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课堂讲解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78课堂讲解(精选8篇)

78课堂讲解 篇1

4月16日——17日,“第78届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于杭师大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展示了八堂课,其中,有教材中的原型课,也有拓展课,还有自编教材课。这八堂课,令我的感受有很多,现择要阐述几点:

一、课堂气势磅礴大气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朱映辉老师《化石大发现》、徐杰老师《形形色色的动物》、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课,教学中无不呈现出名师的气势和风采。他们精细的环节安排,艺术化的教学风采,幽默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教学机制,从出场到课堂收尾,都令我感到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几乎难以挑出其缺憾。

二、课前准备细仔周到

施昌魏老师《浮沉子的秘密》,展现了他创新化的浮沉子。经过改革与创新,既使浮沉子增长了上浮与下沉的路程,又不使浮沉子被手挡住,清晰可见,演示效果明显。

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电子化的学习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形象感。试想,如果让学生单从文字中摄入食物链的信息,与动画式地摄入食物链的信息,其印象的深刻度,知识记忆牢固度,与对知识的理解度,都是后者丰富得多。

上述列举的例子,都充分显示出名师们课前准备所花的大量时间。也正因为课前准备细致了、详尽了,才使得教学的效率高了,学生的理解透了。

三、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从植物开始导入,再到兔子毛色性状的研究,一直到人的6组基本性状的研究,其中所隐含或涉及的概念,如“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性状”、“遗传”、“变异”都自然而然地由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概括,自主总结,没有教师强加的痕迹。还有,学生的认识总是步步深化,逐渐走向精确化的,所以李老师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当学生回答颜色的性状有黑色和白色,李老师追问,你是指什么的颜色?学生又自纠答:兔子的颜色性状。然后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是兔子的什么的颜色?学生意识到后,又改为兔毛的颜色性状。长此以往,不仅学会学懂了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大为提高。

四、课堂收尾意尤为尽

78课堂讲解 篇2

一、原理论述法

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 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讲解的方法采用如下模式:引入→论述→结论。

例如, “圆”的概念的讲解。

引入:大家都见过圆, 很多东西的周边都是圆的, 如天上的太阳、十五的月亮等;也都吃过“圆”, 如生日蛋糕和中秋月饼等;还用过“圆”, 如硬币、盘子、自行车轮子等。那么, 什么是圆呢?

论述:要认识什么是圆, 先要分析以下圆有什么特点。圆是几何图形, 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还有一个中心。如车轮子的钢圈就是封闭的曲线, 装在轴上的那一点就是中心, 轮子边缘与中心都用同样长短的钢条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 圆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一个中心, 二是周边各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例如碗和盘子, 为了制造和使用的方便, 看起来美观, 便把它做成圆形;又如车轮子因为钢圈到轴的距离相等, 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轴离地面的高度始终不变, 这样, 人坐在车子上就很平稳。如果把轮子做成方的, 那么车子就无法运行;如果把轮子做成扁的 (鸭蛋形) , 那么车子运行时不仅费力, 而且会上下颠簸。

结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动点的轨迹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心, 这个定长叫做半径。

这样的结论是从实际引入并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的, 既有坚实的实践经验作基础, 又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理论高度。

二、动作讲解法

以训练动作技能为中心的讲解, 先要说明某项动作的原理和作用, 再通过对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的示范, 说明其要领, 并指导学生练习。所以, 这种方法的程序是:课目→示范→要领→练习。

例如, 用圆规画圆的讲解。

课目:根据圆的定义, 用圆规画圆。这是几何作图的基本功之一, 是将来参加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示范:教师先用木制圆规在黑板上演示操作过程:1.选好圆心位置, 用笔轻轻一点 (定点) ;2.量好圆规两脚间等于半径的距离, 必要是拧紧固定螺丝 (定长) ;3.将有钉规脚放在圆心上, 有笔规脚放在圆心下方的位置, 扶正规腿, 准备起动 (下起) ;4.让有笔规脚紧贴平面绕固定的有钉规脚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周 (顺旋) 。这时, 拿开圆规, 即得一圆。

要领:定点, 定长, 下起, 顺旋。

练习:根据要领, 指导学生用小圆规在纸上练习画圆, 其动作比在黑板上演示要简单些, 基本上只用右手控制圆规, 即可完成全过程。

这样的训练过程,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三、意义阐明法

对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图形、符号、某些抽象事物的意义, 可采用解释、翻译、破析结构或比拟等方法阐明内涵, 让学生领悟。主要方法是:摆出事物→阐明意义。例如, 对符号意义的翻译。

摆出事物:“≥”

阐明意义:数学符号“≥”代表左边的数 (或式) 大于或等于右边的数 (或式) , 也就是左边不小于右边的意思。“不小于”指“大于”或“等于”, 而不是既“大于”又“等于”。如, 表示两个正数a和b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这两个正数a和b的几何平均数。也就是说:符号“≥”包含两种情况:“>”或“=”而不是“>”且“=”。如上式, 当a=b时, ;当a≠b时, 。

四、特征描述法

要对事物的结构、要素、属性和演变能有比较深的认识, 可用描述法讲解, 并根据描述对象和任务的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描述方法。例如, 在已知角内作半径一定的切圆问题, 是先举例, 再分析其特征, 然后总结成数学语言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 从数学来自实践的观点出发, 举出有代表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能说明问题的实例来进行描述。

师:同学们, 筑路工人在筑路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

有两段直路l1、l2, 它们的位置已经测定, 需要筑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形道路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帮助工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吗? (稍停)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它归纳、抽象为一个纯数学问题。谁能说一说?

生:延长l1、l2交于点O, 得∠AOB, 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已知∠AOB, 求作半径为定长R, 且与OA、OB都相切的圆 (然后接着对事物的特征和要素进行描述) 。

师:刚才归纳得很好。试问:求作这样的圆, 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生:半径已知, 关键是确定圆心的位置。

师:这样的圆心 (点) 具备哪些特征?

生:第一, 到已知∠AOB两边距离相等;第二, 到其中一边的距离等于R。

师:具备第一个特征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生:∠AOB的平分线。

师:具备第二个特征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生:平行于∠AOB的一边 (如OB) , 距离等于R, 且在角内的一条直线。

师:圆心在哪里?

生:两条轨迹的交点O就是。

通过这样的问答形式描述事物, 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探究能力, 也能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对较难准确回答的问题, 教师可以自问自答。

为什么点O同时在两条轨迹上?就是说, 它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所以这交点就是符合题设要求的圆心 (最后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步骤, 用数学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

根据前面的讨论, 可得作法如下:

(1) 作∠AOB的平分线OC;

(2) 作直线DE∥OA, 使DE、OA的距离等于R, DE与OC交于点O′;

(3) 以O′为圆心, R为半径作圆O′, 则圆O′就是所求作的圆。

按步骤依次描述, 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条理清楚, 程序分明。

五、知识梳理法

复习课常用纵串横联方式并结合前述方法讲解。将前后知识穿成一线形成知识链, 横向知识连在一起织成知识网。如此讲解和训练, 能使学生在明确知识整体结构的基础上,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有据可考。如: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的值可正可负, 等积式→等比式→相似形, 就是两条简短而有用的知识链, 用之可思考解答有关的题。

六、问题分析法

对定理证明、公式推导、作法探求、论题研讨等较难问题, 可用问题分析法处理。“问题”即未知, “分析”即由未知到已知的认知。因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分析法讲解, 常带有一定的探究性, 所以此法的关键是安排好富有启发性的设问, 选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程序是:引出问题———明确要求→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例如, 前面讲的作图问题, 就是通过师生对话或教师自问自答形式完成认知过程的。实际上连起来看, 就是采用“问题分析法”讲解的。这只要回顾一下程序, 便知道其步骤:

引出问题:筑路实例。

明确要求:抽象为“作已知角的内切圆”。

选择方法:分析条件特征, 选择交轨法。

解决问题:作图三步骤。

得出结果:明确交轨作图法概念及其应用的背景。

这种将数学内容问题化的讲法, 层层推进, 丝丝入扣, 能把重点讲透, 难点分解, 弱点弥补。

一道习题讲解的课堂实录 篇3

在实行新课标的课堂下,教师充分放开课堂,不再一讲到底,这样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思维很活跃,同时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从形式变成了现实,从而教学效率高,思维训练实,教学效果好.(该班是理化班)

例已知过点A(-1,0)的动直线l与圆C:x2+(y-3)2=4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l与直线m:x+3y+6=0相交于点N.

(1) 求证:当l与m垂直时,l必过圆心C;

(2) 当PQ=23时,求直线l的方程;

探索AM•AN的值是否与直线l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师:先看题,请思考第(1)、(2)小题(过5分钟后)

师:第(1)(2)两小问题容易解决吗?

生A:对于第(1)小题,由l⊥m可以求出直线l,再证点C在直线l上即可.生B:直线l被圆所截弦长PQ=23,则PQ=2R2-d2(R是圆半径,d是表示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可以求出直线l的方程.

师:很好,请思考第(3)小题(思考5分钟)

师:很好,生C,说出你对第(3)小题的认识

生C:感觉AM•AN是个负值,可能是个定值,但运算量估算较大.

师:可以讨论

(一段时间讨论后)

生D:这是个探索性问题,可以先猜出这个定值.

师:如何猜出?

生E:先从特殊情况考虑,过点A作l与x轴垂直,知M(-1,3),N-1,-53

∴ AM•AN=-5

师:很好,你已经掌握解决性探索性问题的基本方法,先从特殊情况猜出一般结论,然后再来求证猜想,那么你如何来证明呢?

大家动动脑动动笔,一会儿后,教师看到生F已做好,请他到黑板上板演.

过程如下:设直线l的斜率为k,设P(x1,y1),Q(x2,y2),点M坐标为(xm,ym),则l方程为y=k(x+1)

联立y=k(x+1)

x2+(y-3)2=4,得到(1+k2)x2+2k(k-3)x+k2-6k+5=0

∵点M为弦PQ的中点

∴ xm=x1+x22=k(3-k)1+k2,

又点M在直线l:y=k(x+1)上

知ym=3k2+k1+k2

∴ AM=3k+11+k2,3k2+k1+k2

又直线l与直线m的交点N为-6-3k1+3k,-5k1+3k

∴ AN=-51+3,-5k1+3k

∴ AM•AN=-5(3k+1)(1+3k)(1+k)+-5k(3k2+k)(1+3k)(1+k2)=-5

∴ 猜想成立

师:同学F计算能力很强,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尽量少用计算器.

生G:他写得不完善,要把斜率k不存在(即特殊性)时情形考虑上去.

同学们一片掌声.

此时看到学生D与H窃窃私语,旁边两同学也一起谈论.

师:你有什么意见?

生D:本题可以用直线参数方程来解决.

师让他写出过程.

过程如下: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a,则t的参数方程为x=-1+tcosα

y=tsinα(t为参数)

把它代入圆方程x2+(y-3)2=4得:t2-2(cosα+3sinα)t+6=0,设AP=t1,AQ=t2

∴ AM=t1+t22=cosα+3sinα①

再把直线l参数方程化入直线的方程,(-1+tsinα)+3tsinα+6=0

得t=-5cosα+3sinα,即AN=-5cosα+3sinα②

由①②知,AM•AN=(cosα+3sinα)•-5cosα+3sinα=-5

同学们一片掌声欢呼.

师:同学D充分掌握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而且学会了用直线参数方程来解决问题,很好!下面我把我的想法介绍给大家.(教室已经安静,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解)

过程如下:

师:AM•AN这个运算比较繁琐,圆这个很美的图形,几何性质很丰富,能否利用圆的性质来简化其运算呢?

同学们讨论思考.

同学I激动地站起来说:

AM=AC+CM,又AN⊥CM,得AN•CM=0

∴ AN•AM=AN•(AC+CM)=AN•AC+0=AN•AC

师:很好,这个想法同我完全一致,下面我把过程写下来

① 当l与x轴垂直时,易得点N-1,-53,则AN=0,-53,又AC=(1,3),所以AM•AN=AC•AN=-5

② 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则由y=k(x+1)

x+3y+6=0,得点N-3k-61+3k,-5k1+3k,则AN=-51+3k,-5k1+3k

所以AM•AN=AC•AN=-51+3k+-15k1+3k=-5

综上所述,AM•AN与直线l的斜率无关且AM•AN=-5

师:圆这一特殊图形,其内涵很丰富,所以我们以后要多研究它的几何意义及性质,解题过程及运算量会大大缩小.(同学们投来赞许目光)

这时,教室里第四小组第四、五排同学叽叽喳喳,争论不休.

师:我的话不对吗?同学N(其中一位)请回答

生N:我有一个几何方法来求值

师:请说出过程

生N:由题(1)可知,直线l与m垂直时,直线l过圆心

∴ 设直线AC交直线m于点H,则AH⊥m

∴ 直线AC方程为y=3x+3

点H-32,-32

∴ AH=102,AC=10又 ∵ M为PQ中点

∴ CM⊥PQ

∴△ANH~△ACM

∴ ANAC=AHAM

∴ AN•AM=AC•AH=10×102=5

又AN与AM反向

∴ AM•AM=-5

即AM•AN=-5

同学们欢呼雀跃,教室里再次掌声一片.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会利用小题间的联系加以思考,充分运用圆的几何意义来解题,效果特佳,我提议再次把掌声献给第四组的几位同学.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坚定这一点,上课要多给予学生思考时间,教师只加以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可以了,这种课堂模式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精神大有好处,实施新课标必须研究新的课堂模式,我坚信带着研究的意识来对待教学,教师大有可为,课堂大有作为,学生定有作为.

高效课堂面临的困惑与排除讲解 篇4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课堂教学影响个体生存与生命的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惑 想改不会改~~~能力问题 能改不愿改~~~观念问题 形改质不改~~~方法问题 假改不真改~~~态度问题 明改暗不改~~~思想为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倾向

(1缺乏教学设计,课堂活而无度、闹而无序(2教师不作为,主责作用没有体现(3学生乱作为,主体作用被异化 自主学习≠自己学习≠自由学习(4问题缺乏有效性,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5评价缺乏针对性,检测效果难以保证(6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改组送审意见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化贯彻新理念

到处是小组讨论,说话多,论述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课堂上造成教师不 敢说话,只有要下课才抢着说上几句。

二、绝对化贯彻新理念

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索,所有的结论都要学生说,无效的时间多了,有效的时间少了。

三、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了

有的学校在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分化, 课堂上几乎是反应快的学生主宰教学, 思维慢的学 生往往是目瞪口呆。

不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指导学生的自学。(2引导学生的思考。(3诱导学生的质疑。(4督导学生的合作。(5辅导学生的困惑。

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追求

高质是 85%以上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高效是教师在有效时间内高水平的完成教学目标 高质是教学的灵,高效是教学的魂,两者相制约 高质主要体现在备课与课后,高效表现在课堂上

高质高效在课上相辅相承、融为一体,构成一部和谐的课堂教学的交响乐 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

(1实现效果、效率、效益的统一(2实现 “ 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成绩满意、发展充分 ”

高质高效课堂从 “ 心 ” 入手

用心预习专心听讲 耐心思考 诚心合作 精心演练 真心反思 主体作用的重要基础 —— 好习惯 读书习惯 —— 阅读、预习、自学。摘抄习惯 —— 要点、概括、整合。视听习惯 —— 会看、会听、会记。勤问习惯 —— 敢问、会问、下问。口答习惯 —— 回答、解读、辩论。思考习惯 —— 深思、联想、猜想。探索习惯 —— 追问、分析、研究。合作习惯 —— 互助、协作、共勉。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50.8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30.5%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12%老师讲授为主

5.4%自学

0.8%大量的书面练习0.6%其他

学习效果的 “ 金字塔 ”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 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塔尖,是第一种 学习方式 ——“ 听讲 ” , 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 学生在下面听, 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 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 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 5%。如果是阅读, 则有 10%的成效率, 如果还加上有视听的过程,学习效果则提高到 20%,而如果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或角色扮 演,那么效果会更好,可以达到 30%,如果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其 学习效果会达到 50%,那就更理想了,但还不如让学生动手实践,因为通过实践,学生的 学习成绩可以达到 75%,而最理想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去教别人,教家长,教 同学,这样的学习效率高达 90%,且不易遗忘,会掌握的很牢固。

美国 ERCK 中学的校训

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 他们在办学的过程中始终以此为目标, 内化为 每位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所以学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切莫追求课堂教学模式化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年段和教学内容, “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法,要看教师是否善于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 合, 讲究实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练习要有层次性、针对 性和开放性, 坚持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我们要

依法教学, 如:大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学法、课程标准等。小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 式、程序教学等。但是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专利、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 教学方法、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设计不同 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 教学技能和教学模块, 每一节课结合教学实际, 将各种技能与模块有效组合, 构成个性化的

教学方法。我们称它为《自助模块教学》 几种常见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模块 模块一 :心理调适

1发布上节课合作学习优胜小组,激发本节的学习热情;2提前宣布本节课即将小组学习竞赛的大致方向和主要内容,激发小组的竞争意识;3创设与本节核心内容相关的应用问 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4借助声像、视频、物感来激发性和引爆性学生的求知 欲。5引课的启动是导言,导言既是组织教学,与学生思维的沟通,又是与新知识的衔接。6教师设计导言要风趣,引人入胜、简捷,开门见山。7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 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前奏的核心。教学环境的创设一般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模块二:师生对话

1.对于教学关键,教师设计有效引导,通过对话形式使学生进入独立学习状态。2.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障碍并阻碍后继知识学习时,通过谈话指导排除障碍。

3.学生探索学习获得重要结论时,教师通过讲授教导学生提炼方法与规律。模块三:个体自悟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和自学要求;2.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独立索取知识情境;3.学生在阅读课文与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填写《学案》和评价单。模块四:合作探究

1.学生提出自悟中的疑难问题,全组合作研究

2.组内交流、检查、研讨、评价学习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形成共识;3.小组全体或派代表在全班汇报研究成果,提出生成见解;4.各组之间展开质疑、答辩和评价活动,深化问题的研究。模块五:成果展示

1.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并讲解对问题的看法。

2.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自由发言,学生之间展开评论,获得共识。3.教师在问话中检查学生研究的成果,并补充、完善。模块六:演练考评

1.教师针对学生研究的情况,提出普遍性和挑战性问题供小组再次研讨;2.学生归纳、提炼学习规律与解题方法;3.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出题,互问互答;4.课堂检测,像高考一样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课堂检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严格监堂,像高考一样要求

每课一测,不超过 5分钟 当堂基础,不宜大综合 一题 2分,实行十级分制 限定时间,拖时扣分 小组均分,计入组内每个人 模块七:精彩一瞬间

1.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全体学生面前阐述。2.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功点滴。

3.开展学生自编题竞赛活动或基础知识抢答一瞬间。模块八:知识整合

1.小组检查本节课还有什么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2.小组合作屡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结构图表,写在 “ 学习笔记 ” 上。

3.教师给全体学生做出正确评价,并提出自己的 “ 反思 ” 意见。模块九:《学案》教学

1.教师自编《学案》 ,依据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以《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学案、教材融为一体,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 方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用学案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A.按《学案》的要求,课前做好预习或 “ 课前准备 ” ,回答学案中提出的预习问题,上课时 要检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B.课堂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研究, 回答并能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组际之间可以质疑、答辩、评论,直至问题的真正解决;C.对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开展组内互帮互学活动,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做到组内研究 无死角;D.必须认真进行 “ 课堂检测 ” ,像中考一样严肃考场纪律,答卷不得超过 5分钟,最高分 10分,每个人的得分是他所在小组的平均分;E.《学案》中每一节课的前面,有一个积分栏,要求把这一节课得分总和记录下来,使每一 个学生了解自己组内的学习情况。小组发言的分数每次最高不得超过 5分。课堂检测题目教 师有权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是什么? 高质高效课堂不应该是不变的方程式, 它应该是一个随机变量, 当我们介绍九个教学模 块供教师自助选用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谰、价值的取向,有 目标的跟随学生的困惑障碍, 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 灵活选用有针对性的模块, 引导学 生排难解惑,实现高质量高要求的课堂 教学标准。

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生会预习,学习自觉意识增强;学生会自学,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学生会合作,小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会思维,挑战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会质疑,批判求实意识增强;

学生会解题,整体成绩稳步提高。对教师的殷切希望 • 微笑甜一点 • 关爱全一点 • 真情浓一点 • 行动快一点 • 度量大一点 • 呵护细一点 • 理解真一点 • 合作多一点 • 智慧活一点 • 品味高一点

78课堂讲解 篇5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阅历+反思=成长”。教师经常不停地进行教学反思,驾驭课堂的才干就会不时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自动生成就会不时取代主动接受,就会取得越来越理想的教学效果。

历史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历史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结合多年的尝试,要把最新的时政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

历史课的学科特点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如果仅限于课堂学习而不在课下及时温习就会很快遗忘,下节课就会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情况,所以历史课的记忆落实很重要。而现实情况又是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在课下完成有次的记忆及复习……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依据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去做: 第一,在原有的备课讲课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功夫,争取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以便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趁热打铁,记忆刚刚学过的内容;抓好课前提问。每个班的政治两节课距离两天左右,所以每堂课前的温习很重要,我在每节课前精心准备检测题,上课前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同窗们照着温习。这样通过上课和温习两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点的记忆。

第二,习题课事先将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都有相应的既定任务。由学生根据存在的问题想办法解决。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8课堂讲解 篇6

为更好地落实“生本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深入推进素质 教育,深入实践新一轮课改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 “生本愉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着基于学校,发展学校, 成就教师、培育学生的目的,进一步将自主、愉悦、高效的教育 教学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 是 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只有课堂的创新, 才能促进师生 生存状态的改变。“生本”教育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 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本。“生本教育”理念下的 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 关注状态, 把 “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 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基于此,学校确立 2015年 为“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 ,以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的教学理念,大力提倡“立足学情、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学以 致用”的教学理念,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 追求自主、合作与探究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 合作精神,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 实现学生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 提高学习效率,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二、实施目标 1.开展“生本愉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课堂空间、提问的权力、评议的权 力、学习的过程都还给学生,要体现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因 材施教, 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二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和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坚持“学为主、教为导、疑为轴、动 为线”。

学为主。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大胆放手,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 有效度。

教为导。教师的教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充分做好一个指 导者,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 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通过讨论得出规律,同时,为了关注所有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性格内向不愿发言 的学生、易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 随时对他们给予点拨、激励。疑为轴。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发

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生成悬念,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 争论问题时,对学生意见的正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应以高 度的耐心和警觉, 随时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并使其 “燃烧” 起来。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给予保护, 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设性, 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意见, 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激励, 要让 “疑”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疑”成为学生探究的主轴。

动为线。课堂要更加开放,探中生疑,就“疑”而论,生生 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激情。

2.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发展成为教育教学 的研究者;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 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让教 师转变角色, 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和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3.摸索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适应学生特点、能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轻负担高效率,全面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施原则

遵循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生本 原则;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原则;一切为了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实

效性原则;力求创新的 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创造性

地实践生本教育的创新性原则。

四、基本要求

1.学校要督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抓好班级课堂常规和学习小组的建设,为高效课堂奠基。要关注学习习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讲习惯、先复习后作业习惯、定期小结与反思习惯 等。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组建与评价,形成有效管理机制。2.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 :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 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用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语气、眼神来期待、激励和调动学生,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点拨、激励 作用。

3.教师要激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能动” :即能动脑 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 反馈, 训练提高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4.突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更是 学生展示的舞台, 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展示活动, 要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演讲、质疑、讲解、辩论等课堂展示 学习活动。力求全员参与,每位学生每节课拥有展示机会,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把握机遇, 在展示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从而 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积极上进的精神品质。

5.搞好反馈检测。教学反馈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当堂反馈:在学生课堂学习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小结、学生当堂 完成作业,力争“当堂过关”;二是章节过关测试:教师在完成 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后, 用随堂测试的方法进行过关测试。三是 由各学校各年级组织周周清测试, 让学生通过反馈测试, 分析原 因,明确得失扬长补短,改进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教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组长:王凤娟

副组长:赵永杰 李红香

成员:赵从佗 梁培汉 刘明兰 赵霞 孙成娟 各教研组长(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好、底子厚、悟性高,并能在不断的实践 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课 堂教学模式改革,应成为先行者。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 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组成教改工作小组, 从而使教改工作由点到 面,全面扎实地开展。

(三将教改工作纳入教学量化考评。

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工作, 使该项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之中, 使之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制 度,对“导学稿”的形成及管理每两周要检查一次;同时建立教 学量化奖励制度,通过年级质检,竞赛活动,会考,优秀课例、个人经验总结、论文的评比等,对使用“导学稿”所取得的效果 进行评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使教师争先上游。对在教改工 作中有显著成效或巨大贡献的科组或个人及时奖励,并在评优选 先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性评价制度。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成绩、教科研方面、班级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由业务骨 干教师帮助指导和请校外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多种措施,帮助 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政教处、各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 性教育,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植学生的 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 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参与课堂互动意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六、实施策略 1.实施一把手工程 要求成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实施 “一把手” 工程,以点带面,落实典型带动策略。大力培养骨干教师,通过研讨课、示范引领等形式辐射全校。要充分利用名师、骨干教师资源,通 过教材培训、集体备课、课堂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践行新课

改理念。要求校长严格落实推门听课、课后评课制度,校长及业 务干部每周推门听课 2--3 节,并督查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坚决 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切实解决常态课过于随意、费时低效 的现象。2.开展系列活动 教研活动常规化:教研室将实行名师引领、区片联动教研模 式,通过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提升小学教师的 综合素养,为落实“生本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求各学科定期 开展教研活动。搞好教研活动的二次培训。校本教研要先确定研 究主题,紧扣研究主题聚焦课堂,进行课例打磨,探讨有效的教 学模式。活动内容专题化: 就是根据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分专题进行 研讨,为老师答疑解难。活动成果展示化:教研室将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搭建展示的 舞台,让有研究成果的进行展示。3.严格考核与评价 教研室将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深入学校随堂听课,查看 校领导的推门听课记录,校长带头评课。教研员将根据随堂听课 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新课改理念与标准量化计分,并 将成绩纳入教师教学管理综合评价。制定《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关注过程管理,根据 细则随时抽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将教师常态课的实效性纳

入评价考核,推动生本高效课堂的落实。4.加大监控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牢固树立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的意识,全方位落实各项教学制度。要求所有教师做 到课前 2 分钟到教室候课;有效备课,做到备课与上课吻合;精 心布置作业,倡导分层作业,严禁完全依赖教辅资料,做到减负 增效。本次教改的主阵地是第一课堂,其核心是高效课堂,但课堂 教学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素质、后 勤保障、学校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不论 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决。特别是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 艰苦的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集思广议、通力合作,发挥集体 的力量和集体的智

78课堂讲解 篇7

运动技术的讲解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之一, 但由于体育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还不够透彻, 课堂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讲解的时间较长, 语言不简练;废话、重复性的语言过多;讲解过于专业化, 学生难以理解;语言缺乏连贯性, 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等。

针对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体育课堂上的讲解可从四个“点”入手, 主要目的是尝试优化体育课堂提问, 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问题化”教学。

一、把握根本点, 精心导问

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提出的问题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抓住教材的本质特点, 只是将问题的提出当成是一种简单的“问”和“答”, 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学内容的本质规律和特点, 从而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填鸭式过程。

把握根本点, 就是把握教材的本质, 它要求体育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分析所教内容的本质特点或属性, 然后再根据这个“根本点”精心导问。导问的过程就是教师有效地运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法, 在教材本质的基础上, 构造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情境问题中的答案。

如在水平一《立定跳远》教学中, 很多教师会这样进行提问:立定跳远的动作像哪种小动物?学生回答:小青蛙!然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提问没有抓住“双跳双落”这个根本点, 讲解实效性较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双脚同时起跳和落地的动作, 我运用学生的正误对比, 创设有趣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师提问:“春天的荷叶上有两只小青蛙在练习跳远, 听, 它们落地的声音一样吗, 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样, 一只青蛙一声落, 另一只青蛙咚、咚两声落。”教师继续导入问题:“看来两声落的青蛙跛脚了, 跛脚的青蛙能跳得远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 因为两条腿同时跳, 蹬地的力量才更大, 跳得更远。”……导问的过程, 不能脱离教材的根本点;只有抓住了根本点, 才能更好地创设出问题情境, 精心地导入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所学技能的本质。

二、围绕重难点, 适时发问

体育课堂教学中, 重难点是否突破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同样, 在课堂提问中, 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 能否提出符合重难点的问题, 能否在合适的时机呈现问题, 都十分重要。许多教师提问时, 往往问题比较单一、分散, 没有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 导致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从而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最终呈现出低效的课堂。一节课下来, 问问学生, 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说不出来, 那么这样的“问题化”课堂, 就是有问题的课堂, 就是无效的课堂。

如在水平二 (四年级) 《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 教材的重难点是: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和用力顺序, 保持合理的出手角度。实际教学中就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投掷练习, 解决问题,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往的练习就是简单的学练, 过程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在每次练习前通过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练习。第一次练习前提问:“怎样将球投得远?”学生练习后解决问题———双手用力挥臂;第二次练习前先请投的远的同学示范, 然后提问:“他们投得真远, 不仅做到了双手用力挥臂, 还有一个相同的动作, 像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像弯弯的月亮、像一座小桥———后仰收腹;第三次练习时请两位同学进行对比示范, 一位投得又高又远, 一位投得又低又近, 教师及时提问:“两位同学都做到了双手用力挥臂和后仰收腹, 但为什么投掷的结果却相差很多呢?”学生回答:“他们投掷时出手的位置不同。”让学生做到练中有思, 思中有学, 不仅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投掷实心球的重难点, 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抓住连接点, 逐步追问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 很多新的体育技能往往和旧的技能衔接紧密、联系密切。新技能往往是旧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在新旧技能的转变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寻找出旧技能和新技能的衔接点, 在新旧技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互通互补, 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技能。这个“连接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又比较困难, 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逐步追问学生, 创设条件, 将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

如在水平二 (四年级) 《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 教材内容十分枯燥,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这让我陷入沉思———该从何处着手, 设计出合理和恰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个枯燥的技能练习呢?同样是跳, 立定跳远和蹲踞式跳远有什么异同点呢?带着这个问题, 在蹲踞式跳远初授课中, 我没有告诉学生学习内容, 先带领学生在起跳板上练习立定跳远, 然后在沙坑中间拉一根高40cm的皮筋,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从起跳板处跳过皮筋。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 我再尝试切入问题:“要想跳过高的皮筋, 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进一步尝试性练习后回答道:“从后面跑过来就可以跳过去。”教师:“非常好, 那如果老师把皮筋拉得更远一些, 你还要注意什么方面, 才能跳过很远的皮筋呢?”生:“跑快一点、跳高一点、把脚抬高一点、落地时收腹团身……”教师在提问中, 抓住了立定跳远和蹲踞式跳远的连接点:原地跳和助跑跳。在不停的追问中, 学生既明白了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方法, 又明确蹲踞式跳远和立定跳远中的相同点———蹬地和收腹团身才能帮助跳得更远。

四、抓住易错点, 反复引问

初中体育课堂中讲解法的运用 篇8

【关键词】讲解;正确;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实际;时机;形式

经过十多二十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讲解法在农村初中体育课堂中很重要,通过自已的理解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 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 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解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

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

上一篇:市场营销策划分析下一篇:县委办公室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