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精选14篇)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十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热情较高,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求的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3.由于学校电脑设备短缺,不能满足学生人手一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学生厌恶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powerpoint软件的认识,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主要功能并能熟练运用。

3、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改进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

四、具体安排:

1、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掌握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

五、教法和学法指导:

1、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2、培养一些技术较深、知识较好的优势生

3、加强后进生转化辅导工作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

5、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六、教学进度计划:

根据信息技术考查时间来调整教学进度。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2

2014 年12 月,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 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等7 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 选择3 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 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高考科目, 由原来的副科变成现在的主课, 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变成现在的纸笔考试。学科地位与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 对信息技术现行教学策略提出挑战。

2016 年1 月, 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市五所普高高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期末统测。信息技术统计的满分是35 分。考试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试基本情况如下表1 所示:

表1 数据显示, 五所普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差异显著。通过调查各校授课的信息技术教师, 了解到各校开设信息技术时间不统一, 导致信息技术进度不统一, 考试总体不理想。通过每小题得分率分析 (如表2) , 导致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是忽视知识整体性, 教学内容碎片化;不重视概念教学, 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上机操作体验不足, 观察不够仔细, 缺乏技术思想理解;审题不仔细, 书写不规范。

如何在笔试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实现上机操作向笔试思维能力的有效过渡, 提高学生笔试作答能力,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主导转变的有效性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要求教师区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 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 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学校采取“选课走班制”, 打破原有“行政班”, 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比较原来“行政班”信息技术教学, “选课走班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7 选3”模式下, 我校信息技术课制定了技术“走班制度”, 分成选考A班类, 学考B班类。分别确定座位表, 任命班长 (负责点名, 上课纪律) 、学习委员 (汇总作业, 传递信息) 、各班小组长 (收发作业) ,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学科期末总体评价。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场地灵活切换, 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因此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将计算机教室与普通教室结合进行教学, 即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计算机教室还是普通教室, 例如:进制数转化、计算机编码原理、ASCII编码、汉字编码、存储量的计算、颜色的表示方法等偏理论教学内容, 适合采用普通教室。笔者认为, 结合多媒体投影仪, 板书讲授,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避免学生注意力转移在计算机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 对于涉及软件操作体验与问题解决情境设置, 教学场地选择计算机教室展开, 培养学生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将过度依赖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应重视概念教学, 理解技术背后的技术原理,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教师演示, 任务驱动, 学生跟练”的机房教学模式, 运用教学软件“点这里”、“点那里”等口语式操作示范都需要转变。在纸笔模式下, 对知识和原理深度剖析, 多问“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图层没有显示出来?为什么控制动画的按钮没有作用?通过分析2015 年10 月的浙江省第一次“7 选3”技术试卷, 试卷的题型与考查内容倾向于这些“为什么”, 更加注重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纸笔形式下, 学生失去软件自动化帮助功能, 不能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机会, 比如:以往上机考试中, Flash添加动作命令可以运用“脚本助手”, 即使在不是很清楚脚本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的情况下也能轻松书写正确动作命令;而现在的笔试中, 需要学生完整书写动作命令, 分清动作命令添加对象是“帧”还是“按钮”, 鼠标触发事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采取黑板板书, 动作命令语法及书写格式, 要求学生在Flash软件设置题目要求的脚本动作命令时, 关闭“脚本助手”, 采取键盘输入动作命令。通过Flash纠错辅助功能, 让学生慢慢理解动作命令, 培养学生转化“操作技能”为笔试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培养, 强化思维训练[3]。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 而是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重构和建模, 将“内化”的操作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有更充分的认识, 强调学生思维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采取“学案导学”巩固学生计算思维, 将教学重难点以“任务要求”形式放在学案中, 让学生通过预习并尝试借助软件操作体验来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课后采取“一课一练”, 精选历年学考高考题、新题、好题, 让学生将操作知识应用于笔试;采取“专题突破”、“专题复习”, 如:计算机进制数转化专题、计算机计算专题、Excel专题、VB数据类型、循环语句等进行精讲;将概念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思维导图”。

新高考模式下, 笔者认真解读《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指导意见》, 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 将上机操作与纸笔练习有机结合, 加强“命题”研究, “教考”结合;将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料的结合, 资源共享, 统一教学进度, 加强校际校内之间交流合作。

三、学生主体提升的有效性

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自身特质、科目高考竞争力、高校专业要求、个人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 学生要尽快适应新高考模式, 适应“走班制”。笔者对技术课堂进行强化管理, 采取多种措施弱化学生机房“开小差”动机,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机房硬件还原卡, 屏蔽监控技术, 典型学生谈话疏导, 学习任务完成奖励, 学科竞赛促教学等。

学生自学有效性提高。由于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 教学计划与进度、课时的冲突, 采取“学案导学”策略。学生通过学案导学, 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当天所学知识检测与课后拓展延伸检测。笔者严格控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不超过20 分钟) , 精练任务安排, 不占用其他科目时间。

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提高。教学情境合理创设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基点, 笔者精心设计情境, 激活知识, 注重生活实际引入教学,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如在信息技术第1 节课, 采取介绍前沿技术、未来技术, 科幻电影片段视频观看的手段, 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双面性, 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 正”、“反”, 进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在Excel复习课中, 笔者采取基于网站的学校汉字使用情况调研报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对于普高学生, 作文用字量的多少反映了普高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用字教学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用字量、用字频度的调查, 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 。表3 所示为数据汇总的结果展示。

学生课堂巩固有效性提高。笔者采取“趣、精、活、思”四个步骤进行, 兴趣是开启课堂教学的起点, 精讲精练是巩固知识的根本。如:Photoshop操作性的PSD文件, 学生操作完成后, 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置“故障”填空题, 让学生在Photoshop操作体验中发现“故障” (错误) , 解决问题, 如某图层不能进行操作, 原因是什么?文字图层能否设置滤镜操作?让学生活学活用, 借助软件去制作精美的作品, 如运用Excel统计月考成绩, 运用Photoshop设计精美的广告创意作品等。反思总结是巩固知识的终点, 也是新知识的起点, 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捷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让学生在“犯错与改错”的思辩中成长, 巩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双向互动, 有效沟通

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 师生有效沟通, 增进感情, 利于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互动。从教学情境中互动, 正面引领, 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 更多的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 学生“设问”等方式, 深入挖掘技术原理, 比如:“错误百出”的Flash作品, 让学生观察, 操作体验,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再比如, 讲解数据压缩的概念时, 演示包子与气球的压缩的动画, 形象讲解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形成“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用计算机处理”的思路。在课堂讲授中,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比如:Excel中数据显示:“##”、“#DIV/0!”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学生帮忙解决, 解决以后, 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 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在作业评价中体现师生互动。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师生互评, 包括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 对共性问题进行评价, 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借助网络学习支持系统, 支持作品在线上传与互评。充分肯定学生完成的作品, 指出有待完善的地方, 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 课后师生互动可以借助班级虚拟学习社区、微信、QQ群等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形成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的学生成果体验要转变为师生互动体验, 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这给新高考模式下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许多挑战。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笔试题型与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整教学内容, 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完成操作性任务与作品, 更需要深挖作品完成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 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与实践技能的锻炼, 在“7 选3”模式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1.

信息技术为教学插上神奇翅膀 篇3

第一,信息技术拓展了语文教学领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也就是说,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在的中学生,生活范围狭小,仅局限于学校与家庭,接触到的人和事十分有限,获取的知识信息也很少。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使学生间接地了解社会生活,积累信息和知识,从而不断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促进他们对文本的学习和理解。比如,在教授《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我展示了中国古今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打破时空的局限,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及其文化气息有了深入的了解,积累了关于建筑的大量信息,很好地理解了文本。同时,也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了深刻的认识,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

第二,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备课更加方便。语文教师传统的备课,基本上只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资源十分有限。而今天,信息技术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从课文朗读到音像资料,以及参考教案、课件、练习等,可以说应有尽有。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创造性的基础上,适当借鉴或利用这些资源,使自己的备课更为充分,这样上起课来也就会得心应手。

另外,信息网络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探讨的平台。这既实现了信息融通,又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信息技术优化了语文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优美的景色、动人的感情、鲜活的形象,虽然都来源于生活,但作者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因此,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感悟、体验,让他们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文字还原为生活中本来的面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由教师讲解分析,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手段新颖的形式、多样的方法,能够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截取了电视剧《水浒传》的相关片段,适时穿插播放,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当时的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深刻理解了林冲走上梁山的原因,最后,伴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深受感染。

第四,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更益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展开,生成创新的火花。比如,在讲授《登高》这首诗之前,我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杜甫的生平资料,以及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作和有关这首诗的学习材料,对这首诗进行预习。上课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在我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松自然地把握了本诗深厚的情感。整个过程,我只是略作指导,适当点拨,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第一中学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4

课例名称: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格除了可以表示数据之外还可以进行页面布局。

2、能力目标:掌握用表格在Frontpage中进行页面布局的基本方法。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观察力、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协调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熟练运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2、学会利用Frontpage分析优秀网页的页面布局

教学手段:

利用电脑网络教室,通过使用粤龙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给出了一般网页制作过程的线索,容易让学生实现迁移。教材选用了FrontPage2000作为教学示范软件,从工具的选择来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软件工作的操作方法,部分的操作技能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中迁移得到,降低了网页的制作难度。

在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良好的版面设计是使网页美观的要素之一。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使用表格可以合理布局网页空间,起到美化网页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① 新建网页,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② 给出一个网页,让同学们通过相互交流,用表格画出它的页面布局,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点难点分析

① 能熟练运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表格最初是为表示数据而设计的,但现在它已经被网站设计者作为生成分栏框架结构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到表格还可以对网页版面实现分割,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摆放网页中的元素,让网页元素各就各位。② 学会利用Frontpage分析优秀网页的页面布局。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善于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要多参考一些优秀的网页,取众之长,避已之短,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页面。

4、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级学生,该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清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学习Frontpage前,学生已经学过office里的另一组件word,在word中学生们已经学习过表格的处理,所以在Frontpage中使用表格难度不大。准备材料:

教学过程:

1、引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新建网站以及如何新建一个网页。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网页的页面布局,下面首先来分析一下“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

2、学习如何去分析优秀网页的布局

用课件显示“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提示学生注意操作过程)

演示:我们要分析该主页的布局首先要打开FrontPage,在FrontPage中打开“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把其中表格内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所有内容删除。师:大家现在看到了什么? 生:表格

师:对了,这说明我们可以用表格来进行网页的页面布局,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表格? 生:略

3、区分表格的方法

演示:将光标移到第一个单元格单击一下,然后选择菜单栏的“表格”,“选定”,“表格”在页面中反现的就是一个表格,再将光标移到下一个表格的单元格单击一下,如此类推,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页面共有多少个表格。师:共有几个表格? 生:四个

师:对,四个,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10页的任务,利用Frontpage软件把这四个表格画出来。

4、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110页的任务。老师来回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练习结果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X号机同学的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师:你们说他做得对吗? 生:对(或错)老师展示正确答案。(学生做对时,可略)

6、加深学生对页面布局的理解 展示一个布局稍为复杂的网页,(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画出该网页的表格。老师来回巡视、指导。

7、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评价

展示X号机同学的操作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请X号机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他做对了吗?

生:对(或错,错在哪里)

师:我们看一下正确结果(用课件展示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师:对于这个网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讲解略)

8、堂上作业

师:大家对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都掌握得不错,下面我布置一条堂上作业,请同学们在下课前完成,用课件展示作业(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用表格对你自己的主页进行页面布局。做好后把它保存在上节课新建的网站内。

9、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一个优秀网页的结构,吸收别人的经验来提高我们的网页制作水平,我们也学会了利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编辑一个网页。

10、课后思考题

用课件展示(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个大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11、下课{结束}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5

1、由于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问题处于中等程度,作文水灵灵的,不生动。闲暇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按老师的指点进行写作练习。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95分以上。

2、提早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标题,前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标题,拓展思想。

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厉避免中考因单词而失分。认真温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留意活学活用。

4、循环温习和背诵常用原子品质表,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严厉避免由于遗记它们而在中考中失分。认真识记和演绎老师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活学活用,知道反应条件,反应结果。

5、认真识记物理公式,物质常量,电学和光学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要追随老师的总温习,认真,细心的巩固电学和光学知识。依据考纲认真温习各点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

6、依据考纲认真温习历史知识点,在将来的2个多月里循环温习,增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演绎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往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6

(八年级上学期)

仁和中学 杨志凤

2014年8月30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主要通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上收集、交流信息的基本操作;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国家有关因特网管理及信息安全的法规;让学生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抵制不良信息,正确使用信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二、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了七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基础操作较为熟练,但是其中也有部分学生仍然没能够完全掌握七年级所学的操作知识。另外,由于每班人数较多,学生用的计算机少,只能两个或三个同学公用一台计算机,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没有及时上机操作练习,或在操作时遇到问题无法一一及时的解决,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滞后。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图文并茂,但难度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村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教材内容:八年级《信息技术》总共有两大块的内容,分为两大模块第一章为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因特网的应用》,是

教材中1-6课的内容;第二章是《网站设计与制作初步》,是教材中7-16课的内容。

3、重、难点:重点在于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应用;难点在于对第一章的内容要在学会操作之外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学会简单的网页制作。

四、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将平时分分为两个部分:上机操作题的完成情况登记分、每次进入卓凡考试系统做题所考的成绩登记。从两方面对学生的平时成绩作评价。

2、每班上机都编好坐位。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两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两个同学之间相互开始时相互协作,然后再逐一展示自己的操作能力,教师从他们展示情况给予评价。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3、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具体每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2人,从中挑选出有责任心、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4、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对于《因特网的应用》这章的基本部分知识,采用“演示

——操作——提问——解疑”的教学方法,借助电子白板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该章网络应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大约二十周,而计算机课须在十九周结束教学。除去开学两周(没有课本)及十一休假后本学期计算机课上课时间大约就是15个周,45个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内容,准备利用3个周的时间完成本部分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练习。

第二个单元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学业水平考试不作要求,我们准备利用4个周的时间来完成此部分的内容。

除了完成教材内容外,本学期的重点是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进入卓凡考试系统考试,为学生6月的水平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入系统做题的同时把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计划8-9周的时间)。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7

一、利用信息技术渲染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动力。儿童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易于接受新事物,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优雅动听的音乐, 鲜艳夺目的色彩, 五彩斑斓的画面, 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换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 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语言兴趣。

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英语, 初学一种语言使学生感到开心的同时, 也让他们增添了不少忧虑。为消除学生的这份多余的忧虑, 第一堂课我就运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而且学生已经会说的一些外来语并配上相应的图片, 如:Hi!OK!ByeBye!KFC (肯德基) , TV, DVD等。让学生明白:英语虽然看起来有些陌生, 但是你们经常会在生活中碰到, 而且不少同学已经会一些英语啦!给学生一份惊喜, 一个契机, 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很有趣, 很容易, 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课堂时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 英语中的单词、句型及用法不像母语中学生从小接触出现的字句段, 显得抽象、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具有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强的优势, 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轻松突破英语教学重难点,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如教学有关动物的单词时, 通过网络查找各种动物的图片、叫声、视频等资料, 新授单词时使学生能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 与它们近在咫尺, 这样就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 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动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 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 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中,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上述单词, 并记住了它们的音、形、义,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 培养学生实践和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英语教学课堂, 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使枯燥抽象的英语学习内容变得富于趣味和吸引力, 使英语更具有实践性。

如《Sending an E-mail》一课, 讲述了Jenny发给她在加拿大的朋友一封电子邮件。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 我让全体同学模仿文中电子邮件, 给自己的好友发送E-mail, 谈谈自己近期学习和生活情况, 让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如临其境,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课重点句型, 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口头及笔头交流的平台。

四、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培养创新精神, 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儿童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 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Home》这一单元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设计了一个“装扮房间”的网络游戏。游戏中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 他们边思考, 边设计, 设计完之后再借助于网上词库的帮助, 用英语对他的“作品”进行一番描述, 形成文字。与此同时, 教师利用网络监测系统, 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测指导, 最后通过请学生朗读各自的短文, 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评点, 又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练习, 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 自我创新的能力。

汉语拼音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篇8

一、呈现信息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声行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把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通过色彩、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因此,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会更为丰富深刻,学习会更为自主。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学牛充分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a o e》时,是这样导入的:“拼音王国里有一个美丽的村庄,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映示课件描述)那里绿草如茵,溪水清清。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n字歌|1 3 5 i-li 5 3 1-|aaaa,aaa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1 3 5 i-|i 5 3 1-|0000,0000。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发现了自己在溪水中美丽的倒影,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1 3 5 i-|i 5 31-leeee,eeee。(回放课件定格拼音字母画面)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读准这三个单韵母?”(生练读字母)(映示无声画面课件)“现在,你们就是动画中的小姑娘,请大声念字母。”教师设计的课件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全新的整合观,并不是“课本搬家”“板书搬家”“机械电灌”式的教件,而是有效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范型的合理转化。

二、凭借信息工具,加深认知体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准确拼读字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认知加工工具、探究发现工具,具体展现拼读的全过程,丰富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以突破拼读教学的难点。

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声母中的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一直困扰着学生。教学中,教师将拼音字母、表音表形图、声音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形成动态多维的立体空间,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探究发现并建构认知,让汉语拼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教学翘舌音“zh、ch、sh”时,正确的发音方法应该是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端,其标志是上齿龈后面一般有凹槽的部分。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认真地摆出发音的姿势为学生示范,但舌尖翘到什么位置,发音的动态过程却无法清晰展示,从而出现发音的部位偏前的现象。教师再次纠正,大多数学生舌尖卷起又靠后了。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找准这个发音部位呢?我们这时就可以凭借信息工具,如制作舌位剖面演示图课件,伴随着读音,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字母“zh、ch、sh、r”与“z、c、s”发音时舌尖的不同位置。学生探究着、发现着字母发音的部位与方法,在教师的演示下,自主演练,加深发翘舌音时,舌尖是怎样翘起,翘到什么部位的认知体验。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发音方法。

三拼音节是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学生很难掌握拼读的要领。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加工工具,采取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三拼音节“gua”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在拼读三拼音节时,要先摆好g的口型,发音时快速由u的音滑向a。”接着映示三拼连读法的动态课件:小女孩猛推声母g,使g快速滑向介母u,再使gu速度慢一点滑向韵母a,一下拼出“瓜”的音节,并出现西瓜的图形。通过这个动态课件,让学生理解三拼音节的“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在学习中,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拼读技能。

三、利用信息共享,提高协作学习

一年级学生不仅要读好拼音,还要规范地书写拼音。而书写拼音是学生学习书写的起点,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和书写格式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与共享功能,并和教师的示范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使得拼音教学轻松而扎实。例如,用多媒体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做拼音书写的示范,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台清晰、准确地展示教师的示范书写过程以及其中具体的书写环节,如教师的执笔、运笔以及书写要领等。教师书写示范的过程即是全班学生仔细观察的过程,相当于微型的电视“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而有些拼音字母的笔顺和笔画不易掌握,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动画课件,将这个字母一笔笔写出来,让学生认识笔顺。有的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放慢些。对一些字母中学生易写错的部件或笔画,可采用醒目的颜色,以引起学生注意;对学生书写时易添漏笔画的地方,可将这些笔画设计为局部闪烁的效果加强刺激,以提醒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蓝牙技术传输学生书写拼音字母的视频,在信息共享的平等环境中,师生共同评议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等。

在书写拼音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的交互共享作用,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放在上面,大家能对比看出自己所写的字母与范写字母之间的差距,及时矫正。这样,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评评议议,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每当展示台上要展示书写作业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作业放大,给大家看看,大屏幕展示出的漂亮的字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四、发挥信息多元,培养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汉字输入方式越来越受重视,微软拼音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全拼输入法、双拼输入法都是以汉语拼音作依托设计的,而电脑键盘中26个拉丁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有相同之处,将电脑引入拼音教学,能使拼音、识字、汉字输入法三者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信息多元、互补、互利、互促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总发现有的学生分不清平翘舌音与前后鼻音,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训练:先让学生在键盘上熟记拼音字母,然后开始练习打一些简单的拼音句子。在输入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巩固了声、韵母,又在检字的过程中,建立了音形的联系,提高了识字效率。通过在班级里推广这个办法,一个学期下来,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已经能在电脑上写简短的几句话日记了。这样,拼音用得越多,就越巩固,越巩固就越不会回生。用电脑打拼音,输汉字,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学会了使用电脑,培养了检索运用信息能力,为学生尽快融入信息化社会作好了准备。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9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七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存在差异性,有的已经能够使用现有的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有的还不会键盘打字。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

2、培养并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3、通过学习评价、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信息技能;

4、使学生掌握通式操作,知道如何求助;

5、学生能够从网上查找、下载、管理信息,并公与他人分享。

三、教材分析:

今年的教材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分为3个模块:“信息与信息技术”,该模块讲述了信息的获取、加工、应用的过程,信息技术过去、现在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展望;“网络安全”主要是提高学生安全方面的素养,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如微信诈骗、电信诈骗等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数据处理”讲述了数据的输入,常用的公式sum()、等函数的使用,学生可以做个个人开支记账簿、与数学函数结合探讨数学知识等。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综合实践、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课时

2、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课时

3、计算机安全问题

第二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概述

1课时

2、因特网初步 1课时

3、网上信息的获取 1课时

4、电子邮件 1课时 第三章 电子表格

1、电子表格概述

1课时

课时

2、建立工作表

2课时

3、工作表的编辑

2课时

4、工作表的修饰与打印 2课时 第四章 多媒体信息处理

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1课时

2、多媒体制作工具

1课时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

2、培养并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3、通过学习评价、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信息技能;

4、使学生掌握通式操作,知道如何求助;

5、学生能够从网上查找、下载、管理信息,并公与他人分享。

教材分析:

今年的新教材主要是适应初中非零起点教学需求,同时也为零起点同学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主要体现“提炼技术价值”和“体现信息需求”,掌握学习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打好基础。“实践”模块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技能;“补缺”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加油”则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深入掌握所学技能;而“思维导图”则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每一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所以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有限,所以在学习新教材时需要补的课很多。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综合实践、合作探究学习

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6课时

第二单元认识信息工具8课时

第三单元体验信息输入8课时

第四单元记录珍贵信息4 课时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翅膀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界。师生对它提不起兴趣,甚至对它避而远之,使得原本可以是欢畅的“心灵对话”变成了缺少生气的“一潭死水”。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对此,笔者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信息技术弥补写作的“粮仓”

如果作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无缝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思如泉涌”“话犹繁星”;反之,作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那不就为难我们的学生了吗?如何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空,让他们接触、体验生活,捕捉鲜活的生活素材。如果我们引进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便捷。

苏教版六年级上习作四“选一幅自己感兴趣的剪纸,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如果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剪纸,可能一时半会儿选不到,或是有人对剪纸根本不感兴趣,让他选择就成了一句空话,那教师该如何处理呢?我做了如下一番努力:⑴在生活中和网络上精心选择图案美观、画面情节便于想象的剪纸,制作成PPT,让学生一一欣赏。⑵在欣赏时,为了便于学生对画面整体把握,一方面慢慢播放画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述说画面意思,教师作适当补充,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维方向。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剪纸,当场打印给学生,以便学生写作之用。分析以上案例,不难发现,我们为学生做好了搭桥引路的作用,学生的困难教师了然于胸,用我们的挚诚和努力为他们精心选材,这样节省学生的时间,减小学生选择的坡度,并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打印给学生,让学生占有资料,在写作时亲近对象,抛弃了“无话可说”的烦恼。

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作文“远离生活”的“缺憾”。網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即时的生活”,它可以知晓过往的,也可以憧憬未来的,把我们的思维领域拓展得无比宽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课外的走进课内,让远方的来到身边,让虚无的变得形象,为学生作文提供了“眼前的生活”。无论网络还是多媒体,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粮食”,满足作文的“粮仓”。学生在这种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中得到的不仅是写作的素材,而且有创作的激情。

二、让信息技术改善写作的“困境”

1.言之有序——影像引导。文章要有条理,首先思考要有头绪,思考要有头绪,观察有序在先。如何指导观察,信息技术有独到的优势。比如,让学生写一个故事,我们不妨制作一组连环画或一个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梗概,再让学生充实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这样学生写文章一定会印象深刻地循着故事发展,做到言之有序。再如,观察一幅画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还可以按方位顺序观察等,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这样会观察得更仔细更具体。相信在这种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2.言之有据——榜样示范。学生不会写作,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语言不讲规范,写得较随意。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变这一问题。比如,我们在练习段落片段的时候,出示一句总起句,让学生围绕着这句总起句写一段话。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在学生练习交流后,把自己的下水文展示给学生阅读,学生通过对比,会学到比较规范的段落写作。我们在练习过渡句、外貌描写等片段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语言逻辑方式。

3.言之有境——内容再现。学生的记忆往往是瞬时性、片面性的,对发生过的事或看过的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写作时显得笼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教学苏教版六上习作五“介绍一种物,可先介绍外形,再写出它的价值”时,学生对外形的介绍往往比较片面或直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适时协助他们拍好照片。在拍照时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获取影像,尤其是学生没有重视的地方,要特别细心地摄取。学生在交流时可以把这些图片带到课堂,让学生面对其物,倾情述说,这样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印象提示,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12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整合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 而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 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 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 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 学生之间的切磋完全可以利用BBS等。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作用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 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 领会文章的内容, 品位语言文字,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生字词时, 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 学生认读后, 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 激发认读、记忆字词的兴趣, 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朗读训练时, 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一课时, 文中涉及的战争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 如果采取灌输的方法, 就是要学生硬记思想感情, 无病呻吟。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视频资料的播放、Flash动画的欣赏、留言板的交流等形式。这样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易于突破教学难点, 降低教学难度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 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 将重点、难点用适宜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表现出来, 变抽象的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 更易于突破,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从而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语文学科的特点, 有的语言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 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 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 自主学习, 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 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 理解难点, 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3. 使用信息技术, 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等个性学习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的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与认识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 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自然习得知识。学生在网络资源库的海洋中, 自由去探寻知识。使学生从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新知识, 有利于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例如, 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时, 要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现在森林毁灭、水土流失日渐严重, 怎样开展治理环境方面都没有详细说明。这时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首先让学生在网上学习了解水土流失材料及相关知识, 在网上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相关知识, 然后按要求写笔记, 再采取辩论会、调查汇报、演讲等方式相互交流。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新版信息技术四上教学反思 篇13

开学的第一周,根据上一学年学生的表现,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向学生强调几点上课的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以“做一个文明小学生”为题,围绕如何尊重别人,让学生明白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接着向学生强调了几点课堂纪律:

1、预备铃响后所有同学迅速回到教室,准备好课本并迅速排成2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整理队形到电脑教室;

2、进入电脑教室后,学生要严格遵守《上机守则》,做到“五要”、“五不要”。

3、下课后学生要检查自己的座位周围以及抽屉内是否有垃圾,并且在课后将垃圾带出电脑教室,扔进垃圾桶,并把键盘、椅子推回原位离开教室。

第二节课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在学生进入电脑教室后,学生看到电脑呈现兴奋状态,有的学生东看看西望望,有的学生摸键盘,动鼠标,需要再次强调机房上机守则。但是值得高兴的是,下课后,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要求把键盘、椅子放回原位并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去,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忘记了。

课堂秩序会影响一节课质量的好坏,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堂上有小动作、小声说话的现象是比较常出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在课堂上继续强调课堂的纪律。

《汉字的魅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了解汉字如何演变。体验汉字中传递的信息。体会汉字的会意性和表意性。通过创新活动,感受汉字的魅力。本课内容既是三年级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学习的延续和提升,又是本册后续课程的开始,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感受。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知道汉字如何演变,通过理解汉字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初步构建汉字信息概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并不陌生,一部分同学从图片中见过甲骨文,但是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社会阅历所限,对汉字发展识之甚少,感悟汉字文化内涵的能力有限,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生而,要深刻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完全掌握汉字的特点及结构特征,有一定难度。

本课是以书法作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汉字有什么独特之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队伍中”引入课题。通过“马”字变化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教学,通过讨论体会汉字的表意性。

新教材图画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本课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没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全面照顾,对于学生情况没有捉摸清楚比如甲骨文,有一半学生已经认识到甲骨文了,在开始时不需要再用视频导入甲骨文。在教授汉字的表意性这部分内容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改

进。

教学组织能力一直是我最缺少的,这堂课中学生的配合度有所提高,前半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后半部分兴趣比较低。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不是很好,我想在今后的课里,我应该要注意的是导入的新颖,让每位小朋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今后我得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做既能表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管理,需要加强学生上课常规的教育。

《汉字在电脑中原来是这样表示的》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文字描述及图例介绍了汉字输入电脑的几种途径,体验输入汉字的方法及汉字在电脑中呈现时所具有的点阵特征。本课是在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字魅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电脑处理汉字要经过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体验编码输入法的不同特点,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而且为了解印刷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字处理软件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本节课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先让学生说说最小的十个整数是多少,再让学生用其中的两个数字表示电灯开和关的状态,让学生懂得用“0”和“1”代表汉字编码的好处。接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点阵图,再通过画图软件放大字,让学生感受用“0”、“1”表示汉字的缺点,最后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进行编码。

本节课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在于对于“0”、“1”的讲解还不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

《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传统印刷技术、拓印方法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应用,介绍从我国从古到今的印书过程。列举了石刻、竹简和帛书等古代印刷技术在印刷业中的作用与发展过程。阐明了从活字印刷、誊印、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到中文电脑专业排版软件各个发展阶段所引发的我国印刷技术大变革的缘由;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说明、观察图例,了解拓印的含义、体验拓印过程;通过观察印刷厂图片,大致了解现代印刷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近代、现代印刷业的工作过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致了解不同时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

本课从印章实物导入,先让学生对比印章实物及盖上印章得到的图案,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观察竹简及帛书,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说说了解竹简和帛书的信息;再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说说这两种技术的缺点,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最后让学生观察教材,了解印刷厂的功能区间和印刷过程。

《从这里开始使用字处理软件》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Word字处理软件作为学习对象,介绍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启动方法、操作界面和常用菜单的主要功能。然而Word不是唯一的字处理软件,同样能够实现字处理功能的软件有:记事本、WPS、方正飞腾等,每款软件都有自己的处理特点,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课展现了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各功能所能完成的任务,介绍了该软件的三种启动方法;并且以图例的方式呈现了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及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呈现了编辑、格式、插入表格等几项主菜单及下一级菜单的功能。

本课是本册第二主题——字处理软件及其应用的开序篇,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地领略记事本的功能及特点,能用词本对文档进行简单的处理。本课主要把学生对记事本的知识迁移到Word软件中。本课内容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少,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讲授的部分比较多,上课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欲望比较低,如何把这种课程上得生动活泼,需要教师汲取多方面知识,改变上课方式,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Word文档的编辑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学生熟悉的写作文作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Word软件编辑文档时,一般需经过输入文字、修改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和编排文字等几个基本环节,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修改文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字块的含义和字块的操作方法,3种常用的对齐方式及设置字体、字号的操作方法,图文混排的意义,插入图片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文档的修饰操作等。

本课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时学生总是想着完成任务就行,由于在三年级学过记事本的复制、粘贴,所以在自学时不认真,对于复制和粘贴也是按照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操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是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

课上在讲授过程中段落对其格式及首行缩进知识时,学生接收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下意识使用空格键进行标题居中和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新方法是以后该注意的方向。

通过这节课我清楚的认识到了学生的想法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习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看几何图形,编排数学公式》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通过编辑数学公式的主题活动,介绍了创建与编辑数学公式和各种各样算式的方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式编辑器窗口。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打开公式编辑器、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创建公式及分式中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学习公式编辑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字处理编辑能力,便于与他人交流数学心得,让学生感受字处理软件的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功能。

本节课好的地方就是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学会创建公式及分式,并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

本课不好的地方就是本课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改变上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逛海西,排游记》教学反思

本课以“游记”作为载体,通过编排流氓的主题活动,介绍了设置标题、设置文字格式、插入文本框及调整版面的方法。本课活动内容以游记《正月十五观花灯》和《放鞭炮》为范例,展现了图片特殊的视觉效果、醒目张扬的变形文字、方向大小可调的文字或图形容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Word编排游记的强大功能,能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材将操作技能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强调信息技术特点,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想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本课以复习导入为主,先让学生选择一篇游记,设置段落格式及字体,然后展示一份设置好的作品,让学生区别两篇文章有何区别,引出本课教授的三个知识点: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及文本框。插入艺术字部分,让学生自学,展示作品后,教授改变艺术字形状,插入图片部分,先提问学生图片的位置在哪?然后再提问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自主插入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范例中哪里地方的文字是竖的呢?再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最后以对联结尾,让学生动手制作对联。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篇14

2013-2014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增加了目前流行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并进一步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 98、画图、文字处理、学做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知识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着较浓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产生正面影响,但如果引导不当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的畏惧,对他们以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想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一般比较端正,不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当今的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

五、教学措施

1、本教材知识范围涉及较广,教学中要避免求全求深而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保证一定的上机量。

3、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避免对某一单项操作要求过高,注意分配好各个内容的合理的量。

4、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动脑筋”等内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高教学效果。

6、根据学生的兴趣、意识,知识、技能力等几个方面,用适当的形式对教学进行考核,惟促进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的提高。

7、有机结合有关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技能的新一代接班人。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本学年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工作中心,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教育创新,神话教育改革,加强学习与研究,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围绕“用电脑写作文”展开,要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启动和退出“写字板”程序,能认识写字板窗口。(2)会在“写字板”中进行文字的输入与修改。

(3)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格式与效果,会插入图片,能将文章打印出来。(4)会制作带声音和表格的文档。2.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其该方面的爱好。

(2)培养学生对进一步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的使命感。增强国际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学好各门功课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并且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设置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得学习相应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在文字叙述、版面布局等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保证学习效果。

三、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电脑,有一定的基础。个别同学家里有电脑,对电脑的使用比较熟悉,而大多数同学则无此条件,因此要多让他们上机操作。由于该课程科技含量较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心理基础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将这种兴趣保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成为爱好。

四、教学措施

1.(1)课前:认真备课,检查电脑状况,了解学生情况。(2)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抓好课堂组织,保证课堂效率。

(3)课后:仔细检查电脑状况,多寻求反馈,多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2.不断更新教学软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计算机教学水平以及维护水平。3.设置一些设计类比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积极探索,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自信心。

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引导驱动”、分组讨论、交流协作、案例教学、展示点评、综合复习等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式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点评、模拟等基本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慢慢熟悉掌握Word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每课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反复修改和美化文章、样例,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文章的排版、修饰。并能自如地进行页面设置、插入表格、艺术字、自选图形等。通过综合训练,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制作电子报刊、贺卡等实用内容。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多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对媒体作品有一定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本学年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作品。

2、学会制作、修改和美化多媒体作品。

3、学会使多媒体作品能说、会唱还会动。

4、掌握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播放技巧。

5、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任务:

1、制作多媒体贺卡

2、制作“认识哺乳动物”、“我爱我家”、“家庭与社会”多媒体演讲稿。

四、教学及评价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的措施: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性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

(二)对每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每学完一个模块之后,采取自评、组评、师评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填在等级达标记录表中。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序循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

2、多放手给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五、教学措施

1.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文明上网的习惯。

2.教学要切合小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3.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完成操作任务的不同方法,触类旁通相关软件的使用。

4.加强机房(网络教室)管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在不断的教学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只要学校的工作做好了,老师的教学工作教好了,那么学生的成绩必然出现很好的状况,时代在发展的情况就是这样,很现实的情况。相信我们在认识到当前的情况后,我们才会做出相应的对策出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将孩子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了解计算机进行处理视频、音频信息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操作。

4、掌握PowerPoint2003基本知识和高级应用:用模板写应用文、表格中的自动计算和用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

5、掌握超级链接的创建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幻灯片。教学重点:

1、利用计算机处理视频、音频的基本操作。

2、PowerPoint2003的基本知识与高级应用。

3、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幻灯片。教学难点:

1、音视频的处理。

2、PowerPoint2003的使用。

3、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教学关键:

1、正确的学法指导。

2、练习题和练习软件的选择。思想教育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是工具学科,要教育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信息和软件;对信息技术有积极态度,能够支持自己的学习、合作、个人追求与爱好,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信息媒体,不做违法之事,不做违法之人。

(1)不偷看、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2)不进入他人电脑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性操作。

(3)不涉及不良信息;不利用信息技术侮辱、伤害他人;在网络上使用文明用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与其他人合作相处,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

3、初步分清玩与学的关系,知道学、玩有度,适可而止。课时分配:

使用计算机处理视频、音频:。PowerPoint2003的认识与应用:。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设想: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扎实所以,这学期的教学不仅要重视新内容,而且适时的补习以前的课程也是必要的。

上一篇:药品招标合同书下一篇:个人简历 - 智联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