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教师 曾继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板书设计】
月相 变化
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月相(人们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是通过体验模拟观察到的关于“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而困难点是怎样操作运动和解释为什么每天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而且月相在一个周期内总是有规律的变化的。在前概念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自身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地球、月球的运动却是没有知识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直观的证据给学生帮助理解,所以这节课必须做好模拟实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能力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做好模拟实验是关键,地月运动情形正确表达)。
【教学准备】
把乒乓球用笔一半涂黑做月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黑白球20个,白色圆纸片120张(白色卡纸60张),小剪刀20把,黑色卡纸40张
双面胶20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入
播放:月相变化视频
讲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提问:从视频中你们了什么?
学生:月亮有时弯弯的,有时像圆盘„„
讲述:对。月亮圆缺变化出现的这些形状,科学家给他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月相。每个月月亮都会呈现出这种圆缺变化,我们把这个变化过程称为月相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月相变化。板书标题《月相变化》。
二、新课学习
(一)画月相,剪月相,给月相排序,师问: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去观察了月亮的变化,并上网查阅月亮的资料,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月亮呢? 学生:„„„„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这位同学收集的资料很丰富„„„ 看来同学们都下去观察了,每一个同学都做得很棒,接下来有一个让每位同学展示观察成果的机会,每一组同学看一下你们的桌面,上面有什么呢?
生:圆纸片,黑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师:对,而且黑色卡纸上标有时间,上面标的是什么时间呢? 生:„„„
师:一个月三十天,老师标出了部分时间作为代表,现在同学们就把你们观察的一个月月相用剪刀剪下来,按黑色纸板上的时间贴在上面,在剪月相之前老师作说明一下(看PPT 1.剪月相的方法。将圆纸片对着,出现了一条中介线,沿着中介线的两端画圆弧,把暗的一面涂黑,亮的一面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相。2.以小组为单位贴月相,每个同学都要剪剪你所见到的月相,参与小组活动中。3.贴完之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所贴的月相有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师:明白了大家就可以开始动手开工了。
(二)小组汇报展示月相
师:现在我请几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并做一个成果介绍。生:展示 师:分析,并从中总结规律,与每一组观察结果的差异 黑板上板书总结
(三)探索月相变化的成因
1.讲述:每一组的月相排序有的相同有的存在差异,怎样来证明哪一个小组是正确的?现在我们能不能出去观察?
学生:不能
讲述:我们的科学课常用的是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生:实验
师:对,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月相模拟实验为我们揭晓答案 我们来看一下怎样完成这个模拟实验 PPT展示模拟试验要点: 1.一个同学站在大圆圈的中间(小圆圈内),代表地球上的观察员;另一个同学站在大圆圈上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圆圈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黑板代表太阳,照耀月球和地球。
2.让“月球”的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3.当“月球”分别运行到圆圈上的1-8的位置时,将所见的月相画在黑板上的1-8号位置的圆圈内”。
4.注意观察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相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的朝向一样吗?
5.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师:明白模拟的方法了吗?老师来做个演示,来扮演一下月球,还差月相观察员的扮演着,谁愿意上来扮演一下呢?
师生演示模拟实验
师:大家应该清楚了吧!现在我们再请两个零时演员上来扮演一下月球和月相观察员。上来的演员要按投影上的要求(.....)完成好每一个环节。
下面的同学作为观众,看一下这两个演员有没有按要求做,若没做到,可以提示一下他们,注意尤其是看月球的亮面有没有对着太阳。师:总结模拟实验的结论,分析同学们前面的排序。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课件月相动画视频详细认识下月相的变化过程。
动画演示
提问:我们自己完成活动,又通过动画演示,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小结:月相变化原因-----1.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月球不透明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
四、课后作业(观察白天的月相)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白天,当你们上午上学或下午放学时,我们会发现天空中也有月亮。生:„„ 师:好,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也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并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其中,观察注意事项在教材的第50页,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仔细观察,在观察时的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有车辆来往的路上进行观察活动。边观察边做好记录,一会老师会给每位同学发一张这样的记录表,记录好观察结果,一个月后,我们会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并且,我们会设置最佳成果奖,最认真的观察员等奖项,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坚持到最后。
五、板书设计
上半月
圆 缺 亮面在右侧
圆 缺
下半月
一 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以及“信息”四个单元。
二 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 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微小世界”是向学生打开的第一个窗口。在“微小世界”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集中研究的内容首先是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他们将观察昆虫身体构造的细节部分。接下来要研究放大镜下的晶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还将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并使用它展开一个观察、研究身边生命活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
2、“环境与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此前他们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但还没有对我们的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观察的视角。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是从研究垃圾问题开始的,试图通过调查垃圾来源、组成及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身体力行,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活动。继垃圾问题之后,教材又引导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虑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信息”单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通讯、传播、计算机方面的内容,而是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教材试图用这样一种设计使学生们对四年来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梳理,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参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体验要准确获得一个事实,除认真观察外,还须将想象、推理与事实区别开来,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和准确表达。
四、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七周)第八周五.一休息
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复习、期末评价
学科教师:曾文凤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理与适应》教学反思因为科学课比较难上,丰富的科学世界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有很大的距离,有时科学课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具,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新课伊始,通过“快速抓棒游戏”,让学生体验刺激与反应,但在做完游戏之后,让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的时候,学生表现得不太积极,不知从何说起,通过我的引导,后来学生回答了出来,人的反应不同,所以抓棒的位置不同。接下来再通过阅读科学在线,运用科学知识进一步分析这个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随后再让同学们分小组再次体验“刺激---反应”游戏并将心理加工过程填在表格中,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亲身的体验,小组合作能分析出这几个刺激---反应游戏的复杂心理加工过程。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在欣赏一些错觉图片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争先发表个人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了刺激与反应,并能分析游戏中的刺激、感觉和反应是什么,知道了人体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适应,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用左手写字的活动中体验了另一类的适应现象。学生还认识到了错觉可以被我们有效利用,如白色有扩散作用,黑色有收缩作用,穿白色衣服会令瘦小的人略为丰满,横线条的衣服会使人觉得更胖,在军事上经常利用错觉进行伪装等。
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准备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小盘。
扇子、气球、风车、彩色纸条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蓝猫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播放《蓝猫三千问》主题歌
出示课题《风从哪里来》
上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转眼间,同学们都穿上夏装。在炎热夏天,如果有风袭来,我们顿时感到凉爽、舒服。说到风,同学们并不陌生,你见过什么风?(学生说)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问: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你想说什么)
2)是啊!大自然的风无处不在,变化莫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自然界的风从哪里来。出示课题
二、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1、昨天,同学们都查阅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请同学们举起来展示一下。
甲:师问:你带来的是哪方面资料?能概括介绍吗?你是从哪找到的?(学生说)
小结:我明白你是上网查到的。对今天的学生来说,上网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
乙:出示图片,(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学生)
小结:通过同学们展示查找的资料,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出大家对风都很感兴趣,研究学习很认真。
4、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你有办法制造出风来吗?(也可以下位制造风)
A用扇子扇
B吹纸条
c 用气球放气
过渡:我们用扇子扇,用嘴吹,想尽各种办法制造出人工风,与我们课前欣赏的风一样吗?
三、深入探究,研究问题
1、猜想:你能根据对风的了解和以前学过的内容,猜一猜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形成与哪些条件有关?
1)(学生说)你能把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吗? 2)(让另一个学生说)还有不同的吗?
小结: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善于动脑筋,我们的猜想有没有道理呢?
2、设计实验:1)我们怎么办?(学生说)
2)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然后一名同学介绍你们的设计。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设计怎么样?(学生评价)
3、提示:设计这个实验有点难度,老师给你提示一下,同学们见过炉子冒烟情景吗?(出示课件)
烟囱里冒烟说明有风吹出,当炉火升起,炉内外的温度有了变化,从而产生了风。这个现象启发我们在做实验时关键是想办法让温度有变化。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4、开始实验:每小组的桌上有同学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做一做,观察有什么现象?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什么?让同学说:
1)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2)蜡烛油不能滴在手上3)使用塑料瓶时,一定不能受热,因为它容易变形。4)做实验时,团结合作,重点观察实验时会发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做好实验记录,出
示课件:实验记录(发实验记录)
各小组分工实验,教师巡视:1)你们遇到难题了吗?2)你们看到什么现象?3)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指导学生做实验)
5、实验汇报交流:
过渡:各小组实验都做完了,我们来交流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用品是什么?怎样做的?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1)第一组:文字汇报:我们用的实验用品是————,怎样做的实验,实验时我们发现——————最后得出————结论。
过渡:还有不同做法的小吗?
2)第二组:第二小组同学请到前面,你们谁来汇报?谁来做实验?
由一个同学介绍实验桌上的材料,其余同学分别站在两边配合,一边演示一边说,我们实验的过程:首先用一个塑料瓶套在另一个塑料瓶壁,把两个瓶底剪开,然后点燃的蜡烛放在其中一塑料瓶下面,再点燃一支香,放在侧面小瓶口。发现香的烟往瓶内跑,然后向上跑,说明有风。因为瓶内外温度有差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进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3)谁还有不同做法?(有不同的小组说)
小结: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实验时认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的猜想,具有科学家的精神,你们这种乐于探究的精神也感染了我,我也想做一个实验,你来观察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组:师演示实验,师出示1)风形成演示箱,这实验仪器是来演示风怎样形成,演示箱如同生活中的炉子,上面的口是烟囱,侧面的口是炉口。
2)箱内没有点燃蜡烛,在箱外侧面小孔点燃香,有什么现象?为什么?(香的烟往上冒,)
3)箱内点燃蜡烛,香靠近小孔,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发现香的烟往箱内跑。说明有风吹进)
4)为什么二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说温度有了变化)
5)小结:同学们看看我们的猜想成立吗?(对照黑板标出与风形成有关的词)
师谈话: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知道当温度改变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从而形成风。(出示文字资料,配音)
三、课堂延伸,总结评价
同学们在研究风从哪里来过程中,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中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多出主意,分工合作,说明我们———的学生都很聪明好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可从知识、能力、兴趣)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科学本身就很有趣,人们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实验。希望同学们能向我们课前歌中所唱: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全明了。
那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关于风的知识,风的问题,的确还有很多,比如:风有哪些种?风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它对人类有好处还是坏处,我们怎么利用风、改造风等等,下节课我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开展一次擂台赛,我的的问题你解决,看谁提的问题多,谁解决问题多? 教学反思:
1、本课重点放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观察研究、有所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科学教育使他们朝着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向发展。当然,这节课不可能解决、甚至涉及到我们需要考虑的一切问题,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研究。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做了改动,一方面是考虑到当时的教学气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备课不充分。一些知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学生到底对现象将会有什么样的解释准备的不足,没有及时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目标的完成。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同时存在学生关键性问题没有抓住,没有适时引导得出结论,按教案上课灵活性差的不足。
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参加科学课竞赛活动,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获得同时的指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学课。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同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在草坪小学教过三年级科学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杨文俊
(教材P73~7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美丽的化学变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有其美丽的一面。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比观察紫甘蓝叶片分别与白醋、水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描述。
2.能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科学态度目标
认可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
2.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感受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难点: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镊子、剪刀、培养皿、紫甘蓝、玻璃片、白醋、清水。
教师准备:紫甘蓝提取液、5支试管、滴管、烧杯、清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小苏打溶液、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烟花、醪糟、钻石、化纤制品的各种衣服、宝石、汽油、塑料玩具等图片。)这些都是生活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图片,看完之后,你们有哪些感受?(预设: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变化缤纷多彩,十分美丽;化学变化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2.揭题: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化学变化本身也可以很美丽。你们观察过哪些美丽的化学变化?(预设:篝火燃烧、烟花绽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更多美丽的化学变化。(板书:美丽的化学变化)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化学变化的美丽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紫甘蓝和白醋等实验材料。)你们猜测紫甘蓝浸入白醋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紫甘蓝可能会在白醋的影响下发生颜色变化。)怎样更好地观察这些变化?(预设:可以对比紫甘蓝变化前后的颜色,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提问:紫甘蓝与白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发生了颜色的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颜色改变可能是因为紫甘蓝的色素溶解到了白醋里。)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紫甘蓝提取液。)如何利用紫甘蓝提取液验证你们的猜测?(预设:将紫甘蓝提取液与白醋混合,如果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之前是发生了溶解现象;如果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5.演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向其中滴几滴白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6.讲解:紫甘蓝提取液由紫色变成了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紫甘蓝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正是许多植物都有的花青素。除了白醋,紫甘蓝还能与生活中的很多其他物质发生美丽的化学变化。
7.演示: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分别滴几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和小苏打溶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与美丽。
探索二: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过渡: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化学变化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变化,你们能联想到可以怎样利用化学变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吗?(预设: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各种漂亮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还有哪些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研讨交流。
4.小结: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化学变化的应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探索三: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环境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使用塑料、石油的图片。)有些化学变化的产物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你们对此有所了解吗?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塑料与石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小结: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都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循环利用这些化学制品,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科学家正在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为我们创建一个绿色的未来。
研讨汇报
探索
与研讨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的产物,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我们要学会科学地利用化学变化,努力创建绿色未来。
2.拓展:以“美丽的化学变化”为主题,制作一张化学变化宣传小报,向同学、老师、家人介绍一些生活中有趣、美丽的化学变化。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探索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紫甘蓝叶片与白醋、水、柠檬汁等生活中常见物质产生的变化,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感受化学变化本身的奇妙与美丽。
探索二,通过对织物、食物、药物等相关化学变化的介绍,让学生对化学变化能美化、方便我们的生活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探索三,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认识到化学变化也可能产生“不美好”,人类要努力化解与避免。在提供资料方面,可适当介绍有关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的现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在回顾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交流分享自己对物质变化的新认识,同时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课后
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方法与过程: 1.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5、消化与吸收
二、进行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2.交流汇报。
3.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
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三、师讲解: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消化与吸收
1.消化过程: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两个重要的消化腺: 肝脏和胰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二、进行新课: 1.自主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
2.讨论、交流。
(1)解释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学生讨论、交流。
三、教师小结: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1.布置任务: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
教师: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让我们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学生展示本组的模型,交流评价。
教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课肝脏:解毒功能。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胰腺:消化腺。胃:消化。课后反思: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主,小天使为主要辅导资料,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通过自拟的试卷体现,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三、方法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辅导,在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采取互相帮助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每个单元都要将学习内容作简单指导,让学生每节课都复习到重点知识。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教学目标】:
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认识到新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3、初步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珍惜、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教学准备】:能源的相关资料、开发新能源“研究手册”、课件等。课前活动:
“连连看”的小游戏,导出“通过阅读信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过程】
活动一: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1、板书课题:“开发新能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能源?什么是新能源?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卡,明确什么是能源、什么是新能源。
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使用的能源叫常规能源;目前还没有被人类广泛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叫新能源。
2、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教师介绍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手册》,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一”,并分析解决问题。
师生交流,得出能源与人类关系密切,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是有限的。
3、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资料二”。
交流汇报:知道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缺乏,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开发新能源的任务更加迫切。
4、教师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意识到能源缺乏以及因能源利用而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活动二:了解新能源。
1、新能源知多少:
引导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2、新能源推荐: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手册中的的“资料三”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分析新能源的优缺点,以小组为单位,以“新能源推荐卡”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新能源有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拓展:畅想未来新能源。
【板书设计】:
开发 新 能源
常规能源
有限
污染环境
新能源
部分可再生
环保
能量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能源所面临的危机,人类为什么研制开发新能源,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较,有什么特点。这些新能源对于人类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
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在生活中使用的情况,通过分析信息、解读数据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小组学习,学习交流中学生不仅会看图、会分析数据,而且能从中找出开发新能源的原因,得出结论,并且用自己的话总结和概括出来。教师运用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板书的设计有层次感,层层深入的让学生感知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适当的出示未来人类还会开发哪些新能源。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
课上,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资料一的信息图没有充分挖掘好,其所隐含的内容没有完全的利用,学生自己的分析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此时应该适当的引导和
及时的追问,使学生能深层次的发现统计表上的问题,做到精心的探究,高效的课堂。再如:教学中,教师放过了一些可探究之处,对于生成的一些问题把握不到位,使得课堂的某些环节浮在面上,稍嫌不成熟。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6-01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0-2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1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案例06-06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设计10-03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6-22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03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夏季星空》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