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有效期(精选14篇)
1、合同生效时间
一般来讲,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生效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以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
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
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的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
2、合同终止时间
如果没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那么判断合同是否终止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般意义上的合同终止时间通常为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另一方无法履行或无法完整履行合同义务的,或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可随时解除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过失或故意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另一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终止合同。
购房合同有效期
1、购房合同有效期
2、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期有多久
3、二手房买卖合同有效期问题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英明开了一家生产水性涂料的小加工厂。一个月之后经朋友介绍接到了北京一位客户价值20万元的大订单,他的厂子急需补订一批化工原材料。英明通过网络知道唐山A化工厂可以提供。于是他打电话向A厂订了6万元的原材料,要求他们将这批化工原料三天后送到自己的厂子里。双方在电话中对原料的种类、数量和单价达成一致意见。但当A厂人员按时将原料发到英明的工厂时,英明的客户却因故突然取消了订单,英明不再需要这批原材料,便以“双方未签署正式的合同”为由,拒绝接收A厂送来的原材料。A厂不服,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确认双方已通过口头方式订立合同,判决英明支付给A厂6万元货款。
英明十分不解,自己并没有签署合同,只是口头要求对方给自己供货。现在自己在没有使用原材料的情况下要求退货都不可以吗?商场里买东西,没有使用过都可以退货,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了呢?
[专家剖析] 口头合同一样有效
顾客在商场买东西,当取得了商品的发票,实际上就已经和商场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英明在开始时是向对方口头订货,就是有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A厂向英明承诺了同意他的要求,当A厂把货送到英明的厂子时,合同也就成立了。英明并没有事先告之对方自己有可能不需要这批货,所以合同里也就没有退货这项条款,英明不要货就意味违约。法院没有让他支付违约金,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专家建议]
合同书因系双方会签,可以有效证明合同内容是经双方共同协商并取得一致的,证明效力强于其它形式,所以应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首选。
(专家: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叶宗林)
分歧:对于本案涉及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能否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原告林某购买房屋后未到有关部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原告诉请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林某已支付购房款,被告李某亦将其所有的房屋产权证明交给了原告,双方签订的合同已发生法律效力,且该房屋买卖协议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合同合法有效。原告林某诉请于法无据,应予以驳回。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房屋买卖后,双方当事人不到有关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引发的纠纷比较常见,正确认定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国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在一審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由上述规定可知,房屋买卖合同只是进行房屋产权变更登记的证明文件,法律规定房屋买卖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所以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不以登记为有效要件。换言之,未办理房屋变更登记只是不能转移房屋所有权,并不能说明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自然人签订合同,原则上须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签订合同,而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
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一般误解等情况下,合同仍为有效。
在重大误解时,合同则可被变更或者撤销。
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可被变更或者撤销。
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合同场合,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若未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被变更或撤销。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没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积极的意义,应归于无效。
合同标的可能,是指合同给付可能实现。
合同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标的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被告(上诉人):黄石市金属粉末总厂
原告诉称,原告与被告于1989年4月6日签订一份定购金属再生冶炼炉合同。合同规定,被告为原告制造再生冶炼炉一台,并负责安装调试达到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即熔炼速度、出铁量、生产周期,投入熔炼的废旧金属材料质量及规格等)。被告还负责再生炉的安装,调试及培训操作技术工人。合同约定再生炉总价款为10.5万元。原告按合同规定已付款7万元。被告将再生炉加工完毕于1989年5月底运抵原告处,同年7月安装完毕。该冶炼炉经双方先后5次开炉,调试结果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被告此后撒手不管。原告多次电函和派人协商未果,被告声称“炉子可用”,使原告定购的冶炼炉无法正常投入生产,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工矿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原告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将金属冶炼再生炉调试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承担全部违约责任,负担全部诉讼费及调试费。
被告在答辩中称,再生炉是被告与华中理工大学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新型产品。再生炉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原被告双方共同磋商签订的,合同确定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且各项技术指标相互联系,如果投入熔炼的原材料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会影响调试效果,而合同未规定允许指标有一定波动范围是不合理的。从被告所进行的5次开炉调试情况看,前3次由于经验不足,对投入物料把关不严,原告所提供的不合格原材料,导致失败,后2次开炉是成功的,再生炉验收完全合格。从全部开炉过程看,除2次开炉因原材料不足而被迫停炉使熔炼周期无法验证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由此,被告认为再生炉质量是合格的,存在的是一个操作掌握问题,原告不尊重事实,对合同纠纷应负全部责任。被告请求法院对后2次调试情况调查,征求再生炉的设计人员对炉子有关数据指标作可行性解释。要求法院判令原告付清设备余款3.5万元并支付违约金。
枝城市人民法院经调查、审查,查明:原、被告签订购销冶炼再生炉合同后,原告依约先行付款7万元,但被告将设备制造完毕运抵原告处,先后5次开炉调试,开炉结果表明均未达到合同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再生炉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同时查明:被告经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是主营金属粉末、绝热合成材料;兼营铸铁、铸钢件及化工、小五金。冶炼再生炉为整台设备制造,不属被告的经营范围。
鉴于上述事实,枝城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超出工商部门对其核准的经营范围,与原告签订的购销冶炼再生炉合同为无效合同。造成纠纷的主要责任在被告,原告对被告经营资格审查不严,也应负一定责任。
枝城市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七条关于“违反法律和政策、计划的合同,,为无效合同;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该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规定,于1991年6月28日作出判决:
1.被告黄石市金属粉末总厂返还原告枝城市金属回收公司已付的再生炉货款7万元;
2.原告返还被告冶炼再生炉(返还方式,由原告负责拆除,被告将拆除的设备部件自办运输运走)
3.双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各自承担。
案件受理费3814元,原告负担1144元,被告负担2670元。
一审判决后,被告黄石市金属粉末总厂不服,向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告上诉称,双方签订的是加工承揽合同,合同依法有效,而不是一审法院认定的无效的购销合同;一审判决双方相互返还货款和原物,因原告返还拆除后再生炉将丧失使用价值,导致扩大被告的经济损失。为此被告提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判决明显不公,要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重新处理。
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调查审理查明:被上诉人枝城市金属回收公司为解决熔炼废旧金属使之成形便于运输的难题,了解到华中理工大学教授闻××设计的一种金属冶炼炉可适用。被上诉人经与闻教授和上诉人黄石市金属粉末总厂三方洽谈,被上诉人指定用闻的设计图,上诉人依图纸加工制作一台再生冶炼炉。闻也愿提供图纸给上诉人生产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由此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签订的购制再生冶炼炉合同1份。签约时被上诉人根据其适用要求,与上诉人共同在合同第四条中确定了再生炉的各项技术指标。上诉人将设备加工制造完毕,运到被上诉人处,双方会同闻教授共同调试,先后开炉5次,前3次调试效果不理想,后2次调试结果表明,除熔炼周期因原料不足和试验时间过长不能试验外,其余各项可达到合同规定的各单项经济技术指标。由于这台再生炉属革新性质的非标准、非定型设备,无法定的技术指标数据作为验收依据,只能依据双方约定的技术指标为验收依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单项技术指标是明确的,但各单项技术指标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还应当约定综合技术指标且留有余地,双方未约定综合技术指标,属于签约缺陷。由于验收标准不确定,上诉人认为再生炉质量是符合合同规定的,被上诉人则认为质量不合格,由此产生质量争议。二审经开庭质证,双方均认为这台再生炉经继续调试后,可投入使用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不宜作废品处理。
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根据被上主诉人的特定要求和指定的生产图纸,加工制造金属再生冶炼炉,双方为此签订的合同为加工承揽合同;双方争议的合同标的物是一台非标准非定型设备,设备主要由铸铁件和耐火材料组成,上诉人经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中包括可以经营铸造业,二审审理中征询工商部门对上诉人组装特定的革新设备是否为超越经营范围的意见,工商部门认为对此目前虽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认定为违法经营行为似无根据。依照国家工商局制定的《企业经营范围核定规范》中关于允许企业合理跨业经营的原则,上诉人承揽加工以铸件为主体的专用设备,与其技术能力和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是适应的,为了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协作,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对双方签订的这份加工承揽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合同,一审判决认定合同无效不妥;本案双方当事人签约时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规定不尽科学、合理,以致调试验收时发生质量争议,双方均有签约不慎的过错。鉴于上述事实,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主持双方当事人调解,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如下协议:
1.双方同意将原合同约定的设备价款10.5万元降为5.6万元,上诉人黄石市金属粉末总厂已收7万元,扣除设备价款5.6万元,退给被上诉人枝城市金属回收公司1.4万元;
2.上诉人已交付的设备,由被上诉人自行调试后使用;
3.一、二审案件受理费7629.6元,上诉人、被上诉人各负担3814.8元。
本案中,诉讼当事人争议的合同标的物质量问题并不算复杂,但法院对合同性质及效力的认定,对正确审理案件却具有重要意义。一、二审法院的认定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判案理由和结论。二审法院认定为有效的加工承揽合同,调解结案是合法正确的。
首先,认定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要从案件所反映的基本事实和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法律和政策客观分析评断。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法律关系的变化,经济合同纠纷会出现不少新的复杂情况和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当法律和政策对当事人的某种经营行为是否合法规定不明确时,要从是否有利于搞活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进行分析。从本案的具体情况看,被告是兼营铸造业的生产厂家,以其技术能力和企业生产优势,加工承揽原告定作的冶炼炉的行为,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适应的。尽管工商管理部门核准被告的经营范围为生产铸件,对能否承揽整台设备的制造规定不明确,但是应当看到,一方面这台冶炼炉是以铸件为主体构造的小型技术设备,不属法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法律对此种设备的制造未作禁止性规定,同时被告的经营行为也符合工商部门允许合理跨业的原则。因此应认定被告的经营行为是合法的,如果认定被告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无效与法律规定之本意不符;另一方面,原、被告签订这份加工承揽合同不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危害,而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是符合国家的宏观科技政策的。
1 合同能源管理简述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2]) , 是一种以节省能源的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 用户可以使用节能收益来对工厂和设备升级, 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 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技能项目进行大笔的投资, 可与盈利性的专业化的能源管理公司签订合同, 以推动节能项目的进展[3]。也可以将合同能源管理看作是一个成果导向系统, 即将投资、融资、技术运用、能源分析、能源管理等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 并以此来指导企业的各项管理与商业活动。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技能项目进行大笔的投资。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下的节能企业业务流程模式为:首先, 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ESCO) 与用能单位接触, 了解用能单位的用能状况, 确定改造意向;其次, 对用户各种耗能设备和环节进行能耗诊断, 提出改造方案, 并与用户沟通;再次, 在诊断的基础上, 设计出改造方案, 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改造后节能效益的分析预测, 并告知客户使其充分了解能源改造后的效果;然后, ESCO与客户进行服务合同谈判, 并签署协议, 约定经济收益分配。一般来讲, 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主要风险, 在合同期内收益大部分归ESCO所有, 合同到期后, 公司不再分享收益;然后, 合同签署后, ESCO开始对项目进行投资改造, 其费用由公司全部支付;最后, 项目完成后, ESCO进行全程服务, 并对人员进行培训, 对能耗、节能量进行监测, 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收益分成。
2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较晚,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国家政策地支持下, 节能产业也持续快速的发展, 并不断走向成熟, 从2006年到2010年, EMCA会员增长了5倍, 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长到17.5万人, 产业服务规模也从47.3亿元增长到836.29亿元,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 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投资资本超过1800亿元。同时, 到2015年, 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将发展到2000多家, 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节能服务产业逐渐形成了以节能服务为核心的配套产业链, 成为国家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朝阳行业。
但是, 在节能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背后, 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如管理落后、融资困难等现象, 影响了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 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4]。
3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的分析
目前, 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能源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速, 但由于机制问题导致融资困难;另一方面, 从节能服务企业自身来看,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时间短, 各项制度不完善, 同时经营规模小, 信誉等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企业的形象不好,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SCO的融资[5]。另外,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资收益时间长, 市场机制不完善, 节能服务企业多而不精, 实力差距大等, 造成用户的怀疑, 同时改造风险也较大, 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列为高风险投资项目, 为融资进一步添加了困难, 虽然私人投资渠道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的短缺, 但是私人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民间借贷不规范, 风险大、成本高, 使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渠道进一步缩窄。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已成为其发展得主要障碍, 对其问题的产生有必要进一步分析:
(1) 节能服务企业自身的不足。 (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竞争激烈, 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属于机密, 不能将信息公布于众, 而是有选择性地带有一定目的的对部分信息进行披露, 使信息质量和披露范围都不能满足融资的要求; (2) 节能服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资金不雄厚且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 存在不透明的现象。此外, 节能服务企业的信息披露平台水平较低, 导致信息不对称, 限制了其信息的生产能力, 进而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增加了ESCO的资本成本, 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2) 节能服务企业缺少担保渠道。一方面, 由于EMC项目节能投资收益周期较长, 往往需要ESCO预先垫付资金, 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使得融资成为节能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很多节能服务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如中节能、信合节能、天壕节能等服务企业, 大部分是规模小, 经营分散, 实力弱等特点, 银行资信评级低, 导致银行需要提高担保, 而企业本身的担保资源又有限, 无法提供土地、设备等实物担保, 造成了银行授予额度低或者直接不予信贷等局面[6]。此外, 虽然部分银行推出了节能融资专题项目, 但是要求条件高, 很少有节能服务企业具备所要求的条件。
(3) 风投者选择谨慎。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收益长, 短期获益力差, 负债率高、缺少核心技术等特点, 造成风险投资者持观望态度, 投资谨慎。这又进一步将节能服务公司推向实力不强、没有信誉的坏形象一面, 进而造成融资的困难。
(4) 银行对节能服务业的认识不足。鉴于我国能源合同管理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银行对其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都不熟悉, 加之节能服务业成本回收周期长, 项目收益主要来自后期, 导致银行在对节能企业评估时不够准确, 进而列为高风险项目拒绝贷款[7]。此外, 节能服务企业与银行衔接机制也不够完善, 一方面,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 需要经过长时间审核, 增加了企业经营运行成本;另一方面, 在对节能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 没有对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系统的测算, 仅以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进行评估, 最终以高风险、偿还能力不佳而拒绝企业的融资申请。
(5) 国家的政策支持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鼓励政策, 并扶持相关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自身的局限性和投资的复杂性等限制, 在其回收成本之前需要缴税, 不利于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 也进一步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投资热情, 造成融资困难的局面。
4 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问题, 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针对上述合同能源管理的问题,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实际分析, 构建多层融资体系, 拓宽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8]。
(1) 国家从政策上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首先, 国家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研究相应的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企业的具体政策, 设立专项的节能服务项目担保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 例如, 担保基金可以让银行托管, 每家会员企业每年上缴一定的风险基金等, 根据企业的缴存记录, 分配不同贷款额度, 这样最大限度降低银行对ESCO贷款的风险, 或者担保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以示政府对该项事业的支持, 但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可采用企业缴存和政府财政支出并用、地方政府分层次、分级的管理的方式建设担保基金, 这样分工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水平, 避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次, 将各地政府建立的“后补助”资金改为融资担保基金, 同时扶持中小节能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节能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问题。
(2) 加强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认识, 为EMC节能项目设计多种融资渠道[9]。银行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评估方法, 应当对节能服务企业的信贷业务进行独立核算, 并综合考察项目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与ESCO公司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充分了解节能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 并与企业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如资金储存与流通等经济业务往来, 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EMC项目融资渠道, 例如, 以偿还贷款仅限于项目的本身的项目融资方式、以银行在提供服务中获得专有信息进行的关系专用的关系型融资方式, 以企业自有专利权质押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发行高档债券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或者设计合理的租赁融资方式等, 以构造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创造有利于ESCO公司融资的环境
(3) 节能服务企业自身制度的完善。首先, ESCO公司引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消除银行对企业信息了解的不对称;其次, 在市场经济中,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先进经验, 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 更新技术, 采用新方案,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逐渐扩大自己的规模;再次, 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加强宣传, 提高大家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认识, 为融资创造良好的氛围;最后, 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加强与用能客户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关系, 提高企业的资信程度。
5 结论
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机制, 它分工更加细化, 运作更加专业化, 对降低能耗, 节省能源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渠道狭窄, 各种机制还都不健全, 影响了融资渠道的畅通, 使节能服务公司受于资金限制, 不能很好的扩大经营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应当根据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适当拓宽能源服务业的融资渠道, 构建多层次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体系, 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民, 孟祥源.多层次的合同能源管理金融市场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4) :87-91.
[2]马洪超.经济诱因型节能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3]吕婉菁.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解析及应对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3 (7) :231-232.
[4]段小萍.低碳经济情境的合同能源管理与融资偏好[J].改革, 2013 (5) :120-126.
[5]于鲁平.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融资租赁机制的合理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14 (4) :184-185+187.
[6]马一多, 任宏, 胡锋, 等.基于造价控制的建筑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选择[J].城市住宅, 2014 (12) :118-120.
[7]郜丽波, 罗运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12 (11) :90-94.
[8]温瑶, 张有峰.有效解决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问题[J].经济导刊, 2010 (11) :12-13.
关键词:建设单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查
一、合同签订前应注意的审查事项
根据招投标要求,注意审查承包方主体资格:
(1)根据国家《建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其资質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由于施工企业注册的经营范围、资质类别和等级的不同,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签订施工承发包合同前,应认真审查承包方的资质种类和等级,是避免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揽工程等违法现象发生的根本保证。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第14号),以下将五种合同依法认定为无效。一是承包人未取得建设施工企业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的;二是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三是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进行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四是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五是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的。
因此,对于承包主体的资质审查可以防止合同最终效力问题。 承包人在没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是无效合同,造成合同无效的一方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另一方如果明知对方没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与其签订承发包合同,对无效合同的签订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合同签订阶段应注意的审查事项
目前,建设工程使用合同文本是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该文本由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合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和准确理解。
1.注意工程承包范围的审查
承包范围整体应简洁清楚,可注明与招投标文件、发包图纸、工程量清单内容一致;包括: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消火栓工程、消防喷淋工程、暖通工程、弱电工程(智能化系统预埋管、盒、箱壳部分)等。
2.注意工程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的审查
(1)开工日期的明确对工期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可标明:开工日期以发包方和监理方出具的开工通知日期为准;实际开工日期与约定日期不一致的,以实际开工日期为准(可以开工令等证实)。
(2)竣工日期有“验收合格之日”、“ 交付使用之日”、“申请验收之日”之说,但无论采用哪种,均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并约定竣工应办理哪些手续,签署何种文件。对中间交工的工程也应按上述方法做出约定。
3.注意合同价款的审查
(1)合同价款应区分工程是属于招标工程还是议标工程,招标工程的合同价款由发包人、承包人依据中标通知书的中标价格在协议书内约定;非招标工程合同价款由发包人、承包人依据工程预算在协议书内约定。需最终审计决算确定工程价款的,应标明以建设单位(或第三方审计机构)最终审计决算价格为准。
(2)填写第23条款的“合同价款及调整”时应按《通用条款》所列的固定价格、可调价格、成本加薪酬三种方式,约定一种写入本款。
①采用固定价格时,应注意约定合同价款中包括的风险范围,以免履约过程中发生争议。如:“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化(±8%)等”;同时要注意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如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包含全部工程量内容,承包人无论何种原因没有列入单价或总价款中的工程,发包人都没有增加支付的义务,并认为该项目已包含在总承包价款中。本工程竣工结算时,只计算变更部分和材料价差调整部分,不再对报价书、标底价及中标价进行重新核对。②采用可调价格合同,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应为:招标范围以内的工程量按实计算,定额计价,税前总价下浮。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由总监、发包人现场工程师共同认可,施工期间工程变更或签证调整单项****元以内不予计取,****元以上单项的变更或签证于竣工决算时调整,签证、变更的工程量按专项条款所规定的相应下浮率下浮。③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在实践中采用不多,不做表述。
(3)甲方签署的工程量确认单十分重要,在合同纠纷中,法院可依据甲、乙双方签署的工程量确认单来确定争议的合同价款。
4.注意审查组成合同文件的顺序
在列出组成合同文件后,应标注文件在前者优先;其次,对于有补充协议的,要注明与合同正文效力一致。
5.注意审查对监理工程师、发包人派驻工程师权限的设置
明确工程师授权范围,对于超越工程师授权范围的,由发包方确认。对于可能引起工期顺延、工程质量、合同效力等重大变更的工程师指令,可以约定需要经过发包人或承包人认可后生效。
6.注意审查对于工期顺延的约定
工期顺延的原因,除规定不可抗力外,对于因工程内容变更、工期增加、设计变更、工程款支付、政府指令(停水停电)、地下物等因素造成的工期顺延,约定标准作为认定是否构成工期顺延的依据;
7.注意约定对于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的条件和程序
一般情况下,工程进度款按月付款或按工程进度拨付,应注意:一是应准确填写发包人向承包人拨付款的具体时间或相对时间。二是应填写约定扣回工程款时间和比例。三是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与支付方式,以形象进度可选择:按月计算、分段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小工程)及其他结算方式。四是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应以发包方代表确认的已完工程量,相应的单价及有关计价依据计算。五是填写约定工程预付款的额度,应结合工程款、建设工期及包工包料情况来计算。
8.注意审查材料设备供应约定
一般属甲方供料的,合同条款中必须约定材料的具体内容、品种、规格、数量、单价、质量等级提供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验货方式。如果没有约定,工程质量由于甲方的供料出现问题,会导致法律纠纷。
参考文献:
[1]熊英琛.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04期
[2]陈新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分析[N].山西科技报,2010年
[3]朱朋博.工程合同索赔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最近新去一个单位工作,试用期为3个月,但是发现合同时间却是从9月19日-2月28日。试用期在合同内,这个我自己知道,所以对这个超过1年的合同产生了疑问当即询问了单位人事部门,得到这样的答复:该单位每年在2月底3月初进行员工工作考评,所以合同时间到2月底。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想单位也没必要为了一点钱而欺骗我,但总觉得不是很放心,所以想询问一下,单位这样的理由是否合法,我是否该签这份合同。谢谢!
[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问题]
威海中立达律师事务所2009-09-10 09:25:4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预购人将购买的预售商品房对外转让,在当前仍然大量的存在。虽然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预售合同的登记变更予以禁止,从程序上截断了预售合同变更的可行性,从民法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仍然有其法律意义。
预售商品房的买卖,从合同法的角度讲,这是合同主体的变更,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性转移。这种买卖只变更合同主体,合同内容不发生变化,由商品房预购人将原预购合同的债权或者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使第三人与预售人之间建立新的买卖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第4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这说明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让是合法的,只是由国务院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具体来把握。
而鉴于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房地产泡沫也随之高涨,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于畸形,盲目的追求高利润,开发高档住宅及商业地产,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同时也给行政管理及实
施社会福利政策带来了阻力。再者,不动产流转是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国家对其征收流转税也是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国家通过税收这个法律的、经济的杠杆来调节社会资金的流向及流转速度,从而达到其行政管理的目的。而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让因为其没有发生房屋权属的移转,不存在对不动产征税问题,致使税金流失,而且加速了房屋财产的流转,给目前炙热的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带来巨大压力。
2005年4月30号,经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在预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房屋权属登记机关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实行实名制购房,推行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即时备案,防范私下交易行为。至此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让已经被国务院否定。国务院行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赋予其规定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的权力,明确予以否定,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的授权性法律规定已经得到了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强
李某原是我公司聘用的销售人员,这两年专门负责我公司与A商场之间的业务,包括签订合同、结算货款等。不久前,公司因业务压缩,将李某解聘,并收回了合同专用章,责令其交回手头的空白合同书。谁知,解聘后的李某仍以公司名义,利用私自留存的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A商场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收取15万元预付款后潜逃。A商场要求我公司履行该份合同,我公司则主张该份合同无效。请问:被解聘员工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读者:王新元
王新元同志:
李某以你公司名义与A商场所签订的合同有效。虽然《合同法》第48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但是,《合同法》第49条又明确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无需被代理人追认的表见代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善意第三人在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发生民事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本案与表见代理的特点是相符的:李某被解聘,已无代理权;A商场系你公司老客户,以前均是由李某负责签订合同等业务,A商场并不知道李某已被解聘和丧失代理权,从以往惯例和李某仍持有盖有公司公章的合同书方面看,A商场有理由相信李某具有代理权;突然的人员变更以及李某私自留存空白合同,均超出了A商场应当留意的范围;且A商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善意的。所以,李某的行为属于表见代理,所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你公司应当履行该合同。
安徽杰创律师事务所律师:潘家永
1 建筑施工合同跟踪管理的不足
1.1 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所用的合同不合理。
很多合同没有达到能够成立的标准和要求, 没有真正遵守国内合同法, 格式也与国际惯例不一致。
1.2 合同签约双方未对合同的重要性引起重视。
很多时候, 合同签订方任意修改合同条款, 有些甚至无视合同规定独断专行。常常出现的一种状况是:发包方不履行合约规定, 随意拖欠工程款, 利益受损的承包商却缺乏利用合同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导致合同形同虚设, 不能有效发挥其约束作用。
1.3 当出现合同纠纷时, 合约双方不是依照合同条款来进行协
商, 反而经常向彼此妥协, 往往是私下的利益交涉, 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正当处理。
1.4 对合同的管理呈现阶段性特点, 缺乏对合同的有效跟踪管理。
1.5 对某些危害公众利益的违规建筑, 政府未能及时予以监督管理。
2 加强建筑施工合同跟踪管理的有效对策
在一个建筑施工过程中, 各利益方要签订的合同数量众多, 但概括起来总共可分为下列几类:建筑工程的勘查与设计合同, 建筑工程的委托与监理合同, 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合同。下文中将针对上述每一种合同, 分析加强其跟踪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建筑工程设计与勘察合同的跟踪管理。
在建筑工程进行的基本流程中, 对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属于前期工作, 这些工作的成果对于工程的资金投入、工程质量和施工过程问题状况的处理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政府对这类合同的跟踪管理的作用:一是跟踪管理此类合同的工作情况好坏, 关系到勘查与设计合同各利益方的切身利益, 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深化程度。二是工程的勘察设计结果对于工程的资金投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此阶段进行的合同跟踪能有效地使政府了解到项目的资金投入状况, 能使政府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预期质量等因子。三是此类合同的签订是建筑工程的开始, 对其进行的跟踪管理保证了政府对整个工程进展的把握。总的来说, 通过在建筑工程初期对勘探与设计合同的跟踪管理, 能使政府准确了解辖区内的建筑资产投资状况, 为工程实质性实施打下基础。
2.2 加强对建筑工程委托和监理合同的跟踪管理。
建筑工程领域内对监理制度的应用, 对新型管理体制的确立有促进作用, 它促使业主和承包商以及监理部门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保证了三者间的监督与制约的作用。
2.3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合同的跟踪管理。
为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方案实施, 保证合同条款的有效执行, 政府部门要对项目的施工流程进行严格的跟踪控制与管理。施工流程合同具有其特殊性, 是建筑工程合同里分量最重、涵盖周期最长、管理难度最大的一类, 具有较多的可变因素,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密切的跟踪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 审查和控制各项书面文件。一旦实地施工开始, 对于合同的任何改动, 都要由合同的管理者提出。对于传达到分包商的指令和与业主间的文字请示与交流, 都要经过管理人员的审查, 并将审查结果记录在案。现场施工时, 实际情况往往变化很大, 易于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原定目标。这种偏差若不及时纠正, 会积小成大, 积少成多, 时间一长, 必然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后果。而若是对合同实施及时采取跟踪管理, 就可以通过对现场状况的剖析, 找出偏差原因, 及时处理, 对不正确的行为予以改正, 调整合同执行过程, 贯彻合同既定目标。合同跟踪也会使项目管理负责人清晰地把握施工进程, 对于合同执行程度、走向和预期结果有清醒的认识。政府部门对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变动、增补和删除都需及时记录, 务必记录详细内容, 必要时派遣人员参与修改过程。 (2) 跟踪具体合同事件。这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 主要包括跟踪工作完成的质量、数量、时间与所需费用。对于具体事件的跟踪管理, 保证了对特定合同活动或事件的执行力度, 确保了跟踪管理的贯彻与落实。当遇到异常状况时, 要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找出与既定目标相偏离的原因, 这时应注意索赔问题, 具体操作要参考施工日志并进行相关事件的记录。 (3) 明确合同跟踪管理的工作顺序。在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中, 合同的数量很多, 各种日常性工作千头万绪, 很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因此, 政府必须明确跟踪管理工作的次序, 以促进工作的协调进行。对于高频率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政府要有明确的管理程序, 程序的设立要依据建筑过程的施工规律, 结合工程方案, 力求做到合理可行。对于非日常性的低频率工作, 政府则要设立一套应变程序。建筑工程多为大工程, 内部合同关系偏于复杂, 可变因素众多, 极易引发突然事件, 此时若是没有一套有效的应变体系, 合同管理便会陷入一片混乱, 施工过程有可能被迫中断。 (4) 在监督过程中执行报告文件与行文制度。在施工进行中, 政府应恪守严格的报告制度, 在合同管理的方方面面, 都要进行报告撰写和文件留存, 要有可行的行文制度。涉及承包商、业主、监理师和分包商之间各种状况与问题时, 都要在书面上体现出来, 并将书面文件作为最终依据。这既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也满足了工程要求。要注重查阅定期工程报告, 报告按时间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和月报。另外, 还需查阅施工过程遇到的特殊事件的处理报告。 (5) 设立归档系统, 进行文件管理。在合同跟踪管理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 设立合同文件系统势在必行。归档系统的设立, 能够对合同文件进行科学、系统的收集, 并且进行文件的整理与保存。这样一来, 有用信息便会得到妥善保存与有效利用。
3 结论
在建筑过程的施工建设中, 工程参与者需要签订相关合同协议来建立联系并维护合作关系。合同内容体现了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与职责, 对合同的跟踪管理成为把握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介绍了在当今建筑合同跟踪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信会对建筑行业合同的有效管理与彻底落实有所助益。
摘要:政府加强对于建筑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 有助于国内建筑市场的规范, 有助于建筑市场信息体系的完善, 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和节约成本, 还能减少建筑行业常遇到的社会公众问题, 同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特定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往往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合同, 像是承包合同、分包合同、建材供应合同等。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流程, 探讨政府对于建筑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方面可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颖, 陈小红.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J].科技信息, 2007 (33) .
[2]鲁克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小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7) .
在一定程度上,宅基地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所以,农村房屋宅基地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互相买卖流转,卖给非本村人的属于无效的买卖。
受房价或者其他原因的影响,总有人无视法律规定,暗地里交易,擅自与他人签订合同购买宅基地使用权。
从表面看来,购房者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由于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农村房屋宅基地的买卖行为不受法律的保护。
因此,一旦发生纠纷则会被要求返还房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哑巴吃黄连了。
文/深圳方俊律师
根据199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但是,1999年10月1日事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明确规定了合同无效情形为以下五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由于此前认定企业之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贷款通则》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其他部门规章。因此,许多人认为,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企业间的借贷合同并未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因此,不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
一、合同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一) 合同签约主体资质审核
因签约主体不适格, 在一般合同条款当中, 除了争议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条款来解决当事人中, 二者的约束力问题, 如果出现了其他条款, 这属于无效条款, 这样一来合同的目的是没办法实现的, 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人力, 因此, 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做好合同相对人的资信调查, 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在合同订立初期尤为重要。在某些特殊领域, 如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服务、工程监理、劳保用品采购等方面的合同则必须选择具备中石化市场准入证的公司签订。
1.证照已作废或提供虚假证照
个别企业管理者为了简化流程, 急于获得经济利益, 未对签约方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 就与不法企业订立合同,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企业遭受合同欺诈后, 应利用《合同法》中无效合同的相关条例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求返还财产。对于金额巨大, 影响恶劣的, 可请求公安部门、司法机关介入处理。
2.履约能力调查
履约能力即合同签约方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包括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合同签约方同作为市场主体, 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都可能影响到签约方的履约能力。在合同签订前有必要对签约方的履约能力作全面的审查, 可自行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调查。审查履约能力的目的是提高经济合同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在调查支付能力时, 主要审核当事人的注册资本、银行存款、资金来源等情况;在调查生产能力时, 主要审查当事人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技术力量、交货能力和已有业绩等情况。
(二) 合同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 竞争性谈判和招投标是订立合同的两种基本方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或服务方时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法程序, 严重影响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而且伤害大多数参与者的利益, 这些情况会带来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竞争性谈判所存在的不法程序:参加谈判的供货商少于三家;未对谈判材料严格保密;对个别供应商存在歧视, 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未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未按照事先公布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淘汰供应商。
(三) 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签约方和合同条款的变更
合同履行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合同签约主体变更, 合同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方, 第三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程度对合同一方来说就是未知风险。例如合同债务转让后, 原债务人的责任就会随之债务的转移而被消灭, 而债权人对新债务人的实际履约能力可能并不了解, 新债务人对债权人来说就是一个新的风险。对于内容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合同的订立者不可能要求合同双方完成的每一项工作, 已约定的条款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发生变化, 原个别合同条款已没必要履行。此时合同内容的变化对双方当事人就意味着风险的产生。
(四)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变动
国家政策变动、法律法规的修订带来的合同风险属于企业的外部法律风险。在签订合同前, 必须熟知与与该合同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在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时, 就必须对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熟悉把握。根据我国《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属无效合同。国家经济转轨必然会导致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变动, 国家政策变动包括税收政策变化、金融政策变化、产业政策变化等。由于我国合同法尚未设立情势变更规定, 因而防范由于政策变动带来的合同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防范合同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 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 夯实合同管理基础。加强合同的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广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CMIS) 的实施, 实现对合同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 落实合同会签制度, 做好合同风险的事先防范, 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收益。
(二) 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 大力推行标准文本“本土化”改造。在签订合同前, 企业应优先选择中石化自主开发的标准合同文本, 具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缔约成本、维护交易安全、预先分化风险、防范法律责任等优点。但标准文本不能满足实际情况时, 需对标准合同文本实行“本土化”改造, 从而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 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
(三) 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培训, 增强全员法律意识。大力宣传普法教育, 不仅对法律部门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更要加强对管理层和关键岗位的法律风险培训, 使其充分意识到各自岗位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 从而达到事前防范的目的。对领导干部, 要重点宣传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法治文化理念, 在相应的培训中加入法律课程;对经营管理人员, 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加强《合同法》、《公司法》、《环境保护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普法队伍, 以饱满的热情带动更多的员工投入到学法用法的活动中来。
(四) 要确保合同正常进行。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开始, 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本着“管理出效益, 法律管理出大效益”的原则, 强化维权意识, 切实改变合同签订后缺乏监管、维权力度不够或合同违约不维权等现象, 努力向合同管理要效益。企业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对企业员工开展结合工作实际的法律培训, 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 以便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及时收集保管好已经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 有时合同内容会发生一些变化, 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合同当事人有可能会利用优势地位在履行过程中让相对方承担合同义务之外的工作。就好比是这种特殊的情况, 我们应该做好如何才能够补充好合同的记录, 以及书面备忘录的内容, 顺利将整理好的文件带到当事人的面前, 让他盖章签字, 假如对方不签收合同, 也不签字盖章, 可以经过办理人员的指示, 将这封文件转交给相对人作为书面上的确切证据。
(五) 严把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应该将有关合同管理的相关指标放入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兑现, 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总之, 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构建出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合同的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源头, 大部分的法律风险是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石化企业中的一员, 应充分认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在合同当中防范一些有关法律的风险, 这对企业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 这也是对企业未来健康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化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合同法与工程合同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洪会.入世后我国企业争端解决实践中有着的不足及对策深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3
[3]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C].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年.
[5]王洪会.入世后我国企业争端解决实践中有着的不足及对策深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