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名师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1篇)
xx镇xx小学 xxx 2011年11月4——6日,我有幸在贵州师范大学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教育名师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学习培训。两天的培训,我的收获很大,感触颇深。讲座的三位优秀班主任都是全国教育名师。她们的演讲来自她们平日工作中的第一手材料,没有半点虚假,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自身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级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创建和谐、有序的精神家园?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而班级教育引导学生,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情感水平从一个层次引到另一个层次,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简单的说一说我参加了这次培训后的一点感受。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在一些案例的学习中,我都能感觉那些案例的真实性,因为在我的工作中就有着很多和案例中相同的状况,比如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班规的制定、比赛失败、选班委会、与家长沟通联系等等,只是自己都没能那么科学地去处理,因而也就没有收到自己当时预想的效果。而这次学习却能给我把这些课补上,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再遇到类似事情时也会用案例学习中学到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使自己意识到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方法就应该是努力学习。常常听到同行们在说这样一句话:“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其实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的学生的确与原来的学生不一样,想让学生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的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帐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因此班主任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当代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 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门学科知识,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精深的所教知识,而且还就具备广博的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上,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他人的经验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虚心学习,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二)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提炼总结。有人说:“班主任是教育艺术家,而不是工匠。”在学习名师们的案例时,我才意识到要经常对自己工作实际中的来自学生的各种案例进行深思,不可以草草而过,要对比较突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思,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养成提炼总结的习惯,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二、始终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人精神成长的内驱力。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你明天过什么样的生活。爱是教育的前提,由爱升华为责任地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每一位班主任应该做到:
(1)了解学生——做爱心型班主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班主任必须知道学生的眼里世界是什么样的?
(2)理解学生——做民主型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隐私权,人格。要宽容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3)研究学生——做科研型班主任。班主任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在教育科研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4)品位学生——做艺术型班主任。班主任要讲究:形象艺术,语言艺术,教育艺术。
三、讲究工作艺术
在改期开放的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和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育人效果。
(一)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表扬和批评,或者说赏识教育。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进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评时,要多一点含蓄,比直截了当效果会更好。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所有的教育是徒劳的。” 教育学生既需要雨露的滋润,也需要暴雨的洗礼;既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既要科学地表扬,也要艺术地 2 批评。而对照我们自己平时的工作,表扬真的是太吝啬,我们要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多用大拇指,不用小指,注意选准表扬对象、找准表扬内容、选择恰当的表扬方法。在批评中要把握批评的基本原则: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批评中也要选择适合的批评方法,还要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
(二)严慈相济,爱是法宝。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名师们成功的经验中无不渗透着为师的爱,真可谓是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使我不禁想到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严而缺少的是爱,这也就难怪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表面上对教师是恭敬的,而实际却没能达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预想效果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尝试去做到严之有理,爱之有情;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我们要将这次班主任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去,为了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对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优秀班主任。
一、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
本次培训是采用课堂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印象特别深的是西安高新第三小学鲁凤华老师上的《有趣的皮影》这节课, 鲁老师在教学中, 具有非常专业的精神, 准备工作精心充分:包括课堂上需要的幕布、灯光、皮影、音乐、视屏, 等等。同时, 在课堂中又特别注重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 避免扎堆现象, 使交流时能共享更多的研究成果。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整理资料, 在“做”中逐渐提高相应的能力。最后, 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团结协作的成果,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真正做到了乐有所学, 学有所乐。
随后, 在冯恩旭老师的讲座点评中, 我了解到, 在绘画发展阶段, 小学到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 即小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对美术普遍保持兴趣, 五到六年级对美术兴趣开始下降, 所以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是不稳定的, 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极大的挑战,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 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要用真心、真情的态度去教美术。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 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传承
在讲座中专家提出: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 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在今后的工作教学中, 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区风土人情, 深入生活, 潜心研究,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把有地方特色、有教师个人风格的课拿出来。
三、优秀美术名师成长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的传播者, 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美术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人生必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 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 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自我人格。所以说, 美术不仅给生活带来色彩, 而且给人生带来意义, 一个人关注艺术不但是获得感性的愉悦, 同时还从中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产生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我们教师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 做一个引导者, 带领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 并让他们在广阔的艺术空间尽情翱翔。
本次培训还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可以说, 学习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与优秀同行们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 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 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 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竭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心得体会
——黄春燕
拜读名师,品味书香,启迪智慧,更萌发研究的力量……
2014年3月1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的‘本体性教学’研讨会‛,聆听了盛新凤老师、吴忠豪老师、薛法根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几节课。课堂上,几位名师激情演绎了异彩纷呈的教学,可谓各有千秋。
薛老师的教学处处彰显智慧。他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术棒,点拨于无形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抽丝剥茧,渐渐水到渠成。他的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重点词语的解读浓墨重彩,教学环节层层引导,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这些足见薛老师的教学智慧。薛法根老师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智慧的对话场景,以及恰如其分的幽默所营造出来的笑声迭起的氛围,使我更青睐于它的课堂和讲座。薛法根老师是特级教师,是全国小语界的名师,同时又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的校长。大凡在一线从教的老师都知道,教学质量多靠‚时间+汗水‛凝结而成,他根本没有额外时间给孩子加餐。薛老师说,他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尽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薛老师的课品如人品,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无论什么课,被他一讲,起承转合,听说读写,无处不彰显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教学功底,无处不洋溢他睿智的语言艺术、教学真知。上课得心应手,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收获多,后劲足。他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多。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及他的作文教学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没想到作文课竟能这样上,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让我体会到了作文教学也能那么精彩。张老师的语言亲切、沉稳、凝练、准确。这独具魅力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一种放松的环境,学生因此能放松身心,这放松带来的是情感的激发、碰撞、融合与升华,尽管前半节课,学生比较拘谨,但是后半节课,学生渐入佳境,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
张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教学讲座,无时不向我们渗透这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看、演、想、说、写,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课上,我还发现张老师非常注重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不拘形式,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盛新凤老师的教学思路细腻严谨,感情真挚;吴忠豪老师的讲座也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本体性教学‛的含义,对我们一线老师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心得体会
濯水小学 冉玉琼
2013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重庆市恒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余颖老师的课堂《自主开发的“数学游戏课”》,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掷骰子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借助骰子进行乘法游戏与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先小组合作,两人轮流掷骰子算乘积。算对了,写下这个乘积,得一分。算错了,这一次就不记录,不得分。组内比,得分多的人胜,组间比,相同时间内,得分多的小组胜„
余颖老师的课启发了我去思考我们的“实践活动课”该如何上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标》中新增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版块,虽然在各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体现,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都普遍存在着“上课四不像,活动无着落”的尴尬局面。很多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进行着“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场地所限,环境所限,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只是变成了上课的一个例子,实际的“活动”更多的只是局限于思维的活动中。让人很难寻找这类“实践活动”课中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到底在哪里,也很难分清这类“实践活动”与日常数学课的区别在哪里。
下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志军老师的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李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李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星期天听了张冬梅、黄爱华、张齐华老师的课,真是有醍醐灌顶之感。《认识三角形》《用字母表示数》,每一个都让我深深的折服,知道数学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心得体会
中寨乡第二中学 江胜道
2012年5月12日、13日,我和本校的16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贵州鑫源教育培训中心协办的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汇集了贵州省很多地区学校的教师,整个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夏青峰、徐长青、刘松三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生怕落下什么,做好笔记,回来后慢慢咀嚼,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
夏青峰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他注重“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二是思想”,所以,他的教学学生爱学、易学、易懂。徐长青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别具一格,教师教的艺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人触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子其中。刘松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和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不但深受学生喜爱,更是让所有老师叹服。刘松老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的“三教三不教”:“孩子们知道的不教;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学会的不教;„„”,让我们见识了专家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个性。名师的点点滴滴,我都如获珍宝。确实,为什么原来我在进行教学时想不到这些呢?名师的一席话豪不夸张地说:“胜读十年书”。名师们善于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创设一个个精彩游戏着手,看似简单,但妙用无常,让孩子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学在中玩”。
名师的课堂不但是一种求知的课堂,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名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引发了我的深思:“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不去研究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我们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不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上不好课的。”
体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就要具备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本次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同一个题材三地“导演”各自运用不同的技巧拍出了各自风格的“电影”。
一、既然拍出了电影,那我们就要来看看这三部电影在市场上的票房收入到底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电影成功与否的最好途径。
(一)从课的练习密度角度看
三节课的练习密度均在30%左右(最高的30%多最低的只有25%),基本部分练习密度更低都在30%以下,可见三堂课都是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二)从教学目标达成角度看
三堂课都制定了各自的教学目标,根据上课的.情况来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只能说基本达成。
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票房”,接下来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场地器材组织布置
本次课的题材是技巧课,并且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器械课。第一节课采用六路纵队使用6个跳箱、第二节课采用圆形使用8个跳箱、第三节课采用四边形使用4个跳箱,三节课的场地布置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出现了部分学生看不到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听不到教师对于技术动作要领的讲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制造了困难。我个人认为场地的布置在器械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教师各环节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听到教师对各环节动作的讲解及要求,在这里我建议采用扇形的教学队形。
(二)教学课时安排
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都有各自的单元教学计划,当然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也不例外。
1、从教案中看课时
从教案中看到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写明了本次教学是第一课时,而第三节课在教案中没有具体明确。
2、从课中看教学内容
三堂课中第一堂课上到跳上成蹲撑,用各种姿势向前跳下留到下一堂课再上,而后两堂课把整个教材在一堂课中全部上完。
从三节课的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留给我们探讨空间,本堂课到底要上到什么阶段什么程度合适。如果课的连续性太强太长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出现根基松动不扎实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从单元的纵向看会直接影响到支撑跳跃教学单元中水平三五六年级《跳山羊》的正常教学,从单元的横向看会影响到《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向前跳下》课中各环节技术动作的正确有序连接,我个人赞同第一节诸海明老师对课时及教学内容的安排。
(三)教学流程安排
三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都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都有各自的教学重难点,但有效运用教学手段来突破或者说来解决本教材的重难点有待探讨。
1、三节课都采用了在踏板上粘贴脚印解决助跑起跳的问题,用是用了但用得还不够充分。
2、第三节徐利华老师运用在跳箱侧板上粘贴横线,要求让学生在提臀的过程中脚尖碰线,有意识地去牵引学生提高臀部高度脚尖碰到线,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出现了学生用脚尖主动踢线,违背了教师设计的意愿,故这个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3、三节课都用了粘贴脚印,而都没有采用粘贴手印的方式。为何不在跳箱上粘贴手印呢?我个人认为如果三节课中都用上手印的标记会牵引学生踏跳后用手去支撑跳箱,从而建立直臂顶肩的概念,就不会出现三节课中都暴露出学生直臂顶肩难以掌握的问题。
4、直臂顶肩是本课的重点,在第一节课中解决本课重点上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强调“直臂顶肩”在跳上成蹲撑动作中的重要作用,出现了大量学生没有通过用手臂支撑来完成蹲撑动作的局面。没有了手臂支撑,就造成了下个提臀动作的正确完成。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如果在上课过程中出现重点没解决是不是还是按照自己教案设计的内容教下去?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走教案上课,应该立刻停掉接下来的内容把重点解决好,再上提臀提膝收腹成蹲撑。动作的结构是有序连贯在一起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让学生明白用何种方法去完成并带着正确的动作去有效完成每一次练习。
(四)技巧课中能否可以安排用来进行比赛
在第二节课老师在过障碍跑中采用了本课教学动作来进行比赛,我个人认为在安排上欠妥。
1、刚建立的正确动作会在比赛中荡然无存。
2、在比赛中一味求快安全隐患尤为明显。
(五)能否运用尝试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第二节课中老师采用尝试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上箱练习,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欠妥。器械课教学本来就带有危险性,带给学生恐惧感。在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让学生独自尝试势必会提高危险性和学生内心的恐惧感,一旦学生在心中产生恐惧感那对本次课的正常教学带来无形的难度。
(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技巧课的特点是在教学中夹带着保护与帮助,三节课老师虽在教案中“保护与帮助”都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够明显。我个人认为保护与帮助应该充实在《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前跳下》各个环节中,教师在教动作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帮助如何去保护,而不是教师点到为止那么简单。我们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没有了安全第一那健康第一如何去体现,没有了安全意识学生的身心如何去健康发展。
交流、学习主要内容记录
1.首先是12月4日上午的黑龙江省各界名师的交流解疑活动,由夏秋荣和张景浩老师主持。交流会上提出的问题有:学生是否愿意穿校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怎么解决?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又不想造成捆绑式学习应如何解决?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如何解决?自闭症的孩子被其他同学嘲笑班主任如何处理?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如何同不讲理的家长沟通?等等很多在职的班主任老师会共同遇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老师都说出各自的解决方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了解到各位名师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经验。张景浩老师的幽默思维丰富,夏秋荣老师的沉稳条理性强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收获与感受。
2.12月4日下午的陈纪英老师对各位教师讲述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教师要首先清楚师德的概念,教书育人的概念新解,提醒教师们一定要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冲突问题等教师的心理培训问题。
3.12月5日魏书生老师讲授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和务实运用思想,魏老师的生动幽默、思维清晰、自然流畅的讲授方式让我们很受鼓舞。魏老师讲到作为教师,态度很重要,人要看得开、想得开、放得开;讲到任何国家的文化学习都是听、学、读、写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作为教师更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些点;还有魏老师最经典的“松、静、匀、乐”理论等等。这些对我们班主任教师,特别是我的工作上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感受与收获
1.在沉稳的夏秋荣老师的解答中我学到了:许多学生的情感问题都是老师或同学的语言助推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在自己的说话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语把好关;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全心为孩子着想,让孩子感觉到学校、老师是关心他的。
2.在幽默的张浩景老师的言谈中我学到了:优秀老师要真正为学生考虑,老师对孩子要有“抚摸教育”,要明白并非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是没有不能改变的孩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所有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张老师经典的说出来:个体受到过多次失败,便会失去战斗的兴趣与勇气。因此老师要明白有些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跟不上,后进生最需要的是表扬,表扬是强化剂,批评是弱化剂,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懂得这点后制定一些有计划的奖励措施;老师一定要更多的关注孩子,让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到自己并不缺少爱。
3.在知识性很专业的陈纪英老师的讲述中我学到了: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即是说老师更应该教给孩子会学习的方法,而育人要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在每次考试后的发考卷过程中,班主任老师都应该在场观察自己学生的情绪表达,然后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老师在授课中一定要讲透知识点,并且要有意的告知自己教学中的改变,进度或快或慢,要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4.在朴实乐观的魏书生老师的讲话及身上我又学到了:首先选择了老师这个行当就应该爱自己的职位,同时尊敬每一个职业上的每一个人,人要懂得满足,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有良好的态度,魏老师说:“人最累的事总想掌控自己控制不了的事”,而现实中不如意不顺心的是很多,要想快乐就必须改变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我们自己要掌握,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我还了解到能力强是工作逼出来的,水平高是担子压出来的,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是想有所得、有所进步就应该要迎着困难而上,绝不能退缩;在做人也好,教学也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做到: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情绪安乐,这便是魏老师最经典的“松、静、匀、乐”理论;以及魏老师返璞的讲解应怎样教、怎样学。
四.我的反思与想法
这两天的学习时间真的是在转眼间流逝,我感觉到还没有听够、听足就结束了,真是非常感谢教育中心能给我这样的机会,聆听名师的交流答疑,体会专家的智慧,我想最为一名青年教师兼班主任,我应该更正自己死教书的观念,应该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要懂得我不仅仅是个老师,更是每一个孩子的母亲,我要更加走进我的学生,亲近我的孩子们,同时在人生中自己每走一步都对得起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更要在心灵上与孩子们搭建最坚固的桥梁,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书写我们的灿烂人生。
培训心得体会
梭戛乡中学
陈润祥
2012年4月21日上午,在六枝特区影剧院先观看谢全碧老师的三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
(一)”,谢老师简单的教学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了新知识。
接着陈大伟老师就谢老师的课并没有做点评,只是就课堂上的现象就老师们课堂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就谢老师的教学实践,和大家讨论了如何把教材变成教学内容、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发言、概念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名称、定义、反例、正例)及处理方法,边的命名及意义等问题。
讨论了谢老师的课,陈大伟老师进行了讲座《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本次讲座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新课程对观课议课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观课”、“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议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强烈的感受到教研活动已改变了相对单一的“听评课”模式,走向信息多元的“观课议课”。以前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而“观课议课”是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动关注课堂情境;议课时不能再当一面镜子,光照别人不照自己,而要同献课者一起精心准备,聚焦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们还真切的体会到,忙碌的日子里,体味充电的感觉是富足的;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是温暖的;在职业人生中,携手并肩、共同体验是幸福的。
下行,仲广群老师上了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仲老师像个孩子们的大朋友,带领着一群小朋友在一玩耍中掌握新知。首先他从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入手,让学生在顺推算时间与倒推算时间的比较中较好为体会方法的不同,引出倒推策略。紧接着在方格的填空中也别有用心,在数字在中间出现,让学生正反的推导突出应用的不同。同时设计的玩扑克与抢12的游戏,学生都兴致盎然,对策略的体验非常深刻。尤其是最后播放花儿乐队的歌曲——嘻唰唰,简直是神来之笔,听到其中的“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这两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回味出“倒推”之韵味。充分体现了仲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与对生活的深刻挖掘。接着,仲老师进行了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转身》,仲老师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风格特征进行了讲解,一是务实高效、着眼“双基”的目标设定,二是科学严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三是系统结构、注重审美的板书要求,四是精心变式、螺旋递进的作业设计,五是严格有序、整齐划一的课堂管理,六是整体一统、局部差异的教学风貌。接着讲了西方研究人员如何看待我国的数学教育?
2012年4月22日,观看了钱守旺老师上的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此课设计的知识很多也很广,让学生的思维不光只停留在课本上,幻灯片就有100多张。与他的报告《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提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教师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情境教学是名师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吴欢
首先,由衷地感谢学校领导给予的这次机会,让我们新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聆听专家名师的精彩讲座,汲取班级管理方面的各种经验。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的机会,也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教育梦想。
培训时间为期两天,听了四场讲座,分别是齐学红教授的《班级经营的理念与方法》,主要侧重理论部分,重点强调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必要性。
其次是袁子意老师带来的《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班会课?班会课到底要带给孩子什么?印象最深的是,袁老师给在座的每位老师发了一个小气球,让我们以气球为道具策划一期班会课。我和小欧拿到气球后,面面相觑,思考了一会儿,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写在了学习手册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袁老师给出的方案,很让我意外。他设计的主题是“感恩”,以母亲节为背景,设计了“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给自己的气球宝宝图上颜色,取好名字。把气球宝宝放在校服里,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小气球宝宝不是别人,每个孩子怀里都是自己。孩子们挺着大肚子听课,上厕所,参加活动。每个动作都那么小心翼翼。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很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也领悟了母爱的伟大。我想这样的体验,比任何的理论说教来得更具体,也更彻底。所以,好的班会课,不论是从儿童身心发展,还是教育的目的出发,都是很必要的,也深受孩子的欢迎。在这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次是陶妙如老师的《云时代,班主任温暖经营之旅》。个子小小的陶老师,总感觉她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3个半小时始终语句铿锵,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让你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听她讲。如果我们上课,也像陶老师那样激情满满,意气风发,相信孩子们也会更加愿意上语文课。
印象最深,最欣赏的是留着麦当劳叔叔发型的“何捷”老师。他说话幽默诙谐、不罗嗦、不拐弯抹角,每个字都深深地打到你的心里。4场讲座,唯一一场我舍不得开小差,唯一一场笑得不顾形象,唯一一场笔记从头到尾,几乎没有落下一个有效信息,唯一一场结束了,我却还不想走。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教育理念里只贯穿了一个字,那就是对学生深深的“爱”,不因成绩而给孩子划分优劣和等级。面对不同的孩子也不带有明显的偏见和个人情绪,而是真诚的爱他们,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这对于我们一般老师来讲,都是很难达到的。也是我要不断修炼的地方。
开场的第一句话就点醒了我,何老师认为,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项“过人之处”,这样孩子才会佩服你,进而产生宗教般的崇敬。在接到一个学困生居多的班级时,他通过自己的体育强项博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与信任。对照自己,那我呢?我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仔细想想,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或许这项长处我自己都还并未发觉,等待着时间去慢慢证明。
对待班主任这项工作,大多喜忧参半,许多老师心底是不情愿的。觉得班主任是脏活儿、累活儿、苦活儿,事实也大都如此。但是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吗?还不如欣然接受,把每一天当作磨炼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有时候悦纳自己也很重要。所以,心态很重要,切不可有“抵制”“畏惧”“碰运气”“压制”等消极情绪,而是做到凡是只管去做,做的时候只管做好就行。的确,心态往往会影响一件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
在约谈家长技巧方面,何老师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有时候确实不知道哪种方式比较恰当,毕竟他们都要虚长我几岁,这让我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觉得有些不自在。他认为,在和家长沟通时,只需要做到“换位思考”即可。说起来都懂,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通常和家长当面沟通,大部分情况都是孩子在学校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等情况,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先摆事情,然后说事情的严重性,最后强调家长要配合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只是老师自己一时痛快了,家长和学生心里都是不太痛快的。有的家长会认为是这个老师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开始怀疑老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师生对立、家校对立,这是得不偿失的。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换位思考,想一想家长需要的是什么。一般来讲,老师陈述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都心知肚明,他更需要的是老师的一些专业的指导,和对孩子的鼓励。听到这些,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班 的吴睿迪。每每提到他都万分头痛,开学前一个月几乎天天请家长,有时候气极,在电话里对孩子的家长语气也不是那么客气,甚至有时候也会有不想管的念头。反思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真正的利用好家长这个资源,把家长真正地调动起来,管理好班上46个孩子,这也是感到力不从心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在这反面,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
最值得一提的是何老师在他们班创建的《班级日志》。《班级日记》可能并不少见,但是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则并不多见。他们班的《班级日志》每天按座位号轮流记载,由孩子将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分上下午用简短的文字记载在日记中。班主任设计好“日志书写要求”并在班会课上隆重介绍,增添了几分神圣和庄重。孩子们都格外珍惜这个机会,把它当做“接力百字作文”,一点都不难,而且还十分有趣,因为轮到你记载时,你就可以翻看前面同学的记录,孩子们都是乐此不疲的。班级日志成了校园生活的一个缩影:同伴之间交往的趣事,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给老师的一些建议,许多不能说的秘密都倾诉在班级日志里。做这项工作,孩子们都很开心,班主任也可以及时翻阅了解班级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辅导,于此同时也可以为孩子们写作文积累一些素材,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我们班的孩子还太小,不会写日记,我就腾出一个空的粉笔盒,作为师生交流的小“信箱”,孩子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仅一天的时间,就涌来各种“信件”,有的反应黑板反光,有的不想整理卫生角,想拖地,有的想和成绩好,表现乖的孩子一起坐,有的中午吃饭的时候想
和我一起坐,等等。都反应了孩子们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平台来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在平时,所有的一切都要听老师的安排,孩子们只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样的机会对孩子们来说,很难得,他们也很喜欢。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
昭乌达小学
曲广波
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大连举办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研讨会里,分别观摩了管建刚、张学伟、王崧舟、张景四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学习了名师的教学理念,聆听了专家们慷慨激昂的讲座,领略了名师的睿智、幽默,博学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时间虽然很紧张,但是每一节课都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恰如其分的引导,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爱说、会说,与授课老师默契十足,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课堂上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让我们大开眼界,感慨万千。
几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 “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王崧舟的课,犹如醍醐灌顶。他上的是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他先对本次上课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有八成都喜欢这篇课文的道理。因此,他先从课文道理出发,让学生寻找到在不确定中需要生活经验;在不确定中需要独立自主;在不确定中需要转化能量;在不确定中需要努力生长。再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寻找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层层设置悬念,最后写作者明白的道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王老师是在文学语境下的品读和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去解读《桃花心木》。他抓住“奇怪”,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跳出文本的圈定,让学生说出生活中那些“不确定”,引出林清玄一生中最佩服的三个人陆羽、慧能和玄奘一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面对不确定地人生,最终悟出:心美,一切皆美!
听管建刚老师的习作专题报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学生能写出这么生动、鲜活、有趣的故事来,而我的学生不行?在作文指导和批改上我也没少下功夫,为什么总感觉像是在做无用功呢?那么,管老师是用什么高招化“棘手”为神奇的呢?还是先看看管老师的几句话吧。
“作文教学应该从兴趣开始,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取得成就感。” “对儿童来说,最核心的价值是发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说儿童作文没东西可写,恰恰暴露了我们成人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无知、粗暴。”
从管老师的话里我似乎悟出了一点头绪——作文教学的立足点不对。想想不是吗,自己很多的情况是照着课本将作文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作文,或者联系本组课文稍加点拨。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吗?这个题目适合他们写吗?一句话:不知道。压根就没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没有想学生之所想,这样的作文教学能有多大效果?汗颜啊!
管老师的讲座中说:“孩子无从下手去写,没内容可写,为什么?不是因为缺乏素材,而是缺乏宽松的写作环境。”做老师的只想着让这些孩子写所谓的积极的、健康的、昂扬的、奋进的内容,而这些,仅仅是成人们的审视观点,孩子懂吗?他们未必意识的到。如果老师强行要求学生写这一类,并美其名曰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只会将孩子逼向死胡同:孩子哪来这么多这种生活素材?再者,这是他们生活的真实面貌吗?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旋律吗?显然不是。孩子是在玩耍中、淘气中成长的,恶作剧、调皮捣蛋才是他们的真本性。
2013年10月12日,我心情激动的来到空军礼堂观看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几位名师的课,感触颇深。其中吴正宪老师讲授的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共分为六个层次:
1、读懂情景图。
2、筛选数学信息。
3、发现并提出问题。
4、分析解决问题。
5、建立数学模型。
6、解释与应用。
看完整节课,深刻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1、读懂情景图后,请孩子们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这样的问题不难,很多孩子都能回答,但是有些很激动举手的孩子只回答他看到了哪些颜色,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为了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老师一般会让他坐下,然后继续抽问还有哪些数学信息?但是等下次问有哪些数学信息时,这些孩子还是会激动地举手回答出一些显而易见的事物。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但是一直不知道如何解决。而吴正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回答完颜色或者有哪些动物的孩子先站着,听下位孩子回答的数学信息,然后让他说说听了的感受,孩子会觉得她说的比我说的详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老师实时指导:你只看到了数学的窗户,而他推开了窗户,看到了里面多彩的数学世界,并鼓励大家都要勇于推开窗户,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听得我在一旁都深
受触动。
2、在分析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时,吴老师提到了一个词语“感觉”。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让孩子看黑板上的板书,然后问孩子们:你们有发现了吗?齐答“有发现了!”抽生起立,支支吾吾答也没法把发现说清楚。其实他们可能是知道一些了,用吴老师的话说,通过看板书,他们已经有一点“感觉”了,但是具体什么感觉,他们也说不出来,那就让他们保持这种感觉,不用互相说出来,利用练习本把感觉写出来,根据板书再写几个类似的算式,写好后自己整理,反复的深化感觉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发现描述出来。
【全国教育名师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党员学习心得09-20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06-08
全国教育大会培训总结09-19
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推荐材料07-06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心得体会06-18
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精神心得07-16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09-09
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心得05-27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范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