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精选8篇)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1

2009年高考湖北英语试题总体特点是扣大纲,显重点;低起点,高要求,难度明显大于往年。

一、听力部分信息量加大,语速略有加快

该部分共用时18分钟(另外2分钟为考生转涂答案时间),信息量明显加大,特别是第一节对话部分,共有5组对话,其中4组对话双方对话在4轮,因此,语速略有加快对学生提前掌握关键点、听力过程中快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听力部分的2个主播均为英式口音,这是传统的、最为正式的口音,适合在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推广;听力部分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涉及话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

二、词汇考查紧扣考纲,突出主干词汇运用

词汇知识运用部分紧扣考纲,没有超出考纲规定的3100个词汇,充分体现考纲的指挥棒作用;该部分紧扣考纲中主干词汇,既突出了基础知识,更强化基本词汇的应用,体现能力立意;词汇知识运用部分共有两部分(多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与往年相比,今年加强了介词短语的考查力度;完形填空共20题,其中考查动词及短语12题,名词4题,形容词1题,连词1题,介词及介词短语2题。

多项选择部分突出考查词汇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要求考生对重点词汇能够理解、应用以及对语境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完形填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词汇在一个完整文章中的应用,对词汇知识理解上要求不高,但对考生准确把握文章上下文的能力要求很高。2009年高考湖北卷词汇知识运用部分明显加大了对短语的考查(5个动词短语、3个介词短语),这是一个新动向。

三、猜词归纳题型增加,理解能力要求提高

在命题设计上,有三大特点。第一、延续了以细节理解为主的考查方式,共计10道题。但是提问的方式稍有变化,不再是单纯问对或错,而是以what提问,以why,because提问,更加注重深层的文章理解。这种命题方式占了8道题。第二、主旨大意理解题和词义猜测题相对2008年高考有所减少。其中,主旨大意理解题3道,主要是问thetitle,themainidea。词义猜测题2道。第三、加大了对文章意图,作者的态度的考查。主要是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共计5道题,分别用了advise,thinkof,reactto,means等进行提问,要求考生深层理解文章,能够对所找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敲。

从内容上看,阅读理解的文章以贴近生活的话题为素材。分别涉及到家人的小故事,动物保护,作者的时尚观念,新兴科技,法律所赋予我们在时间上的权利等。排列顺序由容易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叙述到议论,比较利于考生逐渐理解文章和发挥考试水平。而且,每一篇文章至少设计一个细节理解题目,保证了考生能够得到一定的基本分。但是题目之间有坡度,每篇文章必定有主旨大意理解题或者作者态度理解题,有一定难度。总之,考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读懂和做题,但是要得高分不是很轻松。

从词汇上看,涉及到了考生不是太熟悉的词汇,特别是在第四篇科技文中,但是不会影响做题,关键之处都有汉语的词义注释。不过,很多词汇是合成词,考生可以通过构词法理解词义。如第二篇动物保护中的unoccupied,reintroduced等。

四、书面表达难度加大,语言应用能力要求提高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2

一.湖北卷十年高考作文命题回眸

2004年, 是湖北省首次自主命题。命题人遵循平稳过渡的原则, 由唐朝刘禹锡的《昏镜词》中的小引入手, 通过镜子的昏明悬殊和人们的不同选择来启发考生:小自单个的人, 一个家庭, 大到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人类, 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 有明镜, 也有昏镜。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要求考生以“买镜”为话题,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5年, 命题人引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并明确指出:“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中所含的思想, 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 都有启发”。要求考生根据对文字的感悟,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简称“三自”) ,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 命题人从汉语中一些带“三”的词语入手, 启发考生“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 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中含“三”的词语或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2007年, 命题人从“母语”的定义、价值和意义入手, 指出“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 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 欣赏文学作品,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 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 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 学习母语, 运用母语”。要求考生根据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 按“三自”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 命题人通过一系列提问, 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细节,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调整自我。请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 展开联想, 思考如何对待自然, 如何对待他人, 如何对待自己。要求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9年, “站在的门口”。要求考生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 抒发感情, 发表议论, 展开想象等等,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 命题人围绕主题词“幻想”, 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 哪吒的风火轮, 晚清小说《新中国》对百年后世博会的预言,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 从地球到月球, 这些丰富的材料, 并指出“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 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 幻想照亮生命, 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选准角度,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1年, 直接要求考生以“旧书”为题,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看似限制了具体的写作对象, 其实没有限定立意方向, 考生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012年, 新材料作文, 命题人设置语文课堂情境, 从老师讲到杜甫的诗“家书抵万金”时感慨现在“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引发学生对“书信”在当下境遇的讨论, 特别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让很多东西悄然改变, 也暗示了科学技术与人文传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3年, 新材料作文。试题由生活中常见的方圆之用, 推广到器物的方圆之用, 指出“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 “方圆虽异器, 功用信俱呈”, 进而升华到人生的方圆之用, 指出“人生也是如此, 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 自选角度, 明确立意, 自定文体,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湖北卷十年高考作文呈现的主要特征

(一) 命题稳中求变, 类型多种多样。回眸十年高考作文, 我们发现, 湖北卷作文命题不走新潮, 也不落伍, 其基本思路是稳中求变,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各种类型轮番登场, 但其中并无明显规律, 整体上体现了“平和、开放、继承、求新”的原则, 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 限制与开放的融合, 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和才情的发挥, 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猜题、押题, 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命题人试图逐步走出模式化的固定套路, 侧重于对考生理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为那些广泛阅读、善于思考、有才情的考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结合全国命题大趋势, 可以预测, 今后新材料作文将继续唱主角。因其取材自由广泛, 作文的要求又张弛有度, 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写出个性鲜明、激扬奋进、天马行空的文章来;加之其凸显人文色彩、关注思辨的特点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让考生见仁见智, 充分发挥才情、展示个性, 有利于全面考查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将成为未来命题的大趋势。

(二) 侧重理性思维, 加大考查力度。如2004年材料中的“镜”是一个隐喻, 由具象到抽象, 意在引导考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能有理性的判断。2005年材料中的“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是关键句, 分别论述了“出”与“入”的作用和意义,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此题不仅需要较好的文言解读能力, 还需要较高的诗学修养才能把握, 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对高中生来说偏难了, 此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显然有所调整。2006年材料以“三”为关键词, 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不易偏离题意, 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的文化蕴涵和哲理, 仍然侧重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2013年新材料作文由生活中常见的方圆之用, 推广到器物的方圆之用, 进而升华到人生的方圆之用;由具象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力度。作文题目偏于哲理, 但道理并不深奥, 题旨具有多向选择性, 意在为不同思维层级的考生提供与自身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写作平台。

(三) 关注现实生活, 引发学生思考。如2007年材料中关于“母语”境遇的思考, 命题切合时代背景和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大潮流, 视野开阔, 引导考生思考并回应时代关切和文化焦虑。“母语”是个颇具情感的词语, 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 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 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2010年和以往较多引用“陈旧”材料相比, 此次将“世博会”这一热点选入材料中,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同时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材料贴近学生生活, 虚实结合, 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特别是材料末尾揭示出的“幻想”的作用和意义, 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从这个题目也可以看出, 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12年, 材料谈论书信的境遇和现代科技带来的变化, 引导考生关注“书信”在当下的境遇, 思考“科技的利与弊”。

(四) 注重人文素养, 鼓励真情表达。如2008年给材料的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 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 思考人生, 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考这个作文题, 就是考学生的“积累”, 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 有所积累, 有所思考, 人格修养有所历练, 才能把作文写好。2009年半命题作文, 几乎不存在审题障碍, 空缺部分由考生补出, 在写作上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 填充的关键词可实可虚, 切口可大可小。如“站在考场门口”、“站在大学校园门口”等, 侧重于叙事抒情, 写个人经历, 表达真情实感;“站在文学的门口”、“站在情感的门口”等, 侧重于议论抒情, 阐发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认识, 表明立场、态度。2011年, “旧书”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 既有本义, 又有比喻义, 可实可虚, 与前几年颇为理性的高考作文题相比, 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生活感悟能力。命题散发着浓郁的温情, 透露出一种怀旧情感, 也可以看出命题人对文化传承和阅读体验的重视。此题为那些有阅读体验、善于反思的考生提供了更广阔 的思维空间, 读书多了在“旧书”中的故事就多, 行文时更有贴近感, 也更容易体现出对书的情感和见解, 此题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三.备战2014年高考作文的有效策略

(一) 强化审题意识, 训练各种类型。不管是何种命题形式, 审题立意 都是考生 面临的首 要任务———虽然新材料作文一般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立意取向多元化, 命题人一般也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过多的障碍。因命题呈现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训练中也要兼顾到各种类型和文体, 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等都要有序实施, 全面铺开, 重点突出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文体上, 从典型记叙文、散文到议论文, 都要训练到位。考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步掌握方法, 灵活驾驭各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掌握合乎要求的常用文体。新材料作文将是命题的大势所趋, 应该重点训练, 但因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分类指导;考生要能判断所给材料属于哪一类, 学会从中筛选有效信息和整合信息, 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二) 拓展知识视野, 丰富人文储备。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 思想内容越加倾向于对人文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考查。因此, 在备考中需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储备广博的人文知识, 开拓眼界, 丰厚学生的阅读积淀, 不断地增加积累, 如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揣摩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思 考方式, 学习作者达观的处世态度、豪迈豁达的胸襟, 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 最后落到笔端并感受表达的成功。近年来, 高考一直引导考生对社会、对人生给予关注与思考。评判考生作文, 除了文章立意构思的技巧、语言表达的才能之外, 对世事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与评论、关心人类的生存状况等思想境界, 都会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放眼更广阔的生活, 关注现实, 鼓励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不断汲取生活中的养料, 用自己独特的亲身体验作为材料去构思文章, 抒写内心的真性情, 拒绝那些矫揉造作的修饰、故作深沉的模仿和不假思索的无病呻吟。

(三) 注重理性思考, 凸显思辨能力。理性思辨能力是高考作文深刻性的主要体现,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做出了适当的倾斜:由注重情感抒发向注重理性思辨的方向发展, 倡导多向思维, 加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考生面对材料, 要突破思维定式, 努力拓展思维空间, 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材料, 加之以逻辑缜密的说理, 势必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穿透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过程中, 可有意识地向学生特别是理科生传导一些哲学思维方法, 比如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在倡导学生说理、思辨的同时, 更要注意把握作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让学生在理性思辨与感性描叙中纵横驰骋。

(四) 鼓励真我表达, 释放个性才情。随着高考作文命题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作文命题越加开放与自由, 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试卷中更好地自我表达, 展示自身个性才情,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评论、去表达与交流, 从而不断激发他们个性化写作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练笔, 除了抓好作文课堂中的练笔机会外, 还要注重课外练笔———写周记、随笔。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感悟还是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学生都可以轻松自然地表达, 而不必受过多的束缚, 这样既能让学生真实抒发内心的情感, 挣脱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作文俗套, 也能缓解学生对写作文的抵触情绪, 进而在长期的真实表达中逐渐提高自己率真自然、充满个性的表达能力。

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点评 篇3

(编者注: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真题及参考答案请见本期赠卷。其中,听力音频请登录《新东方英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gwood在线试听。此外,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的听力理解部分继续采用全国卷I的听力试题,具体评析请参阅本刊2010年9月号刊登的《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分析》一文。)

单项选择

本次单项选择题还是多数集中在词汇的考查上,各类词的近义词或形近词仍然是考查热点,具体分布如下:名词(21、22)、形容词(23、24、25)、副词(26)、动词(27、28)和动词短语(29)、介词短语(30)。据此可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总体来说,这次的单项选择题沿袭往年的风格,并没有标新立异,难度也适中。考生只需要在背熟考纲词汇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近义词和形近词的辨析即可。下面笔者将逐一进行分析。

考点1:名词

单项选择题对名词的考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名词的意义和辨析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一项。例如:

22.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rst th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did was to provide _____ for the homeless families.

A. accommodationB. occupation

C. equipmentD. furniture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地震之后,当地政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那些流离失所的家庭提供 ______ ”,四个选项分别是:住所(accommodation)、工作(occupation)、设备(equipment)和家具(furniture)。乍看之下,这四项都是地震之后的生活所必需的,但是题干中空格之后的部分为for the homeless families,且是the first thing,对于没有家的人来说,需要首先解决的当然是住所问题了,因此,正确答案为A。

考点2:形容词

本次单项选择部分对于形容词的考查形式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其意义辨析。例如:

25. If I find someone who looks like the suspect, my ______ reaction will be to tell the police.

A. physical B. immediate

C. sensitiveD. sudden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如果我发现有人长得像嫌疑犯,我的 ______ 反应将会是报警。”A项physical意为“身体的”,B项immediate 意为“立即的”, C项sensitive意为“敏感的”,D项sudden意为“突然的”。看到长得像嫌疑犯的人,当然应该“马上、立即”想到要去报警,所以B 为正确选项。

考点3:副词

副词一般都是由形容词加-ly变化而来,所以在辨析时,可以首先分析副词是由哪个形容词变化而来,因为副词的含义和形容词的含义大多数时候都相差无几。例如:

26. I wasn't blaming anyone, I ______ said errors like this could be avoided.

A. merely B. mostly

C. rarely D. nearly

【解析】这四个词都是以-ly结尾的副词,要辨析它们的意义和区别,可从它们各自对应的形容词入手:most意为“大部分的”,因此mostly表示“大部分地,通常地”;near意为“临近的”,因此nearly表示“几乎”,相当于almost;rare意为“稀有的”,因此rarely表示“很少,几乎不”;mere意为“仅仅的,只不过的”,因此merely表示“仅仅,只不过”。题干的意思是:“我并不是在责怪谁,我只是说类似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4:动词&动词短语

单项选择题对于动词及其短语的考查主要体现为考查动词词义的辨析、动词的固定用法以及动词短语的固定搭配及意义。例如:

28. Just as the clothes a person wears, the food he eats and the friends with whom he spends his time, his house ________ his personality.

A. resemblesB. strengthens

C. reflectsD. shapes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就好像一个人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以及交往的朋友一样,他住的房子 ______ 他的个性。”分析四个选项的意思,A项resemble的意思是“相似”,相当于look like;B项strengthen的意思是“巩固,加强”;C项reflect的意思是“反映”;D项shape的意思是“形成”。题干中列举的一系列事物“衣服、食物、朋友和房子”都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因此,正确答案为C。

29. Had she _____ her promise, she would have made it to Yale University.

A. look up to B. lived up to

C. kept up withD. come up with

【解析】本题考查动词词组的意义辨析。这个句子是典型的虚拟语气,非真实条件句的倒装句,描述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意思:“如果她当年 ______ 了自己的诺言,她就能进入耶鲁大学了。”四个选项分别为:come up with (追赶上;想出,提出)、live up to (履行,实行)、keep up with (跟上,追上)、look up to (抬头看,尊重)。能和promise搭配的,只有B选项:履行诺言。因此,正确答案为B。

考点5:介词短语

此部分主要考查介词短语的固定搭配和意义。例如:

30. It is illegal for a public official to ask people for gifts or money ______ favors to them.

A. in preference toB. in place ofC. in agreement with D. in exchange for

【解析】这也是一道形近短语辨析题。其实辨析这几个介词短语的难度不大,只需要认识每个短语中的核心词 preference、exchange、place、agreement的意思,便可理解词组的意思,几个选项分别是:in preference to (优先于)、in place of (代替)、in agreement with (同意,与……一致)、in exchange for (交换)。题干的意思是:“官员答应给他人好处,向他人索要礼物或金钱作为交换是违法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

虽然今年的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词汇,但是,如果考生平时只是单纯地背单词,仅限于知道每个单词的含义,而没有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或者在解题时脱离对句子的理解,也难以获得高分。建议同学们在具体的语境之下熟记单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认真分析题干的结构和意义,从而准确解题。

(芦丽婷)

完形填空

今年的完形填空题来源于一篇题为“The Blind Bus Passenger”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盲人乘客的故事。题型设置上,20道小题基本覆盖了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基础语法项目,如从句、被动语态、固定搭配以及动词短语的选择,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讲解。

1. 固定搭配

此篇阅读理解考查了一些固定搭配,如第34题中的be determined to do sth. (下定决心做某事),第42题中的on one's own (独自,靠某人自己),第45题中的take hold of (占据),第46题中的as usual (和平常一样)。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多加掌握。

2. 联系上下文

此篇阅读理解讲述的是一位盲人的故事,因此很多空格处都需要考生考虑到这个大前提,联系上下文解题。例如:

She paid the driver and then, using her hands to______ the seats, settled in one of them.

31. A. touchB. grabC. count D. feel

【解析】盲人是看不见的,因此他们的所有动作都是靠摸索进行的,据此可知应该选择feel (摸索,感知),而非有目的地去touch (触碰)或去grab (抓),更不可能去count (数数)。因此正确答案为D。

3. 常识判断

考生在解题时除了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有时候还需要根据常识进行合理的推断。例如:

He taught her how to rely on her other 40, specifically her hearing, to determine where she was and how to adapt to her new41 .

40.A. feelings B. organs

C. skills D. senses

【解析】盲人失去的是sight (视力),其他的senses (感觉),比如hearing (听力)还是存在的。正确答案为D。

考生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可以先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理解大致意思,然后再逐个解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下文的理解,完形填空大部分题目的设置也是建立在考查考生对语法的掌握之上的。所以,构建基本语法体系,掌握高考核心词汇是考生在打基础阶段务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芦丽婷)

阅读理解

本次阅读理解的文章涉及的体裁全面广泛,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书评。文章的取材有老生常谈的家庭关系和时尚穿着,也有别开生面的亲身经历和独树一帜的睡眠研究。考题以细节题为主(60%),同时还有推断题(30%)和主旨题(10%)。下面笔者结合真题,谈谈解答此部分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解题技巧1:三步一遍即到位

考场上解题效率主宰成败,考生答题的时间有限,因此提高解题效率是制胜的关键。有些考生习惯先将文章粗略看一遍再解题,遇到不能解答的地方再重新回原文查找,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初步印象模糊而降低答题准确度。另外一些考生则喜欢先看完所有的考题后,带着这些问题将文章快速浏览一遍后再一一解题,这种方法较第一种更省时且更具有针对性,但是要清晰准确地将一篇文章中四道题的问题以及四个选项的细节全部记住,并且在看文章的时候进行准确排查还是比较困难的,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易慌乱的考生尤其不适合这种方法。在此,笔者推荐“看题—定位—查读”的方法,考生做题时应将考题和文章逐一对应,一遍到位。这种方法适用于比重较大的细节题和推断题。现以B篇作为例文讲解示范。

步骤一:看题梳理做题顺序

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得从第一题开始顺着往后做,考生可根据每道题的定位词是否明显来调整解题顺序。扫一眼B篇的四道题,发现第56题是最好定位的,因为题干中问的是“下划线部分的意思”,由于有下划线,就能快速定位至原文相关信息。回头看第55题,根据高考一贯的“顺序出题”原则,该题的解题依据应往前面段落找,从而轻松定位至第一段。由于56题考点在第二段段尾,剩下还有第三段很长一个段落,第57题的考点必然在第三段。第58题是推断后续内容,不需要在文本中定位考查点,只需综合考虑几个段落的结构特点即可。

【备考建议】考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应养成充分利用明显定位词的习惯,这些词包括考题告知的文章段数、行数、大写人名地名、数字、字母缩写组合等。由于文章体裁多为并列结构,考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通常不大,所以考生可以尝试将考题模块化,将明显定位词所在的考题做完后,辅助定位其他考题的出处,顺次完成答题。

步骤二:定位划定考查范围

推断题是否需要划定考查范围取决于它是细节推断题还是宏观推断题,细节推断题通常要求考生围绕某个考点推断哪些信息是原文传递出来的。由于考点会在原文的几个地方重复出现,每个选项以一个点作为推断的基础,这样的话就需要考生通过选项来反向定位多个考查范围。而宏观推断题则是在整篇文章的基础上设置的诸如后续段落、作者身份、文章体裁、作者态度等问题,这种情况下考生不需要找考查点划范围,可根据段落主旨句、文章措辞特点、篇章结构特点和其他考题的提示来判断。例如:

5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2 mean?

A. The teens blame their parents for starting the conflict.

B. The teens agree with their parents on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

C. The teens accuse their parents of misleading them.

D. The teens tend to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arents.

【解析】此题要求解释划线句子的意思,回到原文划线处:“... the teens see it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except oppositely.”要解释句子的意思,需要参照前后句,那重心是前句还是后句,需要精读考点句确定。根据the same way,说明前文已有提示,考查范围需要往前扩展,进一步找到关键信息:“... neither is willing to admit any responsibility for starting it. From the parents' point of view, the only cause of their fight is their adolescents' complete unreasonableness. (双方都不愿承认应对冲突的起因负责。父母认为他们和子女间的冲突的唯一起因是子女的不可理喻。)”由此可知,“... the teens see it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except oppositely.”的意思是:子女对此事的看法也是如此,只是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父母的不可理喻才是冲突的起因。正确答案为A。

58. 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

A. Causes for the parent-teen conflicts.

B. Examples of the parent-teen war.

C. Solutions for the parent-teen problems.

D. Future of the parent-teen relationship.

【解析】本题是后续段落推断题。从上面几道题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大致结构是先提出问题(第55和56题),再分析问题(第57题),后面一个段落应该就是解决问题,所以选择C (Solutions for the parent-teen problems)。

【备考建议】考生解题时需牢记“精读考点句,参读前后句”。对于比例很高的细节题来说,划定考查范围很重要,可以避免受其他段落的信息干扰。细节题设置的不少干扰选项都是课文里的原话,但是与考查点所在的位置错位,是混淆考生的选项,因此考生要养成以考点为中心、发散查找答案的习惯。对于推断题,则要快速判断应该如何切入,要么耐心依次查找考查点,一一排查,要么结合宏观特点综合判断。

步骤三:查读匹配同义选项

正确答案通常都不会是原文一字不变的信息,所以考生还要学会查找对考查范围内的信息同义解释的选项。例如:

57. Parents and teens want to be right because they want to ________.

A. give orders to the other

B. know more than the other

C. gain respect from the other

D. get the other to behave properly

【解析】根据题干划定原文的相关信息范围为:“... the point of these arguments is to prove that you are right and the other person is wrong, for both wish to be considered an authority—someone who actually knows something—and therefore to command respect.”该句中的for作为因果连词,与题干中的because是对应的,那么正确选项就应该是对both wish to be considered an authority ... respect的同义解释,与选项C (gain respect from the other)正好匹配。

综上所述,考生在解答细节题和推断题时,可使用“定位考查点、精读考点句、参读前后句、查找同义选项”的方法和步骤,既节约时间又高效准确,何乐而不为呢?

【备考建议】建议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培养同义解释单词、词组和句子的习惯(即paraphrase),同义解释包括用重点词的近义词替换、词性转换、句子结构调整、抽象内容具体化、零散内容整体化等。另外,考生可以将历年真题的正确选项和原文的考点句进行对照,观察同义替换的各种情况,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而对于错误选项也可以研究一下未能入选的原因,归纳其特点,通常会有“无(文章未提及)”“反(与原文意思相悖)”“混(与考点位置错位)”“偏(与考点打擦边球)”等特点。

解题技巧2:两相对照找交集

对于主旨题,在不通读全文的情况下怎么解答?这里介绍“两相对照找交集”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文章主旨的关键词会在其他题目中频繁出现,考生不妨先提炼一下主旨题的四个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将它们与其他考题的题干进行对照,找出最大的交集项,通常就是主旨题的正确选项。例如:

62. Which is the best possible title of the passage?

A. Age Is No Barrier for Fashion Fans

B. The More Fashionable, the Less Expensive

C. Unexpected Changes in Fashion

D. Boom of the British Fashion Industry

【解析】该题是主旨题,概括C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四个选项的关键词分别是A (age, no barrier, fashion)、B (more fashionable, less expensive)、C (changes, fashion)、D (boom, fashion)。再看该篇文章的其他题目,第60题的题干关键词是old women in terms of fashion,第61题的题干关键信息是old women tend to wear the latest fashion,可以得出最大交集项是“年龄段”和“时尚”,所以正确答案为A。

当然,这种方法只是初步推断,建议考生得到答案后回原文进行验证。可以浏览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一般情况下,除了记叙文外,每段的第一句话都是中心句,也是解答主旨题的重要依据。

【备考建议】考生在阅读文章和解题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多留意中心句(通常是段首的导入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梳理文章结构,同时注意其他考题包括选项的提示作用,学会瞻前顾后,彼此参照对应,从而快速得出正确答案。

(何洁)

书面表达

第一节:完成句子

有些考生认为这道题考查的仅仅是语言到语言的简单转换,词汇量是最主要的,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如果把考题比喻成一串珍珠项链的话,词只是珍珠,没有中间的线就是一盘散珠,这根线就是语法。语法作为语言的法则,将整个句子的框架固定下来。也就是说,考生除了要知道所给出的中文对应的英语单词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考题中蕴含的语法现象。

今年的完成句子考查的语法项目有:词的语法功能(第72题:过去分词作状语;第73题:动名词作主语;第75题: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第79题:情态动词的功能结构),从句(第74题:同位语从句;第77题:定语从句;第80题:as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态与语态(第78题:过去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特殊的语法形式(第71题:倒装;第76题:虚拟语气)。

因此,这道题考查的绝不仅仅是微观的词汇翻译,更重要的是其中涉及的语法的正确使用。词的语法功能,以及从句、时态与语态层面的语法确保考生写出的句子准确无误,例如:第72题的动词必须用过去分词而不是现在分词;第73题的动词不转换为名词就不能作主语;第77题的定语从句只能用that引导;第78题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是唯一的。熟练掌握较难语法能够确保考生的写作上一个档次,能做对此部分的题说明考生懂得什么是倒装、虚拟等,在写作实践中准确应用也就不是难事。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中英文写作思维的重大差异,中文写作侧重词语的推敲,文字的堆加就可以顺利传递信息。但是在英语写作中,除了用词要准确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句法上的各种因素,例如时态、语态、句子平衡感等因素。中文写作中的错误主要集中于错别字、用词不准确、语义不通或矛盾重复等,属于“意”的范畴;但是英语写作中却往往因为词的形态或句的时态语态等出错,属于“形”的范畴。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这类题型之前先进行构架,而不是盲目“填料”。

第二节:短文写作

话题取材:源于生活——谈论微笑的作用;服务生活——发挥微笑的作用。考生需通过举例证明微笑的作用,同时倡议多多微笑,以升华主题。

提示内容:考题从好几个方面列举了微笑的作用,既有概括性的也有具体的。考生在行文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参照,但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和充实,不能完全照抄,因为这样有凑字数之嫌,更体现不出个人的写作水平。

写作要求:考生要结合一个事例,谈论微笑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因为泛泛而谈的写法容易偏题,得不到高分。同时,例证是文章的主体,文章的宏观结构可以设计成“开头铺垫—中间记叙—结尾总结”的形式。所举的例子和文章的立意要紧密相扣,浑然一体。(参考例文详见本期赠卷)

(何洁)

作者简介:

何洁,武汉新东方学校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翻译方向硕士,主要教授新概念、口译等课程,善于将教材与考试及实践紧密结合。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4

卷了毛边,折了纸张,这是一部旧书的品相;泛黄的纸张,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一部旧书的气韵;依旧清晰的文字,依旧鲜活的思想,依然动人的情感,这是一部旧书的灵魂。

就像古玩一样,旧书是时光深处走出来的历史的使节,操着多年以前的语言,娓娓向你讲述光阴的故事。

点起一豆烛光,温一壶绿茶,在轻盈的茶叶上下翻飞时,捧一本旧书,看着字里行间自己曾做下的批注,读着自己昔日不敢苟同的见解,时光失落了界限,那多日想不明的问题在书的指点下,也在从前的自己指点下豁然开朗。每一本旧书背后,都藏着一位智者,一片幽深的时光之海。

有一位诗人说:雪花是天堂写给人间的信,雨穿梭中沟通了尘世与天堂。我想说,旧书是昨天写给今天的信,于捧读中消除了时光界限。

若非如此,那“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何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那以史为鉴的《资治通鉴》何以被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反复捧读?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它于冷静理智的叙述中带给人以思考,逝去的史实在旧书中得到了永生,它以薄如蝉翼的纸张承载了千万年的历史兴衰,荣辱更迭,转而以清晰明了的语言给后人以告诫。

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朗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人气概壮阔?旧书是情感的记录,它以一张墨迹记录下旧时人,旧时情——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任时光荏苒,人已去,情仍在。旧时在再次被翻动时,每一种情感都在低吟,絮语,当同样的灵魂在旧书中找到知音,穿越千年的真情仍然可以催人泪下。

如今的年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作者却找不到一个读者的年代。纷繁的都市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旧书躲在角落里低语,低语着历史的告诫,低语着“陌上花缓缓开”的古老约定,低语着不灭的情,不灭的理,渴望被人阅读,被人理解……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5

举手投足之间?

湖北考生?

处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打交道,然而如何对待他人,完全依靠我们的态度,在许多时候,我们帮助他人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完成。?

在举手投足之间的帮助,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林清玄在一家牛肉面馆吃面时,老板拿着报纸问林清玄是否还记得他,林清玄摇头。老板说:我就是当初你表扬过的小偷。原来当初林清玄在报纸上说这小偷思维严密,头脑灵活,应该是干什么都能成功的人,就是这样一句话改变了这小偷的一生,他放弃了偷骗,干起了正当的事业,并且越干越好,小偷的一生就这样被林清玄的一句话所改变。当初林清玄也一定没有想到这么不经意间说的话却被他牢记,并给他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如果不是林清玄在那举手投足之间的一句表扬与称赞,如果林清玄和别人一样对小偷进行指责,那么小偷仍旧是小偷,仍旧会祸害社会,就不会有如今的幸福与成功。很多时候我们在举手投足间帮助了别人,很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了别人,不仅能使他人获救,同时也能使自己受益。?

在别人最困难时帮助了他们,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二战中说的一句话。那天天气很冷,艾森豪威尔将赶去开紧急会议。路上他看到两位老人车子坏了坐在路边,他立刻让司机停下把老人送回家,这样一来就得改变路线,恰逢那天早有破坏分子在必经之路放下炸弹。就因为那轻而易举的帮助使他逃过了此劫,否则二战历史将会改写。艾森豪威尔将做到了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别人,也许那天会议会稍稍晚些,但他在帮助了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他这样的一个善举使他脱离了危险,如果他当初没有如此友善地帮助老人,而是只顾会议向前开车;如果不是他在举手投足之间让老人上车,所做的只是改变一下路线这么简单,那么他可能被破坏分子炸死,那么老人也会在寒冷的天气里冻死,也就不会有如今的生活。有时候在举手投足间的帮助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非常热衷于高科技产品,当他将大量的钱投入后失败,他就不再愿意去投资。有个男士希望马克?吐温能投资他的电话公司,当时马克?吐温拒绝了,当他向另一个人介绍时只需要500美分,那位老人同意了。当马克?吐温出国回来时发现老人已经有豪华的私家车了。那位男士就是贝尔。如果当初马克?吐温愿意伸手去投资区区的500美分,那么他也能有如此的回报。就是他在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伸手,使他失败。?

有时候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别人,善待别人,也同时可以得到回报。?

【失分警示】?

这篇文章内容符合题意,文章开头就根据题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许多时候,我们帮助他人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完成。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分三层来阐述。前两层用总起句概括段意,后一层用总结句概括层意,都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强调层意,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但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分论点的分解缺少逻辑性。第三点有时候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别人,善待别人,也同时可以得到回报与第二点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了别人,不仅能使他人获救,同时也能使自己受益的内涵基本重合。?

其二,缺少分析论证。第三层一段是叙述材料,一段是分论点,没有分析论证的过程,只有简单的肤浅的结论。第一、二层虽然有些分析,也是简单的正反对比,没有理性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而且两层千篇一律,论说方式完全没有变化。?

其三,语言啰唆。同一个意思颠来倒去地讲,了无新意。叙述过多,喧宾夺主。议论语言形式单一,一律用简单的正反对比,使人读来索然无味。作为议论文,叙述论据要简括,要围绕论点,做到简明扼要,这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缺憾。?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6

“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及其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师职业与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和教学研究。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本身固有的特性或特殊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的、普遍的、内在的和稳定的联系。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有三层含义——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其根本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义务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具有制度化和专业化 2,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3,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 4,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内容 4,教育途径。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根本任务)培养国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年轻一代人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近代教育的特点: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仍然存在。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两个)

1,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最为突出。文化的产物,也是承担着文化传播与继承、创新的使命。自然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社会科学文化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心内容。

2,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2)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3)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的权利:1,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 2,获取物质保障的权利 3,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的权利 4,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5,法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规尊师养德修行的义务 3,努力完成学业的义务 4,遵守管理制度的义务。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 2,学校的行为违法 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4,学校主观上有过错。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方式,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 2,行政方式 3,仲裁和调节等方式。

教师职业的意义: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收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和《教育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带领学生参加由益的社会活动 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角色定位:1,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 2,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3,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教师素养的内涵:

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

(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5)有可信任感。2,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即特定的专业知识(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

3,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 a,准确性 b,条理性 c,概括性 d,发散性 e,变通性 f,独创性。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口语;文字和板书;体态;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

4,教育机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秘诀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语言上直话曲说,急话缓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能帮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自我 2,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教师反思的含义: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伴随着这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且是一个“局内”的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者参与观察者。反思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且是一个检验教学目的、手段和内容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意义:1,通过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和变化 2,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成为研究者 3,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的作用a,理论指导实践 b,双重角色,深入体会教与学 c,经验+反思=成长 d,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1,有利于教育改革(真正的认识、推广、实践)2,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3,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分析与应用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a,要确立现代化学习观 b,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c,要博学多才

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 a,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 b,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c,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

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 a,要加快角色转变 b,要放快转型步伐

4,合作:整合团体智慧 a,要加强集体备课 b,要加强互动研讨 c,要加强课题合作 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a,要学会系统思考 b,要学会教学探索 c,要学会教育科研。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四种方法)

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是否安排环境)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是否借用仪器)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是否预先设置观察框架:目标、对象、范围、计划、步骤、设计)4,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是否观察者参与所研究的活动)。

调查研究法:1,访谈调查法(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2,问卷调查法(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

实验研究法:准备、实施、总结阶段。

行动研究法:含义——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

特点——教师是研究者;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步骤——预诊(发现问题);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2,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3,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1,自我反思(教学前——前瞻性;教学中——监控性;教学后——批判性)2,同伴互助(对话,协作,帮助)3,专业引领(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校本教研的过程:1,教学问题(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有研究、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态度)2,教学设计(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案)

3,教学行动(将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4,教学总结

——四个环节总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三种)集体备课: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

定向研讨:教什么、怎么教,明确研讨的重点问题,即主题。五个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会议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

案例教学:故事性;两难问题;蕴涵理论、原则、原理;新颖性、时效性;背景清晰。做好三点——教师要学会写案例;学会使用案例;积极参与案例探讨。

(二)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概念:广义上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上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课程理论流派:(五种)可以是简答题,也可以是分析题,后面有!

1,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为代表。(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契机而出现。(1)要素主义: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每一学科有其自己的特定性,独立学习,激发智力(2)永恒主义: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看重人文学科中的经典著作。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4,存在主义课程论:重要前提——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即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代表人物奈勒。

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多尔,他认为应当是课程的开放式体系。后现代课程标准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目标模式(代表人物博比特);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滕豪斯)。课程目标的内涵: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课程的文本结构:(三部分)

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有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2,课程标准:五方面内容——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3,教材和教科书: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与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编排要符合卫生学、心理学、教学和美学。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计划对本学科要求的参照标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途径。

课程的类型(五种): 1,必修课和选修课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3,分科课程和整合课程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指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隐性与其相反,以学生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

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1,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 2,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 3,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校本课程的含义: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课程决策过程。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 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理论和实践,生活与学习,社会与学校)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新课程设计的特征:1,课程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2,由集中统一的模式向更加有弹性的和灵活性的模式转变,走向权力分享(因地制宜,因校制宜)3,课程综合化得到重视,注重学生灵活与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科间整合;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学生参与教学形式;灵活开放的课程组织形式;学校教育与校外社会生活的整合)。

新课程实施的条件(如何实施新课程):1,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2,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 3,教师素养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4,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的突出成就:2001年9月开始。1,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和“分权制”结合,“一标多本”的 课程改革方略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借鉴国外,突破以往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

新课改的发展态势:

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 2,在课程政策上,进一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3,在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6,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在指导思想上,要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

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强调工具性,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现在强调人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过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一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在课程目的上,过去学习为了升学,现在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强调实践性。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各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过去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和教学理论: 教学的概念;

学校教学的特点:1,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2,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 3,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预成课程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课程评价)4,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

学校教学的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

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表现——1,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 2,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是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引路人 4,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内容结构——主体意识;主题能力;主题情感。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1,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选择 2,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 3,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自主构建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问题探究学习。教学理论的发展:思孟学派的《学记》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与学问题的著作。

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理论的研究迈入系统化阶段。

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与学》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教学思想体系。

西方主要教学理论的分类:(四种)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主要研究“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研究方法以哲学思辨为主,简历如何进行教学的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

2,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学习的四条规律——即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3,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四条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4,情感教学理论:罗杰斯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情感教学理论。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烫”的字面意思和被烫到的学习认识)。当代有影响的教学理论:(四大国际教学热点研究领域)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的是知识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获得知识的问题。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其核心理念“只是应该是建构的,而不应是传授的”。

(1)知识观与学习观——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非客观的、内在建构的和以社会和文化为中介的东西,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生观与教师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是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机智。

2,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加德纳《智力的结构》,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学家的智力。

这一理论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2)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3,反思性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杜威。

3,有效教学:就是能存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或通过有效地教学准备、有效地教学活动和有效地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1)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2)着眼于教学技能

(3)着眼于学习成就——包含了教师有效地教学行为和有效地教学管理两个层面。

(4)着眼于教学全过程——教学的输入、过程和产出。

课堂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4,直观性原则(直接感知教材内容,生活的直观和抽象思维联系)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称为教学设计,就是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

(1)要求——整体系统;目标分解;难度适中

(2)依据——教学材料和教学对象(3)表述——四要素,即行为主体(学习者);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2,教学过程设计 即指导学生怎样学 过程设计的原则——趣味性;灵活互动性;因材施教;研究性学习;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

3,教案设计——一般样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

重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或步骤。

教学评价的含义: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和辅助)

1,班级授课制: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这种授课方式的课型包括三部分——以组织教学为内容的开始部分;以完成主要教学任务为内容的中心部分;以巩固知识为内容的结束部分。

2,辅助组织形式:(1)现场教学:教师结合一定的生产现场和社会生活现场条件,同现场有关人员共同组织的教学。要做到这几点——目的明确;有计划性;重视理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

(2)个别指导(3)小组教学;

3,复式教学: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室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适合于教师少,学生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差的地区。(2)分析与应用

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前面有)校本课程的含义:按照课程设计开发的注意不同而划分的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如“培养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文理相通,全面育人”等)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地方教育局主管领导,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校教师,主管主任,校长等里外配合的队伍)3,确立小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考虑社会、学生、知识三方面资源,可以是环境保护、地方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策略等)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学校自愿,尽教育改革义务,享用国家赋予的课程开发的权力,校长、师生、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创新)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一方面要相适应,一方面要求教学评价适应课程开发的教育宗旨)。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1,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政策依据;政策空间;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现有的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和条件限制;办学思路和理念;学校发展方向)

(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三到五项,如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具有现代中国人意识等)

(3)校本课程的一般结构(门数,可是要求,限制性条件)

(4)实施与评价建议以及保障措施。

2,课程刚要: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3,课程说明

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学说:(介绍五种主要的)

1,认识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学习和认识的间接性。

2,实践说:教学并非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实践活动。3,发展说:教学过程并不是认识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统一说:既是„也是„,实质上是儿童“认识”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5,多质说:既不是纯粹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纯粹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要从多学科、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

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相关问题:

1,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简约性规律(认识过程为感知材料、理解材料、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序列过程)2,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的规律(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认知过程的转化,不知到知;感情过程的转化,不爱学到爱学;能力过程的转化,明白到会用,有技能)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首先,掌握知识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其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非是自然的统一,须自觉、有计划启发)4,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想统一规律(或称教书与育人想结合的规律)。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7方面)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1,整体系统——教学目标是包括各种层次的具体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2,目标分解——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掌握了解了什么;学会或运用什么能力和方法;体会理解什么;引导或掌握什么。3,难度适中——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1,充分的学情分析 2,科学的教材分析 3,先进的教学理念 4,明确的教学目标 5,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6,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 2,灵活互动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研究性学习原则 5,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原则。

(三)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难点重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馈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的再设计(修改)。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各种教学技能的意义、类型和原则; 我国中小学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育理念:促使人上进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 3,教学活动:丰富多样 4,教学素质:态度、方法、语言、板书、专业、技能、组织、应变、媒体、设计等充满生命活力 5,教学效果:认知、情感、技能领域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怎样上好一堂课:1,教法调控(是否新颖、多样化,理论多元化)2,兴趣调控(激发学生的兴趣)3,语言调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4,情绪调控(用情讲授)5,反馈调控(信息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提问、讨论、联系等方式直接获取;观察学生间接获取)。

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说教材的步骤——说内容;说教材目的要求;说难点重点及课时安排等)

2,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即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即如何指导,让学生学会什么,培养哪些能力等)

3,教学程序(如何发起,怎样开展,怎样结束。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教具、学具的准备,板书设计)

说课的类型:1,课前说课(教学预演活动)2,课后说课(集体反思与研讨)3,评比型说课(评比优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说课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实效性原则(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准备充分、评说准确)4,创新性原则。

听课的类型:1,检查型听课 2,评比型听课 3,观摩型听课 4,调研型听课。听课的具体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听课;听课后讨论。

评课的内容:1,教学态度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安排 4,教学语言 5,课堂板书 6,教态 7,学科专业技能 8,应变能力 9,教学媒体 10,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识即了解、理解、应用;技能即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也就是让学生学会)2,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让学生会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让学生乐学)。

三维目标的核心:1,关注每一个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身体、音乐、交往、空间、视觉等智能。

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评价的来源是学生的活动;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评价的方式尽量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

2,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自身的只是框架。启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空间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习者对自己和他人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3,后现代主义——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主张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发展的。启示:注重过程。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是否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2,全面性原则(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多样性原则(内容方法)4,多主体性原则(教师、学生)5,客观性原则(评价标准、方法、态度客观)6,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1,按基准实施评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评价(参照标准是否统一)2,按功能实施评价,有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3,按表达实施评价,有定性和定量评价

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1,学生学习表现指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2,教师教学行为指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学习环境的营造与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3,教师基本素质指标(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4,教学特色指标。

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1,过程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教师评价)2,结果评价(教学管理人员、同行、教师本人评价;学生及其家长参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

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功能;淡化评价的奖惩功能)

2,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

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强调评价中的人文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及定性方法的运用,常见方法是评语评价)

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

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难度;

测验题目的类型:1,客观式测试(正误题、选择题、配对题、填空与简答题)2,论文式测试 测验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三)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德育和学校德育;小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主任的修养和工作。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德育的概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思想是指思想认识,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品德指品质和道德。

学校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学校德育的意义; 学校德育的任务; 学校德育的功能; 学校德育的内容。班级的含义: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学校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为单位,分年级进行的。

班级管理的含义:教师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合适地处理教室中的人、事、物等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以易于达成教学目的的活动。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作用;

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2)分析与应用

学校德育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学校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

学校德育的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的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小学班主任的素养;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小学班主任的行动研究; 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班集建设的内容:1,设计班集体建设环境(物质、精神、制度环境)2,选拔和培养学生班干部

3,组织班级活动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四)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的本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观;新皮亚杰主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关键期;最近发展区。

学习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创造力;问题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品质;认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学习过程;试误说;顿悟说;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人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 3,心理地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2,情绪过程 3,意志行为过程(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

1,感觉与知觉(1)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效用(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理解性。

2,注意(1)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记忆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思维 思维的特征——具有间接性、具有概括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 1,理论内容:

(1)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心的重要作用,指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由外向内,内化说是其核心思想)

(2)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在有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比较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变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

2,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采用教学支架,具体方法为——向学生示范要掌握的技能,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为若干个小单元,提供有提示的练习。并且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1,理论内容:

(1)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发展是一个生物的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

(2)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每一阶段中的发展任务——信任对怀疑(0-1.5岁);自主对羞怯(1.5-3岁);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繁殖对停滞(30-60);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2,对教育实践的意义:(1)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而非孤立地看待发展历程

(3)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的发展,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的发展心理学家。

学习的概念及理解: 1,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共有的学习,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2,狭义的学习——学习室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使个体的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主体——动物;人类;机器。2,按学习水平——反应性;联结性;综合性;象征性。3,按学习性质——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4,按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运动技能学习;态度。5,按学习内容——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学习的过程:1,理解阶段 2,保持阶段 3,迁移和应用阶段。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知识的概念及内涵: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狭义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共识、原理等。广义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知识建构的机制——同化与顺应。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和负迁移起着促进和阻碍作用。

知识迁移的原理:(主要理论)1,形式训练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官能,学习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概括说:贾德,关键是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关系说:格式塔学派,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

认知结构论:奥苏贝尔,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如原有知识越巩固,知识层次结构组织越严密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知识迁移的制约条件: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定势作用——心向与思维一致就积极,反之干扰。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最先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以往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其规律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创造力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问题解决的各个方面:

1,实质: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2,理论:(1)试误说——桑代克,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2)顿悟说——格式塔学派,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强调问题解决中思维过程的突发性。(3)信息加工模式——把问题解决看做信息加工系统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转化为最终状态的信息。3,心理过程:(1)理解与表征问题阶段——识别有效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整体表征;问题归类。(2)寻求解答阶段——算法;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4,影响因素:(1)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有效地表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已有的知识经验(3)反应定势——又称心向,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功能固着”(也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4)动机和人格。技能的含义:是在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特征——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不是零散、偶尔组合起来的动作;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具有合目的性和合规则性。)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主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技能是个体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就是狭义的知识,即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知识。技能是广义知识中的一种类型,即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中也包含做事的规则。技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说得明确一点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智力技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 分为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加涅认为这五类智力技能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排列关系,任何一个智力技2,3,4,5,能的学习都依赖于过去学习的其他比较简单的技能。

2,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 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关键是展开和概括);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主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

3,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在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了解认识);原型操作阶段(实际操作);原型内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费茨和波斯纳概括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学习者通过对示范动作的观察和对刺激情境的知觉,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并形成一个内部的动作意象,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这一阶段对教师的示范讲解很有要求。

2,联系形成阶段——学习者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能够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但是各个动作结合的不很紧密,通过练习,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这一阶段教师在重复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还要分析动作的要点,吸引学生多练习,及时纠错,做的好的表扬,加强针对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使其掌握的技能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

3,自动化阶段——通过练习使一系列的动作连贯完成,意识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指导学生精益求精,还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运动技能达到高度完善和稳定。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1,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 2,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3,能利用细微线索 4,在不利条件下表现正常。

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1,动作技能的保持 2,迁移——双侧;动作-动作;语言-动作。

学习动机的定义:指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该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的分类:1,布鲁纳——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Biggs和Moose——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

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 培养与激发小学生外部动机的方法: 1,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因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适当的任务难度水平;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任务。

2,外部动机的培养——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量;合理的竞赛方式);设置合理的目标。

3,内部动机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A,使学习任务有趣,引起学生注意

B,创设问题情境,及其学生原有观念冲突 C,给予成功的满足,增强自我效能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积极反馈,训练学生做出积极、现实的归因(3)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品质的概念:有两个指向,一是学习者品质,二是学习活动的品质。前者反映学习活动的个别差异,后者反映学习活动的发展及其质量特征。所以,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特性。

学习品质的种类: 1,按发展维度——消极和积极品质 2,按学习者积极的个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自主性学习品质和合作性学习品质 3,按学习者的心理特质——智力和非智力品质 4,学习过程的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学习动力品质、学习操作品质、学习监控品质、学习策略品质、学习评价能力品质。

培养学习品质的方法:

1,加强学习过程监控,提升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品质

(1)提升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2)提升学生学习策略的具体方法——自我提问法;互相提问法;出声思考法;自我调节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环节

A,明确要求,说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B,具体示范,循序渐进 C,反复实践,积极强化

(2)具体的培养方法——强化训练法;检查评价法。

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1)理论:根据“刺激-反应-增强”、“需求-驱力-行为”等法则来解释人类的学习动机。主张强化可以增强行为的动机,表扬、愉快的表情、高测验分数和等级都能够引起行为的增强。把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的作用,所以,其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这一理论也很重视强化对学习行为的调控作用。

(2)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A,依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强化物 B,慎重使用惩罚

C,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2,认知加工理论:

(1)维纳的归因论

A,创始人海德——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B,维纳——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盒不可控制。

(2)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3)勒温的期待价值理论

A,“我能否成功完成这件事”、“这件事成功对我是否有价值”的问题 B,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保持高的期望,帮助他们明白如何增加努力;给学生挑战性的学业任务并帮助他们获取成功;培养学生对能力和胜任的信念。

(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A,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对某一些特定工作或事物,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这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B,自我效能对人的学习行为的影响——影响活动的选择;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任务的完成。

3,人本主义理论:

(1)成就动机理论——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成就目标理论——两种动机模式(掌握模式与无助模式),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

4,建构主义理论; 5,信息加工理论。(2)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1.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2,注意的品质——广度(是有范围的)、稳定性(方式不同,本质相同)、分配(一心二用)、转移。(做题时依照这些概念自由发挥)

最近发展区与教育(前面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面有)及其教育价值: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知识;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4,但是,皮亚杰只重视个体对周围事物的建构以及发展阶段本身的探讨,没有对人类认知过程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前面有)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前面有)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在遗传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使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各种理论在教学中的观点及对教学的影响:

1,行为主义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A,观点:学习就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方式来形成稳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指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

B,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生物学的机械论的观点,将人的学习与动物等同起来,抹杀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看成是本能的、被动的,或是完全受情境决定的过程。但是他的学习理论对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A,观点:人类所有行为都可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与之提出两种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强化理论也是斯金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负强化即奖励和惩罚。在此基础上,获取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B,影响:程序教学——指讲个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项知识,既是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其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2,认知加工理论: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A,观点: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其一,强调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其二,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B,影响: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力的反驳了机械论的学习观点,发展了传统的“学习顿悟说”的认知观点,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但是,这种发现学习费时费力,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年代,这种方式对于高级学习难以适用,应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互相配合和有效互补。

(2)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

A,观点:从学生学习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B,影响: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才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简称组织者,是指在呈现新学习资料之前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的作用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类似于大纲吧)

3,人本主义理论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

(1)观点: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学习是人固有的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的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罗杰斯认为,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前后两种是相对应的。有意义学习有四个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2)影响:

A,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充满着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B,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对传统教育观的变革,它丰富了人类学习理论的内涵,并推动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进程,它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使学校教育目标有了根本的变化。它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能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因此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自由学习。但它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而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过度强调学生的地位,使得教学不恰当地拘泥于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教师和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性,这势必影响教育和教学的质量。

4,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90年代

(1)观点: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其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通过自己独特的加工活动,构建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是通过各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2)影响:

A,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者,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是只是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B,教师要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知识和对教材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材料获得新的知识,丰富原有知识的概念;教师除讲授虚席材料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技能,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控制自己的认知行为最终使学生独立进行学习。

5,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结合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论,20世纪70年代

(1)观点: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2)影响:当前教育实践应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以解决问题,重视个人的知识过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指导学习,主张给学生以最充分的指导,使学习沿着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加涅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顺序适当进行安排。有效地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利用遗忘的规律进行有效复习: 1,精细加工(深加工)——例如,背一首古诗,在了解了它的含义、背景,把握了整体结构后在记忆就会比较容易。

2,多重编码——除了语义编码外,还有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如小燕子舞剑背诗。

3,有效运用记忆术——如直观记忆法、感官协同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列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

4,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是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一种防止遗忘的措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5,合理复习——两种方法:(1)及时复习:学习后当天最好复习一次,以后复习间隔逐渐变大,效果最好。(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

6,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进行有效教学: 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教育:(分为简单和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策略)1,复述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简单)。边看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画线或圈出重点等(复杂)。

2,精加工策略: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结,已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简单)。做笔记(复杂)。

3,组织策略:如按字音归类识字,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其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简单)。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复杂)。

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儿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要支持并容忍儿童标新立异或合理的异乎寻常,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问题,鼓励他们用超出书本的知识去创造性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和评价观念,尊重儿童的观点、想法,引导和鼓励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儿童各种创造性行为。

2,注重培养儿童的独创性个性——(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

3,利用相关课程和活动,进行创造性训练——(1)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3)头脑风暴训练(集体讨论、互相启发,产生设想和方案)。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具有探索性、自主性、批判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

1,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帕尼斯,强调以系统的多角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开发创造力。

(2)循序渐进的几个阶段——发现困惑;寻找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答;寻求接纳、2,发展多元才能的创造力教学模式

(1)泰勒

(2)步骤——给情境,引起注意;引导思考,使独立完成;列出结果,交流发表;再思考与综合他人意见;引导对方法加以实施。

3,“问想做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1)陈龙安

(2)问想做评模式的三个基本假设——推陈出新;有容忍性;弹性变化。培养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 2,变式练习策略(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则、促使概念和规则在不同情境中迁移的重要手段)。变式指提供感性材料或例证时,要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使其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3,反馈策略(及时、准确原则)4,条件化策略(在适当的条件下正确运用智力技能以解决问题。

促进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A,内部因素——生理成熟与知识经验;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和兴趣;人格特征;智力水平;归因。

B,外部因素——言语指导与示范;练习;反馈;练习中的情境干扰效应(如随机练习要比区组练习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2,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

(1)准确讲解与示范(2)合理安排练习

A,练习量——过度学习,150% B,练习方式——集中与分散练习;整体与部分练习;身体与心理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A,反馈来源——内部(学习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和外部反馈(学习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B,反馈的注意点——反馈的内容;反馈的频率;反馈的方式。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点及采用不同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实例(前面有)

(五)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教师心理;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教师专业成长。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有六点——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成长教育,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学业发展的教育一辅导;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1,学习动力不足 原因——学生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关;和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有关;和家庭教育有关;和学校教育有关。

2,学习倦怠 原因——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教育有关;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喜欢比较,不如意就严厉对待。

3,考试焦虑 原因——学生、家长、老师对考试成败的认知评价;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学生的个性及经历。

4,成绩波动 原因——学习方法、策略方面;学习动机方面;自控能力方面;学习环境方面;家庭教育方面。

5,旷课或逃学 原因——学习上出现困难;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遭到老师批评、斥责而无力应付;受到外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沉迷网络游戏;家庭出现婚姻危机。

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1,师生关系 A,原因——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关;与教师的职业认知、职业心理和教育方式有关。

B,应对策略——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职业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恋爱及性问题

A,原因——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突出的矛盾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

B,教育对策——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注意区分“早恋“和”友谊“;要重视学生的异常行为,对学生要善意提醒,学会和学生谈心,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

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成因: 1,危害——影响学业,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出现旷课逃学等行为;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出现网络成瘾的身心症状(生理、心理)。

2,成因——网络特性;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个人原因。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同教师角色,能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生理-心理症状;环境适应困难;人际关系欠佳;职业行为问题;职业倦怠(身体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智力症状、行为症状、社会性症状);神经症。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教师的心理压力——社会因素;学习因素。

2,教师的人格特点——成就动机过强;强迫人格;偏执人格。

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预测能力;援助能力;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容:教师是教育者;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研究者。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 1,职业道德——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合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积极进取。

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3,专业技能——教学技巧;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开发与创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4,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专业自我。

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教师个人因素(自我意识;从业动机;职业道德;能力素养)。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 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中的问题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4,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 5,较强的个人教学技能。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目标: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2)分析与应用

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1,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3,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 4,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5,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6,学校和教师要建立家校联系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策略(前面有——师生、恋爱)

网络成瘾的对策:1,向社会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呼吁网吧绿色经营,提高社会责任感,呼吁将网络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 2,密切与家庭的联系 3,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 4,关注每个学生,禁止体罚或忽视学生 5,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6,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1,社会层面——政府取消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减少因学校不同而产生的报酬差异;减少地区和城乡差异,政府专款保证教师工资的来源和及时发放;政府行政部门要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倡导德育为先。2,学校层面——人性化管理;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关系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工作上、人际交往上的困难。3,个人层面——教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为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现问题时要学会自我调适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

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1,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新知识 2,向他人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4,在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都会对教师提高教学效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答案与前面“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目标”的一样)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李越、霍涌泉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7

一、试题结构

2011年高考英语甘肃卷依然围绕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英语知识运用占33.3%,读、写占66.7%。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

二、试题分析

(一)语音知识

1. 试题评析

该题选取了一个元音u及三个元音字母组合ou,ow,ea、一个辅音字母组合ch进行考查,基本上能涵盖完整的对元辅音及字母组合发音的考查。答案选项均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及其组合之间最基本的和最常见的、一般的并非特殊的读音规律。所选的单词全部是大纲中要求的基础词和高频词。总之,该题难易适中,科学完善,有选拔梯度。

2. 教学建议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备考中要注意一些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规律和特殊读音,如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如a,o,e,i,u,y,ea,ee,ou,au,our,ough,owe,igh,iou等及辅音字母及组合,如c,x,h,ch,tch,sc,ks,ng,gh,wh,kn,mn等的读音规则。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常见词汇及常用前缀、后缀的读音规则,滴水穿石,时间久了,学生的语音会识别能力自然会提高(杨飞鸽2010)。

(二)语法与词汇知识

甘肃高考英语单选题2011卷同2010卷相比,共同点是:测试题重视能力的培养,考查要点都是通过“语境”及上下文来体现的,考查项目涉及语法知识、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以及习惯用法的搭配等。具体比较见表1。

1. 试题评析

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2011年这部分的考查覆盖面广,考点分布较均匀,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结合的语言点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有利于成梯度地选拔学生,突出了以下特点:第一,加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如第15、18小题;第二,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15小题:

The island,______to the mainland by a bridge,is easy to go to.

A.joining B.to join C.joined D.having joined

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在高考中考查较少见,此处joined作The island的定语,故答案选C项,解此题考生需要很好地掌握解题步骤;第三,涉及的句子的结构逐渐复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如第19小题:

It was a nice meal,______a little expensive.

A.though B.whether C.as D.since

题干中状语从句是省略句,其意思是“这顿饭不错,尽管有点贵”,从句前省略了主语和谓语,答案应该是A项;4.2011年试题的考查内容增加了动词辨析、冠词和介词搭配,分布在10题、14题和16题。

(三)完形填空

1. 试题评析

该题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以及语篇领悟、逻辑思维和语言感悟等能力[1]。文章体裁选用的是记叙文,材料选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现实性。今年甘肃卷的完形填空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在回家的车上睡觉,课上打盹睡觉的场景等都是人的本能,说明因疲倦而睡觉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但像开车睡觉是很危险的,自然暗示人们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题型难度适中,文章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考点选项设计全面,以实词为主,主要考查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考点分布均匀。

2. 教学建议

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另外,教师可将平时讲授的课文改造成完形填空试题,进行短文填空训练,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

1. 试题评析

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书面语篇整体理解的四种能力,即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命题角度和考查要点主要涉及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主要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其中主旨大意题和主要信息题所占比例较大。主旨大意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区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型可分为主题型、标题型和目的型。主要信息题对理解全文的内容很重要,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解答这类题,有时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作答,有时需要归纳、概括和推断才能作答。其他题型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也要掌握其题型特点,总结、归纳解题技巧。今年的阅读理解,体裁多样化,材料真实新颖,语言地道,贴近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点,信息量大。五篇阅读文中A篇、B篇和D篇均为说明文,其中B篇为科普说明文,C篇为广告,E篇为叙议结合的文章。选材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的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从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上还是以细节题为主。部分题目设置巧妙,考生须细致甄别,方可得分。

2. 教学建议

在平时教学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加强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句法,理解语篇的逻辑手段,领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表达,正确识别问题的题材和体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捕捉语篇的文化差异。加强定量的泛读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会理解不同题材文章中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学会识别不同体裁的文章,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和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

(五)补全对话

1. 试题评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连贯对话中对常用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以及交际情景的正确理解。重点考查对话上、下句之间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话题”恰恰是要考查交际能力,所以选材料通常是一段情景丰富的对话,长度在20句以内;内容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信息量大,能体现时代气息,语言交际真实可信,学生容易理解;形式是在一段对话中留出若干空白,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把握内容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与综合,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句子,使补全后的对话完整、通顺、意义正确。考查项目主要涉及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交际功能项目,如打电话、谈论天气、度假、看病、购物等。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情景识别,得体交际能力、词汇记忆,语法运用能力、逻辑思维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整体语义的理解能力。今年该题话题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闲聊,语言交际真实可信,逻辑关系明了清晰,共17句话,学生容易理解。

2. 教学建议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补全对话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通读对话把握对话大意,充分利用对话本身所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词正确理解交际情景,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习惯表达和应答方式应加以记忆。还要让学生将中学英语教材中出现过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路、看病、购物、就餐、祝愿、打电话等情境中的固定句式和习惯表达方式编成情景对话,然后将情景对话改成补全对话题,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语境中的推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六)单词拼写

1. 试题评析

该题是一种集理解、语法、结构、词性、词形于一体的综合性题型,通过句子语境主要考查考生“读、写、译”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今年所考查的十个词全是考纲要求的基础词汇,涉及5个名词、4个动词和1个副词。对考生来说,第68题的stuck(卡住)一词稍微难一点。单词的平均长度是7.5个字母,最短的为5个字母,最长的为10个字母,难度和长度适合拼写考试的特点。

2. 教学建议

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单词拼写基本功的训练,注意要把拼写训练同语法意识的培养相结合,树立起句子观念,才能选用合适的单词,使用恰当的词形(梁文霞2010)。做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缺单词担任的句子成分,正确判断其词性,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等。其次要确定单词的正确形式。最后要正确、工整、清楚地拼写出所缺单词,并认真检查,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如字母r写成v,u写成V,a写成。的现象等。

(七)短文改错

1. 试题评析

该题浓缩了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许多学生做此题时,要么读过文章后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凭感觉草草确定几处错误,敷衍了事。其实该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错误分布主要集中在冠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或者它们的原级和比较级的误用、非谓语动词的误用、代词的误用、介词或副词搭配错误以及上下文的逻辑错误、多用或少有的错误等。2011年该题重点考查了连词、代词、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冠词、名词、介词等。从篇章来看运用的都是简单词汇和常见句型,突出了语言基础知识和书面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考查。

2. 教学建议

首先要求学生增加与目标语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语感品质;其次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学生要相互关注自己和同伴的语言错误,进行相互纠错;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要求,体会解题的一般规律;第四,学生平时应养成完成书面表达后立即检查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时时注意自己易犯的语法错误,进行总结归类并加以强化训练,以达到灵活正确使用英语的目的。

(八)书面表达

1. 试题评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甘肃卷(全国Ⅱ卷)该题考查均为书信格式,属于常规文体,实用性强,是关于“介绍”方面的主题,难度相当,内容不同。今年题目要求考生在Global Mirror周报创刊五周年之际征集读者意见中,给该报的主编写封信,对Global Mirror周报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语言涉及学生比较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较好的反映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采用的是书信体,增加了考题的实用价值。多数学生能正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2. 教学建议

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鼓励学生勤背诵多仿写,常写日记和读后感,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写作习惯。平时写作训练中,第一,要教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列出提纲,防止偏题和跑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表格、漫画和文字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例如整理思路,组织素材,构思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高级词汇和句型结构等;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题材和体裁,有目的地自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的书面表达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2011年高考英语甘肃卷,题型未作变动,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总体难度适中,选材广泛,设题科学,体现课标理念,突出语篇,立足语境语用,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高考测试的命题原则——“考语言运用而不是考查单个的零碎的语言知识”(刘庆思2011)。所以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其次要改进单纯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语言的环境和机会,逐渐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言意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第三要加强语篇训练意识,改变思维品质。在平时教学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第四要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培养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期循序渐进地训练才会达到。此外,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梁文霞.2011.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J].中学外语教与学(1):58-60.

刘庆思.2011.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2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 篇8

剖析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的完形填空可以发现:完形填空的文章长度适中。湖北卷今年的完形填空全文共298词,阅读量相对较小,从而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从设题的方式看,整篇完形填空题没有语法结构的考题。在20个要填的词语中有6个名词、6个动词、6个形容词或副词和2个介词。所以要填的词几乎都是实词。着重考查语义理解,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填空。

从词汇的角度看,文中词汇多为初中课程标准基础的1920词。文中只有fail, truck, position, permanent, link, guest, hire, available, survive, violently, substitute, tiny, television, jewel, hardship和trail等18个高中词汇,基础词汇占总词汇量的94%,只有极个别生僻词。同时要求考生能够通过构词法理解合成词rent-free, campsite和派生词reorganize。

When our restaurant business failed, we headed north in a camping truck to Texas, hoping to have a “fresh start”.

At the 1 of Palo Duro Canyon(峡谷) State park, I 2 a job advertisement hiring park hosts. The position offered a 3 , permanent campsite in the park, and 4 , the hosts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the park’s guests and the rangers(护林人). It was the perfect solution: a rent-free place to reorganize our lives. We entered the park and I made an 5 for the following day.

The park was 6 , so it took us some time to find an available site. That evening, as we finished our dinner, my wife saw two large skunks(臭鼬) walking toward our table. We 7 climbed onto the table and, for the next four hours, waited for them to 8 , our camp.

Having survived that night, we were 9 that everything else would be all right. The next day we met with the people who ran the park. They explained our 10 and gave us a beautiful campsite.

That evening, 11 , we learned about the canyon 12 . They were strong and cold, rocking our little camping truck violently, and we lay 13 in the dark until the winds died away.

14 the weeks that followed, we learned to survive in our truck and 15 the little money my wife 16 by substitute teaching. Building a successful business and then losing it had left very little time for building a successful 17 . For a time after our business 18 I thought I might lose my family as well.

Living in the tiny 19 with no television, we sat close together reading and talking. One evening, standing under a jeweled sky, I found myself 20 for all the hardships. We had walked the trails and climbed the canyon walls. We had become a family!

1. A. back B. edge

C. centre D. entrance

2. A. sponsored B. published

C. convenient D. answered

3. A. safe B. free

C. convenient D. answered

上一篇:高二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定西市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