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诗图画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古诗图画(精选8篇)

儿童古诗图画 篇1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儿童古诗图画 篇2

关键词:创造性活动,独特性,想象力,童趣,心理需求

一美术创作是儿童创造性活动

美术创作是儿童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美术活动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儿童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会得到视觉上、动作上以及模仿欲望方面的满足, 可激发孩子对色彩和线条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自由自在地信手涂抹, 也可达到一定的创造目的, 使儿童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儿童创造的大量具有想象力的图形, 通过想象把生活中普通事物变为有更有意义和想象特征的形象。在绘画创造的同时, 儿童执笔、用笔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眼、脑、手的协调性在不断发展。儿童这种图形符号的表达, 有利于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与了解, 以及更好地感知外界事物和知识。

二儿童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显示出儿童绘画语言的独特性

儿童的绘画特征与成人不太一样, 他们往往是从自己最关注的部分画起, 任由自己的思绪自由发展, 构图也很特别, 他们的涂色是按照自己对色彩感觉自由发挥的, 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色彩进行涂色。儿童绘画在造型上不像成年人那么注意写实性,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这些画一般都有某些象征意义。儿童画画时扭曲的线条是由于脑、眼、手的不协调运动, 表现出动作控制偏移, 不过这些线条并不影响他们要描绘的是什么, 这些稚气的线条勾勒出了他们了解的事物, 形成了儿童画的独特趣味。儿童画是该年龄段特有的绘画形式, 儿童的年龄决定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无论造型还是画面空间处理上, 都富有独创性和想象力, 画面中表现出大胆的色彩, 自由的造型, 在用色上也多以自己偏爱的、喜爱的色彩表现, 常画出犹如现代派大师那样的图画。这种图式性的符号充分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绘画形式, 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稚趣的表现特色, 充满了浓厚的情趣, 他们画出的图形是粗略的, 没有细节, 但他们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儿童画的运笔随机自然, 每一张画都是果断下笔, 不修改。所画出的各种物体包含想象成分, 想象力极其丰富, 联想奇特, 出乎预料, 按照儿童特有的构图方式表现, 不会仅仅把原来的事物结构作为图画的造型标准, 而把它作为想象形象的参考。活泼的儿童喜欢选用亮色和鲜艳的颜色, 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是好奇的, 绘画形象生动。性格文静的儿童, 画画认真仔细, 有时构图过于拘谨, 总是不敢把作品画大, 色彩以淡雅为主, 落笔较轻, 喜欢用蓝色和黑色, 色调也较单调。这种构图、色彩上的差异展示着小朋友性格类型的不同, 是儿童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孩子们的绘画构思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自由表现的, 这种有着不同画面内容的绘画, 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的性格特征, 也表现出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情况。儿童绘画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绘画的认知过程。儿童画中原色运用较多, 画面显得艳丽明朗,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体现了儿童对色彩有概括和简化的心理加工过程。孩子们已经能按照自己的意识和想象表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了。这些画随意稚拙、自然真实, 虽然在技法上还不成熟, 但他们却把自认为最美的东西表现了出来。

三儿童绘画的内容展示出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

儿童画的内容有一定的故事性, 每一幅画都是他们心灵的表达。绘画内容是跟他们认知相联系的, 是不受事物发展规律和逻辑性限制的, 在粗略的形象中体现着生动的故事、在图形出现后不断添加形成造型和场景, 来完成他们的故事情节。有些儿童想象力丰富, 会描绘出更多的故事内容。陈怡宁说:“越来越多的儿童作品趋向于华丽, 技能复杂, 表达内心世界的作品少了。”从儿童绘画故事中可以看到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在绘画中描绘故事和情节是儿童的绘画特色, 他们本能地使用绘画语言, 以此来表达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由此可见, 这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绘画上的表现, 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要看到彩笔和纸, 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绘画表现的冲动, 常以快速运动的线条和稚拙的造型进行不间断的作画, 整幅画面有时会无秩序, 构图散乱。但儿童通过绘画得到了想象力、动作、故事情节方面的满足。在绘画的同时, 儿童的握笔、用笔的能力不断提高, 眼、脑、手的一致性不断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之所以能拿起笔来画画, 完全是基于故事情节表达方式的需要, 是儿童心迹的自然流露。他们画出一些图形和颜色, 尽管无法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图形,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用绘画表达的热情。这一时期孩子正处于自我表达的萌芽状态, 在绘画中充分表达对儿童来说是最重要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物、观察生活, 在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后, 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新颖的构思是他们想象的结果, 运用丰富地联想来完成思维过程。儿童绘画的故事情节的发散性思维, 使得画面逐渐丰富, 从而体现出儿童的心理加工过程。虽然有些情节脱离真实物象表现出主观意愿, 但所表现的形象具有儿童心理发展与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

四培养儿童创造力, 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

通过美术创作来培养儿童良好的美术创新意识和独立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育要正确引导儿童的创造潜能, 徐春娜认为, “成人的误导常常会造成孩子对艺术终身的误解”。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 多鼓励, 使儿童感到他们的绘画表达能够得到成人的喜爱和肯定, 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兴趣、好奇探索的创新心理品质。从儿童的作品中让人们感受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果多给予肯定和赞赏, 他们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儿童认知和情感自然就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在儿童的学习绘画活动中, 要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保护儿童的绘画独创性, 爱护他们的求知欲和绘画兴趣, 要力求客观地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为幼儿营造逐步递进的学习氛围, 以激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感。

参考文献

[1]陈怡宁.透过美术教育对儿童生长环境的思考[J].艺术教育, 2006 (4)

[2]徐春娜.孩子的画你看得懂吗[J].山东教育 (幼教刊) , 2005 (33)

[3]樊钰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美术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4]侯莉敏.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1)

[5]叶圣军.幼儿绘画的写实性刍议——兼议幼儿美术教育[J].教育探究, 2006 (2)

透析儿童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问题 篇3

几年过去了,图画书品种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儿童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以及由此带来的早期教育问题。

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造成儿童早期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般认为,0-3岁婴儿期为一个阅读年龄段,4-6岁幼儿期为一个阅读年龄段。而最适合这两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就是图画书。目前国内的图画书市场虽然品种繁多,但是按照年龄段划分,4-6岁幼儿图画书占绝大多数,而0-3岁婴儿图画书却少之又少。因此造成了父母拿给0-3岁婴儿看的书,就只有认物书、认物卡片或者认物挂图,而且认知内容十分雷同。由于这些内容远远满足不了0-3岁婴儿三年时间的教育需求,很多妈妈无奈之下只得把4-6岁幼儿的图书买来给婴儿读,导致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不合理的超前。

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本身已经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和幼儿园都希望孩子能把小学的知识在学前掌握,即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即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出内心的秘密。”她所说的“适合的环境”中,教育环境要占绝对的比重。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各个年龄段图书的比例是十分合理的,家长面临的只是在某个年龄段如何选择图画书的问题。但在中国,早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的主要载体——图画书也刚刚经历了快速萌芽和迅速成长的时期。如何让图画书的成长真正符合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需要,是儿童图书出版不可回避的问题。

图画书比例失调的两大原因

造成国内图画书品种比例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0-3岁图画书得不到专业的开发,原创力量薄弱;二是从国外引进时,大多数人认为0-3岁婴儿图画书含金量低而宁愿引进4-6岁幼儿图画书。

在国内,很多人认为,0-3岁的婴儿不识字,是不需要阅读的。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关于这一点,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读书和识字是两个概念。识字多并不等于会阅读,只有真正理解了书的内容,才是真正的阅读。所以他认为,对于不识字的婴儿来讲,他们是通过用眼睛看图,同时聆听父母的讲解来了解书的内容的,这就是一个孩子最早的阅读。他认为,建立儿童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积累词汇开始的,而不是从识字开始的。

目前,虽然早期教育理念已经渐渐地被80后的父母认可,但是承载这种教育理念的早期教育资源却极度匮乏。中国的孩子面临的问题是:0-3岁没有足够的书满足其教育需求,而4-6岁又有太多的书无从选择。

解决图画书比例失调的关键

要解决以上问题,专业少儿出版社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之所以强调专业,是因为国内少儿出版界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即低幼读物是最容易做的图书品种,加上国家对民营工作室的正式认可,很多并不真正具备出版资质的机构大量参与到低幼读物出版领域,结果造成低幼图书市场乱象的局面。

其实,低幼读物在所有年龄段的读物中是最难做的。因为婴幼儿的阅读和认知能力有限,编辑和作者要充分考虑孩子阅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可以了解并把握的。也就是说,低幼图书的编辑和作者需要掌握很多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把好低幼图书的真脉。

中国的教育是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很多在西方有效的教育途径未必就适合中国的孩子,因此,要解决中国孩子的早期阅读问题,是不能放弃本土原创这条路的。但是这条路不能走偏,我们不可以拿着垃圾书冒充原创图画书来误导本来就不成熟的阅读者,这一点唯有专业出版社才可以做到,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决不可轻慢。

另外,对于一些早期教育中世界相通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规模化、系统化引进,这也是一个保证0-3岁婴儿阅读质量和数量的途径。毕竟西方完善的早期教育体系孕育了大量优秀的专业读本,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捷径和有效的补充。

儿童图画故事书文字故事 篇4

“又有东西掉进你的耳朵呢,”树医生对一阵风说,“让我给你挑出来吧?”

“不……”一阵风捂着耳朵,“我怕……疼……”

“掏耳朵是有点儿疼。”树医生甩甩手里的枝条,“不过,我的枝条掏过无数次耳朵了,你也不是第一次……”

“啊……让我再想想。”一阵风赶紧跑开了。

一阵风不是真的怕疼,而是担心再掏出点意外来。

上上次,一阵风让树医生的枝条伸到耳朵里去掏,结果,掏出了熊大伯和熊大婶的一连串争吵,熊大伯说他想在水果罐(guàn)头里加水,一个罐头当两个来卖,熊大婶说这种坑害大伙儿的事办不得……

掏出的这一连串争吵在树医生的诊所里回荡个没完,路过的小动物都听到了,从此熊大伯的罐头店再没有生意了,熊大婶对着一阵风流着眼泪说:“我们吵完后,熊大伯就知道错了,他真没往罐头里加水呀……”

一阵风也觉得难过极了,可是,他怎么跟大伙儿解释都没用,熊大伯的罐头店只好关门了。

上一次,树医生掏出来的,竟然是远方的树妈妈对树医生的思念,树医生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一阵风看着伤心的树医生,他不会说安慰的话,只好一个劲儿揪(jiū)自己的耳朵,“都是这耳朵惹的祸……”

你说说,有了这样的经历,一阵风还敢轻易去掏耳朵吗?

但这越来越难受的耳朵怎么办呢?想了好久,一阵风又找到树医生,说:“你,能不能把掏出来的东西装在一个瓶子里,不让它漏(lòu)出来呢?”

“可以试一试。”树医生想了想说。为病人保密,是医生的职责。

树医生找来一个透明的空瓶子,给瓶口装上自动控制的掏耳器,“噜——”只听树医生按了下什么按钮,一阵风就觉得耳朵一下子被掏空了,舒服极了。

“喏。”树医生把变蓝的空瓶子递给一阵风,“这次,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掉进了你的耳朵。你自己保管吧。”

“太好了!”一阵风抱着蓝瓶子,开心地往外跑去。

回家的路上,一阵风听见在森林里卖干果的小熊嘟囔着。“咦,我的手儿怎么变蓝了?”一阵风钻进小熊的袖子,发现了小熊的蓝手掌……

不好了,一阵风发现大家都有了问题——小鸭子的羽毛蓝了,小灰鼠的尾巴蓝了……

“我们怎么会得这蓝蓝的怪病?”树医生的诊所里,一下子全是“蓝怪病”的小动物。

“这……”树医生也从没有见过这种病,手足无措起来。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心得 篇5

假期期间拜读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虽然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这本书的一些理论似乎并不符现代教育潮流,但它给我的收获不少,感触颇深,使我受益匪浅。文中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如一汩汩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务必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务必发奋提高自身素质,而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今天我重点看的是一百条建议中的第37条——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在这一条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手段之一,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他认为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因而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图画相应的地位,这样是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并举了几个他把图画运用到各个科目中的例子。这一点我也很认同,很多时候单纯的文字描述并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将这些文字转化成图画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像语文的古诗词,短短几句便能描绘出一个故事,有时一句话就是一副美景。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拿起画笔将诗词描述的画面绘于纸上,不仅有利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画画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想像力的培养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理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现在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儿童的画画。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就是要把孩子带到‘思维的发源地’也就是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来感知这个世界,让他们用画笔将感受到的一切都画下来,而我们便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看出他们的思维方式等等。

儿童古诗背诵 篇6

101、示儿 陆游(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2、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3、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4、浪淘沙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05、蜂

罗隐(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6、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

10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9、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0、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1、竹枝词 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12、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一 岁 一 枯 荣。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113、江南(汉乐府民歌)

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鱼 戏 莲 叶 间。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慈 母临 行谁 言青 青阳 春常 恐煮 豆萁 在本 自好 雨随 风野 径晓 看

114、游子吟 孟郊(唐)

手 中 线,游 子 身密 密 缝,意 恐 迟寸 草 心,报 得 三

115、长歌行

汉乐府

园 中 葵,朝 露 待布 德 泽,万 物 生秋 节 至,焜 黄 华

116、七步诗 曹植(魏)

持 作 羹,漉 豉 以釜 下 燃,豆 在 釜同 根 生,相 煎 何117、春夜喜雨 杜甫(唐)

知 时 节,当 春 乃潜 入 夜,润 物 细云 俱 黑,江 船 火 湿 处,花 重 锦上 衣。迟 归。春 晖。

日 晞。光 辉。叶 衰。

为 汁。中 泣。太 急?

发 生。无 声。独 明。官 城。3

红 1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9、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0、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1、雨晴 王驾(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22、兰溪棹歌 戴叔伦(唐)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23、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

124、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5、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2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27、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8、春望 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9、月下独酌 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30、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1、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2、滕王阁诗 王勃(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33、渭川田家 王维(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34、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5、从军行 杨炯(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136、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37、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唐)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38、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9、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40、送友人 李白(唐)

儿童古诗图画 篇7

本文旨在从视觉图像学研究视角出发, 初步探讨图画书中的图像符号特征以及修辞手法, 并以张世明图画书作品为例尝试进行图像的深度解读和分析。

一、图画书中图像的特殊性

图画书在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以年幼孩子为取向的书”, 但实际上图画书的读者对象在不断扩大, 图画书不仅仅在儿童文学领域被谈论和研究。作为一种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无论读者对象的范围如何, 图画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言辞或视觉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 图画书中的图是以系列形式展现, 具有不平衡性

佩利·诺德曼在《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中指出:图画书中的每一张图都在描述单一的, 不完整的动作, 以及分裂混乱的时刻, 很少拥有我们在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中能够赏析到的协调平衡。我们在阅读赏析图画书时会注意到, 越是能传达充足情节信息, 激发读者翻页动机的图画书, 其图画往往越是在打破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甚至故意突出不平衡, 并利用其不平衡制造视觉焦点, 吸引读者视线, 以期达到表达意义的功能。在下面两幅图 (图选自岩霁改编, 张世明画,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年10 月出版的《九色鹿》) 中, 就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图像在引导者读者的视觉焦点。

图一中, 右侧的淡黄色河流由于与其他部分的图画相比色彩明度较高, 所占面积较大, 很容易吸引读者关注, 具有动态的落水人被鱼群环绕, 首当其冲地成了这个画面中的重点, 但人物上方的鸟却指向了图画的左侧, 顺着鸟头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左侧, 在明度较低的背景下, 一只纯白的鹿在画面的正中, 一只黑色的鸟在向它诉说着什么。此时表征河水的黄色部分从山峦间插入, 既像是河流的支流, 也可以被理解为常见的“引用”符号, 表现了黑色鸟诉说的内容, 具有双关的意味。作为整本图画书的第一个画面, 图画将读者带入一个事件场景:有人落水。因此, 读者也就立刻期待这样一个事件的解决, 从而要求向后翻页, 以获取后续的信息。

在第二个画面中 (图二) , 图画的走向依旧是从左向右, 河流的方向, 白鹿奔跑的方向以及鱼和鸟的行进方向都指向了下一页。左侧的明度较低的山林花草充当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而不主要参与故事的讲述。

这样两个画面接连出现, 节奏紧凑, 都具有从左向右的走向, 画面的明暗、疏密对比起到了突出画面主体部分的作用, 利用这种对比和不平衡吸引读者的视线, 快速进入故事的叙述主干。

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图书里的图画的不完整特性, 也同时感受到了绘者在运用一系列绘画语汇在进行图画的修辞, 从而传达文字中未曾表述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服从于图画书整体的叙事, 还隐约透露出绘者想要暗示给读者的一些信息。例如在神鹿周边环绕的具有装饰性的花草、用自由飘逸曲线描绘的山峦, 几乎看不到面貌 (次级单位) 的鸟、鱼、鹿, 都让人感觉到白鹿和其所处的环境绝非是真实的人类自然环境, 而是奇幻的世界。这些画面和后面的王宫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形成了对比, 区分出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二) 图画书中的图具有文字辅助性

佩利·诺德曼认为:“与其说图画书的图是在邀请观众对其所暗示的故事进行想象或者猜测, 倒不如说图里本来就已经隐含着故事的来龙去脉, 只是伴随着已经说了部分故事的文本而已。图画书里的图是在确认故事, 使故事更加明确清楚。图画书里的图, 在字义上来说是‘图解’ (illustrations) , 其目的用以解释或澄清文字和图画彼此的意向。”

我们以《守株待兔》 (选自《中国古代寓言》, 方轶群改写, 张世明画,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年10 月出版) 这一则简短的古代寓言的插图来观看图画书里的图画的这种表意性。以下的五幅图画 (图三~图七) , 如果我们以农夫为主语, 可以为每一幅图画配上一句话: (1) 在耕田的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 (2) 农夫捡起兔子; (3) 农夫提着兔子回家; (4) 农夫在树下等兔子, 旁边有一个空竹筐, 农夫想着得到很多兔子的样子; (5) 农夫用手掩面, 竹筐还是空的, 鸟儿们在看着农夫。这就是图画为我们讲述的主要情节。

但是实际上的文字却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还包括了其他信息, 以下为本书故事全文:“ (1) 有一天, 一个农民在田里干活, 忽然, 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 不小心, 撞在大树上, 折断了颈骨, 死了。 (2) 农民连忙放下锄头, 走到大树下, 拾起兔子, 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3) 农夫心想:我干吗种地呀, 每天到这儿来捡死兔子, 就够我过日子了。 (4) 第二天, 他坐在那棵大树下面, 等兔子来撞死在大树上。可是他等了好多天, 连兔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5) 后来, 大家知道了这件事, 都笑话这个农民, 说他十分愚蠢。”可以看到, 除了图画表达出来的信息之外, 文字中还包括有农民的想法, “等了很多天”的情节信息, 以及后续被别人笑话的情节信息等。而图画中则有文字未曾写明的农夫回家时得意洋洋的样子, 坐在树下等待时的梦境 (幻想) , 以及没有等到兔子的懊恼。图画和文字的相互解释或澄清让图文二者相互依存, 彼此限制, 也相互增强。

(三) 图画书中的图具有符号属性

既然图画书中的图画愿意牺牲作为图画的平衡性和完整性而服务于图画书整体的意义, 就更加有必要从它的符号学意义来进行深入探讨, 以了解作为图画书中的视觉艺术是如何组织和传递信息的。

符号学 (Semiotics) 根植于语言学, 它最关心的是意义传达时所依赖的符码 (Code) 和文脉 (Context) 。诺德曼认为:“符号学提出一种可能性:视觉传达和言辞传达一样都有语法系统, 透过关系与文脉, 使得沟通成为可能。”

言辞的修辞指的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适当语言形式, 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而图像的修辞则是利用色彩、光影、形、量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大小、轻重、多少、强弱、异同、程度等, 以对立、类似与渐变来构图, 而产生动态、韵律、张力、空间等变化及在人类感觉和文化上的特色。

在前文对图一图二的分析中, 我们必须用到这些图像的修辞手法, 才能用语言对图像进行描述, 从而理解图画想要传达的信息, 并且可以藉助这些信息对图画书整体想要表达的意义达成理解。

二、视觉符号学对图像的解释

美国哲学家, 符号学的开创者之一皮尔斯 (Charles Saunders Peirce.C. S, 1839-1914) 认为,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经验都是符号活动, 因此, 符号理论也是关于意识和经验的理论。人类所有的经验都组织在感觉、活动和符号三个水平, 而符号依次发生的三重关系分别为:符码 (code) , 客体 (object) , 解释项 (interpretant) , 也就是符号所产生的效果。以符号学来解释图像, 其目的在于将符号视为传播讯息意义的媒介。若以语言为分界点, 大致可将符号区分为“语文式符号” (verbal symbol) 和“非语文式符号” (nonverbal symbol) 两种, 语文式符号对应的是文字或语音, 非语文式符号则包括肢体动作、图像等。

皮尔斯依据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 将符号分为三大类别, 分别是肖像性符号 (icon) 、指针性符号 (index) 和象征性符号 (sign) 。肖像性符号, 系指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 具有全部或局部的类似关系, 可藉由直接观察符号本身, 即可知其意义。指针性符号, 系指符号与对象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 藉由符号所提供的线索, 得以联想其结果。象征性符号, 是基于文化、传统的价值, 其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武断联结, 必须经由学习始能了解符号的意义。其符号三个层面的表达方式和过程, 见下表:

图画书中的图画为了实现其叙述价值, 需要运用线条、肌理、色彩、空间等基本视觉艺术手段达成意义系统关系的表现, 从而达成对图画基调、风格和意义的表达, 这就构成了图画书中图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我们在理解图画书整体意义的参照体系,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画蕴含的意蕴。

三、以张世明作品为例, 对图画书图像进行修辞分析

本文以张世明作品《后羿射日》为例, 对其中的几个画面 (图八~图十一) 进行分析, 尝试发现创作者藉由图画修辞表达的基调和意蕴。

图八中, 我们可以看到温和的黄色作为背景, 整体的暖色色调, 柔软的表现树冠、大地的曲线, 树上的九个太阳规则的排列。所有这些图画语汇都描述了一个宁静、和谐、有序的情境。飞鸟疏密错落从右侧飞向左侧, 让画面处于一个较为安静缓慢的状态中, 同时为接下来的事件发展铺垫, 具有强烈对比的气氛, 蓄积爆发的力量。

在图九中, 我们看到了图像修辞表达出来的完全不同的基调。宁静和谐的淡黄色背景一跃变为炙热焦灼的红色, 画面上部的黑色透露出高温炙烤后的焦灼和痛苦, 位于高处的黑色形成了巨大的压抑感。上幅图排列有序的九个太阳呈现明度较低的红色, 显得安宁、规则, 而现在红色被高明度的黄色取代, 且大小不一, 显得跳跃、躁动。原来和谐平缓的曲线也被动物和人物的造型取代, 这些造型有较多的尖锐部分, 在狭小的空间中拥挤在一起, 给人局促紧张危险的感觉。此时图画中的运动方向也转为从左到右, 提出了解决问题 (翻页) 的诉求。

图十中, 底色再次改变为低彩度的黑色, 用以突出画面前端造型,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主体是一个巨大的红太阳, 它的形体巨大, 占据画面的中央位置, 且光芒成放射状, 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 两侧的九个小太阳协同这个大太阳形成一个强大力量群体, 对画面左下的主角构成强大的压力。右下做奔跑状的野兽背向太阳, 呈现逃避的弱势, 延长了放射线, 更加强了太阳的强势。在这样的压迫下, 左下角骑白马的英雄主角, 却显示了强大的力量。白色的马在黑色底色和红色太阳群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主角身体周遭的白色边框 (阴影) 使之与白马连成一体, 主角的身体和白马构成一个三角形, 尖端指向太阳, 试图突破太阳群的压力, 他射出的带着白色光芒的箭矢延长了这种突破的趋势, 直接到达太阳的核心。太阳群的布局紧密, 而英雄主角这边相对松散, 活动空间较大, 更靠近观者, 虽然处于下方, 但是向上的姿态树立了英雄打破压力的气势。

经过了激烈的战斗, 故事再次回到祥和欢庆的气氛, 我们再来看看图十一的图像修辞。颜色重新回到了较低的彩度, 明亮而清澈。线条重新变得柔和, 无论是树冠、山峦, 还是人们的裙裾, 都用柔和曲线展示出祥和, 同时又表现出了喜庆灵动的气氛。英雄主角在右上方, 处于力量最高的胜利者位置, 接受人群的歌颂和庆祝, 太阳的光辉变得柔和, 半个身体隐藏在山后, 回复到了最初的秩序之中。

四、结论:图画修辞可以成为意义生产者的工具

通过对张世明作品中一系列图画的图像修辞分析, 可以初步解答笔者在最初的疑惑。图画书中的图画确实存在着一种不同于言辞的图像修辞手段, 如果信息发出者 (绘者) 能熟练运用造型、图像修辞表现图画书的整体意义, 就能创造出符合同时又超越文字的深刻意蕴, 能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厚充实的图文阅读感受。

但如前文所述, 图画的肖像性特征使得读者可以发现图像的基本意指, 但其表现性、符号性则需要学习。年幼儿童究竟如何获得符号系统的联结, 如何解析其中的关系, 在多大程度上与作者创作意图达成共识, 需要进一步在读者反映中获得证实和解答。当为图画书的图画搭建出一个图像的修辞手法体系以后, 可以更容易地品味作者的表达意图的同时, 也为观察和发现年幼读者的“读图”历程搭建了沟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佩利·诺德曼 (Perry Nodelman) 著.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杨茂秀, 孟秀娇, 严淑女, 译.台东:财团法人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0.

[2].肖胜伟著.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儿童古诗图画 篇8

阅读图画书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个环节

一、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图画书的文字可能只是配角,甚至可以完全不存在。主要以视觉元素来呈现这个特点,让识字与生活经验有限的幼儿,可经由观察图画书里具体而接近真实事物的图像,进行间接的体验。这些观察书中图像与对应真实生活的练习游戏,除了让一岁孩子有机会了解实物与名称之间的对照关系,协助他认识各种形形色色的事物。也能让两、三岁的孩子练习专注力,进一步找出书中对象图像彼此的关系,促进孩子语文能力发展。根据研究者长期的观察与测量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母亲每天跟他说话的量有着密切关系;而以图画书为素材为孩子说故事,就是一种最佳的方式。因为,当我们为孩子说故事同时,就是在帮他累积字汇经验;此外,孩子还会透过动作、表情、凝视、与音调……来诠释每句话的情境。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不是多话的人,更别提成为说故事高手。其实,以图画书说故事是很自由的,即使没有语法,没有直接语意的线索,孩子电可以在亲子共读中,从观看书中的图像、动作、看说者的表情,寻得各种学习语文的元素,进一步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为日后学习文字做准备。

二、启发孩子想象力与美感

图画书不同于卡通或漫画的地方,主要在于图画书的画与画之间的衔接,并不同于卡通或漫画那么紧凑、连续、完整,而是留下一大片的空间,让孩子可以在其中悠游自在地想像;因此,当我们带着孩子一同欣赏图画书里丰富生动的视觉网像,与活泼有趣的剧情发展时,不但可以趁机启发孩子的美感,而且也能透过开放自由的亲子导引问答,培养孩子在故事情节中,尽情发挥独有的想像与创作能力。

三、增进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

当父母在跟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时,并不只有内容的传达,书中的情绪、个人的情绪,也同时会获得释放。尤其,通过亲子共读的互动,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关爱,帮助他慢慢地发展出了解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当孩子知道如何掌握与发泄情绪,通常就会拥有健康的态度与较和谐的人际相处关系。

阅读图画书容易走入的误区

一、阅读就是识字

有的家长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从小打下良好基础,上学以后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了。所以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浙江有一个小女孩,2岁的时候就已能识字,4岁会背唐诗,6岁可以将一部长篇小说上的字全部读出来,但是她直到小学二年级,仍然连最简单的看图说话都无法完成,大多数的字对幼儿来说没有意义,无法培养他们的想像力。所以,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想像力才是阅读的基础,能够运用想像力来描绘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像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二、应该先识字再阅读

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青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淡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成人在引导幼儿识字时,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態,大量地、系统地、机械地让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而是应该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先培养幼儿看图讲故事的能力,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在成人给他们念故事的过程中,在口语和文字——对应的互换过程中,学会辨别一些出现频率较多的文字。如果单纯地认读字体不仅会割裂阅读和识字之间的关系,破坏幼儿在阅读中自然形成的语感,而且容易降低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对幼儿养成自觉学习、乐意学习的习惯也极其不利。

三、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像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受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我认为,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四、婴儿不会看书,只会搞破坏

一位家长给不到三岁的儿子买了几本图画书,孩子看见图画书就又撕又咬,不到两天就全部毁坏了,这位家长叹着气说:“孩子太小,根本不会看书,只会玩,搞破坏,买书也是浪费。”其实,孩子玩书。撕书等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随着身心的成长,幼儿阅读的方式有其阶段性,家长可适当引导。为了防止孩子毁坏书,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质地较硬的图画书。

五、图画书一定要色彩鲜艳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图画书中的图画可以不用鲜艳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

阅读图画书时不容忽视的技巧

1、切记,阅读图画书,别忘了看封面和封底,前环衬和后环衬,绝大多数书从封而开始讲故事,从封底结束故事。

2、阅读童话书,别忘了用好玩的语气给孩子读。

3、只读文字是看不懂一本图画书的,因为图画书上不会讲很多话,而是让孩子看图,给予想像的空间。

4、读图画书不要只读一遍。因为图画书中有很多细节,第一次读往往会忽略。看经典图画书不能一翻而过。要看隐藏的细节,享受寻找的乐趣。

5、图画书一般情节上有重复,且可以预测,要让孩子动脑筋,进行推理。

6、图画书的结尾永远是归家的主题,因为图画书是让孩子们睡前看的。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下一篇:郭明义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