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习惯开始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变,从习惯开始(推荐11篇)

改变,从习惯开始 篇1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改变,从习惯开始

——井下铁矿中运作业区六米单卷扬班司机长 代鑫玉

2012年,根据井下铁矿设备管理要求,要求在全矿范围内全面进行TnPM管理体系的推进建设工作。我们中运作业区作为井下铁矿的重点单位,当仁不让地冲在了TnPM推进大军的前线。同时,我所在的卷扬班作为作业区乃至全矿重点监控岗位与特种大型设备,也被安排为试点岗位。身为一名卷扬工的我,感受到无限光荣的同时,也感觉到肩膀上担子异常沉重。

起初,我也和大多数同志们一样,对TnPM管理的概念知之甚少,甚至并不理解和接受,认为一名操作工,做好操作的分内事就足够了,哪里来的那么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呢!但经过井下铁矿TnPM推进办与作业区TnPM推进小组组织的数次培训与宣传,我逐渐地扭转了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设备就如我们的孩子一样,你不但要教育得当,还要负责监管它的健康成长。TnPM管理办法就是让我们从“只管开,不维护”的观念转变为“不但要开好,还要维护好”。

要想TnPM在班组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必须从班长至每名班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由于我自身的文化特长,我义无反顾地为班组同志们担当起解说员的角色,在与大家一同学习TnPM管理知识的同时,我不间断地利用闲暇时间用井下铁矿推进办公室下发的宣传材料与知识手册和班组同志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和大家都能够对TnPM的基础知识达到熟练掌握,并在作业区的历次测试中,六米单卷扬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与TnPM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真刀实枪的抗战。在井下矿部门与作业区推进小组的指导下,卷扬班自2012年一月起开始对作业现场全面进行6S、6H查找治理,并对设备保养维护与自主维修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运转效率,以提升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为了这个目的,我结合岗位从前检修工作的记录与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编写了故障清查手册,上面记载了卷扬提升作业中易出现的小故障与排除方法,这个点子被作业区推进小组采纳并在全作业区生产班组进行推广。同时,我还根据平常操作过程共发现的卷扬机提升作业中出现的特殊运转现象,编写出OPL一点课《6米单卷扬提矿超速掉电的检查与处理办法》经作业区领导审阅评定决定在全班组进行培训,使得大家在面对这一突发故障时都能够快速反应并排除。作业区为表彰我的这一贡献,给予我物质上的嘉奖,这使我深受鼓舞。

TnPM管理在我们班组已经推行七个月之久了,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通过现场不断的6S及6H查找,作业现场的状况大大改善,岗位面貌大为改观;通过可视化管理,使得设备维护检修效率大幅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官方门户网站:http://

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SHAREFORD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度提升,故障率大为降低;OPL的开展使得班组成员的工作技能整体得到提升,现场处理问题能力不断提高;操作工人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令我们振奋,但同时也意识到,所有的一切只开始,如何继续深入地开展TnPM活动,使其更加形式化、习惯化、品格化,并最终形成气质,仍有待于尝试和探索。同时我也感觉到TnPM管理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我仍会将自己的热情与干劲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一点一滴做下去,逐步攀登TnPM管理的高峰。

改变,从习惯开始 篇2

上帝说:“虽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动物,但你是以草、乔木树叶为生,狼以食肉为生。在地球的陆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野草和乔木遍地都是,你想吃的时候只要张嘴即可,生存比狼容易得多;而狼的生存是寄托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否则生命不保。换句话说,你身上只具有羊性,而狼具有狼性,这就是差别呀。”

近日,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封倡导狼性文化、消灭自身安逸文化的邮件引起热议。他要求全员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主动应变,以期继续领跑移动互联时代。这无疑是一个企业价值观或将转型的明确信号,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化转型期的企业家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仲学锋:戒烟从改变行为习惯开始 篇3

1988年,仲学锋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卫生防疫站,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她跟控烟工作正式打上交道,缘于199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启动的一个青少年控烟项目。亲身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后,仲学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新的思考:“那时候,我的工作就是三天两头上街分发宣传单。可是,你让别人戒烟,别人就会搭理你了吗?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可就只能用这么简单和被动的方式么?一定有我没掌握的更好的理论和方法。”

在专业上追求极致的仲学锋决定继续深造,40岁这年,仲学锋顺利拿到了福特基金会奖学金,如愿来到健康教育和行为科学专业世界排名第一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仲学锋又赴澳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习。

仲学锋回忆起自己2007年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桩见闻。那天中午吃完饭,仲学锋和同学一起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她们走到了位于校园边缘的一个小树林,仲学锋发现树林里有几个人在吸烟。而自己来美学习至今,还没有见到过人吸烟。同学告诉她:“你不知道,在这儿吸个烟可不容易了。”

原来,这个小树林就是大学的吸烟区。在美国,人们非常尊重个人的吸烟习惯,但是却有严格的法规来约束大家的行为,吸烟区往往都被设置在远离人群的露天地点,大家也都很自觉地遵守。在校园里,无论是谁,要吸烟都必须来到这个小树林,但在这所小城一般的大学里,从任何一幢建筑物来到这个小树林,必须要走二十分钟以上的路程,甚至要坐校车前往。这令仲学锋感慨良多,“不是绝对禁止,而是用这种方式去控制人的行为,这样不仅避免了影响其他人,又变相地给吸烟者制造了吸烟的障碍,如果你想要利用几分钟的空闲时间来吸根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潜移默化地帮助吸烟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控烟,仅靠自觉是不够的

“吸烟对于一些人群的危害性更大,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人。吸烟和二手烟会导致孕妇早产、流产、胎儿畸形,会促成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发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至今,仲学锋感触很深,在很多国家,关于控烟的立法非常到位。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严格限制烟草广告和销售,对于烟盒的设计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在大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位置上标注‘脏心烂肺’的警示图和警示语……咱们的近邻泰国在控烟立法上也走在前面。他们禁止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商店甚至不得公开摆放香烟,必须把烟草放在顾客看不见的位置。还要求经营者必须按整包的形式出售卷烟,不得分支出售。国外这些好的立法和措施,是非常值得咱们借鉴的。

“国内大多数民众的戒烟意识还很不强,不说普通老百姓,就说咱们医务工作者中也不乏老烟民。所以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来控烟,是不可能的。要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很难,但我们有责任通过立法和加大宣传等手段去引导和规范。有了法律的依据,再通过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两个吸烟者等于PM2.5爆表

“有很多人谈雾霾色变,却对吸烟者视而不见。”仲学锋常常给身边的朋友们打这样一个形象的比方,“这么说吧,假如我们呆的屋里有两个吸烟者,不一会儿这室内的PM2.5值便会直接爆表破千!也就是说,二手烟比重度雾霾要可怕得多!”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老烟民,便会有一股难闻的烟味钻进你的鼻孔。这其实就是三手烟。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吸烟后残留在墙壁、头发、皮肤、衣物等物体表面上的有害残留物。“三手烟的危害性一点也不亚于二手烟。尤其是在冬天,在封闭的环境中,三手烟留存的时间会非常久。老烟民的手指甚至是黄色的,这就是烟草燃烧后产生的焦油,是致癌物。”仲学锋告诉记者,“长期接触三手烟比直接接触二手烟害处更大。烟草中特有的亚硝胺位居最严重的致癌物行列中,而这样一些化合物都会留存于三手烟中。它们附着在衣服、地毯等物体表面,这对儿童来说特别危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被二手烟或三手烟侵害呢?仲学锋说,除了主动远离受到污染的环境,开窗通风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会无奈置身于二手烟或三手烟的环境,这时,可以尝试几个改善空气环境的小方法:烟灰缸是室内“三手烟”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我们将喝剩的茶渣晒干,捏取少许放置在烟灰缸内,可以利用茶叶的吸附作用吸收香烟的有害气味和颗粒。还可以点几根蜡烛,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碳,也能吸附屋里的烟味。

关于吸烟的几个流言

“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有些老烟民为什么总是戒不掉烟?他们首先在意识上就是抗拒的,并且容易听信流言,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仲学锋列举了常被老烟民们挂在嘴边的几句话。

——“烟越贵,危害就越小。”

“这些都是烟草公司编造的华丽的谎言。烟草公司的研究人员为了改变烟草的口感,会向其中添加一些香料和薄荷等化学成分来增加人的舒适感、减轻刺激性,制成所谓的高档香烟,是很多人送礼的首选。而香烟都是由烟叶制成的,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几十种有害的化学成分。很多香烟口感更柔和,给人造成了假象,似乎吸烟量少了,事实恰恰相反,并不是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了,它的危害反而更大。”

——“只吸不咽,烟雾不吸入肺里,对身体就无害。”

“烟雾只要与人有接触,就不可能无害。烟雾一旦进入口腔,其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就会对口腔造成损害,轻的引起口腔溃疡,重的甚至引发唇癌、口腔癌。而口腔黏膜也会吸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通过血液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另外,吸烟时口腔、气管、肺都需保持负压的吸气状态,不能人为控制,不可能把烟雾完全留在口腔而不进入肺部。”

——“戒烟时反而头晕、咳嗽,不如不戒。”

老烟民在戒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咳嗽、头晕眼花等症状,“这不是我们的健康变糟了,恰恰是变好的开端。这些戒断症状与个体差异有关,一般烟龄越长、瘾越大,身体反应也越大,这些不适感一般会在刚戒烟的时候反应出来,但会在两周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其实,吸烟成瘾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中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戒烟者会因为戒断症状而轻易放弃和复吸,仲学锋建议,戒烟症状较轻者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克服,而对于戒断症状非常明显的吸烟者,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戒烟药物治疗。在我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淮北市人民医院都设有戒烟门诊,有专业的呼吸科医生,对吸烟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戒烟治疗方案。

改变,从习惯开始 篇4

□全

忠/文

2003年,52岁的王石第一次登顶珠峰后,很多同龄人在钦佩之余问他登顶的感受。

王石说最大的感受不是登顶时的成功,而是下山时的如何保证安全。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精彩阶段应该是从退休后才真正开始。一位升职无望并自怨自艾的副市长闻此言后顿悟,由此改变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第二人生如何开始?

作为赶上千年不遇的时代大变局、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人群,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基本上无暇享受生活,眼里只有开不完的会议、签不完的文件、做不完的工作。甚至是用健康的透支和生活时间的牺牲来交换财富的积累和地位的提升。这种状态似乎与西方新教伦理下的清教徒精神一脉相承。与世俗的观点相悖的是,这些以企业家为主要职业的人群,并非只是因为简单的财务积累而勤勉工作,更主要的是做大做强企业的荣誉感和对于追随者的责任感,当然,其中还有一大部分人是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但这种局面在过往十年里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一批60、70后的企业家逐渐成为商业社会的主流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与40、50后的第一批创业者的不同开始出现。尤其是一批海归创业成功后,工作和生活不再是简单而粗暴的分裂,在物质之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视,对于生命感受的体验,强调工作和事业的平衡感,成为这批被社会学家和营销专家称为“财智人群”的新的特征。

而承载这些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居所。过往十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为这种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尽管房地产从业者认为房子不仅是钢筋水泥,而且是生活方式的说辞有推广之嫌,但不可否认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不断推高的单价总价、不断升级的豪宅楼王、不绝于耳的购房传奇,可以看出,财智人群对于生活空间的重视和投入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阶段。

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和自由,人类最看重的是亲情、友情、爱情,房子带来的安全感是人类走出洞穴之后的一种回归,与家人的天伦之乐需要客厅、花园,与朋友的交往交流需要餐厅、会所,健康的保障需要泳池、健身房,与自然的交融需要树木和草地。如你所知,这些场景往往在我们的居住地。

当然,财智阶层的外延非常大。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的追求是有区别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风格是很不同的。还有艺术家、自由职业者、技术专家,不可能用一个生活模式去涵盖所有人。

身边的朋友中,成功的财智人士不少,但对于幸福的理解和生活的追求却不尽相同。

有一位50后的企业家朋友创业十几年,个人身家也排进了富豪榜,最近几年的生活状态是将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打理,自己则在加拿大和中国两地穿行,同时开始笃信基督教,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传播福音是他与朋友交谈的主要内容。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还有一位刚过40岁的朋友,开始将大部分资金去投资那些有前景的行业和有理想的团队,只喜欢做投资人和小股东,不再想亲力亲为地打理很多具体的业务。更多的时间用在读商学院,交往不同行业的新朋友,研究新的商业模式。每年还要花不少时间去穿越沙漠和高原,去读大自然的无字书。从他最近微博上的文字已经可以感受到境界和格局的变化。有时间的人是自由的。

而另一位经过十几年打拼终于将自己的公司做到上市的朋友,已经告别了早年的事必躬亲,为经理人团队留出更大的施展空间,开始花时间关注艺术品收藏、热爱家庭生活、分享读书体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生的第二阶段做好各种基础的铺垫。做公益的人是可敬的。

最有特色的是一位建筑师出身后来做了十几年开发商的朋友,经历了公司被迫清盘的失败后,转身成为了一位摄影家,从西南到了北京,进入了艺术圈,开始用摄影家的视角观察社会,回避了自己不擅长做企业的劣势,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获得了新的事业体验。

社会越来越多元的价值取向,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实现生命价值的可能性。财富已经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厚度,开始成为财智人群暗自角力的内容。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更多的财智人群,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就是创造财富,精力超旺盛、工作狂人是其主要的特征,财富积累之余几乎不会也不想去关注生活中其他的价值。即使是享受生活,也更多的以奢侈品的占有为主要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显得比较空洞和苍白。

好在社会的成功偶像已经不是单一的财富数字,财智人群的价值观的改变并不遥远。有一个房地产企业对自己项目的定位是:生活、事业、修为的平台,已经可以昭示出对于财智人群的需求趋势的把握。

人是环境的动物。社会大环境、圈层中环境、社区小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行为方式。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教化,只是方式更温和,更自然。

改变从现在开始散文 篇5

这天,朱洁教师的演讲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启迪。她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良久,她说:“一个人要有抱负,要为抱负做一份方案,要为方案而去斗争。“当她语落,我在想我真的拥有过一份抱负吗?不,我没有。我的抱负真的很多,但每一个如同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当我下定决心去当一位人民教师,我也并没有因而去方案。我恰似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从未找到过一份真实的抱负,也从未去真实的斗争过,我仅仅虚度年华。因而,我又从现在开端,我要建立愿望,我要为愿望去斗争。我要改动!

当然,她的另一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她说:“教必先孝,好好对待你家里的老人吧,由于他们也是你爸爸妈妈的爸爸和妈妈啊!“是啊!一个人假如连孝心都没有了,那他还能做些什么?现在,许多家庭里都有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有些孩子总会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可是也有孩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们总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凭什么来照料你,他们把他们的孩子含辛茹苦的养大,到头来,本盼望着能享享乐,却还要帮助他们的孩子照料孩子。这图的是什么?我的外公和我们住在一齐,他现已九十多岁了。许多器官都现已老化,他不仅仅岁数大,而且脾气还很坏。妈妈说她曾经可没少吃外公给的”板栗“。由于年岁大了,所以小便总管不住,因而我的家里总是弥漫这一股怪味道。可是,妈妈并没有厌弃他,而是不遗余力的照料他。可我就不一样了。尽管不厌弃他,可是从对他有一种鄙视的感觉。当然,我也在改动我自我。改动,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从现在开端改动吧!或许并不晚,只需你捉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去改动自我,你将会变得更优异。改动吧!它能让你愈加优异。改动吧!它能让你走向成功。改动吧!从现在开端改动,真的并不晚。

教育学生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6

一、明确职责, 自我加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意义之重大, 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神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跟其他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 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我们不是雕塑家, 但是我们却在雕塑着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品。

作为备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一名人民教师,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是社会的需要, 是时代的呼声, 是自身可持续大发展的基石。我们应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坚守属于自己的这片神圣的净土, 爱生如子, 爱生如友, 爱生如己, 深刻领悟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 要甘愿做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 点亮学生智慧的夜空, 为学生驱散无知愚昧的黑暗;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一个“永远旋转的陀螺”, 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 全力以赴, 顽强拼搏,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二、开动脑筋, 科学育人

我们身为一线教师, 直接与学生接触, 每天都有事情发生, 每天都有面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事情、问题、矛盾怎么解决?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当然, 不同的解决办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名师大家善于“冷处理”, 采用妥善办法科学解决问题, 做到了治病救人, 科学育人, 很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和学习。

我们的学生不学习、不听话, 症结何在?我认为并不是什么学习问题、知识程度问题, 应是心理问题, 也就是症结在“心”, 也就是思想问题。名师大家的成功无非是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教师要想让学生好好学习,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就必须注意讲究方法, 决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 武断行事。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 要想让学生“亲师”, 教师自己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尊重学生, 做学生可亲可敬可信赖之人。如果你高高在上, 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学生对你只能是敬而远之, 也不会乐于跟你学习。虽说教无定法, 但是教育工作亦应有法, 且教师应须教而得法, 教师只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才有可能“亲师”、“信道”。

三、多方学习, 提高技能

思想认识要到位, 不能自满, 要勇于承认自身的差距。要意识到学习很重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书本学习, 向实践学习, 向网络学习, 向他人学习, 甚至向学生学习。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学习先进理念思想, 学习他人教育教学之长, 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无一事不学, 无一时不学, 无一处不学。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 努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德高为范修身以培德, 学高为师勤学以求精。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投入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中, 力争改变我们自己, 成为脱颖而出的名师, 改变我们目前落后的教育现状, 实现真正的教育腾飞。

四、虚怀若谷, 关爱有加

学生再大也是孩子, 虽然他们有很多的错误, 但是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的宽容和谅解, 帮助和支持, 关怀和鼓励。我们教师应以和风细雨润化学生的心田。正如名师大家所言“宽容中有一种力量, 爱的力量”, “学生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 更重要的是要做个好人”,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 孩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心比心换得学生的真心, 无私的爱定会化作学生前进的动力。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 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 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 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五、学会科研, 积累点滴

我们教师要想搞好教育, 必须做科研型教师。我们要把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记录好, 整理好, 研究好, 以便更好地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善于记录原始数据资料, 勤于写作教育日志, 做好工作记录, 搜集整理好所有工作材料。因为这既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前提, 同时也是保护好我们学校、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有利武器。

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 要想扭转自己工作的被动局面, 转变学生, 只有先从改变自己入手。“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到那时, 自己的工作将会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摘要:教育事业之艰, 任重而道远;教师角色之重,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明确职责, 自我加压。开动脑筋, 科学育人。多方学习, 提高技能。虚怀若谷, 关爱有加。

改变,从阅读开始 篇7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

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作用就相当于母乳。但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得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师、孩子们一起读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这正是精神的饥饿感造成的。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

现在,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大学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这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没有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城市的美丽固然表现在它的建筑、规划和绿化上,但一座城市的真正的美,还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人的品位和气质。人的品位和气质是怎么来的?是通过书籍阅读而来。我认为,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

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应该是阅读的风景,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是学习型的城市。学习型城市的美丽不在于外在的山水树木、街道建筑的感官之美,而在于内在的思想之美、文化之美。学习型城市的美丽在于有着自我超越的市民、催人上进的组织、简单宁静的生活和自觉创新的文化。这是学习型城市的生命之美、灵动之美。

学习型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学习型市民,市民的素质决定城市的竞争力。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伟大发明是文字和城市。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让信息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换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弘扬阅读文化,营造书香城市,让读书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自觉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进而确立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现代生活方式,养成现代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并通过阅读,让市民真正了解自己所居城市的文化,甚至积极参与塑造城市文化,从而促进城市文化由文化自觉状态走向文化创新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曾主持编写过《阅读,让城市更美丽》,这本书介绍了包括苏州市在内的很多国内外城市建设书香城市的经验。“阅读,让苏州更美丽”,这是苏州阅读节的主题词。每年的9月28日,也就是孔子的诞辰日那天,就是苏州的阅读节。我也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呼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有书香的城市,有阅读氛围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的美丽城市。

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怎样去强调它也许都不过分。

曾经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承继和发展的力量。阅读作为人类行为,它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也通过阅读绘画、雕刻、音乐,以及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改变,从阅读开始。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系本刊总顾问)

李彦宏:改变,从你我开始 篇8

李彦宏还称,要加强浏览器的投入,在发现用户的搜索行为从pc往移动上迁移时,应该主动引导用户更早的去迁移到无线上,而不是拼命维持现状。

此外,李彦宏一方面鼓励员工多一点狼性,淘汰小资,他对小资的定义是: 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李彦宏表示,小资的员工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改变,从你我开始。

在战略上,首先是Rectify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整顿投资不足问题)

我们过去几年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投入不够,大家每次看我们财报说我们50%的利润,当我们的业务还在快速成长时,我们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更多的新业务和创新上。

In addition to the core business, enhance the enabler and protector!(增加推动者和保护着)

除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之外,还要去投资哪些东西可以使得用户更多的使用百度搜索,比如说浏览器,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你就能够通过用户引导搜索,这方面我们投入不多。

你有这么好的市场地位,如果有人想来抢他抢得到,就有问题了,你需要有一些东西来保护自己。

再就是我们需要的Willing to disrupt ourselves.(不惮于改变自己)

有些我们固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跟市场变化会被削弱,而这个时候抗拒市场的变化会很危险,不如革自己的命,既然发现用户的搜索行为从pc往移动上迁移,我们就应该主动引导用户更早的去迁移到无线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pc上的优势,把移动做起来,而不是拼命维持现状,想到用户留在pc上,比如说在销售这个领域,我们销售很可能说让客户把钱花在搜索推广上,变现很强,但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迁移,我们如果不教育客户迁移上,将来的日子就会很危险。

Manag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y at his/her level.

过去我们觉得战略是CEO层面的东西,其实不完全是。最大的战略是CEO层面的,但是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业务都有自己的战略,你负责的业务和产品,甚至你负责的功能你要清楚它的周边环境是什么,它的战略是什么,你要知道随着市场变化,这样的东西应该发生什么变化。

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执行上我们也有很多要变革。我们将百度文化叫简单可依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怎么样做到简单做到可依赖,这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观察到的问题,两点,一个 我们是需要去鼓励狼性,一个是淘汰小资。狼性这个词儿是另外一家公司发明的,借过来用,

借过来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顾虑,这词儿在有些人看来不是一个百分之百 正面的词儿,或者说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跟百度文化是不符合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 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这三点肯定都是正面,肯定都是百度应该有的。这三点跟我们简单可依赖的文化没有冲突。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需要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需要群 体奋斗。其实早期的百度就是这样,交给你的活你不仅能干到公司里最好,还能干成中国最好,干成世界最好。而那个时候困难要比现在多很多,交给你不掉链子你 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

淘汰小资,这个PPT我在总监会上讲过,讲过了之后可能有一些员工和总监往下传达过这些东西,后来HR也做了一些采访,感觉大家对这个小资其实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的。什么是小资,我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

尤其争议比较大的是第一句话,良好的背景,流利的英语,他们说Robin你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说正好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我才敢说要淘汰这种人。

大家可能觉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百度变成很大的公司,变成很优越的公司,招来的人都不错,北大清华毕业,条件也挺好,世面都见的不错。但是我告诉大家, 这样的背景不一定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生存环境太舒适了,就好像恐龙,经过很多年长得很大,但是条件变的很恶劣时你却活不下去。反而是那些农村出来的,家 里没有什么钱,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他其实生存能力更强。所以总监会上讲完了之后,大家都跟我说Robin要不要改一下?我说不用改,我就是要让这批人明白,这些个条件,不是你的优势,反而有可能变成你的劣势。因为你过去过得太好了,一旦环境变化,一旦竞争变化,这是可怕的。

包括我的孩子,我说你一定要吃苦,你没吃过苦,将来不可能干成什么事儿。

所以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效率。

减员增效,就是要减少单纯做管理的人数,高工要写代码,管理者要懂业务。我做过一个统计,T5以上的人写code都比较少,T5是基本上进来两年的时间,刚刚学会一个代码就不写了,因为他们要带很多新人,没时间自己写了。那我们就要减少junior people的数量。对那些努力程度不够的、没有了激情的要让他走人,我们把省下来的钱加到那些真正想干活出成绩的员工身上。

减少会议,及时拍板,每件事情都要有明确的决策人,有期限,有人去跟进。

使命和文化高于KPI。过去我对员工这么要求,后来我跟每一层员工每一层经理部都要这样要求。经常会说这个东西不是那个部门的KPI,所以他不好好干,也不着急。我们整个公司都要倡导文化使命高于KPI的理念,符合我们文化和使命的东西你就要去做,就要去配合。

改变,从教师开始 篇9

1.教师知识:缺乏系统的概率知识。

笔者曾对35位一线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概率方面知识小测。测试的结果显示,一是对古典概型的基础知识缺乏。部分教师只是简单考虑事件基本结果的种数,而不考虑是否是等可能性及等可能性出现的频数。二是把概率看成规律性存在。三是把小概率事件看成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概率方面的知识缺漏较大。

2.教师教学:以“讲”代“做”,传授为主。

现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操作实验,这些实验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但现实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认为概率的知识很简单,学生没学就基本会了,有良好的基础,也容易应试。因此对于操作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大多采用“讲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操作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简单重复概念与结果,学生以空想代替实验,汇报“所思所想”,得到肤浅甚至错误的概率知识。

二、“可能性”教学中应做出的改变

针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现状,结合新人教版五上“可能性”内容的安排,现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认识,正确看待教材变化。

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第四单元“可能性”相对于其他单元的变化是最大的。从《课程标准》看来主要体现在:一是删除了第一学段有关概率的不确定现象的课程内容,二是原来第二学段的定量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等都安排在第三学段。所以本册的第四单元“可能性”完全不同于原教材五上的“可能性”,而是来源于原教材三上的“可能性”。教材在内容要求上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这部分知识不重要,而是根据这部分知识的复杂性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出的调整。

2.改变基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概率知识的继续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关注概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改变教学,重视操作体验活动。

本册“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可能性有大小,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与同学交流”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安排了例2、例3及“做一做”等活动,我们可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如下的设计和组织,同时重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数学思考,让活动更有层次性和数学思考的深度。

(1)活动一:设置竞赛,初步体验可能性有大小。

上课开始,教师拿出不透明的袋子(袋中有6红1蓝,7粒球),进行一场比赛,摸到红球代表女生获胜,摸到蓝球代表男生获胜。

对照摸球结果,组织学生思考:袋中的球可能是什么样?

汇报交流后,让学生初步体验:如果袋中放的红球多蓝球少,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大。

(2)活动二:分组实验,进一步体验可能性有大小。

分组实验:袋中4个红球1个蓝球,摸后放回,摸20次。

实验前猜测: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分组操作实验,活动要求:分组摸球,一人记录,其他人轮流摸球,每次摸1个。摸到5个时暂停,汇报结果。

各组均摸完5个球后汇报交流:是不是和大家摸前想的一样?先肯定大多数活动结果与猜测结果一致,然后选择个别组的特殊情况进行交流。

汇报交流一:这个组怎么全部摸到红球?

让学生感悟:次数不多,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继续追问:如果继续摸,能摸到蓝球吗?让学生体会:只要袋中有蓝球,一直摸一定能摸到蓝球。

汇报交流二:这个组摸到3个蓝球,2个红球,怎么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让学生体会:次数较少时,由于随机性的存在,可能无法体现出可能性大小,如果多摸几次,摸到的红球一定会比蓝球多。

汇报交流三: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样?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许多小概率事件就逐步减少或消失,学生能进一步检验可能性有大小。

当全部摸球完毕后,再进行汇报交流:各组汇报最后结果,并统计各组摸球结果之和。如果仍然出现个别组红球和蓝球的次数相等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各组的结果和总的结果——大多数的小组摸到的红球比蓝球多。各组之和也可以看作一个组一直摸,摸到次数足够多。让学生体会到:因为袋中的红球比蓝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最后摸到红球的次数就多。

小概率事件不一定是操作实验中的失误,在活动中生成的小概率事件是学生体验随机性最好的资源,教师要加以利用,正确引导,让学生加以体验和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概率思想方法。

(3)活动三:分组操作,体验等可能性。

分组实验:抛一个硬币,抛20次,结果可能怎么样?

分别在抛10次和20次时进行汇报交流,将各组抛的结果和汇总的情况展示出来。

汇报交流,抛出问题:为什么大家基本同意正面和反面的都是10次,但最后只有1组的结果是这样,其他组都不是呢?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相等,并不代表最后的结果就相等,虽然结果不正好各半,但大多数小组的结果正面和反面次数比较接近。

再出示历史上著名的抛硬币实验结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抛的次数足够多,它们的结果会基本上差不多。

(4)活动四:设计实验,进一步体验可能性有大小。

要求:在袋中放入红球、白球和蓝球,如果要使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可以怎么放球?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加以实验。让学生丰富对可能性有大小以及摸球随机性的体验。

概率的思想形成要借助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操作体验活动,正确处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产生质疑,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数学思考来解决这些疑问,不停留在表面的、没有思维层次的教学,消除学生错误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更深刻领会概率的思想方法,建立正确的概率思想基础。

改变,从习惯开始 篇10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 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 以教师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意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 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 提高专业水平, 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它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 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 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 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 又包括了态度的转变。它要求教师课程的设置必须是多层面、多领域的。在知识技能上, 必须以促进教师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整合为目标。

(二)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无限的, 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它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教师教育课程体现终身教育的特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 教师角色转型策略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教师的角色也将随着转型。

1.教师角色将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型为既是课程的实施者, 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教师自身必须有科研的动力、创新的激情, 才能革除压抑、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旧观念、旧做法, 改变传统教育“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某种急切情绪, 让自身的创造点燃学生创造的火把。科研上真正的突破不仅需要研究者呕心沥血的多年苦心经营, 同时也需要违抗流俗的巨大勇气。即使小小的课堂教学, 也要有所创新, 要有大胆的探索。

2.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

当前世界, 知识信息正处于爆炸之势。在学科不断分化的态势下, 学科的综合性日趋突出。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 负有整合基础知识的职责。从计算机日益普及的趋势看, 今后单一信息的知识获取途径将变得更为迅捷有效, 教师更多地处于解疑答难的角色。各门学科知识如何嫁接, 各种知识的盲点如何打通, 各门学科的连接点怎样汇通, 特别是面对学科知识的难点、问题, 如何运用多学科的眼光去提供独特的思路和解题方式, 将是对教师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综合知识储备的极大考验。

在动态的课程生成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生成的重要因素和设计主体。课程教学不再是教材的线性执行过程, 而在于对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一个个教学事件意义的探讨和解释。

(二) 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对教师而言, 每天都在实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他们教学、生活的主要部分, 他们最熟悉、最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简便、捷径的途径。

1.教师要有最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通常外显于一种教学程序, 而内隐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原理, 既是某种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 又以简约形式表达某种教育思想或教学原理。好的教学模式包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 同时, 教师本人也可以有自己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对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育思想或原理进行深度剖析, 从而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其特点、适用范畴和操作要领, 借鉴他人好的教学模式, 为我所用。

2.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从专业角度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指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教学备课要精, 练习要精, 作业要精。同时, 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 在重点内容上进行有系统的强化训练。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层面, 要搜集材料, 适当拓宽。

3.教师要加强课堂的管理能力

教师监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它对教学行为的改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管教师有多么好、多么高明的课堂管理手段, 如果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纪律守则为基础, 课堂管理是不可能高效的。课堂纪律给了所有学生最基本的课堂言语、行为规范的要求, 让学生知道教师所期望, 他们应做到的是什么。

(三) 实施校本教研, 提高自身素质策略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 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创设一种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因此,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形式有:

1.自我反思

新时代的名师, 关键是要有反思能力, 就是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规则运用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反思。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是自觉的反思者。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反思的常见方法有: (1) 写反思日记。从某些名师身上受到启迪, 尽快拿起笔来, 从教学札记写起, 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 (2) 通过网络日志来跟更广泛的同行者分析和探讨。通过反思, 教师内在专业结构将会不断更新、递进和丰富。

2.同伴互助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帮也就是互助。教师要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团结、合作的教研组, 通过校本教研、案例研究, 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生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同伴, 增加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更快地成长。

作为学校, 应该为各类教师提供各种平台, 加强培训。通过培训, 把学校构建成教师的精神生态园, 使教师身有闲适, 心怀感激, 与书为伴, 超越自我;通过培训, 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真人”楷模;通过培训, 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更多的策略和有效性方法来推动, 需要通过创新机制和改进管理来达到预定目标。为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线, 在广大教师耕耘的教育田园里, 才会出现教师专业发展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

参考文献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后感 篇11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朱永新教授阐述了四个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因此,阅读能改变人生的价值,有改变社会的积极作用。

有“读”就必有“行”,有“行”才有变。我们许多人读书,以读而读,并不思“变”。从朱教授的文字中,我还感受到阅读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是呀,我们常常会见到书中说一些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学生,变革了教育。我想读再多的书,不思,不行,就不可能“变”。这个“变”应该是一种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条线,读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

喧嚣的尘世中,也许你总想觅一处清风徐来的佳境,寻一种心如止水的宁静,那么,咱们不妨领一群稚气孩儿,挟一本心爱之书,共同煲一锅心灵鸡汤:或《论语》,或《夏洛的网》,或《外公是棵樱桃树》,亦或《呼兰河传》、《青铜葵花》、《蓝调江南》„„在书中远观天高云淡,近看绿水青山,身在自然里,心在宝笈中,身心入境,豁然开朗!

每一个明媚的清晨,每一个恬静的黄昏,让我们携手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同大师对话,和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让阅读,伴随咱们的生活,让阅读,提升咱们的素养;让阅读,坚定咱们的信念;让阅读,凝聚咱们的力量!潜心阅读吧,凡是有书香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的生命定会洒满暖暖香香的阳光!

行动的改变源自心灵的渴求,换一种方式对待生活,即获得一种重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改变,从阅读开始》,你的心弦是否也像我一样在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下一篇:小学结核病防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