关系B.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C.行政关系是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13.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D.中国共产党
19.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
A.吴某B.部队
C.法院D.民政局
20.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D.社会舆论
21.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2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23.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大常委会
24.公务员职务关系因()而消灭。
A.撤职B.免职
C.升职D.辞退
25.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的名义作出。
A.县林业局B.县政府
C.护林防火检查站D.工作人员个人
29.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相应的法律依据B.行政主体
C.相应的法律事实D.行政相对方
30.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行为B.主体
C.客体D.内容
31.行政法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关系B.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D.民事关系
32.()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及时性原则D.行政公正性原则
3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是()。
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年龄在40岁以下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D.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34.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
A.天津市教育局B.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浙江省总工会D.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治安科
4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法律规范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D.行政法律事实
4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比例原则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4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重庆北碚公安分局B.上海市人民政府
C.某省某市某街道办事处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B.公务员对上级领导必须绝对服从
C.法官是公务员
51.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行政行为动机正当B.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授予才能存在C.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D.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必须存在法律依据
5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一定是行政主体
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不包括行政机关
53.关于行政授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依据是法律和法规B.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
C.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D.被授权组织自己不承担责任
54.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不属于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形是()。
A.同等情况,不同处罚B.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C.违反公正程序D.公开处罚过程
55.以下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
A.通报批评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停止违法行为D.赔偿损失
56.审计监督属于()。
A.一般行政监督B.专门行政监督
C.抽象行政行为D.监督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
A.合乎现实性B.合法性
C.具有中国特色D.合理性
2.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规章制定权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D.行政复议权
4.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D.天气预报
9.在我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机关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物B.行为
C.精神财富D.人身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B. 行政行为的结果应该公平
C. 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D.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
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4.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
A.行政法具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 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D. 行政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15.行政优先权包括()。
A. 先行处置权B.推定有效权
C. 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征用权
1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A.主体合法B.实体合法
C.客体合法D.程序合法
17.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B.具有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合格的行政主体的存在D.有合格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18.下列属于国务院的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权B.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
C.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D.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19.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公民甲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D.某市公安局
20、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
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B.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也可以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
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行政合法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D.灵活行政
2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行政主体B.公务员
C.行政相对方D.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28.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B. 不可处分性
C. 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D. 稳定性
29.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 提出申请的权利B. 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C. 听证的权利D. 了解情况的权利
30.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
A.行政执行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国家审计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
31.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
C. 高效率原则D. 依法设置原则
3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
A. 形式不同B.性质不同
C. 产生的依据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33.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
C. 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 提出申请的权利
41.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A. 监督的主体相同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案例分析:
(一)2006年4月,上海淮海路上有一位违法闯红灯的海归女硕士,在警察劝阻并依法处理时,该女士对警察大打出手,最后该女士被治安拘留10天。经电视台曝光后引起众说纷纭,同情该女士的有,为交警叫好的也有。很多人说警察应该执法必严,但也有很多人说应该尊重人权。
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三十五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本案中,行政主体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2、本案中,行政相对人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3、本案中,警察行使的行政职权是()。
A、行政强制B、行政处罚C、行政许可D、行政命令
4、本案中,海归女硕士被治安拘留的原因是()。
A、违法闯红灯B、打骂警察C、妨碍警察执行公务D、以上都不对
5、警察的处理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请注意:本问7分,需要结合行政法基本原则理论加以说明。)
(五)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李某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2、本案中的行政相对方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3、本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从2011年开始考试改革,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考核方案也经过了几次修改, 省校合格率保持在80%左右, 总体来看还可以。而我们学校的合格率却比较低, 只有50%左右, 为此我们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原因。
一、《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简介
行政案例分析是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 以模拟政府功能运行的体例, 顺应案例教学的特点, 立足于全面传授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根据公共行政学一般理论框架以专题形式予以展开, 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体现了公共行政学各种基本主题及其相关理论要点, 而且所选用的案例基本上都较好地反映了相关主题领域我国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由十章组成, 主要内容有: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人事行政、行政法治、行政监督、行政绩效、机关管理。学好这门课程, 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的理解, 对于提高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对于需要拓展知识面的电大学生,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从2011年开始考试改革, 该课程采用综合性作业考核方式, 作业为案例分析报告, 上传至综合性作业终考平台 (http://zh.hnrti.com/) , 其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100%, 省校不再组织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 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核结果看, 总体还好, 但我们学校该课程的合格很低。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没有按照考核方案来选题;
二是抄袭;
三是字数不够;
三、《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考核方案来看,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定要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要注意选题要求。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考核方案在省电大学习平台上, 学生必须按考核方案指定的十个作业案例中选择一则案例, 其他相关的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暂不受理。
其次, 要注意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案例简介, 要求对案例进行整理归纳, 简要概述案例的中心思想 (不超过500字) 即概要描述案例的基本内容, 讲清楚案例究竟说明了什么, 是什么。
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 要求运用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阐释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 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探讨其解决对策或防治措施 (不少于800字) 。
再次, 案例分析是按照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来进行的, 应当经过缜密分析与反复推敲提出解决方案, 还需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与提炼, 给出从案例分析中可以获得的启示与借鉴, 提出有待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写作案例分析报告的时候要明确观点, 一个案例反映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个社会现象往往折射了很多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问题, 同时也能用多种理论、多种视角去审视它。但因为我们的分析报告字数有限, 且一个好的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主题明确, 论点突出, 故切忌发散而不聚焦, 所以, 这一步需要同学们根据所选择的案例筛选和提炼出唯一的一个核心论点或理论命题。在分析过程中要寻求理论依据。根据案例内容, 为上一步提出的论点寻找论据, 并采用逻辑推理的形式对其加以论证。此过程要求逻辑严密, 论证有力, 且要紧密结合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切忌谈理论就只谈理论, 讲案例就只讲案例。在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我们教材中的这些案例都是一些新闻事件改编过来的, 很多现实的问题, 很多新闻媒体和学术界都会有一些评论和研究。
2.学生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案例后设的问题来思考并采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如果对案例后设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难度, 也可以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3.在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中, 值得提醒的是要分段落, 分层次来写, 不要一篇从头到尾就一段, 要求把观点提炼出来作为标题列出来, 这样老师在审阅时能快捷地把握你的主要观点。
四、作业对提交方式、提交时间、字数、格式等都有相关要求
1.作业提交方式:上传至综合性作业终考平台
(http://zh.hnrti.com/)
2.作业提交时间:如:2014年12月15日—1月15日
3.字数:案例分析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000字
4.格式:案例分析报告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 (案例标题) 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案例简介、案例分析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文字字体五号宋体, 全文行距为固定值22磅。这样且不说内容怎样, 至少一眼看过去觉得格式很规范, 给老师审阅时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最后就是分析报告切忌不要抄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法;公共行政关系;演进;考究
中图分类号: D9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92-2
1 从“行政优于法”到“无法律即无行政”
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法并不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历史上早就存在的概念,行政法的根本含义是指关于行政的法律,只是在古代社会中的行政法与现代社会中的行政法规之间在功能、性质与行政关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封建社会阶段,君权高于一切,君王随口一句话就可成为行政法,因此,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人个性。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行政与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君权与法之间的关系,自然君权是大于法的。
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逐渐认识到封建社会中专制统治对社会发展的严重禁锢作用,人们对行政机关有着强烈的排斥性与方法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就是这个时间段内的产物,从而给人们的思想上带来了民主的观念,并明确了“依法行政”的明确概念。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对经济自由发展的渴望,都普遍认为良好的行政关系应该是尽量减少行政执法,或者是完全的零执法。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行政法的性质与目的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个人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规则主义也备受推崇。但是在这种社会体制之下,法治被认为是完全依据国家所制定的法律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实行的是一种呆板的法治,同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2 行政国家的出现与行政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十九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逐渐变得尖锐起来,如医疗、环境、教育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经济危机开始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家的行政功能的作用。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国家的功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广泛传播的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带了严重的打击,让人们认识市场的自我调节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政府对于经济的调节是非常必要的。从而促使了政府大量参与到经济与社会事宜中去。自此之后政府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广泛地进入到了资源配置的整个流程,这就是行政国家的最初起源。
行政国家的诞生必然会导致行政权的不断扩张,截止到目前位置,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已经涉及每个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不仅仅意味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同时也行政行为也逐渐开始渗入到司法领域中去。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机关主动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去,这就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得到了不断地增长。而行政自由权的增长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机遇传统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于是行政和法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当时行政法存在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对政府的权利进行限制与削弱,而是在承认政府权力的前提条件之下对其权限进行积极的调控。
3 国家行政的收缩与行政法的变迁
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西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通货膨胀、失业率增高、财政赤字日益严重、经济增速放缓等现象。凯恩斯主义又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如果根据凯恩斯主义采用紧缩政策减小通货膨胀率,则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而如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进行消费刺激,通货膨胀变得更加严重。这就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的依赖政府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市场无法进行有效调节的问题,国家也未必能进行合理的调节,而国家调节失败的后果比市场调节失败的后果要严重得多。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国家开始进行公共行政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价值的再度重申与政府职能的收缩。同时这种改革也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蔓延,改革的氛围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异常浓厚。
在这场改革当中,出发点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市场角度或者政府角度,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对整个公共行政部门进行了系统化的重新设计。在这次改革之后,整个社会的公共行政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转变,公共行政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与权利结构上的均衡, 放松管制与权力运行方式的多样化 ,公民有效参与与行政服务质量的提高,公共行政的发展无疑会引起行政法的变迁。
3.1 行政观念转变及行政法制度创新
现代公众行政发展依旧在行政观念上有所创新,进而完成管制朝向行为服务的转变。在管制当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并借助权力来行驶命令与强制的措施,进而在空间上、时间上,对社会组织或是个人行为方向及控制做到严格限制,并使公民、企业等社会主体的机会与权利遭受剥削。使政府成了社会的主体,而不是公仆,进而对社会事实管理,要求公民对其做到服从。通常来看,这种管理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信任度会降低,甚至会出现对抗问题的产生,进而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办事效率降低,这种过度管制的出现,对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对于服务行政来说,政府是处于服务者的地位,因此要求政府需要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社会当中,并把公共需求作为其导向,在任何情况下,不借助自身权力来为自身谋取利益。这种服务行政,要求政府做到为民服务、为民做主,把公共地位放在行政的中央位置上。从而使得政府在行政活动中,能够与公民的地位维持平等状态,政府也会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进而高效率为公民提供服务,并把公民需求的满足与公共利益的实现,转变为行政行为最高价值的获取。行政观念更新、公众与政府角色变化之后,必将带来行政法制度上的创新。这时,行政法既不是控权法,也不是管理法,而是保障政府与公民建立合作,促进二者平衡与共同发展,使二者达到互相信任的目的。
3.2 行政公开、公众参与与行政程序立法新高潮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之后,行政程序法典化走过了第三次高潮,对于行政程序法制定完成的国家,均对该法实施修改,并对其赋予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而对于没有完成行政程序法制定的国家,便在积极开展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工作。在此次高潮当中,其主题便是要有效增强政府在行政活动开展时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并让群众能够参与到行政活动当中。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诉求,行政公开可谓是公民参与行政与监督行政的前提要素。对于这个利益存在多元化的社会来说,在行政活动中,公民的参与,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愿望得到有效表达,更有利于行政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深度与广度,是行政活动有效性及民主化程度的集中反应,同时也是民主发展程度得以衡量的一把标尺。目前,在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实施统一制定的期盼越来越多,也有更多法学界的学者,来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在对国外一些经验做到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对行政程序法单行制定的同时,也在开展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工作,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民主法治建设做到满足,更是推行我国行政法治的持续前进。
4 结语
通过上文中对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演进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不同形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前阶段我们需要从当前所面临的实际状况出发,深入研究行政法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行政法更好地服务于公共行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前进。
参 考 文 献
1.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是(D)。A.查封、扣押 B.强制检疫 C.冻结、划拨 D.执行罚 满分:4 分
2.下列哪些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D)A.不可诉性 B.准立法性 C.行政性 D.执行性 满分:4 分
3.行政立法必须依法进行,下列哪些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所依之法?(B)。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满分:4 分
4.下列行政行为中非行政处罚的是(B)。A.没收财物 B.开除公职 C.行政拘留 D.罚款 满分:4 分
5.依照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C)。A.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与试验性立法 D.法规性立法与规章性立法 满分:4 分
6.对行政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属于行政监督中的(C)。A.事前监督 B.一般监督 C.事中监督 D.事后监督 满分:4 分
7.下列有关行政征收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A.行政征收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B.行政征收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征收是一种处罚行为 D.行政征收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满分:4 分
8.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罚款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B)。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满分:4 分
9.下列哪些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D)。A.认可 B.证明 C.鉴证 D.勘验 满分:4 分
10.下列行政处罚属于行为罚的有(D)。A.行政拘留
B.因违章驾驶而被罚款 C.劳动教养
D.责令停产停业 满分:4 分
11.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应由(A)签署。A.国务院总理 B.部长 C.秘书长 D.国家主席 满分:4 分
12.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B)为前提的。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满分:4 分
13.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B)内做出终审判决。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满分:4 分
14.作为行政程序法典化发展第二阶段标志的是(A)。A.美国1946年的《联邦行政程序法》 B.西班牙1889年的《行政程序法》 C.奥地利1925年的《行政程序法》 D.法国1978年的《行政公共关系法》 满分:4 分
1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D)有权制定行政法规。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满分:4 分
1.下列有关行政确认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行政确认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 B.行政确认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确认的内容是确定或否定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D.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满分:4 分
2.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包括(ABD)。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各部门 满分:4 分
3.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科学原则 满分:4 分
4.下列许可证中属于附有义务的有(BC)。A.持枪证 B.营业执照 C.排污许可证 D.捕鱼、狩猎证 满分:4 分
5.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有(AB)。
A.行政处罚是外部行政行为,而行政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 B.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起诉,而对行政处分不服则不可以 C.行政处罚是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处分不是 D.行政处罚比行政处分严重 满分:4 分
6.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一般应具备的法定要件有(ABC)。A.由相应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B.经行政首长签署 C.公开发布
D.由有权机关依法批准 满分:4 分
7.国务院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属于(BCD)。A.一般授权立法 B.特别授权立法 C.中央行政立法 D.试验性立法 满分:4 分
8.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主要形式有(AC)。A.查封、扣押 B.执行罚
C.冻结、划拨 D.代履行 满分:4 分
9.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含义有(ABC)。A.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行政主体 B.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C.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 D.处罚的对象是法定的 满分:4 分
领导作风,是领导在领导机构和领导活动中的态度和言行的一贯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和党风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继承以往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这是无产阶级领导作风的基本特点。
领导作风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领导的内涵。它包括领导的性质、世界观,而且包括领导的整体素质、政治倾向和纪律性。领导者的作风是一系列内在因素的综合反映,具有客观性,尤其是其领导的世界观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这既是领导作风的主体,也是领导作风的实施者和承担者。领导作风是主体的创造物,是主体内涵的表现。从抽象的意义上讲,领导作风主体是与领导作风发生关系的有内涵、有活动内容的领导者以及由若干领导者按照一定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领导机构。
第三,活动。活动是领导作风得以体现所不可缺少的,它包括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没有这一系列活动,领导作风就没有依托。领导作风正是领导者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活动中对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没有脱离领导活动而单独存在的领导作风。
第四,一贯。这种一贯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衡量:次数的频繁性,时间的长期性,主体的普遍性。领导者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物,而是一种积淀。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朝发夕至,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朝发夕至。
第五,体现。领导的作风说到底是一种体现,是一种外化。它反映的是主体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实施主张,等等。它体现的内容是主体的内涵,体现的方式是态度和行为,体现的结果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以上五个方面是领导作风的要素,共同构成了领导作风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领导作风的概念都会失去规范性。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公众行为和认知,这种认知并不会因时空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领导者与公众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形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是绝对的。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和权力的运用是不断变化的,而公众对领导者的要求、愿望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众对领导者的印象,除了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最后,领导形象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形象不是随意流露或无意显露的,而是通过形象主体刻意塑造和精心策划的。历史发展和组织分化过程表明,商品经济或文化越发展,领导就越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行为,从而就越是将自身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去加以控制。但是,领导形象的最终判断和评价,要通过自我形象转化为社会形象才能完成,领导形象塑造过程往往要根据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没有这个反馈过程,领导者难以判断其自我认知形象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同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并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肯定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领导形象应该处在可监可控的反馈调整系统中。
三、对领导者个体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者个人绩效的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德”是核心,即政治思想品德是核心,德的地位处在“首要”位置。“能”是本领,能的地位处在“重要”位置;“勤”是态度,是对本职岗位事业勤奋敬业的态度。勤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勤的地位处在“必要”位置;绩是成果.是考核的重点,绩的地位处在“重点”位置,或者说处在“落脚点”位置;“廉”是操守,是开展工作的人格保障。
四、请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实现现代领导决策的民主化?
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基础。只有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防止决策的主观片面性。为此我们必须认识: 首先,我国是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其次,所谓“民主”,这既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让人多讲点话”,也不是“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表达和实现多数的意愿,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再次,现代领导决策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现实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化的、教育的、市场的、生产的„„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集思广益,为决策科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要实现决策民主化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集体决策原则: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各种社会事物复杂多变,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包揽一切,必须依靠集体智慧,才能使决策更加优化;
第二,民主讨论原则:真理越争越明。充分的民主讨论,不仅不但决策更加科学可靠,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依靠群众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社会主义领导决策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和资本主义领导决策本质区别之一;
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1.以下属于行政诉讼法特有原则的是()。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B.辩论的原则
C.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 D.合议制原则 正确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A.较大数额的罚款 B.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营业执照 D.行政拘留 正确答案 :D 3.在行政诉讼中,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是()。A.复议机关
B.复议机关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复议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正确答案 :A 4.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人而言()。A.具有强制力 B.部分有强制力
C.可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D.无强制力 正确答案 :D 5.对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发放生活补助费和安置费属于()。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给付 D.行政奖励 正确答案 :C 6.不服海关征税决定的案件,管辖法院是()。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 :B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务员的是()。A.四川大学校长 B.国务院总理 C.桂林市工商局长
D.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长 正确答案 :A 8.在我国可以设置街道办事处作为自己的派出机关的是()。A.乡人民政府 B.县人民政府 C.行政公署
D.市辖区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D 9.不服海关征税决定的案件,管辖法院是()。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 :B 10.行政处罚中的警告属于()。A.限制权利的处罚 B.剥夺权利的处罚 C.影响声誉的处罚 D.科以义务的处罚 正确答案 :C 11.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可以自知道该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A.10日内提出 B.30日内提出 C.60日内提出 D.两个月内提出 正确答案 :C 12.以下行政强制执行中属于间接强制的是()。A.扣押 B.划拨 C.扣缴 D.执行罚 正确答案 :D 13.在我国,对行政行为实施司法审查的主体是()。A.行政审判庭 B.人民法院 C.审判委员会 D.审判员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各项行政行为中,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是()。A.行政奖励 B.行政复议 C.行政征收 D.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 :A 1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只能由法律设定 B.可以由行政法规设定
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设定 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 正确答案 :A 16.以下选项中,不可能成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是()。A.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C.行政复议机关
D.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正确答案 :D 17.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裁决不服提出上诉的期限为()。A.20天 B.15天 C.10天 D.7天 正确答案 :C 18.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的期限为()。A.20天 B.15天 C.10天 D.7天 正确答案 :B 19.以下关于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B.行政诉讼案件一律不适用调解
C.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D.行政诉讼一审期间被告可以申请撤诉 正确答案 :C 20.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简单的行政案件的审判组织是()。A.合议庭 B.独任审判员 C.行政审判庭 D.派出法庭 正确答案 :A 21.甲假冒乙的注册商标推销自己的同类商品,乙请求工商机关予以制止,工商机关依法作出责令甲停止侵犯乙注册的商标的裁决。该裁决是()A.权属纠纷裁决 B.侵权纠纷裁决 C.行政纠纷裁决 D.损害赔偿裁决 正确答案 :B 22.以下情形中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的是()。A.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 B.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加 C.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D.税种、税率改变 正确答案 :A 23.在我国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三年 正确答案 :B 24.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A.供用电合同 B.劳务合同 C.国家订货合同 D.房屋租赁合 正确答案 :C 25.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行政拘留 B.行政指导 C.劳动教养 D.吊销营业执照 正确答案 :B 26.下列行政许可中,属于排他性行政许可的是()。A.开业经营许可 B.生产许可 C.专利许可 D.持枪许可 正确答案 :C 27.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首先向()。A.复议机关提出 B.司法机关提出 C.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D.由申请人任意选择 正确答案 :C 28.在我国的立法中,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听证制度的是()A.专利法 B.国家赔偿法 C.行政处罚法 D.商标法 正确答案 :C 2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A.不得申请复议 B.可以申请复议
C.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正确答案 :A 30.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酒后滋事的人进行人身约束,该行为的性质是()。A.行政指导 B.行政强制 C.行政处罚 D.行政监督 正确答案 :B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1024》15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包括()。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 :ABCE 2.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的是()。A.行政拘留 B.行政复议
C.较大数额的罚款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E.责令停产停业 正确答案 :CDE 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有()。A.金钱赔偿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消除影响 E.赔礼道歉 正确答案 :ABC 4.在我国,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其任用的方式主要有()。A.考试 B.考任 C.选任 D.调任 E.委任 正确答案 :CDE 5.以下许可中,属于排他性许可的有()。A.专利许可 B.商标许可 C.烟草专卖许可 D.采矿许可 E.驾驶许可 正确答案 :AB 6.依据国家赔偿法,下列哪些违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国家应予以赔偿()。A.征收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措施
D.与职权有关的事实行为 E.行政不作为 正确答案 :ABCDE 7.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下列情形中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是()。A.因相对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B.行政机关违反规定征收财物的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D.违法的行政拘留
E.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造成的损害 正确答案 :ACE 8.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进行追偿的条件应当包括()。A.国家行政机关财政紧张
B.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已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 C.公务员在主观上是故意违法 D.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时有重大过失 E.有不可抗力 正确答案 :BCD 9.按不同的标准划分,行政许可行为可以是()。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依申请行政行为 D.单方行政行为 E.双方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 :ACD 10.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行政拘留 B.警告 C.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 E.责令停产停业 正确答案 :ABCDE 11.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是()。A.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B.行政机关侵犯法律保护的自主权 C.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 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E.行政机关对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奖惩决定正确答案 :CDE 12.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进行追偿的条件应当包括()。A.国家行政机关财政紧张
B.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已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 C.公务员在主观上是故意违法 D.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时有重大过失 E.有不可抗力 正确答案 :BCD 13.申请行政复议应符合下列何项条件()。A.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B.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依据 C.属于依法可申请复议的范围 D.相应复议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正确答案 :ABCDE 14.行政诉讼中,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有权提起上诉的是()。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共同诉讼人 E.委托代理人 正确答案 :ABCD 15.某甲为一饭店经理,月工资6500元,奖金2000元,某公安局干警在职务行为中误将其致伤,花去医疗费210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上职工日平均工资为7.8元。某甲因伤未上班30天,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应赔偿某甲()。A.医疗费2100元 B.当月工资6500元 C.当月奖金2000元 D.所减少收入234元 E.相应的精神损失费 正确答案 :AD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行政处罚 B.行政立法 C.行政许可 D.行政征收 E.行政奖励 正确答案 :ACDE 17.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行政机关是()。A.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E.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ABDE 18.下列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A.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
当代著名行政学家里格斯在其所著的《行政生态学》一书中,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 不能只是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 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的生态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在书中他归纳出了最重要的五种:经济、社会、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架构, 并深度剖析了这几种生态因素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关系, 当然他的阐述主要是结合其另一主要理论——即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 里格斯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行政模式:融合的行政模式、棱柱的行政模式和衍射的行政模式, 并分别以这三种行政模式的代表国家古代泰国、现代泰国、现代美国为例。本文主要是通过解析美国的生态因素与公共行政之间复杂的关系, 从而达到对中国公共行政模式的认识以及指导的目的。
2 美国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2.1 经济因素与公共行政
在像美国这种现代工业社会中, 经济结构是“市场—企业”的结构, 即社会经济运作遵守价值规律, 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这种经济结构下, 整个美国的行政制度也呈现出市场化、商品化的特点。例如, 公共行政人员的“才力”就相当于商品, 他们出售自己的才力服务于行政, 公务员的身份只被看作是一个职业, 他们与政府的关系是“契约式”。
因此可以把美国行政机构看做是一个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 每个行政官员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完成其规定的任务, 实现其特定的目标, 简而言之, 行政机构就是经济市场的相对物, 二者都是功利理性的、经济有效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美国自由的经济市场亦需要专业的公共行政的监督管理。所以说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与其特有的公共行政是相互依赖, 相辅相成的, 无市场经济制度的支持, 则行政制度不能自存;反之, 无行政制度的支持, 则市场经济制度亦趋于崩溃。
2.2 社会因素与公共行政
美国的社会结构很复杂, 功能繁多的社团和开放的阶级结构是其社会的典型特征。
(1) 举足轻重的社团与公共行政。
美国因社会分工极为发达, 社会结构高度分化, 因而代表着各种不同社会利益的功能性团体也种类繁多, 并且与公共行政的关系密切。
首先, 社团的逻辑结构被转移到公共行政中。整个国家被看作是一个社团, 社团的基础是契约, 而国家的契约就是宪法, 规制了所有会员的目的。一个人只要同意这些目的并满足其特殊的条件, 即可成为其公民, 同时, 若他选择另一个国籍时, 也可自由地退出。政府机构就是国家这个社团的官僚治体, 花费公民的税收, 对公民负有责任。
其次, 社团成为各种利益的汇聚点和表达者。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通过社团向政府施加压力, 影响行政, 它变成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媒介, 许多特殊的利益通过它从公民转迁到政府。
第三, 政府也通过社团来表达自己的目的。政府依赖社团协助, 实现各种计划和政策。美国政府政策的拟定, 甚至会需要事先征得各社团的同意和支持, 而政策的推行, 若没有社团的帮助, 亦寸步难行。
(2) 开放流动的阶级结构与公共行政。
美国社会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很大, 可上可下, 受之影响, 美国整个的官僚治体不被认为具有任何固定的阶级地位, 行政职务只是一种职业, 与医生老师等无异。同时整个官僚治体内部的甄选与升迁非常开明, 大部分人是高度流动的。在官僚层梯中, 占最低位的, 并不一定在社会阶级制度中占最低层, 而在官僚层梯中居高位者, 也并不一定在社会阶级制度中占最高层。
同样地, 美国的这种官僚体系, 其高度流动性和自由平等的进出机制亦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流动性。
2.3 沟通网与公共行政
在美国, 社会中同一的语言以及识字的普遍性使美国人之间的沟通不会感到困难, 而工业发展的结果使社会不仅高度动员, 而且高度同化, 无线电、电视、电影等发展使整个美国天涯若比邻, 被里格斯称为一元化的社会。
在一元化的社会里, 社会大众与行政官员之间能使用共同的语言与价值系统, 沟通无碍。虽然社会存在不同利益团体, 但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是一致的, 彼此之间可以调和折中, 所以他们可以聚汇各方利益形成一致的“公共舆论”来影响公共行政。行政官员在作出政策或者是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亦需要这些“舆论”的监督与参与, 多数政策的出台亦是为了响应“舆论”。庞大的沟通网使得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障碍少了很多。
2.4 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
美国是以民主、自由理念建国的, “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美国人的政治神话, 因而她的整个行政结构——甄拔、升迁及组织的方式都反映了她的政治神话:政府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同意, 行政机构中只对人民负责。政府官员任何行为都受到民众的监督, 民众的舆论对其形成一种压力。行政官员必须随时表明他们是真正的公仆, 而非执行权力的官老爷。美国的政治神话创造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及其特殊的行政模式, 而同时美国公众对其政治神话的高度的共同意识, 亦赋予了政府权威高度的合法性。
2.5 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
行政与政治分离的政治架构在美国体现的淋漓尽致, “政客”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他们制定大部分政策, 而行政人员主要负责执行政策。简单的说, 行政行为从源泉上是受到公民的监督的, 美国的“非官僚权利”对“官僚权利”的规制其实已经纳入“法治系统”和“宪法模式”里了。美国民主和自由的共同意识以及政行分离的政治架构, 构建了美国特有的公共行政模式, 同时公共行政也在强化着这种意识和架构。
3 结语
通过对美国的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的了解, 一方面我们认识到行政生态环境是公共行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影响公共行政目标的制定、机构的设置和行政行为方式的选择, 以及行政目标的实现, 即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 但同时公共行政也影响和改变着行政环境, 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要从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背景去看公共行政模式,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相应的公共行政模式。因为构成行政生态环境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只要是适应其现状的就是最理想的行政模式。就我国来说, 相对于美国公共行政的“市场化”、“职业化”、“民主化”, 我国的公共行政似乎滞后很多, 但不能因此就说中国的行政模式是不好的。中国的国情非常复杂,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集体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的经济、社会等行政环境几经动荡, 在这种情形下, 我国的公共行政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需要, 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提出了从全能政府走向效能政府、从无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控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 注重行政行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等等改革措施, 可以看到我国行政模式的选择是基于中国的国情, 是符合中国的行政生态环境的, 并且与时俱进, 随着行政生态环境的变迁不断地调整行政体系, 一直以建设高效、服务的政府为目标。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新的气象, 新的行政生态环境必将塑造一支令人满意的行政队伍, 政府公共行政必会为人民所认同接受。
摘要: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一书通过对不同行政模式的透彻分析, 清楚地阐述了行政生态学的观点。主要分析其中的一种融合行政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 的生态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从而对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公共行政模式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环境,公共行政
参考文献
[1]美.里格斯.行政生态学[M].台北: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4.
[2]潘婷.行政环境的思考与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1999.
[4]汤法远.从里格斯模型解读转型期的中国公共行政[J].理论研究, 2007, (1) .
[5]李卉.里格斯行政生态学与当代中国行政环境分析[J].当代经理人, 2006, (6) .
[6]唐兴霖.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述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0, (3) .
关键词:行政权法定;行政权约定;现代行政法理念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14-02
一、传统行政法理念的行政职权法定
传统行政法理念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权皆为法律所设定,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职权。正如有学者指出:“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1]不仅是在理论上,大多数学者坚持行政权法定的观点,立法上也多次对该原则进行了确认。例如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早前的《行政许可法》也规定,行政机关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
对于行政职权法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学者们大致相同,但也略有区别。如杨小君老师认为,行政职权法定主要包括行政职权来源法定和行政职权范围法定[2]。概括来说就是,行政职权的内容是法定的。还有学者指出,行政职权法定不仅包括内容法定,也包括行政职权行使程序的法定。在当今社会,程序正义被不断强调,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性首先应该是行政程序的合法,各种权力的行使应该遵循法定之程序,而行政职权法定所要求的程序合法也开始彰显出独立的程序价值和诉讼价值。也有学者认为,行政职权法定的表现应该包括:内容法定、程序法定和责任法定[3]。这与行政主体要件的权、名、责一一对应,完善了依法行政的具体内涵。
二、行政职权约定的阐释及确立原因
前面提到的行政职权法定已经是理论和实践都认可的一个行政法的原则,这对于遏制行政权的肆意妄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重要作用。同时,严格恪守依法行政,能保障行政权力的廉洁与清明,公民可以在先知法律具体规定的情况之前作出选择,对于树立和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确实也能较好地实现服务人民的理念。
但是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略显僵硬化的行政权力难以适应,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行政权力要么保持沉默、要么通过“法外权”扩张来应对危机。而随着服务行政、给付行政的出现,公民对于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职能定位开始发生变化。政府为了实现其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不得不采取灵活的行政方式和多样的管理手段,政府的服务理念和方式也发生变化。行政职权的来源也突破了单一的法定模式,契约行政开始走向前台,开启了一个行政职权法定与行政职权约定并存的时代。
关于契约行政产生的理论,学者们也多有涉及。有学者从社会契约的角度对此作出论证。张弘老师认为:政府或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为公民服务,本是政府与公民的事先约定,公民在转移公共管理权于行政机关的同时,已约定政府为自己服务为前提,即行政服务说到底是政府事先许诺的一项义务。这些既有早期思想大师的经典论述,也有西方丰富的实践,故如果政府不服务或服务不到位,就属于违约,而违约是要承担责任的,这同样是现代法治的应有之义。
笔者把行政职权约定下的契约行政简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理论论证下的契约行政。就如前面张弘老师认为的那样,政府提供行政服务是一种事前的约定,一种与公民的契约。笔者基本赞同该观点,但把行政职权或行政服务的出现追溯到社会契约那里,可能会有扩大或者传统理论推倒重建的疑惑,进而陷入诡辩论的嫌疑中去。因为,现代国家的设计基本也是社会契约的结果,不仅行政权力,就是司法权等公权力同样也是社会契约的结果,倘若所有公权力的出现都归结于社会契约,那行政职权法定的原则就难以存续或变为契约行政下的二级概念了。而第二种类型的契约行政是行政主体的实践所为,典型的比如行政合同。这种契约行政突破了行政权力来源的一元化,并没有论证其是否合理,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其实证价值。行政职权的行使在招商引资或者给付行政中的契约化确实增加了行政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确实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相关职能。但也应该看到契约行政的出现与实践,存在行政权扩张的可能,在腐败频现的社会也为钱权交易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三、契约行政对行政职权法定的影响
必须承认契约行政的出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对于传统行政职权法定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突破与修正。公安大学余凌云老师指出:适合命令行政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是早期秩序国家所奉行的行政高权性行为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行政主体以消极行政的理念,仅凭其单方意志来支配相对人一方的行为。虽然命令行政亦在政府作为守夜的角色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旦其赖以生长的土壤发生了变化,这种积极作用就直接转化为消极的作用[4]。建国以来,行政权力的集中被不断强化,其严肃性与不可商榷性也被当局看做是理所当然且至高无上的。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适应,强调权力本位的法治理念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后,虽然计划经济被逐步革除,但是强调依法治国的呼声此起彼伏,依法治国的首要要求,行政职权的法定性被看作是确保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正因如此,行政职权的法定性不仅没有丝毫的松动,相反地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强化,这对于限制改革开放初期行政权力的“无所不能”与“无所不管”有积极作用,也确实保护了刚刚被法律重视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与国内公民意识开始觉醒,要求服务行政与行政主体灵活行政的情况逐渐增多,行政职权法定的僵硬性被新的契约行政理论所突破,行政权力的单方性也开始让位于单方性与合意性并存的现实中。换言之,中国的契约行政的出现更多的是在實践中被发现,而新发现并被广泛关注的这个理论又有力地支持了中国行政权行使实践的需要。
其次,契约行政开始改变中国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使方式和问责方式。在契约行政中,行政职权的行使在这里并不依照法律之规定,也不是行政机关单方就可以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政府和投资方签订的合同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双方应当按照契约的约定实施行为,不能违背契约,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在契约行政下的主动性有所限制,行政相对人一方的主动性开始加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评价标准、价值尺度也不再仅仅包括法律,双方的行政契约也成为了评价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标准之一。与此相对应的问责方式也发生变化,行政主体不仅在违反法律规定下需要承担责任,即使没有违反法律但违反了契约之规定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尤其在当下行政权过于膨胀的环境下,这对于提高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其实,在立法和实践中,这种情形早已屡见不鲜,比如在行政赔偿案件中,行政机关与受害方通过协商赔偿数额、方式最终解决纠纷的实践被广泛采纳。当然,我们也要严防钱权交易的出现,保证不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行政职权约定突破行政职权法定的必要规则
契约行政要突破依法行政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规则。这是因为行政机关不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行政权力都与行政相对人进行约定,但是如果行政机关可以随意说明哪些权力或情形可以进行契约似乎主观任意性过大,不仅不利于保障行政机关的廉洁清正,也势必造成各地标准不一,各自为政,最终损害行政机关的权威。我们不否认各地具体情况的差异,但是有一个抽象的但可以操作的契约行政的适应标准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为此,笔者概括为以下几个标准:
(一)行政契约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有效
在契约行政下,行政法已经具备私法化的趋势。那么,民事契约中要求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且有效的原则当然适应于要求更高的行政契约中。行政契约规定着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这种权利义务之规定是可能无视法律规定的。所以,双方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首先应该被确认。一方面,要把行政主体做出的意思表示与单个的执法人员的意思表示区别开来。比如,某地的一个国土局的执法人员在没有局里开会讨论的情况下,擅自越权与某开发商签订的土地开发合同就是无效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排除这其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或交易的内幕,并且确认合同无效也并不违背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因为该原则要求的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机关做出,表示的整个行政主体的集体意思而不是单个人的越权行为。另外,有些行政相对人在与行政机关签订合同中,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骗取行政机关信任,这种合同的有效性也难以认定。
(二)约定权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我们强调的行政职权的约定,首先行政主体一方要有约定的资格,也就是这个约定的权力必须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让工商局与对方进行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约定或者让海关与对方进行企业设立方面的约定是绝对无效的,也许在私法上这种越权行为还可以解释为可撤销或效力待定。但是行政法的越权无效原则已经被我们采纳,我们必须厘清不同行政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也必须认定越权的行政行为的无效,这不仅在职权法定情况下适应,契约行政中也同样适应。还应注意,上面提到的国税局的某一职员越权没有经过机关同意签订的合同为什么不是绝对无效的呢?因为,单个执法人员的越权与此处的越權内涵不同。单个执法人员只是超越自己执法的权限,而整个国土局拥有这个权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里的越权机关连法定的权力都没有,更谈不上约定权的设置了。
(三)约定权的设立标准不能低于法定权
在契约行政中,约定的权力不能突破法定权规定的标准。这里的标准是一个具体与抽象结合的概念,不单单理解为数量的多少或标准个数的增添。如在行政奖励中,绝不能约定的数额比法定的数额低,而在行政处罚中同一类型案件的处罚尺度也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总体来说要以人为本,不管行政职权法定还是约定,出发点都是让国民活得更好、更有尊严,若是约定权下约定的内容加重了国民的负担,转嫁了行政主体的责任或义务,这种约定不仅毫无意义,也绝不能被国民所接受。
(四)约定权的设置必须为了更重要的目的
毕竟行政职权约定是变相地赋予了行政机关更大的权力,这种权力的赋予不能是随便且漫无目的的。若是在法定职权就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没有必要另辟蹊径地去与行政相对人约定权力。从职权约定的出发点或目的来看,也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比如有些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的指导作用,但如何指导,法律没有或者不方便作出规定,这种情况下的行政权约定是必须的,其本质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法定的职权。但是法律对某一问题的规定已经十分明确,那么行政机关若要进行契约行政,则一定是为了诸如公共利益等更重要的目的才能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J].中国法学,1997,(1).
[2] 杨小君.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J].中国法学,2007,(5).
[3] 张弘.行政法治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 余凌云.从命令行政到契约行政[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推荐阅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10春 网络作业12-14
行政领导学作业10-29
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09-07
外国行政制度作业答案07-26
行政管理作业参考12-06
大工15秋《行政法》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06-24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区别06-18
5.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应对制度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