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推荐10篇)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1

授课班级:五(1)班 授课教师:肖植相 2016年11月8日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2、教育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认识腮腺炎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预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冬冬清晨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的,耳底疼,腮帮子也疼,并且好像还有一点点发烧似的,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他的一边腮部又红又肿,疼得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因为嘴巴已张不开了。妈妈发现冬冬病了,急忙带他去医院。医生表扬了冬冬不怕苦、爱学习的精神,但也告诉他,得了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不能到集体中去的,以免传染给别人。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冬冬患的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什么病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师: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得了腮腺炎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而且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哪位小朋友得过这种病?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得过一次腮腺炎就可以终身免疫,也就是不会再患此病。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会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播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很大。

①腮腺炎病人→飞沫在空中飘荡→被健康人吸人→患病。

②在腮腺炎病人的家里→健康人去探视→吸人含有病毒的空气或触摸器具和吃东西→患病。

③提问:你知道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吗?

(4)讨沦:如果我们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周围的小朋友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5)小结: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一个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其他小朋友也极容易患病。

3、认识、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及危害。

(1)、描述腮腺炎的症状。

(2)、讲述:腮腺炎的危害。患了腮腺炎的小朋友除了两腮红肿一碰就疼外,同时还伴有发烧、头痛、不想吃东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3)讨论:腮腺炎除了影响病人的进食,令人疼痛不已.发烧,呕吐之外,还能引起其他疾病,你们知道吗?

(4)讲述:儿童患腮腺炎时的常见并发症是脑膜脑炎。预防、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4、谈话:我们已知道腮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那么应当怎样进行预防和治疗呢?

(2)讨论:根据腮腺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我们怎样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讨论,畅说)(5)明理导行。加深对冬、春两季流行病的认识和了解,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教育并指导儿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的侵害(包括SARS)。患了腮腺炎(或其他流行病)虽然很痛苦,但不能惧怕它,而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腮腺炎一般经过7一12天的治疗与休息就会好的。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2

1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 单链负链R N A。仅有一个血清型, 抗原较稳定, 免疫原性好, 已发现基因型有1 3个 (A~M) [1,2,3], F基因型是目前中国大陆的主要流行株。辽宁省及福建省曾分离到腮腺炎野病毒G基因型。

2 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 但大部分病例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腮腺炎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而引起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可致不孕、不育、伤残或死亡。

3 全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3.1 流行周期

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未接种前, 流行性腮腺炎呈自然流行状态, 通常每隔7~8年为一个流行周期。随着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麻腮风疫苗) 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按麻疹等传染病的流行周期变化情况来看,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周期也将会发生改变甚至消失。有文献报道, 流行性腮腺炎近年的流行周期为2~5年。

3.2 流行强度

流行性腮腺炎于2 0 0 4年纳入网络直报, 之后全国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 2.0 0/1 0万左右。2 0 0 4年报告发病率较低, 为7.5 2/1 0万, 但在当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排名中为第6位;2 0 0 8及2 0 0 9年暴发疫情发生较多, 均占当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暴发疫情总起数的前3位, 2 0 0 9年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其发病率高达8 9.9 1/1 0万;2 0 1 1、2 0 1 2年全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 3.8 8/1 0万和3 5.5 9/1 0万, 与2 0 1 0年相比分别上升了5 1.3 0%和5 8.9 1%。

3.3 人群分布

2 0 0 4年以来, 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 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约占每年发病总数的8 4.9 2%~9 1.5 8%, 其中5~9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 约占发病总数的4 3.2 6%~4 9.1 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6 2∶1。发病人群的职业分布前3位为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 学生及幼托儿童发病率高于散居儿童;2 0 0 4-2 0 0 9年三者发病合计数占每年发病总数的9 3.0 0%, 其中学生占6 1.0 0%~6 8.8 7%、幼托儿童占1 8.0 0%;2 0 1 0-2 0 1 2年学生占每年发病总数的5 5.4 2%~5 8.6 8%、幼托儿童占每年发病总数的1 7.3 7%~2 1.4 2%。

3.4 地区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自2 0 0 4年起我国各地每年均有病例报告, 但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年报告发病率持续保持在全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宁夏、浙江、新疆、西藏、重庆。近2年来, 发病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省份, 全国呈现出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状态。

3.5 时间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 有两个发病高峰, 为每年4~7月和1 1月~次年1月, 春夏季发病高峰高于秋冬季。部分地方只有一个发病高峰, 在每年5~7月份, 如广东省。

3.6 免疫接种情况

我国自2 0 0 8年起将麻腮风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但由于各省的经济情况等因素实施时间及推广力度不一致, 导致各地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免疫史存在较大差异。从部分省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免疫史调查情况来看, 无疫苗接种史及疫苗接种史不详的占7 0.0 0%~1 0 0.0 0%。

4 部分省、市及区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

刘曙光等[4]对河北省2 0 0 4-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省自2 0 0 4-2 0 1 3年底累计报告病例1 3 6 4 9 0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7.8 5/1 0万, 累计死亡1例。2 0 0 4年发病率最低为1 0.9 9/1 0万, 2 0 0 6年升到小高峰为2 1/1 0万, 2 0 1 1年突升到大高峰为3 5.3 2/1 0万, 之后呈下降趋势, 到2 0 1 3年下降到1 6.0 2/1 0万, 低于平均水平。发病年龄以1 5岁以下儿童为主, 4~9岁组病例更为集中。发病呈双峰分布, 为每年4~7月和1 1月~次年1月, 第一个高峰的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3 7.2 3%~5 4.3 4%。地区分布有差异, 2 0 0 4-2 0 1 3年总报告发病数主要分布在5个市, 按发病数依次为保定、石家庄、唐山、沧州、邯郸。

肖占沛等[5]对河南省2 0 0 4-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省自2 0 0 4-2 0 1 3年底累计报告病例1 5 6 8 1 1例, 累计死亡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6.6 4/1 0万。2 0 0 6年发病低谷为9.1 3/1 0万, 2 0 1 2年发病高峰为2 4.3 2/1 0万, 发病呈现出3年一个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发病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发病年龄段以2~1 5岁为主, 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 3.3 7%, 其中1 0~1 5岁组病例数最多, 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 占总病例数的2 0.9 0%。职业分布前3位依次是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发病呈双峰分布, 为每年3~7月和1 1月~次年1月。所有省辖市2 0 0 4-2 0 1 3年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地区分布特征。

叶昕等[6]对黑龙江省2 0 0 4-2 0 1 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省自2 0 0 4-2 0 1 1年底累计报告病例3 9 2 3 6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6.1 0/1 0万。发病从2 0 0 4年的发病低谷 (6.4 8/1 0万) 逐渐上升到2 0 0 7年的发病小高峰 (2 1.5 4/1 0万) , 之后下降到2 0 1 0年的发病低谷 (9.5 4/1 0万) , 2 0 1 1年发病上升到1 4.6 6/1 0万。发病年龄以2~2 0岁人群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9 1.8 6%, 其中5~9岁组病例数最多, 占总病例数的3 8.3 4%。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 (7 0.8 5%) , 其次为幼儿儿童 (1 2.6 1%) 和散居儿童 (8.7 4%) 。发病呈双峰分布, 为每年4~7月和1 1月~次年1月, 其中1 2月和6月发病数最多。全省各市均有病例报告, 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主要是该省南部低纬度地区。

黎漓等[7]对湖南省2 0 0 7-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省自2 0 0 7-2 0 1 3年底共报告暴发疫情8 7起, 均在学校发生, 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的1 3.2 0%, 报告病例2 8 0 4例, 无死亡病例, 占全省流行性腮腺炎总发病例数的2.7 5%, 有3例出现并发症。暴发病例中, 学生2 8 0 2例, 老师2例, 男女性别比为1.2 6∶1, 小学6 0起 (6 8.9 7%) , 中学2 5起 (6 8.9 7%) , 幼托机构和大学各1起 (1.1 5%) , 其中乡镇小学4 2起 (4 8.2 8%) , 乡镇中学1 9起 (2 1.8 4%) 。暴发事件集中在每年3~6月 (6 7起, 占总起数的7 7.0 1%) 和1 0月~次年1月 (2 0起, 占总起数的2 5.9 3%) 。报告暴发疫情最多的为长沙市和娄底市, 各1 7起 (1 9.5 4%) 。暴发疫情病例中有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史为3 0例 (1.0 7%) , 无疫苗接种史为4 8 3例 (1 7.2 3%) , 疫苗接种史不详为1 0 7 6例 (3 8.3 7%) , 疫苗接种情况未记录者为1 2 1 5例 (4 3.3 3%) 。

张发信等[8]对延安市2 0 0 4-2 0 1 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市自2 0 0 4-2 0 1 1年底累计报告病例4 3 2 4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2 5.4 0/1 0万。2 0 0 5年为发病高峰 (5 9.1 2/1 0万) , 2 0 1 0年为发病低谷 (5.8 0/1 0万) , 发病呈波浪式起伏。2 0 0 8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 发病率有所下降。发病年龄以0~1 4岁儿童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8 5.7 7%, 其中5~9岁组病例数最多, 占总病例数的4 6.0 5%。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为1.6 2∶1。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 (6 7.1 1%) , 其次为儿童 (2 6.3 9%)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呈单峰分布, 1 1月为发病高峰, 1 1~1 2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 8.6 6%。全市各区均有病例报告, 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发病率最高和最低的区县分别为吴起县 (8 5.5 9/1 0万) 和延长县 (6.2 1/1 0万) 。2 0 1 1年曾在吴起县及洛川县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F基因型病毒;对志丹县2 0 0名0~1 4岁儿童腮腺炎I g G抗体进行监测, 阳性8 8例, 阳性率为4 4.0 0%, 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 0 0 4-2 0 0 7年只有部分区县为少数儿童接种自费腮腺炎疫苗, 2 0 0 8-2 0 1 4年为全市适龄儿童接种免费麻腮风疫苗1 2 5 0 0 0支 (北京天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 2 0 1 1年疫苗接种率高达9 9.7 3%。

朱琳等[9]对大连市2 0 0 8-2 0 1 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市自2 0 0 8-2 0 1 4年底累计报告病例8 7 0 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9.3 4/1 0万, 无死亡病例。2 0 0 8年为发病高峰 (3 1.2 6/1 0万) 。发病年龄以1 4岁以下儿童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7 4.8 4%, 其中5~9岁组病例数最多, 占总病例数的3 1.8 7%, 发病率为1 7 3.7 0/1 0万。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为1.6 7∶1。职业分布前3位为学生 (5 3.6 3%) 、幼托儿童 (2 1.2 9%) 及散居儿童 (9.3 5%) 。发病呈双峰分布, 为每年4~7月和1 1月~次年1月。全市1 2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2 0 0 8-2 0 1 4年共报告暴发疫情6 3起, 罹患人数为1 0 2 0人, 其中6起为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流动人口和城乡结合部较多的县区发生的暴发疫情共有5 1起, 占8 0.9 5%。所有暴发疫情均在学校发生, 小学3 8起, 中学1 7起, 幼儿园8起。暴发集中在3~6月及1 1、1 2月。

邵健等[10]对常熟市2 0 0 5-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市自2 0 0 5-2 0 1 3年底累计报告病例1 0 6 6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8.3 2/1 0万, 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7.0 5%。2 0 1 3年为发病高峰 (2 1.4 4/1 0万) , 2 0 1 1年为发病低谷 (2.7 8/1 0万) , 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以5~1 0岁组发病率最高 (1 1 6.4 7/1 0万) , 占总病例数的4 2.9 6%, 其次为1 0~1 5岁组 (6 8.2 5/1 0万) , 占总病例数的2 7.5 8%;最低为≥2 0岁组 (1.0 9/1 0万) , 占总病例数的1 0.6 0%。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8 4∶1。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 (6 6.0 4%) 、幼托儿童 (1 4.6 3%) 及散居儿童 (6.9 4%) 。全年均有发病, 自3月病例数开始上升, 5~7月达到高峰, 8月病例数迅速下降, 1 1~1 2月又出现小幅度上升。全市城市发病率 (1 1.3 8/1 0万) 高于农村 (6.8 1/1 0万) , 1 0个镇均有病例报告但发病率及报告数均有差别。2 0 0 5-2 0 1 2年出生儿童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为9 9.6 9%, 2 0 0 8-2 0 1 3年期间调查本市2 2 5例≤7岁儿童本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有疫苗接种史的为1 0 8例, 占病例总数的4 8.0 0%。

郑高等[11]对福州市2 0 0 4-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市自2 0 0 4-2 0 1 3年底累计报告病例1 0 7 1 0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6.5 7/1 0万, 年发病率波动在8.1 9/1 0万~3 4.7 3/1 0万之间。2 0 0 4年之后发病呈上升趋势, 到2 0 1 1年达到高峰, 之后又逐渐下降。病例集中在0~1 4岁组, 5~9岁组为发病高峰, 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7 4:1。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 (5 6.1 1%) 、散居儿童 (1 7.5 8%) 及幼托儿童 (1 7.0 3%) 。全年均有发病, 发病呈双峰分布。全市1 2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但无明显地域分布特征。2 0 0 4-2 0 1 7年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情况不明, 2 0 0 8-2 0 1 3年该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报告接种率分别为4 1.7 9%、8 2.3 9%、9 9.1 8%、9 9.6 1%、9 9.9 1%、9 9.9 2%, 报告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汤健闻等[12]对百色市2 0 0 6-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市自2 0 0 6-2 0 1 3年底共报告病例1 6 3 1 2例, 年均发病率为5 7.9 7/1 0万, 无死亡病例。2 0 0 6-2 0 1 3年发病率波动在3 1.0 4/1 0万~1 1 9.2 9/1 0万之间, 2 0 1 1、2 0 1 2年发病率较高为7 5.6 3./1 0万、1 1 9.2 9/1 0万。病例以4~1 5岁儿童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7 5.4 3%。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5 2:1。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发病, 发病呈双峰分布, 分别为4~7月及1 0月~次年1月。全市各区均有病例报告, 但分布呈不均衡状态, 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那坡县 (1 2 6.0 6/1 0万) , 最低的为靖西县 (2 4.3 7/1 0万) 。2 0 0 6-2 0 1 3年报告暴发疫情7起, 发病数为3 5 5例;1起发生在城区小学, 6所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7起均在1 1~1 2月发生, 7~1 3岁为高发年龄, 3 4 7例病例 (9 7.7 5%) 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谭学筠等[13]对重庆市九龙坡区2 0 0 1-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自2 0 0 1-2 0 1 3年底全区累计报告病例6 5 6 0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5 9.9 1/1 0万, 无死亡病例。2 0 0 4年发病率最高为1 3 9.7 9/1 0万, 2 0 0 2年发病率最低为1 4.1 8/1 0万, 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病例以1 5岁以下儿童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8 6.8 3%, 其中5~9岁组发病数最高, 占4 6.4 2%。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 2∶1。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全年均有发病, 发病呈单峰分布, 高峰为4~7月,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 8.3 5%。全区1 8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 城区发病率 (5 0.5 7/1 0万) 低于农村 (7 7.9 3/1 0万) , 城乡发病率之比为1:1.5 4。2 0 0 1-2 0 1 3年报告暴发疫情1 7起, 发病5 3 7例, 波及人口2 0 9 8 7人, 罹患率为2.5 6%;暴发疫情有1 6起发生在幼儿园及中小学发生, 主要集中在4~6月 (1 1起) 及1 1~1 2月发生 (6起) 。

张明磊[14]对江苏省赣榆县2 0 0 4-2 0 1 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自2 0 0 4-2 0 1 3年底全县累计报告病例1 3 7 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 3.1 0/1 0万, 无死亡病例。2 0 1 2年发病率最高为7 1.1 8/1 0万, 2 0 0 8年发病率最低为0.5 5/1 0万, 自2 0 0 9年起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 0 1 2年达到最高。病例以2 0岁以下人群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9 4.0 2%, 其中1 0~1 4岁组发病数最高, 占3 8.0 0%。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为2.8 1∶1。职业分布前3位为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全年均有发病, 发病呈单峰分布, 高峰为3~7月,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 4.9 2%。全县1 8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 但镇街之间发病率有差别, 宋庄镇发病率最高 (2 3.0 4/1 0万) , 罗阳镇发病率最低 (2.2 1/1 0万) 。2 0 0 8-2 0 1 3年麻腮风疫苗接种率在9 2.2 1%~9 9.4 9%之间, 在2 0 0 8-2 0 1 3年间接种麻腮风疫苗的2~7岁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3 6.7 6/1 0万) 远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的8~2 0岁组 (7 8.6 2/1 0万) 。

5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接种

5.1 疫苗的研制及使用

早在1 9 4 8年美国研制出腮腺炎灭活疫苗, 但因其免疫力持续期短, 保护效果差而停用。之后日本、瑞士、前苏联和美国研制出减毒活疫苗。1 9 6 7年J e r y l-L y n n株减毒活疫苗在美国投入使用, 并在1 9 7 7年纳入常规免疫。除了J e r y lL y n n株减毒活疫苗外, 全球常用的疫苗株还有L e n i n g r a d-3、L e n i n g r a d-Z a g r e b、R I T 4 3 8 5等。我国于1 9 7 9年从美国引进腮腺炎J e r y l-L y n n病毒株, 经原代鸡胚细胞传代培养后冻干保存改名为S7 9株。与其他病毒株比较, S7 9株因其病毒滴度高、免疫原性较好且临床反应轻而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随着单价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的成熟推广和使用后, 各国开始研制联合疫苗。目前使用的联合疫苗有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疫苗。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表明默克公司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5.2 国内外免疫策略

2 0 0 1年W H O推荐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程序为1 2~1 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2 0 0 5年底有1 1 0个W H O的成员国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大部分使用麻腮风疫苗。目前国外推崇的免疫程序为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2剂次[15]。如芬兰早在1 9 8 2年便开始采用两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程序, 分别在1 4~1 8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次。美国的免疫程序为1 2~1 5月龄及4~6岁各接种1剂次。瑞典于1 9 8 2年开始实施两剂次免疫方案, 于1 8月龄及1 2岁各接种1剂次。我国自2 0 0 8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对1 8~2 4月龄儿童免费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免费接种难以获得持久牢固的免疫力。据卞琛等[16]及傅传喜[17]的研究表明, 基础免疫接种2剂次的免疫效果优于接种1剂次, 1剂次存在有效的保护效果, 但在接种后第5年迅速下降, 到第1 2年时保护效果已不明显。

5.3 疫苗的免疫效果

有研究表明, 腮腺炎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J e r y l-L y n n株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后, 8 0.0 0%~1 0 0.0 0%的受种者可产生抗体, 且7 3.0 0%的接种1剂疫苗受种者抗体可持续1 0.5年, 接种2剂次疫苗4年后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 6.0 0%。东欧地区使用的L e n in g r a d-3、L e n in g r a d-Z a g r e b株疫苗保护率为9 2.0 0%~9 9.0 0%, 接种1~7岁儿童血清抗体阳转率在8 9.0 0%~9 8.0 0%之间。我国S7 9株腮腺炎疫苗接种1剂次抗体阳转率为7 9.5 9%~8 8.4 6%。高效的疫苗及高覆盖的疫苗接种使得腮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如使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 0年后, 美国腮腺炎发病率下降了9 0.0 0%。芬兰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1 4年后, 在1 9 9 6年消灭了腮腺炎。

6 总结

针对目前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可借鉴芬兰、美国的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麻腮风疫苗两剂次的接种方案, 可先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试点; (2) 加强腮腺炎疾病的监测, 尤其是一些高发人群及场所, 密切关注其变化特征和流行株的变化情况; (3) 对目前使用的国产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持久性进行研究与评价。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几年发病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自2004年以来该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2.00/10万左右, 2011及2012年报告发病率有了大幅上升, 各省、市、区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省份发病曲线有两个高峰。全球腮腺炎疫苗的研制经历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及联合疫苗三个阶段,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是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为18月龄接种1剂次。芬兰、美国等国家实施2剂次免疫程序, 免疫效果较好。针对目前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建议实施2剂次的免疫程序。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3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控制;免疫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Mumps)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流行病症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传染病,其多发于4岁~15岁的青少年,也可见于成人,春冬季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高峰期,其常常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爆发流行,是目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我们通过对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一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免疫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份通过对我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某一小学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总人数为800人,其中男412人,女388人,调查的800人中有40例学生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通过进行诊断均符合《小儿传染病学》诊断标准。男生有26例,女生14例,年龄6岁到13岁之间,平均年龄10.2岁,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学生的症状为头痛、发热、食欲不振、无力以及腮腺肿大等症状。

1.2流行因素分析 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疫情发生在12份,气候非常寒冷,而且风速达,很多教室的门窗都是严密封闭的,空气不流通,并且室内通风采光不高,空气质量非常差,加上小学生身体抵抗力差,不注重个人卫生,人员密集等,从而造成传播的机会增加。

1.3方法 对已经感染的流行性腮腺炎学生患者首先进行及时隔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炎琥宁抗病毒或者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持对于持续高温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短期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注意让患者禁食酸性食物,抑制胃酸分泌。为了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还应该加强对学校以及教室的消毒,然后在学校内部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接种工作,并加强对学校的监测。

2 结果

通过对本校实施进行消毒和免疫控制,并对流行性腮腺炎学生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流行时间持续28天,此期间内没有再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而对于已经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40例学生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没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学生患者住院时间为4天~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经过治疗后38例学生患者治愈出院,2例学生患者好转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青少年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发热、四肢无力、腮腺疼痛肿大等,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流行性病学资料,所以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程度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造成对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预防也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而腮腺炎病毒是一种幅黏病毒,腮腺病毒一旦经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呼吸道,就会在呼吸道的上表皮进行繁殖,然后会通过血液等传播到其他组织内,从而造成炎症以及免疫反应。据有关文献报道,流行性腮腺炎如果预防以及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其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脑炎,其占并发症的35.65%,而流行性腮腺炎所造成的肝损伤、心肌损伤等病症比较少,对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主要是细胞数略有升高、压力增高、蛋白略有升高等。所以应该加强加快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控制,并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控制病情的传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常发生在春天和冬季,并且多集中在机构人群中,虽然此病临床症状比较轻,但是可能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应加强对流行性病毒的控制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免疫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并且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毒株进行评价,其疫苗的安全性高并且免疫原性良好的疫苗Jeryl一Lynn株,这种疫苗很适合用于国家免疫规划,并且对同时接种其他的疫苗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退浆使用,并且这种疫苗也将逐渐代替其他毒株疫苗。

为了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如果一旦发现疫情现象,应立即对病毒传染源进行控制,并且还应该对集中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消毒控制,做好自身卫生和环境卫生,以控制病毒的传播。总之,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免疫预防,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杜绝病毒的传播,对减少病症的发病率,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银燕,魏洪霞,成骢,等.115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3):178—180.

[2] Ronan Le Goffic,Thomas Mouchel,Annick Ruffault,et aI.Mumps vims Decreases Tbstosterone Production and Gamma Imerferon—Indllced Pfotein 10 secretion by Human Leydig cells[J].Journa1 of Virology.2003,77(5).3297.3300

[3]许青,徐爱强,宋立志,等.山东省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497-499.

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卫生健康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流行性感冒,如何预防。

2、知道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病。

3、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学重点:

流行性感冒的身体状况

教学难点: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实事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在座的大家都得过感冒吧,有什么表现呀? 生:不舒服,嗓子干、打喷嚏、鼻子不通气还流鼻涕、头也疼。

师:对这些症状都是普通感冒的症状,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流行性感冒,并如何预防。引入课题。

二、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一)认识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冬、春季多见。每年从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动的3-5月结束。

2、流感的主要症状_ 发病急、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在39度以上)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可伴或者不伴流鼻涕、嗓子痛、干咳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流感。少数病人还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二)掌握传播途径

1、传染途径,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

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如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会把病毒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形成细小的飞沫传播。另外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也会附着病毒,而人接触这些物体表面后,再用手摸鼻子、嘴、揉眼睛也会造成感染。

2、启发互动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得了流感是不是不舒服,最想什么呢?部分同学来谈谈。(主要是得流感后的想法)

生:因发烧、全身不舒服(酸疼),不想说话、不想上课、又怕耽误上课、孤独、想家、想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更想听到家人的声音、也想到平时要改掉不良卫生习惯,还要多注意身体。

小结,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对,流感给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这么多麻烦,也影响学习和生活,那我们如何预防呢。

三、如何预防流感

1、饮食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多吃蔬菜、水果;

2、平时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

3、教室、家里经常开窗通风,下课后常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4、少到空气不流通或杂乱的公共场合活动;

5、常备板蓝根等冲剂预防;

6、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自身抵抗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7、注意天气的变化而增减衣服;

8、保持良好的心情,9、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但是对鸡蛋过敏的或正在得流感的同学禁止接种。

10、如果有同学得了流感,怎么办呢?

(1)出门要带上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传染给其他人;(2)生活用品要与他人分开,以免交叉感染;

(3)发现感冒要及时到校医务室或医院就诊,如得流感在家恢复了再来学校上课,以免再次感染。

四、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学会如何预防流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5

1、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6

【关键词】清瘟败毒饮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风温时毒

【摘要】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温热疫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随症加减,疗效确切。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皆有, 以冬、春两季多见。中医称本病为“痄腮”, 是由外感风温毒邪, 侵犯少阳胆经所致。属瘟疫范畴, 多属热证、实证。流行性腮腺炎在临床上常并发脑膜炎,中医辨证属温毒内扰,热扰神明。临床本病虽以轻证多见,然热扰神明者亦不少见。笔者跟随导师宋启劳临床实习两年来,收治本型患者多例,多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疗效确切。现举一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李某,男,6岁,2008年6月20日就诊。平素体质欠佳,易患感冒,数日来右腮部肿痛,曾予抗病毒药物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病情无减轻,今晨头晕头痛,呕吐黄水,呈喷射状呕吐,每日呕吐5~6次。体温38.2℃,嗜睡,双侧耳下肿大如杏核大小。神经系统查体:颈项强直,双侧巴氏征阳性,腱反射存在,余无明显异常。舌苔薄黄,脉浮数。中药从清温解毒立法,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金银花12 g、连翘10 g、牡丹皮6 g、生石膏18 g、赤芍6 g、竹叶6 g、全蝎3 g、竹茹6 g、蜈蚣3条、玄参6 g、犀角3 g(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西药继续抗病毒治疗。治疗2 d后,体温渐降,腮部肿痛明显减轻,神经系统症状减轻,停用西药,继服原方中药数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而痊愈。

按语本例幼儿素体虚弱,复感风温时毒之邪,毒邪引动内热,故出现高热,腮肿;风温袭表,则出现苔薄黄,脉浮数;邪毒炽盛,正不胜邪,导致邪陷厥阴,故而出现头痛、嗜睡;毒热扰胃,故而呕吐。导师辨证其属温毒内扰,灼伤肝胃,热扰神明,相当于西医腮腺炎并发脑膜炎。故以清温解毒之法,投以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方中金银花、连翘、石膏、竹叶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赤芍、玄参,犀角、牡丹皮、全蝎、蜈蚣凉血解毒,疏通经络;竹茹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全方集清温、解毒、养阴于一体,不但清热解毒力大精专,且药效可直达厥阴,防止邪热进一步内陷。尤其救焚之时不忘养阴,深得“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治温要领,因而疗效甚捷。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护理要点 篇7

1 病情观察

做好重症患儿生命体征监测, 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头晕、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等征象, 如血压、脉搏、肌张力及呼吸节律等改变, 要及时通知医生。对昏迷、躁动的患儿, 需专人护理, 防止坠床。脑电图作为该病早期常规辅助检查手段, 减少了腰椎穿刺作为脑脊液检查等侵入性操作[1], 因临床表现轻重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及恢复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2], 要做好脑电图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

2 护理操作要求

进行护理操作时,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技术要过硬, 心态稳定, 由于输液时间较长, 要注意保护好每一条血管, 并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操作, 增强患儿和家属的信任感。

3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为减少患者痛苦, 应用静脉留置针, 并用弹力绷带固定好。在应用脱水药甘露醇时, 密切观察输液部位, 以防止药液外渗。

4 发热护理

腮腺炎多数以发热起病, 对于体温超过39℃的患儿, 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 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退热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 预防虚脱。发热期间注意患儿营养和液体的补充, 应鼓励患儿多饮水, 做好皮肤护理。局部腮腺肿大用仙人掌加蛋清外敷[3]。仙人掌有抑制创面炎症反应, 加速创面愈合, 减少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形成的数目, 降低增生性瘢痕组织块隆起的程度, 加速增生性组织块的软化和消退[4]等作用。

5 饮食护理

饮食对于急性腮腺炎很重要, 饮食不当可使病程延长, 腮腺消肿迟缓。急性期腮腺肿胀明显, 影响患者张口, 因此要求患儿急性期间多饮水, 宜给清淡的流质食物, 例如米汤、牛奶、豆浆、藕粉、蛋白汤等。凡是味酸、辛辣、有腥味、很鲜、甜味或质地较硬的食品不宜吃, 这些刺激性食品可使腮腺局部疼痛加重。腮腺肿胀消退、症状好转后, 可以逐渐吃半流质、少渣软饭, 直到痊愈。

6 心理护理

有部分较小的患儿进入医院或见到穿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就开始哭闹, 不能配合治疗, 为此, 我们准备了一些玩具分散其注意力, 对胆小、内向者我们用表扬的语言给予鼓励, 用关怀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 消除其恐惧心理。

7 预防及出院指导

为防空气飞沫传染, 采取单病种单房间隔离, 房间每天通风2~3次, 患儿所用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灵溶液擦拭, 出院后床单用臭氧消毒半小时, 房间空气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患儿从发病至腮腺肿痛完全消退1周为隔离期。加强晨间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患儿并加以隔离。住院治疗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腮腺肿大消退, 食欲好转, 血尿淀粉酶和脑电图检查好转可予以出院, 患儿出院后需注意适当的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本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出院后1周至1个月随访, 复查血、尿淀粉酶和脑电图。

参考文献

[1]黄玲玲.腮腺炎脑炎179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J].交通医学, 2005, 20 (5) :592.

[2]杨志云.腮腺炎脑膜脑炎脑电图及脑脊液与临床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6) :119.

[3]钱小芳.仙人掌加蛋清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2 (18) :59-60.

春季谨防流行性腮腺炎 篇8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嘴巴”或“痄腮”。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即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春季(尤其是初春)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内流行。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患儿的唾液中,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患病后可终生免疫(不会第二次患病)。

▲腮腺炎的临床症状

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常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腮腺肿大常是该病的首发体征:通常一侧腮腺先肿,两三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双侧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耳垂下部肿胀最明显,3~5天内达到高峰,1周左右消退。严重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引起颌下、颈侧及面颊部的软组织变形。肿胀皮肤发亮而不红,表面灼热,边缘不太清楚,摸上去有一种柔软而饱满的弹性感。触摸时有疼痛感,张口及咀嚼困难,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附近的颌下腺及淋巴结也可被波及而肿大。整个病程为10-14天。

▲腮腺炎的预防

1早期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患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要经常消毒。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更不要到腮腺炎患儿家串门,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流行,对儿童较密集的场所(如教室等)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适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学校里若发现腮腺炎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特别是对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学生,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服3-5天。

5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6在腮腺炎流行期间,用板蓝根20克,大青叶15克,金银花10克,煎水内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腮腺炎的治疗

腮腺炎由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外,肿胀部位可用中药青黛粉15克调蜂蜜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水调后敷患处,可以减轻局部疼痛,有助于消炎消肿。发热可遵医嘱口服退热药,如有高热(体温超过39度)、头痛剧烈等情况,应警惕脑膜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下面介绍几则民间偏方和食疗方,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1仙人掌外敷

选新鲜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6—8小时或每天换敷1次,一般两三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

2中药饼外敷

取吴茱萸15克,生大葱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克,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饼,敷双脚脚心(涌泉穴),每日1次,效果较佳。

3花凉茶

用鲜金银花50-100克(干品30~50克),稍微浸洗后,加适量水煎汤。煎沸后,再煎3~5分钟,然后去渣取汁约250毫升,待凉或放入冰箱内冷藏。以上为一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作两次饮用,连饮5。7天。

4豆腐冰糖饮

取豆腐30克,绿豆60克,冰糖50克,加适量水煮汤,煮至绿豆烂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3天。

5绿豆菜心汤

前列腺炎的预防方法: 篇9

2、注意局部保暖,有助减少出口阻力,使业已充血水肿的组织容易恢复。

3、把握有节制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掌握适度的自慰频度,以定期排放前列腺液,促进其不断更新,有助缓解胀满感;避免忍精不射或频繁自慰,以免引起前列腺过度充血。

4、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细菌变成L型,而L型细菌是引起前列腺“无菌性”隐性感染和慢性前列腺炎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5、避免酗酒及食用大量辛辣食物。

6、避免不必要、过频或过重的前列腺按摩,避免不必要的导尿,以免损伤前列腺或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篇10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我国于1971年首次发生本病流行,此后每隔5-10年均会发生本病流行。该病的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发病集中,全年均有发生,但夏秋季高发,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接触传播。为做好我市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订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及治疗

潜伏期为2-48小时,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后即开始眼红,并很快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本病常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出现斑片状结膜下出血。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二、诊断标准

夏秋季节一个地区、单位集中出现多数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诊、医务室骤然出现众多潜伏期极短、急剧发病、接触传播很快的急性结膜炎患者,须高度警惕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的流行。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作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确诊病例的诊断:

(一)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EV70或CA24v。

(二)结膜刮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病毒抗原。

(三)双相血清学检查。病人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 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

(四)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出结膜标本EV70。

三、治疗

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目前对本病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效。4%吗啉双胍、0.1%三氮唑核苷、0.1%羟苄唑滴眼剂等对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四、疫情报告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之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发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均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上报。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工厂、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向所在镇(街)医院防保科报告。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凡1周内,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对象

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内容

1、对病例的调查

使用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一览表开展对所有病例的调查,主要了解如下内容:

(1)发病情况:问清其发病时间、是否有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等指标性体征的描述。

(2)接触史调查:调查与病例同吃、住、玩耍、学习、生活的集体单位和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患病情况。

(3)采样检测:必要时可取病例的眼部分泌物、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查。

2、涉疫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

应了解涉疫的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病例的三间分布情

况、公共场所(如泳池)开放情况、公用物品使用情况、日常生活接触情况、晨检消毒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根据对患者的调查,结合流行病学史,确定是否为暴发疫情。一旦判断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六、预防控制措施

(一)隔离治疗所有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待所有症状消失后(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二)疫情暴发单位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三)开展消毒工作。病人洗脸应使用独立的毛巾、脸盆,并定期对毛巾和脸盆煮沸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对于发生疫情的集体单位,对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生产用具、玩具、食具或公共场所等,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可用75%酒精消毒双手及使用过的仪器、物品等。

(四)做好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发生疫情的单位、学校和医院等重点地区,要主动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群众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

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监督。特别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浴池、理发室的卫生管理与督导,避免通过上述场所传播“红眼病”,必要时,可由有关部门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

(六)医院应加强预诊和院内感染的控制,必要时设立专门诊室,专人接诊,严防交叉感染。

(七)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红眼病。

注意用眼卫生 预防红眼病

一、什么是红眼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二、红眼病是怎样传播的?

红眼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全年均有散发,但常在夏秋季节出现爆发流行。任何人均有机会感染此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眼睛的分泌物或接触被其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洗脸用品、衣服和日常触摸的物品而感染;少数因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得病。由于该病传染性高,通常可以在家庭内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造成爆发流行。

三、人得了红眼病后会有什么表现?

人受到感染后,通常会在1~2小时内,出现眼睛发红,有砂砾样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眼皮会出现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加,往往在睡后眼皮会被分泌物粘住。红眼病的病情一般较轻,可于一至两星期内痊愈,一般情况不会影响视力。

四、怎样预防红眼病?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若家中有红眼病病人,病人洗脸用品及污物要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接触病人后注意消毒双手。

上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下一篇:生日QQ空间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