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规的感想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合规的感想(精选8篇)

对合规的感想 篇1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业务经营机构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责任,既是业务的直接经办者,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又是操作风险的所有者,是我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所以,经营机构的合规经营、员工的合规操作是银行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通过内控防案制度的学习、通过《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违规违纪案例与分析》的学习,使我对银行的内控防案制度及合规经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于内控的理解为:它是无时不控的---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始终;它是无处不控的---与业务的速度和空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以体现内控优先的思想;它是无人不控的---上到管理者,下至每位员工,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才是至高无尚的;它是无事不控的---小业务要控,大事情更要控,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无不在其控制之下进行,没有例外与“个案”处理。

其次,谈谈对于合规经营的认识。

第一,合规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从严治行,自觉营造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推动全行业务的安全稳健发展。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的经久不衰。

第二,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警戒线。合规经 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合规操作、合规经营,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防线,商业银行一旦失去这条防线,就像一个失去免疫系统的人一般,不可能健康成长。

第三,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内控防案和合规经营如此重要,如何才能使其深入人心,促进我行的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始终牢记并贯彻内控防案“十理念”:一线员工是内控防案的排头兵、主力军;基层机构、条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内控防案的第一责任人;委派营业主管是柜台业务风险把控的直接责任人;全员的责任意识是内控防案的核心要素;基本信息的共享是提高内控效能的重要措施;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加大检查力度是做好内控工作的重要手段;合规是竞争也是为了保护全体员工自身;内控的主体是要控人;整体联动相互配合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平台;内控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第二,将合规操作、合规经营的意识渗透在每个员工的心中,贯穿于每个业务、每个岗位的操作环节中。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强化法纪意识,认真学习法纪规章制度和现实的案例教育,同时强化自觉意识,严格地运用《中国建设银行员工十九条禁令》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要严格地、彻底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行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和实践,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是相当完善了,如果每笔业务的每个环节上的每个员工都能够按照银行的规定工作,严格执行合规要求,那么犯罪分子根本就无机可乘。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规章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遵照与执行,就形同虚设。所以合规经营不能只挂在嘴上,夸夸其谈,喊大口号,而一到真正处理业务时,就把合规、制度丢在一边,草草了了,粗枝大叶,工作浮躁,业务合规审查敷衍了事。

对合规的感想 篇2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案件频繁发生, 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它像一个警示牌, 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 严格执行行业行规, 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 深刻惨痛。因此, 一个企业不能一味地、盲目地发展业务, 而忽视了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 而应防微杜渐, 本着“诚信、正直、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 把合规理念转化为合规行动, 把合规行动升华为合规文化, 把合规文化打造为合规价值, 推进合规经营持之以恒, 与时俱进。

近年来, 证券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 证券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稍有不慎, 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许就变成了灾难。因此,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竞争的时代, 证券公司更应该积极应对改革发展, 加快合规合法建设步伐, 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合规文化体系, 造就和谐发展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1 合规文化、合规经营的内涵

“合规”, 顾名思义, 就是合乎规范、符合规章。具体说, 合规, 就是确保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活动, 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的规章制度、内部的规定准则等相一致, 遵规守矩, 依法办事。

那么, 什么是合规文化?最简单的理解, 就是为了保证一个单位、一个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做到依法合规, 而在单位内、团队里确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加强合规的管理、营造合规的氛围, 形成一种良好的软环境。对于我们来讲, 应该紧密结合实际, 紧紧围绕“规范、谨慎、诚信、严格”来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合规文化。“规范”, 就是要建章立制、业务操作不随意;“谨慎”, 就是要坚持制度先行、业务发展不盲目;“诚信”, 就是要恪守职业道德、不作假;“严格”, 就是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 对违法违规问题严肃查处、不姑息。

合规作为一种文化, 相对应的就是要求公司进行合规经营。合规经营绝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 合规经营与公司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形成大众性的合规文化, 并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合规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员合规、人人合规, 才能有效控制合规风险, 确保公司的经营不偏离目标, 实现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2 合规文化背景下合规经营的重要意义

首先, 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经营是对证券行业的必然要求。证券公司自身工作性质、经营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的风险性大、规范性强, 对合规经营、合规管理的要求比较高。证券公司一旦因不合规发生问题, 就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说, 合规是根本所在, 没有合规做保障, 公司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近年来, 人们对证券行业的合规问题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

其次, 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经营是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证。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 我们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但是, 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稳健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说到底必须是依法合规的发展, 否则今天的“发展”, 可能就是明天的包袱、明天的隐患, 甚至是明天的案件。强化合规理念, 完善规章制度, 熟悉法律规定, 让每个人都自觉养成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 在公司营造规范、谨慎、诚信、严格的良好氛围, 尽最大可能避免盲目经营、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 必将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有力的保证作用。同时, 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管理, 也有利于在社会上和公众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再次, 培育合规文化是预防案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根本举措。合规理念缺失、合规意识不强、合规管理薄弱造成了一例例金融案件的发生, 有章不循, 有法不依,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要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活动, 就是要紧密配合防范长效机制建设, 变堵为疏, 变被动为主动, 将检查处理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着眼源头, 综合治理, 从根本上扭转案件高发、损失巨大的局面, 真正让公司走上安全、稳健、快速的发展轨道。

3 如何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经营

第一, 全员树立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的经营理念

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经营管理的一件大事, 不是监管者要我做, 而应是我们自己要做, 而且要自觉地做。因为合规与公司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有效的合规文化将能够消除合规风险于无形。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规范操作行为, 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 全面防范风险,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我们新一轮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全体员工的血液中, 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 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 努力培育员工的合规意识, 真正推行“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 倡导诚实、守信、正直的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准则和企业文化。

第二, 强化员工的合规培训

高层管理者、合规管理人员和员工是合规文化建设中的三个层次。应通过组织开展持续有效的合规培训, 将证券业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合规政策等字面要求及其精神实质, 贯穿于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规程中。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 开展教育和培训, 培训要注重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多样性。要针对适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 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要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育, 大力宣传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 弘扬正气, 同时剖析典型案例、公开处理典型案件和违规违纪责任人, 对员工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多层次地合规培训, 逐步形成合规文化的氛围, 确保内外部的相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

第三,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机制, 制订一套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好制度

一定要充分认识设立合规部门的重要性,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设置独立的、强势的合规部门, 并高度重视合规部门的建设。合规专业人员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又要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 要选派那些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合规经营管理队伍中,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合规管理组织机制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层层落实责任制, 明确合规部门的枢纽地位, 界定好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业务部门实施有效自我合规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合规部门在事前与事中实施专业化合规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合规部门作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规则连接的主要渠道, 将监管规则、风险提示以及监管意见等分解给各业务部门或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各个业务部门主动寻求合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主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风险点, 并配合合规部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合规部门要通过提供建设性意见, 帮助业务部门管理好合规风险, 为业务与产品创新提供合规支持, 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创新带来的法律风险。

合规经营呼唤科学合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需要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杜绝制度执行时“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通过制度层面不断修订与完善的方式, 形成事事都有明确合规守法的工作标准、处处都有严格的合规经营纪律约束, 使依法合规经营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四, 以人为本, 构筑合规经营的思想道德防线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一切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都要人来具体完成, 规章制度是死的, 而人却是活的, 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是稳健、快速、合规发展的保障。所以说, 我们要以人为本, 构筑合规经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管理着眼, 从细节入手, 从每一个业务操作流程、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模式入手、从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入手, 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 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对一级问责。只有这样, 合规经营才有所保障, 政令畅通才能得以实现。

4 合规是执行力得以实施的前提

执行力需要一个合规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引导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只有如此执行力才能在经营发展中有用武之地。合规是经营发展的方向盘, 执行力是引擎所在, 也只有在合规的前提下, 发展才不会失去方向, 而执行力才会有真的用武之地。

对合规的感想 篇3

北京APEC宣言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

第22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布了《北京APEC宣言: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作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文件,其中关于反腐败的内容,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该宣言第48条提到:“我们赞赏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采取的有力举措,支持《北京反腐败宣言》,欢迎《亚太经合组织预防贿赂和反贿赂法律执行准则》和《亚太经合组织高效率公司合规项目基本要素》。我们决心携手打击腐败行为,拒绝成为腐败分子及其非法资产的避风港。我们决心加强在遣返或引渡腐败官员、没收和返还腐败资产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并根据需要充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等反腐败合作机制与平台。”

据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反腐败宣言》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性反腐败宣言,集中反映了各经济体就APEC反腐败合作重点及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加强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方面的关切和立场,对于引领亚太地区反腐败合作朝追逃追赃等务实合作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APEC宣言就反腐败支持和欢迎的三个文件

如上所述,北京APEC宣言就反腐败支持和欢迎如下三个文件。

其一是《北京反腐败宣言》。

据中央纪委官网披露,王岐山、赵洪祝对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系列会议高度重视,亲自审定总体方案。中纪委常委会还召开会议,明确将主办APEC反腐败工作组系列会议作为2014年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强对内对外统筹协调,推进以追逃追赃为重点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本次APEC反腐败系列会议确定了加强国际追逃追赃合作、打击跨国商业贿赂和凝聚政治共识的会议重点。倡议并起草了《北京反腐败宣言》,列入“加强国际追逃追赃”等内容,推动各经济体承诺拒绝成为腐败分子和违法所得的避罪天堂。

《北京反腐败宣言》指出:“我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鼓励各成员经济体加强政府与商界在反贿赂领域的对话;欢迎各成员经济体为打击贿赂而创设的工具与准则。”《北京反腐败宣言》所说的工具和准则包括《亚太经合组织预防贿赂和反贿赂法律执行准则》和《亚太经合组织高效率公司合规项目基本要素》。

其二是《亚太经合组织预防贿赂和反贿赂法律执行准则》。

该准则指出:“腐败,尤其是贿赂和索贿,会加重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和成本负担,导致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净流失。”

其三是《亚太经合组织高效率公司合规项目基本要素》。

过去几年里,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已经批准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商业行为准则》和《私营部门商业诚信与透明度准则》。去年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外交、贸易和中小企业部长已经签署三项攸关中小企业利益的道德准则。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认识到,在打击国际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方面,企业作为有力的合作伙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鼓励企业采取和实施有效全面的公司合规项目。

这三个文件在论及反腐败时,指出商业腐败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提出了企业如何应对商业腐败。第三个文件《亚太经合组织高效率公司合规项目基本要素》则专门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强化合规体系抵御商业腐败的冲击。

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合规风险挑战

许多全球公司已经在经营实践中认识到,合规风险是企业全球化经营面临的最大风险。而我国不少企业领导对此还缺乏认识。从近年来披露的大量事实看,我国企业,包括外企、国企和民企,都面临合规风险的严峻挑战。力拓、葛兰素史克等外资企业,中石油、华润等国有企业以及一批陷入行贿丑闻的民营企业都为商业腐败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企业在不断壮大之时一定要研究如何强化诚信合规和抵制商业腐败。

为此,我们应当研究APEC的这几个重要文件,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企业合规与反腐。在这几个文件中,特别应当关注《亚太经合组织高效率公司合规项目基本要素》(以下简称“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提到的企业有效的合规项目基本要素是对众多全球型企业强化合规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国企业强化合规和反对商业腐败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企业合规项目“基本要素”的主要内容

“基本要素”对企业强化合规提出了系统的简明扼要的建议。基本要素一共有11项:

开展风险评估。这是因为旨在发现和制止腐败行为的有效的合规项目应当以风险评估作为基础。

管理层全力支持和参与。合规项目的各个要素需要得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全力支持和参与。管理层对项目的完全信守和支持表明企业上下对合规文化的承诺。

制定和遵守书面的公司行为准则。

建立合规管理组织架构。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执行合规项目的可以是单个人或者一个由合规/道德官组成的团队。

提供反腐败培训、教育讲座和持续指导。合规项目的全面成功取决于在公司内部各个层面以及针对业务伙伴推动法律和道德培训和认证。

开展基于风险和详尽记录的尽职调查。合规风险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而且来自企业的供应商等商业伙伴。为了确保合规项目的高效率和有效性,企业需要基于风险开展迅速全面的尽职调查并予以详细记录。

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审计和监控有助于提早发现错误和不当行为(例如:贿赂、欺诈或其他违法行为),推动建立高效的合规项目。

合规机制和报告要求。企业行为准则的执行是很关键的。如果仅有各项制度,而没有健全的运行机制,这些制度很容易形同虚设。

激励。企业应当确保在公司的各个层面提供合规激励,鼓励和积极支持员工遵守和维护反腐败(包括贿赂)项目。

惩罚。企业应当确保各级员工都明白,违反合规政策、程序和反腐败法规会受到轻重不等的纪律处罚,例如: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可能会内部通报、纪律处分,甚至可能被解除劳动合同。

定期审查和测试。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变化,合规项目必须发展和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地审查、更新和改进自己的合规项目,确保项目的高效率,能够应对企业不断变化的风险状况。

借鉴“基本要素”强化企业合规

2004年6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原有的九条全球契约基础上增加了第十项原则,即反对商业腐败的原则。从那以来,全球企业越来越强调诚信、合规和反腐败。

10年来,许多全球企业因合规风险而受到严厉处罚,也有许多企业则建立和完善了合规体系。“基本要素”就是对众多全球公司的教训与经验的总结。

我国企业在2006年前后强调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最近10年全球企业强化合规的进展我们没有给以充分的重视。现在,应该在APEC峰会推动下,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全球公司的经验和教训,参考“基本要素”的11项措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和健全的合规机制,并且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合规文化。

唯有如此,我国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不断成长,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在做强的基础上做久,真正能够永续发展。

(责任编辑:李万全)

对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篇4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银行作为一个以经营货币和风险获取收益的社会金融机构,面对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和部分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的紧迫形势,“合规”已成为银行的热门话题,“合规风险”时刻挑战着银行业稳健经营的根基。作为风险管理一项核心活动的合规风险管理,也日益受到我国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高度重视。

一、合规与合规风险

合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遵循、服从,本文所说的合规指的是“银行合规”。近年来,“银行合规”这一词语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对于合规的理解却有很多种。有的人理解为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的人简单理解为符合规定。很显然,这样的理解都很片面。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第三条就明确规定: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而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同时,《指引》也明确了何为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从合规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合规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银行自身没有在职责范围内主动遵循相关的规定,从而遭受的经济或者声誉上的重大损失。总所周知,传统的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合规已经成为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合规风险则成为三大传统风险之上更为基本的风险。

二、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

《指引》第四条明确指出,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不难看出,合规风险管理在银

行中的作用就是引导银行主动识别风险,主动执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必要时采取奖惩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合规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综上,对合规风险管理内涵的理解,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一项核心的活动。合规风险存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从宏观上说,是加强银行整体、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从微观上说,又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石。合规风险管理从眼前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减少违规事件,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看,则是为银行创造财富的源泉。因此,在当前,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应该在实践中作为一项核心活动去落实和贯彻。

第二、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合规的前提是“有规可循”,因此,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准则。不管是国家立法机关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有与当前银行业发展相吻合的一套机制。对于银行自身来说,更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产品和管理需要,制定内控制度。

第三、合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他风险的产生。合规风险渗透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合规风险的产生是基于银行自身的不合规或者违规,这样一来,原有的合规机制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第四、合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银行要在不断对合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或者在违规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纠正和惩罚措施,同时,持续对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进行动态地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合规风险管理。

第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规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利益所趋,带来的后果则是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甚至视而不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诚信问题还面临困境。因此,在市场秩序和市场观念相对无序的情况下,合规风险管理很难取得突破。

第六,有规即循是合规风险管理最基本要求。通过对银行违规事件的总结,可以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违规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而

是银行工作人员对现有制度的违反。在法治相对较为发达的今天,往往不会因为无章可循导致合规风险的产生,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或者是执行不严而导致。因此,合规风险管理需要强调工作人员从基本的合规做起,做到按章操作,规范行为。只有将这项基本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深更好的发展合规。

三、合规风险管理的突破

当前,合规风险管理作为银行业经营管理中起步较晚的一项核心管理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并使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前面有提到,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基础,而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因为无章可循导致合规风险。导致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通常,一项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可能是因为实施主体的主观过错,可能是因为待实施制度本身不具备可操作性。从现有的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监管法规,都有比较模糊的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遇到瓶颈。在我看来,作为银行本身,应该结合本身的业务品种,操作规程,制定紧密相扣的规范制度。如果说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银行盈利的生命,那么,行之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则是支撑生命的精神之源。

第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目前,在银行内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存在重业务轻合规的现象,存在把合规当成是管理者的专职的误区,存在重事后惩治轻事前防范的习惯等。合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整体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首先,合规要落实到全行每一位员工每一项业务操作每一个管理过程。合规并不只是合规人员的责任,各经营管理部门都应该把合规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体现在部门规章中。其次,加强合规制度的评价。一项制度究竟能在银行经营活动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执行成本高低,执行流程的选择等都是需要在执行之后,结合实际工作做相应的分析才会得出结论。这就类似于在我们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开展的“业务自评估”,在评价自身工作的同时,发现风险点,总结经验与不足,以便的以后的工作中作出合适的调整,或者修订。再次,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包括严格有效的问责制和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并将这样的制度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部分,充分体现银行倡导合规和惩罚违规的决心和观念。

第三、加强风险报告制度的长效运行。

在大多数银行中都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最为常见的就是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风险报告制度能够长效运行,需要保证几个方面。首先,各个机构、部门风险报告制度的落实工作中,要保证及时、有效。在银行经营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会牵动其他环节的工作,如果在某一个环节有所懈怠,将会引发更大的风险。所以,风险报告中的合规检查必须要及时有效。其次,各个机构、部门必须保证自身工作的独立性。在分工明确、科学的前提下,风险报告的履行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独立、不受任何干扰地反映本机构、部门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次,清晰明确的报告途径是风险报告能有发挥作用的关键。风险报告制度不仅仅是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汇报,而且是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和合规管理委员会的汇报。日常工作中,应该根据业务管理部门制度执行情况、内部评价、现场检查等全面掌握每项业务的运行流程和细节,把握其风险点,结合全行经营状况、风险控制情况,确定适时调整的全行风险管理机制。

第四、加强合规培训。

对银行合规与文化问题的再认识 篇5

——兼商榷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合规概念

心无挂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银行合规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问题,通过对合规风险三层含义的剖析,指出意识层面的合规才是真正的合规,而无论行为或意识层面的合规,都有赖于合规文化的培育。为此,提出当前银行合规和合规建设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倡导和培养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培养每一个人的合规意识,激发每一个人主动合规的自觉性。这是我们开展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银行 合规 再认识

一、银行为什么需要合规

从中文的角度来看,合规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合,它是一个动词,意味着合是由人来完成的;二是规,这是一个名词,是需要人来遵循和执行的一切规矩。讨论银行合规,说明银行及其从业人员是有约束他们的一套规矩需要去遵循和执行的。这是因为,银行首先是存在于社会、经济和市场中的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那么银行和它的从业人员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和市场中规范一切组织、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道德、习惯、惯例等等行为准则的约束,这些是银行需要遵循的一般外部规矩。其次,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如同其他一切企业组织一样,也必须通过管理活动,来合理高效地配置和利用好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提高银行运行的效率,并最终使银行的目的得以实现。管理活动则是通过人去遵循和执行与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有关的一系列内部制度机制来完成的,这些是银行需要遵循的一般内部规矩。第三,银行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经营特点,即:资产负债匹配上的天然缺陷、经营的是货币商品、经营过程中多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确定、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损失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等,决定了银行必须有比其它企业组织更严密、更特殊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同时还必须接受来自外部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为此,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就有了更多特殊的内外部规矩需要去遵循,否则银行经营的风险就可能失控。

二、不合规是怎样产生的

要明白什么是合规,必须先弄清为什么会出现不合规——即合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说,既然有这么多规矩需要银行和它的从业者们去遵循,那么导致不合规的问题就可能出在两个方面,那就是人的问题和规的问题。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合规风险的定义,合规风险是指银行由于不能遵循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一般和特殊的内外部规矩,而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或者是重大财务损失,或者是声誉损失的风险。这个定义并不全面,我们知道,风险就是指的不确定性,而这里只说到不合规后果的不确定性,后果有风险、后果很严重,但为什么不能合规这个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不合规原因上的不确定性没有交代出来,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防范合规风险,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不合规是银行经营发展的一种特殊风险,为什么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控制其他风险的基础环节,是构建有效内控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为此,本文认为合规风险应当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是合的风险、人的问题——即银行的全部从业人员,他们当中的每一个是不是都有能力和愿望去合规,这是不确定的,在这方面人可能靠不住、可能出问题。

从愿望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用经济学里的委托代理问题来解释人的行为。我们把被要求合规的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都称为“代理人”;把要求他们合规的人或组织称为“委托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得追求者,代理人不会自觉地、完全地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行动,代理人具有采取机会主义的倾向,或者说代理人的行为对委托人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委托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通过构建文化共识来减小和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其中,激励约束机制必不可少但又只能治标,因为它的前提是假设所有的人都是完全的经济人——趋利避害、唯利是图,在这样的前提假设下如果激励约束不当,就会出问题。例如,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评价主要看盈利、看业绩,那么代理人在经营管理银行、在办理业务或在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时,他的全部决策也将只以此为目的,这种激励安排下代理人在风险识别与回避上将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说,他不会去主动关心风险和违规事件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只会关注自己的业绩和与这些业绩挂钩的奖金。因此,还必须注重文化共识,注重人的德行修养,这才是治本的。

从能力角度来看,也就是人的才能问题,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他所在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要他去理解、遵循和执行与这个岗位有关的规矩也是不靠谱的。

第二是规的风险、规的问题——即需要被人们去合的或者说要去遵守的那些内外部规矩本身有没有、好不好,是不确定的,否则人没有规去遵守、有规但遵守不了、遵守了不好的规都会出问题。

第三才是不合规带来的后果有风险、有问题,就是巴塞尔委员会所说的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或者是重大财务损失,或者是声誉损失等等,它告诉我们对银行自身来说,为什么不能不合规。

三、怎样才是真正的合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对合规风险的防范——即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来实现。通过归纳巴塞尔委员会有关合规的文件内容可以得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银行主动识别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纠正措施,主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主动去持续地修订相关制度流程,持续地修订能够详细地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通过人的这一系列的主动作为,来有效管理自身的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始终能够处于一个合规、稳健运行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当中。这里面,主动去识别规的风险,主动去持续地修订相关制度流程,持续地修订能够详细地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等等,解决的是规的问题。主动识别合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纠正措施,主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等等,解决的是合的问题。而这一切又都必须依靠人的一系列主动作为,因此,对合规风险的防范,归根到底要解决的还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制度机制,更要靠人的德行修养,靠价值观的树立,靠对人的教化,换句话说,就是要培育合规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激励约束等制度机制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问题不断,其原因正是在规和人两个方面还有欠缺: 首先是规出了问题。这些制度机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激励机制上的急功近利,我们屡屡片面强调业务指标和薪酬收入挂钩,导致一些分支机构,尤其是基层行一味盲目的追求存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又如有些控制制度有没有建立或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职能的时候,缺乏清晰明确的权责利边界和责任追究机制,不能形成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等等。

其次是人出了问题。

一方面,我们对管理、治理的认识片面地停留在完全依靠制度机制的完善来达成管理治理的目标上,往往忽视了另一半工作,对人、对银行从业者的教化,价值观的树立,德行修养的提高,乃至银行合规文化的形成。我们知道,任何制度机制都需要人的执行和配合,如果我们不去教化员工,提高他们的德行修养,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个人在追求和实现自身理想、梦想的时候,很可能就只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此而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却忘记了还必须配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没有了道德文化作为支撑,后果就是变相培育了不违规吃亏、不违规不发展的“违规文化”,这样的环境下制度机制建设的再好,得不到认真执行,终究要出大问题。所以,我们常讲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制度机制,是可以复制照搬的东西,这些年我们把国外的这些东西都搬了过来,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道德和文化的支撑,也可以把它叫做合规文化的支撑,所以公司治理也好、内部控制也好,出现了水土不服。但文化这东西是不能复制的,只能慢慢的培养教化,这也是为什么说合规文化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缘故。

另一方面,在用人上,过去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得不够,这对以部门银行为主的经营管理架构尤为严重,因为各级经营管理层尤其是各级行长在这个组织架构中拥有相当大的权利,他们的风险偏好、经营理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银行经营的好坏,如果他们带头违规,将直接导致银行各种内控制度与机制的失效。因此,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一个人用到一个岗位上,他需具备胜任这个岗位的相关知识技能,也就是才,才是必要条件,缺了不行,只有才也不行;这个人还必须要有载得起这个岗位的德行修养,这个德,是充分必要条件,否则他将受不了岗位带来的权利和利益诱惑。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所任岗位需要的能力才干外,还要有相应的德,这个德除了要载得起他所面对的物外,更要靠高管的德来教化他所管辖员工,如果高管们自身还有待教化,那迟早要出事。为此,我们的高管首先自己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有了受得起你所在岗位的德行修养,然后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各级管理人员,既然到了管理岗位管着别人,就应当对被管的人负责,要用自身的修养来教化和影响他们,这是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当然,这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圣贤,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都有自己所处的位置,那么我们都要努力具备与自己所处这个位置相适应的德。

因此,银行抓合规,必须从机构的制度机制和员工的文化修养两个方面着手。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来重新检讨一下合规的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合规”可归纳为,使银行的所有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这个定义也不够完整,它只说到行为层面的合规,但我们谈的合规并非行为那么简单,否则它与传统的合规概念不会有本质区别。我们还应当加上意识层面的合规,也就是说,合规还是一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修养,意识层面的合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合规,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规。我们搞合规建设正是要建设这样一些机制和文化来使人们实现行为和意识的合规。

四、当前银行合规与合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银行合规和合规建设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倡导和培养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培养每一个人的合规意识,激发每一个人主动合规的自觉性。这是我们开展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往大里讲,这也是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今天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根子都在这里。经济学书本上的标准提法认为,市场经济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叫做市场规律,另一只是看得见的叫做政府调控,两只手各管一块,市场有效的地方政府不管,政府只管市场失效的地方。但光靠这两只手的配合市场能够高枕无忧吗,无论从西方的市场经济历史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都是不行的。因为无论是西方还是我们,都常常会忽视前面所说的这个前提和基础。事实上这点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早就看到,亚当斯密除了写《国富论》,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他说: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这些话的意思,如果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就是先要能厚德载物,这个人才能到市场中去自强不息,否则就会翻船。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能载物的这个德引起的吗!这个德就是一种文化修养和价值观,放到我们银行也可以说就是合规文化。所以,市场经济不应当只有“两只手”,而应当有“三只手”。这个德,这个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就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第三只手,它影响人们的行为于无形之中,从而也影响到市场中另外两只手是否正常发挥作用。

今天,社会上的功利意识太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人们只注重自强不息,忘了厚德载物,其结果就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所以,我们银行业搞合规建设,应当花力气把银行业中这种扭曲了的个人奋斗思想纠正过来(这同时也是全社会都该做的事),让每一个员工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厚德载物,协调好个人奋斗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既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人奋斗的环境,又能使个人奋斗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意识层面的合规,作为管理者,不可能事事时时都盯住每一个员工,看他是否合规,我们并不知道员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会不会守规矩,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机制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员工的德,靠员工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靠员工的合规意识,有了员工的合规意识就好比在每一个员工内心装上一个监控器。我们说合规创造价值,但对合规的管理控制肯定也带来成本,如果完全依赖制度机制约束来实现行为层面的合规,这个合规成本可能会相当高,而依靠文化修养来实现的意识层面的合规,才是成本最低的、真正的合规!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和文化建设中各个角色的职责与关系:(1)银行机构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包括高层,他的合规职责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必须遵守好自身所在岗位应当遵循的所有规矩;二是应当主动去发现、报告和纠正与自身所处岗位有关的所有合规问题或者叫做合规风险点。

对合规的感想 篇6

进入公司以来,我对合规管理的认识和对公司的认识都在不断加深。这次参加合规检查,使我进一步对营业部层面的合规管理现状有所了解。我公司在合规管理座谈会上的发言使我既感到振奋,又倍感压力。我公司拥有深厚的合规文化和领导层高度重视的合规意识,这为我公司合规机制建设提供基础和动力,然而合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合规人员理当在此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兄弟证券公司对和合规的看法和做法以及我公司的合规现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一、合规联络人如何真正发挥作用?

我公司的合规联络人一般由监理兼任,意在上通下达,是最基层的合规管理者,是对营业部合规管理工作的抓手。监理制是我公司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公司朴素合规意识的体现,对我公司平稳度过券商混沌发展的时代和漫漫熊市大有裨益。在合规建设的新时期,监理被赋予了合规管理的新职能,这既是结合公司实际的合规做法,也是我公司监理制的薪发展。然而,实际运行中也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合规联络人的审查职能有待加强

目前,我公司的OA审批流程加入了合规联络人的审批节点,这有利于发挥合规联络人的把关作用。然而,仅就我比较熟悉的合同审查而言,合规联络人的往往仅签署“同意”了事。合同本身存在相当的错别字、语句错误、前后矛盾等现象,使用标准合同的不适合该合同的条款也往往未经删除就被提交到合同审核人员的节点上。我个人理解合同审核人员应该着重关注合同本身所蕴含的法律风险,而关注细节常识错误则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不但不利于合同审核人员提高效率,也使得合规联络人的审核流于形式,因此应该明确合规联络人对此类错误的审核责任。

(二)合规联络人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公司对合规联络人的考核采取内控部门和营业部各占50% 的形式,这样通过考核督促其履职,有利于提高合规联络人的独立性。从经济上考虑,这合规联络人要两头兼顾,然而,从经营上考虑,合规联络人依然是营业部的人,和他朝夕相处的依然是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由于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的影响甚深,受一些潜规则的作用,合规联络人能否毫无顾虑的发现、报告不合规行为,让人存在很大疑虑。合规联络人的考核彻底脱离于营业部是否更为合适,总部外派形式的合规监察人是否能够更好的而发挥作用呢?

(三)合规联络人的履职行为需要更明确的指引

我公司在《合规管理岗暂行工作办法》中明确了合规联络人的岗位职责,但是并没有规定履职行为的具体形式。在合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合规报告、反洗钱报表的形式比较统一以外,其他诸如日常检查、监督、监控日志,合规培训,合规档案管理,权限更改记录等方面的形式尚不统一。这样既不利于合规联络人的实际履职,也难以对合规联络人履职情况做横向对比,从而不利于对合规联络人的考核。公司应该制定较为详细的合规联络人履职指引,明确各项岗位职责履职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合规联络人履职落到细处,也使合规部对合规联络人的考核落到实处。

二、营业部合规联络人之外员工的合规责任如何落实?

合规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每一名员工都要承担自己岗位的合规责任,总经理要承担整个营业部的合规责任。这是公司的制度规定,也是法律的规定,更是合规的基本原则。既然有责任,就要明确具体承担责任的方式。我公司对合规联络人的考核采取内控部门和营业部各占50% 的形式,而对于其他员工的合规责任如何落实,如何与合规的具体状况挂钩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难免使其他员工觉得营业部的合规工作只是合规联络人一个人的事,这样既不利于合规联络人推动合规工作,也不利于合规文化的培养。公司应该把合规考核纳

入到每一名员工的的考核,使得合规和效益一样,与每一名员工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对合规的感想 篇7

关键词: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合规性,贸易壁垒

中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国家,如此的出口定位,因为其可替代性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贸易国双方双赢的局面并不存在,总有一方的市场将被另外一国所抢占。而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往往是一些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的商品,再加上我国在劳动力要素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必然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相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存在比较优势,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长时间存在贸易顺差,而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会对贸易进口国国内产业、国内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维持经济稳定而纷纷对我国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为躲避WTO所设置的相关规则,“合规性”贸易壁垒便成为许多国家优先选择的措施。

1“合规性” 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合规性”贸易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保障措施等,其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保护动植物健康和维护贸易公平等为由,在名义上并不违背或者符合WTO所设置的相关规则,但实际上限制了商品的进口,保护了本国的市场和产业。

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原因是其能够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控制。 “合规性”贸易壁垒作为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传统的贸易壁垒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对贸易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投资、就业等多方面。对于反倾销、反补贴属于在价格上控制进口的贸易壁垒类型,保障措施可归分为在数量上控制进口的贸易壁垒类型。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便有些特殊,它既可以对进口商品在价格上进行控制,又可以对进口商品在数量上进行控制。这种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配额和关税有相似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准入、限制贸易量。我们不妨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解释说明 “合规性”贸易壁垒,从静态的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设置相关的标准与要求,在商品进口时只允许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商品进口,而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商品在数量上进行限制。见图1 和图2,商品的进口数量用横轴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标准要求用纵轴表示。当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要求在Xo,那么A、B、C、D、E五种商品都在标准之上,可以获得市场准入。当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标准要求从Xo提高到X1时,B、D两种商品由于不符合标准与要求,便会排除在商品进口国之外,无法获得市场准入。这种效应和禁止性关税以及零配额类似,产品出口国要想重新获得市场准入,就要使商品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企业就要对其出口的商品进行改进,如果改进后的产品达到X1的标准,原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与要求也就失去了作用。

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形成的各种标准与要求,又会迫使出口企业增加额外投资,以此来适应进口国的标准与要求,包括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在生产中进行大量的技术与设备投入,以及支付相应的派生费用。这样必定会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抬升出口商品的价格,由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就会对进口商品在价格上形成控制机制。见图3 和图4,用横轴表示商品的出口数量,纵轴表示出口商品的价格或者成本,AC表示所出口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在自由贸易状态下,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价格Po下出口,出口量为Qo,单位产品利润为w。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见图3,出口国出口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单位成本曲线向右移动。若出口国不具有影响世界市场的能力,其将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市场价格Po出口,当符合成本为C1 时,AC + C1<Po,利润则减少为( W - C1) ,此时继续出口仍有利可图。但如果成本很大,AC + C2> Po,此时出口商继续按照Po的价格继续出口则会亏损。另一选择便是出口商提升价格,见图4,如果价格由Po提升到P1甚至P1以上,才能收支相抵,获得利润。然而价格的提升,进口的需求必然减少,削弱与同类产品间的竞争力,抑制出口国商品的准入数量。在这样的状况下,产品出口国的出路就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将生产规模扩大,降低单位成本( 见图4 生产规模扩大至Q1及以上) ,以此来获得出口优势。对于出口大国来说,其具有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能力,因此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害程度就要小一些,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损害自然会多一些。

由此可见,假定最初出口的商品不符合进口国的进口标准或者说不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就会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如果企业对出口商品进行改进,获得市场准入,又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提升,数量控制机制仍在暗中发挥作用。

2 进口国采取 “合规性” 贸易壁垒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2. 1“合规性” 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合规性”贸易壁垒对主要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或者转换为关税等价的形式,进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已经超过GDP的发展速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是顺利的,近年来,我国频繁遭遇 “合规性”贸易壁垒,以发达国家为首的国外进口国,对我国出口的产品不断设置障碍,提高准入标准,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难以出口。由于进口国制定很高的进口标准以及复杂的制度和程序,使得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降低出口产品数量,甚至退出国外市场。我国出口的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出口商品在价格上有着比较优势,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国外市场有着很大的需求量,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存在较大的竞争力。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的市场和产业,运用 “合规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商品设定种种要求与标准,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到产品中去,以此来提高产品的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而这样一定会导致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价格提高,使得出口商品不再存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因此,短期内“合规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不利影响。

2. 2“合规性” 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2013 年我国有实际进出口业绩的企业是35 万家,2014年达到40 万,如此多的企业依赖海外市场,而 “合规性”贸易壁垒又为我国出口的商品设置高的标准与要求,这为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出口企业至今仍然没有摆脱以出口数量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依然利用价格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而 “合规性”贸易壁垒设置的标准恰恰又将这些优势排除在外,使得我国出口企业举步维艰。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 “合规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与要求会迫使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口国实施 “合规性”贸易壁垒所形成的种种标准与要求为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有着指导作用,使得出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推动科技创新。

2. 3“合规性” 贸易壁垒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外商的直接投资也可以说是跳跃关税的外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 “合规性”贸易壁垒。对于跳跃性关税的外资,可能会加强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会有外国企业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由此就会削弱最初的贸易政策给我国企业带来的保护作用,而我国的消费者会从两者的竞争中获利。近年来,我国也在对外运用 “合规性”贸易壁垒维护我国的贸易稳定,我国设置贸易壁垒使得外商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些外资的进入在在我国产业的发展、带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市场、技术、行业形成垄断。因此,外商来我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有着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产生了价格、数量结合的作用机制,经由贸易而对产业、投资等产生影响,这些机制的多重复合作用,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比较优势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又再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由此, “合规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各个经济领域都会产生广泛并且深刻的影响,其产业保护涉及多方的利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 “合规性”贸易壁垒进行全面的认识。

3 我国易受到 “合规性” 贸易壁垒排斥的原因

我国出口商品容易受到 “合规性”贸易壁垒排斥的原因有很多,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法律上的约束。总的来说就是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

从外部因素上分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五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10 年的201722. 15 亿元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264334. 49 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2. 7% 。高于我国同期的GDP增长率,详见下表。现如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许多的西方国家开始有了贸易保护势头,贸易保护的倾向严重。除此之外, “中国制造威胁论”在其他国家蔓延,许多西方国家将国内的失业、贸易逆差归咎到中国的头上,为此,许多贸易伙伴国对中国实施隐蔽性比较强的 “合规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各种标准与要求,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其次是一些发达国家对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更改法律,使得相关工业对外抗争显得很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国仍然大量的对外出口类似的产品,则各种新的规则、新的标准会将我国出口的产品排斥在外,相关的产业也容易得出受到损害的证明而对我国实施合规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产品难以面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再有就是许多西方国家将 “合规性”贸易壁垒日益复杂化、技术化,由其衍生的各种认证标准复杂多变、名目繁多、条件苛刻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观性,这使得我国应对 “合规性”贸易壁垒之路越来越难走。

时间:最近5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于内部因素,我国对外贸易在地域上存在很严重的不平衡状况,目前我国有70% 以上的商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贸易地理方向偏于集中。其次,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仍然占很小的比例,这说明我国的产品在研发上投入的少,不注重品牌,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较差。再有就是我国混乱的出口经营秩序,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对外贸易依然是加工型贸易为主,主要靠薄利多销的手段占据国外市场,而缺少技术和品牌,竞争手段单一,这种营销类型不仅使得企业获得的利润低而且十分容易被指控为倾销。

4 我国对 “合规性”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4. 1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应对

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首先要做好早期的防范,在产品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与反补贴之前,我国还是有很大的主动性,因为只要我方不进行低价出口使得出口数量大增进而对产品进口国造成影响,就不会招来投诉。我国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防范,另一方面是反倾销反补贴发生后,将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要改变薄利多销的策略,不断地去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差异化。其次要避免市场过于集中,开拓多方市场,实现贸易多元化。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调整外贸秩序,制止企业相互地价竞销,建立好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使得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再次要同企业联合建立反倾销、反补贴的预警机制,政府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将产品进口国的多方面信息通知给企业。最后就是培养一批专门负责的人才并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我国的反倾销诉讼能力。当我国企业遭进口国提出申诉时,政府要积极进行外交协调,尽量使得进口国承认我国的市场地位,同时,企业也要积极有效的应诉,初裁认定为倾销的话,要积极做出价格承诺。

4.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

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上是国际间技术差异的体现,我国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设置的标准与要求,就要去不断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实现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强产品的品种,要在产品的品牌上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宣传。其次,就是要做好产品,使得产品有特色。对于政府来说,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在科研领域的研究经费、免除科研设备和技术进口的关税来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和创新等,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最后,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并建立预警机制,并且建立专门的咨询中心,改善信息匮乏而导致出口企业受到制裁的现状。

4. 3 国际保障措施的应对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而遭遇特别保障措施的制裁也不在少数,特别保障措施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去应对这一新的贸易壁垒。首先,政府要加快健全国际贸易的预警机制,协助企业及时了解风险,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协调好进出口秩序,调整进出口结构。其次,要做好应诉的准备,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反对滥用保障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出口企业要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塑造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就是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于 “合规性”贸易壁垒这种新兴的贸易壁垒来说,研究保障措施方面的人很少,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工作岗位,使得我国在该方面能够深入地了解并且能够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钰.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林生.反倾销热点剖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侯兴政.全球与中国反倾销调查研究:特征、影响因素与对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汪琦.WTO框架下美国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的产业分布特点及内在原因分析[J].亚太经济,2005(4).

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与感想 篇8

我们为什么要对亲子关系这么重视呢?或者说它为什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呢?

首先,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来讲。亲子关系对于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试想一下,生活在一个阳光环境家庭中的孩子与一个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其利其弊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一项科学实践证明,亲子关系对婴儿的态度及其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婴幼期的孩子被剥夺了母爱,比如说父母双亡或者是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这些孩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智力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困扰等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相反,倘若婴幼孩童与父母分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患上心理方面、精神方面障碍疾病的概率就会相对较低。婴孩与父母分离5个月以上的话,亲子关系的建立会受到很大阻碍,与同龄幼儿比较,与父母分离的幼儿,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有继续衰退的倾向。而那些可以一直跟父母待在一起且有条件感受到父母亲的爱与鼓励,或者说是被关怀的孩童,亲子关系就更加容易建立。此外,相对而言,受父母更多关爱的婴儿的发展比较好,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心理等方面也都发展地更加健康与完善。可见,亲子关系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已奠定下基础,特别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人格的形成与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关系的正确处理似乎越来越重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隔阂,而这些隔阂又反过来成为阻止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障碍。从我们小组的实践调查回收来的1062份有效数据和672份网络数据来看,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共有734人,大约占42%。总体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大约占了58%,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这部分人中,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大约占了总人数的39%,而和父母相处时间较短的家庭中,亲子关系较好的仅有19%。由此可见,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家庭,即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沟通情况较那些较短时间的要相对好一点。以小见大,从是否经常共度周末中,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当前社会上部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可能是或缺的。这种或缺可能是由于家长的无心、忙碌,抑或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致使这种双方“冷冻”的局面难以打破。另外,从孩子的学习生活方面来讲,某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致使孩子感到厌烦,两方都缺少妥协,亲子关系紧张程度加剧。从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来看,这种现象更是显而易见。在1000多份的问卷反馈中,至少有982份的反馈表明家长和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矛盾,有634份表明他们在生活上存在矛盾。可见,亲子关系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与处理亲子关系呢?

首先,交流沟通是最重要的。倘若父母与孩子之间少了交流,互不吐露心声,互不理解与信任,那么恐怕那个家庭里充满的都是抑郁吧。试想一下,大家回到家之后都各不作声,闷声吃饭,默默看电视或是看书,只有冷漠的一声招呼,我想即便是一个热情的人也会感到难过的。当然,有的家庭在沟通方面做得比较好。还有一个要提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沟通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有阶段性的。比如说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沟通问题可能相对多一些,而大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状况就相对好一点。

其次,部分家长还应当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这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多多给予孩子鼓励,相互尊重、理解,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环境,也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毕竟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也是一个家庭对于责任的态度的一种体现。

上一篇:四大名著及文学常识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