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的重要性(通用9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
1、突破自己,缩短成功的时间!每一次学习后,就是你突破的时候。
2、快速融入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你能快速融入,你就能更快的成长!
3、四两拔千斤。我们可以得到伙伴的助力,借力使力才能不费力!
4、外行变成内行。对任何人来说都要有一个从外行变成内行,从内行变成行家的过程,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5、观念改变想法。当一个人在学习型的环境中呆的越久,对社会趋势了解越多,危机意识就越强。一个人从陌生到接受一个事物,通常要经历四个过程: a.不知道自己不知道,b.知道自己不知道,c.不知道自己知道,d.知道自己知道了。
6、看成功的事实。看到比我们强的人就会有决心,看到比自己差的人就有信心。这样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预见危机就会有动力,预见未来就会有兴奋度,没有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才是最大的陷阱。
7、学习成功人的经验。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单纯是最好的学生。有老师的经验就会让我们少走弯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把别人撞的头破血流得来的经验,拿过来当作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给别人做经验。
8、对照标准答案。边学边做边修正。修正的速度决定成功的速度,做过以后重复的学习就可以找到差距,对照标准答案100%的复制才可以100%的成功。
9、学习能够保持状态。每次学习都象充电加油,让你充满动力,有动力的两天胜过没有动力的二十年,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法活。成功有两股力量:一是别人的鼓励,二是自我的激励。学习可以主动寻找刺激,找到激励的来源。
二、学习什么?
1、学单纯。单纯是一种智慧,简单就是效率。我们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天天做,用快乐的心态去享受创业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境界。
2、学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成功的助力,也是你快乐的源泉!选对朋友,你就能成就一生!
3、学做人。一个拥有完美人格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喜欢的人!我们要用鼓励,欣赏,包容,肯定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指责和谩骂!鼓励和赞美能让白痴变天才,指责和谩骂能让天才变白痴!检讨自己是成功的开始,检讨别人是失败的开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要我们的心中种满了玫瑰,就再也没有地方来容纳杂草!
三、要怎么学?
1、图示
所谓图式 ,就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新的树枝和树叶长在大树的树干上,学习就是这样的过程,我们学习的新知识都会在大脑的树形框架下长出新的树枝和树叶。心理学的图示很多时候指的是个人认知,这里我们用它来讨论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跟经验产生联系。比如在给小孩子描述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我们会说2+4=6是两个人跟四个人站在一起就变成了六个人,小孩子可能不知道2+4=6,但是他们对人的概念却很清楚,于是2+4=6就以几个人站在一排的形式写进了小孩子的知识框架里面了。
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学会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更符合大脑的认知和记忆模式。学习的过程,用特殊的方式来处理学习内容,将心理处理成适当的形式(对其进行编码),编码意味着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总结重点、复述概要,并对学习的内容加以思考。
2、环境
通常我们都会建议找一个对学习干扰比较少的地方学习,让这个地方只用来看书学习,不干其他活。所以心理上,我们会把这个地方就与学习活动关联起来,你会发现只要坐到这个地方,就很容易学习。
再者,你在大学寝室里面学习,然后室友看到了,这个人突然冒出来:哇,小张好认真呀,在看书呢!于是你一脸苦笑回应一下;然后另一个人打游戏的时候突然大喊:我吃鸡了!你心里面是不是一万只草泥马在飞?
所以谈到环境,我们有两点要分析:首先我们是否会被干扰?然后在心理上,我们是不是“喜欢”这个环境,也就是在思维惯式上,这种环境更满足我们的心理安全感。
3、反馈
拿学习数学而言,很多人喜欢数学可能就是做出了很多难题,也许这个难题全班就你一个人解出来了,这个时候你会有充分的自豪感。这就是学习的正向反馈,兴趣由此而生。
记得有个例子,就是我认识一个人,他当时考研的时候,并没有像所有人那样单纯的泡在图书馆看书,他是一边看书,然后一边“冒充”老师,把学到的知识在网上教授给和他考相同内容的同学。因为要当老师,所以他必须比其他人更加投入学习,不仅要搞懂,还要讲到别人能懂。最后他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还赚了一笔生活费。
在这个过程里,他所接受的反馈就是来自他的“学生”的反馈,来自这些人的崇拜和身份关系的自豪感。
4、重复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经常性学习要比考试前突击更有效。如果你使自己落后了,就很难在最后那点慌乱的时间里掌握新的知识。
生理上,记忆在形成之后的一小段时间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那些很牢固的记忆也是一样的,初级记忆或说短期记忆要转化为次级记忆或说长期记忆,需要一定时间(比如学习之后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加工)。而记忆的巩固过程是很脆弱的,只要有任何的中断,不管是大脑要做的事情还是简单的分神,都会把萌芽状态的记忆从头脑中清除。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赶不上醉心于它的人。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当然,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孩子学习的好坏,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有了兴趣越学越爱学,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反之,没有学习兴趣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总是带着“烦”的心情去上课,肯定是学不好的。中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知道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会谈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1、采用目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3、充分采用直观手段与情景设置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课堂竞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
6、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兴趣。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处于情感期的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绪下从事学习活动的。情绪是一种内在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绪稳定、自控力强的学生参与意识强,学习较主动;而那些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的学生被动地应付学习,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研究学生学习情绪调控的途径与方法,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情绪对人的影响
1情绪可以调节和影响认知过程。人们在知觉和记忆过程中进行着信息的加工和选择。情绪好比一种侦察机关,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学家赫布发现,当情绪的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操作效率最高;情绪的唤醒水平极低时,人就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情绪的唤醒水平过高,则会干扰操作。心理学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学习情绪,即高兴、愉快等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当情绪低落时,如个体烦躁不安、痛苦悲伤时,思维遲钝、记忆网难、头脑糊里糊涂、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情绪愉快、情绪乐观的儿童,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智力较高:情绪忧郁的儿童,身心也会受到影响:神情呆滞,智力较低。
2情绪可以影响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受到情绪的干扰。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可能会走起路来轻松自如,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这时非常乐于交往;而当人的情绪低落时,则可能会走起路来无精打采、闷闷不乐,懒得与人交往。这种情况持久的时间越长,影响则越大。前者就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后者又可能失去很多朋友。
二、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内在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它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即在不同情况下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如喜欢、愉快、高兴和成功感等,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行为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自觉地解决问题;而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如厌恶、害怕、烦躁和焦虑等,则会降低学生的活动能力,干扰、阻碍学生归宁的行为,使学生韵主动学习变为被动,甚至会使学生拒绝去解决问题。
1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1)良好的学习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2)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3)良好学习情绪有助于学习环境的适应。
2不良的学习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1)不良的学习情绪妨碍智力的开发;(2)不良的学习情绪是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3)不良学习情绪会导致不良恶习。
学习情绪对学习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习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首先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要有良好多情绪,这种良好的情绪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高度热爱。这种爱不是停留在外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并且通过自己的正确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受教师情感的感染,会对教师报以相应的反应。学生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看作是一件乐事,乐于学习,会以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的爱。在学校教育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出现: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崇拜的教师,学生会模仿他的语言、作风……学生上他的课情绪特别好。
2要有科学的爱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常有这种现象发生:一个自认为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而学生体会不到这种爱。有一份调查资料能说明问题,教师自认为热爱学生的占90%以上,而学生认为教师热爱自己的只占17%,这两者相差甚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这种爱。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只有有了正确的的爱的表达方式,才能沟通相互的感情。正确的表达方式很多,关键是要尊重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对学生很严格,但是他严得有理,严得有方,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这样的教师是言听计从。有的教师对学生也严格要求,但严而无方,对学生缺少实事求是的分析,常常指责、埋怨,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这种方式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指向与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门学科,积极地钻研它,对该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热情,从兴趣发展到志趣。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一般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体育……教师要发现他们、承认他们、引导他们,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家庭访问、学生周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件有利于智慧开发的好事。教师要通过课外活动、举办知识讲座、推荐参加有关知识竞赛、介绍有关书籍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爱好。
陶行知尖锐地批评那种“先生教死书,死教书,学生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方式,主张学生学习要有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种“悬念”唤起学生追求“悬念”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思维力就会非常活跃。
关于小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主要侧重于:听、说、读、写。然而,我个人却认为小学英语口语的学习却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导致英语口语不被重视的成因。家长们忽略英语口语的学习与训练,主要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家庭因素;一是应试因素。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源自于兴趣,兴趣没有了,自然不愿意主动坚持,自然就会慢慢搁浅了。而应试的因素,其实很简单。绝大多数的家长们更关心孩子们的成绩,严格来说就是分数的多少。口语既然不作为应试中的内容,自然就会被视分如命的家长们率先抛开,以其利用好每一时每一刻来学习其他的科目。换言之,他们不屑于把时间浪费在这种费力不讨“分”的学习项目中。
现在我们知道了英语口语被冷淡的成因,那么,英语口语是不是就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呢?我们是不是也就因此将其打入冷宫呢?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看法!至少我认为,英语口语的学习具备三大好处。
首先是提高英语应试成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整日埋头听着录音带却不发一言的学生,他怎么能将读音听得清晰而准确呢?一个很少将英语运用在口语中的学生,怎么能够确定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在你念起来就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听到的自然也就混淆了。在应试成绩方面,英语口语学习还能有效提升英语语法知识的能
量获得。
“说”,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说话而已。其中就包括了英语应试试卷中高达二十分之多的情景会话考试的内容。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了没有,在《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所提倡的那三句话里,先是提到了听说,然后是演唱,最后才是读写。每一句中,都暗示着“说”的重要性。
首先是“听说”中有“说”,其次是“演唱”中有“唱”,而后在“读写”中又谈到了“读”。不论是说也好,唱也罢,包括读在内,都必须要靠发声来完成,也就是所谓的“说”。也就是说,“说”可以有:说话,吟唱,朗读。看看,“说”对于英语的学习多么的重要啊!“说”的内容如此丰富,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口语”。这个口语,其实就是一种能力。它包括了对于音节的辨认和音调的认知以及对于音频的感受。它也很直观地反应了英语语法知识结构的特殊性,便于学生们从身体力行去学习语法知识。
其次,小学英语口语学习不但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提升英语应试能力,还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极大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就曾经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我班上的学生常常会被我要求做到—件事:只要是见到我就要用英语问好,而且同一天的英语问候内容不要重复,哪怕那句问候语多么不合时令,我也会很开心地告诉他说的很好,然后再提醒他下次注意准确地
表达。长此以往,我的学生每每见到我都愿意用英语和我会话。我惊喜地发现,随着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他们对于英语的爱好也在逐步加深。
爱好加深了,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以至于到后来,我的学生们见到我都会主动用英语和我交谈,甚至向我“挑战”。
有一次,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了,看得出他有些不安,他很认真地皱着眉头问我:“whtat’s time is it,Miss.Wang?”我看着他,很平静地告诉他:“It’s 8”没想到,他居然马上说了句:“I’m late!I’m sorry!”当时我所教学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我们的会话内容还仅限于类似于中国晨昏定省般的问候上,而他能够很完整的把刚刚学过的句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真的很惊讶,但更多的是感动。我爱我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我一直急于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都灌输给他们。但是,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耐力不足,后劲不够。因此我一直大力提倡兴趣为主,灌输为辅。可是,究竟如何培养兴趣、增加兴趣呢?我也摸索了很久。没想到,口语会话内容的增加顺利地为我的学生们打开了英语的大门。孩子们对于英语的喜爱程度简直达到了风靡的程度。
最后,我要说的是,英语口语的学习能够为孩子们在今后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奠定更坚实的学习基础,也为孩子们在今后英语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口语被运用得很好,并越来越流利,相应地,所应用到的语法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学生们都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感受到书本中枯燥难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而纵观当今社会,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关于食品安全,我们虽然看到了国家对法律法规、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但是消费的主体是我们,所以学习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希望通过食物来调节身体,使之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食品健康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健康 认识体会
正文: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可供我们选择的食品日趋丰富,大街小巷商店超市,五花八门的食品让人应接不暇,各式各样的食物虽然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但是,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地沟油、注水肉、问题奶粉的混乱市场上,如何擦亮眼睛,区分优劣就变动更加重要了,这不仅是要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利,更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负责。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就是给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的食品市场上,甄别安全的优质的食品。
我觉得食品安全与健康这门课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食品安全,其次是食品与健康。
正如老师经常说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有保证了生命安全,才能有进一步追求健康的基础。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如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及食品污染等。在国内,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毛发酱油、黑心月饼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导致死亡。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突发事件也屡屡发生,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事件;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及猪瘟;日本发生的近万例的大肠杆菌O157的食物中毒事件均已严重威胁人群健康。
学习食品安全,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可能对我们生命安全存在威胁的情况,从而让我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更加理性。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这样在选购食品时可以更细致地比较挑选。同时也了解了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会被不法商家滥用的非食用的添加剂,这门课教会我们怎样区分出那些外观很出色,其实营养价值或者安全系数不高的食品。
让我最受益的要数对一些本身有毒的,或者共食会发生反应危害健康的食品的介绍。比如河豚,野生蘑菇等。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我母亲曾经因为食用未熟透的四季豆而中毒,我父亲因食用有农药残留的花菜而住院,邻居的阿姨因为食用了一种叫牛肝菌的野生蘑菇而中毒,至今还神志不清„„这一系列发生在我周围的事例都显示出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面临当今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巨大的生活压力,多数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人都渴望有健康的体魄,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花在养生上,但是我们也看到,各式保健品摆满货架,老百姓胡乱依赖药片,这不仅没为我们的健康做出贡献,反而大大加重了我们是身体负担。中医告诉我们“药食同源”,最理想的药物往往是食物。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不仅让我们知道吃什么安全,更让我们了解到吃什么最好。
这门课用“争蜂吃醋”“男不可白日无姜,女不可白日无糖”等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最传统、最科学的养生之道。不用的季节、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地理环境就要使用不用的食物。这门课把我们祖先五千年的智慧集于一体,从这个角度看,食品安全与健康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结语:广大群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优质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质食品的受害者。人人都是消费者,个个不是局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身体健康也要靠我们自己。所以说食品安全与健康是每个人必备的知识。
参考文献:雅安卫生监督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欣赏音乐,而是想去了解它,学习它。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更是成为众多学习者的首选,而在众多学习者中少年儿童又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显现出来,当下大多数孩子是通过专业的钢琴老师在家里上课或者在业余艺校上课的方式学习钢琴的。由于大多孩子还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所以一周一般只能上一节课,其余时间则需要在家自行练习。学习不断深入后,上课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老师给学生的指导就远远不能满足应有的需要。再加上孩子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自制力等因素的制约,在家的练习过程反而成为最重要的了。可面对家长没有专业知识,孩子的练琴时间有限,学习速度缓慢等因素的影响,练琴的效率就不会很高。所以要想使孩子的效率提高,就需要提高孩子的视奏能力。
一、关于“钢琴视奏”
(一)视奏的概念
钢琴视奏是钢琴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视奏,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把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手指的弹奏的过程。其实视奏训练的本质是需要学习者对键盘上每个音的位置足够熟悉,对乐谱上每个音符都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对乐曲的背景、情感等要素的把握。许多人对视奏这个概念存在着误区,认为只是快速的识别和反应,这样的想法就是本末倒置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情感的表达才是音乐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必须先要把握了乐曲的情感,才可以开始去练习乐曲。所以说视奏这一过程,必须要在学习者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贯彻进来,并且进行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最后学习到的是如何演奏音乐而不是机械的弹奏音符。
(二)视奏的重要性
初学时,因为乐谱都比较简单,可以凭借老师教学时的示范,以听觉为基础记忆乐曲的节奏和音高作为练习的标准。但由于钢琴曲谱的立体性、复杂性和规模性,在再现篇幅较大或织体相对复杂的钢琴作品时,以声音记忆作为认知参照的方法基本就没有任何作用了。所以在开始学习时,就应该去注重建立将视觉符号转化为思维意识和固定音高感的能力。
儿童学习钢琴我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一种业余爱好,这种是大多数。对于业余学习的孩子来说,家长希望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将来能够在琴上随便的弹点什么。可是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准,没有良好的视奏能力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只想听一段乐谱的效果如何,却得花几个星期的练习,那是多么令人扫兴的事。甚至可以说,良好的视奏能力,才是业余学琴的直接目的。良好的视奏能力也是降低孩子“练琴成本”的重要手段。别人要用三四天的时间在一格一格地去扣每一个音符时,而你的孩子只须花一两遍的时间就能得到基本的印象,这既能提高他的练习兴趣,也能使他的练习更深入一步。另一种是孩子有很好的天赋和兴趣,家长希望往专业的方向培养的,这种是较少数。那么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良好的视奏能力就更为关键。首先良好的视奏能力可以使孩子的练习效率提高,在单位时间里接触和学习更多的钢琴作品。其次可以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乐曲的情感表达上,而不是一味的把精力消耗在前期的视谱练习上。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视奏能力
(一)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
对儿童视奏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面临的就是兴趣问题。如果孩子对音乐毫无兴趣,如何培养和提高视奏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去完成的。对于家长而言,首先需要对钢琴有兴趣,并且经常带孩子听一些钢琴曲,看演奏会等。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自然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孩子学习钢琴的时候,家长也要参与,多与孩子互动,例如,让孩子做自己的钢琴老师,这样容易让孩子有荣誉感,还可以巩固老师讲课的内容。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给孩子鼓励。尽量不要批评和打击孩子。对于老师来说,授课前需要将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的编排,使其简单易懂,循序渐进。在授课过程中增强对钢琴学习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将故事情节融入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中,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其对话,做形象描述,会使儿童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毕竟我们授课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坚决要杜绝否定性的语言,要多肯定孩子。
(二)儿童学习音乐的心理
步入童年期的儿童,大脑结构与机能都得到了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了。7-9岁的儿童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来区分。到9-13岁时,他们对风格、情趣等审美特性有了感知,才渐渐开始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儿童的音乐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强。主要体现在对节奏的把握、辨别音高的能力提升以及对情感的理解表达等方面。针对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型,应该在特定的年龄段强化特定的音乐能力。比如说,在6-8岁时,是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快速增长的时期,对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他们会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9-11岁时,由于孩子身心迅速发展,他们的听觉、运动觉也有了显著的增强,对旋律的表现和节奏的把握也更准确和丰富。同时他们还并没有形成逻辑记忆,而是保持着很好的机械性记忆,这有助于让他们积累一定量的乐曲。到了12岁之后,孩子的儿童时期也就慢慢结束了,随着心智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音乐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和提高。
(三)读谱能力的训练
作为视奏的一个重要环节,读谱训练是要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的。一份乐谱谱面上的内容包括:不同的音符、时值、强弱以及跳音、顿音、连音、重音等记号;还有乐曲的调性、节拍、和弦记号、速度和表情术语及乐句的分句等。另外还有乐谱的内涵,例如旋律的走向、乐曲的风格等等。那么要让孩子将如此多的内容都准确的领会,首先就需要孩子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乐理知识。然而由于孩子还处在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所以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让他们很快的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只能循序渐进,渗透在每一堂课里,通过长期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初级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老师多示范,并且将示范过程录音。这样孩子在读谱前已经对乐曲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再认谱就容易多了,学生会感到读谱是一件既容易又有乐趣的事情,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我要强调一点,就是在开始学琴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节拍问题,很多学生读谱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节奏感,出现了多数,少数和数错拍子的现象,所以从开始学习时就要让学生养成数大拍子的好习惯。
(四)培养儿童的视奏习惯
对于视奏的训练,从开始学习时,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练习方法。所以前期在视谱时,最重要的就是准确。不要去追求视谱的速度,做到对整曲的调性,每一小节的节奏,每一个音符的精准都能把握。具体在演奏过程中,要求学生眼睛要看着谱子,手指弹奏这个音,目光不可在弹奏时来回在谱子和键盘上游走。当然不是说不可以看键盘上的弹奏位置,当需要弹奏的两个音之间超过8度或无法用指距找到时,就需要演奏者用余光来扫一下键盘,之后要马上回到谱面。在练习的过程中,随着不断的熟练,必须要求学习者逐步做到眼睛比手快至少两个音的速度。因为在视奏时,需要演奏者先进行思考再弹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演奏和思维的连贯性。要想最终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必须对键盘的距离足够的熟悉,及有非常好的指距感。作为老师这这一过程中要高度的重视,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所以他们会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他们会利用他们的机械记忆力强和乐谱的难度较低等特点。将谱子背下来,然后低头看键盘。这样对于训练视奏来说,就毫无用处了。
由于孩子的特殊性,老师必须总结出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一步一个台阶的稳扎稳打。首先前期练习一定要慢速进行,即用低于曲谱规定的速度进行。直到不会出错,再将速度逐渐加快。在慢奏的同时,对孩子的双手练习也要加强,逐步培养对钢琴演奏的纵向的把握。要让孩子注重两行谱的对位,在听觉上得到的是丰满立体的音响感觉。慢奏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孩子断奏,因为保证乐曲的完整性是演奏的基本要求。在孩子有一定的视奏基础后,我们还可以采用,让孩子和孩子合作演奏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视奏能力(既合奏的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孩子很难找到一种节奏的稳定感和旋律的连贯感,因为他们没有参照物,所以无法准确直观的确定自己的对错。通过合奏的方法,有利于孩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体会各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让孩子直观的感受节奏对于乐曲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促进视奏的目的。
(五)科学合理的选择视奏曲目
因为儿童的思维和个性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曲目的选取上我们一定要以他们的特点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去选择。活泼和好动是儿童的一大特点,他们总是在不停的运动,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是这样。所以为了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视奏所选取的乐曲要尽量短小,而且要在他们的实际演奏水平之下。这样可以在他们注意力分散之前将视奏练习完成,也可以给予他们自信心。不会时他们对视奏练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刚开始时选取的曲目尽量是训练某一个要素的,让孩子逐个练习以节奏,音高,双手配合等只有单一要素的视奏曲目。这样孩子比较容易上手,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同时教师在选取曲目时,要多选取欢快的,旋律感强的儿歌作为视奏曲目,不要选取过于复杂的艺术作品,尽量增加他们练琴的乐趣。
(六)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在练习时间方面,由于儿童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视奏训练时,时间不宜过长,十到十五分钟为最佳的时常。如果时间太长孩子不仅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会使他们对视奏练习产生厌恶。当然如果是刚开始学习,每天将练习视奏的曲目弹奏一两遍就可以了。在视奏练习的过程中不要不断的重复练习,这样不断不能提高视奏的能力,反而会降低练习的效果。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在视奏练习的过程中,家长最好能够从旁监督。并且根据孩子的状态,灵活的调整时间。但是一定不要规定固定的练习时间,这样会使他们产生混时间和完成任务的心理,这样反而是在做无用功。可是每天只练习十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最低的练琴时间,就需要把每天练琴的时间分割开来。但将时间分割开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在本就不长的每一段的练习中,如果孩子不能很快的进入状态,那么浪费的时间,与不分段练习时浪费的时间就相差无几甚至更多。所以如何让孩子快速的进入练习的状态是很重要的。首先,不可在孩子过度兴奋或劳累后,安排练习。如运动后,写完作业后等。其次,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在练习中要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最后就是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
(七)适当的进行集体教学
由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基本都是单独上课的。虽然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很好的个性教育,但是没有对比会有很多缺失。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旁听别的同学的上课过程,利用孩子喜欢和同龄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让孩子去发现别的同学的缺点和不足。这样他会很专注的去关注其他孩子在视奏中的表现,从而达到促进孩子视奏能力的目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定期的让他们和别的孩子在一起交流。首先,他们练会一首新曲子时,就想向别人去展示。利用他们的这一点,可以找几个孩子,定期组织他们进行视奏比赛。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弹的更准确。这样既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比较出每个人对乐曲理解的不同。启发他们发现自己对音乐理解的不足,同时激发他们去练习视奏。这样的做法对少数不自信的孩子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反而会
让他们对视奏产生恐惧和厌倦的情绪。所以对于这些孩子,老师一定要多鼓励他们。开导他们放下心理的包袱,开导他们参加到这样的比赛中去。如果无法克服,就不要采取这种辅助方式。
结论
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广,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制定和研究出科学合理的,利于儿童学习的方法就显的非常重要。在练习视奏这个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的作用都很重要,只有家长和老师配合好了,才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视奏习惯。学习钢琴的过程是枯燥和乏味,这使很多儿童在还没有跨入音乐之门之前,就厌倦了在黑白琴键上无休止的技术训练。但只要掌握了像视奏这样的重要能力,在学习中就能事半功倍。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使孩子在音乐中得到快乐,毕竟我们让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他们通过音乐陶冶情操的。
参考文献
宋兆寒、《视奏与背奏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J],北京:艺术教育,2008年。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胡利央、《钢琴初级教学点滴》[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
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巴斯蒂安、《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
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本次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开始选择论文题目,到开题报告的写作,再到第一次改论文直至定稿,我的导师谷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遍又一遍细心的指导具体问题,并悉心解答提示,严格把关,我看在眼里铭记于心由衷的感谢。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专业方面经验的匮乏,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很难完成这次的毕业论文。老师始终不断地给我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了我很多专业性的指导和纠正,才使得此篇论文顺利完成。
其次,感谢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我大学期间,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传授给我大量专业知识,使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进入中国已有多年, 很多企业都正在学习研究, 并把它作为企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企业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学习, 而是个人价值、信念、使命等共同愿景的凝聚。
企业的竞争逐渐由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转向了对人才、知识的竞争, 即学习力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创建学习型企业已成为现代企业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时代的客观要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信息呈现出大爆炸状态, 知识存量越来越大, 新知识不断涌现, 专业性越来越强。因为人们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适应后工业时期的管理是以人为本,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应该是合作共赢, 知识信息能力互补。因此, 创建学习型企业, 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发展之魂。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就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创建学习型企业, 是迎接市场竞争和挑战的需要, 更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精神以及行为文化, 它对企业的运行与发展都有一个全局的反映。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其导向作用, 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与成员都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目标, 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任务与职责, 从而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 使每种能力都形成合理的资源基础。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而员工的素质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创新力, 谁就获得了竞争力, 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发展的领先优势。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的需要。学习型企业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更新和扩充为基础的, 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有利于管理潜力的挖掘, 有利于管理效能的放大, 有利于学会系统地、动态地、本质地思考问题, 构筑起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学习加强了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和信息交流, 增加了新知识的储备和新思维的拓展, 推进了管理科学化和管理创新。企业成员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减少了管理协调和监督的成本。管理挖潜, 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科学、合理、前瞻决策的需要。决策是企业的核心工作, 高质量的决策保证了企业能正确地面对未来。企业决策者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 掌握充足的信息, 提高理论分析能力, 就能够敏锐地感受环境变化, 并使企业积极应对。所以, 学习能使企业提高决策能力, 为决策过程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避免了盲目决策带来的风险。
壳牌石油公司企划总监德格曾经说过:“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知识信息能力的差别化越大, 合作性越强, 互补性越强, 他的竞争力越强, 生命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能力,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获胜的重要保证。
体校 化学 违法 冠军 工作
时代在发展,但仍有很多人认为,搞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人们这样说,实际上是在说体育人文化不高。其实,当今社会,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比如,体育编辑、体育记者、体育主持、体育解说等,说头脑简单主要是指从事体育比赛的那些运动员。我已在体校工作20年,在学校教初中化学,很有感触,下面就体校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谈谈看法。
一、体校生生源情况
1.喜欢体育。这部分同学先天身体素质好,从小就表现出体育天分,再加上喜欢体育就来到了体校。
2.学习成绩较差,来体校好考大学,来这里找出路。
3.学习表现极差,在其它学校上不下去来体校就学。
二、体校生学习普遍差的原因
部分同学是因为对学习极没兴趣,这部分同学对任何一门课都不感兴趣,自然对化学也厌烦。他们的具体表现是:看见书就头疼,一说上课就发愁,作业不愿意写。我现在带的班里,有几个同学竟说出“要知道体校还得写作业就不来了”这样的话,还有人说“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学习”,可见对学习的厌恶程度。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体校每天下午要高强度地训练,每天早晨5∶30还要出早操,由于精力有限,所以上午上课时没精神,打瞌睡,自然耽误了学习。训练成绩好的还有可能停课全天训练,特别是比赛前强度更大,每天练下来动都不想动了,这样更谈不上学习。
三、为什么要学化学
初中化学属于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内容。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和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内容。例如,什么是煤气中毒?干冰是什么?铁为什么会生锈?铝制品为什么不能盛醋?为什么不能用工业酒精制假酒喝?吃饭为什么不能挑食?为什么要谨慎使用浓硫酸?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怎样灭火?为什么不能乱施化学肥料?为什么水洗不掉油漆?“鬼火”是怎么回事?等等。学了初中化学,就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还会破除迷信思想,甚至会保护自己将来走向社会不违法。例如,煤气中毒讲的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通风,防止煤气中毒。“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利用它的升华现象可以做制冷剂,形成人工降雨。还可以用它的升华现象做烟雾缭绕,十分怡人的葡萄酒、鸡尾酒或各种饮料,也可以用它增加舞台效果。铁在有水、有氧气的环境中会生成铁锈,懂得了这个道理,可以帮助我们用制造干燥环境、涂油、涂油漆等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铝制品的表面是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内部是铝,而氧化铝和铝都能和酸发生反应,生成的铝离子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不能用铝制品盛醋。工业酒精中约含乙醇96%,其中还常常含有少量能让人中毒的甲醇,甲醇对人视觉神经有严重的伤害作用,摄入一定量的甲醇可造成失明,甚至死亡。杂醇油摄入后感到眩晕、头痛。有害的难醛类中甲醛是细胞原浆毒,超过30mg/L的浓度即发生粘膜刺激症状出现烧灼感。我们应用的乙醇必须为食品级,否则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引起死亡。水不能洗掉油漆是因为不符合相似相容原理。人们常说的“鬼火”实际上是磷火,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人体的骨骼和磷脂里含有较多的磷。人死后,躯体埋在地下腐烂,发生着各种化学变化。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火”。这一现象常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自然界中有100多种元素,而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约50多种。这些元素对我们人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我们缺乏任何元素都会生病。例如,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迟钝。缺氟会产生龋齿等。因此,我们不能挑食,要广泛摄取食物。灭火要首先了解火灾原因,因为不同的物质着火所采用的灭火方式应不同,有的物质与水剧烈反应,一旦着火还会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绝不能用水灭,如金属钠。图书馆着火、电器着火也不能用水灭,最好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油着火也不能用水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用水灭反而会扩大着火面积,最好用二氧化碳或沙灭火……知识是无穷尽的,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探索。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全面的掌握知识,科学而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利用文化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并将之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运动生涯中,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体校学生。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运动员文化方面了,要求运动员比赛前要参加文化课考试,考试达线才能参加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希望赶快施行。这样势必让运动员开始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为将来退役后打下文化基础,也不至于将来无路可走。
杨亚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特性 传承 构建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
浅谈当代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特性 传承 构建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28—03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加进新的文化内容。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中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柬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粱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0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分别在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提供的舞台上,演出了性质不同、情节有别、风格各异的文化正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既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又各自独立存在,既包含成体系的理论形态,也包含以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以及由历史积淀而成的行为模式、思雏方式和0理特征。这种结构特色,使中国文化既具有大传统;又具有小传统,大小传统互相激荡,互相冲击,形成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之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是从深厚的民族生活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型社会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滋生、发展的土
壤。这些社会存在的综合作用,培养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以此为中介熔铸了富于中国风格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崇尚统一
中国人有追求思想和法度统一的悠久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歌颂。春秋五霸,尊王攘夷。孔子“张公室,杜私门”,认为,“天下有道,则札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对“陪臣执国命”。荀子也反复强调“一天下”。韩非更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设计。儒法思想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并得到后世的广泛认同。
中国历史上,即使撇开带有某些传说色彩的夏、商、周三代,仅从秦朝算起,也是统一的时间长,分裂的时间短。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在统一时人民反对分裂,在分裂时人民盼望统一。即使是处在较长时间的分裂时期,人们仍然认为分裂是不正常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充分表达了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
与政治观点相适应,中国古代建立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具有完备德目的道德规范体系。它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的尊敬、忠诚、服从、尽职尽责;同时要求在上住的人对在下
住的人的爱护、公正、守信,并能做出表率,为管理尽心竭力。从而维系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在下位者犯上作乱固然属大逆不道,在上位者暴虐恣睢也被斥为独夫民贼,因为这二者都有害于国家的统一。
崇尚统一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有广泛而多方面的表现,它对于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从而形成了中国人对群体的归属感和对集体的义务感等思想观念,形成了重奉献、讲礼貌、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和较好的社会风气。但同时也有过分依赖、尊经崇圣、唯书唯上、限制主动性发挥等消极作用。
(二)追求和谐
“和”是中国文化普遍追求的一种状态或境界。
“和”作为哲学范畴,指对立面的统一。西周末年的史伯已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后世便把“和”奉为普遍的原则或看作事物的最佳状态。
先秦儒家把宇宙看成是个大和谐。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而把日食月食、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看成是“天”(自然)失和的表现。《中庸》说:“万物并肓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迭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天人关系上,先秦各家无不以“和”为最高理想。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提出,“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朦胧地流露了某种生态意识。《老子》提倡“守中”,把婴儿(喻“道”)的状态赞为“和之至也”。庄子更是讲“和之以天倪”。名家的惠施也作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结论。中国哲人承认事物的差别和对立,矛盾与斗争,但认为最终的结局或最佳的状态时和谐。宋代张载的论述可作为代表。他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为中国人所看重。孔子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责,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但反对无原则的调和,更反对同流合污,主张“和而不流”。中国人强调个人与群体的统一性。一方面充分肯定个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同他人、群体的存在和发展统一起来,使双方处于和谐的关系中,而不应分裂与对抗。
和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各门类的共同追求。
政治上,重视君民、君臣、国家、民族间的和谐,主张“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经济上主张“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谨养其和,开源节流。思想方法上主张执两用中,无过不及。修养上讲究“从容中道”“文质彬彬”。艺术上崇尚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养生家以身心和谐为最佳状态,中医把病看作是“身体违和”的表现,而以平衡阴阳,协调气血作为辨证施治的要诀。
(三)注重实用
中国古代文化以解决社会人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执着于对政治、伦理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探求,而对于纯抽象的思辨则不感兴趣。
在宇宙观方面,中国人中关系而不重实体,对宇宙(“天”)的本源、本质问题较少注意,而集中考虑的是天人之间的关系。对于鬼神等渺茫难知的问题,更是采取“存而不论”或敬而远之的态度,而着眼于“武民之义”,即使说及,也不过是为了神道设教。
早期儒家的两位大师对于何以采取这种,重实用的态度作过如下解释:“知者无不知,当务之为急。……尧舜之知不遍物,急先务也。”“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齐而不治。”孟、荀所论,对于奠定中国人重实用、轻玄想,务实是、戒空谈,看实效、看实绩的致思倾向起了重要作用。
道家的“法自然”似乎有些异趣,但是,《老子》关心的重点依然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骨子里仍然是“君人南面之术“,是以退为进的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们的精辟深刻,使得许多现代人(包括外国的知名思想家)都惊叹不已。但是,它们主要是人生的辩证法,而不是精确概念的辨证法,甚至难于找到纯粹的思维规律的表述。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素称发达,在许多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它们(包括四大发明在内)大多是与政治、人生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纯粹的理论自然科学则发展不够。这些实用技术大多是以具体科学的形式出现,而缺乏对有关原理的精辟阐述和公式公理系统。农业、医药、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学科成就之高、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之强,简直令后人惊叹不已,但对于其间的原理和方法,有的直到今天仍然莫知其详。
这种重实用的倾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任何学问,都要求它有效果,有益于国计民生。修史是为了鉴戒垂训,察古知夸;文章是“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歌是为了“言志”,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绘画是“助名教而翼群伦”;音乐的作用就更被重视,因为它“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中国文化的这种致思倾向。就是所谓“实用理性”。这一实用理性的传统,淡化了中国人的宗教情绪,使得无神论思想源远流长。“既阻止了思辨理性的发展,也排除了反理性主义的泛滥”,中华民族在科学、文化、观念形态、行为模式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都与此密切相关。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各种科技、人文上的创新都在引导人类走向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受到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包括人们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个动荡巨变的时代,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部和自身变革的双重挑战,它没有适应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和科学主义的浪头而使民族达到现代的物质繁荣,它没有萌生自由平等观念而使社会介入现代的政治发展,它没有转换人生目标而使人们过渡到新的生活方式,最后,它没有包蕴现代价值体系而使个性进入现代的精神0理状态。这四个方面的挑战使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受到多种批评和否定性的剖析。相当多的人均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种传统社会的固有部分,与自然经济和小农社会的特质相关联,因此不可能从中发生创造性再生,不可能在未来社会中有所作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先驱先烈们,在面对西方文明时都曾拥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谦逊谨慎的品格,然而,这些胸怀和品格难道不是喝着传统文化的乳汁哺育出来的吗?诚然,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不适应时代的糟粕存在,然而它更有其优于世界文明之精髓传承。
【谈学习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谈在线学习对干部的重要性07-03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10-15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10-17
学习的重要性的06-21
课堂学习的重要性06-14
音标学习的重要性09-13
大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性07-05
浅论组工干部学习的重要性09-20
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0-23
论大学生学习廉洁修身的重要性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