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雨作文初中作文
“来了,来了,越来越近了。”我想喊却喊不出来,我赶紧用枕头捂住头,心却砰砰跳个不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才让我的心得以平静。
“爷爷,怎么是你。”我一个身的坐起来。“爷爷,你干嘛走路这么小声,我还以为是小偷”我皱着个眉头就像训斥爷爷一样。
爷爷却轻言细语的说道:“我是怕吵醒你了,外面本来就下着小雨还夹着点风,我是看你被子有没有盖好,顺便把你窗户给关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不仅有了一丝寒意。但我同时心里又感到无比的温暖。爱就如阳光一样照在了我的身上。
爷爷把窗户关了,他把寒冷赶走了,把温暖带来了。“把被子给盖好,别着凉了。明天还要上学,赶快睡。”看着爷爷脸上爬满了的邹纹和他那弯曲的脊梁。爷爷离我的视线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打了一个寒颤,身上起了一点鸡皮疙瘩,把我从记忆中拉了回来,四周黑黑的,就听见外面的雨霹雳啪啦的下个不停,我躺在床上展转反侧却怎么也睡不着,偶尔还袭进来一丝的凉风,秋雨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总是凄凉和孤单。
为什么一样的秋天,一样的下雨,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想着我以前那样对爷爷,爷爷却丝毫没有生我的气。是因为爷爷不敢凶我吗?不是,一定不是,爷爷的爱是无私的。下雨的时候,爷爷总爱给我盖被子,免得我着凉,而我却几次的误会爷爷。这个夜晚,雨一直下,我的心却一直在等待、等待。等待来的却还是寒冷。
一、指导学生调整心态, 重视写作训练
人的心态影响人行为,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许多学生对写作训练重要性较为忽视, 对写作训练也不够重视, 因而教师对学生写作之前进行思想上的疏通, 帮助学生认识写作训练的重要性, 调整懒散的心态, 能以认真的心态让投入到写作训练中, 这对提高写作训练的效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指导学生细细审题, 重视立意深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 教学生如何逐字逐句地去审清、审准题目, 如何审出题目的表层含义、深层寓义, 如何通过联想、想象、比喻、对比等方法转化看似陌生的题目, 把它变成自己能写、会写的题目, 而这些教师在写前给学生指点一二, 学生往往有醍醐灌顶之感, 写作的思路可能贯通。如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 学生往往只能审清题目的表层含义———树枝、新芽初吐的春景要重点描写, 对于题中的“又”以及何种情境下见枝头吐新芽的信息又较为模糊;学生对题目的象征意义———失与得、失败与成功、悲伤与喜悦、挣扎与超越等, 却难以发现。教师如能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加点拨, 相信学生定有豁然开朗之感, 对于写作也就更有信心了。这种点拨的辐射价值是学生下次碰到新题, 也会去审题, 养成了审清、审准题的好习惯。
与审清、审准题目紧密衔接的是作文立意, 学生审清、审准题目后, 立意难免幼稚、俗套、肤浅, 这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系较为密切, 这也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剔除那些审完题就在脑中浮现的立意, 努力做“进一步想”、“换个角度想”、“倒过来想”, 展开其丰富的联想、想象, 把所能想到的立意一一列出, 然后再进行筛选、整理、深化, 最终确立所要写的立意, 这种经深思熟虑后的立意自然能做到成熟、新颖、深刻。
三、指导学生慎重选材, 重视写前筛选
前面的写作指导只是帮助学生写什么或表达什么, 而下一步则要帮助学生去选材, 让学生明确用什么去写, 让学生真正能学会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去传情达意。教师首先要指导他们要表达的立意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尽可能搜索成长当中的所有相关材料, 一一简洁列出;再从其中挑选几件能够表达中心的事件进行构思, 思考如何能表达中心;再从以上材料中选取两三个事例去围绕中心构思, 最终确立自己所用的材料。这种去粗取精的选材法能让学生从繁杂的个人材料库中走出来, 摆脱困惑, 真正能把自己所经历的事, 所感受的情感, 所体悟的生活等诉诸于笔端, 而不会总是陷于无材可选, 无内容可写的境地, 从而能顺利完成作文写作。
四、指导学生理清思路, 重视写作提纲
学生明确了写什么, 用什么去写, 也进行了认真地构思, 这时学生往往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 便匆忙动笔, 写作中开始还比较顺利, 写着写着, 便感觉举步维艰, 往往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 就算勉强走出困惑, 写出来的作文让自己都难以满意。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对学生写前列提纲的训练, 学生同样也对写作之前列提纲的重要性置若罔闻。这让学生在写作中走一步算一步, 写哪儿算哪儿, 犹如在战场上缺乏详尽的作战计划, 打哪儿算哪儿, 这样的作战自然是败多胜少, 在学生写作中的表现也是如此, 不仅是写作过程中困惑多, 其写出来的作文也难令人满意。这启示我们应当训练学生写前列写作提纲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作战计划”, 这样学生写起来才会一气呵成。
五、指导学生模仿佳作, 重视写作技巧
学生有了一份较为详尽的“作战计划”, 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文自然不是难事, 但是要提高写作训练的效果, 还需要从佳作中汲取写作灵感, 获取写作技巧, 这样训练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进步才会明显。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一切学习起源于模仿。古今中外名作家无不是博览群书, 学识渊博, 我们相信其在阅读中受到所读文章的影响, 在耳濡目染中, 不知不觉模仿、学习, 并最终超越, 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这启发我们语文教师, 训练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不能忽视模仿训练, 尤其是要让学生在写前研究几篇类似题目的文章, 从中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营养, 让自己的作文中的困惑得到解决、不足之处得到弥补, 让自己的作文水平从平庸中走出来, 闪烁出独特的光芒。
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精挑细选两三篇同题或类似题目的文章, 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选所需文章, 然后让学生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及写作技巧, 教师要提醒学生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所读佳作是如何立意的, 有何借鉴之处;文章选材有何妙处值得学习, 是如何表达中心的;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细节之处如何处理才让中心突出的;文章语言运用有何妙处,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有何可借鉴之处;文章开头、结尾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可借鉴之处等。以上学习、研究内容教师要具体落实, 让学生重视每一次的学习、研究, 不断从模仿中学习、提高, 最后形成自身的写作特色。教师要鼓励、督促学生把学习、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 把写作之前的模仿学习所学用到写作实践之中去。
一、听,奠定写作的起点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一个会学习的人必是一个会倾听的人。这里的“听”,是指靠耳朵听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吸收信息,积累习作素材,并学会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听”是奠定学生作文的起点,那么教师在“听”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指导学生听演讲,听老師读范文,听录音范读。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能漫无目的的听,光用耳朵机械的听,要边听边分析、领会、摹仿、记取。这样,既能获得说话的内容,又能学到说话者的技能。听老师读范文。教师在读范文时,应掌握动用语言的技巧,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相合,语速快慢相宜,疾徐相间,语言色彩明朗,爱憎分明等。尽量做到传神传情,传达出范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使学生从倾听中把握课文大意,又在不知不觉中将感知转化成了自己作文语言的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提高学生听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别人新的信息,就会茅塞顿开,从而奠定了写作的起点,灵感就会如奔涌的泉水汨汨而来。
二、说,开拓写作的思路
“说”,是指根据吸收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口述出来的方式和能力。如果说“听”是学生语言的吸收,那么“说”则是学生对语言的输出和运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是实现学生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关键,说话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叙述上注重完整性、条理性;在语言描绘上,做到生动而形象;在口头表述上,力求清晰而流畅。说话和写话是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说“的能力加强了,“写”的能力才会提高,所以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说给同学听,征求同学的意见。教师在主讲作文时,更应该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先说说怎样构思,立意,选材,成文,让学生各抒已见。通过这样的说,既能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确改进的办法,又能领悟到别人的优点,同时,通过这样的说,也能提高学生作文意识,调动了他们写作的重要性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取为主动参与,避免了学生怕写作,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这样以后作文的思路也大大开拓了。
三、读,储蓄写作的信息
“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读”,是包括“听”以外的一切吸收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即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和观察周围事物等的途径和能力;读,就是要让学生读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起伏变化等,通过朗、通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整体感悟、积累熏陶,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这美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读的兴趣,发展读的能力。在读的过程让学生仔细揣摩作者思路,理清层次,领会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夫和语言的连续等,在以后自己写文章时能得以摹仿和运用。读自己的作品,主要是老师在主讲作文时,让学生自己在班上读。好的作品,小作者会增添自豪感。有点差的文章,让学生读,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羞愧感,意识到自己确实技不如人,并暗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互促互进的书面形成了,写作的信息含蓄了,写作的基础奠定了,何愁提高作文的水平呢?
四、写,提高写作的能力
“写”,是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得的素材,迁移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学生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发行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中,如果能遵循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培养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符合新世纪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才。这里的写还指重写,写写后感。文章写完了,老师批改了,学生也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总结,然后重写一次、再写出自己的写后感想。只要我们这样长期坚持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写作的能力一定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把“听、说、读、写”始终贯穿于作文 的教学中,着眼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学生定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真挚感人的文好文章来。
秋雨有一支五彩色的画笔,它给银杏画画,把银杏叶画成了黄色;它给菊花画画,菊花就有了许多种颜色,黄的,白的,粉的,紫的……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它给橘子画画,把它画成了橙色;它给枣子画画,把它从青色染成了红色。
秋雨更有很好的气味,菠萝香香的,桔子甜甜的……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余秋雨先生众多的读者中,我是一个,正处于高一这样我们自以为长大了却仍有许多不成熟不理智行为年龄层的一个,喜欢他睿智的文字的一个。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遇上他的文字,领会他的思想,是在高一,一本《借我一生》。往前也曾涉猎他的几篇小文,也只是粗略一瞥,如人来人往的广场中,他与我中间隔着数人,朝不同方向走去,可能眼角的余光在抬头或转身时能忽然瞟见,却不能记忆。
而对于《借我一生》的阅读,就像是朋友相约某家咖啡馆,面对面互相畅聊一样了。只不过对话的方式不同——余秋雨先生用文字倾诉他的故事,而我对他的回复则是用思考和感悟——这样特别的交流。
他坐在我对面,小酌了一口身前的一杯茶,具有绅士风度地笑了笑,开始回忆起他和他父辈的一生沧桑。他朝我缓缓讲起了_,讲起了自己从埃及穿过中东再回到祖国的惊险与探秘,讲起了自己的闭关学习,讲起了自己被诽谤的经历。我很诧异在众多常人难以面对,难以坚持的坎坷过往面前,听不到他悲伤的语气,没有用自己的经历去博取廉价的同情,也没有丝毫假装阔达的虚伪。他的每一个故事你都能读到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益的道理,他却从来没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掠夺你选择的权利,直接了当地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
我感谢余秋雨先生如此对每一个读者的尊重,也更欣赏他在学术上的才华。
这一次的交谈中,他曾多次提到自己在遭遇人生低谷时的闭关研究,其中不乏对文化的见解与探究。还穿着一身校服的我虽不能十分理解这些学理,但也能悉知一二,收获知识。同时也敬佩他获得较好成果却不张扬,只谈过程的谦虚。从他的讲述中,我心底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自然而然地迸发,一并而生的还有自省……
写秋雨的作文500字
秋雨
叶落知秋。清晨,一声声惊雷由远而近,接踵而来的就是一场大雨,“唰唰唰”,如千万个旋转的音符在雨中跃动,如千万台音响同时播放着美妙的歌曲,又如千万双手在抚摸着城市乡村的一草一木,它们共同演奏着一首激昂的歌谣!
雨点儿细得像一条条轻柔的蚕丝,美得像一颗颗细细的水晶柱,细看之下,每一滴雨水里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自己。接下一滴雨点儿,仔细观摩,它就像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珠,又像一滴因感动而流下的泪珠。细雨如丝,飘飘洒洒,它们靠着>勇气和力量,团聚在地面上的最低处,它们共同演奏着一首勇气的歌谣!
雨越下越大,城市的色彩也越来越模糊,只能看见不远处红绿灯闪烁,周围蓝顶的房子,仿佛与天融合了起来,小区栽的绿树仿佛是一座座空中的绿房子,令我不禁感觉身处在一片雾中仙境里。雨,就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大画师,把大地绘成一幅幅水墨画,清新的空气弥漫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共同演奏着一首彩色的歌谣!
潇潇秋雨,>景色撩人。然而,我更欣喜大地上的作物得到了充足的水分,来年开花结果。我们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求知历程,满园的朗朗书声和着刷刷的雨声,它们共同演奏着一首奋斗的歌谣!
一、帮助学生寻找动情点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问世间情为何物, 长使英雄泪满襟;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桃李笑春风;问世间情为何物,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就是动情点, 即感情的出发点, 简单地说, 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击中你心里最柔软部分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 一句话语, 一个微笑, 一根白发;也可能是风花雪月, 虫鱼鸟兽;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
朱自清, 人品与文品交相辉映, 他的《背影》感动国人数十年, 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就在于望父买橘时的背影刻画。
生活中感动我们往往是一些小细节, 关注了这些小细节, 就找到了动情点。
有位同学在谈“动情点”说, 妈妈的手切菜受伤了。第二天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 而校服又很脏, 家里没洗衣机, 妈妈用手洗校服, 一不留神, 血丝漂在水面上, 那一瞬间我泪湿双眼。
还有位同学是语文课代表, 说有一次抱一大摞练习册, 上面几本掉地下, 弯不下腰去捡。有位路过的同学弯腰捡起来给我放好, 那一瞬间, 特别的感动。
作文的动情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与捕捉, 来自于偶然的灵光一现。
二、设置动情点的具体情境
人来人往中那么多背影, 是不是每一个背影都感人?
显然不是, 我们需要特定的情境。什么情境下的背影?望父买橘时的背影。更进一步, 什么情境买橘?环境如何, 人物的心情如何?我们就明白了, 前面的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都是为后边做铺垫的, 买橘子要到那边月台上去, 父亲又是一个胖子, 步履蹒跚, 在生活的重压下还要送孩子上学, 还有心买橘子, 怎么不让人感动?
《背影》结尾写到: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也是典型的情景呈现, 催人泪下。
所以, 作文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要设置好动情点的具体环境,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动情点爆发出来。必要时作好铺垫, 安排好伏笔, 文章看山不喜平。
三、通过细节描写来感人
找到了动情点, 设置了情景, 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实现感染人呢?
很显然, 特写镜头最感人, 文字表现为细节描写, 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细腻的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段。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动作描写, 把父亲买橘的背影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四、品读教师下水作文, 学生学习“动真情, 写自己”。
找到了动情点, 怎么来写成一篇好文章呢, 文无定法, 我想用我写的一篇习作《看鱼不是鱼》来抛砖引玉。 (作文《看鱼不是鱼》附后)
1. 学生读《看鱼不是鱼》, 谈一谈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
2. 师结合图片介绍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
文章所写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年春节, 我刚读完杨绛的《我们仨》, 103岁的杨绛, 女儿钱瑷、丈夫钱钟书都先她而去, 我被她们一家三口的快乐与艰难深深感动, 她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再次证明, 家是人生最好的港湾。
3. 寻找文章的动情点, 把细节描写找出来。
4. 指导写法:学生谈, 老师归纳
(1) 交代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 注重细节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心里、外貌等)
一、借鉴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作文中如果只是简单地使用一种表达方式会显得过于单一,教材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仿写教材的语言表达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找出教材中的优美段落、句子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合理的仿写,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石榴》一文虽然写的是实物,但是作者不单使用描述的方法描写石榴,在文章中间还采用了拟人与比喻的手法,说石榴“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齿”,将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又将单瓣的石榴花比作“中国式的金壘”,最后两段又采用了转叙的方式,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对石榴进行描写,使得文章更加有层次感与画面感。而学生在写景状物时,也可以摒弃单一的使用描述的方法进行写作,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学生在写“兰”时,首先这样写道:“兰,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抽出几片嫩嫩的叶子,淡淡的青绿,像翡翠,像碧玉。它的清淡之绿,像蘸足了水的绿墨轻轻染上,绿得清纯,绿得可爱,惹人怜惜,令人喜爱。一丝微白穿过其心,日光斜照下,更是显得玲珑美丽。”其次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样浓艳的诗句只配艳红的娇花。兰,它只是轻轻微笑,只是一片自然之绿,却赢得了多少人的称赞,以致把高尚的君子都比作它。”最后通过叙事的方式写道:“我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盆兰花……而我也深深沉醉在兰的世界中。”
二、借鉴课文的角度转换方式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作者从“我”的角度来写物的特征,而通过“物”的特征来表达我的情感,然而有一些课文的写作视角却不同,如张晓风的《行道树》是以行道树的口吻叙说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与自己的“忧愁和快乐”,写作角度的转换将行道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角度转换的方式比较新颖,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这种方式。例如,笔者要求学生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而各种小动物在学生的写作中变得更加鲜活。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我是一只小蝌蚪,住在荷花池里。我有很多好朋友,有乌龟哥哥、螃蟹表哥、鱼姐姐和虾妹妹。有一天,我们玩捉迷藏。乌龟哥哥装成一块大石头,却忘了藏尾巴,螃蟹表哥以为那尾巴是棵水草,一剪剪了下去,乌龟哥哥疼得叫了起来,拔腿就跑,没想到碰到了一块石头,弄了个四脚朝天。看到翻倒在地上手舞足蹈的乌龟哥哥,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多么想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呀,因为有的朋友说我像一个逗号,有的说我像一根棒棒糖,还有的朋友说我像一棵小树。蛙妈妈说我是一个大头加上一条小尾巴。过了几天,我的尾巴旁边忽然长出两个软软长长的怪东西来,最有学问的鱼姐姐告诉我:‘那个东西叫做后腿,你既然已经长出后腿,就表示你快要长大了。当你长出前腿,尾巴褪了以后,就可以到陆地上玩,也可以在水里游泳,变成两栖动物了。我听了很高兴,真希望能马上到陆地上去看看清晨的美景。”
三、积累并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有效积累并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如果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并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素材,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得到质的提升。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使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延伸、拓展和超越教材,从而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少年爱因斯坦》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及精神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如“他是个沉静而孤僻的孩子一他说话特别迟缓一他有音乐天赋一他对周围事物观察细心一他喜欢思索一他对科学和真理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这样串联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叙述爱因斯坦的成长故事,并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我的学习好榜样》《我的小伙伴
》《我想成为
样的人》《向你介绍我自己》等作文时就可以合理借鉴课文中的写作素材了。
仿写是写作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效地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这样学生可以仿照课文作者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透过窗外只见马路两旁的树,随着秋风的吹,秋雨的打,渐渐地变成枯黄了,一片片、一叶叶飞到小河,走到田野,飘落在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的道路上。瞧!雨绵绵的,那细雨像扯不尽的银丝,又似根根牛毛,使大地湿润。
被秋雨滋润过的菊花仙子,正在向勤劳的蜜蜂诉说自己的艳丽,蜜蜂们一边听一边在菊花仙子的头顶上偏偏起舞,美丽极了。
绵绵的秋雨梳洗着青山,滋润着大地,滋润着果园,果园里的苹果、犁儿、橘子、香蕉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枝头的向人们招手,微笑呢!
有人喜欢勃勃生机的春天,有人喜欢烈日炎炎夏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而我却喜欢色彩缤纷的秋天。秋姑娘走过树林,把叶染成了红色,把银杏叶染成了金黄色。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来了秋天的凉爽,银杏叶摆动着小裙子翩翩起舞,有些叶子则随风飘落在地上,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多彩的地毯。枫树也毫不逊色,它那火红的手掌正在向我们招手,抬起头,一缕阳光穿过树叶,照耀在地面,就如同天空中撒落的星星,美极了!
秋姑娘来到了菊花园里,菊花园里的花被秋姑娘染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菊花白得似雪,粉得似霞,红的似火,它们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有的如同一个个小太阳,有的如同一缕缕丝带,有的如同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它们沐浴在阳光下,在秋日里尽情开放,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全部开放,像人们绽放它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小女孩害羞地藏在花的海洋;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快要裂开似的,她们共同装扮了美丽的秋天。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色彩缤纷的季节。
关键词: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91-01
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作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每次的语文考试的各种题型中,作文题的分数占了试卷总分数的很大比重,可见,学好语文作文对学习语文课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同学们都认识到作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非常惧怕写作,每次在作文中往往会觉得词穷,即使搜肠刮肚的写出来一些语句组成一篇作文,也会出现许多逻辑循序、语言运用等许多不足之处。中学生如何才能培养起对作文的兴趣,写好语文作文呢?
一、在教材学习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分析语文教材的文章时,尽量将文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以及感悟作者的创作灵魂,感受文字艺术的魅力。比如,《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儿歌》这篇课文,这是一首抒情诗,情景交融。诗中,作者将他对生命的怜悯和对儿童的关怀都融入到了这首诗里。同学们在诗歌欣赏时,懂得了诗人思国思乡的情怀。这时,教师找来海湾战争的资料,将当时的情形在学生脑海里再现,把学生拉回伊拉克战场的硝烟弥漫之中。这时,我们可以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到愤怒、同情等神态。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设置一个作文题《xx说——为生活在战争中的伊拉克儿童》,让学生练笔。这时,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恐怖炮弹笼罩黑乎乎的天空,轰隆隆,许许多多哀伤的灵魂在穿梭。雷说,我来了,我要将乾坤扭转,驱散这恐怖的炮弹声。学生虽然文字表述比较稚嫩,但是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成功的表达出来了。
二、作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体验生活,观察社会。此外,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懂得感恩,善于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由小事展开题材的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题材可以是同学之间在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或者同学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可以是老师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随着题材的不断的扩大,甚至可以延伸到社会的现状等等。
比如,老师可以拟一些类似这样的题目:《收获》、《不该发生的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从生活中选材,记录生活,学会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社会的热门话题有声有色的记录成作文,就不会觉得作文无话可写。
三、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获得写作乐趣
每位同学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位同学或有着独特的情感。对学生写作指导的时候,不要对学生设立写作模式、制定写作框架,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路,这样才能写出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
例如,一位同学因故未吃晚饭,经过饥肠辘辘之后,写出如下一段话:肚里空空,脑里也空空,似乎只剩下空气了,空气在我的肚里横冲直撞,乱发脾气……视线也已经模糊,感觉在窗外的那只小鸟,在我眼中已经变成了一只烤鸭,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老师写的字在黑板上变成了粉丝,教室里的灯泡变成了我最爱吃的汤圆。这时,一同学给我递来一张纸,我发现纸上边画了一个圈,我就感觉着是一块很香的芝麻饼,我立刻拿起笔在圆圈上画了一些小点点,那便是芝麻。
同学们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这便是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
四、采用多种作文训练法,学会审题
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的“源头”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因此能够写好作文了。老师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便于学生抒发感情。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既要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才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写作中,学生首先要学会审题。
审题是对题目的要求和含义琢磨清楚,作文审题作为写作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学习写作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觉得作文不需要审题,只管写就是了,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就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审题不仔细,很容易导致写作出现偏题、跑题的情况发生。在考试中,如果作文跑题了,那么得分会很低,影响语文整体的成绩。即使是话题作文也需要审题,不可以忽略。话题作文中“先看话题,再看材料”的要求是因为“话题作文”在命题中,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不是材料,更不可能是提示语。很多学生审题有误,就是这样原因所致。
比如说:以“共享生命”作为话题,很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产生错误,写偏题了。部分同学都围绕着提示语中的词“生命”来写文章,结果写成了:讴歌生命、珍爱生命等诸如生命的意义之类的作文。他们没有注意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忽略了在“共享”上作文章。在话题作文中,话题一般为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这类话题的文字越少,往往表明其外延很大;如果话题字越多,外延反而越小。文字描述较多的话题,观点一般都较为明确,很容易下笔。
总之,写好作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只要有心,写好作文并不是难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必定能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刘春文.构建基于综合性学习的写作序列 以“先写后教”初中微格作文教学探索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来锻炼学生的写作功夫, 在初中学习中更是一个积累知识的阶段, 写作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使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 运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通过听来奠定写作起点
我们常说的是语文能力, 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当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一个成绩好, 会学习的人大都是一个会倾听, 也懂得倾听的人。这里说的“听”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我们的耳朵去获取一定信息的能力以及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听话训练, 培养他们自身的听话能力, 进而实现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将他们所感受到的一些语言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 并做好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功能, 另外在“听”的过程还应做到我们常说的融会贯通, 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们才说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听奠定了我们进行创作的起点。
二、说, 不断的去开拓学生自身的思路
“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据当前我们所吸收和接受的信息, 再通过一定思维加工之后, 将其用口述的形式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能力。如果说在现阶段的作文练习过程中, “听”是学生们对所需语言的一种吸收, 那么相应的“说”则是对语言的一种输出和运用, 锻炼学生自身“说”的能力, 其实也是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一种口头语言上升成为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点, 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说”时, 应做到在内容叙述上需要尊重其自身的完整性以及条理性;而在语言的实际描绘上, 则需要做到生动形象;在口头的表达上, 则力求流畅清晰。要记住在当前的练习过程中, 说话以及写话是相互关联且又互为促进的一种关系。只有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才能使得写的能力能够实现切实有效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在现阶段作文练习中, 教师应首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要写作的思路大体的说说, 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而教师在作文进行讲解时, 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说”的机会, 让学生试着将自己心里所构思的立意以及选材还有成文等能够简单的叙述一遍。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所经常犯的一些错误, 同时也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 也能去领悟到别人写作时的一些优点。此外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够有效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三、读, 作为现阶段的一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地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读”应该说是现阶段做好相关课程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读”在语文写作过程中, 其实就是“听”之外所接收外在一些消息的能力以及途径, 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 去阅读书本知识以及观察一些周围事物来获得一定信息的能力以及途径;读,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多去阅读一下他人的作品, 多去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其首要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去培养和锻炼学生其自身的语感能力”。而这里说的语感能力其实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所存在的一些感悟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说, 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注意自己的语速以及自己的语调, 还要读懂文中感情的起伏变化,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朗读, 通过朗读以及背诵等诸多方式, 来增强学生的语感, 并提升他们自身的整体感悟, 多去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同时增加学生自身的一些文化底蕴, 进而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去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另外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多去思考以及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 从而理清层次, 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思想。
四、写, 提高其自身的写作能力
“写”, 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将自己吸收和学习到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述内容, 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 将自己所感悟到的一些信息转化成为一种内部语言, 并将所获得的一些素材, 通过自身的一些逻辑转化, 将其在读过程过所获取的相关信息, 利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 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然后再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 去启发和锻炼学生将自己所说的一些内容, 通过整理和归纳以及润饰加工完之后, 形成书面语言, 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不管怎样,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听”或者“读”等能力来作为培养和引导的切入点, 争取实现以“听”促“说”, 以“说”促“写”,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也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应该说在当前的写作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读、写、说”一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练习, 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有效的实现了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总结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应基于新课标理念之下, 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措施, 从“读、说、听、写”这几个方面, 切实做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晓华.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08 (06) .
[2]龙仲勤.浅谈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0 (06) .
不知死,焉知生?在人生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正视死亡,以死亡为友,就会从死亡之中获益无穷。
有时,当我们看到死亡时,就会思考很多人生的真谛,只有在死亡的问题上充分的思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精彩。
“苹果”公司的老板乔布斯曾经被认为患了癌症,也有过一次濒死的体验,因此,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醒来时,就会想,如果明天我要死,那么今天我应该做什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具价值的事情上,用死亡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拥有了熠熠生辉的人生。
很多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无所事事,庸庸碌碌,每天都在虚度光阴,想着这件事明天再做吧,可是,你可曾想过这样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如果每天都事事往后拖,你将一事无成,直到死的时候才会感慨日月如梭,转瞬即逝。可是,在那个时候,什么都晚了,所以,请不断站在每一个终点,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是否有意义,有价值。
黄天忠博士曾说过:“只有无知的人与不敢面对生命的人,对死亡才会感到恐惧。聪明的人会视死亡为亲密的伙伴和仁慈的导师,任何人若要完完全全成为一个生命力充沛而丰富的人,那么他在有生之年,必须得与死亡结友。”是啊,愚者逃避死亡,不敢正视死亡,最终碌碌无为,抱憾终身;而智者正视死亡,与死亡结成亲密的伙伴,充实这自己的生活,最终走向人生的顶峰。
朋友,死亡对于活着的`人更有意义,所以,在每天睡前静下心来与死亡谈一谈,站在死亡的角度,看一看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否做了最具价值的事情,以死亡为友,愿你拥有璀璨的人生!
秋天到了,秋姑娘出来了。雨姑娘也跟着调皮的出来玩。一幅奇景,摆在我的面前太阳奶奶回家休息了。
大地仿佛是秋雨连成的景象,花儿如娇如嫩花瓣上有着金银剔透的露珠。
行人们拿着一把把花伞在雨中行走,从上看好像进入了花伞的世界,从下看彷佛进入了人山人海的世界,极其壮观
雨姑娘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好处是小花小草得到了雨的恩惠,坏处是给行人的行走带来了麻烦,使车子受到了阻碍
一、关于“写什么”
当前,对于作文教学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学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子里也不清楚这道作文题要自己写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太愿意观察和思考问题,缺少心灵的感受与对话,更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和感悟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语文课程中的“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写”的活动,先要关注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中的“写”是课内的指导任务,也就是教师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拥有敏锐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在课内要完成的。而“什么”是课外的问题,是学生心理成熟维度的问题,不是语文课程一家的承包地、责任田。影响和制约学生“写什么”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生活阅历,二是精神境界、心态与情绪,三是认识社会、提炼生活的立场与方法。
关于高考作文该写什么,阅卷和命题教师通常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面对高考作文评价“不预设主题”这一标准,怎样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呢?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也不是为了解决写什么,才去追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能够把这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学会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善于与自然对话——把自我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敢于与身边的人对话——多关注别人的成长,体会人生的艰辛,在自我反思和相互碰撞中摆脱“小我”,提升“大我”,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大写的“人”。倘若能够做到,“写什么”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关于“怎么写”
关于“怎么写”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想清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然后才能做到说清楚和写清楚。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中心要突出,立意要深刻,议论要有针对性和力度,结构要完整,语言要生动等,事实上教师强调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正确的废话”。谁不想自己的作品生动、完整?但关键是如何写才能做到教师所说的这些要求,我们缺乏具体的有效写作指导,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矫正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审题与立意的对错不仅要看学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要看他“怎么写”。立意正确、突出的文章,可能因为学生“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平淡无奇。立意平平的作文,也会因为学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规定学生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确立了“写什么”之后,面对“怎么写”时,不妨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从这样的角度去构思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还能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因为,自己写作文,材料、思想等来自自己真实的生活,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三、从指导“写什么”入手指导“怎么写”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难教”与“难学”的“两难”现实。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教学也存在难教的困惑。学生对写作产生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可写的题材,不知道“写什么”。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选择以“写什么”为突破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解决了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当先从解决“写什么”入手。
“写什么”就是寻找写作的题材,只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作就有了基础,基础夯实了,好的作文就会产生。
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要从语文教材入手,通过教学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在阅读和欣赏范文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写作选材的角度去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生活实践去发掘写作的题材。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从背影中反映出的父亲的形象,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结合学生自己对父亲的体会和理解,加深认识,体味真情。背影可以体现父爱,那么,其他有特征、有个性的方面是不是同样可以体现这样的真情与真爱呢?由此可见,只要观察细致,同样会有所收获。
教材中的文章种类繁多,有说理的,有写景的,有抒情的,都值得借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去寻找相类似的题材,再思考文章的切入点,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如以学生的家乡崇明县为例,古朴的民俗民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诱人景致,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创作的素材,也就有了“写什么”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坚持源于生活写生真情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倾注自己的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也是丰富而广泛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惊心动魄的事件,虽然都是写作的材料,但它不易被中小学生所能把握,很难在数百字的作文里反映。点点滴滴富于情趣的小事,只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同样能反映生活,凸现主题。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思考也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些给了学生写作题材更多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有利也有弊,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源于生活写真情,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力,而不是去写一些空穴来风、子虚乌有、脱离实际的内容。
怎样在生活、学习的环境里寻找到写作的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里,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感到生活平平常常,每天好像都差不多,找不到可以写作的素材,也就没有写作的冲动。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写作的题材,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然风光、学校环境、班级里的人和事等结合起来,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最后达到有写作冲动和写作激情的目标。
第二个感受就是在去年交流会上收获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作文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第二句话是:看到文题后,第一个构思不要写,第二个构思也不写,能落笔的,至少也得是第三个构思。是啊,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题,一定会有更多、更美、更好的题材。当豁然开朗的那一刻,我们的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从这一点说,参加作文大赛,我不仅仅为获奖而来,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也许,这也是大赛组织者的初衷之一吧。
说实话,作为一名八年级学生,我的作文还很稚嫩,在写作的道路上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获奖是评委老师们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但我愿意从这第一步开始,抬起脚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
我想,各位同学也一定愿意和我一样去努力,是吗?
努力的汗水总会流淌,会蒸发,但它浇灌的成功之花却会一路芬芳!
亲爱的同学们,爱作文,写作文,让我们一起hold住!
【写秋雨作文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写秋雨作文600字初中12-08
一场秋雨作文07-10
秋雨 作文300字09-23
秋雨600字作文11-14
秋雨600字初三作文06-07
秋雨的作文350字06-30
秋雨作文500字初一07-07
绵绵秋雨作文400字10-24
秋雨六年级作文550字06-02
描写秋雨的600字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