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共9篇)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1

一、坚持政府主导,形成长效创建工作保障机制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为凝聚创建合力,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四区政府、公安、财政、发改、国土、规划、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节点进度,形成了完善的长效机制;

同时还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聚焦“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建长效”,及时协调解决创建难题,有效保障各项创建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市政府每年都将公交场站建设、纯电动公交车辆更新购置、公交专用道建设等工作列入“惠民工程”。市委陈星书记多次专题听取创建汇报、调研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市政府朱是西市长亲自抓创建重点工作,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修订《驻马店市城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办法》,同时指出“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于转变驻马店市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推进“公交优先”示范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创建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现场会、联席会、专题会近20余次,专题研究,重点安排,督查推动,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有效落地。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市政府督查室把创建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内容,建立台账、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建立跟踪督导考评体系,按照积分管理考核办法,每周进行督导通报,每月对创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审查,对创建工作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加分奖励、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的创建责任单位进驻督导。

(四)宣传创建,营造氛围。创建期间,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开展“公交宣传周及无车日”、“绿色出行宣传月”、“节能宣传月及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和宣传实践活动,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市总工会联合组织万人自行车骑行活动、市民走进公交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引导活动等,市级主流媒体定期开展“最美公交人”、“十佳公交之星”评选等创建活动,借助省内外媒体宣传驻马店市在创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及成效,创建以来共刊登文稿300余篇,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驻马店市公交公司被公安部、交通部、国管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表彰为“全国绿色出行宣传月及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成绩突出集体”。

二、坚持重点推进,构建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交通体系

创建以来,驻马店市落实创建方案,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了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绿色快捷、保障有力、安全舒适、特色突出的“驻马店公交发展模式”。

(一)落实指标,推动公交事业跨越发展。创建以来,我市紧紧围绕34项创建指标开展工作,全力提升落实各项数据指标。一是加大新能源车辆购置力度,创建期间新增车辆中绿色公交车辆比率、空调公交车辆比率均达100%,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4.5标台,实现市区运营公交车辆纯电动化。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公交枢纽场站面积达25.3万平方米,公交进场率达100%。三是提升乘客满意度,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

来车信息实时预报覆盖率达100%,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结率达100%,各项乘客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四是提速增效为民,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达38.3%,高峰时段平均运营时速达20公里/小时以上,运营准点率达90%以上,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五是进行公交化改造,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率已达100%,公交运营补贴到位率100%。

(二)完善政策,引导城市公交又好又快发展。我市紧紧围绕城市公交引领城市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落实既有政策力度。严格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用地、路权、资金、财税扶持等配套政策。二是制定与示范城市相匹配的新政策。市政府相继出台《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发展的通知》、《驻马店市城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开展创建数据调查。2017年,我市在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驻马店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2017--2030)》时,对驻马店市居民出行情况开展专项调查,发放问卷20000份。市统计局开展了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500份,并编制《驻马店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情况报告》;

完成了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2000份,编制《驻马店市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调查情况报告》。

(三)强化基础,提升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创建以来,市政府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出发,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保障能力。一是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近年来,市政府连续将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惠民工程,明确创建期间车辆购置及资金保障措施,截止目前已实现市区公交车纯电动化;

同时引进100台北汽绅宝纯电动共享汽车,市民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自助下单,通过手机在线支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需求。二是加大公交场站设施建设。2015年我市将8处公交场站列入市政府惠民工程全力推进,至目前已实现公交进场率达100%。三是强化公交专用道管理。印发实施《城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办法》,在市中心城区6条主干道划设公交专用道66.8公里、设置公交优先通行路口30处、安装固定电子监控设施40处,在各主次道路划设公交专用停靠车位370处。同时,在市区公交专用道违章抓拍设施上安装led显示屏,提醒社会车辆不得违法占用公交专用车道,进一步改善城市公交运行环境,公交准点率、通行率、上座率及市民乘车满意度大幅提升。四是慢行交通建设日趋完善。投资建设5座过街人行天桥,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在主城区投入使用50个公共自行车便民点,提供1000辆公共自行车,有效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改造或新建自行车道及步道13条,慢行系统道路建设达32.5公里。通过合理布局非机动车空间、人行空间和各类设施,推动慢行与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引导市民选择公交+慢行出行,有效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四)提升服务,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我市聚力构建多层次、高效率、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交服务保障能力。一是优化常规公交网络。根据公交体系建设要求和城市发展实际,建立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常态化调整机制。创建期间,新开通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余条,开通夜间公交线路3条,市民出行更加快速便捷。二是推广特色公交服务。为满足市民不同出行需求和助力我市双拥模范城建设,我市开通了“八一”拥军公交专线、夜班公交、商务专线、校车专线等特色个性化公交服务,实现定时定点、一人一座、快速准点的“体面出行”服务,鼓励市民集约出行。三是助力城市文明建设。我市以“见人见车见行风,向上向美向文明”为宗旨,在城市公交全面开展“雷锋班(车)组”创建、“城市公交斑马线上车让人”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交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各类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爱心助学、扶危济贫等学雷锋好人好事频现媒体报端,广受人民群众称颂点赞。驻马店公交车长李双和王国成、罗一三名同志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民,他们的先进事迹分别在央视新闻、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河南电视台、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网站刊登转载,更被全国网友称赞为“公交侠”。驻马店市公交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绿色出行宣传月及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成绩突出集体”、“河南省交通劳动奖状”、“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五)科技应用,对标市民美好出行向往。我市公交智能化项目建设依托驻马店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智慧公交顶层设计和框架体系。一是公交智能化成效显著。在公交运营效率方面,建设驻马店城市公交智能调度平台系统;

在公交便民方面,建设城市公交ic卡智能收费平台系统,实现了城市公交ic卡与全国260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乘客刷中原银行卡、移动电信手机、微信、银联云闪付等“五位一体”支付方式乘车,以及推广应用“掌上公交”实时查询系统;

建设安装电子站牌100余座,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可感知、实时准确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二是互联互通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市辖9个县中已有4个县实现公交ic卡和全国的互联互通,同时我们将以市区为中心,将交通一卡通向其他县区覆盖,逐步实现县县通、县市通,让县城的公交卡在全国、全省互刷通用,让更多县城镇居民享受到公交优先的成果。三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已建成包含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运输监管数据采集平台、视频图像监控资源整合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内的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促进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改善公众交通运输出行服务质量,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六)改革创新,提高公交行业运营效率。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市政府在《驻马店市城市公交成本规制及财政补贴补偿办法》文件框架下,把公交惠民、利民政策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列入创建任务的2.86亿元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利息,以市公交公司为主体进行筹措,由市财政在5年内分期补贴给市公交公司。截止目前,公共财政购买公交服务资金到位率达100%。二是公交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健全。制定《驻马店市城市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公交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社会责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情况与企业投资回报挂钩,建立了长效规范的监督评价机制。三是勇于创新管理更精细。目前城市公交正在应用erp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内容包括oa办公自动化、员工管理、车辆信息、物资材料管理、各县域公交分公司管理等,有效整合公交企业的信息资源;

同时推行“多劳多得、节约归己、超额自补”激励机制,成立专门考核管理部门,实施考核突出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

(七)优化环境,推动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我市采取一系列道路组织优化措施,不断优化城市公交运营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改善交通秩序。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我市交通执法、公安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深入开展主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依法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二是实现专用道监管资源共享。公安部门在市区安装40处公交专用道固定电子监控设施,并接入公安交警违法处理平台,实现公安天眼系统与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资源共享。三是交通需求管理取得实效。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坚持在主城区实施机动车按尾号限行,期间市区城市公交车实行免费乘车。每年由市政府下发通知,组织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暨无车日”活动,提倡活动期间全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除保留应急公务车外,优先选择城市公交出行。

三、坚持引领带动,打造人民满意的“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驻马店市创建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工作在落实财政出资购买公交服务、打造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不断强化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已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城市。

(一)重点扶持,落实财政出资购买公交服务。驻马店作为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薄弱。但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对公交投入占市财政投入城市建设费的10%以上,公共财政购买公交服务资金到位率达100%。2014年市政府组织财政、发改、交通联合制定了《驻马店市城市公交成本规制及财政补贴补偿办法》,明确了城市公交在城市发展中的公益性、基础性、引导性地位及政府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每年由三部门联合对城市公交进行成本核算,核定结果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在保障公交运营补贴的同时再给予公交企业8.5%的利润,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和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二)市县联动,强化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我市深入探索和着力打造全国中等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驻马店模式”,加快推进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发展,采取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合作方式,将市区城市公交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各县复制推广,把市区公交智能调度平台系统、ic卡智能收费平台系统等资源与辖区各县共享,以市级公交带动县级公交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将我市每个县城公交都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县级公交,着力构建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发展的“大公交”格局。目前,驻马店市公交公司已在平舆县、遂平县、确山县组建了城市公交子公司,开通公交线路20条,投入纯电动公交车285辆,实现了市县公交运营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县级公交小散乱、车辆技术状况差、服务水平不高、市民出行不满意等问题,深受各县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发展的引领下,其他县城也正在快速推进中,“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市县城市公交统筹协调发展。

(三)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我市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2013年至2016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驻马店市公交公司分别对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市迅达公司所属的城乡客运线路及车辆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目前,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已达100%。

(四)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中,体现公交优先原则,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城市公交场站建设,推进城市公交场站规划建设。编制《驻马店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7年~2030年)》,按划拨用地供给标准规划公交场站用地59处,总规模达92.15公顷,其中公交停保场18处、公交枢纽站27处、公交首末站10处、公交修理场4处。按照交通运输方式“无缝隙衔接、零换乘”和“城市公交不出城、城乡公交不进城”的目标,在市中心城区规划了东南西北4个综合客运枢纽站,总占地600亩,目前4个综合客运枢纽站规划选址方案已经市规委会研究通过,正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五)正向激励,着力推动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驻马店市公交公司在2005年由正科级事业单位改制为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了30年特许经营协议。虽然企业性质改变,但市委、市政府一直鼓励、支持、引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企业党建、优先保障发展等方面,激发企业发展动力。2018年11月26日,由市政府推荐,驻马店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作为我市三板上市重点企业培育,为推动城市公交提升知名度、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以及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和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2

近日, 辽宁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考核领导小组来大连市进行考核。省考核领导小组在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集团公司等相关部门人员的陪同下, 考察了集团公司的客运站、公交枢纽站, 10处公交场站配套设施;并乘坐7路、703路等10条线路的公交车, 实地测评了大连市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和监管情况。考核领导小组还在20:30至23:00随机抽查了友谊街客运站、绿波客运站、BRT张前路客运站、玉浓路客运站的夜间公交车辆进场停放情况, 并逐台进行核实。从抽查考核结来看, 省考核领导小组对考察的线路、客运站、公交枢纽站等管理工作表示满意。

考核领导小组一行还在集团公司召开了2015年度辽宁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考核工作会议。会上, 市交通局副局长任力汇报了大连市2015年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市交通局客管处报告了大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自我评价情况。省考核小组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 也就考察所见部分公交专用道被社会车辆占用、和平广场公交枢纽站没有驾驶员休息室等情况, 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公交专用道的监管力度, 进一步加快推进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贾福元在会上代表考核领导小组及省公共交通联席会议办公室作重要讲话。他对大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认为大连近年来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制定、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公交车辆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希望能够继续重视公交发展, 深入落实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发挥各部门协同配合的优势, 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为全省趟出一条示范性道路。

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篇3

一、强化责任,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专抓。局党组每月听取禁毒工作汇报一次,及时调度一次。二确保经费。局党规定,禁毒工作经费在节约的原则下,随用随支,不设上限,有力保障了各项禁毒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压实责任。局党组每年把禁毒工作纳入干部职工考核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禁毒工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副组长合力抓、各成员配合抓、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抓的禁毒工作格局,确保禁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营造禁毒氛围

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禁毒拒毒宣传。在机关宿舍区,建立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阵地的禁毒示范园,营造随时观看、随时受教育、随时受警醒的禁毒宣传教育环境。在服务大厅,运用电子显示屏常态化播放禁毒宣传片、宣传标语。在服务窗口前台,设立宣传资料发放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大力推进“无毒单位”的创建工作毒深入。截止目前,全局共制作禁毒宣传展板10余米,宣传栏8期,永久性禁毒宣传标语6对,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电子显示屏宣传达70000小时以上。

三、正面引导,夯实群众基础。

(一)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活动。以“民政有爱社区无毒”为主题,组织禁毒志愿者每月走进一个社区,开展一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已开展活动16期,发放禁毒宣传资料50000余份,参与群众85000余人。

(二)实行新婚夫妇拒毒承诺制度。自2020年6月开始,为来窗口登记的新婚夫妇发放宣传手册一份,自愿鉴定“珍惜家庭,远离毒品”承诺书一张,鼓励他们在亲戚朋友间宣传禁毒拒毒知识一次。“三一”活动开展以来,共有150余对新人签订禁毒承诺书,接受了一场禁毒教育洗礼。

(三)建立群众禁毒自治机构。将设立禁毒自治机构纳入村民(社区居民)自治考核范畴。目前,全区204个村、27个社区都建立了自己毒禁毒组织,禁毒组织覆盖率100%。

四、精准帮扶,展现社会关怀

全面实施“平安关爱”行动。以翠竹园、凌云等社区为中心,陆续开展“民政有爱,社区无毒”慰问活动,以困难走访、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形式,近距离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接触,帮助他们度过思想、生活难关,树立起再次融入社会的信心。见面走访率达到40%以上。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4

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绿色交通破解“城市病” 优先

发展城市公交

城市现有交通模式必须转变

时事政治:要构建一个私家车、公交、自行车、步行均衡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首先必须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樊家村的小余,进入5月以来心情特别好。“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地铁10号线全线通车了。”在宣武门上班的小余告诉记者,尽管她家里有一辆私家车,但是10号线通车后,她宁可选择地铁也不愿意开车上下班。“10号线倒4号线,从家门口到单位办公室40分钟,只要2块钱。”小余告诉记者,如果早高峰开车去单位,至少1个小时,油钱也不少花。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老程身上,家住北京望京的他在国贸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上班。“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我平时上下班都是骑车15分钟到地铁站,存好车,然后坐地铁到国贸。”老程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对他而言,经济又健康。

如今,绿色交通这一出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平日里上班放学,还是节假日旅行出游,“能坐地铁公交就不开车,尽量走路骑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发展绿色交通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日益加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我国城市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约束将进一步突出。据统计,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耗占到全社会消耗总量的36%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大城市空气污染物总量的60%左右。

同时,伴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交通拥堵范围日益扩大,居民平均上下班通勤时间不断延长,资源供应紧张、核心功能区秩序混乱、环境恶化等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社会管理问题。这些都要求加快转变现有粗放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将“绿色交通”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要转变现有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必须改变过度依赖机动车的出行模式。以北京为例。虽然北京率先实行了公交优先战略,目前公交出行率达到44%,为全国最高,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固守开车出行,自行车出行比例也逐年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跌落至16%左右。

“倡导绿色出行,应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平衡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综合的城市交通体系。对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公交比例应该占50%,私家车占20%,自行车占20%,步行占10%。”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毛保华指出。这意味着发展绿色交通,首先应把容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城市公共交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

中公教育---成就你的未来

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置。

对此,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特别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人本、集约、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种态势在近几年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愈发明显。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1228.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49.80亿人次,运营里程346.82亿公里,分别增长4.8%和4.5%;轨道交通完成87.29亿人次,运营里程2.81亿列公里,分别增长22.4%和17.3%。

“公交都市”全面启动

去年,北京、重庆、济南、深圳等15个城市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30个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区域一体化迅速推进,城镇化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说这番话,是在去年10月29日召开的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

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并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包括北京、重庆、济南、南京、石家庄、武汉、长沙、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太原、乌鲁木齐、昆明、深圳共15个城市。“十二五”期间“公交都市”的试点范围将扩大到30个。国家将在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给予支持。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也是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推进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策略。“公交都市”建成后,人们将以公交出行为主,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在城市主城区实现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

目前,各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以深圳为例。大量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是其最大亮点。到2015年底,深圳全市公交专用道规模将达到780公里以上,同时通过线网完善、公交提速、枢纽支撑、低碳交通、智能交通等一系列措施,让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6%以上。

步行和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在加大推进力度。去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这两种绿色交通方式给出了明确定位: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目标,重点是为了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问题;中小城市则是要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予以重点发展。

根据该意见描绘的蓝图,到2015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将明显改善,步行和自

中公教育---成就你的未来

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市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目前,公共自行车在杭州、北京、太原等城市全面推开、不断完善,通过重建“自行车王国”积极应对“城市病”。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指出,我国在推行“绿色交通”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机动车增长过快、城市无法提供足够高效且具备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管理手段和思维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方式等问题。

毛保华表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城市越大,公共交通就应该越发达。因此,必须超前谋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比较优势,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给未来城市发展“省下一点空间、留下一片蓝天”。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指的是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1994年,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提出绿色交通体系,把不同的交通工具按照环保程度进行了划分,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以及单人自驾车。

经过近20年的推广,绿色交通理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发展。在伦敦,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后,拥堵减少了约30%,收费区域内工作日的小汽车行驶速度提高了10%至20%,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量减少了13%至15%。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5

成都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 张金泉

各位领导、专家、兄弟城市代表: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成都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有关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2009年,成都市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打造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和充分国际化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都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和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电子商务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协调和产业推进,形成了电子商务优先发展、高端发展的氛围与合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从2009年的680万扩大到2012年6000万。

2009年11月,市政府批准发布了《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09-2012)》;2010年起,市政府连续两年下达目标督查任务,要求各区(市)县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实施规划和推进措施,同时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

2011年底,全市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累计超过7000家,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平台企业2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40%;手机支付平台的成都本地用户数累计超过100万户;电子商务企业高管人才累计超过800人,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累计超过4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累计超过36万人。

目前全市在主城区和近郊区相继建立了8栋楼宇面积累计超过10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专业楼宇,吸引了超过200家的电子商务平台、专业服务商及网商等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入驻,初步构建了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环境。

全市B2B、B2C平台达6864家,其中第三方平台企业约占1.4%;

二、三产业企业自建平台约占98.6%。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主要集中在数码家电、中医药材、纺织服装、钢铁机械、建筑建材、化工医药等行业。

二、成都市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推进落实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成都市选择了以移动电子商务、西部电子商务运营和全球支撑服务三大产业中心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

建设全国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为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抢占新兴产业战略制高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移动电子商务推进工作组,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国内领先的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目标。

2011年,中国银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成都联合签署了《关于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共同行动纲领》;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暨电子票据创新中心在成都落成,全面启动手机支付产品的普及与推广。

截止目前,已有包括国内最大的民营互联网宽带服务提供商、最大的移动数据存储生产商、互联网彩票行业企业、手机支付航空机票代理企业等多家大中型企业陆续入驻示范基地。手机支付平台、手机便民服务平台相继上线,已在涵盖社保、医疗、税务等电子政务服务领域,以及金融服务、生活服务、手机购物等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开通应用。

2011年,成都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企业为成员单位的移动电子商务推进工作组,加快向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商开放政府公共资源,推动在社保费用缴纳、工商年检、税务缴费、交通执法罚款缴纳、中小学学费缴纳、公立医院门诊挂号、航空、公路、铁路购票、彩票发行等领域实现远程移动应用,同时在高速公路通行费、停车场计收费、地铁公交等领域开发应用近场非接支付业务,积极发展适应和支持电子商务创新的多样化支付方式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政府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以移动电子政务带动移动电子商务在全社会的应用发展,引导商业领域市场开放和专业化分工,重点发展家庭服务、再生资源回收、餐饮、旅游等便民支付服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缴费难和出行难等问题,合力建设宜居城市。

为支持电子商务支付服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内容服务发展,成都市连续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对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蓉设立全国总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和市场拓展补贴;对全国结算中心设在我市的移动电子商务内容提供商给予市场拓展补贴和人才培训资助。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

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成都。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蓉设立全国性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重点抓好网上零售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或零售平台及专业服务商的引进和发展。

扶持本土交易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扶持本土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使其发展成为以成都为运营总部、服务全球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重点支持以米兰网为代表的外贸B2C企业,以九正建材网、中药材天地网为代表的B2B企业。对重点扶持的平台企业叠加政府采购服务功能,资助其拓展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总部企业。支持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和天府软件园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面向国际国内提供客服、营销咨询、业务流程和技术解决方案等电子商务服务,建设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功能服务中心。

(三)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促进电子商务进企业、电子商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以重点行业和领域为突破口,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升三次产业能级。

促进传统商贸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自建平台或引进知名电子商务平台联合推广,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交易完全结合,使传统市场和传统零售卖场应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在全市筛选一批传统专业市场和商贸零售企业开展示范,设立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专项资金,按照突出重点、简化程序的原则,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传统商贸企业与知名品牌嫁接改造,实现强强联合、提档升级。鼓励连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发挥传统商业网点布局优势,叠加便民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网络,解决网购“最后100米”问题。

推进先进制造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进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完善大企业电子采购与销售系统,深化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整合与协同应用,在汽车、化工、家具制造等重点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着力扶持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

深入推进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采用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技术,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供应链的种植加工、农残检测、口岸通关、运输配送、批发市场、超市及菜市场零售等诸多环节,实现政府监管部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实时监控及农产品信息的溯源管理。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中高档酒店对接,促进获得GAP认证农产品的销售。支持农户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包装,利用现有平台或自建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对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重点宣传和经验推广。

(四)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鼓励发展城市综合配送网络,加快培育一批具备综合配送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提升电子商务综合配送能力。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在规划的物流园区(中心)内建设配送中心,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投资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和电子分拨中心。

建成较为完善的通信网络保障体系。积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广泛深入开展合作,加快大容量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以及开发开放成都超算中心商用服务;加快构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IXC(互联网交换中心),形成可容纳20万台服务器的标准机房和TB(万亿字节)级数据吞吐及200Gbps国际通达能力。

健全支付、认证和诚信等支撑体系。把CA认证作为推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B2B平台提供深层次服务、金融企业提供安全支付服务的保障措施,并以此为突破点,大力发展数字证书的应用。

鼓励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开发面向消费者新型在线支付产品,尽快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网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新型综合支付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信贷和网上支付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与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及第三方安全认证服务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网络支付金融服务。

积极探索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金融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服务,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推进联合诚信平台与国内其它地区诚信体系的互联互通,形成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的跨地区使用。

建设电子票据示范工程。2011年4月,在商务部、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联电子票据创新业务中心在成都市正式揭牌,与成都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专门团队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开发。

建设结构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既精通商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联合省内高校以及国内外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咨询培训公司研发电子商务课程与培训教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吸引电子商务的高端人才到成都创业就业。

(五)加强电子商务规制建设

立足成都实际,结合国内外电子商务发达城市经验,完善电子商务企业注册、管理、税收、投融资、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研究电子票据、网上申购发票、网上报税等办法,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税收政策等相关规制;支持外汇管理、海关、税务等部门加强调查研究,探索解决外贸B2C企业通关、结汇、退税等方面的问题,探索支持外贸B2C发展政策和促进外贸B2C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规制;制定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专业楼宇和重大项目支持政策,加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

成都市委托电子商务专业咨询机构建立了成都市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掌握和反映我市电子商务交易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及时监测分析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的成长和运行状况。2011年,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共同建立了“成都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数据统计系统,提供信息服务、项目管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今年全市将全面推行电子商务统计系统,所有电商企业将按季上报相关统计数据资料。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成都市确定创建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壮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电子商务改造提升,推进天府新区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3000亿元,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50%,培育和引进10家电商龙头企业,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全国用户突破1000万。工作重点将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移动电子政务大厅和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展开。

(一)建设成都移动电子政务大厅

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资源,开放和拓展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各区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全市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统一平台,满足社会公众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政务服务需求,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水平。

编制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目录。将全市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中适宜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展现和服务的政务信息、办事服务、政民互动、缴费服务和其他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形成规范的服务目录。

开放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按照《成都市移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目录》确定的服务项目,提交各项服务资源的互联网访问地址、数据接口,提供相应的业务服务保障。

开发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统一平台。制定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统一平台业务和数据标准规范,编制建设方案,组织开发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网站、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客户端软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同享。

(二)打造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现场支付,打造移动电子商务示范街区。今年将重点在春熙路、琴台路和宽窄巷子等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体验示范街区。

通过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开放,以交通罚款和学费缴纳等非税票据为突破口,启动电子票据落地工作,开展如银行卡签购单、公共事业缴费账单、各种政府非税票据、企业小票等应用工作,实现纸质票据电子化第一步,并以此在全市各行业推广电子票据应用,形成全国电子票据试点示范效应,为国家研究财政、金融、税收、审计等相关法规和制度改革提供试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票据电子化之路

进一步加强标准创新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商业模式,丰富产品体系,发展便民服务,形成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服务平台、内容服务平台、客户端开发平台和应用推广平台相结合的成都服务模式,力争为全国创出示范经验。

成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直得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委和许多专家学者的热忱关心、指导和帮助,我们将认真学习全国兄弟示范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加快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电子商务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发展定位,TC模式,BRT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私人车辆保有率迅速增长。然而,我国城市道路增长率远远低于车辆增长率,再加上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等特点,造成城市交通拥挤,车速降低,交通事故增多,这些都是经济增长过快导致的,反过来又会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此,建设部于2004-03首次颁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2004-05,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会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就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原则、方式、目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要求。2005-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新颁发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

目前,全国各地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策普遍表示欢迎,公交优先的思想被广泛认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突破传统管理体制的障碍,将“公交优先”这一政策落到实处、引向深入。

1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环境

1.1.1 城市公交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城市公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每个阶段的临界点上具有飞跃性。城市公交的阶段性发展规律见图1。

由图1看出,在城市公交发展的初级阶段,由外部针对城市人和物的空间运动规模一直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市场机制的作用有限,政府主导市场,市场保护程度高,价格背离价值规律;进入中级阶段以后,呈高速增长状态,同时人和物在城市内部的空间运动规模也会迅速扩大,管理手段多元化,市场机制逐渐占主导地位,价格大体上按价值规律由供求关系调节,市场竞争日趋剧烈而到达高级阶段以后,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又会趋于减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竟争激烈,交通服务水平很高。目前,我国城市公交市场正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阶段,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1.1.2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的规律

无论是城市的兴起与发展,还是城市交通的兴起与发展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动因的,所以,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发展会受一般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制约。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的规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首先,城市的发展为城市交通的诞生创造了物质基础,城市交通依托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在社会生产力作用下,随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其次,城市交通发展的优劣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

1.2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环境分析

通过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环境的分析,认为导致以上各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公交发展定位不明确,对公交优先认识不足,缺乏长远战略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私人机动车出行为主,客观上造成公交出行分担率很低,相当长一个时期公交出行只是一种补充或辅助,致使公交发展缓慢,历史欠帐太多。因此,不少人对公交认识存在偏差,对公交建设重视不够,公交发展规划一再受到调整压缩,公交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度被淡漠化、边缘化。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现状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大公交服务的覆盖范围,努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才能引导百姓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尾气污染问题。

另外,城市公交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城市公交优先健康有序发展,对于维护城市的正常运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都对公交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真正认识到公交在城市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所以,在制定公交发展规划和解决存在问题时,缺乏长远的战略,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缺点,缺乏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思考和规划。

1.2.2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公交企业步履维艰

这些年来,由于实行完全市场化,政府对公交的投入不是十分积极,各种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城市公交的比例很低。由于公交行业属于政府价格管制的微利行业,公交运营企业如果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投入,仅靠自身的能力,很难进行各种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更新。

1.2.3 改革过度市场化取向,公交优先发展走了弯路

公交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这一性质决定了公交优先的改革不能采取过度的市场化取向。客观来说,公交市场化改革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吸引了社会资金的广泛加入,部分改善了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公交的快速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公交所具有的公益性必然会产生矛盾。

1.2.4 市场化公交运营体制及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城市公交是市场化经营,公交线路服务范围的各自为政局面,彼此间缺乏正常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公交企业只是按部就班地提供服务,缺乏活力。此外,由于公交企业全部实施市场化运营,必须自负盈亏,导致各公交企业受利润驱使,不能完全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城市公交网络布局、提供完善便捷的公交服务的角度去设置线路、加密班次,只能从市场角度采取“车跟人走”的设置思路,哪里客源多哪里就有公交车,客源少的地方公交线路就不会开过去。这种运营体制与要求公交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相悖的,公交的公益性要求公交公司从服务乘客的角度考虑来提供公共服务,公交经营权的私有化又使得公交企业受利润影响,不得不选择客源多的线路。这样就导致市民不满意公交企业的服务,不愿意选择公交出行,公交企业经营效益差,连年亏损,从而导致政府进入两难的局面。

另外,公交市场化后,政府基本上是放弃了对公交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发展权,公共交通这块公共资源受到严重干扰和分割,造成公交管理秩序混乱、公交资源被滥用、服务功能被弱化。公交私营化后,公交公共资源转化成私人资产,改变了公交的公益性质,政府难以利用公交资源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2 应对措施

从国内外公交发展经验来看,支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施交通共同体(TC)管理体制

2.1.1 TC模式(transport community)的运用

TC模式也称交通共同体管理运营模式,即在对某一行政区域中公交运营(含基础设施、线路调整、运力投入、票价优惠等)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由政府向公交运营商购买公交服务,公交运营商完全与公交票务分离。通过由政府组建的公交共同体管理中心进行服务质量监督,实现对公交市场的有效监管。概括来说就是“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考核兑现”,是属于竞争招标中总成本合约的方法。

公交共同体TC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票务收入与运营服务分离,其方法是契约式管理。即由政府统一收取票款,并对运营企业提出具体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通过签订运营服务合同,政府向企业支付运营成本,购买公交服务。交通共同体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政府行政层、公交管理层、企业运营层。“政府行政层”由市公交协调领导小组和市交通局组成,负责研究制定政策,指导管理层工作;“公交管理层”为国有公共交通管理中心,负责公交运营管理的收取票款、服务监督、费用核定、资金投入、线路规划、站场建设等工作;“企业运营层”由运营公司组成,按照与管理公司签订的公交服务合同,开展公交运营服务。这种体制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作用。既避免了重回计划经济时代那种政府统包统揽的做法,又防止了公交市场化、私营化的弊端。

2.1.2 交通共同体(TC)模式的组织架构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城市公交共同体结构可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政府层、管理层和运营层。政府层以某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市公交领导小组)为领导,由市交通局作为实施单位,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管理层工作;成立隶属于市公资委、由市交通局进行行业管理的公交共同体管理中心作为管理层,负责公交营运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运营层由中标的公交企业组成,实施公交线路经营并受公交共同体管理中心严格监督。实施TC模式的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2.2 公交优先的集成-快速公交的发展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的发展,是可持续公交发展的趋势。运用智能信息手段来为公交乘客提供相应的现代化服务,也成为国外发达国家来保证公交优先的重要手段,国内的大城市也在积极地开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因此,适时开发一些智能系统也是国内公交发展的大趋势,但BRT的成本较高,且对道路和管理的水平均有较高要求。中小城市的公交发展不提倡此种方案。

3 结 论

1) 城市公交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和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的规律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机制在城市公交市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公交在社会生产力作用下,随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公交的发展方向,城市公交发展的优劣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

2)通过对我国城市公交现状分析表明:公交发展定位不明确;公交市场混乱;公交企业长期亏损;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管制作用发挥不足公共交通扶持政策落实未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对公交建设认识不足,缺乏长远战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公交企业步履维艰;改革过度市场化取向,公交发展走了弯路;市场化公交运营体制不完善。

3)TC模式、BRT的运用与发展能有效推动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王炜,杨新苗,陈学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黄聪,张振刚.佛山市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5]郑伟南.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上)[J].城市公共交通,2006(4):5-13.

[6]B.Heidergott,R.de Vries.Towards a(Max,+)Con-trol Theory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Volume11,Number4:371-398.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7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残废人工作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区卫生局迅速行动,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完成蔡甸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工作任务,现就区卫生局在创建全国残废人工作示范城市中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卫生局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残废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认识到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必须增强全体医务人员对创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注重创建工作中的康复服务网络和制度建设,健全卫生系统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因此,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区卫生局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推进小组,工作推进小组组长:局长吴大顺,副组长:谢文昌、刘位喜、刘义南、李玉香,成员:李忠、王玉明、田波、王立波、滕培金、郑五平、肖康乐。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顺利推进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区卫生局根据《市卫生局关

于下发2010年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卫[2010]52号)精神,结合蔡甸区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了《蔡甸区卫生局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方案》(蔡卫[2010]27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责任到单位、到科室。指定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卫生部门的实际情况,分解创建工作指标,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明确创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难点,落实责任制度,力争做到工作有目标,管理有标准,任务有专人负责,形成卫生部门的创建亮点,使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同时建立了检查监督机制,健全检查跟踪督办制度,定期对创建的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通报,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统一思想,认真履行职能。卫生部门作为创建工作实施单位之一,将在全区创建全国残废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切实履行卫生部门的职能,我局将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切实将残疾人康复需求纳入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之中,承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等项工作目标的具体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承担的其他与卫生部门相关的创建工作,重点做好康复服

务档案、康复诊疗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及职责制度。通过创建,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全面完成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目标贡献力量。

四是上下互动,形成整体合力。我们将在卫生系统内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爱眼日”、“爱耳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充分发动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形成医疗卫生单位上下齐心、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与各创建单位与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积极争取上级的技术支持与指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全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康复服务。

时代公交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情况 篇8

随着“国考”攻坚战的结束,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业已落幕。文明创建期间,时代公交按照市委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集团公司的会议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部署和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持续不断排查创建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1、统一思想认识,发动广泛宣传。以会议、轮岗培训、板报、戗牌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创建的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文明创建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真正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结合创建测评对公交行业的要求,认真抓好乘务员、驾驶员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礼仪培训等多种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成立四支由各部门负责人带队的检查小组,对11条线路按创建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每日进行通报。对不符合要求的,将严格按创建考核标准处罚。二是实行干部上线巡查和蹲点驻守制度。领导干部每星期带头上路上线,巡视督查。在一些重要公交站点,由干部专门进行蹲点驻守,协助司乘人员进行导乘和清扫车辆。三是加强技防措施。对重点线路、重点车辆的GPS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实时了解和观察车辆运营状态、发现和查处违章情况、临时进行线路安排和调度等,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和公交驾乘人员第一时间把握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改进完善。

4、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一是对现有车内垃圾箱全面改造,更新为戴盖不锈钢垃圾桶,美化车厢环境;二是对报站器内容更新,增加文明创建内容,提醒旅客不乱扔垃圾,主动让座,文明乘车,打造和谐车厢;三是投资2.5万元对西站公交停车场的停车车位进行重新划线定位,对宣传栏、警示标语重新定位定制。

5、设立专项奖金,构建奖惩体系。为了使创建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确保不丢分、不失分,公司引入创建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创建奖金,对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人员予以奖励,激发员工创建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出现的问题一经查实,予以追究责任,与当月工资奖金挂钩。构建奖惩体系之外,还积极引入社会监督,认真接待旅客的投诉,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6、优化公交网络,拓展运营线路。为配合创建需要,满足和方便市民出行,公司及时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拓展运营线路,到目前为止,共优化调整线路6条。其中,2011年3月份,我们对216路进行优化调整,线路由扬州港经江阳商贸城向北延伸2.5公里到扬州客运北站,增加了5个公交站点,提高了线路车辆的实载率,其营收和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01%、11.44%,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到年底公司将开通209线夜班车,结束时代公交无夜班车历史,开通李典镇306、307、308、309镇村公交,完成李典镇城公交全覆盖,拓展线路运营,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全面发展。优化公交网络的同时,对公交配套站务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完善,分别对206公交回车场、头桥客运站的驾乘人员休息室、宿舍进行了改造完善。

7、打造绿色公交,提供舒适环境。在创建过程中,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打造绿色公交,从2010年起,公司全面推进公交车油改气节能减排项目。目前共拥有天然气公交车58辆,占车辆总数的23%。改造后,天然气车的燃耗成本节约30%。尾气排放全面达到欧Ⅲ标准。在车辆选购上,择优选配节能环保的车型,在车辆改进上,逐步引入节能降耗技术,为乘客提供舒适可靠、安全高效的乘车环境。9月22日,第五届城市“无车日”,时代公交紧密结合“国考”工作,宣传绿色公交,向广大乘客倡议采用绿色低碳的公交车出行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创建内容。

8、建设智能调度,导入卓越管理。公司投资80万元,建设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车辆智能调度、自动报站、实时监控,该系统于2010年3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先进性的智能公交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满足公交运营可控化、人车调度科学化的要求,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为创建成果的巩固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实现管理流程精细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公司还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社会公益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卓越管理体系。9月中旬,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奖现场评审专家组杨有涛、张巩等来到时代公交对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工作进行了现场评审,并给予了肯定。

9、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成果。一是承诺标准长效机制。各部门、分公司要将各自的创建服务承诺和标准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固定制度,并根据形势要求,不断丰富完善内容,切实抓好措施落实。二是投诉处理长效机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确保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100%,申投诉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检查考核长效机制。公司继续把创建活动的高标准、高要求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纳入公司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报告 篇9

九龙坡区人口计生委 黄娟

一、活动背景

九龙坡区下辖7个街道,11个镇,92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有常住人口102万,流动人口20余万,人口众多,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大城市带带大农村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区范围的扩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各类企业和集贸市场,给该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增多,人口结构多样性、流动性等特点日益突出,随着户籍制度、社区管理体制、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城市旧街改造、旧房拆迁、部分职工下岗后不少“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出现不少人户分离现象等等,城市人口管理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城市人口管理的一些形式和办法已经难以适应,也给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复杂性,成为当前城市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点。面对城市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九龙坡区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认识做好城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城市管理水平高、功能较齐全、人才众多和信息灵通等方面的优势,从城区实际出发,与建设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相结合,努力探索创新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加快建立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新机制,带动、配合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共同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城市是由多个社区单元组成,大量的社会性服务职能转交给了社区,必须从社区出发,破解城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难题。因此,该区在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区开展构建网格式服务管理模式创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活动,以提高城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能力。

二、活动目标

(一)依托社区,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程序、科学的质量标准。

(二)健全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和管理服务网络,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

(三)坚持社区资源整合共享,社会力量互动,共驻共建,完善社会利益导向与保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格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和群众性工作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出生人口素质、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使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形成少生优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新型生育观念和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领导,实施统筹管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前提,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城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多次到基层调研城市人口计生工作。全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将城市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区级各有关部门作用,出台•九龙坡区加强城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部门职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二)重心下移,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主体和职责。首先确定管理主体,明确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为人口计生管理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本辖区的人口计生工作,破产企业已婚育龄妇女归并到社区管理。其次明确了街道、社区、计生管理服务人员、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共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三)完善措施,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由居委会计生专干、流动人口协管员、片区管理员、居民小组长、楼(院)长、物业公司联络员、计生协会会员、企业计生干部组成的人口计 生干部网络队伍。出台社区楼栋长和计生信息员同等的补贴政策,每月社区楼栋长享受补贴100元。设立城市人口计生工作专项资金,预计将投入450万左右开展工作。流动人口工作经费按全区上年度公安实有人数,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补助到区、镇、村(居)。

(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区委、区府办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构建网格式服务管理模式创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是以创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区为目标,以创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和服务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示范社区,推动城市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深入。2010年全区10%的社区达到示范社区,2011年40%的社区达到示范社区,2012年所有社区达标。各级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区、镇街、社区、居民小组、楼栋(院)及相关部门等“六个”服务管理工作网络,明确相关单位、部门职责。实行以社区为单位,以楼栋(院)为计生网络管理片区,对辖区内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是创建城市人口示范社区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计生专干、流动人口协管员负责社区的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人口信息采集录入、统计报送及流动人口管理等日常工作;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协会会员协助配合社区做好人口信息的收集、上报,发放避孕药具和宣传品等工作。

(五)制定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制定了•九龙坡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评估标准‣。考核突出领导重视、队伍建设、利益导向、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信息管理、优质服务、药具发放、流动 人口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检查评估分值达90分以上(含90分)评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颁发创建“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奖牌。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3年复查一次,复查评估分值低于90分的取消其“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第二年重新申报。在创建活动中,区人口计生委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对工作基础好,争创意识强的社区积极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对工作较差的社区进行重点帮助指导。5月中旬在九龙镇试点社区召开了全区现场会,各镇街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照标准,统筹安排,积极申报。7月—8月,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对申报的镇街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验收,至年底,全区20个申报社区,17个社区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称号,同时给予每个社区5000元奖励金。

四、可行性分析

通过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均衡发展,内涵质量、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工作亮点,初步实现社区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的建设。

(一)党政领导更加重视。为开展好创建活动,各级加大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区级投入近100万建立城镇社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解决了658个城市计划生育困难人员,今后能享受此政策的人员还将每年逐年递增100人左右。各镇街投入增加2—5万元,用于出台计划生育惠民利民政策,以及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社区投入增加1—2万元,用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等。

(二)相关部门更加配合。建立了人口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更加理解人口计生工作难处,明确部门职责,协调配合到位。区委办、区政府办配合出台相关文件,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出台城市人口计生困难人员利益导向政策,教育部门配合出台流动人口优惠入学等相关政策,妇联、团委等配合开展流动人口健康讲座等。

(三)惠民政策更加多样化。共计出台了30多项人口计生惠民政策。九龙镇制定•计生困难家庭、困难中年丧子户救助办法‣,建立人口计生“关爱超市”,每月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30元的生活物品,每年投入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关爱中年丧子户。金凤镇为0-14周岁流入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奖励金,以及开展育龄妇女免费、优惠服务项目,走马镇出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优惠政策,杨家坪街道团结路社区为计生困难家庭发放“关爱卡”,每月到永辉超市领取价值50元的生活物品。

(四)计生干部更加有为。在创建活动中,进一步要求基层计生干部准确把握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在学习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同时着力强化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网络,通过配齐配强协管员,完善居委会、协管员、楼栋长、志愿者等管理服务网络,落实相应的工资待遇,最大限度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筑牢了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网底工程。各社区主任普遍反映,居委会所有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示范 社区创建活动中,达到了与其他工作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广大群众更加满意。各社区建立了信息登记建档制度、定期清查制度等,及时掌握各类人群信息变动情况,各类资料更规范,PIS系统更完善,数据质量更高,使基础工作水平提高。同时建立了集宣传教育、咨询服务、便民维权、信息采集、优生指导、随访服务、药具发放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结合本地特点建立了“8+4”错时服务工作机制,更方便群众办理有关事务。建立了“新市民学校”,创建了爱心QQ群,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大型城市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牌和宣传墙。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开展了“少儿敲门日”活动,让社区儿童当志愿者,为群众送上计生宣传资料和服务卡,减少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戒心。白市驿镇第一社区建立了移动手机网,定期向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健康等知识,使群众的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人口计生工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年终测评,基层群众对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更加满意,满意率大大提高,达到99%。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通过综合分析,该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口计生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城镇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发展不平衡。为解决以上问题,九龙坡区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 工作机制。

(一)扩大活动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开展人口计生示范村(居)评选活动。出台•关于印发†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村(居)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九龙坡委办„2011‟64号),把评选活动扩大到农村,并充分调动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人口计生工作的年终考核,凡有1个村(居)被评为示范村(居),其所属镇街年终考核总分值加5分,有2个及以上村(居)被评为示范村(居),其所属镇街年终考核分值加10分。

上一篇:想象的作文怎么教下一篇: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