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发挥主渠道作用,搞好粮食购销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搞活粮食经营,开拓新的经营方式,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千方百计方便群众售粮,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粮食主渠道作用。在没有政策信贷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身仓储设施、经营经验、购销渠道、收购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筹措资金,采取集、贷、融等各种有效办法,多次跑北京、石家庄、山东等地联系资金雄厚的大客户,与他们建立牢固的业务关系,大力开展代购代储业务。今年以来,与京粮集团签订了玉米代购代储合同1万吨,截止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粮食经营量达2.5万吨。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仓储设施是粮食企业经营的基础,根据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粮食局《关于国有粮食企业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我县粮食企业实际,20XX年投资263万元进行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其中省财政补贴105万元,企业自筹XX8万元),今年7月份已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竣工。通过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了我县仓储设施条件,扩大了收储能力,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3、为增加县政府对全县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县域粮食应急保障措施,维护全县粮食经济繁荣,以保障和预防自然灾害及时调控市场的需要,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河北省粮食流通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16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工作的实施意见》(衡政[]5号)和《县粮食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同意我县建立县级储备粮吨。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待省农发行批复和资金到位后即可实施。

4、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我局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和科学保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长期抓管理、抓检查、抓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今年5月份,我局对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一是要求各企业加强日常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做好防火、防盗、防汛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抓好储粮工作,严格储粮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加强杀虫药剂的管理,设专人、专库保管,出入库记录齐全;四是各企业仓库周围严禁停放车辆及堆放杂物等,对仓库周边的排水沟渠要进行疏通,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5、充分发挥依法行政职能,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稳控全县粮食市场。

依法管粮是法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按照法律和《条例》规定: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在局领导协调下,配备了部分执法器材。二是对持有执法证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三是依法对全县辖区内粮食收购主体进行了检查,发放粮食经营政策宣传材料100多份,有效规范了粮食收购行为,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

6、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我们始终把学习作为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粮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和武装头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机关工作作风得到了好转,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地推动了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

7、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等同时部署、同时检查,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及时制定下发了《粮食局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计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等文件,细化目标任务,严格责任追究,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三是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规定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意识。

8、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营造和谐稳定信访格局。

按照《信访条例》要求,我们通过细致的摸排,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因访施策,切实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对反映问题属实的及时组织查处。针对粮食系统改制后遗留问题较多这一特点,定期搞好矛盾排查,对突出的矛盾,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做好化解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重点做好在资产出让过程中一些老上访户的思想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接访,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减少了越级访和重复上访的发生,确保了系统的.和谐稳定。

20XX年,在统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经过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按照局里的安排和要求,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了将来我们的工作更好,现将我们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20XX年我们农村科完成了九项统计调查工作。

第一、完成了农村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统计工作。

农村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村、农业先进水平的标杆,代表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标志着我市农村、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在这方面,我们积极与农业、农机、水利、土地等涉农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密切配合,周密布置,合理安排,实事求是的调查整理有关数据,为上级统计部门和当地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数据,使之准确及时地反映了我市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为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大局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第二,完成了夏收、秋收农产品生产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

虽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但他终归是基础产业,关系着人们的吃饭穿衣的基本问题,粮食生产更是国家的基础,在今年的农产品生产调查统计中,我们积极下村入户,尽量多的查颗数粒测产和实收实测定产,确保搞准弄清农产品产量,并将在调查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确保我市的粮食大市和农业强市的称号做出了贡献。

第三、完成了我市畜牧业的调查统计工作。

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畜牧业是一条短腿,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畜牧产品养殖总量少,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小等等多种不足,为了我市畜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今年,在完成常规畜牧业总体情况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市所有规模养殖户进行了普查摸底,并入录计算机、建立起了畜牧业规模养殖户名录库,以更好的对畜牧养殖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检测、预告,以确保我市畜牧养殖业良性健康发展。

第四、进行了夏收、秋收及全年农作物灾情情况的调查统计。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前半季旱情严重,后半季风调雨顺,农作物收获季节却灾情连连,对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棉花等农作物灾情严重,针对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配合农业、气象会同乡镇有关人员,及时地对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统计,做到了及时调查统计,及时汇总上报,为我市的抗灾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完成了县(市)、乡(镇)、村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统计是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为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分类指导、制定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的重要的参考资料。这项统计调查工作横向涉及我们统计局所有专业和我市众多的经济、社会管理部门,纵向涉及市级本身和全市所有乡镇以及所有行政村,每一个地方的每一项指标都代表着某个区域的某一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此项调查统计中,我们采取会议布置调查、登门调查、入户访问、电话调查等等多种渠道进行资料搜集,对每一项数据都认真核实,确保数出有据,数出有源,数据合理,客观真实的反应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水平。

第六、完成了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核算工作。

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区域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农村科对我们所负责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查,及时核对,及时计算,确保核算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我市第一产业的真实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基本做到了不重、不漏,不浮夸、不瞒报。

第七、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的各项调查统计工作。

今年,农业产业化统计工作除了完成正常的报表工作外,还对我市的全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新进行了核实认定。我们对我市的辣椒专业市场、两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五个农产品加工(养殖)基地进行了重新登统,进村、进厂、入户核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同时,还积极与发改局、农业局、林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对处于标准边缘的龙头企业等也进行了核实,做到应统尽统,对我市东平奶牛养殖场和康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省级农业产业化单位的申报工作,俩家现代化农业龙头顺利进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监测龙头企业序列,参加全省的产业化的监测考评和重点监测。

第八、进行了农业报表直报平台的试点工作。

在今年,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局长们的亲自部署、安排和参与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对我市所有10个乡级单位进行了直报平台的建立和运用,经过三轮六次报表的试运行,我市农业报表直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农业报表的正式直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农村统计工作效率为保证数出有理,数出有据打下了新技术基础。

第九,协调组织完成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并作为国家的数据质量验收点顺利通过了国家组织进行的质量验收。

20XX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饲料监管工作围绕全市养殖业“执法年”工作要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定目标、健制度;严要求、强执法;重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部、省任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抓制度建设,在行业管理上求规范

1、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在全市推行备案登记制,对全市所有饲料企业、经销商及500头出栏规模养殖户信息进行了登记。通过建立备案登记制度,掌握了饲料监管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建立台帐制度。全市13家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了采购、生产、销售及检化验四项记录,343家经销商建立购销台帐,1900家规模养殖场建立采购台帐。苏仙、宜章、永兴等县还建立了养殖户质量安全监管公示牌制度。

3、建立年检年审制度。按照全省年审要求,建立了年检年审制度。3月份,对13家企业进行了年检年审现场检查,主要检查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产品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否使用违禁药物。通过年审,对2家饲料生产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关停一家饲料生产企业。

4、建立抽样检测制度。制定《20XX年全市饲料监管执法方案》,其中明确了抽样的时间安排、抽样对象及抽样数量。年内,先后市办完成了企业免税抽样、专项整治抽样、市城区饲料批发市场日常抽样及基层规模场抽样等,共完成饲料抽样XX5个。

(二)抓专项整治,在执法监管上求突破

按照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监管对象,开展了多次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首次开展了兽药店小包装袋饲料专项整治。市办全年共查到案件8起,其中移交给县级办理5个,市本级查处3。今年来,市办共处罚金2.52万,没收违法饲料产品3.3吨,为例年来查处案件数最多、收取罚没金最多的一年。

1、开展市城区饲料批发市场专项检查。联合苏仙、北湖饲料执法人员,对市君鑫物流园饲料批发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购销台帐及是否销售“三无产品”。共检查45家饲料批发商,完成饲料抽样16个,下达整改通知2份。

2、开展兽药店小包装袋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的专项检查。对市城区31家兽药店销售的小包装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进行现场排查,对疑似问题产品进行了证据保存,并要求销售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小包装饲料市场的管理。

3、开展全市饲料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规范饲料市场,提高我市饲料监管水平,7月至10月,在全市开展了专项行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心部署,明确责任。

市局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卢爱国副局长任组长,下发了《20XX年饲料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印发工作方案。XX区、汝城等县区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苏仙、汝城、永兴、宜章等县还与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把任务分解到个人。

二是加大宣传,推进整治。

为推进整治顺利进行,各县市区都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XX县进行兽药饲料电视报道2次、报纸宣传3篇,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260份;永兴向饲料经营户发放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并与饲料经销商及规模养殖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XX区以明白卡的形式,把相关法律法规送到经销商、养殖户手中,共发放明白卡1000余份;XX县多次利用乡镇的集市日,以宣传车、标语、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深入宣传活动,并现场展示搜缴的假冒伪劣饲料。

三是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这次整治的重点是以“三证合一”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为抓手,推进饲料生产企业规范化建设;打击使用违禁药物违法行为,确保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以规模养殖场户为突破口,强化外来饲料监管。8月1日开始,市办先后对君鑫物流园饲料批发市场45户饲料批发商及13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苏仙、宜章、汝城等县创新机制,县、乡签订了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把对养殖场户的监管细化到了乡镇及个人;各县市区在进一步完善备案登记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了规模养殖场户上,采取乡镇站日常检查,县局专项抽样的管理方式,确保监管有重点,检查无死角。据统计,今年来,全市共检查饲料生产企业50家次,整顿市场XX0个次,检查经销商、养殖场户1873个次,查处案件11起,没收违法饲料12200公斤,处罚金2.82万元。

(三)抓督促检查,在基层监管上求创新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篇2

1.1 美国

以农业生产的动力类型、机具水平和机械化展开范围为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美国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半机械化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此阶段,大部分农田作业机器已经发明、制造和获得广泛应用,但农业动力仍以人畜力,主要是畜力为主。美国于19世纪初开始向西部开发,为了解决开发土地的劳力不足的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马拉农机具,到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前后,谷物生产用的马拉农机具已基本配套,手工劳动在很大程度上由畜力取代。1880年前后发展到用40匹骡马牵引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大型畜力农机具。南北战争期间及其前后,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短缺,更加速了美国粮食生产半机械化进程。

(2)基本机械化(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时期是逐步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动力取代畜力的时期,以内燃机、电动机在粮食生产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为标志。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蒸汽拖拉机,但发展数量很少。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装备内燃机的拖拉机出售。到1910年全国拥有约1 000台拖拉机。1910年以后,拖拉机及其配套作业机具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农用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保有量已增加到235.4万台,农用载重汽车保有量达149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37.5万台。

(3)全面机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以后,美国农业机械化主要是向广度和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在种植业方面,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现了谷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1954年,畜力作为农业动力的历史宣告结束。1956年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已超过100万台,同年停止了脱粒机的生产,谷物收获全部采用联合收割机。1961年,大中型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的保有量达到470万台,以后即呈基本稳定状态,1988年下降到443万台。

1.2 日本

日本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机械化初期(1870—1945年)。日本的农业生产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前主要靠人力手工劳动。明治维新开始从国外引进农机具,结合本国特点研究改良畜力水田犁和中耕机,发展脱粒、碾米等固定作业机械。20世纪30、40年代,又先后研制成功适合日本应用的喷雾喷粉机械、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等,粮食生产机械化得到初步发展。但到1945年,各项田间作业仍以人畜力为主。

(2)基本机械化(1946—1969年)。20世纪40年代后期推行的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为求得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以手扶拖拉机及旋耕机为主形成的农业生产方法得到推广普及,机械动力基本上代替了畜力。1961年日本农业基本法颁布实施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趋势加强。开始从国外引进轮式拖拉机等大中型机械,随后国内通过改进设计,自行制造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逐步实现了耕整地、排灌、植保、施肥、除草、脱粒、加工及运输等项作业的机械化。拖拉机仍以带旋耕机的小型手扶拖拉机为主。在此期间,多项作业机械化虽已逐步配套,但水稻插秧和联合收获机械化进展不大,还主要靠人力。到1967年,90%的农户有了手扶拖拉机,水稻生产过程除插秧、收获和干燥外,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水田机耕面积达96%,稻谷机械脱粒达98%。

(3)全面机械化(1970年至今)。此期间经历过石油危机及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是日本产业急剧变化的时期,而农业机械却产销两旺,在前一时期普及旋耕机、手扶拖拉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深化了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的体系。拖拉机由手扶式向轮式过渡,并逐步加大功率。这时期还着重解决了难度较大的水稻插秧机、工厂化育秧、半喂入联合收获和烘干等机械化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面机械化。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发展手扶拖拉机,只有很少量的轮式拖拉机。1970年以后,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加快发展,1988年保有量已接近200万台,而手扶拖拉机的保有量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呈下降趋势。轮式拖拉机则迅速增加,功率也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水稻插秧机和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由手扶机向乘坐式发展。

1.3 韩国

韩国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粮食生产机具改良普及。到19世纪末,韩国主要利用传统的人畜力和农机具。20世纪初,日本移民过来后开始普及人力脱粒机等。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普及日本开发的抽水机、碾米机等农业机械,韩国也开始改良传统的农机具。1945年以后,日本人经营的工厂转换为农机厂,大量生产农机具,但由于材料和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出来的农机具质量粗糙。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洪水、干旱和病虫害等灾害,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政府开始以补助形式供应抗旱和抗病虫害的机械产品,但由于没有专门负责农业机械化的部门,各种改良农机具的普及很慢。

(2)机械化初期。这一时期是成功地完成第一个经济开发5年计划(1962—1967年)、推进第二个经济开发计划的时期。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向其他行业,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开始提上日程。从1961年开始普及手扶拖拉机,到了1963年实现了手扶拖拉机的国产化,普及台数急增。同时,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开始普及机动植保机械和抗旱用的水泵等动力机械。随着农用拖拉机的普及,推进了农机具的机动化,许多人畜力机具改良为动力机具。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促进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加快,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和农村工资的上涨,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被迅速推广使用。水稻收获主要使用半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生产和使用2行或3行机。1979年,《农业机械推广法》开始生效,大大促进了农机的生产和使用。政府向购买农机的农民提供贷款,支持检测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和其他重要部门的设立。

(3)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在水稻栽培上,全国基本上同时插秧,同时收获。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时期形成劳动高峰,经常感到劳动力不足。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减少和农村工资的进一步上涨,迫切需要插秧机、割捆机和联合收割机。从这一时期开始,耕整地、插秧、植保和收获等一系列作业都逐渐用机械完成。到20世纪80年代,以耕作为主的农机产品已经饱和,市场向拖拉机转移,同时插秧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开发出多行、高速载入型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和各种打捆机也广泛用于水稻收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业机械化作业比例是,土地耕作为70%、插秧为30%、收割为30%。

(4)机械化成熟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90%面积的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山坡作业和温室作业也日益得到重视,并迅速实现了机械化。随着机械化的促进,明显出现机械的大型化、高速化和乘用化的倾向。随着水田机械化的完成,其他领域即旱地、园艺和畜牧机械化及设施化也在加快。在这一时期,旱田和大棚内耕地用的管理机大量普及。目前,韩国的农业机械产品主要有51.5 kW以下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其他农田专业化作业机械,农机产品30%出口国外。

2 经验总结

2.1 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呈现阶段性

各国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虽然有先有后,但各国粮食生产装备都经历了从手工具到半机械化农具到基本机械化到全面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且粮食生产装备领域不断扩大,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延伸的发展态势;装备品种也由少到多,由缺到全,由单个到成套。

2.2 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具有区域性

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与各国自然地理条件和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相适应。例如,美国农业生产以旱田为主,经营规模大,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主要使用大型农业装备;种植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在种植业机械化发展中,首先实现了谷物和饲草生产机械化;日、韩人多地少,以水田为主,农户经营规模小,兼业经营较多,装备以小型为主。

2.3 广泛采用高新技术

20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实际上是农业机械等装备技术融合现代液压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并向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的过程。液压技术应用到拖拉机之后,传统的牵引式配套农机具被背负或半背负农机具所代替,机械调节被液压控制调节所取代,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应用到农业装备之后,如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故障显示报警系统、自动对行系统、播种机排种与排肥的工况监视和农机作业量自动记录等,实现了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种植机械的作业工况自动监视与控制;激光技术的应用使平地作业后的地块高度正负差控制在2.5 cm以内;电子学与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使管理调度中心与田间作业机械、农作物生长环境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成为可能,来自田间的作业数据,通过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处理功能、专家知识库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后,制定出详细的农艺作业方案和导航作业计划,并最终指挥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航天、计算机、微电子、自动化、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在农业装备上的广泛应用促使了“精确(细)农业”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2.4 国内有强大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国际知名企业重视研发投入

美国有世界最强大的农业装备制造商,如销售收入在10 0亿美元以上的迪尔公司、凯斯纽荷兰公司;法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在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居第二位,拥有库恩等国际知名企业;日本有久保田、洋马、井关和三菱等,韩国则有国际株式会社、东洋株式会以及大同工业株式会社等。这些知名企业都很重视研究开发与新产品的设计推销,一般都有设计研发机构,负责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创意等,其研发费用对销售收入的比值基本在3%~5%,他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装备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从而使农业装备技术不断进步,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形成“越重视研发一技术越先进一企业越兴旺”的良性循环。

2.5 粮食生产装备研发一般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融合创新道路

美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其农业装备技术主要靠自主发明与创造;法国机械化起步也较早,主要是在国家支持下走自主创新加引进吸收之路;而后进的日本、韩国,基本是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再结合本国农艺技术特点,加以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实施国外引进与本国研制并重的方针,可将其称之为融合创新。这种融合创新,内外交融,优势互补,能发挥后发优势,缩小差距,甚而后来居上。由此可见,各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虽因国情不同选择了不同途径,但都在走一条共同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结合的开放式发展道路。

2.6 政府在粮食生产装备发展中给予大力支持,正确导向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篇3

省农委任克军主任、于文波副主任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王儒林省长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对当前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我省备春耕生产总体形势很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备春耕生产物质基础较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落實早,水库塘坝蓄水较好,农业科技培训力度较大。

我省提出,正常年景下今年粮食总产要达到300亿公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目前备耕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50多天,会议要求各地要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地不种完,苗不出全,中心不能转。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立足于抢前抓早,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突出抓好宣传发动、生产计划、惠农政策、物资准备、抗灾措施、组织领导“六落实”。具体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和落实重大惠农政策。大力宣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大县奖励政策;宣传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稻大棚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重大增产技术、小型农田水利、深松深翻、棚膜经济等补贴政策要做到家喻户晓。各县财政部门务必在3月10日前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其他惠农资金也要尽快下拨。二是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全省播种面积要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4800万亩,水稻1200万亩,大豆500万亩,尤其要扩大优质专用玉米、水稻和高油大豆种植面积。三是加快生产资料入户进度。各级金融部门要适时投放信用贷款,各级农业、供销、石油等部门要抓紧组织化肥、种子、农用柴油等各类货源,搞好物资储备,做到数量足、品种全、质量好,在3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做到全部到户。四是搞好抗春旱、保春播、拿全苗。要加快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加强各类水库的科学调度,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多地拦截桃花水,在粮食主产区继续增打抗旱应急水源井,因地制宜增建各类抗旱设施,做好人工增雨准备,搞好抗旱用油、用电等能源供应,强化旱情预警,实行开源节流并重,工程和生物措施并举,农艺、生物、田间管理综合措施并进,全力做好抗旱准备。五是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入户活动,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加大成熟技术的配套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灭鼠、种子等离子处理和玉米地膜覆盖等重大增产技术。启动实施好100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王儒林强调,各地要坚持“一耕多备”,统筹推进春季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棚膜蔬菜,重视发展人参、鹿、林蛙、食用菌等特产业。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做好售粮、安全储粮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适时出售手中余粮,加快粮食变现。要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引导粮食生产加工、储运企业按限价收购粮食。同时,指导和帮助农民搞好安全储粮,坚决防止发生大批坏粮现象。三是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指导服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搞好市场衔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民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问题。四是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层次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引导龙头企业走规模化、精深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之路。五是认真做好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造林进度,提高造林质量,确保完成春季造林生产任务。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火情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粮食安全生产总结 篇4

芝英镇地处永康中部,是永康五金的发源地,现有人口49000多人,13794余户,耕地面积24900多亩。一年来,我镇根据金华市粮安办【2010】1号文件及《2010年度永康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的文件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粮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粮食安全生产目标。

现将我镇2010年的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统一,领导重视

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异常重视,始终将粮食安全生产做为一项重要的日常议事事项来抓。认真执行上级政府有关粮食安全的指示和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芝英镇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芝英镇镇长李浩锋同志担任组长,芝英镇党委委员、农办主任黄芦壹同志为副组长,下设政策宣传和劝导组、粮食应急供应和秩序维护组、粮食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和善后处理组等五个工作组,做到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协助抓,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芝英镇的粮食安全。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成市政府关于粮食安全生产的任务和要求为前提。行政首长负责全镇粮食安全,分管领导负责各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联村干部负责各行政村的相关具体事宜,各司其责,层层落实。

建立土地长效管理机制,严格保护现有耕地。加强农村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每周两次的定期土地巡查,坚决制止非法占用耕地。将土地管理情况列入机关干部的年终考核内容,强化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

三、深切落实,分头推进

按照上级政府有关粮食安全生产的任务要求,全面统筹芝英镇的农业生产工作,着重加快各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芝英镇的粮食安全生产。

1.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市政府对我镇的任务要求为粮食播种面积17600亩,生产总量7370吨。2010年芝英镇共完成粮食播种17780亩(其中早稻3731亩,晚稻11000亩,其他作物3050亩),全年生产粮食7379吨。均超额完成任务。

2.采取有力的支农惠农措施,特别是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2010年芝英镇的种粮大户数升至64人,总承种面积从去年的800多亩增加到8610亩,其中100亩以上的有23人,并且承包年限在5年以上的达到2225亩。

3.加强宣传力度,加快和扩大土地流转。2010年芝英镇投入流转的土地面积新增2500亩,达到了9022亩,占总面积的36.13%。

4.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目前该工程总面积达650亩,其中黄店村230亩,桥里村300亩,宅口村120亩。

5.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2058亩,其中黄店村647亩,桥里村449亩,宅口村252亩,王上店村448亩,南山沿村262亩。

6.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及时反映粮价菜价波动,确保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有应急保障能力。

7.加快堰头畈稻米合作社试点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区位于我镇和石柱镇,共涉及15个行政村,共有农户2814户,总人口9146人,农业劳动力1654人。区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6466亩,园地709亩,林地599亩,水域1607亩,未利用地687亩。

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小结 篇5

根据**市粮食局*粮【2011】79号“转发关于开展2011年**省粮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今年的秋季粮油普查工作,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下属各库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

经检查我县各粮食储存库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相关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基本健全。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经检查,各库点有专人抓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库签订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心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分管和库点负责人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储粮安全情况

目前我县储粮粮温正常,粮情稳定,储粮处于安全储存状态,各库点能够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管理办法和要求。

四、仓储设施设备和作业安全情况

我县粮食中心库仓储机械主要为**库点的粮食输送机,平时库领导也十分注意机械操作的安全,仓库熏蒸操作人员基本上能持证上岗。

五、储粮化学药剂安全情况

对于化学药剂的管理方面,我县粮食**库在**库点专门设有药剂室,**库实行统一采购、集中存放、专室储存、专人管理、双人双锁收发制度、药剂出入必须经库有关人员批准。并且做到每月检查库存情况,做好出入库管理。

六、消防和用电安全情况

我县各库点配备有灭火器,消防安全责任到人,对库区电线前几年已经进行了部分更新,用电相对比较安全。

七、防汛防台风工作落实情况

对于防汛防台风工作,我中心密切注意日常天气预报情况,经常指导各库点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八、今次检查存在问题

(1)个别仓库残旧(如瓦房仓),储存条件有待改善;(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待提高;(3)对未完善管理的要进一步提高、整改。

九、整改意见

(1)要求我县各库点在2011年11月5日前整改完毕;(2)储备库负责人常提醒仓管员除必要的日常粮情检查外,还要时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层级落实安全责任人,仓储设施、熏蒸作业等必须严格遵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的规定。定期对仓库使用的电器设备、消防器材等进行排查,及时维修和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配件,保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以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甲乡粮食生产工作情况 篇6

2011年3月15日

一、召开会议

3月8日下午召开党政扩大会议,第一时间贯彻上级精神,研究本乡粮食生产具体方案、措施。

3月11日召开全乡粮食生产大会,全体乡村干部参加,乡长作动员报告,四个村作表态发言,各村递交责任状,表彰3名种粮大户,书记作强调。

3月13日,召开驻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会议,安排2010年双季稻种植摸底工作,各村粮食生产工作碰头。

3月14日,召开党政扩大会议,对粮食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再研究,安排下段工作。

二、宣传动员

对全乡粮食生产大会进行电视录像宣传;

各村召开村支两委、党员组长、户主会议,层层贯彻精神,示范村书写标语不少于50条,非示范村不少于30条;

安排宣传车流动宣传,20号前3天,月底2天。

三、组织管理

成立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全体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参与的高规格领导小组; 将粮食生产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安排到村,纳入一票否决工作范围,纳入村、支两委换届干部考察重要内容;

全体乡村干部实行砍土分方、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措施;

划定16个村为两个千亩双季稻示范片,20号前建好到户台账。

四、激励措施

对示范片内种植双季稻农户实行免费供种; 双季稻验收后每亩奖励100元到耕作户;

安排50-80元每亩到村,统筹解决集中育秧、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问题;

安排约20元每亩作为年终村级奖励; 安排约20元每亩作为年终乡级奖励;

安排50-60元每亩作为种粮大户、农机大户额外补贴; 对宁荒不种承包户取消粮补综补;

对未完成任务的乡村干部实行经济处罚和组织处理。

五、存在问题

粮食高效生态生产模式 篇7

一、项目开展的效果

2009年在泉巨永乡十二吐莫和双山子两个村落实面积73.3公顷, 土地条件为平肥洼地。9月26日经市、乡两级科技人员联合测产平均单产实现9192千克/公顷 (其中:玉米平均单产8217千克/公顷, 大豆平均单产975千克/公顷) 比相邻常规栽培地块单产6000千克/公顷, 增产粮豆3192千克/公顷, 增产53.2%, 增收8032.5千克/公顷, 项目区农民纯增收58.9万元。由于人为不可抗力的罕见旱情, 项目区没有达到预期产量、产值指标, 仅完成指标68%。比2008年40公顷平均单产14250千克/公顷, 同比下降35.4。而相邻地块常规栽培减幅更下滑42.8%, 主要表现为成穗率低、空秆率高、千粒重下降。显而易见, 项目区的技术措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过来看, 科技的贡献率增长了83.6%。在罕见大灾之年仍取得如此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来之十分不易。目前这一技术已被项目区广大农民认识和掌握, 并普遍受到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二、项目区所遭遇的不利生产环境

一是2009年北票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 全市全年降水量仅为281.4毫米, 全市79333.3公顷耕地有67333.3公顷成灾。其中造成绝收面积43800公顷;减收5~8成的16000公顷;减收3~5成7533.3公顷。有50个村17084口人, 4862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是历史上少有的欠收年。项目区情况也不容乐观, 泉巨永十二吐莫和双山子两个村5~9月份降水量仅196.7毫米, 进入中伏以后连续40天未有有效降水。整体估产看只有3~4成年。由于严重干旱造成地下水枯竭, 虽然有机电井也未能进行有效苗灌。因此, 干旱已成为限制北票市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

纵观北票市农业资源, 光、热、水、气及土壤各生产要素, 光、热资源居全省首位, 理应成为辽宁粮食作物高产区。但是, 北票市地处贫水区, 有效降水少, 导致地下水等水资源绝对量少,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1/20。十年九旱的脆弱生态, 注定了北票市缺水是永恒的, 节水旱作农业也是永恒的, 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如何“蓄住天上水, 保住地下墒”, 运用生态措施, 建立土壤水库, 显得十分重要。必须采取农机农艺措施, 改土沃土, 轮作倒茬, 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 建立农业生态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 以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不断增强农业后劲。生态旱作农业是北票市种植业需要长期坚持的必然选择。二是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矛盾难以协调, 一家一户几条垄很难实行轮作倒茬。在这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 逐步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 以适应未来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和更大范围的项目推广。

三、关键技术

首先对项目区农田进行土地整理、打井配套管灌设施, 隔年隔带旋耕深松。在此基础上采用玉米大豆交互换带立体高效生态栽培模式, 运用工程、生物、农机、农艺四项措施进行技术改造, 并主推八项关键技术。

1. 采取玉米大豆交互换带立体高效生态栽培模式

种植形式有2∶4或4∶4两种, 间作后既提高了复种指数, 又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生产率, 发挥边际效益。特别是玉米中部对产量形成起关键作用的“穗三叶”光合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光合生产率明显增强。做到“玉米比清种不减产, 大豆基本是白捡”。大豆白捡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豆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 地下要充分发挥大豆茬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固氮增产和改土作用, 实现以磷调氮, 减少下季玉米用氮总量, 控制面源污染, 以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2. 推广高产专用耐密品种, 提高种植密度

选择土层深厚, 平肥地块, 推广株高适中、耐密、叶片上冲, 靠群体增产的优良品种, 把最好的品种种植到最适宜的地方。我们主推的品种为单科2151、东单335、津北288、丹玉39;大豆品种选择东豆1号、东豆50两个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在原来43500~45000株/公顷基础上, 普遍增加到52500~60000株/公顷, 玉米加密, 大豆稀植。大豆密度在120000株/公顷左右。今年虽然玉米密度加大, 但在如此严重的干旱环境下并未出现空秆现象。

3. 隔年隔带旋耕深松换带立体种植技术

隔年隔带旋耕深松, 是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 大豆茬免耕, 明年铁茬直播玉米, 摒弃了传统的翻、耙、压、起, 采取深松40厘米, 打破犁底层, 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持水能力, 有利于形成土壤水库, 防止地表水径流。下一年玉米大豆交互换带轮作倒茬, 大豆茬直播玉米, 利用豆科的生物固氮作用, 保持绿色环保, 环境友好, 这项技术措施对缓解今年发生的旱情,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总的原则是“多施农肥, 限量化肥, 稳氮、增磷、补钾、调微”。并做到以磷调氮和以水调肥。

项目进村开展伊始, 首先动员农户把过去的驴、马厩肥积攒起来, 它们是很好的生理热性肥料, 对前期的壮苗早发起到突出作用, 一改过去驴、马粪不当肥, 河套前到处堆的局面, 提高农肥施用水平。实现过腹还田, 建立农业生态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其次将测土知识体系的定量化分析和数字化表达系统, 应用到田间水肥管理, 建立作物产量指标与地块实际供肥能力动态管理模型。解决传统作物栽培模式经验性强、适应性窄、定量化弱的难题。引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按照年初种植指标确定2009年投肥指标为:施农肥30000千克/公顷;配方施肥: (1) 玉米:底肥施复合肥 (N、P、K各18%) 675千克/公顷, 追肥施尿素375千克/公顷, 锌肥11.25千克/公顷。 (2) 大豆:底肥施二铵150千克/公顷, 尿素75千克/公顷, 硫酸钾195千克/公顷, 锌肥3.75千克/公顷。追肥施尿素150千克/公顷。真正做到平衡施肥。要求底肥深施, 种肥隔离。

5. 节水灌溉技术

在全面完成土地整理基础上, 打井配套水利设施, 采取地下管灌, 节约用水, 因需供水, 以水调肥。今年由于罕见旱情, 地下水枯竭, 有20%地块苗期仅灌一水, 80%地块没有苗灌, 后期无水可灌, 对产量影响较大。

6. 生态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立体栽培。一是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降低了玉米病害发生的风险, 生育期田间不感病;二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化率。5~6月份朝阳地区光热资源在全省居首位, 由于提高了复种指数, 从而也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在玉米虫害控制方面推广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 杜绝农药污染。大豆食心虫防治用DDV沾秆熏蒸防治, 保持农产品绿色、安全、环保。

7. 化控技术

(1) 为了防止大豆在中后期徒长, 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克, 对水750毫克喷雾。矮化株高, 防止倒伏, 效果很好。 (2) 玉米在9~12片叶时, 根据田间长势, 如有徒长现象也可用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控制, 今年由于干旱的原因, 玉米没有徒长, 因此也没有采取化控措施。

8. 秸秆还田技术

沃土是实现粮食高产的基础, 保持这个基础的核心是建立农业生态内部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 形成循环农业经济。就是把人类从土壤中取走的东西, 再通过农业生态链补偿回来。一是间接通过畜牧养殖业过腹还田。持续大量的施用有机农肥;二是直接秸秆还田。秋收后, 把秸秆在田间直接粉碎, 结合旋耕还田, 这项工作后续即将展开。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粮食生产补贴;种植决策

一、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以及与农户种植积极性关系的研究现状

1.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2004年以后,我国调整了原有的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粮食补贴体系。国家通过几个步骤:首先,完善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制度,同时采用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来保护种粮农户的经济利益。其次,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农民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成本,从而缓解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最后,确立了对良种和农机的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生产的改造和升级,进一步地增加农民收入。这样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保护了农民利益。

2.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相关性研究现状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涉及 “三农”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在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关系上有很多研究成果。较多的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并不能促进农户扩大粮食生产,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持消极态度。而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粮食补贴政策能够保护粮农的经济利益,对保持种粮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考虑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是否能积极地影响农户的种粮决策,不完全要考虑粮食补贴政策本身,同时还要考虑与农户决策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评价粮食补贴政策的有用、有效性。

二、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农户对当期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和农户面临的经济选择进行调查,以2014年辽宁省灯塔县内的200名农户作为样本,分析农户面对粮食补贴政策,如何做出种粮经济决策。

1.问卷内容与调查问题

调查问卷设计了农户自然状况和与种粮补贴相关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农户的自然状况、农户是否扩大种植面积、农户扩大多少种植面积、收入是否增加、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格的满意程度、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程度的满意程度、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的满意程度、农户是否有种植经济作物的意愿、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而选择进城打工。

2.问卷主要的几项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户大都分布在31-5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71%。有37.5%的农户选择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种植面积也不超过10亩,有62.5%的人对增收不满意,更愿意选择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例如蔬菜、水果。被调查的农户也会选择进行土地流转,进城打工的方式放弃粮食种植生产。有97%的农户对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格表示一般和有点不满意,只有23%的农户表示对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满意,对农资补贴持不满意的居多。这些调查数据较为明确地说明了目前农户的种粮生产积极性和经济选择问题,本文就此结果分析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三、现有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和改进策略

1.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户对现有的粮食生产综合补贴体系并不是十分满意。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国际粮价的低迷,国家财政面临着较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补贴压力,因此,采用最低收购价格并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应该逐渐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让市场来调节粮食的种植行为。同时,采用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补贴保护种粮行为,稳定我国的粮食供应。对于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政策存在较多的不满意意见,主要原因还是农民种粮收入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从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角度分析,粮食种植的替代品-种植经济作物和进城打工会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农户更愿意选择其他方式而放弃种粮生产获得增收。因此,国家应该探索改进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的政策,通过完善补贴的范围和程度,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来提高种粮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增强种粮积极性。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实现种粮规模经济

鉴于农户更愿意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现状,国家应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对土地集中之后进行的粮食生产,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单个农户生产能力有限,获得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也较不容易。因此,农村土地流转之后,一方面,出让农户通过流转获得一定的补偿取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较大的土地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土地承包权,形成了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粮食种植成本,更大地凸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优势。反过来雇佣流转出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农户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良好途径。国家应该综合利用粮食补贴政策与规范了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来促进粮食生产,提升种粮积极性。

四、结束语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缩小城乡差异目标的实现,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补贴方式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来保障农民收入,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来获得种粮规模经济,发挥粮食补贴的优势。因此,國家需要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和管理方法,才能促进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国泰民安的治国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琼,刘颖.国外农户粮食储备补贴的主要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2(24).

上一篇:读书心得优秀作文1000字下一篇: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