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信托相关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产信托相关(共7篇)

财产信托相关 篇1

信托又称“相信委托”,它是以资财为核心、信任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有财产的人为了自己的或第三者的利益,把自己不能很好管理和运用的财产交给所信任的人去进行管理或处理。受托财产权的人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信托产品一般分为两类:财产信托产品和资金信托产品。

财产信托是指委托人将现存资产或财产性权利,如房产、股权、信贷资产、路桥、工业森林、加油站收益等委托给信托公司,再向投资者转让信托权益,属资产证券化的衍生金融产品。其收益来源于信托财产本身。投资者购买财产信托产品时,由于信托财产可见,所以信托财产产生的信托收益也真实可见,从而避免赖以产生信托收益的财产形成过程中的风险。

2、在我国信托业高歌猛进,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从现有的资金信托模式过渡到财产信托模式是我国信托也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托业迅猛发展存隐忧

以2002年《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信托业基本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清理整顿”,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整顿后的信托业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大好环境。这些环境和条件促成了信托业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共计有41家信托公司推出了191个资金信托计划,融资规模达到了162亿元。更重要的是信托计划所运用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运用以外,还在证券投资、资本运作、企业融资以及外汇投融资等各个领域推出了各种产品。即使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也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化于2003年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与以前相比,这种运用领域的扩张以及运用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敏锐地把握住了2003年特定时期出现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的机会,创新性的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信托产品满足了市场的潜在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托的行业形象也逐步得到恢复,信托产品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也逐步被各方认可,推动了信托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能力显著增强。

应该说2003年信托业的发展是令人欣喜的,但在信托业高歌猛进,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通过对这些信托创新产品的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信托产品创新依赖的基础是资金信托计划,而不是信托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财产信托模式实施的现实障碍,创新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不得不依托资金信托模式在法律和市场的狭小空隙中周旋,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膨胀,累积的风险也越大。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以信托业自身的独特性为基础,只有这样的创新才是信托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个产业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的关键。展望2004年,随着业界对信托机制理解逐步深入,以及信托业发展所涉及的监管环境和税收等外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未来信托产品的创新将更多的依赖信托自身的制度优势,在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融资等领域大展身手。资金信托仅仅是财产信托的一个品种

尽管2003年信托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应该看到现有的信托产品实际上大多是资金信托计划,这一层次的产品创新是不足以支持整个信托行业的发展的。故此,信托所独具的风险隔离和权益重构的制度优势才是其未来发展的根本。

信托公司通过资金信托计划从投资者那里筹集相应的资金,然后信托公司作为资金的管理人去投资相应的项目如:贷款、证券、股权、债权、受益权以及外汇等。这种运作模式实

质上与代客理财的信托基金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我国《信托法》第2条明文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也就是说,信托的对象或客体是财产权。财产(权利)信托不仅仅包括资金信托,其还包括且不限于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固定资产、公司股权及其收益权、债权、抵押权、知识产权等等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财产权利的信托。财产(权利)的范围如上所述是非常广泛的,《信托法》甚至都没有提及货币资金,可见资金信托只是财产信托中的一个很小的可以忽略不提的一个种类或一个业务品种罢了。

在典型意义的财产信托模式中,委托人与信托公司建立的是一种他益性的财产信托关系,原始权益人(委托人)将其基础资产信托给信托机构(受托人)后,原始权益人的债权人就不能再对不属于自身的基础资产主张权利,从而实现了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委托人)的破产隔离。“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以下简称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信托法》第十六条)”,从而实现了基础资产与信托公司(受托人)的风险隔离。同时信托机构以基础财产为依托,通过创造性的结构设计,直接转化为风险和收益各异的产品,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特定的需求。所以说,典型意义的财产信托中的风险隔离和权益重构的功能真正体现了信托制度优势的精髓。财产信托的现实障碍

为什么现阶段我国信托产品都要依托于资金信托模式来进行,而不直接采用以上空间更为广阔的典型财产信托模式呢?

原因主要在于作为受托人的信托机构是否能以信托财产为支持发行信托受益凭证,而在现阶段我国关于信托的“一法两规”中还找不到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都没有对该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办理资金信托业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发行债券,不得以发行委托投资凭证、代理投资凭证、受益凭证、有价证券代保管单和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办理负债业务……”但这一条仅仅是明确针对资金信托,在典型财产信托模式中,投资者与信托投资公司之间的关系并非信托关系,更不是资金信托关系。因此,决不能以资金信托取代财产信托,资金信托仅是财产信托的一个品种,对资金信托的要求和限制,不能将外延拓展至财产信托。总之,信托投资公司能否以信托资产为基础发行信托受益凭证需要进一步的法规加以明确。

另外在财产信托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受制于现有的配套法规的缺位,如信托过程中产生的流转税就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中煤信托推出的“荣丰2008优先受益权产品”为例,该项目金额高达1.8亿元,如果按照一般的以股权投资的资金信托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话,按照目前集合资金信托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的限制,这意味着每份信托合同的平均金额不能低于90万元,这对于该信托计划的发行和销售而言,无疑是困难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规避这一限制,采取了财产信托的方式,即房地产公司将价值3.27亿元的房地产设置信托,以自身为受益人,其中1.8亿元作为优先受益权向投资者发售,这意味着房地产公司以3.27亿元的房产产生的收益优先向投资者支付。通过这种对受益权按照优先次级的划分,达到内部增强的目的,最终吸引投资者购买该优先受益权产品,实现融资的目的。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尽管中煤信托采取了财产信托的方式规避了集合资金信托的合同不能超过200份的限制,但其也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将这些房地产设置为信托财产,意味着房产所有权的转移,按照目前有关房地产所有权变更登记的规定,意味着中煤信托和房地产公司将为此支付高达3%的契税,如果由双方平摊这一成本,那么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加上1%的信托费用和4.8%的信托收益,这意味着融资成本高达7.3%,而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收取的费用才1%,支付的手续费却高达1.5%,这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显然是不划算的。

财产信托,回到信托制的精髓

正由于现阶段信托法规的障碍,使得许多本可以通过典型财产信托加以解决的融资需求,都必须借助资金信托计划这一空间相对狭窄的通道来实现。而财产信托和资金信托在委托人、受托人地位和作用、所有权转移、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范围、转委托关系、履约担保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或差异,故此,这种以资金信托计划来实现财产信托的变通方式未来可能会给投资者(受益人)的权益保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资金信托里,受托人的地位的作用是多重的,既是信托产品的设计人、发行人、销售人、服务人,也是信托投资人、再投资管理人、资金管理人,是整个信托关系的主导性主体。如果没有其他信用增级的手段,信托计划的收益实现和保全完全依赖于信托机构自身的信誉担保,信托计划书中所宣告的资金投向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这样对投资者(受益人)来说,受托人的“道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附加各种信用增级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道德风险”,但这对资金需求方来说无疑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另外,信托计划所募集的资金投资形成的信托财产一般必须附加信托终结时原始财产权益人(或第三方)回购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投资人(受益人)的收益水平。相反,在典型的财产信托里,受托人的地位和作用都是较为被动的,只是按信托合同的约定,对信托资产的现金流进行有限的管理和运用。受托人所发行的信托受益凭证是以信托财产的权益为支撑的,按照英美法系“双重财产所有权”的解释,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衡平法上的所有权”,或称为“利益所有权”。我国虽属大陆法系,但按新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 “信托资产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自有资产,也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的规定,可以基本理解为认同了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在这里无需增加额外的信用增级安排,因为信托受益凭证的权益是具有法律保障的。

故此,未来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财产信托。资金信托只是信托业发展初期的一种尝试,尽管简便,但风险较大。有人形象地道出资金信托的风险:一手圈地、一手圈钱。2002年10月央行下发了“314”号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第六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集合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资金时,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含200份),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 根据现有法律,信托受益权是以信托合同形式存在的,这导致信托合同不能像信托受益凭证那样被分割,而只能整体转让。而受制于项目融资的规模和人民银行对信托计划不能超过200份合同的限制,使得单个信托合同的融资规模通常高达几十万元,这实际上抬高了未来转让过程中交易对手的门槛,导致了寻找交易对手的难度。

信托业的监管当局一直对信托产品可能的高风险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信托合同200份的限制就是为了通过私募的方式将信托产品可能形成的风险控制在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范围内,避免可能的风险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冲击。曾经一度有“上海外环隧道资金信托计划”等采用所谓分期发行的“创新”方式试图规避央行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于2002年10月又出台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属于同一信托投资公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信托计划不得同时运用于同一个法人或同一个独立核算的其他组织;不同信托投资公司的集合信托计划可以同时运用于同一个法人或同一个独立核算的其他组织,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只能有一个集合信托计划运用于该法人或该独立核算的其他组织。上述„运用‟是指以贷款、股权投资和租赁等方式运用信托资金”。这一规定意味着原有的分期发行的方式被彻底禁止了。资金信托的200份信托合同的限制,像一根“紧箍咒”套在信托业者的头上,既不允许分期实施,又不许项目分拆,还不允许变相操作。资金信托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必须要跳出自身划定的圈圈的时候了,回到更为广阔的财产信托,回到信托制的精髓――风险隔离和权益重构。

3、财产信托 为了避税或避免发生失去金砖那样的不幸,财产信托以及相应的法规,也就应运而生。财产信托涉及税法、破产法、遗产法、产权法、不动产法、代理法、公司法以及会计和评估等五花八门的法规和专业技能。

顾名思意,财产信托就是把财产交付给另一方(受托方)去管理,这种已存在几百年的托管型式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信托的种类繁多,一种叫自控信托,一种叫他控信托。自控信托由财产拥有人自己设立,自己同时担任受托方,一切由自己监管,一切财产由自己支配。这种信托只能取代遗嘱,在财产拥有人去世后其财产无需交由法院处理。但是在财产保护方面没有作用,不论法院,政府或是债主都可以对自控信托里的财产提出要求,财产拥有人也毫无办法。

4、老人财产信托将成发展趋势

目前,要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老人财产信托将成为社会趋势。

在西方发达国家,老人财产信托已经实行多年。荷兰老人就是将财产信托给政府,由政府全权处理,但国家也要相对负起老人赡养工作,老人和政府彼此间是合作关系。我国《信托法》通过后,老人财产信托建立已经没有法律障碍。我国也会将老人财产信托纳入社会福利议题,营造更有利于老人生活的环境。

按照信托原理,老人将财产信托给信托公司,与信托公司订立信托契约将财产权移转予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代为持有,这种信托属于财产信托。信托公司具有专业管理、经营能力,信托公司管理老人财产可以达到资产安全和增值的目的,同时也能为委托人合法避税。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赠与税和遗产税,但迟早会制定这些法律,根据国外相关法律,两者税率最高均达50%。老人将财产信托给信托公司,设立自益信托,就能利用信托制度及相关法规,达成合法节省赠与税及遗产税的目的。

2001年以后,我国的信托业开始步入稳定发展阶段,由于与《信托法》配套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尚未出台,信托登记制度还没有建立,在税收制度层面,对信托活动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税法适用解释。信托公司比较倾向于资金信托,对于财产信托刚开始作试探性操作。但是,老人财产信托是一个很大的信托市场,这种观点已被大多数信托公司所接受。

信托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正在抓紧建设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建立健全养老保障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后,会着手老人财产信托相关政策、制度、税收优惠、监控机制、运作规范等。政府将会建立一套筛选机制,让经过政府认证且具公信力的信托公司和社会中介机构介入信托服务。

5、识别财产信托产品风险有哪些技巧

首先,应学会识别信托财产的质量。因为财产信托收益来源于信托财产本身,高质量的信托财产应是市场变现能力强、较为紧缺的财产。信托财产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其次,要学会识别信托相关方的资信水平。因为投资者的信托利益就来源于该方支付的货币资金。通常,绩优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商业银行等均具有较好的资信水平。相关方的资信越好,风险越小。

还有,要注意听取专业意见。投资者一般可参照专业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意见。一般大型或有名的中介机构较注重从业声誉,出具的专业意见较为公允,参考价值比较大。

最后,要看优先及剩余信托权益的配比关系。通常财产信托都分优先信托权益和普通信托权益。优先信托权益在整个信托权益中占的比例越低,风险越小。

蒋百庚律师事务所 中国联络处: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华远西街东京畿道10号楼511室 http:// 邮编:100032 电话:010-6601-3085 ***

财产信托相关 篇2

未取回信托财产是在信托项目清算后, 受益人、委托人或其法定的继承人无法在清算时取回、暂时由受托人代为保管的财产。信托项目清算结束后, 该项目不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其会计核算主体消失, 理论上相关账户要全部结清。因此对于未取回的信托财产, 只能在受托人——信托公司自有业务的核算体系中反映。

1 对未取回信托财产核算的基本思路

(1) 如果未取回信托财产为货币资金且受益人为自然人, 信托公司可以在银行以受益人的名义开立定活两便存单, 信托公司对该存单进行登记, 纳入表外业务管理。

(2) 如果未取回信托财产为货币资金且收益人为机构, 由信托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开立专户存储, 纳入表内科目核算, 确认为一项应付款项。银行专户开立的原则是按照不同的信托项目单独开立账户, 以便于明确代管期间资金孽生的利息。

(3) 如果未取回信托财产为非货币资金时, 将该信托财产作为信托公司代保管财产进行管理和表外核算, 不反映在信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2 未取回信托财产核算的具体方法

未取回信托财产在表内核算的科目主要有“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未取回信托财产”;表外核算的科目主要有“代保管未取回信托财产—xx信托项目”, 并且设置表外代保管未取回信托财产登记簿。

2.1 未取回财产为货币资金时

(1) 收益人为自然人。

信托公司在银行以受益人名义开立定活两便存单后, 以存单登记表外科目:

收入:代保管未取回信托财产—xx信托项目

将存单交给受益人或其继承人时, 保管部门填制代保管物品领取单, 领取人签字后交付, 同时据领取单记录:

付出:代保管未取回信托财产—xx信托项目

(2) 收益人为机构时。

首先信托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银行开设专户, 将未取回的信托项目专户上的资金转入, 同时撤销信托项目专户。信托公司自有业务根据资金到帐凭证记账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未取回信托财产 (xx信托项目)

收到账户的孽息时, 根据利息单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未取回信托财产 (xx信托项目)

最后, 受益人或其继承人领取该财产时, 转出交付该专户资金及利息, 根据资金付出凭证作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未取回信托财产 (xx信托项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撤销此银行专户。

2.2 未取回信托财产为非货币资金时

当未取回信托财产为非货币资金时, 信托公司要将该信托财产作为表外代保管业务核算, 其实物与单据的流转如下:

首先, 信托业务部门将未交付的信托财产交客户服务部门保管, 保管部门填制代保管物品收据, 作为物品移交部门交出资产的凭据和财务部门登记表外科目的原始凭证。同时财务部门根据收到的代保管物品收据登记表外科目明细帐:

收入:未取回信托财产——xx信托项目

然后, 受益人、委托人或其继承人领取时, 保管部门填制代保管物品领取单, 收受人签字后, 交付信托财产。同时财务部门依据该领取单登记表外账目:

付出:未取回信托财产——xx信托项目

最后, 保管部门每期期末编制代保管物品库存表, 交财务部门核对表外账。年末, 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共同盘点代保管尚未取回信托财产, 确保账实相符。

3 未取回信托财产的披露

期末, 信托公司要对未取回信托财产状况进行披露。表内核算的未取回信托资金通过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对外披露;对于表外核算的未取回信托财产, 期末信托公司通过编制表外业务统计表和报表说明进行反映。

参考文献

[1]戴建兵, 倪馨.信托与租赁[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2) .

遗嘱信托,富豪财产谁继承? 篇3

“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这带不去天堂的钱,却给人间带来了激烈的争夺和种种罪恶。众所周知,名人在去世之后会留下大笔的遗产,因而关于遗产的继承和分配的纠纷,就成了外界十分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国外、大陆,还是港台,这种比电影还精彩的争产戏码年年上演。

《圣经》云:“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在海外,人们处理遗产通常有两种方式:如果财产不多,可通过遗嘱的方式来分配遗产;如果资产比较庞大,可以采用遗产信托的方式来处理。

什么是遗嘱信托?

遗嘱信托(Probate Trust)是指通过遗嘱这种法律行为而设立的信托,也叫死后信托。当委托人以立遗嘱的方式,把财产交付信托时,就是所谓的遗嘱信托,也就是委托人预先以立遗嘱方式,将财产的规划内容,包括交付信托后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等,详订于遗嘱中。等到遗嘱生效时,再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信托的内容,也就是委托人遗嘱所交办的事项,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与金钱、不动产或有价证券等个人信托业务比较,遗嘱信托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遗嘱信托是在委托人死亡后契约才生效。

把遗产交付给信托基金的做法,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中国人立遗嘱时一般倾向于把财产分割给几个继承人。而迈克尔·杰克逊却没有分割,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委托给自己信任的基金进行经营管理。应该说,这是一种高明的方法,因为几个孩子还年幼,他们与父亲的亲疏关系很难确定,而年迈的母亲也没有能力管理这么大一笔财产。他这样做,相当于我们把钱交给优秀的基金经理,让财产不断保值、增值。

遗嘱信托的4个特点

一防争端。侯耀文未设遗嘱留祸根龚如心两份遗嘱引争端

59岁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心脏病突发去世,他的存款,加上字画、房产,被媒体估价达8000万元,而侯耀文却没写下遗嘱,数千万遗产何去何从就成为一个麻烦的引子。由于侯耀文父母已不在人世,且不再拥有婚姻关系的配偶,这笔遗产的争夺实际上是在两个女儿之间展开,导致侯耀文去世两年后骨灰仍未下葬。

与之正好相反的是亚洲女首富龚如心的遗产争夺案。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的遗产高达1300亿元。她的遗产风波一直扑朔迷离,先后传出有艺人吕良伟、黎明、风水师陈振聪等继承,但都未能得到确认。争议的由头是华懋慈善基金及龚如心生前好友陈振聪各自持有一份他们声称为龚如心最后遗嘱的文件。这个案件至今未做出最终判决。

二防挥霍。梅艳芳亿元遗产案法院只认遗嘱不认妈

梅艳芳生前知道母亲覃美金不善理财且喜挥霍,如果把财产一下子全给母亲,担忧母亲会一次性把遗产花尽,或被别有用心的人骗走。因此,梅艳芳选择了遗嘱信托,将近亿财产委托给专业的机构打理,信托基金每月支付7万港元生活费给母亲,一直持续到她去世。

但梅妈对女儿遗嘱不满,认为自己应该独得遗产,质疑梅艳芳生前成立的信托基金是否有效,认为梅艳芳签订遗嘱时,正在医院住院,健康逐步变差,怀疑她在精神不佳下,在遗嘱及信托基金上签名,而梅艳芳的哥哥梅启明也加入战团,声称妹妹是被人害死。梅艳芳亿元遗产官司持续了5年,但最后法院的判决是梅妈败诉,梅艳芳生前遗嘱有效。

三防侵占。沈殿霞、杰克逊将遗产交付信托基金

肥肥(沈殿霞)也采用了遗嘱信托的方法。肥肥去世时留下资产无数,除了中国香港、加拿大等地的不动产,还有银行户口资产、投资资产和首饰等,资产净值达1亿港元。鉴于当时其女郑欣宜才满20岁,没有经验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项目,她在去世前已订立信托,将名下资产以信托基金方式运作。一旦她去世,郑欣宜面对任何资产运用和工作等大事,最后决定都要有信托人负责审批、协助,这样就可以避免阅世未深的女儿被骗。这位首选信托人就是沈殿霞的前夫、郑欣宜的生父郑少秋。其他人选包括陈淑芬、沈殿霞大姐和好友张彻太太。

另外,沈殿霞的遗产信托指定了资金用途的大方向,例如,等到郑欣宜结婚时可以领走一定比例的资金,或是一笔固定金额,如1000万港元等。这样就可以避免郑欣宜一下子把遗产花光。而且,将钱与不动产信托在受托者名下,动用时必须经过所有监察人同意,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别有用心人士觊觎郑欣宜继承的庞大财产。

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使许多人垂涎三尺。试图争夺遗产者共有3方,第一方:迈克尔·杰克逊遗产将逾12亿美元,三名子女成为最大的继承者,其监护权将成为争夺的焦点。第二方:前妻凯瑟琳正在寻找更有利的证据,希望能够获得更多遗产的支配权。第三方:杰克逊7年前就已立下遗嘱,受益人包括三名子女、他母亲与慈善机构,老爸没份。老杰克逊近来频频亮相,试图分一杯羹。

但迈克尔在遗嘱中声明,他的全部财产(当时估计超过5亿美元)交付“迈克尔·杰克逊家庭信托基金”,并指定他的母亲凯瑟琳·杰克逊和三名子女为遗产受益人。迈克尔的父亲乔·杰克逊不在受益人名单中。迈克尔在遗嘱中特意强调:她的前妻黛博拉·罗不能继承任何遗产。

四防风险。戴妃遗嘱信托基金投资收益达千万英镑

根据已故戴安娜王妃的遗嘱,年满25岁的威廉王子已经有资格安全支配他所继承的遗产信托基金带来的投资收益,即每年达25万至30万英镑的收入。能发挥这种保障收益的防风险作用也是信托基金的好处之一。

戴安娜1997年猝然离世后,留下了2100多万英镑遗产,在缴纳850万英镑的遗产税后,还有1296.6万英镑的剩余。而这笔财产经过遗产受托人多年运作,信托基金收益估计达到1000万英镑。这笔信托基金将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之间平均分配。成廉可以不受限制地支取由其中的650万信托基金获得的投资收益,到30岁的时候,他可以支取其中信托基金的一半即650万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名王子同意的情况下,这份遗嘱允许他们对各自继承的份额进行重新分配。作为查尔斯的长子,威廉在将来可以继承康沃尔郡封地,可得到每年数百万英镑收益,而且日后一旦当上国王,威廉得到的会更多。这一补充条款显然是为了对无缘王位的哈里王子的补偿。

内地资深信托人士李先生表示,在中国香港,遗产信托的受托人可以交给个人,也可以交给银行等机构。不过,假如在美国发生类似情况,则是将资金信托给银行等机构管理,而非交给私人受托。因为将资金信托给银行,信托的资金与银行的财务实现完全分离,可以受托保管数十年、上百年,遗产甚至可以照顾到孙子一代。

而自然人受托,则有可能遇到自然人出事,或是身体不适等情况导致无法

托管,也可能发生受托人私账与托管账分不清的状况。

近年来,内地中产阶层的崛起,尤其是对于一些企业界成功人士和家产达到几千万、上亿元的人群来说,私人财产的信托、见证、财产传承正成为一种需要。

财富管理在内地才刚刚起步,目前还无法开展遗产信托的业务,但随着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以及人们的观念普及,未来3到5年内有望增加遗产信托的服务。

律师解析:

一、企业家要有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龚如心和王德辉在第一次遭到绑架之前,认为自己并不是香港首富,虽然有些资产,但比李嘉诚、包玉钢等大贾远不能及。即使有不法之人图财绑架,也不会打自己的主意。正是由于这种大意思想,不舍得在安全保卫上多做预算,又觉得自己平时节俭低调,不会引起绑匪的注意,最终导致首次绑架事件的发生。而首次绑架事件后的第七年由于警惕放松,又导致悲剧重演,并且这一次,钱出而人未归,着实让人叹息。这如电影情节般的事件不仅发生在香港,而且在内地也时有发生。2003年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沧海在办公室被害事件,不仅子悲母伤,而且引发40亿元身后财产的继承,也算是一个警示。

二、企业家要有立遗嘱的意识。

中国古训说:“做事要往最坏处打算,要向最好处努力。”企业家也应如此。纵使帝王将相,也难免一死:纵有万贯家财,也难免故去。未年迈时,感觉距离“死”这个词很遥远,因此,对死亡没有太多的担心和恐惧,而将精力放到创业、展业的大事业中去了。王永庆,侯耀文亦是如此。他们事业蒸蒸日上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工作当中。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有日身遭不测或意外故去,不仅自己九泉难安,而且还会引发昔日的亲人之问的利益争斗,被世人传为笑谈。而立一遗嘱,对大多企业家并非难事。企业家身边围绕的律师人数何其多,花几个时辰,立一张平安纸,不仅消耗不大,而且不留遗患。大多企业家不愿意涉及“立遗嘱”之事,主要忌讳“死”字,认为不吉。此种思想,应该转变。就世纪遗产案看,虽然龚如心自己也遭不规范遗嘱之害,花费数亿元巨资才最终维权,但最终自己也没有能真正重视立遗嘱,导致两份遗嘱真假难辨,让人叹息。

三、企业家要有立遗嘱的规范意识。

企业家在平时工作时,对员工要求甚严;在签订合同时,对律师要求甚严;而在制定遗嘱、处分自己一生打拼而得的积蓄时,却往往不够重视,形式草率,酿成后患。比如,在世纪遗产案中,王德辉1990年在遭受第二次绑架前书写的遗嘱,虽有四页纸,但却放在四只不同的封套中,并且纸张类型不同,第一张为道林纸,后三张为牛油纸。并且,第四页遗嘱上只有王德辉的英文签名,没有中文落款。由于遗嘱遭受质疑,龚如心不得不花费上亿巨款,请世界顶级鉴定专家鉴定真伪。即使这样,龚如心在其2006年的立遗嘱过程中,也并未仔细斟酌。虽然该遗嘱为香港著名大律师所立,但由于涉及财产特别巨大,加之立遗嘱的大律师又是上一案的代理律师,龚如心至少应该设计增加遗嘱真实性的几道防范措施,使得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在身后能为“真实”,不至于被歹人利用。

四、企业家要择善友交往。

企业家由于掌握和坐拥巨额资产,身边各色人等良莠不齐,难免小人上身。在世纪遗产继承案中,不仅“契子”可以变节,旧部可以“挑拨”,影星可以“参团”,而且律师可以“投敌”。因此,“慎防小人”,不仅仅是老百姓生活交往中的警句,更应成为企业家用以警示的铭句。特别是在立遗嘱、决定家业存留、遗产安排的大事件上,更应该听取一些道德品质良好、没有利害关系的善人之言,以防止终生心血换来的万贯家财在故后不知花落谁家。

遗产继承已成为困扰这些富豪的一个大问题,而一起起产权纷争的背后已不仅仅是一个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它还暴露出阻滞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忧患。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有一句话,“财富的创造不仅取决于分工、资本积累和对外贸易,而且还取决于人们高尚的道德和伦理”。因此,财富继承者不仅要洁身自好,更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才能合情合理传递自己的家族财富。

中原珍宝——盘谷砚

柴桂杰

盘谷砚,因产于河南省济源市盘各山而得名,又称济源石砚。因盘谷山上有一峰叫天坛峰,因此也称天坛砚。

盘谷砚以它的自然纹理和高超的雕凿而闻名。1933年,济源县(现在的济源市)文管所在一座汉墓中发现一罕见的四龙戏珠石砚,石砚呈圆形,上下两层,三足。砚盖有立雕砚钮,四条蛟龙围绕中心宝珠,给人以活泼、旋转、跳跃的感觉。砚池平整光洁,易于发墨,经专家鉴定为盘谷之石。据此考证,盘谷石砚的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清代人江春熙在他的《寿石斋砚谱》中,对盘谷砚的产地、石品及特性作了全面的记述:“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东北二十里,太行之麓,曰:盘谷,即唐李愿隐处也,产石似端,土人用以作砚……丙午春,余亲至其地而考之,盘谷之中为佛寺,其山石出泉,流至寺东南,遂隐不见,有石而不能取。山左无泉,即今取石处也,此真盘石也。”

大唐贤士李愿,因不满朝政,隐居盘谷山上的盘谷寺中,与老僧成为至交。韩愈曾赠李愿题诗名砚,并著《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李愿常携这方宝砚为伴,磨墨濯毫,以书画寄情山水。此砚就是韩愈在洛阳任国子博士时,同学生高常游盘谷山所得之砚。李愿与砚相依为命,直至生命垂危才将这方宝砚赠给老僧。从此,老僧将此砚视为镇寺之宝,秘不示人。此砚越传越奇,如说:“盘谷寺那宝砚会自动涌泉,凭你怎么用也不会干”,“那宝砚是聚宝之物,放粮粮吃不完,放钱钱花不尽”等等。

唐代末年,战乱四起,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听说盘谷寺有此宝砚,就命河阳行军司马李彦询查访宝砚。李司马来到寺中,听老僧讲当年韩愈得砚之事,越听越神,就问老僧说:“是否能让我一饱眼福?”老僧说:“可以,只是今日不行。这砚乃是本寺镇寺之宝,早年即立下规矩由住持长老收藏,其他任何人是动不得的。今日长老上山采药未归,只有请你改日来看了。”老住持从山上归来后听说此事,大吃一惊。正在此时,只昕一小和尚报道:“师傅,山下有队兵马来了。”老住持快步走出山门,向山下望去,只见兵马已从东面、南面两路直奔盘谷寺而来。老住持急忙开柜包砚,背上药篓,带徒弟从后山门出寺,往后山去了。

一老一少顺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眼看追兵已到,老住持又摔了一跤,小徒弟急忙去拉,老住持双手拽着柏树枝总算爬了起来。望着手里的柏枝和脚下的重重叠叠的山石,老住持忽然心生一计,何不将宝砚暂藏于大山之中,作上记号,过几日再来取回。于是师徒二人急忙将宝砚埋于山石之中,又将藏砚处的柏树扭残一枝为记,就顺盘谷绝壁处一石缝暗道上北山去了。

李司马一伙未获此宝,气急败坏地在盘谷寺放把火而去。

老住持从深山归来,探听李司马一走,就带徒弟上山去寻砚。但见满山翠柏尽成扭枝,再也认不出自己扭过的是哪棵柏树。这就是“盘谷藏砚,翠柏扭枝”的传说。当人们漫游盘谷山中,看到那扭枝翠柏时,总会想起扭柏藏砚的故事。

现今开采的盘谷石砚天然纹理非常丰富,常见的有金线、玉带、墨斑、金星、银星、蕉叶白、青斑、红墩、天蓝、猪血红、紫泥、柳叶黄、麦叶绿、三彩石等,最近又开采出子母石、瓜耔石等石品。“南端有眼,北盘有线”,就是说广东的端砚有眼者为最名贵,北方的盘石砚有金线者最为名贵。

盘谷砚最讲究雕凿和造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几何形,分正方、长方、六角、八角、正圆、椭形、菱形、扇面、月芽形等。二是象形,分动物、植物、器物三种,动物形如牛角、鹅、鹰等;植物有瓜、梨、葫芦、树叶等造型;器物形有古钟、古币、琴、古瓷瓶等。三是随形,可分为随形和天然随形。千变万化的造型,显示着艺人们的聪明智慧。

财产信托合同格式 篇4

。 第二条甲方保证执行供需双方订立的供货合同。凡发生脱期交货或产品质量等违约事项,概由甲方负责处理。 第三条丙方同意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四条规定,在收到需货单位的银行承兑汇票后的二天内,按承兑汇票金额向甲方一次垫付全部货款, 第四条甲方收到垫付的乙方货款后的二天内,一次付清丙方财产信托手续费_____元。 第五条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丙方全部收回融资本息止为财产信托期,在此期间如发生任何意外事项,而使丙方无法按期收回融资本息时,甲方确认丙方有权向甲方连带追索尚未收回的融资本息。 甲方: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_(签章) 丙方: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_(签章) 签约日期:___年___月___日阅读了本合同范本的人还看过:联营股本借款合同中外买信托资金借款合同专项资金借款合同

信托财产独立性 篇5

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及其法律问题

来源:诺亚财富时间:2010年6月24日【字体:大 中 小】

尽管不同法系国家基于对所有权制度的不同理解及各自不同的法律思维和定义模式,分别对信托给出不同的定义,但综合分析其定义,我们不难就信托的核心内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托法律关系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的关系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的特征在于其是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利:委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转移信托财产,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旨或特定目的管理、处分信托财产,而受益人就信托财产享有信托利益。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信托制度的核心为信托财产,信托制度的精髓在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财产信托协议书范本 篇6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执照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地址或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益受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

1.委托人与其他投资人共同出资,委托_________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了“_________国资退出股权转让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股权收购信托计划”);

2.委托人在股权收购信托计划项下,根据其分别与信托投资公司签署的《_________国资退出股权转让资金信托项目C类资金信托协议(特定受益类)》(以下简称“特定受益信托协议”)以及相关信托文件的规定,交付了信托资金共计人民币_________万元,成为该信托项下的特定受益人(以下简称特定受益人),享有包括对该项目项下信托收益的特定信托收益权(以下简称“特定信托收益权”)在内的信托受益权;

3.根据股权收购信托计划项下《上海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者遴选标准》,遴选产生了_________为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_________公司”)总经理候选人,并将依照法定程序由_________公司董事会聘任。

为在股权收购信托存续期间,在_________公司建立对经营者的良好的激励机制,委托人共同与受托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签订本财产信托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

第一条 信托目的

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共同自愿将其在股权收购信托计划项下根据其与信托投资公司分别签署的《特定受益类信托协议》和其他信托文件的规定,所取得的特定信托收益权,共同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本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理念,根据本协议的规定,以本协议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管理、运用和处分上述特定信托收益权及其收益,以建立对_________公司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委托人投资收益的实现。

为实现上述信托目的,全体委托人共同确认并同意,按照本协议规定给予经营者信托受益权,并共同指定、委托受托人按照本协议的规定,执行上述信托受益权。

第二条 受益人

本信托为自益与他益相结合的信托。

本信托协议的受益人包括:

1.自益受益人,即为委托人;和_________。

2.他益受益人,即经营者,即为_________公司先生。_________公司先生为在股权收购信托计划项下,根据《经营者遴选规则》遴选产生,并将依照法定程序通过_________公司董事会聘任的_________公司总经理候选人,在获聘后,将成为_________公司在信托存续期间的经营者。

第三条 委托的财产及其交付

财产信托相关 篇7

一、以股权收益权为信托财产业务性质分析

1、作为信托财产存在的“股权收益权”浅析

根据公司法的传统理论, 股权是指股东基于其股东身份和地位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加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其中股东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就是股东收益权, 包括股东享有在公司营运过程中分配股利的权利和在公司清盘时分配剩余财产的权利, 即股利分配请求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 也有人认为股权收益权还应包括:公司盈余分配权和股份转让权。但是不管如何, 应该明确的是股权收益权是基于股权本身而派生出的股东专属的财产性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股权收益权类似于所有权权能中的收益部分, 属于依照一定法律关系而获得的物的孳息的权利, 即它是指股东将财产交付给公司后, 由于公司派发股息、红利以及在公司终止时分配剩余资产等而获得的利益。根据我国《信托法》规定, 财产权利是信托中的信托财产。在这个意义上, 收益权作为信托财产是有正当依据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 正因为如此, 作为实践中受托人通过持有股权收益权所取得的收益, 其实只能包括股息和红利, 受托人在信托期间并不能真正享有股本变现的利益。因为, 受托人享有的股权收益权来自股权持有人的转让, 一旦发生股本转让, 股东权利也就全部随之转让, 股权持有人对外转让股权收益权也就没有了依据。换句话说, 如果股权收益权包含了股本价值本身, 则股权持有人既然已经将之转让给了信托公司, 则其无法再将股权对外转让, 但是现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并且, 如果进一步从风险厌恶的角度进行考虑, 由于股东的出资凭证并未移交信托公司且股东名册也从未因股权收益权的转让而进行变更登记, 故信托公司其实根本无法就持有的股权收益权向标的股权公司主张任何权利。

既然如此,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股权收益权本质上归属于股权, 应依法可以转让。以股权收益权为转让标的设立的合同债权既符合债权意定主义和意思自治原则, 又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序良俗, 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也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更不为法律、行政法规所明令禁止。股权收益权的转让应具有合法性。二、能够合法有效进行转让的股权收益权应该与传统公司法理论当中的股权收益权予以区别。作为信托财产存在的股权收益权并非是股权当中所包含的财产性权利, 而是一种合同上的预期债权, 即通过合同安排, 受托人得以享有对融资方请求给付与融资方因标的股权而获得收益之等额资金的权利。从这个意思上来说, 所谓“股权收益权”毋宁说是“股权收益请求权”更为妥当。

2、“股权收益权信托”的业务性质

如果严格限制不做扩大解释, 所谓“股权收益权信托”实际并非与目前公司以及业界主营的此类业务为同一概念。结合信托原理, 所谓股权收益权信托应该是指股东将其所持股权中的收益权部分通过信托方式转移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根据信托协议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其性质应为财产信托。而根据目前业内实践中的理解与操作, 股权收益权信托更多的是指投资者通过信托方式将资金交由受托人用于收购股权持有人对外转让的收益权, 同时为保障信托资金的安全退出, 通常设计有信托到期后由指定方对受托人所持收益权进行回购并附有担保措施, 其性质实为融资类的资金信托。

二、业务结构及风险分析

1、业务交易结构分析

以股权收益权为信托财产项目的核心在于“股权收益权”的两次转移, 即首先由股权持有人将之转让给受托人以信托财产的方式在信托期内予以存续, 到期后再由受托人将之溢价转让给原转让人或第三方为投资者获取收益。区分回购方为原股权持有人还是第三方, 其基本交易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两个图示中, 可以看出, 对于受托人而言, 不管是针对哪一种交易结构, 其均将和交易对手发生两次双务法律关系。现实中, 信托公司也是通过签订两方的或者三方的《股权收益权转让 (回购) 协议》来对上述关系进行约定。但是由于股权收益权本身无任何实际载体, 也无专门的公示登记机关, 当受托人将持有的股权收益权对外转让以获得对价时, 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风险。特别是当项目结构为图二所示情况时, 由于受托人根本无法实际向股权回购 (受让) 方履行交付股权收益权的义务, 故当股权回购 (受让) 方不履行回购 (受让) 义务时, 受托人将难以主张权利。且当进入强制执行或诉讼环节后, 股权回购 (受让) 方极有可能提出关于合同条款无效的抗辩, 从而导致法院将股权收益权的回购行为认定为虚假交易, 判令双方无需履行各自义务, 此时股权持有人提供的质押担保也将因主债权债务关系的无效而归于灭失。虽然受托人此时还享有标的股权全部的股权收益权, 但实际上根据目前对于股权收益权的认识和理解, 受托人已经难以对其向股权持有人主张权利并予以足额变现。

反观图一所示结构, 虽然受托人依然面临有无法现实交付股权收益权的风险, 但由于回购义务人为原出让人也即股权的持有人, 故可通过合同条款的安排, 约定只要期限达到, 其股东权益恢复圆满状态, 受托人即完成交付。实际上股权持有人将很难抗辩其股东权益不完整, 故本来是需要双方履行义务的法律关系转变为了应该由股权持有人单方履行支付回购价款义务的单务法律关系, 受托人享有的质押权也将因主债权的有效存在而继续生效。

2、风险分析

(1) 根据前述关于“股权收益权”性质的分析和有关交易结构的设计, 信托到期后, 受托人对股权收益权回购方实际享有的权利应该为要求其按约履行支付股权收益权溢价回购款的义务。这种权利应为债权。实际上, 受托人也只能依据《股权收益权转让 (回购) 协议》向回购方请求债权, 或者将债权向第三方转让, 并且也只有将“股权收益权”完好无损的交还出让方后, 上述债权才能实现或予以转让。故在与投资者签署的信托合同中, 委托人授权受托人在信托期间相机对外进行转让的权利应为“债权”, 而非目前业务部门所认为的“股权收益权”。

(2) 目前此类项目的强制执行公证效力存在瑕疵, 理由如下:

首先, 根据2000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的规定, 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范围应为 (一) 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 (二) 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 (三) 各种借据、欠单; (四) 还款 (物) 协议; (五) 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 (补) 偿金为内容的协议; (六) 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概括来说能够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只能是简单明了的债权债务, 而目前国内信托公司普遍采取的《股权收益权转让 (回购) 协议》显然不在此列。

其次, 根据强制执行的单方性, 实际上双务合同由于抗辩权的存在, 应该是无法被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因为强制执行公证是法定的, 抗辩权也是法定的, 公证机构没有权力审查被执行人提出的阻却该方履行债务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而由法院审查抗辩理由又只有重新启动诉讼程序, 这样不但不能减少诉累, 反而增加诉累。双务合同中因对等给付义务的存在, 必然使债权债务时刻处于一种变化的动态过程中, 在不同的时点上双方的权利义务可能都不一样, 这显然不符合上述联合通知中关于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要求。

再次, 根据上述联合通知的要求, 债权人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之前必须先向公证机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 而公证机构出具执行证书前必须向债务人核实债务履行情况。在单务合同中债权债务的存在是无争议的, 公证机构只需核实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部分履行债务的事实, 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程度, 对此, 即使核

实不准确, 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机构进行补救的可能性。而在双务合同中核实债务履行程度的前提是核实债权债务是否存在, 如果连债权债务是否存在都不能确定, 那核实履行程度就毫无意义了。但当事人一旦行使抗辩权, 公证机构就不可能核实到债权债务是否存在。债务履行程度无法核实的情况下能否继续出具执行证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尚存在争议, 更何况是在连债权债务是否存在也无法核实的情况下。转让股权收益权是双务合同, 回购股权收益权也是双务合同, 对此公证处将极难核实回购方的义务履行情况。

第四, 《股权收益权转让 (回购) 协议》所涉及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公证处、法院在实际面临案件时更愿意将之付诸诉讼。《股权收益权转让 (回购) 协议》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 在合同法理论上尚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回购究竟是预约还是本约?如果是预约的话能对预约直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吗?如果是本约, 那么是附条件还是附期限的本约?合同一方能否行使撤销权、解除权、抗辩权?考察股权收益权回购方是否有义务支付回购款, 就要考察回购合同是否已经生效, 而回购合同能否生效又建立在转让协议能否顺利履行的基础之上, 转让协议的履行又取决于转让协议的效力等。股权收益权能否单独转让?剥离了收益权的股权还能否质押?一份协议涉及如此之多的理论前沿问题, 一份强制执行证书是断然不敢对其予以判断的。

最后, 根据目前国内很多地方规定及法官的态度都明确了被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债权文书仅限于单务合同。比如依据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司法厅于2009年12月23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指出, 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为“债权文书中的偿付义务由债务人单方承担, 没有对等给付的情形”。

有鉴于此, 在还没有相关判例出现时, 为将相关风险降至最低, 建议将合同中股权收益权回购方的义务进行技术性剥离, 通过将回购方支付对价的义务从合同中分离而另行签署还款协议的办法达到赋予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目的。虽然尚有不妥, 但不失为当前法律条件下所能采取的最佳方案。

摘要:近年来, 信托公司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稳定并趋于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产品线也不断丰富。其中以股权收益权为信托期限内信托财产存在形式的资金信托业务发展尤为迅猛。此类产品因其具备的灵活高效、自主性强、担保充足等特点深受投资者及融资方欢迎。本文旨在从股权收益权的性质入手, 结合此类信托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 浅析以股权收益权为信托财产的业务性质及其风险分析。

上一篇:描写场面的词语四个字下一篇:项目组织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