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1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西峰中心小学孙彩虹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教材中“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它既是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同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几个好的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一开始,我便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了加减法的具体教学情境,从中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巩固练习阶段,当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通过“鸡妈妈找孩子”这一富有童趣的练习设计,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把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并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运算,充分获得学习的自主权。比如:先让学生自己看懂图意讲给大家听,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多种方法来建立加减法的表象,再鼓励学生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大家交流;让学生自己学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位的名称,并当小老师讲给大家听等等,都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这样,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了活跃、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

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培育的圣殿。在本课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结合教学内容的主题图,抓住“小刺猬独自扎走苹果,不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不良现象,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对“你愿意向这幅图中的谁学习?为什么?”这一话题的简短讨论,教育孩子要懂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做懂礼貌的孩子、有礼貌的小客人,不要像没礼貌、自私的小刺猬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科整合”这一目标。

课后思考?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2

孙琪斌,上海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教学定位上,他呼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立意,努力挖掘数学独有的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方式上,他提倡“学教一体,教学同步”。呈现其教学主张的专著《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被评定为上海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

[前端分析]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值得担忧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教育境界相对偏低的数学概念教学。具体体现:①不善于挖掘数学概念本身固有的育人价值,忽视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②课程意识较弱,不能较好地识别概念的学段特征,立足概念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偏弱;③通过对话促进数学理解的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拟借助《圆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谈几点关于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境界的思考。

1.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圆,以直观认识、定性感知为主;初中阶段的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定义方式;高中阶段的圆,以圆的轨迹定义描述为主,侧重于应用圆的轨迹定义描述建立圆的方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学情分析

按照正常的理解,初中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所成的图形,这个定点是圆心,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这个定长是圆的半径长”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

当带着“圆心O在不在圆O上”“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弦、半径、直径的区别与联系”“弧、半圆、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与学生交流时,意料之外的发言时常会不约而至。

(1)“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见下表。

(2)“先画一个圆,然后再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的教学情况。

2012年在郑州上课,九年级某班学生曾分别用图1、图2、图3解释他们在课前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2014年在苏州上课,一位学生用图4中的阴影部分表达他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

(3)预料之外的课堂生成。

2010年在昆明上课,一位学生关于圆的二分之一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小结的环节仍然认为“半径是弦”。2014年在台州上课,出现了“圆心到圆边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发言。观看小学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视频,发现学生用“圆边”“圆周”解释圆的情况很普遍。

[数据挖掘与问题提出]

“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认识的圆是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而并非“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的集合”。

将圆的二分之一表示成图1、图3、图4的形状,说明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范畴。

在教学小结的时候,学生仍然坚持认为半径是弦,这说明他依然认为圆心在圆上。

用“圆边”解释圆,说明学生不知道圆与多边形的本质区别。

为了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认知偏差,我们进行了提高概念教学立意的尝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①理解圆的概念(当堂达标率不低于80%,单元达标率不低于95%),理解“圆、弧、半圆”“弦、半径、直径”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堂达标率不低于90%);②在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探究“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问题;③了解我国古代与圆有关的研究成果,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与圆的概念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生活文化。

教学重点: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说理探究。

(二)教学活动预设

1.学情调研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古代车轮、呼啦圈、足球、鸡蛋、红绿灯、月饼、月全食、奥运五环、时钟等,图片略)请将不是圆的图形剪切至几何画板课件中的“非圆区”,到小结时,我们再来判断此刻的直觉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图片中的古代车轮、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侧面呈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就,红绿灯暗示交通安全,月饼、月全食等图片为多边形与圆、弧与圆的后续交流埋下伏笔,时钟为引出圆的描述性定义以及弧的概念做铺垫。

(2)请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然后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二分之一引出小学学过的半径、直径,为学习弦、弧等概念做铺垫;为教学目标样题“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做铺垫。

2.互动交流,在学中教

互动话题1:在画圆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圆有什么特点?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别使用圆规、细绳、几何画板等工具画圆,教师借用学生绘制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圆的特点。

互动话题2:圆心O在不在⊙O上?圆心O若不在⊙O上,那么圆心O在哪里?由此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活动:画一个半径长为4cm的圆,利用所画的圆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5,若圆0的半径长为R,点P到圆心0的距离为d,请讨论“点P与圆0的位置关系”与“d与R”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达标样题:已知⊙O的半径长为4cm,点P在⊙O所在的平面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4cm。请与学习同伴一起,在小组内叙述点P与⊙O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作业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分析学生画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学生画出的不成功的圆解读画圆的关键:定点、定长。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用达标样题,检测学生运用圆的概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弹性预设:若出现与“圆边”(点在圆边上、圆边上的点等)有关的发言,则可运用下面的预设以及互动话题3进行回应。

已知,点O到直线1的距离为4cm,试在直线1上找出与点O距离为4cm的所有点。

如图6,过点O作1的垂线,垂足为点H,让动点P无限逼近H,只要动点P不与点0重合,那么Rt△OPH总会存在,因此OP>OH。若存在△OPH,自然就存在三角形的边。

圆则不然,依照“平面内到点O的距离等于4cm”的作图原则,则圆上的任何三点都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此乃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之一。

互动话题3:在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边形的比较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引出半径、直径、弦等概念。

达标样题:弦(正多边形的边)、直径、半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几何画板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迭代功能,设计圆与正多边形的课件,逐步增大正多边形n的值,进而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感受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自然孕育其中。

互动话题4:弧、半圆、优弧、劣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容易理解;“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均在这个圆上”,则相对较难理解。为此,我们运用类比的方式,将圆与弧、圆与正多边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弧上的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但“到某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不一定都在这条弧上”。

例题:一个点与圆上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1cm,最小距离为5cm,求这个圆的半径长,请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所确定的两点的距离为何最大?为何最小?

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且使AP最短。

解:

(1)若点A在⊙O外,联结OA交⊙O于点P (图7),则AP最短。

理由如下:设点Q是⊙O上异于点P的任意一点,连接OQ、QA。在△OQA中,OQ+AQ>OA;又OA=OP+AP。

∴OQ+AQ>OP+AP。

∵点P、点Q在⊙O上,OP=OQ。

∴AQ>AP,即AP<AQ,AP最短。

(2)若点A在⊙O内,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课外完成。

综上所述,可得若点A不在⊙O上,那么作射线OA,则射线OA与⊙O的交点P就是满足AP最短的所求点。

3.呼应课前调研问题,异步达标小结提升

(1)利用教学达标样题进行达标检测,回应学情调研环节生成的问题。

(2)组织各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检测关于圆的概念理解情况。抽测各个小组的4号学生(各个小组第4个学会的学生,简称为4号),运用各组4号的成绩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

(3)利用几何画板现场绘制大小不同的圆,度量圆的半径长与圆的周长,引导学生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不变量,由此引出圆周率π,引出我们国家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贡献,带领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4)分享几段名言,启迪学生走进数学文化的层面感受数学。

(5)讨论:为何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4.教学目标样题(略)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半径长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若有,请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若无,简述理由。

提高作业: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长。

拓展作业:以生活中的圆文化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自己对于圆的认识。

[专家点评]

这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丰富实例引入圆的图形,再通过学生自主画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用简明、生动的情景与学生感悟活动作为数学基本事实的教学实效较好。

对圆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合理,其中“求不在圆上的点到圆的最短距离”的探究有新意,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好的设计。

对圆的特点的教学设计很精到,通过与其他图形比较、观察、归纳,所获得的圆的两个特点为以后的轨迹、方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并能用语言表达。

2、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大信封一个,信封上画有小兔子头像

2、图片:1只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子、1个苹果和许多苹果、1个玩具和许多玩具

3、蘑菇、萝卜每人1个,筐子两个

4、兔子头饰1个,请一位老师扮演小兔子

5、糖果每人1个

6、能直观辨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初步学习区分“1”和“许多”。

1、师:宝宝们,今天我收到一封信,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写的信?

2、师:信封里有什么呀?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用“1”和“许多”表达图片上的物体。)

3、师:原来是小兔写的信。信上说:小朋友,你们好!我很想念你们!我的生日到了,请所有小朋友到我家做客!

(二)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小兔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你高兴不高兴?小兔过生日,我们应该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呢?(请幼儿简单讨论小兔喜欢什么?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

2、师:小兔喜欢吃蘑菇,咱们去采些蘑菇送给小兔吧!

3、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观察,说一说地上有多少蘑菇?(许多)

(2)请每个幼儿采1个蘑菇,鼓励幼儿边采边说:“我采了1个蘑菇。”

(3)观察并讨论:地上还有蘑菇吗?你采了几个蘑菇?

(4)教师总结:许多蘑菇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蘑菇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蘑菇。”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蘑菇?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蘑菇。

(三)进一步感知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咱们一起到小兔家做客吧!(到小兔家后,可以渗透简单的礼仪,如:敲门、问好等)。

2、游戏:拔萝卜

(1)小兔:我种了许多萝卜,你们愿意帮我拔萝卜吗?

(2)请每个幼儿拔1个萝卜,鼓励幼儿边拔边说:“我拔了1个萝卜。”

(3)观察讨论:地里还有萝卜吗?你拔了几个萝卜?

(4)教师总结: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萝卜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萝卜。”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萝卜?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萝卜。

(四)品尝糖果,进一步体验“1”和“许多”。

1、小兔子拿出许多糖果,每个幼儿分一个,请幼儿说一说:“你有几个糖果?”

2、请幼儿品尝糖果。

活动延伸:

(一)在区域中投放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将许多水果1个1个……放在盘子里,再将水果1个1个……放回筐中。

(二)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或家里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小兔请客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4

一、注意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因此,根据要教材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在新课伊始,我注意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小兔请客》的故事情境,把这一故事贯穿整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培养自主性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发现和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再集体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亲身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独立尝试,又重视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教。在本节课中,师生关系融洽,我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注意的地方。

1、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算法。

2、应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减少一些集体回答。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其他也如此。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设计 篇6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比一比的活动, 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 听说几家商场要开展优惠活动, 学校决定买教学用DVD、电视机、空调等电器。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商场看看, 请同学们当当小参谋, 帮学校买到价廉物美、称心满意的电器。 (板书课题:比一比)

(学生陪老师去商场买东西, 并为老师出谋划策)

二、联系生活, 探究新知

1. 买DVD (比较位数不同的数) 。

出示图片:

师:在这两家商场里有一款一模一样的DVD, 可是价钱不一样。谁能读一读价格?你说我们该去哪家买呢?

师: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谁还能讲讲理由吗?

2. 比较位数相同的数。

(1) 买电视机

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 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果。

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 谁的数大谁就大。如果我们再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 1比6小, 那是不是说3160要比2618小了呢?

(让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位数相同, 先看最高位, 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2) 买空调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一次只比较十位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位数相同, 从最高位比起,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 直到比出大小。

(3) 口诀小结。

同学们真是老师的好参谋, 帮助老师正确地比出了商品的价格。比较数的大小, 老师编了个口诀。读一读, 再说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多位数, 比大小, 先把位数瞧一瞧。

位数多的它就大, 位数少的它才小。

位数相同怎么办?先把高位来比较。

高位相等往下看, 大小比较难不倒!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运用自制图片, 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恰到好处地将数学知识置身于这些场景中。通过“买DVD”“买电视机”“买空调”引出“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和“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 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前两天, 我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下家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价格, 同学们比一比, 谁家的便宜?你是怎么样比出来的?

生说, 师板书出数, 学生分别用右手和左手的食指、中指比划出“>”或“<”, 师填上。

师:刚才,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 这一次比较6个数, 怎样把6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呢?

出示题目:387, 99, 809, 345, 1752和4300。

引导学生先把这些数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再一一比较。

(让学生比较自己家里的电器的价格, 学生在情境中学, 在活动中练, 在玩中学, 学中玩, 动口、动手、动脑融为一体,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四、全课总结

小兔请客教案数学 篇7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今天是小兔的生日,他请了许多客人去参加它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小兔子说了,想去我家,可没那么容易,它出了几道题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都答对了,它就请我们去它家做客。你没有信心吗?请看第一题(课件)

2、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都答对了,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小兔的家看看它都请了谁?

二、学习新知:

1、看主题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白兔先端来了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子果子

2、谁能根据你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3、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算式怎么写呢?

4、现在请小组内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算出得数)

5、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 50(个)(加数)

(加数)(和)

师:以后我们把“+”号前后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后面的数叫做“和”。

嘿!你们真聪明,为了再次奖励你们,老师接着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了,在这些朋友中,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把一盘子的果子都粘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现示第二幅画面)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6、盘果子被小刺猬背走1盘,还剩多少个果子?

7、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8、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 40(个)(被减数)(减数)

(差)我们把“-”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后面的数叫做“差”

9.练习题(课件)

三.拓展延伸

数学游戏:(课件)

四、总结提示.1、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你觉得同桌学得怎么样?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末尾写0),并说出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8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先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摆图形,整理4的乘法口诀,去验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与否,再与生活实践联系,进一步感知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及运用。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以及数学活动也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处于市郊,教学设施简陋,本班41名学生,一部分来自矿区,一部分来自农村。有少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有初步认识,并且能说出4的乘法口诀;而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还很陌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有一定困难。通过数、动手拼摆、交流、倾听,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小熊请客,故事引入。)在一片大森林中,住着一位好客的小熊,今天它又邀请了几位客人到家中做客,看,它在为客人准备什么?看了它串的红果,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4个红果串成一串。

师:根据小熊串的红果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串三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2:我想知道串六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3:串七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数一数,看看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请打开课本第20页,数一数2串红果有几个红果?3串呢?9串呢?把答案直接填在这一页的表格中。(学生都在看图,数着,填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需要几个红果,各种答案都能在下面的表格中找到。

红果有几串

红果有几个 4

(三)根据上表,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

师:请看书,注意编乘法口诀时,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答案,接着就相应地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如,14=4,相应的口诀是一四得四。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有错,要告诉同伴,由他自己订正。确信自己编的乘法口诀正确无误后,再读几遍,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探讨规律,交流记忆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师: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

生:(齐声)找规律,记口诀。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有助于记忆的规律?

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4。

生2: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最熟悉,加1个4,就是四六二十四;减1个4,就是四四十六。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联系生活,说一说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4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找一找,说一说吧。

生1:一张课桌4条腿,我们组4张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条腿。

生2:我家养了3头猪,每头猪4条腿,三四十二,共12条腿。

生3:我们学校每层楼有4间教室,有5层,四五二十,共20间教室。生4:我们每天上午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

生5:教室前面国旗一边有4个字,两边有8个字,二四得八。

师:你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回家以后请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六)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第21页第1题。

(1)独立完成,完成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订正,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请一个学生汇报第1题的算式可以算出几个不同的结果(4个:12,18,20,24),再请4位同学到黑板来,每人写出其中一种结果的乘法算式。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好办法连算式。

生1:我是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生2:我没有想去计算,而是直连算式,连得很慢,都看花了眼。

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想到好的办法,事情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2.第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请先做完的两位学生到黑板来,每人计算4道算式,为全班提供反馈。

3.第3题。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算法。

生1:黄色小正方形有20个,45=20(个)。生2:蓝色小正方形有16个,44=16(个)。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蓝色正方形比黄色的少4个,可以用减法算蓝色正方形的个数,20-4=16(个)。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

生2:我学会了记口诀有一定的方法。

生3: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生4:我们要帮助别人。

生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6:要学会听别人的意见。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并告诉小组的同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点评〗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9

1.认识15个生字。

2.积累本节课中的词语, 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义, 用“焕然一新”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学会应用。

2.体会北京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通过看图、想象、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出自己的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交流:

(1) 课前观看《北京欢迎您》。

(2) 交流:

教师出示网络链接:

师:课前老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长安街……

王府井、西单大街……

天安门广场……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上网的过程中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呢?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多媒体初课文, 自学生字, 读通句子

1.师板书课题。

问:有读必有思,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

2.教师课件范读。

3.请看边读边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互相考生字, 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 同桌一起读课文, 你读一段我读一段。

二、教师“后教”, 师生共读文, 多媒体了解词语、识字

1.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运用多媒体体会长安街的景象。

播放北京亮起来的视频, 学生看视频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女生接着读第二句, 男生接读第三句。

3.第三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图片。

读过了知道了什么?

预设:

(1)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那你知道“犹如”是什么意思吗?换词读。

(2)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好像道道彩虹) 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换词读。

运用到其他句子里。

再次看图齐背。

4.第四段:

指名读, 出示课件。

出示过去的王府井、西单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你想到了哪个词 (焕然一新) ?

改变陈旧的面貌, 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鲜明光亮的王府井、西单, 真的是焕然一新。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运用造句。

你还想来读一读这段吗? (接读、同课读、配乐读) 出图读, 背诵。

5.第五段:

男生读这段。

认识“宫”字。 (出图字)

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图中宫殿的入口大门和宫墙组成的形状酷似“宫”字的宝字盖, 后面的两个房子好像“宫”字的两个口, 透过这个“宫”字, 我们仿佛看到了雄伟的宫殿, 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于此。

女生再读。

6.第六段:

教师引读:华灯高照的长安街, 光彩夺目的天安门, 彩虹似的环形路, 焕然一新的商业街, 变得年轻的故宫, 各种色彩的灯光绚丽多彩, 璀璨夺目。

不禁让我们感叹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赞美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充满豪情祝福它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三、多媒体检查巩固生字

(1) 再一次一起去欣赏亮起来了的北京, 看看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它。 (看、说) 出词, 分组读。

(2) 字:游戏《连灯》。

(3) 换语境再认字。《哈尔滨亮起来了》。

四、结束:欣赏各地夜晚亮起来的图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课堂中的读书声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本节课的教学, 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语言文字中, 把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般的文字读活了, 读出了趣味, 读出了乐趣。尤其是在和孩子们读的过程中, 自己也会对文字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那种收获带来的喜悦, 如同潺潺小溪, 涓涓滋润着心灵。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 我让学生全方位地读书, 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同桌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配乐读等, 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并运用词语

“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充分利用了多媒体,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 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 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 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 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课文语言优美, 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 让课文增色不少, 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可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仅仅依文本很难感受到北京的美。因此我就通过多媒体技术, 联系生活场景, 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 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 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如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给“犹如”换词, 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此外, 配合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过去的西单、王府井, 现在的西单、王府井, 引出了词语“焕然一新”。在课文中初步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改变陈旧的面貌, 西单、王府井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在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这个词语。

创设情境, 化动为静, 化虚为实, 吸引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师生共读课文之后, 我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作用播放北京美丽的夜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这里的夜色景, 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学生说出本课中我们应该积累的词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同学们已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 但教师并没有做一个总结。

2.课堂上缺少教师的范读。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篇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0、21页。

课型:新授课。

单元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学具、课件。

教学方法及手段:

通过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1、抢答。

1个十是5个十是()8个十是()10个十是()

60里面有()十9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个十

一、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兔都请了谁。(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二、探究新知。

1、师: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师:小猴子和你们一样都有爱提问题的好习惯,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师:小朋友真聪明!自己动手、动脑,学习了新知识,还尝试了创新。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想听吗?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边说边板书:

┆ ┊ ┆

加 加 和

数 数

4、师: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了?(指名提问题)

5、师: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讨论后请个别同学在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10=40

6、师:加法算式里各数都有名字,减法算式里各数也有名字,你能给他们也起一个名字吗?请学生说出减法算式里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 ┆

被 减 差

减 数

7、师:有两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正在学习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帮助这两个小朋友把算式填上。(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一)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提高。

⒈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

3、参加完了小白兔的生日宴会之后,小猴子和小松鼠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机灵狗,机灵狗请它们去果园参观,它们规定:谁先到果园,谁就能得到小奖品。(请学生扮演小动物进行比赛)

4、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师总结。

五、学生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11

根据教学目的,从教材实际,学生学情出发,我教学中力求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因此本节课中我做到了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朗读训练。俗语说“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因此,在这节课上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评读、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自己的读书活动中,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思、读中悟,在读中感悟真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感,从而深刻体会课文所渗透的思想感情。作为老师的我只是适时地点播一下而已。

2、加强语言训练,课堂的后几分钟,我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请过客人吗?或是去被别人请过?学生们结合实际发言极其踊跃,谈到生活中的存在的一些矛盾时,也能围绕着本课的中心: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12

一一、集合思想——“1010以内数的认识”

在学过“10以内的数”后, 有的学生在家里数虾时问:死了的虾要不要算?在数铅笔时问:还剩一小截, 不能写的铅笔要不要算?

从这两问可见学生不知道“集合中元素的多少与物体的属性没有关系”, 没有从集合的观点去认识数, 这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偏颇有关。教材在编排这一内容时大多是按“情境图—集合图—点子图—数”来逐渐抽象的。但是, 为了美观, 一般给学生计数的都是大小、方向、形状完全一样的物体, 这容易给学生“外表完全一样才能计数”的错觉。而教学方面, 有的教师把教学的重、难点都放在自然数的两种属性上, 即基数属性和序数属性, 而忽视了集合思想的渗透。现代数学从集合的观点解释自然数的产生。自然数概念的产生是先有“有”、“无”的概念, 然后“有”的概念进一步分化为“多”、“少”, 在比较多少时就产生了“同样多”的物体集合 (即等价集合) , 用具体的集合来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性质, 脱离具体集合, 出现专门名词, 最后抽象出自然数。这些语言不必告诉小学生, 但要借助直观图向学生渗透。

认识自然数需要一个抽象的过程。集合思想的主要特征包括概括原则、外延原则、一一对应原则和实无穷思想。针对上面的问题及课堂教学现状,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一一对应原则”。

1. 一一对应原则。

多数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渗透“一一对应原则”, 但是只用在“数的大小比较”上, 更为重要的一点“自然数的产生是从

一一对应引出基数的”却被忽视。其实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数的产生和抽象过程, 如“6和7”一课的抽象过程 (如图1) , 按人物头像图、点子图、数的顺序编排。不仅体现数的抽象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意图, 就是6个头像的集合与6个点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都用数“6”表示。因此教学中, 教师可以再添实例, 如6列火车 (图完全一样) 、6只大象 (有大有小、姿势各异) 、6只蚂蚁 (有黑有白、爬行的方向各异) 的集合图, 再总结:这些圈圈内的物体不管是什么和什么样子的, 只要它与6个点子图一一对应, 都可以用6来表示。

2.数的抽象过程。

其实“集合中元素的多少与物体的属性没有关系”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如图2:“8和9的认识”。

图中宣传栏前的9盆花完全一样, 9个人的性别、服装、发型、职业不一样, 9只蝴蝶颜色、形态、品种都不一样, 排列也不整齐。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图3, 让学生数数后比较这两个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总结:数数时不管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品种。

二二、计数策略——“1111~20各数的认识”

学生数一串珠子 (16颗颜色、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珠子串起来的) 有几颗, 很多学生反复数, 问:怎么数不清呀?

计数策略的形成, 是在解决生活中复杂多样的数数中形成的, 它是针对某些具体的情境而总结出来的。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注重数学性的计数策略, 如单数、双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 对于非数学性计数策略, 如固定起点、分类整理等不重视, 只强调不重复不遗漏。而且教材中让学生数的也多数是分类好、排列整齐的物体, 大多是从左往右数, 一行数完再数下一行, 学生缺乏分类整理的意识。因此, 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设计固定起点、分类整理的例子, 让学生有分类、固定的意识。

1. 固定起点——圈中数。

“11~20各数的认识”, 为了引入“十”这个计数单位, 教材和教师一般选上能捆的教具, 因此常忽视封闭排列的计数方法的引入。再者“11~20各数的认识”, 学生大多也是耳熟能详, 因此提供给学生计数的, 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才有兴趣。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封闭式的排列, 如一串珠子、让学生知道起点的重要性。

2.分类整理——乱中数。

教材中出现的数数大多是整齐有序的物体, 而生活中大多数物体都是有待学生排列整齐后再数的, 有的是无法重新排列的。如数停放无序的自行车、汽车, 学生常不知所措, 感到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或作个记号数, 或观察特征数。

三三、计数单位——“1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主题图是百羊图, 教材中出示10只羊一堆, 正好10个十。学生问:小羊怎么会数数?它们怎么知道每10只一堆?

教材出示百羊图, 意在引出计数单位“十”和“10个十是一百”, 但是100只羊在草地上吃草, 可正好分成10个十。其实, 百羊图暗示的是面对一群羊时, 可以十只数一次, 看看有几个十。结果学生误以为, 羊群自觉分成10个十, 所以才觉得奇怪, 不可思议。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的, 往往是模糊的。10以内或11~20各数的认识, 由于数量小, 学生感受不到计数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 要注重计数单位的教学。而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常把数的组成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忽视了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生活原型——凑十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 教师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面对众多物品时, 不能想到10个捆成一捆。其原因不在学生, 而在于教材的编排和教师的教学。教师的问题在教具的准备上, 为了简便, 大多教师让学生带牙签、小棒、花生、黄豆等, 而这些物品在生活中都没有10根 (个) 捆成一捆的, 缺乏生活原型的启发。其实, 生活中“10”个一包装的物体原型不少, 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经验启发学生。如先用盘子装20个跳棋珠子, 让学生数;第二次出示一盘全新的跳棋, 学生一下子就能数出60个。引导学生说出6种颜色, 每种颜色10个放一格, 所以是60个。

2. 单位必要——比较数。

虽然学生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过计数单位“一”和“十”, 但刚上小学的他们很难理解计数单位和为什么要学计数单位。因此, 教师要强调“一”、“十”、“百”都是计算单位, 适当选择这些计数单位, 能迅速地进行计数, 渗透学习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跳棋的暗示, 可给每学习小组100根小棒, 让学生小组合作数数, 看哪一组数得快。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怎样数更快, 然后同时开始数。有的小组可能每人随便数出一堆再相加, 结果100以内的计算学生还没有学, 相加后算不出结果或计算时间很长。最后, 10根10根数的小组速度快一些。有了这一启示, 再让学生比一比, 哪一些能迅速摆出35根小棒, 学生就能直接摆3捆又5根。这样, 通过比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以十为单位的方便与快捷。

四四、估数策略——“10000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主题图是让学生估计体育馆的人数, 大多数学生盲目乱估, 最后问:到底这个体育馆坐多少人?老师也答不上来。

这张主题图根本没有估数的策略可用, 因为图的呈现不完整, 而且实在是太远了。因此, 不仅学生无法估计体育馆的人数, 就连教师也不知道。其实, 教材对估数或者估算的编排不合理。估数在一年级下册就有所体现, 但因为数量小, 学生感受不到估数的快捷, 常因为100以内的数及计算简单易数、易算而真算假估、先算后估, 把精确答案算出来后, 再看答案估成整十数。到了大数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感受估数的策略与便捷时, 主题却无策略可用, 不知道到底能容多少人。因此, 笔者建议到大数的认识时再学习估数和估算, 这样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估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课要让学生估数, 体会估算的优势。

1.参照估。

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大多学生会说成千上万, 甚至说上亿。这时, 学生还不知道估数的策略。因为天上的星星或隐或现, 学生上课时都在课堂上, 很难现场看星星估, 因此, 也不可能用估数的策略, 教师让学生随便估只是为了了解学生心中的大数感。这也为下面的借助参照物估更准确作反衬。估算的必要性来源于生活需要,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须要用到估算的情境, 并能产生细估的需要。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 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大摞纸, 让学生估一估, 大约有多少张。学生刚开始估时比较盲目, 没有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应用策略。如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60页, 观察数学书的厚度后, 再用这个厚度去度量这一大摞纸大约有多少个这么高, 从而估出这一大摞纸有多少张。

2. 调整估。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体验“数数”的乐趣,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够根据物品不同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

3.在“清点食物”的过程中学习封闭数数,获得封闭数数的多种方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点:

获得封闭数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难点:

根据物品不同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记号笔、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图图家要请客,图图妈妈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帮他们数一数吧!

二、清点食物

(一)数梨

1.数数。

图图家准备了多少梨招待客人?

2.老师数出来比你们多!(教师演示错误的数数方法)我数的方法对吗?怎么不对?

小结:记住第一个数的,数一圈,数过的不要重复数。

(二)数苹果(10个苹果)。

1.图图妈妈还准备了许多苹果,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

2.图图妈妈准备了几个苹果?你是从哪个开始数的?

小结:找出最特别的作为第一个,开始数,数过的不要重复数。

(三)1.出示糖果,请你帮图图妈妈数数有多少颗糖。

2.请两个小朋友数数糖果罐里共有几颗糖,并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数的。

3.验证:到底是几颗糖,一起来数数。

小结:没有特征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给他做上标记,然后开始数,第一个数过了不要重复数。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一)操作活动。

师:客人都快要来了,可是还有好多东西没数呢!请大家一起帮忙数一下吧!在数的时候,(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可能会忘记哪个是你第一个数的,(出示做标记材料:超轻黏土、记号笔、印章)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用,就能让你记得第一个数的东西?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间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学习一下别人的方法再数,数出的结果一样吗?

(二)交流。

师:一样的东西怎么数出来不一样的数量呢?请幼儿演示各自数数的方法。

答案揭晓:正确的数量在食物的下方,请撕开双面胶,看看,和你数出的数量一样吗?

四、情景——客人来了

师:“叮咚”门铃响了,客人们来了,看看有谁来做客了?总共来了几位客人?(10位)

师:10位客人,每样东西得准备几份呢?(10份)

师:看看,什么东西是正好10份的?什么东西是少10份的?再添上多少就变成10份了?

五、结束活动

今天你们帮了图图家一个大忙,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其他班里的小朋友吧!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中供幼儿继续讨论、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二年级下数学 篇14

第一课时 分苹果

教学反思: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

第二课时 搭一搭

(一)(认识余数)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第三课时 搭一搭

(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反思: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第四课时 分草莓(试商方法)教学反思:困惑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答吗?如果回答了,就影响了课程的继续进行;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回答,是否又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怎能样处理较好? 第五课时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我都表扬了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第二单元 方 向 与 位置

第一课时:东南西北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对本节课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关于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没有讲解。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在教学本节课中“猜方向”游戏可每组喊一个,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再对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即时的评价,这样则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反思:如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些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这是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机会。布置学生制作校园地图,是给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机会,以此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 数一数

(一)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时 数一数

(二)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课时 拨一拨

教学反思:这节课存在的差异,第一,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第二,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课时 有多少个字

教学反思: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第四单元 测量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应该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反思: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五 加与减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验到最优的算法。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

教学反思:在探索三位数计算方法时,除了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教材还利用数方格、口算等多种方法,没有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第四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反思:一节数学课,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第六单元 认 识 图 形

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

上一篇:活动方案格式及写法下一篇:地球妈妈在哭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