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企业文化的特征(精选6篇)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的企业文化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美国人总结并建立了完善了企业文化理论。100多 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70年代的挫折,日本运用的先进的管 理模式使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随着美国学者的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及对本国的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 远的管理革命。
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在管理技术上倾向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等管理硬件,在管理中注重社会的契 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等。这样,在企业的管理软件方面,如技能、作风、人员、士气、文化背景等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认为是计划和技术 至上,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80年代,当日本的许多经济领域如汽车、相机、光学仪器、家电、信息、钢铁、造船、通迅等方面取得领先并超过美国时,美国的企业管理学界纷纷到日本考察研 究其成功的奥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于是,一声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展开了。
美国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革命开始了,随着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的出版,管理理论逐渐确立了美国企业文化体系,在美国的企业实践中迅速得到作用。从美国的一些著 名公司的管理上看,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的企业文化与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 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 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地说,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绩效及个人能力的发挥。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使美国人沿承了好动好冒险的民族特点,当时美国西部土地肥沃,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纷纷西进,寻求致富之路,多年以后,大量移民进 入美国,但这一传统特征却被沿袭下来了,美国人明显具有信奉个人能力主义和流动及变动性的特点。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能白手起家的人是社会上的英雄,美 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表现自我。美国企业文化学者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指出,若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 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美国著名企业中,塑造并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个人奋斗,在事业中获取最大的成功而被企 业确认为英雄模范式的人物。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引发出美国文化中注重实用和务实以及个人能力的发挥。在美国哲学中,实用主义一度占有绝对优势。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能否被美国人接受,关键在于能否在现实中加以应用,能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效应。这种务实的特点也反映在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模式中。美国企业用人不把职工的资历、学历、地 位、职务等作为衡量人才的砝码,只是注重职工的表现和个人对企业贡献及绩效的大小。、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美国的企业多通过激励员工的个人主义使其与企业合作达到较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如前文所述“西进运动”使美国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和自信信念、冒险精神和平等观念,倡导自我控制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平等观念 要求同一个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同,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剥夺个人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有强 烈的法制观念,它要求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些权利上控制个人。社会上权利与义务的界限非常明确,而且是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
美国个人权利倍受重视,是以尊重别人的权利为前提条件的。
由于美国社会是以金钱来衡量个人的实用价值的社会,也是以金钱来推动美国社会和企业运行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关系上,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纯粹金钱雇佣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3、具有典型的西方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它为企业员工规定出成功的标准和方向。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个人主义的前提下,都讲究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不安现状、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精神等。
4、实施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美国企业的精髓,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建立好制度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一旦有问题,先考虑是否是制度有弊端,然后在考虑人为因素。一般来说,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崇尚企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把所有的业务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进行控制,认为只要加 薪,给奖金,生产力就会提高,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管制,仔细认真地准备财务报表,等等。强调重视顾客,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重视顾客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形象。具体做法:尊重顾客,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长久的联系;企业对顾客负责,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
(二)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企业文化
IBM公司有20万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人称日不落公司。其业务牵涉面甚广,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IBM公司的成就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该公司强调职工应该是有相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职工之间讲究友善和民主。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美国被认为是企业文化的典范。、公司的基本信念
(1)尊重个人,尊重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2)为顾客服务,对顾客给予世界上最好的服务。
(3)卓越的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卓越的完成目标。、公司的基本原则
(1)对企业界经营管理给予明智的、可信赖的、有才干的指导。
(2)对顾客尽可能地提供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服务。
(3)发展技术、改进产品和研制新产品。
(4)通过扩大工作职务的范围,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他们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满意。
(5)为所有职工提供平等服务的精神。
(6)确认对股东的义务,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投资收益。
(7)促进机构所在地区的福利。
(8)尽到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对公民的职责,并对世界上有业务关系的国家尽到自已的职责。、公司的实际做法
(1)与用户签订契约,不只是机器出售,更包括所有服务项目。
(2)公司的优秀主管助理任期3年,只负责一项工作,就是对任何顾客的抱怨或疑难问题,务必在24小时内解决。
一般认为设计与艺术、工程、环境有更多的交集, 与商业的关系不那么紧密, 与商业教育更是南辕北辙, 因为设计重艺术和直觉, 而商业重分析和理性。为何设计思维能在商学院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且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事实上, 商学院里教设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渊源。本文通过回顾欧美商学院设计思维教育的历史,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 为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20世纪60年代末设计思维教育的启蒙人:赫伯特·西蒙 (Herbert Simon)
(一) 工业设计的出现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之前, 设计被认为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基础, 在产业革命以后, 随着机器和工业规模化的发展, 工业设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他们的工作使得设计与大工业生产结合起来, 从此设计不再是艺术家们理想主义的空谈, 而成为商业竞争的手段。
设计教育和商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时的, 1908年世界上第一所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哈佛商学院成立, 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为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在发展初期, 设计教育和商学教育就像两条平行线, 看不出其有交集的地方。1967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学教授布鲁斯·阿彻 (Bruce Archer) 调查了英国45个管理培训中心的140门课程, 其中只有7门课程提到设计有关的内容, 而且在被调查的学校中, 一致认为设计是艺术科目, 在管理学科范围内谈论设计是不合时宜的[1]。
(二) 西蒙倡导商学开展设计教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倡导让商学教育与设计建立起了联系[2], 1969年出版的《人工科学》这本书集中记录了他在这方面的看法。在一般人看来, 设计思维就是设计师的思维或者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 属于设计师的专业技能, 而非人人都需要学习的常识。西蒙则认为, 工程师并不是唯一的专业设计师, 每个想方设法来改变现状迎合己意的人都是在做设计。生产人工制品的智力活动与为病人开药或为公司制定新的销售计划或者为国家制定社会福利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出, 西蒙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思维方式, 而非现实过程。西蒙还特别提到由于专业课程中缺乏设计课而使专业能力蒙受的伤害, 在工程领域和医学领域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工商管理领域对此也有了一些认识[2]。这表明西蒙认为设计课程应该被广泛传授, 以及在商学领域教授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三) 这一阶段设计思维教育的特征
(1) 设计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有限。20世纪60年代虽然是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 但设计的职能还停留在企业的生产职能中, 设计师最主要的贡献是设计出反映产品功能的造型。因此设计对于商业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出来。
(2) 这一时期设计教育更多停留在艺术领域, 对商学领域还未产生任何直接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英国商学院设计管理课程和专业的初探索
鉴于西蒙在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 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和院校的响应。1971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Mc Master University) 为高管开设了一门设计管理的课程。1974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与蒂凡尼公司合作组织了设计系列讲座, 以提高企业领导人的设计领导力。
这一时期真正推动商学院中设计思维教育发展的是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是推动设计管理教育的核心力量。20世纪70年代初, 彼得·高博 (Peter Gorb) 在伦敦商学院MBA课程中设立了第一个设计管理研究班, 同一时期布鲁斯·阿彻在皇家艺术学院开设了设计创新管理的课程。在英国大学探索设计管理教育的同时, 英国的国家学术奖理事会协同英国设计协会、英国工业贸易署一起资助了一个名为“设计管理发展”的项目, 该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设计管理成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1]。最终1982年伦敦商学院设计管理系成立, 1989年皇家艺术学院设计管理系成立, 成为设计管理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 设计管理的出现
设计与管理的结合主要来自于英国设计咨询公司的发展和需要[3]。与美国工业设计大多设立在企业内部不同, 英国设计顾问更多独立开展业务。随着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发展需要, 20世纪70年代成为英国设计顾问咨询公司发展的黄金年代, 设计的职能领域已经从产品外型拓展到企业品牌形象和公司战略。到了20世纪80年代, 一些大型设计顾问公司陆续上市, 经历并购和国际化扩张, 这些公司本身的管理成了迫切的问题, 导致设计管理研究逐渐成为潮流并不断深入发展。
(二) 英国设计管理教育的主要类型
英国设计管理教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在市场、管理的课程中加入设计的成分, 帮助学生在组织构架下了解设计与管理设计, 这类课程多半在商学院开设;另一种是在设计的课程中融入管理的内容, 帮助设计背景的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管理, 以便更好地在企业的商业运作中发挥设计的作用。同时当学生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之时, 能够胜任企业的管理角色。这类课程多半在理工大学和艺术院校的设计院系开设。
(三) 同时期美国商学院设计教育的特征
英国设计管理专业的发展, 并没有对美国商学院的设计教育产生足够的影响。1992年, 理查德·布莱克本针对AACSB的成员进行了一次调查[4], 结果和布鲁斯•阿彻的一致, 只有3-4%的课程与设计相关。2002年, 托马斯·洛克伍德 (Thomas Lockwood) 调查了美国前30所商学院中的15所[5], 福摩萨和克勒格尔调查了美国19个一流商学院的MBA项目[6], 没有发现一个项目对于设计知识和教育是较为重视的, 至多在涉及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背景下被提及。在美国商学院中有少数有关新产品开发的课程已经融合了设计元素, 这些课程往往与设计或工程专业进行合作, 另外在一些为高管开设的培训课程中有设计管理的选修课程。
(四) 这一阶段设计思维教育的特征
(1) 对设计的认知已经从项目活动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随着企业竞争的需要, 企业不仅需要设计产品的外形, 还包括企业的品牌形象, 还逐步渗透到企业的营销设计、组织设计、经营设计等方面, 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更加密切。
(2) 设计对于创新的价值开始被重视。前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郑庆源认为设计管理是培育创造性和原创性的引擎[1], 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设计管理与商业管理有很大的差异在于设计是价值导向, 商业是利润导向, 设计管理主要是质性和创造性的, 而商业管理主要是量化的和行政性的。
(3) 设计管理课程被商学院接纳但还没有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尽管对设计的认知已经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 但其在实际运行中, 除了一些注重设计的大企业有独立的设计部门, 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设计同生产或研发等部门分离开来。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受众比较狭隘, 市场前景不广阔。
三、设计思维教育的标志性事件:2005年美国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成立
(一) 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成立
IDEO的联合创始人大卫·凯利 (David Kelly) , 在长达30多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设计思维” (Degisn Thinking) 可作为一种通用方法论被广泛应用, 他希望这一方法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 在得到欧洲软件企业SAP的创办人哈索·普莱特纳支持后于200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思维学院, 这所学院通常被称为D.School;2007年同样由哈索·普莱特纳资助在德国波茨坦大学成立了HPI设计思维学院。
其实在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之前, 斯坦福大学早就有了设计学院, 而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尽管名称中有“学院”二字, 但它并非真实的学院, 只是一个研究中心性质的组织——它只面向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开设课程, 而不招收学生或颁发学位, 老师也都来自学校的其他院系。由于有着出众的师资, 且地处硅谷, 与产业界交流密切, 加之近年来设计在科技界的地位与日俱增, 这个学院及其课程在业界享有盛誉。
(二) 设计思维主要核心理念和内容
在有“设计思维”之前, 设计或许仅仅是为了让东西更好看或者更好用的一种手段。但设计思维的出现, 阐明了设计师如何用系统化思维来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思维的重点不在设计, 而在思维。大卫·凯利和其所在的IDEO将设计思维总结为一个关键词和五个重要流程。一个关键词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human-centered design) , 五个重要流程是移情 (empathize) 、定义问题 (define) 、创想 (Ideate) 、原型 (prototype) 和测试 (Test) 。下面进行具体的阐释:
1. 设计思维的概念
IDEO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 (Tim Brown) 认为,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 它提炼自设计师积累的方法和工具, 将人的需求、技术可能性以及对商业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7]。印度Srishti艺术设计科技学院S实验室主任沃伦·格雷宁 (Warren Greving) 认为可以把设计思维理解为一种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创造过程, 能够被广泛领域所用。设计思维满足了创新者的需求[8]。总而言之, 设计思维是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一种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2. 设计思维的主要流程
第一, 移情。所谓移情, 就是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做到移情, 需要学会观察, 与用户交谈, 以及体验用户所体验的。
第二, 定义。在观察和体察用户体验的过程中, 发现用户的问题, 并由此为基准点来考虑解决方案。设计思维与其他创造性解决问题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第一步和第二步。很多人认为创新最大的体现是解决方案的创新性, 事实上创新要从问对问题开始。设计思维的流程就是先不要急着给出解决方案, 而是问对问题, 或者说对问题重构。
第三, 创想或者头脑风暴。针对问题尽可能多的想各种解决方案, 然后找到其中一个最好的思路或方案。
第四, 原型。想出方案之后就需要动手把这个方案展示出来。视觉化和动手做也是设计思维与其他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不一样的地方。
第五, 测试。对原型产品进行测试, 看其是否是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果不合适, 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迭代或者从第一步找问题再开始。
(三) 斯坦福设计学院和HPI设计思维学院的教学特色
1. 培养目标:T型人才
IDEO的CEO蒂姆·布朗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设计思维旨在培养更多的T型人才。所谓T型人才, 即纵向在专业领域颇有造诣, 横向则利用设计思维可与跨领域伙伴协作解决问题[9]。T型人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功力非常深厚, 同时对其他的领域也非常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特质可以成为创新团队的绝佳协作人。这种T型人就是设计思维所培养的目标。因为设计思维让多学科协作成为可能, 特别是在面对很棘手的社会问题的时候, 它把专业人士从只有一个旧的视角的“专业思维陷阱”中解放出来, 将人们放到一个由设计思维引导的旨在为人创造价值的共同视角下。
2. 学生多元化, 老师多元化
美国和德国的设计思维学院都提供为期一年的非学历、非全日制的教育和实践机会, 它们面向高校中的各个专业, 招收大学里研究生层次的在读学生, 不仅学生来自不同学科, 学院中的教师也是从各个学院招聘而来的[10]。在几十人的班级里, 来自不同专业、学科、学院的学生, 每4-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与之相对应, 老师也组成一个教学小组, 同时来教授课程和指导项目研究, 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逐步引向合理的成果。多个学生的小组与教师小组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班, 主要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教学和实践。
3. 课程设置主要是工作坊的形式
在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学院中, 一年的学制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三个月的授课、三个月的小项目和一个六个月的大项目。在德国波茨坦的设计思维学院中, 则分成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和研究。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是启动营 (Boot Camp) , 其中最初的课程是对学生作基本概念介绍, 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创新思维概念。在接下来的具体课程中, 设计思维学院的课程不拘泥于传统的案例教学, 而是强调结合授课、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项目来开展和推进。通常情况下, 学生需要完成整个项目设计的所有环节, 包括通过仔细研究找到设计的感觉和方向、定义该设计所涉及到的范畴和领域、设计出一个全新的使用原型、搜集周围人的反馈以及基于用户体验的评估验证, 等等。项目结束后, 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的成果形式包括实物、软件、工作流程、商业模式、演出, 甚至是一个新的机构。
4. 教学方法侧重通过动手来引导认知和学习
在这里, 若想与“设计思维”产生化学反应, 首当其冲的是要动起来。在这里人们被鼓励“要用手、用脚来思考”—这亦是D.School创始人David Kelly的至理名言[11]。光看光想是没有用的, 唯有行动、体验才能让参与者与设计思维之间擦出火花。
(四) 这一阶段设计思维教育的特征
(1) 设计思维概念的演进和突破:“设计思维”概括为三个层次的突破, 一是从实物到虚拟体验, 二是从单个产品到整个系统, 三是从商业到公共社会领域。
(2) 设计思维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传统的设计教育往往更为注重设计的最终结果, 草图或者是作品, 而设计思维将设计过程流程化, 能追溯观点的形成与发展, 发现创新的空间。
(3) 设计思维教育的突破和演进。跟随设计思维概念的演进和突破, 设计思维教育也在演进和突破, 从专注于设计人才到向非设计领域的人才转变, 从商业领域拓展到教育、社会创新领域。
四、21世纪初欧美商学院开设设计思维课程的现状
(一) 一流商学院纷纷开设设计思维选修课程或者MBA项目
企业界的创新推动了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是华尔街日报运用了“设计学院取代商学院成为热门”这样夺人眼球的标题[12]。商学院也不甘落后, 一场设计驱动创新时代商学教育变革正式拉开了帷幕。
一流的商学院非常重视设计思维课程和项目的开设, 例如哈佛商学院开设了商业设计硕士MBD (Master of Business Design) 项目, 斯坦福设计学院与斯坦福商学院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合作推出了设计思维训练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瑞商学院 (Johns Hopkins Carey Business School) 与马里兰艺术学院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推出了设计领导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
A.Zidulka, E.Davenport, and W.Low (2015) 调查了北美商学院[13], 发现有12所商学院开设了设计思维的项目, 其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伊利诺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欧洲工商学院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MBA项目是同时获得两个学位, 设计方向的硕士和MBA, 另外8所大学则是一般的MBA项目, 但开设有设计管理或创新管理的方向。
Kang H., Chung K.和Nam K. (2012) 调查了商学院EMBA项目中设计思维课程的开设情况[14], 除了前面研究中提到的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之外, 还另外提到了亚洲的三所大学开设了设计类的商业课程, 包括韩国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香港理工大学, 以及印度Welingkar管理发展研究院。
(二) 设计思维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英国设计管理课程和斯坦福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课程, 马修斯等人 (Matthews, Judy H., Bucolo, Sam, &Wrigley, Cara, 2011) 运用搜索引擎对商学院开设设计思维的课程进行了调查[15], 发现了四类教学方式:
第一种,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课程, 其基本内容均来自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所提出的设计思维流程。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有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芬兰的阿尔托大学 (Aalto University) 、瑞士圣加仑大学 (University of St Gallen) 。
第二种, 整合性思维 (integrative thinking) 。整合性思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罗杰·马丁教授提出[16]。罗杰·马丁教授是商学院中设计思维的最主要的倡导者, 他撰写了《商业设计:通过设计思维构建公司持续竞争优势》一书。他提出的整合性思维是指如果一个问题拥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解决方案时, 不是简单地进行非此即彼的取舍, 而是另辟蹊径, 提出一个新思路:既包含了原先两种观点的内容, 又比原先两种观点更胜出一筹。整合性思维是从设计思维中提炼出来的, 而且已经脱离了设计的纯粹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罗杰·马丁教授的带领下, 罗德曼商学院在基于整合思维的基础上开设了相关的MBA项目, 以弥补传统商学院只注重分析思维的缺陷。
第三种, 设计管理课程。这类课程和项目一般还是在偏艺术类的学院开设, 比如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当代艺术中心、美国加州艺术学院。
第四种, 战略设计课程 (Design as Strategy或者Strategy as Design) , 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悉尼科技大学在其EMBA课程中开设, 课程的内容是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内容融入到战略课程当中。
(三) 这一阶段设计思维教育的特征
1. 商学院开始重视设计思维教育
商学院长久以来以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为主, 而分析思维又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为内核, 对于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忽视是其长期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明茨伯格教授 (2010) 就尖锐地指出商学院这种将管理简化为解决问题, 又把解决问题简化为分析是不对的[17]。在他看来, 管理包括了科学、艺术和手艺三种成分, 管理中的科学成分依赖于系统分析, 艺术成分则在于综合创造性的洞见和想象力;手艺成分则是强调循环迭代式的决策制定和动态学习的管理实践。过于强调分析技能则让MBA毕业生无法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设计思维的出现, 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罗杰·马丁教授认为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是对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平衡 (图1) [18], 在他看来, 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对企业获得最佳经营绩效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仅凭其一未必能够取得成功。未来最成功的企业, 是那些能够在动态互动中有效实现两者协同的企业。张凌燕则进一步对设计思维和传统商业思维进行了比较 (表1) [19], 从根本假设、方法、过程、决策、价值观和聚焦点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分歧和差异。尽管这是对传统商业思维和设计思维的比较, 但也反映出基于传统商业思维的现代商学教育的弊端和亟待改善的地方。
资料来源:Martin, R 2009, The Design of Business:Why Design Thinking is the Next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资料来源:张凌燕, 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4
罗杰·马丁教授不仅提倡更是身体力行, 运用设计思维帮助加拿大罗德曼商学院改革了过去的MBA项目, 建立了一套整合思维的教学方法和体系, 旨在培养MBA和高管的创新能力。该项目在众多一流MBA项目中独树一帜, 成为商学设计思维教育的典范。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也非常重视设计思维教育, 珍妮·利特卡 (Jeanne Liedtka) 教授领导的团队将设计思维课程渗透到了大学的方方面面[20], 不仅是在学生课程当中, 而且还包括教职员工的研究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2. 设计思维内容与商学院现有的核心课程结合, 驱动商学教育创新
博伊西州立大学的格伦等人[21]认为设计思维不仅可以与现有的商学领域进行对话, 而且可以和这些课程结合, 促使现有的课程升级变革, 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比如设计思维可以应用到战略管理、创业、营销、信息技术课程当中, 因为设计思维的本质是不同于分析思维的溯因逻辑, 它能很好地平衡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实现两种思维模式的协调和整合, 从而更具有创新性。
五、欧美商学院设计思维教育历史沿革的启示
欧美商学院设计思维教育从1969年西蒙首倡到2005年斯坦福设计思维学院的成立, 到现在设计思维教育成为一种时尚, 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国内也有不少的学者和企业正在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张凌燕 (2015) 认为设计思维是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 在人人创业全民创新的后知识经济时代, 设计思维是扭转固定思维, 实现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的最佳选择。顾小双和王秦描述了设计思维从设计师的圈子走进实际生活[22], 从商业走向更为广泛的公益和社会创新新领域, 此乃为设计思维的中国新时代。钱辉和徐萍平认为设计思维理念是管理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教育改革理念[23], 张殿镇和李志刚提出应引入设计思维理念驱动管理教育创新[24]。具体而言, 对于国内的商学院来说, 需要加强设计思维和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 推动设计思维课程在商学院中的渗透和建设。
(一) 创新教育需要设计思维的引导
当下中国创新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通常被反复提到的问题包括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 忽视创新思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5];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忽视了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6], 以及如何设计帮助学生创新的课程, 改变以讲授为单一形式的接受式教学模式[27]等。设计思维教学法刚好能解决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 除了设计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外, 还能运用设计思维来设计当下的创新教育课程。
(二) 加强设计思维和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
设计思维引发的教育变革是来自于实践领域的推动。苹果、三星、百事这些年通过设计思维带动了企业变革, 建立了强大的竞争力, 成为竞相学习的典范, 而设计驱动创新也成为和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并列的第三种创新方式。另外作为管理知识的重要产出者战略咨询企业的巨头们近年来纷纷收购设计公司, 把设计咨询服务纳入到自己的业务体系中, 如麦肯锡收购旧金山设计公司Lular, 德勤收购创新咨询公司Doblin, 埃森哲收购位于伦敦的全球服务设计咨询公司Fjord, 说明设计与商业相互融合的必要性。这些现象都表明理论的研究是大大滞后于实践的, 强化这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 推动设计思维课程在商学院中的渗透和建设
从前面回顾欧美商学院设计思维教育的历史发现, 在商学院内设立设计方面的专业和学位是困难重重, 但是设计思维的理念对于管理者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可能比较好的方式是在商学院的各门课程中融入设计思维, 比如战略、创业、营销等, 都非常强调灵感、直觉、创新和创造, 设计思维在这些课程中大有可为。同时, 将设计思维引入商学教育, 这本身也是个设计过程, 需要测试、改进和完善。商学院培养出来的设计思维型管理者, 将会成为未来商业领域的杰出代表, 并成为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
(四) 推动商学与艺术、工程等课程的融合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设计思维体现了多学科、跨功能、团队开发等特色, 设计思维的课程也往往需要多个学科老师的合作和努力。已经开设设计思维的商学院大都和设计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 很少是由商学院单独来推进。这对现有基于职能和专业的学科体系提出了挑战, 如何协调这些学科共同推进设计思维的教育将是下一步的巨大挑战。
设计思维的课程和教育, 不仅将极大丰富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而且还能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本身。
摘要:设计思维是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一种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最先在高校的设计院系里传授, 目前已全面进入到欧美各大商学院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一开始被商学院忽略, 后来与管理结合开设了设计管理课程和专业, 再到设计思维的提出和推进, 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学视角下设计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创造力和创新教育在商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商学教育的重点一向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决策能力为出发点, 对于以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设计思维课程的接纳和重视, 说明当下高等教育的变革动向, 尤其是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 借助数字化拟定充分展现惊悚角色的奇观化
作为电影的基本属性,奇观化是保证电影艺术生命力的基本方式,通常来说,优秀的故事核心都较为奇特,在惊悚电影中也存在该种表现方式,其中电影《异形》中隐藏在太空船上的奇怪生物随时随地都可以侵入到人体之中,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裂变,最终完成人类生命密码的重新组合。而影片《哥斯拉》中,各种冲出大海进入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海洋怪物快速繁衍。[1]在电影《终结者》中,存在着缺乏感情并且能进行自我修复健全的机器人。虽然上述电影都是虚构的,但是在观众实际观看过程中依然会产生恐惧之感,这些奇怪的生物都是电影人通过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的。在《异形》一片中,人类进入到未知星球之上,并带回了异形的种子,在发现对自己不利并试图摆脱时,却发现已经无法摆脱。在电影《哥斯拉》中,人类违反约定,大量发展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使得生物产生大面积变异,进而产生了巨大的海洋生物哥斯拉,其给整个地球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在电影《终结者》中,遭受到核毁灭的地球已经被电脑所控制,而仅存的少量人类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电脑进行斗争。该种剧情设置充分说明了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变化对于未来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产生恐惧和忧愁。上述完全由数字化技术创造的奇观化角色是人们进行对外世界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想象出的事物,而上述想象物体经过数字技术充分反映于观众面前时,其令人恐惧而怪异的外表以及超能力展现使得人类战胜其的难度大大增加。[2]数字化拟定也因此占据了观众的视野,并不断冲击着其内心世界,最终其必然成为该种电影的重要质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水平的成熟,观众可以清晰发现,该种影片中涉及到的惊悚角色变得更加真实和饱满,荧屏中怪物的所有动作都被无限放大,惊悚角色自身所具有的恐惧感得到了彰显。上述质感饱满的角色定位在广大观众的审美接受过程中占据了较为主体的地位,而观众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作为一种以营造逼真和奇幻影响效果为目标的技术手段,特技的审美快感来自于真假悖论疑问所产生的强大张力。其自身本质虚假性越高,最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就越逼真,观众在实际观看过程中所享受到的美感就越强烈。
二、 采用数字技术拟定超真实影像
应用数字技术能够极大拓展影片的叙事空间,环境和氛围营造在影片创作中显得尤其重要。科幻影片创造的环境和角色与传统影片相比具有超现实性,在叙事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采用CG技术能够根据影片创作者的想象创造出各种虚拟的环境和景物。数字技术摆脱了传统影片实物拍摄的缺陷,不需要进行现场拍摄和本源对照,完全凭借着创新想法创造出具有悬疑感与恐惧感的科幻惊悚场景和环境,再采用绿幕抠像技术实现演员精湛的表演和悬疑惊悚的环境进行有效融合,使得观众能从荧幕中看到鲜活的人物角色在悬疑、惊悚环境中的探索与搏斗,并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将具备超能力的角色击败,才能够在惊悚的环境中生存下去。[3]人物角色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存活的几率极小,只能通过不断地与其他角色战斗才能生存下来,这也使得观众内心不禁为人物角色所紧张。人物角色在与超能力角色搏斗的过程中使得影片故事得到了延伸,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采用数字化技术所营造的科幻惊悚影片氛围不仅颠覆了传统影片真实性原则,还表达出超现实的虚拟影像美学理念。
科幻影片《盗梦空间》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进行导演,该部影片中并没有异性或者机器人等惊悚并具有超能力的角色,但是该部影片中反映了人类的潜在意识与意识互相交替的梦境空间。影片故事中人能够自由造梦并在不同梦境中相互穿梭,而命运能通过梦境进行改变,这使得该部影片充满了悬疑、惊悚的色彩,观众也对影片故事深表感叹。《盗梦空间》中两位主人公在面对街头镜子时,镜中显示是主人公在镜中的反复折射,而影片街景也在不断变化,镜子中所呈现的影像是无数个镜子互相折射而形成的,这种效果则是由真实拍摄与数字技术互相结合而完成的。在制作影片时需要一面巨大的与真实的镜子,然后采用特效复制另外一面镜子并创造出反射效果,并通过特效营造出3D视觉环境,使得镜子得到无限的扩大,从而构成互相反射的梦境效果。[4]该部影片中经典的标志性画面是卷曲的巴黎,这是采用数字技术和特效形成的。电影工作人员需要拍摄巴黎城市各处街景的图片,并对巴黎建筑物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将这些拍摄的图片以烘培贴图的形式粘贴在三维模型上,使得三维模型和拍摄的街景图片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影片中虚拟场景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得影片中虚拟场景变得更加的真实。同时影片特效工作人员还应当对三维模型中各个场景元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采用技术软件调整影片中的光源、阴影以及透视关系等。此时展现在观众眼前是真实的巴黎城市街景,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超现实的虚拟影像和场景,并给予观众呈现出接近现实生活的虚拟城市街景景象,从而给观众带来科幻惊悚的感觉。
三、 应用数字技术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科幻惊悚影片诞生后在影视市场掀起了一场狂热的追捧狂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较大的震撼,也满足了审美体验需求,然而早期的科幻惊悚影片所采用的特效技术是传统方法和技巧,仍然无法满足观众内心基本需求。也正是由于特效技术存在限制,致使观者难以完全感受到影片中的科幻惊悚元素和内容,而观者只能远距离地看这些惊悚元素,有时部分影片则采用景物和音乐的互相配合形成恐怖的元素和效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影创作市场应用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普遍,影视作品的审美体验与价值正在发生变化,科幻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浮出水面。影视作品审美对象不再是传统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更多的是超现实追求或者科幻想象事物。在2000年后,影片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创作出科幻元素和虚拟影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和追捧。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得想象转变为虚拟现实,给予观者带来创新科幻的影像和视觉上的享受。例如机器人终结者死而复生后又被机枪扫射与汽车碾压后身体支离破碎,而机器人具有修复的功能并能进行自我修复。在数字技术发展初期,导演则采用传统特效拍摄方法定格拍摄机器人模型修复的详细过程,然后在采用数字软件实现镜头的有效连接。数字技术发展成熟时期,通过三维建模、动作轨迹设定以及材质灯光调试等便可以使得破碎的机器人立即完成修复。在科幻电影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丰富影片中恐怖、科幻、悬疑等元素,全面革新电影美学的审美特征和内涵价值,让观者充分得到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传统影片主要是人物故事作为审美元素,科幻惊悚影片更多的是以创新、科幻、惊悚为审美元素,而观众此时也更加关注创新元素带来的视觉感受,影片的审美特征发生极大的转变。[5]例如电影《变型金刚3》上映后,大部分的观众都认为影片故事情节相对平凡,而实际上该部影片影院票房不断上涨,创造收视新高并突破11亿美元。而网友也曾评论说《变型金刚3》受到了剧情控观众的批评,认为该部影片即使更换女主人公也难以满足要求。剧情控观众认为影片中机器人打打杀杀情节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实际上,该部影片运用机器人科幻元素就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审美趋势,独特的特效和清晰的3D视觉以及机器人打斗极大的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影片中的剧情和意义也是值得推崇的。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虚拟技术时代到来,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科幻惊悚影片创作的重要手段,采用数字技术制作影片能够将整体影像展现到观者的眼前,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不禁使得观众陶醉于影片影像中,观众不会前去验证外太空如何建造飞船,不会怀疑影片中科幻的影像是否真实存在,不会在意未来人类是否会灭亡,更多的是陶醉于影片的科幻意境中,从而实现自我欲望释放。采用数字技术制作出虚拟接近现实虚拟影像,给予人们新型的审美特征和体验,使得观众和影片的审美距离极大的缩短,并且观众能从接近现实虚拟影像中得到全新的观影体验,从而在科幻惊悚影片中得到视觉上和情感上的享受。
结语
科幻惊悚影片应用数字技术设置惊悚的环境、制定惊悚的角色以及营造惊悚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悬疑与惊悚的氛围和视觉上的冲击。经典的科幻惊悚影片主要以叙述故事与表达思想作为电影创作前提。科幻影片反映对未来世界和社会的恐惧和担忧,通过预见性的科幻影片来启示人们应当重视科技、环境、军事等。科幻影片中不能只依靠数字技术进行创造,否则所创作影片与审美本质相悖,应当注重科幻惊悚元素和传统艺术和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和体验的科幻惊悚影片。
参考文献:
[1]曹毅梅.类型电影特征辨析——以科幻、奇幻、恐怖、惊悚片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160-161.
[2]施斌,宋甜甜.论惊悚片的“焦虑”隐喻[J].当代电影,2015(12):149-152.
[3]黄雯,蔡立英.高概念科幻片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启示——以《地心引力》为例[J].当代电影,2014(9):122-126.
[4]李梦雪.惊悚片的受众观影心理浅析[J].戏剧之家,2016(2):93.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民营企业亦是如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塑造并加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企业文化,探讨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就显得十分的紧迫。本文将通过新儒家思想、企业家精神、传统世袭制的破除、长远规划及内外部的沟通、更多社会责任的承担这五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特征
我国改革开发的近30年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随着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生存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只是单纯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文化,反而变成了阻碍企业运营的负面文化。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仅仅了馄笠滴幕闹匾允窃对恫还坏?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什么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解决单纯模仿、生搬硬套的问题。而现如今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稀缺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企业文化特征的探讨,提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组织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行为模式,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与有形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
(一)无形性与有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都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由不同层次的文化组成的系统,有表层文化、中间层文化、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联系,构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注重无形性的同时,不可忽视企业中有形的因素。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必须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没有这些有形载体,那么企业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二)稳定性与前瞻性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强大的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改变、某些员工的流动而激烈动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远比规章制度及其他公司章程对员工更具影响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地渗透,于无声处浸透了企业成员的思想, 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
(三)系统性与多样性
企业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不是空洞的抽象。这些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系统。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不同、企业产生背景乃至企业领导与员工个性、素质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内涵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规模已经从最初的家庭作坊逐步地扩张,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发展空间由家乡一直延伸到海外,经营内容也由单一产品扩大为多领域的产品与服务集合。在此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建立、成长,正确地认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对企业进一步、持续的成长就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为本的“新儒商”文化
重诺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我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家,许多组织的组织文化均继承了儒家思想,民营企业也不例外。作为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文化观念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诚信为基本目标,如何能在公司内部营造出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公司应该建立诚信模式。诚信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模式,它通过检查组织中要求明确沟通的具体领域以建立诚信文化,这些领域包括增长、赢利、明确反馈、承诺、迅速解决、尊重和责任。在此过程中,还要创造和持续更新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一整套关于诚信模式的战略。
(二)企业家应将其性格特征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
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企业家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是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化身和倡导者,企业家个人的形象,往往在员工中起着模特效应,促进企业文化的转化和创新。
(三)以用人唯贤的人才策略替代任人唯亲的世袭制
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这句古语深深地影响着很多的企业主。诚然在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形式中,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可以增进决策和公司运营的效率。但随着企业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公司规模的扩大,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以取代原有的血缘体系,是民营企业文化塑造的重要内涵。
企业的发展要靠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因此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功和谐的统一起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考察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方面。现如今很多民营企业均有了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也有些企业将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当作竞争的战略,并确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员工流失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通过员工关怀、营造企业温馨气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也是衡量当代企
业文化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同时公司的选拔制度要透明化,要以能力作为基准而不是以关系的远近作为标准,也是用人唯贤的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
(四)确立长久发展的公司理念并与员工、社会分享企业愿景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总是给人一种目光短浅、缺乏远大抱负的印象。通过塑造注重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公司的愿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外部社会是改变这种形象的重要手段。公司应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促进这种文化在公司内部生根、发芽直到茁壮成长为公司的强势文化。这样,公司的员工会更加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强公司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加强社会对公司的了解、信任。
(五)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乃至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的核心单元。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能只考虑其自身的技术指标,例如:股价、市场占有率等,还应该观察其社会职责的履行程度。美国每年都要评选出最受民众尊重的十大公司,这些公司无一不是业绩良好、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同时,这些公司也都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例如:员工的保险、社会的环保支出等。
一、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定义:文化是社会共享和普遍持有的信仰、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习俗、规范与准则的总和。
作用:文化超越时空,涵覆万象,大而无形,化之万物;它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象:
1、风俗、习惯、舆论;
2、思维方式;
3、行为准则;
4、价值观念;
5、精神境界;
6、作风;
7、待人艺术。
特征:规范特征(宗教、风俗、法律、政策、伦理、道德)
艺术特征(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服饰、雕塑)
器用特征(工具、器物、机器、车辆、仪器)
认知特征(自然、社会、历史、人物、事件)
二、企业的含义与特征要素
定义:企业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由各种生产要素拥有者为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是在集合生产要素,创建利润和承担风险的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单位。
性质:企业具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身份,是现代的社会经济细胞和基本经济单位。
特征:
1、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2、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
3、企业必须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企业是纳税单位;
5、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
五项权力: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决定权、产品销售权、人事权和分配权。
功能与作用:
经济功能:企业作为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使潜在的生产力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为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换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功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培养了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缴纳了税金,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文化功能:既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又创造社会精神文明,企业从谋生、赢利、致富的手段,转变为创造价值的工作,成为造福人类,改变世界文明的工具。
作用: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已超过单纯赢利的““围城””企业,在社会稳定与发展中,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左右世界的主要力量。
定位:未来的企业不单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它有目标、有思想、有精神、有活力,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精神财富的积累相适应,企业才有生命力。
l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典型形式是公司。
特征:产权明晰
责任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关系:产权制度是基础,决定着企业的性质、地位和法人财产权;组织制度是保障,确定着企业的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是保证,关系着企业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公司组织机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
监事会
(监督机构)
董事 会(决策机构)
经理人员(执行机构)
三、企业文化基本要素与理念阐释:
企业文化——是研究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科学。它是企业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条件下,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有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五大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模范、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
研究对象: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企业文化的塑造以及关于企业文化形成、发展与未来趋向等方面的内容。
理论核心: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的群体意识作用,主张通过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融合,谋求企业、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最佳组合与动态平衡。
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工作任务,描述了企业发展达到的程度,解决了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方向问题,是企业的使命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文化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分类:经济目标(利润、税收)
社会目标(地位、荣誉、形象)
员工目标(薪酬福利、成就感)
政治目标(稳定、发展)
文化目标(疑聚力、成就感、荣誉感)
企业使命——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回答企业发展为什么和解决企业的生存价值和工作动力问题,对企业行为和员工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够激励员工的美好愿望的描述,是将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目的与发展前景的描述以及企业对所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对待社会义务的基本态度。
企业理念——回答企业怎样发展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指导性观念,对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确立具有指导作用。
企业哲学(也称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最核心的理念,回答“企业如何生存”的问题,是企业处理内部、外部各种不同主体关系的最高依据和准则,是企业“做人”的总原则,它从多方面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是企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内容:企业为什么存在和存在的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企业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等,回答了企业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
作用:企业哲学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念,主导着的企业发展方向,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基本取向和性格。不同的哲学思想构成了不同的企业发展道路。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也就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或者说这些事物在人们心中的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
企业价值观——回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问题,其目的应包括企业发展的社会目标与商业目标,也包括员工的利益目标与发展目标,是以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价值观为主导的群体价值观念。
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企业员工的各种行为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以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心理定势与价值取向。
提炼原则:A、准确而深刻;
B、有个性特色;
C、简洁而生动;
命名方式:
1、企业名称命名;(大庆)
2、产品名称命名;(康佳)
3、形象比喻命名:(海尔)
4、内涵提炼命名;(松下)
企业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能起到规范和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作用: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一种量化的存在形式,它强调的是在企业活动中,应该建立一种能够使广大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制度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能促使员工规范行为,实施自我管理。
企业作风——指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企业风气的核心成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体现,是企业的内在品质和企业形象赖以树立的基本要素。
企业环境——是指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各种物质设施、厂房建筑以及职工的生活娱乐设施等,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点。
内容: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A、内部环境:厂容厂貌、生产劳动环境与员工关系的总称;
B、外部环境:企业与社会各单位和周边关系的总称;
关系:企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方面,要能适应外部环境,使其积极因素作用于企业,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小环境;另一方面,要搞好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经营环境,以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大环境的改善,为大环境质量的改善做贡献。
企业礼仪——习俗是企业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时空有序的活动。
内容:习俗:
1、游戏;
2、聚餐;
3、排外,刁难新成员;
礼仪:社交仪式(寻亲访友、待人接物)
接待礼仪(来访接待、会议接待等)
工作仪式(班前会、交接班仪式等)
管理仪式(工作例会、评价考核等)
表彰仪式(表彰形式、奖品设置等)
庆
典(节日庆典、纪念庆典)
年
会(团拜会、纪念会、工作会等)
运用原则:
1、和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员工的共有特点相符合;
2、能体现本企业的特色、有鲜明的个性;
3、能正确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活动——是指企业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员工的需求和特点,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
内容:
1、学习培训活动;
2、技术创新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文化娱乐活动;
5、体育竞技活动;
6、公益福利活动;
7、思想教育活动;
作用:开发员工才智,培育员工技能,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素质,营造企业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企业凝聚力。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载体和可视性象征,是企业思想、理念、精神、方针、策略与价值观等在传播媒介上的影射。
作用:对内增加凝聚力,对外增加吸引力。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凝聚功能: 通过改变员工的思想和态度,形成人企合一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地付诸行动,起到磁石效应。
导向功能:主要是对企业和员工的整体心理、思想、价值观和整体行为的取向起引导作用,起到方向盘的效应。
激励功能:通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鼓舞员工的士气,使员工自觉地为企业奋斗,从而起到发动机的效应。
约束功能:通过企业价值观和规章制度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一种无形的软性控制和约束,起到一种从众效应。
教化功能:通过企业理念、思想、精神、道德和价值观等对员工起到一种教育与感化作用。
润滑功能:从文化的角度来教育和感染员工,引导和调适员工的生活,融洽感情,增进友谊,从而优化企业人际关系。
辐射功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改善与发展,起到楷模感应效应。
增效功能: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实施办法
1、召开企业文化启动大会,颁布企业文化大纲
2、用文化理念变革企业制度
3、导入CI塑造企业新形象
4、编制企业员工文化手册,规范员工行为
(二)文化传播
1、培养企业文化骨干
2、组建宣传网络,建设文化载体
3、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传播
4、通过CI和企业文化活动进行传播
5、通过广告、新闻和有奖征答等活动传播
6、组织公益活动、展览、展销会和接待参观活动传播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注意事项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与途径验
(一)、五个保证:
领导重视
组织保证
规划保证
教育保证
物质保证
(二)、三个结合
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
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相结合
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三)、主要途径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脱钩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加投入
2012年7月6日,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服务社区项目暑期实践队开展“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活动,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
为帮助社区孩子们了解欧美国家的礼仪文化,实践队精心策划了“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主题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报告《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本次活动,除了简单的教学形式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活动由实践队队员以课堂形式帮助他们学习见面礼仪及餐桌礼仪,以现场表演的形式教孩子们中日、欧美国家不同的见面问候语及打招呼的方式,譬如握手礼、亲吻礼等。在教孩子们刀叉使用方式和节日的同时,帮助他们复习或学习相应的英文单词。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热情极高,纷纷举手发言,热烈响亮的回答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还有的同学自己要求上台做相关礼仪表演,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今天的“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活动圆满完成,相信随着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我们的活动也会越来越出色精彩。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服务社区项目暑期实践队
【欧美企业文化的特征】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05-29
简述企业文化的特征12-21
欧美大学简历10-04
欧美为何没有“高考状元”情结12-01
你可能误会了欧美的素质教育议论文09-17
欧美影视赏析结课论文09-29
企业形象的审美特征12-10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12-16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征10-26
试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