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精选11篇)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 篇1

小学语文公开课 《翠鸟》 听课地点

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

班级 三(2)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277)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听课评议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 篇2

一、听课应做到“五带”

听课是一种经常而广泛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好形式;是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研究存在问题,指导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那么,年轻教师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带着“准备”听课。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2.带着“取经”听课。看看人家是怎样驾驭课堂的全过程, 精讲多练;怎样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怎样开发学生智力和怎样培养能力。教师是怎么地处理教材,挖掘教材可用的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把知识讲“死”了,还是把知识讲“活”了;是只讲“是什么”,还是讲清了“为什么”。对于课堂意外事件,教师如何处理、如何调控。对于课堂生成出各种有价值教学资源,教师如何筛选,如何引领学生去探究、去解决;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发挥,效果怎样。这些我们年轻教师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且我们还要借鉴这些经验,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3.带着“需求”听课。我们倡导自主听课,让教师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听课,才能真正“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听课时,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什么。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有不足,那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若自己在授课中感到课堂的板书设计和过渡语言有些欠缺,那么在听课过程中就要关注授课者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为此,针对教学内容你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困惑)是什么。然后在听课中关注人家在这些问题上处理情况,有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样,带着自身教学需求去听课,就会提高听课效益。

4.带着“对比”听课。这个对比包含着多层的意义。与自己教学这节课进行对比、与听过的类似的课进行对比、与自己预设的方案对比。如听课中我们觉得某些环节处理得不尽如人意,那么,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经验,思考哪些需要修改、充实与完善,并在今后自己类似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尝试。

这样,在听课中,自然离不开观察和反思。听课教师一方面要观察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情,观察他们在教学内容的导入、过渡、剖析、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还要观察其对学生启迪、暗示、激励等方面的成效;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倾听、质疑、答问、讨论等状况。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乎学生的口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尝试进入授课教师的思维框架,体会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同时多做一些假设,多想想事情的对立面。通过批判性的思考,确立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 不盲从他人观点,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带着“欣赏”听课。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教学。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会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他们的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有上进心的听课者,一定会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欢、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学优点。如授课教师平和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漂亮的粉笔字等。这些虽然难以直接提高听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却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 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魅力。

二、评课应做到“五看”

过去我们老师在评课时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教的层面上,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则经常被忽视。如今实施新课改,教师的角色地位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评课方式也要相应地改变。笔者认为,教师评课应注意“五看”。

1.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理想的课堂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努力促进以下目标的达成: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就数学课而言,一看是否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确定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二看落实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是否高效、低耗、互补;三看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

2.看教材处理是否合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这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即: 一看教师是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编写体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思路组织教学。二看教师是否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起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与处理。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教学更加有效。不受教材的内容所约束,达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目的, 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正如特级教师钱守旺所说: “我所教学的内容完全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且非常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我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放在一边,而找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实际生活中的内容来教学。”因比,我们今后在处理教材上,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3.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控,并合理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1)教学环节安排是否科学。听课时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 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时间效能。

(2)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得如何;把数学课上成练习课是错误的;只进行巩固训练,不顾及思想方法同样是错误的。 满堂课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课,是不对的;整节课放任自流,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是不对的。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效。该讲的讲、该导的导、该问的问、该练的练;特别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说哪种方法是好方法, 哪种方法是劣方法,也不要说哪种方法是新方法,哪种方法是老方法。关键是能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4)课堂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无阻,主要看形式是否多样, 方向是否多维,矫正是否及时有效。本来学生思路不清晰,却让学生说一说;本来问题没有解决,却让学生练一练,这是不对的。出现问题就要纠正,就要解决,不能含糊。

(5)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高效化。现在不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分依赖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手段。但许多时候,这些东西成了教学中的奢侈品,成了没有任何教学价值的多余的摆设。

(6)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是否较强,对于课堂生成出来意外资源,能否有效利用,为课堂教学服务。

(7)板书语言是否正确,教态是否自然,有亲和力。这是起码要求,不用多说。

4.看练习设计是否弹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能巩固与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练习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说应该做到分类要求,自由选择,不搞 “一刀切”。要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内容与要求不同的练习。练习时,一是提供有层次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练习量。这是弹性练习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二是提供不同的练习要求,供学生选择。如同一道练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即对学困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还要寻找最佳解决法。 这样,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我要练习, 我要认真思考”的情感体验,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练习效果远比强制性或“一刀切”练习的效果好。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篇3

【关键词】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知识归纳 教学环节 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2-01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经常要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要是缺乏自觉意识和善于总结规律,往往使这些活动流于形式,对于上观摩课的教师不会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听课的老师也难有进步。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或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下面总结5个方面的经验供大家参考,这些问题既可以作为自评的参照,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

一、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并告诉学生

有效的教学始于师生都明确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二、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也不要急于讲,老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学以后教师点拨主要起四方面作用:一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三是扩展学生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归纳课本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要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所谓“用课本教”是指课本是范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系统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课本知识。所谓“不是教课本”,是教师不一定用课本例子,要善于归纳课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表面上,模块式的课本编写打破了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线索,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它理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学习规律,讲解例题找规律,变式练习验规律,联系实际用规律。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低水平的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亦步亦趋教给学生零散的知识。

四、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活而不乱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但一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每个环节都有必要,都合理高效?有些教学环节单就本身来讲,可能是创新,但在整节课中可能多余。比如,有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都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就要挖空心思创设情境。其实有些课不需创设情境,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能效果更好。再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讨论,好像不讨论合作就不是新课程的要求。其实有时学生自己学会了就没必要讨论,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老师就不要讲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照搬教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时间。

五、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掌握。许多学生成为学困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被老师关注到,有些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慢慢的就成了学困生。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任务,还要看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好学生不能限制其发展,对一般学生要保底,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要完成预定基本目标。这是个很细的工作,要逐一清查。这个工作完全靠教师做会力不从心,特别是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大班制。可以采取小组检查方式,两人一组,相互检查,再向大组长汇报,大组长向老师汇报。这样,老师就能准确知道哪些学生不会、什么地方不会,在下课前不能解决,下课后要主动给学生补习,做到“日日清”。这不单纯是教学方法问题,而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入学,都有权力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学生入学了不一定都能享受同等待遇,有的学生受到老师偏爱,被老师关注得多,学习进步大;有的学生不被老师关注,慢慢被边缘化,这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这直接导致学生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所以要把“人人清”看做是转化、杜绝学困生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 篇4

《花钟》听课记录:

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的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鲜花并配有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得到激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示范作用。在课堂中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贵有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疑问是自然生成的。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都是花开了,课文中的用词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花进行丰富精妙的描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更加完美,从而更加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课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是读。”说明了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学生不易读、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了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学生能悟其义、悟其情,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对“大致”一词的感悟理解,远远超越了对一个词语的辨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大量的词语训练,不能为了教学词语而教学词语。强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词语,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花钟》评课记录:

小学音乐听课评课记录 篇5

听课评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xx年9月23日

一 组织教学

同学们伴着老师的琴声律动走进教室,并唱师生问好歌。

二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给学生放一首《国歌》,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谁唱的?(聂耳),并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从而引入新课《卖报歌》

三 学习新课

1播放歌曲范唱,并介绍作曲家以及他的所在地。以及他的一些作品

2、教师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课件:小毛头与《卖报歌》(图片与解说相结合)

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2、再次播放乐曲,让同学把乐曲分成几个部分并用旋律线画出来

3、教师弹钢琴,同学用lu模唱

4、整首乐曲再听一变,并要求同学们用拍手或其他动作表现音乐。

5、学生学唱歌曲

6、表演创编

四 课堂小结

评课:

身为一个音乐老师,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听了邱老师上的《卖报歌》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邱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2、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例:在音乐节奏教学环节,巧妙结合音乐知识强、弱、渐强、渐弱等,引导学生识、记、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学生自主创编表演,其乐无穷。

幼儿园听课评课记录 篇6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三个纬度(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即在表述时可操作性明显);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新纲要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且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选材

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准确、科学,还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

3)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做事,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教学活动设计,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幼儿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幼儿以新鲜、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关注随机的生成。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活动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要看新的教学理念,要看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评师幼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入。(如:有的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有的教师则高高在上,特别是小班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这样的亲近感。)

6、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钢琴弹唱)。

7、评教学特色(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

总之,评价一节课,应从两个方面来看:既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问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看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幼儿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第一实验幼儿园 李海波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 篇7

关键词:听课;评课;教学能力

为了使听课、评课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制度的效果,需要从听课前的准备、听课过程中的思考、课后评议总结等多个方面入手,使教师在此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教学素养的升华。

一、如何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认真准备教材资料

教师想要在听课过程中,更好地跟进教学进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听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熟悉教学目的。另外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要弄清知识的体系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听课内容。除此之外,还要积累评课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具体方式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杂志等,阅读量越大,积累的材料就越多。

(二)做好心理准备

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错过讲课教师的每一句有价值的话,认真分析讲课教师的教学思想,边做记录边思考,还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来看待,端正听课态度,虚心向讲课教师请教,细心聆听教学内容。只有在心理准备一切就绪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在听课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听课时重点要关注的内容

(一)怎样听取课堂内容

1.讲课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哪些内容

2.讲课教师是如何将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进来的

3.在课堂上讲课教师是否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亲自计算了所在的教室或者学校操场的面积。

4.运用了哪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具体步骤

6.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与讨论

7.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如何,有没有真正学到知识

8.讲课教师是否注重了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二)在听课过程中怎样做记录

毫无疑问,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重点有技巧地做一些记录,这样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更能给之后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建议,那么具体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呢?

1.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其教学步骤一定有它独特之处,把这样的教学步骤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借鉴,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听“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节课时,教课教师可能会在正式讲课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图形旋转与平移的过程,之后自然地引入教学知识,对课本的知识讲授结束之后,教师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寻找身边的哪些图案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形成的,最后给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把它旋转或者对称之后的图形画出来。这个完整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听课教师可以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当作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

2.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每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不足之处。听课教师要在听课时,对这些加以记录,对于讲课教师的优点,要虚心地接受,并且在之后的教学中灵活地借鉴。对于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首先要分析原因,对此先提出自己的建议,其次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要及时地加以改正。

三、怎样评课

在听课的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一些评议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使听课、评课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而评课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突出学科的特点与重点

在评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不偏离学科教学的轨道,也就是一定要与学科的特点相符合。在评课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评议,甚至可以创新评议方式,但评议的内容要紧紧扣住学科的教学目标,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为主旨。万万不能过分注重评议过程的生动性与创新性,把学科重点弃之不顾。

(二)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讲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错误,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其优点。在评课时,要以正面的肯定评价为主,要结合教学的主题,在评价中评出特色。在对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更要注意对其教学特点的评价,不可求全责备,对其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肯定。

(三)听课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

听过一节课之后,每个听课教师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因此集体评议是非常有效的评议方法之一。在大家一起评议的过程中,听课教师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想,听取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评价相比较,取长补短,营造一种良好的评议氛围,使评议这一活动更好地达到效果。

总地来说,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听课、评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方式。学校要多开展这种活动,让教师对这一活动都持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听课、评课对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之间听课体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篇8

印象之三:史料运用

课堂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大量史料的使用。这些史料,除了胡适日记,还有引自当时的杂志及报纸的相关文章,有来自博物馆美术馆的油画,甚至有来自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来源之多,令人咋舌。尤其是这些史料都很典型。学生通过解读它们,能够获得明确的认识。这令我非常惊讶。在我平日的教学中,寻找典型史料一直是一大苦恼。有时找到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又往往不能确定其来源。讲座中,周老师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些史料,大部分并非专为这节课而寻找得来,更多的是平日生活中的积累。平时读报读书,看到了可作教学资源的内容,就作笔记,或留下线索,以备今后上课之用。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以及几幅油画,就是这么积累而来的。周老师也提到了有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史料,却查不到来源的情况。他的解决办法是想尽各种办法一定要查到。去图书馆,上网,询问所有可以给予帮助的人。课堂中使用的一幅名为《宽容》的油画,其来源及相关信息,就是由一位英语老师为他解决的。这些话,引起我的深思。

印象之四: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在讲座的末尾,周老师给我们出示了他为这堂课做的一些其他设想。并解释了最终选择使用“胡适创意”的理由。他的经验是,要在不停的试讲中,找到学生最能理解也最有兴趣的方式,据此调整教学设计,寻找上课的感觉。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常任教多个班级,并非没有不断调整的机会。但要真的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试讲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仅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长久努力与积累。

二、教学片段节录

片段一: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华童公学师生合影》(晋元高级中学校史陈列馆),提示学生观察、提取历史信息——年代:辛亥革命前(判断根据:留辫);人物特征:中间一位外国人姿态散漫、神情倨傲,其余的中国人正襟危坐(提取信息:此时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方法启示:读图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重要图片信息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

片段二: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由缘起转向深化

教师出示油画《北大钟声》(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图片信息:新旧学者济济一堂。教师追问:北京是当时中国首都,应当主要提倡何种思想?蔡元培三顾茅庐把陈独秀请到北大并任命他为文科学长,说明了什么?

启示:追问将学生的思考转向深入。

片段三:

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当时进行语言、文字之变革,需要极大的勇气

教师举例“汉字整形”新闻

启示:通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来理解过去时代变革之困难。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认知。(周老师课后自评:“汉字整形”事件学生并不太熟悉,可以再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认知难点)

片段四: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讲解 篇9

2010.10.29,有幸得以参加普陀教育讲坛(第一讲活动。听特级教师周飞老师执教的《新 文化运动》一课,与他所作的《教学资源开发与课堂设计》专题讲座。受益良多。

一、课堂印象

周老师使用的教材为岳麓版,学生对象为高中学生。印象之一:对教材的利用与取舍。

岳麓版历史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材框架为:陈独秀与《新青年》、“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鲁迅与《狂人日记》、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在教材原文上,我看到 了周老师的圈划、注解痕迹。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周老师在解读教材时的思路与关注重点。通过课堂上周老师的板书,我们看到了他对教材取舍之后的重组:

一、运动的缘起

1、胡适的苦闷(危机、复辟、萌动

2、陈独秀的首倡

3、蔡元培的包容

二、运动的深化

1、文学革命(胡适倡导【形式】——陈独秀呼应【内容】——鲁迅实践【两者结合】

2、德先生和赛先生

3、打倒孔家店

三、运动的意义——“人”的运动

重组后,教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印象之二:具有吸引力的切入

在整个教材重组后,周飞老师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切入口——胡适。

上课之前, 周老师首先播放了视频 《晋元中学百年历史》 , 其中提到了胡适曾在该校任教国文。为正式上课的切入做好了铺垫。整堂课使用了大量的胡适日记,通过师生共同研讨日记及相 关史料信息,准确地描绘了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由缘起到尾声的全部过程。这就是周飞老师在 讲座里提到的,要找到一个最适切的教学创意,而且,这个创意从导入开始,就要给学生以 冲击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印象之三:史料运用

课堂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大量史料的使用。这些史料,除了胡适日记,还有引自当时的杂 志及报纸的相关文章, 有来自博物馆美术馆的油画, 甚至有来自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来源之多, 令人咋舌。尤其是这些史料都很典型。学生通过解读它们, 能够获得明确的认识。这令我非常惊讶。在我平日的教学中,寻找典型史料一直是一大苦恼。有时找到一幅图片或 一段文字,又往往不能确定其来源。讲座中,周老师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些史料,大部分并 非专为这节课而寻找得来,更多的是平日生活中的积累。平时读报读书,看到了可作教学资 源的内容,就作笔记,或留下线索,以备今后上课之用。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以及几 幅油画,就是这么积累而来的。周老师也提到了有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史料,却查不到来源的 情况。他的解决办法是想尽各种办法一定要查到。去图书馆,上网,询问所有可以给予帮助 的人。课堂中使用的一幅名为《宽容》的油画,其来源及相关信息,就是由一位英语老师为 他解决的。这些话,引起我的深思。

印象之四: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在讲座的末尾,周老师给我们出示了他为这堂课做的一些其他设想。并解释了最终选择使用 “胡适创意”的理由。他的经验是,要在不停的试讲中,找到学生最能理解也最有兴趣的方 式,据此调整教学设计,寻找上课的感觉。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常任教多个班级,并非 没有不断调整的机会。但要真的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试讲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仅要有 这方面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长久努力与积累。

二、教学片段节录 片段一: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华童公学师生合影》(晋元高级中学校史陈列馆 ,提示学生观察、提取历史信息 ——年代:辛亥革命前(判断根据:留辫;人物特征:中间一位外国人姿态散漫、神情倨傲, 其余的中国人正襟危坐(提取信息:此时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方法启示:读图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重要图片信息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

片段二: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由缘起转向深化

教师出示油画《北大钟声》(沈嘉蔚, 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图片信息:新旧学者济济 一堂。教师追问:北京是当时中国首都,应当主要提倡何种思想?蔡元培三顾茅庐把陈独秀 请到北大并任命他为文科学长,说明了什么? 启示:追问将学生的思考转向深入。片段三: 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当时进行语言、文字之变革,需要极大的勇气

教师举例“汉字整形”新闻

启示:通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来理解过去时代变革之困难。可以最大 程度地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认知。(周老师课后自评:“汉字整形”事件学生并不太熟悉, 可以再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认知难点

片段四: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UN üN》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篇10

执教教师: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许静 听课、评课教师:许苏扬

一、复习检查

1、背诵9个复韵母和3个鼻韵母

tian an men xianyan yinyue

lantian shanshui zhentou jinyu

【评:复习内容是否可以让学生集体认读,不需要一个一个地读?一个一个读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更好,但是既然是复习内容,也可以考虑集体认读。】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教学内容

1、看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语境歌。

【评:语境歌在配有汉语拼音的情况下出世,可以让学生自主认读,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有复习了汉语拼音。】

3、出示un ün。告诉学生:这些韵母和音节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内容。

三、新授

1、教学鼻韵母un。

(1)un 的发音。

告诉学生:un的读音和温的读音有点像,和an en in 的发音方法相同。教师范读an,学生跟读。

(2)un的四声。

出示un的四声,自由练读,同桌检查。

2、教学鼻韵母ün。

(1)ün的发音。

指名说说天空中有什么?“云”是第几声?谁能把它改成第一声?出示鼻韵母ün。指名读,集体读。

(2)ün四声。

出示ün的四声,按顺序练习,打乱顺序练习。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家族里又有新成员啦!是谁呢?先听老师讲个故事。

(1)讲故事。ün也想自成音节,于是它也学yin的样子,去请大y。可是它一想,我这样带上眼镜去和大y拉手是不行的。于是,ün赶忙去掉两点,请大y站到它的前面。

(2)出示:

提问:y后面是什么韵母?告诉学生: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但要和ün区别开来,ün是韵母。情景歌里的白云的云就是出示:yun

(3)练读yun的四声。引导用yun的四声组词。

【评:教师指出白云的“云”的读音就是yún,让学生和ün区分,并认读整体认读音节。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学会区分。】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

(1)提问:图上的小男孩是什么人?

谁能把“员”改成第一声?

(2)出示:yuan

师告诉学生:yuan是由yu和an 合起来的。演示两个大圆合并。

【评:教师在教学时请学生说说y后面的介母是什么。这里不能说是介母,而应该是介音。因为汉语拼音只有声母和韵母。】

(3)yuan的四声。

出示四声,学生自由练读,练习用四声组词。【评:学生在组词时说到了“离家远”,教师指出这不是一个词,及时帮助学生领悟什么是词,什么是短语。这时候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用这个短语说一段话。】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un ün yun yuan

2、读一读。

小ü见到大y,去掉两点还读ü:yu yue yun yuan

五、指导书写。

1、un un 各写在四线格的哪格?

2、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

5、纠正学生的书写。

评课: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 篇11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上一篇:心情随笔日记500字下一篇:无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