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推荐8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1

摘要: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问题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日趋激烈,考研成了大学生暂时避开就业压力的一条道路。尽管有人考研是为了攀登神圣的学术殿堂,但是考研热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就业难,其次是因为随波逐流而考研。这样的“被考研”实际上只是将本科毕业就业压力的顺延,而并非真正避开了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字:就业难

考研热

被考研

原因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在一些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2、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

4、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应做到不管少管,支持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一次次放手的过程。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即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象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5、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三是“创业不如就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

6、选人用人,缺少标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在我国现阶段有一种现象,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企业发展中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CEO战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

二、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

就业难,催生“被考研”一族。所谓“被考研”,就是指临近大学毕业的学生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深造。用人单位门槛高,基础学科就业难,性别歧视等,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来源。就业形势严峻是多数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认,时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越来越看重,研究生学历就是一张“通行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敲门砖。对于女生,尤其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女生,就业中性别歧视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她们在大学里往往功课都很优秀,表现也十分突出,但是即使再优秀,很多企业还是宁愿选择条件差点的男生。所以,对职场中性别歧视的一种无奈,她们选择了考研这条途径。随波逐流去考研,不乏其人。在考研大军里,有那么一些人,缺乏明确的目标,看到身边的同学要么保研要么考研,于是自己觉得不应该落后,就随大流去考研。他们没有规划过自己将来,只是想再象牙塔里再多待两年,混个研究生学位,貌似看上去跟他们的同学一个起点。

当然,考研大军里,肯定有人是为了攀登神圣的学术殿堂,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考研热的产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人才开发》2010年10月

[2]《商业评论 》2010年3月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2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

1.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 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号召。这些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我国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时间层次等多种因素分析, 青年人占志愿者绝大多数, 其中高校大学生居多。如在2011年第八届残奥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 全国共有37519名热心人士递交了有效的志愿者报名申请表, 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所有报名人数的92.99%。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要社会群体。但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中, 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冲击加大、社会局势越来越复杂, 志愿者管理条例尚未建立, 加上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的存在社会阅历较浅, 这些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2.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呈现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的特点。无偿性与功利性并存:高校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 以不图任何物质报酬为前提, 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 确定了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深受“利益原则”的影响, 在自己付出志愿服务的同时总是想着如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 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组织性与随意性并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 高校团委均成立志愿者组织, 实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 并根据服务项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有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性。但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性的, 往往与志愿者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关系, 不会受服务个体需求和组织要求而制约, 从而呈现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随意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的文化素质, 他们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公共需求, 开展服务西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赛事服务、抢险救灾、对外援助、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体现出服务的多样性。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大学生总是喜欢将本身所学专业与开展的志愿服务相结合, 参加专业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从而巩固大学所学专业, 体现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文化性与社会性并存: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深受高校历史文化的影响, 体现出高校文化特色, 从而使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文化性。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其高校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

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导向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弥补部分社会保障的不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2. 高校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成为高校大学生参与程度最深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它将大学生设置在主人翁的位置上,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志愿服务树立正确而的大学奋斗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 挖掘自己的潜力, 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加社会经验,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他人, 服务他人的同时, 也无形中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纠正功利性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增进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国家、社会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 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有效统一。

4.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了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办事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市场机制的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 志愿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服务具体标准和有效监督与服务记录, 培训机制不健全, 临时突击培训占主导,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在志愿服务中倘若出现一些意外也没有任何的保障机制, 重挫伤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

2. 服务内容单一, 专业特色不明显:

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趋于肤浅和简单.仅仅停留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公共场所开展环境保洁、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 虽然服务范围都很广, 但很难实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 造成了高校志愿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和服务活动形式化, 专业特色不明显, 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3. 高校重视程度与宣传氛围不够: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志愿服务是没有利益回报, 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只是偶然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 不能形成长期性和固定性。还有部分高校将志愿活动作为服务政治需要的工具, 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夸大其实质, 存在虚假行为, 造成了大学生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 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激励措施不到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一套长期有效激励措施, 经调研发现,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定位不准确、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 激励方式不恰当, 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人性化激励机制等问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只是被动接受, 参与志愿服务的率不高, 不能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

5. 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

资金短缺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经费来源较单一, 缺乏主动向社会和企业募集志愿服务所需资金的观念和能力, 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从而制约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6. 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 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 缺乏创新奉献精神。加上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学生管理和协调也不够, 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 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独立开展项目类的志愿服务活动。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四、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办法, 做好志愿服务的机制保障。

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组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 从志愿者注册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激励表彰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 保证服务服务的有序、平稳开展。同时要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 优化志愿活动项目, 争取社会活动资金, 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与管理,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 是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说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 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 但是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选配优秀的指导教师, 做好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可以建设建立志愿者库和志愿者网络电子资料库, 并根据人员变动更新和维护, 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增强对志愿者管理服务的透明度, 保障志愿者活动良性发展。

3. 注重以学生为本, 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高校应以学生为本, 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的多样性, 建立社会、高校、个人与项目四位一体的人性化表彰评定激励体系, 满足不同志愿者的心里需求。高校团组织还要及时肯定志愿者付出的努力, 表扬优秀志愿者;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习;设计独特的志愿兴趣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激励氛围, 推动志愿者行动的蓬勃发展。

4. 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凝练志愿服务品牌。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在校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同时注重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力争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性地位, 让大学生自主设计形式新颖、时代感强志愿服务项目, 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运筹等能力。同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 探索“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模式, 创建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 真正实现服务成才, 不断借助品牌建设将志愿服务予以模式化、规范化。

5. 加大志愿精神的宣传, 内化志愿服务为自觉行为:

高校团组织应注重整合信息资源, 充分运用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移动通讯, 结合传统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等手段, 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典型, 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同时要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从而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的公益美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

6. 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志愿服务实习学分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高校应将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 将学生选修课学分获取、实习实训成绩、评优选先、组织发展、奖助学金评定、就业创业等政策相结合, 由此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实现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时代进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团体、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不断去探索, 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为了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 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社会形势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功能。其次从社会环境建设、高校组织运作模式、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角度出发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 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 (1) .

[2]袁鑫鑫.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9 (1) .

[3]黄巧荣,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当代青年研究, 2012, 312 (3) .

[4]康红蕾.多元价值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探析[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 (7) 1.

[5]林蔚华.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 (30) 21.

[6]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 2010, (03) .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3

联想裁员5%

近日一条IT业内的消息十分引人关注,消息称联想一次有计划的裁员行动已经开始。但联想方面只是表示这是一次“战略性结构裁员”,并未详细介绍此次裁员细节。

联想方面只表示这与员工的表现及业绩无关,其中裁员的数量约占集团员工整体比例的5%,集团为这部分员工安排了周详的补偿计划,并为离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服务。

根据早前联想公开披露的数字,联想雇员总数超过万人,按5%比例计算裁员应在500人以上。尽管裁员人数不超过三位数,但无论是对于快速成长中的中国IT产业来说,还是对于联想这个中国IT业的领头羊来说,如此规模的裁员都是很罕见的。回顾联想的发展轨迹,恐怕也仅有FM365网站走下坡路时出现过一次裁员。

联想集团方面承认,裁员与2月份集团总裁杨元庆公布的新三年规划有关。有关人士说,正是由于在大力推进变革过程中,涉及整体组织结构的调整,导致了一些部门的合并和岗位重叠,精兵简政将有助于减少资源重复投入及提升集团运营效率。

联想的新三年规划是上月中旬公布的,其背景是联想没有达到三年前预定的目标,营业收入仍徘徊于200多亿人民币。在联想的新规划里,联想重新确定了自己的第一类业务(核心业务)——PC(个人电脑)以及相关产品。

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则为二类业务,杨元庆将联想的这一新战略提炼为两个字——“专注”,而在外界看来则是联想战略上的收缩。

但联想的裁员行动再一次验证了杨元庆的做事风格,在PC发展命运生死攸关之际,杨元庆不得不痛下决心,以退为进。来自IDC的数字显示,联想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挑战,美国戴尔过去两年来于中国的市占率增长近一倍,达7%,而联想的市占率则维持稳定在27%。

晓庄 摘自《财经新闻》

华为的下一步

一贯低调的华为最近拿出高姿态——增持300万股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0866.KH)的股票,使其持股比例从原来的4.91%上升到5.01%。尽管华为依然是SUNDAY的第四大股东,但超过5%意味着华为必须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进行公告,这表明华为有意将其原来隐藏的涉足电信运营事宜公开化。

据透露,华为是在与四个强大的对手竞争之中抢到这笔定单的。根据规划,华为将协助SUNDAY铺架3G网络。

最近,华为创业元老刘平状告华为股权案的官司在广东高院进行了庭审调查。不管这宗官司以什么方式结束,对华为产生的重大影响都不言而喻。一开始在设计上就留下了缺陷和隐患的华为内部股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着手解决的时候。

从2002年3月开始,华为实行“虚拟受限股”,改变了长期以来“1∶1进、1∶1出”的做法。这是一种类似期权的激励办法,按照每股净资产,华为普通员工在4年的行权期限内,每年兑现1/4净资产与当年股价的差价。这是华为试图规范内部职工股的一个开始。但据说该方案刚刚推出,很多华为员工就选择套现离开,这使得公司面临资金压力。2003年8月中旬,华为内部传出消息说,公司准备对内部股权实行一种新的模式,外界普遍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MBO。华为有意将原来的全部股权和2002年推行的“虚拟持股权”,实行边回购、边推行由10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联合持股的方式。在资金方面,由员工个人出资15%,其余由华为出面担保、员工集体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解决。

华为推行员工持股的“集中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理清内部分散股权,为上市做准备。在上市问题上,任正非开始改变原来坚决不上市的强硬态度,接受一些国际投行的建议,考虑从资本市场找到新的助跑器。据悉,摩根、高盛都在这期间担任过华为的上市顾问。但截至目前,华为的MBO(或ESOP)方案并没有真正开始实施。

一些财务专家认为,2004年上半年是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华为显然在错失这个时机。专家认为,华为内部职工股冀望通过国内上市来实现巨额财富变现,在目前的资本市场机制下已不现实,未来的上市路径应该是分拆优质资产轻装上市。

华为的下一步,是解决3G业务的增长和出路问题,也包含更为清晰的内部利益分配和明确的公司目标。

千夏 摘自《经济观察报》

GE金融高层密访四大国有银行

2004,被业内称作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新政”之年。在国务院决定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之后不久,GE金融业务高层悄然拜访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

GE金融此行的目标投资者是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它商业银行,想在中国推销的是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为面值的债券,但公司没有透露融资总额,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也不在此次日程之中。

“我们此行没有具体的目标,希望能推销更多的债券,如果成功的话对GE金融业务在中国顺利发展将是重要支持。”GE金融全球副总裁KathrynCassidy表示,“我们来寻求是否有更好的融资渠道。”

“中资银行拥有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毫无疑问,他们成为国外债券发行者的发行目标。”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银行利用较低利率的外汇储蓄去购买收益较高的海外债券,可获得不错的收益,因为目前美元的储蓄利率仅为1%,而如果购买两年期的AAA评级债券的收益通常是2.1%~2.2%。”另外他还认为,如何规避风险至关重要,银行应分散投资不同发行人所发债券。

据了解,GE金融此前已与不少中资银行与金融机构保持联系,而且其中的一些已购买了GE债券。不过该公司拒绝透露这些中国投资机构的名字,仅表示2003年中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共购买了几亿美元的GE债券。

被标准普尔评定为AAA级(目前最高级别)的GE债券目前已在全球有14种货币发行,共为GE融资约3000亿美元。

金灵 摘自《港粤信息报》

观点与热点

周小川:当前通货膨胀趋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应当冷静观察,慎重分析,不宜过早下结论。他同时表示,当前通货膨胀的趋势很明显,值得关注。从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攀升的情况来看,央行防止通胀的说法不无道理。

此前,央行在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坦言,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据统计,2003年前8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正增长,但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12月已经高达3.2%。另外,全面反映通货膨胀压力的GDP缩减指数变动率,在2003年高达4.5%,远高于2000年0.8%,2001年0%,2002年-1.2%的水平,且在一年内从2002年的-1.2%骤升至2003年的4.5%,表明通货膨胀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密切关注。

周小川认为,CPI指数持续攀升当然值得警惕。如果防通胀措施得利,加之其它有利因素,CPI指数有可能就不再快速攀升。但是作为中央银行,应当多做最坏打算。从目前来看,如果CPI指数攀升较快,央行的调控难度会较大,但如果通胀趋势很快缓解,甚至向通缩方向发展,央行的调控余地就较大了。换句话说,把总需求向上拉动,相对较容易实现。

马小琳 摘自《上海证券报》

姚景源:中国通货膨胀没有基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尽管1月份中国CPI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是,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时,CPI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对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疑问,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内各种商品库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价格上升过高的程度,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仍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占到GDP的60%,说明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物价也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他指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首先要看GDP指标,要看清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处于什么状态。另外,要看价格指标,因为价格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现行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价格当中主要有三个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指 数。尽管这三个价格指标去年都处于上升状态,但具体分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而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鲜菜价格的上涨,带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有一个短暂性和时效性。

他同时指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中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就目前而言,还看不到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因素。2004年,中国物价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大。

成渝 摘自《经济参考报》

管理问题是离职的主要原因

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杨壮教授认为:高管离职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问题。

他公布了一份北大国际MBA与美国一家公司对高层管理人才的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的对象是国内企业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企业涉及高科技、工业、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其中外资企业占42%。调查对象中,董事长占9%、总裁占19%、副总裁占21%、部门经理占42%。结果显示,91%的企业认为今后三年不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同时,53%的调查者表示,今后两年内可能离开公司。其中,66%的公司部门经理/地方一级的主管可能离开现在公司。

一方面企业缺少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还有这么高比例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离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状况。调查显示,49%的人认为高层领导者素质不高,78%的人认为是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这些就是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

杨壮教授认为,总裁的基本素质与高管流失有着必然联系。因为总裁的个人行为对每一个员工都会产生影响。总裁的素质应该包括:远见,这决定了企业发展前景;使命,这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激情,这是领袖影响他人的力量;驱动力,这是领袖内在的价值;凝聚力,这是领袖魅力和感染力的体现。同时,可信度也是很重要一点,很多人认为我们的领导不可信。

杨壮教授认为,第二个影响高管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文化氛围。哈佛做了一个影响企业最重要因素调研,结果表明,最重要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影响公司的业绩。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组织气氛,它是人们在某个环境中工作时的感受。职工要有好的感受才可以在这里待下去,没有好的感受就自然会走掉。

总裁的素质和理念、总裁的视野和行为直接影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氛围直接影响这个企业是否会建立一个职业品牌。因此,高管离职固然会受到市场人才竞争力的影响,但是管理问题恐怕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总裁理念和领导风格直接影响企业凝聚力、潜力发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之本,是建立企业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的基础。核心竞争力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但是,核心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该相对保持稳定。

九州 摘自《北京晚报》

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尼廷·诺里亚等三位管理专家历时5年,对160家公司在1986~1996年间所运用的200多个管理理念和实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它们之中绝大多数无助于业绩提升。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第1期选择管理史上的8篇奠基之作,组成一本管理思想集粹,以求正本清源。这些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中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1.约翰·科特——领导者应该做什么

约翰·科特被公认为领导与变革领域内的大师。科特通过列举领导和管理的不同职能,得出了精辟的结论:领导未必优于管理,也未必可以取代管理;要获得成功,真正的挑战在于将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结合起来,并使两者相互制衡。

2.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

亨利·明茨伯格是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明茨伯格又通过将这三类角色进一步细分为十种角色,仔细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对组织的巨大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了建议。

3.西奥多·莱维特——营销短视症

西奥多·莱维特在营销、创新方面都很有建树,被誉为“营销的营销者”。在该文中,莱维特指出,一些被人们看好的增长型行业之所以会面临衰退,是因为这些行业以产品为导向,而没有以客户为导向;同时,莱维特还指出了销售和营销的区别:销售着眼于卖方的需求,营销着眼于买方的需求。

4.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

迈克尔·波特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权威。波特在该文中指出,“运营效益”和“战略”虽然都是实现卓越目标的关键因素,但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管理工具和技术虽然能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但要让企业长盛不衰,必须进行差异性的战略定位,并对战略定位做出恰当的取舍。

5.普拉哈拉德、加里·哈梅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普拉哈拉德,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司战略与国际商务教授。加里·哈梅尔被《经济学人》杂志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尔在该文中提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中的知识和技能,而核心产品不同于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它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文章也对公司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述。

6.迈克尔·哈默——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

迈克尔·哈默被公认为是“企业再造之父”。哈默在该文中指出:一些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让人失望,主要是因为公司往往希望利用技术来提高业务流程的速度,而没有对现有流程进行任何改变;要显著提高绩效,必须 “再造” 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彻底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对许多公司来说,“再造”是它们摆脱老掉牙的流程以及行将被淘汰命运的惟一希望。

7.约瑟夫·鲍尔、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

约瑟夫·鲍尔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都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在该文中,两位教授指出:许多优秀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发生突破性变化时,往往会丧失行业领先地位。其原因是:这些公司不能克服以往成功的束缚,总是将目标放在满足当前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上,以致公司被蒙住了双眼,看不见新兴市场上重要的新技术;其实,恰恰是那些无法满足当时主流客户需求、看起来很粗糙的破坏性技术会让企业笑傲江湖。文中对识别和开发破坏性技术的方法介绍将让你对破坏性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8.彼得·德鲁克——经营之道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是“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在该文中,德鲁克指出,一些身为业界翘楚的企业,如IBM、通用汽车,它们之所以也会遭遇诸多挫折和危机,是因为它们的经营之道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什么是经营之道?如何才能拥有有效的经营之道?德鲁克在文中分别作了详尽阐述。

千夏 摘自《经济观察报》

管理实务

宝洁品牌管理的三大法宝

在谈到宝洁的成功时,宝洁前董事长艾德·哈尼斯解释到:“虽然我们最大资产是我们的员工,但指引我们方向的却是原则及理念的一致性。”这个原则及理念就是著名的“宝洁之道”。

“宝洁之道”由三方面组成:

1.强调内部高度统一的价值观。为了保证价值观的统一,宝洁甚至做到了中高层只从内部选拔,从CEO到一般管理人员,宝洁基本上没有“空降兵”。

2.领导消费趋势的经营理念。宝洁的市场理念是“尽早发现一个发展趋势,然后领导这种发展趋势”。宝洁拒绝接受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观念,相信只要不断地进行品牌管理与创新,就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

3.建立在对消费者负责之上的业务管理系统。全球第一个品牌经理就出在宝洁,著名的产品经理管理体制也是宝洁的发明。在宝洁,高层管理者会亲自参与许多重大决策,如所有新产品的启动,投资1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三层级别内的任命及提升,等等。

专家指出,在“宝洁之道”中,核心内容是对消费者价值的独特理解与把握。因为宝洁针对消费者需求采取的是“精耕细作”,并通过独特的产品经理体制与产品细分策略,成功做到了将消费者价值清晰地“量化”。在这一基础上,宝洁才能成功地实施它著名的多品牌战略;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那么最好那些“其它品牌”也是宝洁的品牌。

晓庄 摘自《跨国企业成功之道》

微软员工十大行为准则

1.对自己所在公司或部门的产品具有起码的好奇心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2.在与客户交谈如何使用产品时,需要以极大的兴趣和传道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了解他们欣赏什么,不喜欢什么。同时必须清醒地知道本公司的产品有哪些不足,或哪里可以改进。

3.必须乐于思考如何让产品更贴近并帮助客户。

4.作为一个独立的员工,必须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保持步调一致。

5.在对于周遭事物具有高度洞察力的同时,必须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学习新技能。

6.非常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发展的机会。

7.一个好的员工会尽量去学习了解公司业务运作的经济原理,为什么公司的业务会这样运作?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盈利?员工必须了解导致本行业中企业盈利或亏损的原因,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8.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

9.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但并不局限于分析。他们知道如何寻找潜在的平衡点,如何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

10.不要忽略了一些必须具备的美德,如诚实、道德和刻苦。

九州 摘自《高层管理者参考》

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策略

可口可乐公司商标事务执行官詹姆斯·鲍朱尔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商标与城市经济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市场也会根据消费的需求不断变化,但商标却能保持长期稳定,企业在商标经营上的投入将在商标价值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收购商标就是收购市场。如欧洲顶级品牌管理公司RICHENMONT公司拥有伯爵、卡地亚、CD、登喜路等十几个世界一流品牌,但这些品牌都是其收购而来的。这家公司通过对商标的收购和运作,不断扩大商标的市场影响与规模,然后利用产生的利润继续进行商标收购。

但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手法比较原始,主要集中于有形资产运作。近年来,大批中国国内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从股市获取大量资金。但大多数企业着重于购买土地、扩建厂房、添置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结果使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运作脱节,不但没有扩大市场,反而连原来的市场也丢掉了。鉴于此,保护好商标就保证了企业的利润来源和持续发展。

詹姆斯·鲍朱尔说,可口可乐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商标是靠100多年的警醒与商标经营管理的巨额投入。作为一种建立顾客忠诚度的竞争手段,商标能将特定产品的品质、信誉等联系起来,并在市场上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

风铃 摘自《品牌营销》

规划品牌识别的误区

第一,过分强调产品特点。过分强调产品特点和功能利益,容易局限品牌的内涵,大大降低品牌价值与竞争力。因为产品特点是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的,而且忽略了品牌认同需要的感情因素,也容易降低品牌的延伸能力。

第二,过分迎合消费者的看法。营销中,以消费者为中心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但千万别把这个原则套到品牌识别管理上。品牌识别要保持稳定性,不要随时更改,否则哪怕持续几十年,投入亿万广告费用,也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清晰的印象。如舒肤佳香皂从始至终宣传有效除菌,但当它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调查显示,每天需要不断去除细菌的人并不多,护肤和气味清新更重要。但当宝洁不断灌输舒肤佳的理念,消费者意识到原来自己身上随时都有那么多细菌,不用舒肤佳就觉得心里不塌实。

第三,把品牌定位当作品牌识别。尽管品牌定位必然是品牌识别中的重要因素,但完整的品牌识别中往往也有很多重要内容没有列入品牌定位的范围,原因有可能是这些内容无法体现差别化的优势,也有可能是消费者没有能力去认识这些优势。

第四,过分强调短线目标,沉溺于一时风光。如果仅仅沉溺于短期内销售目标,忽视了对产品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是无法创建百年金字招牌的。如春都曾一度迷信于广告的威力而低估消费者的识别力,把火腿肠的肉含量从90%降到10%,导致消费者唾弃,终因亏损7亿元破产。

千夏 摘自《本土品牌战略》

干部简易检测法

一位经营者进入一家公司后,在短期内就使该公司重新兴旺起来。他对以前的部分干部进行清理,并对剩下的干部进行大调整而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倒底是怎么来选择干部的呢?

“非常简单”!他回答说。这个经营者一个一个地单独会见科长以上的干部,并向他们提出几乎完全相同的一个问题。他问的是:“在你负责的领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回答时,每个人只能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据他说,他提这个问题不是为了知道实际情况,而主要是想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来确定这个人抱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

他说回答结果也是很有趣的:

首先,突然被人这么问,有些人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这样的人他全部归为落选之列。也有的人,不说自己负责领域的问题,却滔滔不绝地谈论整个公司的事情。对这样的人,他就适当让他阐述,然后问他:“那么,你负责的领域,就没有什么问题吗?”这些人通常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其中很多人说是因为公司整体不好,他不能很好地工作。这类人要么属于豪言壮语型,要么属于华而不实型,要么就属于转嫁责任型,也一概列入落选名单。

有人也能说出自己所在部门的问题,但在说的时候非常抽象。比如士气低落啦,搞不好和其它部门的关系等等,他也把他们作半落选处理。他说这些人要么是思想问题意识不强,要么是只知道诉苦的人,这样的人不能信赖。

他认为合格的,是那些能明确而具体地、实事求是地陈述事实的人,或者能够指出问题的原因或背景的人。对这些人,他就适当地延长他们的说话时间,询问他们是否有对策和目标解决这些问题,对那些有明确解决决心的人,作为“优秀”处理。而对那些不仅对现在面临的问题条分缕析,而且对再过两三年也必须考虑的问题说得也头头是道的人,打了最高分。

别人问他,会不会有些干部虽然具有充分的思想意识,但在短时间内不能抓住要领回答呢?他回答说:“在短时间内没有说清要点的人,仍然是不合格的。”

通过提问来看他是否能简洁明快地回答,可以说,是检测干部是否具有思想意识的一个好方法。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干部最起码的条件。

大学生诚信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4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问题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是分而为二,和而为一的道德规范,它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之中,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说文解字 言都》:“诚,信也。”《增韵 清韵》:“诚,无伪也,真也,实也。”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

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行,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谓信,即诚实无欺。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着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

然而,当代大学生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如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学术抄袭司空见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投机取巧追逐名例。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如骗贷逃贷;拖欠学费;随意违法,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如缺乏对他人信任;沉迷虚拟网络世界,脱离现实;盗窃他人物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适应能力差,轻生自杀或凶残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高尔基说:“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名利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常使用非法手段在各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在经济领域中, 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强买强卖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得过且过,知法犯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直风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

如何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认为,大学生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群体,学生可塑性很大,我们不能消极等待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主观努力还是很重要的。比如,对于不诚信者,不仅要使之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要在行为上受到惩罚。我们在人才录用上就坚持考察两条,一是要有业务能力;二是人品要正。业务再好,人品如有问题,我们宁缺勿滥。通过这些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他自然就会去注意这些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修养,让学生自觉遵守准则,诚实守信。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5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严重。首先是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5.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二、当代农民工就业难的复杂性

1.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状况继续存在。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普遍现象。据对就业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的调查,2009年,57%的人有过失业,其中,失业持续时间在1个月的占21%,1至2个月的占36%,4至6个月的占16%,6个月以上的占27%。政策缺陷是造成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制度原因。一些地方政策的歧视性倾向造成了农民工就业权利事实上的不平等;一些企业在使用农民工时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农民工的个人资源禀赋条件也造成了就业不稳定状态。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中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职业技能。能够稳定地在一个单位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农民工还不到三成。现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约80%是“80后”,大多数已经与农民这个身份标识无关而成为全职的非农劳动者,他们的就业不稳定就会影响企业形成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向低碳经济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工业化的质量,也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2.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继续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新增劳动力将出现减少趋势,每年需要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在600万至750万左右,新增转移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现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存量依然很大,主要是男性在45岁以上,女性在40岁以上的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劳动力,转移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十二五”期间对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从供给的角度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这种个人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就业,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将继续并存。

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总的判断是各国在调整和恢复本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难保持以往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口导向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会有较大下降。在国际市场上,资源和要素的成本在持续上升,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促使劳动成本在上升。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将会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有较快提高。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农民工存量和增量就业的影响。

4.农民工获得公共就业服务难。按照各地颁发的文件初步统计,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涉及的收费项目有20多项,在乡里需要办外出务工证、计划生育证、健康证、毕业证等证明,在打工城市需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健康证等证明。从政策制定来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障碍已基本上消除,就业岗位的限制和卡、证收费等就业准入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一些城市的政府以管理之名行限制之实,还在限定企业要优先招收城镇劳动力和使用农民工的比例,按使用农民工人数向企业收取管理费。

5.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仍然不足。农民工职业技能低下造成就业能力低下的状况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央6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积极配合阳光工程的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专项资金,2004年安排资金2.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民个人,让受训农民直接受益,并与充分就业相挂钩。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达5亿多元。2005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资金4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5 亿元,增长了60%。阳光工程的启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培训激励政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又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三、问题分析

中国的就业问题从大体形势来看,好像越来越复杂,其实从问题的本质上,跟一般的就业理论的问题是吻合的,无非就是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1)周期性失业,或者说周期性就业困难,它和宏观经济的周期现象相关,经济景气,人们的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相反,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失业率。因此农民工最容易遭受的是周期性失业的影响。比如2008年出现民工大量的返乡,但是春节以后,经济一恢复,他们又迅速回到城里,到2009年的9月份又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这也说明了这种周期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摩擦性的失业,或者摩擦性的就业困难,这是指个人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真实就业岗位与个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匹配得不好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就容易遭受到摩擦性的就业困难。(3)结构性的失业,或者结构性的就业困难,它是个人的人力资本、技能和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技能,它们之间的不匹配所造成的。大学生同样也会遭受到周期性的就业困难,但这不是主要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难主要是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即,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观念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错位。

四、就业问题解决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企业、个人要“三管齐下”,共同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政府要实施更加积极地就业政策,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劳动者个人也要做出足够的选择和调整。就业问题是国家关注民生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

(一)农民工就业政策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1.健全城乡统一、平等就业、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农民工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把农民工进城务工纳入城乡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政策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2.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发展政府公共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4.加快建立覆盖农民工的普惠的公共服务制度,深化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共享的教育、卫生、住房、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制,把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些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5.以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为政策调整重点,构建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型劳资关系,制定包括规范经济罢工在内的劳动关系法,完善工会法、合同法,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就业权益。

6.以促进稳定就业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市民化为政策调整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探索大城市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办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上能取得突破。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对于现如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们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拓宽自己的就业观念,不一定非要去政府、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也可以就业。

2.在校学生应提前为求职做准备,学习积累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积极拓展知识面,扩大就业领域范围。

3.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例如当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6

概述: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求和平与谋发展,但是在这大环境下,国际和地区上的热点问题也此起彼伏,相互之间斗而不破、适度妥协、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仍将延续。其中要重点关注的有: 一是围绕南海问题

在南海问题上,美日等国家不断抹黑中国,且美国将南海问题作为自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以维护其亚太地区霸权地位、并对中国起战略牵制的重要作用。而中国一向对南海问题坚持克制,并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二是英国公投脱欧

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欧洲整体实力受到削弱,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也对世界产生影响。但英国脱欧,对于中英“黄金时代”的长远发展不会发生改变,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也不会因英国脱欧被改写。

三是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温

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利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韩国不顾中俄反对引入“萨德”。中国一向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半岛和平稳定,用对话来协商来解决问题,但某些国家将其归结为中国的责任。

感想:

一是围绕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最初是由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发现引发争端,而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加之国际法缺失,引发了南海各国争相对南海地区的主权宣示。由于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经济发展,对南海问题坚持克制、主张日后解决,所以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美国战略方向调整,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南海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海洋权益的划分,还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南海的权益,也不容退后一步。而各当事国家对于到手的利益也不会轻易放弃,加上美国为了防范与排挤中国,在背后提供支持,也加剧局势不稳定性。因此,克制和退让并不能解决南海问题,我国要想从就根本上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祖国统一,还需要自身强大起来。

二是英国公投脱欧

英国脱欧公投,是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英国既想留在欧盟里面,享受在欧盟区里的权益,又不想为其负起相应的义务,由此引发了英国与欧元区国家相互猜忌,并在欧债危机下快速发酵,至矛盾激发。

一旦英国退出欧盟,欧洲整体实力受到削弱,对欧洲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其国际地位和影响也将有所下降。在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下,也将对世界产生影响。另外英国脱欧,在短期内将对中国与英国和欧洲的经贸关系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中英“黄金时代”不会因此改变,这是

由双方各自的需要决定的。离开欧盟的英国,将在经济上变得孤立,中英友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同时,一个分裂的欧洲,将有利于中国各个突破,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取得突围。

三是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温

朝鲜发展卫星科技与核试验很早就开始了,自金正恩上台以来,国内问题多发,加上美韩对其的强大军事威慑,第四次核试验和卫星发射顺理成章的就开始了。

若朝鲜拥有核武器,打击范围最先就是韩国、日本、中国;美韩借此部署“萨德”系统,它可以防备朝鲜,也可以防备中国;韩国、日本有借口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甚至发展核力量,美国远在北美,俄罗斯重心在欧洲,到时候对中国是最不利,所以中国是最希望能半岛和平稳定的,中国“责任”论是站不住脚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7

一、经济形势相似点的对比分析

1、轻工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

2008年上半年与今年上半年,轻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出现高速增长(图1),虽然是相似的高速增长,但背景却有所不同。2008年上半年轻工行业延续着2006年以来的发展“过热”,而今年上半年的高增速主要源于行业的恢复性增长与去年的基数过低。

2、国内经济政策适度从紧

2008年上半年与今年上半年,为避免经济发展过热,特别是针对通胀问题,国内经济政策表现出适度从紧;为解决外汇占款增长问题,人民币出现升值迹象(见下表)。

3、生产资料价格走势相似

2008年上半年与今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均出现大幅增长后的回落。2008年下半年出现明显通缩;而今年下半年需求变化、美元走势等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的因素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图2)。

4、国外隐蔽的经济问题逐步暴露

2008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在欧美发达国家全面爆发,影响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显现,并严重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预期,其最终的影响力尚待继续观察。

从经济指标增速上看,似乎经过大约两年的时间,轻工行业完成了一个经济调整周期,并再次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但通过对相似现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同的高速增长却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让我们先回过头看一看2008年的情况。

二、2008年轻工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调整增长方式成为必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虽然经历了波动起伏,但总体发展思路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轻工行业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确立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额更是以年均21.8%和20.2%的速度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企业长期采用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在相对有限的市场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之后,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国内有限的资源与自然环境已经无力承担粗放式发展的重压。

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产品升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内、产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在所难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这一阶段,调整势在必行。

2、政策调控效果滞后显现

2006年开始,为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下的经济过热,国家经济调控的力度与密度空前加大,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环境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等。

2007年作为过渡时期,企业受政策调整预期影响,产生强烈的透支未来收益的冲动,加之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动,我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出现了超常的增长,而这一超常增长被认为是政策调控力度不足的表现,政府又不断加强调控力度。政策过渡期结束后,超常增长动力消失,转变增长方式的代价从2008年开始逐步显现,此时国际金融危机又加剧了政策调控的影响。

3、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严重冲击

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处在经济衰退中。发达地区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速也从高位回落,国际贸易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争取外部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我国轻工业具有明显的出口外向型特征,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对我国轻工业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景气预警报告显示,2007年12月我国总体经济趋热,而到了2008年12月,监测指标显示总体经济已经趋冷,经济下滑非常明显。在一年之内,中国经济如此大起大落,正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变化的直接反映,多种因素对经济的累积挤压效应在2008年下半年集中表现出来。

三、下半年轻工运行形势分析

今年下半年,轻工行业及我国整体经济再次面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课题。

2008年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我国轻工行业并未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产业调整的目标,产品结构与出口结构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并非一个经济实现自我调节的完整周期。2008年时行业面临的问题,当前依然存在。而今年上半年轻工行业指标的增长仍得益于前期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居民收入提升效果,与形成2008年上半年高增长的原因有所不同。判断轻工行业的未来走势,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回归、政策调控作用与预期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结束,过高的增速难以保持;全球范围内的产能相对过剩又将成为常态。

其次,2010年下半年,轻工企业将面对国内经济政策的阶段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经济刺激政策无论效果如何,都只能是阶段性的,必将逐步退出,并回归到经济运行的自身调节机制。受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轻工产业调整升级已无可避免,但企业自发的改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以中央与行业组织制定、由地方政府实施执行的产业政策,由于各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目前还难以很好的处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第三,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面对着一个难题,即宽松货币政策为特征的刺激政策何时退出。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胀或实体经济复苏的放缓形成政府决策的两难,但无论如何选择,前期世界经济复苏背后的潜在风险已经形成。

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随着技术分工的发展,供给能力的提升大大超过(有效)消费需求的增长和资源再生的速度,这一矛盾由来已久。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掌握着成本的定价权,它们利用资本优势,以“全球化”为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占有和支配资源,制造了所谓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了金融资本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和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划分。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即使近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难有起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形成正是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体系的结果。

当前跨国资本在流动性泛滥中不断积蓄着力量。全球化的背景下,巨大的跨国资本可以配合强国的战略在全球发挥作用,也能够使实力较弱国家的经济政策完全失效。现在无需讨论“是否存在经济的二次探底”,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底在哪里,但是可以预见今后全球经济出现动荡,乃至部分地区经济产生下滑的可能性很大。

四、对轻工企业的建议

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再次出现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为面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对轻工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发展应保持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匹配的扩张速度。由于下半年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建议轻工企业保留部分既得利润,不要轻易扩大生产规模。

2、面对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企业除了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更要注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党性教育;创新;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党性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追根溯源、找准病症所在、解剖问题并提出措施,从而达到正本清源、固本强筋的良好效果。

一、当前党性教育存在问题

1部分单位和党员干部重视不够

在一些地方,党性教育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情况,有的没有将党性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有的纳入工作计划却没有落实到位,满足于培训搞了、课上了,课时数“缺斤短两”,实际效果也不怎么样;一些党员对参加党性教育不积极,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极个别党员甚至发表不当言论,对党性教育冷嘲热讽;有的党员认为“党性无用”、“党性过时”。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问题的原因在于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树立不牢固。

2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从党性教育的操作层面看,调训单位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有时会受到一定阻力,有的干部即便参加培训,也是心不在焉,忙着联系安排单位工作,不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党性教育中。而一些工作任务较轻的领导干部,却经常性被安排参加各类培训,成了学习“专业户”,有频繁培训、重复培训的情况。问题的原因在于个别党员干部价值观存在偏差,政绩认识偏颇。

3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部分单位开展党性教育存在说教形式,缺少教学互动,导致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一是教学内容、形式缺少创新,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满足于老一套;二是未能根据不同学员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三是就党性谈党性,和学员的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培训方法不适应新形势发展,原有的开开会议、读读报刊、学学文件的培训方式有待改进。

4市场环境影响较深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着党员干部,有的党员干部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有的党员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退避三舍、立场摇摆等等。虽然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但问题产生根源还在于价值取向的迷失,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缺钙。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5长效性机制亟待完善

在实践中面临二大矛盾和难题:一是怎么解决好“一阵子”和“一辈子”的关系问题,党性教育尤其是一些现场教学,如何把现场热泪盈眶的“一阵子”效果转化为铭记“一辈子”的效果。二是怎么解决好感动和行动的关系问题,党性教育的效果最终必然体现在行动上,要靠“干”来检验,才能使受教育者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针对党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党性教育应紧扣时代主题,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不断建立以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

1加强思想路线和党的宗旨教育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远大理想与现实追求结合起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消除疑惑、廓清迷思,始终做到对党忠诚,站稳立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尊重群眾意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2强化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

抓好党章教育。探索制定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学科建设规划,逐步形成突出党校特色、符合发展需求、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在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中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根据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引导学员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员尊崇党章,学习党章、维护党章、贯彻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好党规党纪教育。加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内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引导学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守住底线,规范言行,不断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要严肃党的纪律,增强以新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查处力度,真正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实践来看,警示教育是党性教育一种重要的特殊方式,它往往触及人性深处,产生强大震撼。

4加强党内民主和党性锻炼教育

加强党内民主教育。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等党内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肃党内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讲真理,不讲面子,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要健全党內外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制度,把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对党员和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要建立并完善党性分析经常化制度,根据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的实际及时开展党性分析,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性修养。学习是灵魂的升华,实践是精神的养料,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参加党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尤其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突出问题,给广大党员和党的组织开方抓药、靶向治疗,也是一次对党员干部的精神洗礼和党性锻炼。建立党员党性锻炼流程,对党性锻炼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5创新教学方式和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教学方式。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党性作风状况,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回答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先进人物访谈、微党课、现场教学、异地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入时代元素,扩大覆盖面。比如,采用“微课堂”、撰写“微体会”、发布“微新闻”;适时将党性教育的内容转换为“图形+文字”等方式,增强教育材料的可读性和针对性。教育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党员干部的自我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信仰的内生动力。信仰是一种由内省产生的现象,内省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方法。在党性教育中,要推动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切身体验和深刻反思。要引入心理学方法,对党员的内省做科学引导和具体指导,从而解决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

6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要遵循党性教育特点,建立分层分类培训原则。由于党员干部的学历背景、教育程度、岗位职责和个人修养等都不相同,党性教育的着力点、方式方法上应当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做到因材施教。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细抓好。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所联系和分管部门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党性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定期分析制度,经常性掌握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方面的思想动态,针对党员干部队伍实际需求,及时研究并提出措施。加强学风建设。要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在学员培训期间,严肃培训纪律,加强管理和督促,坚持做到“六不准”,即不准相互吃请,不准公款购物相互馈赠,不准以任何名义互请游览,不准参加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接受单位和下属探望,不准公车“伴读”。健全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学员培训考核,上课实行座签制和请假公示制,将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互动效果、学习成果作为学风评价的重要内容,并记入学员考核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管理机制,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7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上一篇:商务英语公司职位下一篇:识记现代汉语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