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精选7篇)

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校不断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同时新的领导班子结合我校生源实际,依靠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各项措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我校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研究部署,严格排查隐患,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要求,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校长、安全负责人、值班教师定期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校长值周人员入住学生宿舍,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同时,积极配合县卫生部门对学校防治传染病工作进行检查,配合交通部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地震演练,配合供暖单位对供暖设施、空调等进行安全排查等,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使教师、学生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安心上课、休息。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好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根据《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宿舍、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治情操。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按时举行升国旗仪式,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三是加强学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商河二中一日常规》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班级、团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学生会为阵地,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齐头并进。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适时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各部门领导干部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其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我校特别重视对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管理与培训,利用每周一次的例会时间组织学习、交流经验,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促使各部门健立健全合理的工作机制。全体领导干部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各部门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值班巡查,确保师生安全,节假日均安排人员值班。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加强后勤管理,提升保障水平。我校后勤保障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运行模式,保障机制完善,从学生入校到离校,已实现了“保障一条龙”式的流水化作业,物资配备、学生使用、验收严格有序,对出现的各种保障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做到了服务热情、保障有力。同时,我校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定期对学生宿舍及餐具等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对学生使用的被褥、床单、被罩、枕巾等每月一次清洗、紫外线杀菌消毒,有效的避免了流行疾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在饮食卫生方面,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严把进货关、质量关,坚决做到严禁“三无食品”进入校园,每天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卫生检查,确保饮食卫生工作不出任何问题。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名师建设工程”、“两操”、“三个十分钟”,展示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与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重视文化课,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在招生、分班、任课教师安排上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办“重点班”。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教、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教研室定期督导,促使教师钻研教材、加强教研,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三是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加强教研、集体备课,选准教学起点、教学与帮扶齐头并进,实施教学问责,模块学分修习要确保80%以上学生优秀,对达不到优秀的学生通过个别指导帮扶重新补考达到优秀。四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阳光体育与艺术活动。我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两操”和课外活动,切实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围绕“阳光健身”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明目工程”、踢毽子、跳绳、“舞动的青春”健美操比赛等。学生基本掌握了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基础知识,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多数学生至少有一项兴趣爱好或特长,较好的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基本要求。五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舞蹈、音乐、武术、美术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我校立足实际,力促学校多元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打造学校特色,构建特色文化体系。一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体现学校环境、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二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从挖掘学校优势项目开始,从打造高品位的校园外显文化入手,打造高品位的特色文化。三是构建生活型德育特色文化。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行为习惯示范评比活动,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极推动新课改,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教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习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各年级按照计划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讨,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建立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要求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2课时,及时掌握并反馈课改信息,与教师一起参加讨论,为教师排忧解难,为课改出谋划策,每周至少举行一次学校领导干部集体调研课活动。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积极进修、自学、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六是完善考评制度。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估方案》,制订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全校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上级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社会各界评价良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虽然我校在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与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克难而进,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努力谱写我校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2

一、三个优先, 搭乘薄弱学校改造直升机

校际间的不均衡是择校的主因, 遏制择校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均衡。实现均衡的第一场战役是消除薄弱, 从而达到办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1.优先投入薄弱学校改造资金。

我们的教育投入都以每年20%的力度递增, 教育投入年增长大幅超过经济增速。以2011年为例, 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1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6.52%, 教育支出为42, 224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39.35%, 设立改造薄弱学校专项经费, 为办学设施、校舍维修和小班化教育等投入专项经费23, 49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直接提升薄弱校办学条件, 直接改造薄弱校办学理念, 直接促进薄弱校激情升华”的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薄弱学校一次性改造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2.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改善条件。

我们坚持以薄弱学校为重点, 加快推进校舍改造维修和环境美化绿化工程, 100%高质量铺设了学校塑胶操场, 100%按照国家Ⅰ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 100%高标准建设和更新学校专用教室, 100%配齐配足信息化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同时, 大力强化设备的应用, 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将专用教室的使用排进课表, 保证设备有人用、不闲置;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保证设备用得好, 有实效;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专业队伍, 保证使用有指导、能维护;搭建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及教研平台, 保证教师有处学、能交流, 这些手段使西岗区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差异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把全区的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会等全部放在薄弱学校, 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走上讲坛、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展示成功经验, 快速提升干部教师素质;重视薄弱学校的文娱活动, 扶持男子鼓队、合唱队、花样跳绳等项目, 提升办学特色;实行教师、学生免费制服工程、微笑校园工程, 加速改变薄弱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让教师、学生由外而内提升形象, 以崭新面貌面对社会和公众。

3.优先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我们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策略是“名优领军, 专家引领, 全面优化, 科学调配”,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 特别是薄弱教师的培训提高上, 全面“提升优质师资总量”, 同时, 通过“科学调配”, 在远期和近期两个方面, 消除校际间在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热。

深入探索干部教师培训新途径, 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增至1000万元, 教师人均达到5500元以上, 逐步形成了西岗教师“嵌入式系统型”培训模式, 实现教师激情与活力的再焕发。开展“拜名师工程”、“珍爱生命·真心微笑”工程、“三类三级三联动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量身定做培训方案,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基地稳定有效、层次高端灵活、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科学调配的交流体系中, 实行由校长先行交流带动教师交流, 使优质的学校成为优秀校长的培养基地, 再使优秀的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 实现扶持。在教师交流中, 采用“圆桌式”交流方式, 屏蔽优质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由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优先选择优秀师资, 实现师资力量的主动均衡。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不递条子, 不干涉交流制度。

二、三个不动摇, 开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干线

单纯人、财、物的均衡, 对于“择校”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教育优质与否的评判主要还是依靠质量, 而不单单是硬件与师资的配设, 西岗区遏制择校的第二战场在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教育质量和管理方式的均衡与优质。

1.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好了质量自然就好了。从2008年开始, 西岗区先后出台20余份教学管理文件, 其内容涉及高效课堂建设、推广教学管理成功经验、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行政领导包校制度, 充分体现“教育行政就是在服务中行政”, 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 为区域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支持。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听评课、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 全年240节。教师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过三关”等手段, 做研究型教师;研制并使用“校长专业领导力手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指导案”、“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过三关”记录、“研修专用手册”等标准件, 提升学校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并缩小校际间学业质量差距, 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

2.坚持创新教育管理不动摇。

西岗区实现区域均衡的方法是“整体建构”。这个整体体现为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再到“片区+校群”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思想。

2008年, 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 对名校长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与领导等做出明确规定, 保障名校长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优秀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薄弱学校改进与发展的平台。

“教育协作片”是“名校长工作室”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牵头引领下, 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 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 成员由2至3所中学及临近小学共同构成。目的是探索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方式互补互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 我们充分考虑中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间的利益关系, 在总结校长工作室有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与竞争, 但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系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 由校际联盟管理逐步发展为“片区+校群”的管理, 构建起区域内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网络化均衡管理新模式。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任务, 将对口中小学按组织管理的方式组成一片。实行松散型九年一贯管理, 以中学为牵动, 进行集中教研和规划学生活动、完善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等项目, 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做足、做好学生九年连续的培养计划, 形成了“片区”管理模式。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 将同阶段强弱校形成联合群体。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 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和在片区发展中的难题, 形成了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的“校群”管理模式。

通过“片区+校群”管理, 形成横纵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片区中通过中小学教师集中研究教材教法, 实现中小衔接。同时, 在片区内每所学校的文化整体建构和片区文化整体建构上实现统一, 保证片区艺体项目的一致, 按照片区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规划, 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小班化”促进“大均衡”不动摇。

2007年, 我区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后, 区委即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 并以此为抓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把小班化教育作为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采取国家级课题牵动的方式深化研究实践, 加入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联盟, 组建了环渤海小班化教育联盟, 夯实了辽宁省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基础, 建立全样本小班化数据库, 使小班化教育发展更具科学性, 顺利实现了从“自然小班”到“规划小班”的过渡。在“关注每一个”的策略下, 实施课堂发言100%、面批面改100%等策略, 落实了“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 实现了小班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小班实现校际间、班际间和人际间的均衡。在小班化教育理念下, 实施限定班额政策, 在保证学区内学生的就学基础上, 严格遵照小班化的班级规模, 保证小班化的教学效益, 防止学生盲目扎堆择校。

三、三个再强化, 点亮遏制择校启明灯

择校归根结底是人在惯性思维下的“择优”的行为体现, 我们的前两战赢得的是遏制其择校的资本, 最后,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本, 展现这种资本, 让择校者实现从被动放弃择校到主动选择对口直升。

1.再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制定政策, 保证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 保证全区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适龄儿童的公平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着力落实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5%到校, 无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 择校即丧失此项权利;三是采取阳光分班, 实行电脑派位, 不私设重点班, 促进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解决择校择班的难题。

2.再强化家校沟通。

强化区域社区教育学院的职能与作用, 架设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的桥梁。在全区中小学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 抽选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组成议事会, 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 建议与参谋, 监督与评价, 整合与共享关心教育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 让家长口口相传, 更加了解片区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认同片区, 选择对口。

3.再强化经验总结与宣传。

将我们的教育成果如薄弱学校成功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行为中提炼经验, 从偶然中归纳必然, 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实现促进均衡的良性循环。同时, 再强化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择校的弊端, 了解区域均衡的现实与未来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从主观意愿上杜绝择校。

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3

紧扣主线,坚持标准谋均衡

夯实基础,分线突破。荆州区紧扣《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来共投入资金2.06亿元,开展“校舍优化、运动场改建、生活设施完善、技术装备升级”四大行动,通过项目推进、集中治理等方式,分线消除薄弱环节。近几年,共消除D级危房67栋,维修改造C级危房72栋,新建或改造教学楼62栋、食堂30个、宿舍28栋、运动场43个、公厕25个、教师周转房230套。投入350万元,更新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课桌椅;投入2600万元,基本配齐了实验室、微机室、“班班通”、体音美室和图书室;投入400万元,为25所学校安装了直饮水装置和热水器。

全面改薄,均衡配置。荆州区政府组织区财政、规划、土地、住建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校校行”活动,突破办学条件瓶颈。实施“一校一策”,逐校进行攻关,对照办学标准,找出每一所学校存在的差距,列出整改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长期跟踪督办,确保每所学校都达到省定标准。同时,通过项目倾斜、师资补充、文化建设等方式,全面改造薄弱学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实现了“两无四化”目标,薄弱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基本实现了无差别化。

追求优质,打造特色。荆州区根据区情和实际需要,注重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搭建“四园八有”质量管理平台,实施“七大行动”,开展“八项创建”,实现“一校一品”,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春晖少年德育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川店中学的“三雅教育”、南门中学的礼仪教育、裁缝小学的“感恩教育”扎实开展,太晖小学“永恒的21天”习惯养成教育在全国德育年会上作经验交流,八岭山中学和西门小学被授予“全国诗词教育先进单位”,荆南中学姜陈同学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和“感动荆州十大人物”。以课改为依托,整体推进“有效课堂”构建行动,将均衡理念贯通于教育全过程。北门中学“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川店中学“绿色生态”课堂、荆州小学“135快乐”课堂等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深入推进“阳光体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区校园足球蓬勃开展,八岭山中学2名学生入选省2020全运会梯队,马山中学唱响“马山民歌”成为全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学校”,荆州小学获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十佳全能”奖,北门中学获全省中学生啦啦操比赛“自编花球项目”第一名。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全面升级校园网,“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建立全区课程资源库,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空中课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强化主责,引领联动抓根本

抓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科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充分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荆州区政府出台并实施《荆州区义务教育学校“十二五”布局建设规划》,辖区内学校由2009年的58所逐步调整到现在的53所,基本形成了一般乡镇1所初中、2至3所小学,较大乡镇2所初中、3至5所小学的格局,布局日趋合理。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趋势,为缩小城区学校密度,扩大优质教育服务半径,市、区两级政府启动古城疏散、人口外迁计划,投资2.5亿的荆州中学已经建成;投资1亿元的市实验小学、投资1.2亿元的荆北新区学校和投资1.5亿元的华中农高区学校正在兴建之中。

抓经费投入,提升保障水平。荆州区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财政第一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目前,全区预算内教育拨款达到2.7亿元,已占到财政支出的12.66%;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10700元和5600元,增幅明显;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小学分别为815和615元,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近三年,全区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97亿、2.14亿和2.7亿元,呈逐年递增之势。除区财政主渠道投入之外,各镇(办、管理区)也大力支持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抓师资建设,增强队伍活力。荆州区坚持从活源导流、尚德明责、培训强能、厚爱优酬等方面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引进资教生、免费师范生和农村新机制教师共379名,区财政、人社、编办等多部门统筹协调,保障每年300多名校长、教师下乡支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开展“千日破关强师行动”,开设网上“强师论坛”,打造教师全员培训品牌。整合国家、省、市、区教师教育资源,做到因人定训,并先后选派6名校长和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健全了教师医保、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保险和教师健康关爱等制度。工资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幅度达到8%-12%,各类评先、评优、晋级也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

明确主旨,构建机制促发展

健全共建机制,实现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荆州区委每年召开常委议教会,出台一系列惠教政策;区政府每季度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大、政协把视察评议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区直各部门和各乡镇定期召开协调会,为教育排忧解难;各学校也通过家长学校、教学开放周等途径征求家长、群众意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聘请23名责任督学,把每周三定为“校园督学日”,开展“一日全程督导”活动。目前,全区上下共同关注教育、合力支持教育的氛围已经形成。在连续几年的人大评议中,教育部门都名列前茅。

构建安全机制,护航持续发展。荆州区牢固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理念,实施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全员履职、强化整改、严肃追责的工作机制,连续四年实现安全责任零事故。制定并实施了《荆州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日周月年主要工作常规》等20多个工作规范和标准,辅之以要求填写“一录九簿一志三表”等14套表册,促进安全工作流程化、常态化和精细化。狠抓食品、消防、交通、治安等重点领域整治,大力推进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工程”,打造“放心食堂”;投入600万元,着力整改相关学校消防通道安全隐患;强力推进校车标准化进程,需要校车接送学生的2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配备标准化校车,实现了公司化运作,政府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00万元,确保运行安全;投入80万元,完成了所有学校的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各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实行了培训、监管、考核、奖惩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构建关爱机制,促进共享发展。荆州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少儿等弱势群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如关爱随迁子女,严格落实“两个为主”政策,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服务。关爱贫困生,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关爱残疾儿童,投资506万元,新建一所规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素质。为妥善解决留守少儿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区政府投入150万元,在所有农村学校新建了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留守少儿之家”,实现硬件“五有”、软件“五全”;全区实施并逐步形成了“一一六三”关爱工作体系,组建了1800多个“3+2+1+1”关爱互助小组,常年开展活动,让留守少儿精神有寄托、成长有伙伴、情感有交流,实现了留守少儿的全覆盖,在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会上,荆州区的“留守少儿”关爱与教育工作,得到了国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作者单位: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

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4

武穴市余祥小学

为了积极推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我校积极响应创办均衡教育的号召,学校领导、教职工上下团结一心,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各项迎评工作,力求用高质量来迎接受国家组织实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现在,我就我校创办均衡教育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武穴市刊江余祥小学创办于1968年,是一所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小学。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三个分部,其中本部设有幼教部和小学部,高湖分部为幼教。2014年秋季小学部有7个班,有学生214人,平均班额31人,最大班额40人。校园占地面积4365平方米,生均20.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851平方米,生均8.65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397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32%。因受校园布局的限制,100米跑道不能划分出来,只能划分60米跑道,运动场地面积为2200㎡。今年暑期投入资金对操场进行硬化,篮球场和排球场得到较好的设置。学校各功能室较齐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体音美器材室、舞蹈室、班班通教室各一间。因受扩班影响,现将多媒体班班通教室、计算机教室腾给二年级、五年级教学使用。这学期新配班班通录课室一间,使我校办学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图书室藏书7062册,生均33册。余祥小学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3人,中师学历20人,学历达标100%。师生比为1:11.3。学校始终坚持“质量强校,和谐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近几年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硬化操场,建设标准化食堂,教学楼全面装修。虽处城郊,但有着与城区学校相媲美的校园环境。学校狠抓常规管理,打造乡村特色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学校注重安全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在广大家长中赢得了 良好声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招生范围由本辖区辐射到周边四个村,学生人数连年上升,真正成为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农村窗口学校。

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德育与智育并举,学校教育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授予“武穴市合格学校”、“武穴市远程教育先进单位”、“武穴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武穴市经典诵读先进单位”、“武穴市书法实验学校”、“武穴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二、主要措施

1、树立积极、先进的教育理念,创办人民需要的均衡教育 一个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需要的是学校有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教育资源均衡、教师队伍均衡、受教育机会均衡、教育特色鲜明作为发展理念,以“办优质教育,育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全面发展”为育人理念,构建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以“学校——管理规范有特色,教师——整体优化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为办学模式;以“读书——做人——承担祖国建设责任”为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为学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铺就坚实基础。我们坚决执行市局要求的不开大班、不补课、不择校、不择班,坚持教师专任化,坚持开齐开足部颁标准课程等。我校秉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教育之路。最能触动学生灵魂的东西是我们的对学生教育抓手。2009年以来,学校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讲故事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教育。为了能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为此我们经常开展了“我和名人同行”的演讲比赛,开展了“我是小小读书郎”读书比赛,开展了“我来编故事”征文比赛以及开展了“六个一”的系列展示活动。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范畴已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德育规程。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教育,教师先行。我校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提高业务素质为主线,力促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上台阶。政治思想学习是我校教师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既有每双周五下午的教师集中思想学习和思想论坛,也有平时每周的各教研组小组集中学习。通过政治学习,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教学业务能力是教师教育工作的生命。我们学习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勤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文化素养,从而打造一大批骨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让骨干教师能干的好、干的欢。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骨干教师。我们鼓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拜师。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全校教师掀起了“比教学、练内功、促成长”的教学热潮,大家积极钻研课标、大胆试验、创新教法。在市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活动中,我校三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我校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以及向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选派老师参加考察学习等等,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3、加大教育投入,为均衡创设必要条件。

近年来,为实现均衡教育目标,学校广开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我们学校严格按上级要求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图书阅览室,维修和改造了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广播室、资料档案室等。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每学年投资万余元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长廊是时代信息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文化标牌是时刻警醒学生的警钟。食堂文化、班级文化从学生手上出来,又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我们努力让让我们的学生在浓郁的文化熏陶下,沐浴春风,承受甘霖,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我们农村小学条件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们能关爱着眼,能从细小处着手,从栽一棵树为学生提供一个优雅的环境;供一瓶水,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服务;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为学生健康给予给力的保障等系列活动已经深受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好评。

4、高举均衡教育旗帜,让公平在均衡教育中唱响

为创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校保障适龄少年儿童能够就近入学,对于贫困学生,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入学,并在“两免一补”工作中给特困学生提供资助。通过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证了我校没有一人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学校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和《武穴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实施细则》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和复学等学籍管理,保证了学校服务范围内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辍学率为0。学校实行“三包”、“三查”,校长包入学率,班主任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在学期初查入学率,期中查巩固率,期末查合格率。在每学期“访万家”活动中,我们老师做到了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关爱。生平接受老师家访2.6次,老师自觉上学生门为学生辅导、检查作业和家庭生活情况的一年来就有600多人次。胡鹏老师晚上家访归来骑车摔破了头还坚持工作,郑红珍老师家访途中脚被飞石击中红肿感染还坚持家访,这类事迹在我校还真的不胜枚举。

5创设安全校园,给力均衡教育。

健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与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安全责任明确,安全落实到位。学校坚持开每间周一节的安全教育课,坚持每期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和安全教育警示会,并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我校指导工作。

在我校开展学生“十不”和“十要”教育活动,坚持安全教育天天行。我校近年以来无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迎评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校紧紧围绕 “办优质均衡教育,育合格人才” 的办学目标,积极推动均衡化发展工作。

(一)完善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了以余伟胜校长为组长、郭茂堂、朱慧娟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思路。在认真学习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目录》建档要点的基础上,按照“四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把迎评任务细化落实到个人,确保了迎评工作项项有人抓,件件有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迎评氛围。为了增强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迎评的积极性,我们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通过专题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迎评工作深入人心。使教职工自觉参与到迎评工作中,逐步形成上下一心,团结迎评的良好局面。

(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在认真解读“迎验“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校迎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带领各承担任务的教职工,分小组分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设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资料陈列专柜,将各项分类、分文件盒进行整理归档。做到目录明晰,条理清楚,资料完备,使我校在教育均衡化发展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有更清晰的展现,保证了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四)自评情况: 对照教育均衡化发展督导评估指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自评分为98分。当然,这是学校的自评。在检查组检查后,提出整改意见,我校将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完善好所有评估资料,进一步做好迎接上级督导组到学校检查督导的准备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5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九龙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绵竹市城西7公里,九龙乡村沿山旅游、国家4A级景区。学校依山傍水,亭园楼阁、绿树葱郁、花开四季,环境宜人,是一所书香四溢、独具风格的园林学校。

学校共占地41亩,分小学部、幼教部和成人教育中心。小学部共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2人;功能室齐备,有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心理访谈室、音乐室、食堂,学校有200米的塑胶跑道,建有小型足球场,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每个教室里都配置了有线电视、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液晶电视、电脑、学生物品柜、图书柜,功能室里按标准配齐了设施设备。

近年来,九龙学校在绵竹市教育局和九龙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一切为了师生的美好生活”为办学理念,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校园环境逐年改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管理日趋科学,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所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装备齐全 的全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正逐步崭露头角。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有集体优秀奖、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学前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德阳市模范职工之家、德阳市示范幼儿园、德阳市园林式学校、德阳市示范学校公寓、德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德阳市绿色学校、绵竹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和称号。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九龙镇共有4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1万1千人。1、2012—2013学年度辖区适龄入学儿童 59人,入学率达100 %,其中女童25 人,女童入学率达100%。2、2012—2013年度17周岁人口总数114人,完成初级中学义务教育人数114人,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3、学年初在校学生数302人,辍学率为 0%。

4、上学年毕业班人数30人,毕业率100%。

5、青壮年人口6093人,非盲率达99.85%。

(二)师资水平

1、学校班子齐全,现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2、2012—2013全校在职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 19人,中师学历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工会、教研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教学及辅助教学面积1992平方米,生均7.22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9100平方米,生均32.97平方米。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学校图书室中共有图书20362册,生均73册。

3、学校拥有电脑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校园广播室、体育器材室。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科学和数学设备按一类标准配备,音、体、美教学设备按二类标准配备,配备率全部达到95%以上,教学用计算机8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29台,全部通过光纤接通了教育城域网,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始终奉行“教育奠基,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

(二)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为中心,坚持抓好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内容。除集体学习之外教师个人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2)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的同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师资建设》、和《九龙学校教学工作常规》等,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丰富了业务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

(3)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多次选派教师到北京、江苏、成都、德阳、绵竹参加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注重同兄弟学校的业务学习和交流,学校要求参会和培训教师回来后都要及时传达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体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近几年,我校多名教师从不同地区、学校和部门进行了交流,如:七名江苏教师到我校支教、张华从汉旺学校交流、刘俊从教师培训中心交流、李治国从兴隆学校交流、罗庆交流至拱星学校、七名特岗教师也分配到我校从教,这种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

2、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严格执行《九龙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建立健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3)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各年级各学科能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各学科定期进行回头看,反思我们的教学、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5)多次邀请教师培训中心的教研员来我校进行听评课、指导教学,推进“有效课堂”的实施。

3、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开出率达到98%。坚持认真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坚持每年开展阳光体育节和小 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2)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四课”,即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课、卫生健康课、班会课。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深入开展争做“新三好”常规教育活动。

(3)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学校成立了乡村少年宫组织机构,选拔和聘请了一批专业教师,开设了体育、美术、书法、合唱、鼓号、英语、器乐等项目,坚持每周组织学生才艺学习指导,让所有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假期有安全的活动场所,并能学到一技之长。每年都组织全体学生在九龙悦音广场进行一次学生才艺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的童年缤纷多彩。

(4)重视法制教育。学校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5)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狠抓卫生工作。通过全体动员,广泛参与,我校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卫生情况周周评比、卫生设施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多次受到上级好评。2012年学校被德阳市环保局授予“德阳市绿色学校”称号。

4、通过城乡教育(1+4)联盟,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 年4月12日,在绵竹市教育局的协调下,绵竹市紫岩小学(城区学校)、齐天学校(农村学校)、清平学校(山区学校)、九龙学校(农村学校)和绵远学校(边远乡镇学校)五校结为(1+4)城乡教育联盟,结盟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努力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可持续发展。

联盟的原则是:区域高位均衡、城乡资源共享、合作互助共进。联盟的发展目标是:

(1)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规范一体化。加强学校交流,规范学校管理,做到规章制度、常规管理等基本同步。

(2)实现教学互动一体化。加强教师结对交流,合理安排研讨活动,教师培训活动,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3)实现资源共享一体化。联盟学校建立了有效的教研活动机制,探索集体备课和教育科研合作新模式,全面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今年“六一”庆祝活动的形式为联盟学校共同庆祝,由九龙学校主办,其他学校协办的方式,本次活动是一次联盟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大融合、大交流。

通过十多次的交流活动,特别是九龙学校与城区的紫岩小学开展的多次远程同步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使联盟各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教育、特色打造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这项研究和探索已经申报为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联盟学校开展的活动也被四川教育、德阳日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充分管理和使用好学校现代教育设备,促进学校整体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狠抓内部管理,除管理好电教设备外,还不断增强师生的现代教育观念,使全校师生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管理有章可循。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

学校邀请校外电脑专家及学校电脑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并开展大量的专题讲座,专家讲座。

现代教学装备的添置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大力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展所长,都取得了一些实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局面。2012年12月,我校被评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这也是目前我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学校。

6、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与生活问题,九龙学校从2010年3月起开始寄宿,学校统一为寄宿学生免费配备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安排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安排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心帮扶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落实了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帮一”的老师,让孩子们在学校能感受到家的温暖。2012年11月我校学生公寓被评为“德阳市示范学生公寓”。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实现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省示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4、进一步探索农村寄宿制管理模式,形成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6

学生有差异,教师有差别,学校内部肯定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城关一小位于耕莘路与南大街与南大街交汇处,学校占地面积6722余平方米,学校设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55余人。生均用地面积6.37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校园环境逐年改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管理日趋科学,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213—2014学年度学区学龄儿童193人,入学学龄儿童 193人,入学率达100 %,其中女童98人,女童入学率达100%。

2、近视率:2013—2014学年度共有毕业班学生191人近1

视28人,近视率为6.1%。

3、犯罪率:近年来,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二)师资水平:

(1)学校班子齐全,现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教导主任1人,业务能力均优良。

(2)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9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 4人,中师学历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学生会、教研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6722平方米,生均 6.37平方米,建筑面积4849平方米,生均4.60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22100册,其中学生图书21190册,生均21册,教师用书320册,师均32册。

(3)学校拥有电脑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室。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 2 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居委会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城关一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副校长赵红娟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学校学年初对一年级和学前班新入校儿童进行了防疫接种证查验。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给学生讲解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3 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片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在《素质报告单》中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教育和“八荣八耻”学习活动为中心,继续抓好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利用教师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等有关内容。除集体学习之外教师个人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2)、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已大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的同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大荆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常规暂行规定》等,从中学习好经验,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丰富了教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3)、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多次选派教师到西安、区上参加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注重同兄弟学校的业 5

务学习和交流,学校要求参会和培训教师回来后都要及时传达、汇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体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4)、严格考勤管理,按规定执行教师请假制度,详实记载教师的考勤情况。教师出勤情况与绩效量化考核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严格执行《大荆镇小学教学工作暂行规定》,层层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要求教师认真按课表上课外,早读语文教师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午课前自习数学教师到教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月考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3、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开出率达到98%。坚持认真组织了三操一舞(早操、眼保健操、午间操、校园集体舞)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

(2)、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四课”,即思想品德、安全健康教育、校本课、班会。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深入开展了向好儿童、好少年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的活动。

(3)、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4)、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书法、制作、绘画等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6)、重视环境建设,狠抓卫生工作。全体动员,广泛参与,以我区创建卫生城市、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我校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卫生情况周周评比、卫生设施 7

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体育器材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电脑教室等部室齐全。拥有图书22100余册,教学仪器品种齐全,体育器材准备到位。素质教育、办学条件等各类档案内容齐全,装档规范。特别是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积极推进以“明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楼道宣传版画图文并茂,熔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教学楼前实现了全覆盖性硬化,绿化带精心布置。学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变,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文明班级创建有序推进,教风、学风日益浓厚,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趋势。

2、教学教研成绩突出。

近年来,我校向城关、实验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员,本年度,我校学生参加了多次征文、数学竞赛、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累计获奖十余次。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获市级奖项6个,获县级奖项2篇,镇级奖项15篇。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

五、存在问题

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以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实施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7

一、未雨绸缪:闭门中实现“造车”

区域联动是个新鲜事物,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 需要自己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 确定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办学行为,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为中心, 以创建“校本教研中生本课堂构建”为主线, 以实施“三案六环节”为抓手, 广泛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以大庆路小学教育科研、幸福路小学高效课堂、新海小学自主发展为出发点, 以点带面, 借助共同发展的平台, 互动研讨, 平等交流, 合作共享,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整体提升“西三校”教育质量, 促进新浦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其次, 确定区域联动的工作目标。探索新型教研方式, 努力创建与完善学校、片区、教研室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模式, 实现教研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办学优势, 校际互动走访, 交流上课, 实现课程改革的区域整体推进。构建教师培养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促进新浦地区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 落实活动的保障机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三所学校的校长为组长, 负责对教研活动的领导和整体策划, 并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分管教学的校长为副组长, 负责制定本校教研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相关成员为活动成员;认真履行职责, 各校按照发展规划和活动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 集思广益, 积极探索教学管理、课堂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邀请教研室的教研员参与各校的教研活动, 及时发现典型, 总结经验, 通过学校网站或推荐给上级部门予以推广;各学校积极密切配合, 按时组织本校干部教师参加联片教研活动;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注意结合课题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文章, 以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各主办校注重活动的务实高效, 抓好有形成果建设, 重视教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及时总结与反思, 做好活动记录与总结, 及各种过程性材料的整理、积累, 包括文本、图片及音像资料等。

第四, 确定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联片教研该研究什么内容, 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三校经过研讨, 把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方式、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考核评价模式、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特色创建等作为第一批活动的内容。现阶段重点围绕集体备课和“生本课堂建设”来研究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各自的情况把“课堂教学技能”细化为更为实际的内容, 从而为整体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在落实:联动中实现提升

首先, 专业引领专家会诊, 实现教师课堂的均衡。针对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们的困惑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联片组聘请课程专家以及教科研人员对三校教师作专题讲座, 进行现场对话交流, 答疑解惑。实施专家会诊, 针对本校某些教师的“亮点教学”和“病态教学”进行专题研究, 分析讨论, 提炼可以推广的成功做法, 制定解决“病态教学”的有效处方。校际会课是教师交流的另一途径。针对某一课例进行“同课异构”, 课例研究是教师们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一种教学研讨形式, 通过“磨课”的形式, 采取“示范课互动式”研讨, 对有关理念、任务的实践方式进行探讨。课后一般安排教研组代表说课, 执教者实践反思和观课者向执教者提问与对话。然后组织分组讨论 (一般为校际混合分组) , 最后为大组交流汇总、小结, 并提出下次活动的有关准备事项等, 将整理出来的材料分发到各个学校。

其次, 专题合作共享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各学校通过加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研, 在梳理反思的基础上, 形成系列研究课题。结合各自的优势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课题式研究过程要体现全员参与, 注重反思与总结, 及时将研究成果内化为教学理念, 外化为教学与管理的具体行为。对于某些具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 在工作小组的协调下建立跨校课题研究小组, 进行合作攻关。其次是开放共享, 为及时交流经验, 发现解决问题, 促进共同提高与进步, 以学校为单位举办开放周活动, 开放学校要面向社会、家长和其他学校全天候开放。各校在立足自身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三, 主题论坛网络研讨, 实现教学方式的均衡。主题论坛式的联片教研是一种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论坛要明确主题, 每次就一个教学管理问题或教学热点问题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展开讨论, 还可以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放在“教育博客”中进行展示, 让大家自由讨论。这种专题式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 旨在思维的碰撞, 引导参与人员思考, 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博客上表达自己的思考, 他们把博客作为学习资源、教学平台, 讨论自己的教案, 分享试题, 叙事反思。博客已经成为了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三、上下求索:创新中实现均衡

均衡发展不是教育发展的目标, 它是促进教育发展, 实现“向所有人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的手段。当然不能因为均衡而放弃优质, 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 也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是统一的, 均衡发展的本质在于缩小教育差距, 通过共同提高实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所学校的区域联动, 实现了区域间的教育均衡, 而联片教研活动, 促进了成员单位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加快了学校的特色建设。在落实规范办学, 争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 更需要学校的创新发展。我们的做法是:开展三校优秀教师教学开放周活动, 邀请区内名教师参与三校的课堂教学研讨, 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开展教学互访活动, 要求教师为研究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向区内优秀教师发出邀请或请求访问, 增加教师间的交流机会, 增进彼此了解, 分享经验, 共同提高;在教研中积极地向优秀教师学习, 寻求指导。另外, 在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分享,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提高。

四、区域联动:均衡中实现公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 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 而且要形成与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 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全面都好”, 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样, 我们实施的区域联动也不是追求三校平均, 而是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均衡。

上一篇: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下一篇:农村党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