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

为营造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规范环境卫生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图书馆所有公共区域与办公区域的卫生管理与办 公设备的使用维护。

三、个人办公区域的维护

1、每位员工应时刻保证自己的办公桌面物品整齐、整洁无杂物,不得摆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

2、办公桌上不能堆放货物、包装废品、实验材料等,应及时办理入库或清理。

3、办公室内需摆放文件柜、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施的,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持续清洁。

4、使用文件柜、存包柜等的员工,应持续文件柜、存包柜的外观干净;内部文件资料摆放整齐;顶部不摆放旧资料、旧文件、旧物品等杂物,持续整体美观。

5、员工离开办公桌,长期不用电脑设备时,应锁定并关掉显视屏,节约用电。

6、员工长时间离开办公桌或下班后需将座椅推至办公桌下。

四、公共阅览区域的维护

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区域清洁卫生,按要求每人每一天清洁自己的桌面和阅览室,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办公区域安全、卫生职责的负责人。

2、如多个部门公用同一间办公室,则须指定该区域安全、卫生职责的负责人。

3、各部门需摆放文件柜、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施的,应规范、合理、整齐并随时持续清洁。

4、每一天下班时,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电源、门窗关掉;当天下班最后离开阅览室的员工,务必关掉所有空调、门窗、电源(尤其是计算机电源)、饮水机、茶水机、锁好门方可离开。

五、公共办公区域的维护

1、公司公共办公区域包括会议室、卫生间、走廊、楼梯(含护栏、扶手)、门窗、玻璃,每一天早上在9:00之前,清洁工将所有公共办公区域的卫生清扫一遍;

2、会议室的办公桌椅擦试一次、座椅摆放整齐,并将垃圾桶的垃圾清理干净;每周对办公区域的桌椅、门窗、文件柜等物件进行一次清洁。

3、不得在办公室的通道处摆放物品、杂物,阻碍通行,影响美观。

4、员工应注意持续地面、墙面及其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不吐痰、不乱张贴、能及时清理污物;禁止在办公区域内吸烟。

5、使用会议室的员工应爱护会议室设施、持续会议室的整洁,会后将座椅归还原位、摆放整齐,及时清理会议产生的垃圾,关掉电器、电源照明。

6、定期整理办公物品、把不需要的、过期的、作废的资料、书记、杂志、报刊、物品、文具等清理出来,把需要的、常用的、不常用的一一分类保管,持续正常办公物品的取用方便、准确。

(1)个人部分:桌面、桌底、抽屉;(2)公用部分:储藏室、文件柜等。

7、每位员工都应爱护花草等绿色植物,尤其是办公区域的植被,严禁在办公区域的花草植物盆内乱倒水、茶叶、赃物等影响植物生长。

8、办公区域所有的绿化植物由园艺公司每周进行定期的维护、修剪等工作,公司自行购买的绿化植物由就近员工每周进行一次叶面清理与维护工作。

六、环境卫生打扫标准

1、持续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持续门窗玻璃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无手印、水印、灰尘。

3、持续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持续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无手印、水印、灰尘。

5、持续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持续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持续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持续清洁、摆放整齐。

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8、桌面及办公机具表面、角落无灰尘、污垢。公共物品摆放整洁。

七、监督与检查

1、办公室不定期对图书馆各部室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要求责令整改,视状况通报批评,并罚款20元。

2、单位办公室受理员工对其他人员的环境卫生维护方面问题的反映与投诉。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图书馆办公室负责制定、修改、解释。

2、本规定自即日起开始执行。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我国社会对专业型、技术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各大高校纷纷崛起, 为现代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在高校中, 图书馆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首要职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管理, 为高校师生提供专业、便捷的知识服务。伴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 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既是馆员的重要使命, 同时也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

知识管理是在这个知识时代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 其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于质化的知识系统, 让组织中的咨讯与知识能够在组织内部实现共享、创新、整合等过程, 从而将新产生的知识回馈到组织内部, 为组织的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实现组织内部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 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直接负责人, 馆员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图书馆管理效率。就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来看, 专业的管理人才比较匮乏, 馆员大多偏向于档案管理业务方面, 而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 以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综合系统中的管理模块与实际管理工作出现差错, 当师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时,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找。

(二)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管理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偏向于分类这一块, 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 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轨。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得图书馆馆员在实际工作中懒散, 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进而影响到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 信息化水平低。

就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 对图书馆馆内的各专业信息的归类不明确, 学生在查找相关信息的时候费时费劲。另外, 我国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配备了一些电脑设备, 但是这些电脑设备大都比较陈旧, 有电脑却没有使用管理软件, 进而影响到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不利于广大师生的学习。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

图书馆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书馆存放了大量的读刊、专业知识, 在图书馆内, 师生可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学到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在图书馆中, 由于信息量大, 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刊物需要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分类管理, 图书馆管理员只有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才能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一)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谁拥有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谁就能在这个社会中发展得更好。为此,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高校就必须加强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 普及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理念, 利用知识管理理念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技能的教育,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只有合格、全面的人才才能有效地保障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 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制度是图书馆一些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 是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在知识管理环境下, 高校应当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起规范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配合知识管理部门制定知识资源整体规划, 利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 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行分类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 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修订完善图书馆、阅览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将图书馆内存放的各专业资料、信息分门别类地管理好, 进而为学生借阅提供便利, 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其次, 按照配备要求配齐管理员。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档次, 进而为院校师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便利。

(三)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级设备, 使得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师生要查看文献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此, 面对知识管理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管理工作中,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 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并分类规划, 读者在查找资源的时候, 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点击就可以知道文献的收集地,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 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加强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确保这些设备在生命周期内能够正常使用, 进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

四、结语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有着重大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广大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发展。面对当代社会发展形势, 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当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 将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进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瑞荣, 沈治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01) :121-123.

[2]徐原青.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现代情报, 2008 (11) :102-104.

[3]覃凤兰.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 2007 (05) :118-120.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艺术 篇3

网络环境下,它不但要求领导要具备现代管理,而且还要求馆员掌握网络服务技能、具有现代服务意识。

一、领导者的管理艺术

1、以人为本的艺术

用人艺术是领导管理艺术中最根本、最普遍的管理方法之一。用人之长,优势互补,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分配其相应的工作。

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动态眼光去看待和使用馆员,要看到馆员的长处、优势、未来,着眼于馆员的自我学习、自我驾驭、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领导者要拿出真情去尊重馆员,感化馆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又曰:得人心者得天下。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有20%的因素来自于智力方面的影响,80%的因素来自于情感方面。因此,馆长在管理中要做到:把馆员作为伙伴和朋友,用体贴关怀等方式构筑图书馆和谐气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扭转。多与馆员进行心理沟通,以平等的原则、兼容的原则、尊重的原则、信用的原则与馆员坦诚相见,敞开心扉。孟子曰:“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当馆长和馆员之间情真意切时,就形成了团队精神的基础,就有了和谐工作的动力。

2、授权艺术

馆长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工作都事必躬享。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旺,高明的馆长需要在明确了下级必须承担的各项责任后,即授予其相应权利,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任人唯贤,大胆授权,使下属有权去完成他自己的任务。但授权并不是“放任自流”,要通过宏观指导实施系统控制,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关怀和帮助,这样做不仅能减轻领导者自身的负担,而且能够增强图书馆的集体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人才。

3、“木桶管理”艺术

管理学中有“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盛水是多少,决定于构成木桶的多块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里指出一个人或自己的优点成绩很容易,但找出存在的缺点、问题却比较难,而要引导一个人或完成一项任务,做好一项工作向着更高、更好的层次去发展就必须善于发展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扬长避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进。馆长要及时、关于、准确找出“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要众多管理因素中找出最弱的那一项,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发现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领导者要具备“木桶管理”艺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馆员的服务管理艺术

1、职责艺术

职责艺术即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業务能力,服务水平。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开始多样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网络环境下用户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馆员全方位、多层次发掘信息资源,优化文献管理,能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手段。面对以计算机检索服务为主体的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服务等,图书馆员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尽快适应现代信息环境。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快速、准确地得到最有价值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准确熟练地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2、团队配合艺术

高效图书馆的馆员队伍,需宽泛的知识面和合理的智力结构和谐的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要素,不同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属于包含人的突出因素与作用的一类最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只有懂得如何组织唤起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并激发其潜力专注于持续的共同学习中去,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在图书馆的组织设计中,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具有生命力、活力、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形式,是成功的团队组织形式。团队组织所有馆员有一个共同愿景:并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恰当地科学地把不同个性的成员凝聚在一起,激发组织活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管理规定 篇4

第一条 为规范本站报刊杂志图书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图书是指站内为满足各部门工作、管理、业务学习需要而购

置的图书资料,包括各类图书、期刊、杂志、相关学术著作及光盘等。

第三条 本站图书的管理法,除另有规定外,均依本规定办理。

第四条 本站图书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于每个季度结束时清点一次。

第二章 图书来源与购置

第五条 本站鼓励员工个人捐赠书籍、杂志等。员工如有图书资料要捐赠给站内,所捐书刊要求为正式出版物,内容、体裁不限。

第六条 需购置图书的品种和数量,应广泛征求员工们的意见,由本站负责人提

出申请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七条 凡个人提出购买图书资料的应先征得本站负责人的同意,并报公司总经

理审批后方可办理。

第八条 有关人员在购回图书后,应及时送至办公室验收归档,并由图书保管员

在单据上验收签字后,方可按正常流程到财务部报销。

第三章 图书保管

第九条 新购图书和捐赠图书应按顺序编号,将图书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日

期、作者、购买日期、金额及其他有关资料详细登记于《图书登记表》

中。并填制图书标签贴于图书上。

第十条 图书保管员在图书上加盖图书专用章,专用章应盖在图书扉页正中心及

书的侧面。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本站图书由图书保管员编制图书目录表供员工查阅。图书保管员对所保管的图书资料,应做到防潮、防霉、防蛀;

对损坏的图书资料应及时修补、保证其完整性;对各类期刊要按装

订成册。

第四章 图书借阅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员工因工作需要,可借阅各类图书,但必须办理借阅手续,其辞典、珍贵图书或被指定为公共参考图书(如词典类)只供查借还手续依本办法第六章规定办理。

阅,原则上不外借。有特殊需要的人员,可按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一般报刊杂志可以随意阅览,图书保管员登记后将杂志报刊放

至相关部门,员工阅读完毕后归回原处,图书保管员一个月后将其收回

办公室归档。员工不得擅自带出公司或裁剪,但公司广告、公告及其他

与业务有关资料剪贴供公司参考的不在此限。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五章 借书时间、借阅期限与册数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六章 借还书手续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

第七章 处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从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起试行!

XX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室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5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思考 作者:杨 慧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8期

[摘要]文章分析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期刊工作遇到的挑战,并提出创新期刊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期刊工作;网络环境

[作者简介]杨慧,东莞松山湖测绘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文献资料管理,广东东莞,523808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8-0175-0002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彻底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可以从网上收集到大量文献信息,而且人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期刊因其出版周期短、出版形式和载体多样化、传递信息快、内容观点和思维新,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业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不仅如此,期刊文献作为十大信息源之首,在图书馆文献中,约80%的信息来自期刊。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逐步成为全社会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能否做好期刊工作,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期刊工作提出新挑战

(一)读者群逐步扩大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以前以到馆办证注册为统计读者人数的指标扩展为到馆办证注册读者、到馆浏览读者和网上注册读者相结合,读者有了到馆读者与不到馆读者(网络读者)、注册读者与非注册读者之分。

随着公共图书馆逐步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成为真正的全社会公民,知识的殿堂走向了大众,读者群的构成更加复杂、充实、宽广。

(二)服务内容逐步延伸

传统的期刊文献服务是以纸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为主体,向读者提供整本期刊和部分索引、文摘等文献信息服务。而电子期刊文献(网络期刊、网络文献数据库、光盘等)具有学科覆盖面广,利用方便、快捷,检索途径多等特点,读者通过相关手段可方便地在图书馆、家中、办公室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阅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文献资源的共享性。读者利用的便捷性和读者需求的广泛性与特殊性,使为读者提供以篇和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层面的服务逐步成为服务内容的延伸。

(三)馆藏内涵业已扩大

传统期刊馆藏是以纸质文献为评价指标,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是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混合体,特别是网络上的虚拟文献,如拥有使用权无所有权的文献、网上免费文献等更是新时期馆藏文献的代表,馆藏不再局限于本地的物理馆藏,而不断扩大到馆外能够利用的所有文献资源。

(四)期刊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期刊工作包括期刊的采、编、加工、借阅、咨询等工作。目前期刊工作有“一条龙”管理模式和与图书归在一起的分部门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应根据馆藏量、服务对象等情况选择适应自己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要能应对本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未来要求。

二、对策与思考

(一)制定期刊发展方针,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馆藏一直是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指标,因为馆藏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因此在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馆藏并存的条件下,要制定电子馆藏的发展方针,合理确立印刷型期刊与电子期刊,中文与外文期刊,各大类(专业)期刊等的比例,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这是基于:图书馆提供原始文献服务这一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不论图书馆模式如何发展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印刷型文献和电子出版文献还将共存,图书馆员中介和直接检索共存,馆藏和获取共存;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中外文献的出版格局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根据需求和中外文献的出版现实应适时调整中外文献采购比例和重点。

(二)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广精快”服务

在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期刊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需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元化服务,努力拓宽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广、更精、更快的服务。

首先,要强化期刊导读服务,提供范围更广的期刊信息。在传统的期刊阅览、新刊推荐、特色期刊、文章推荐、检索辅导等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搜集、整合各类载体的期刊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免费的电子期刊和数据库资源,建立期刊信息导航总库,并根据需求构建分类子库(包括特色期刊库、精品期刊库、专业期刊库等)。同时将馆藏期刊信息进行链接,提供在线的期刊推荐订购和评价功能。同时不断争取数据库资源试用并延长试用期限。

其次,要加强期刊的深层次服务,提供更专更深更精的专项服务。以读者需求为重点,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如对政府的会议服务,对当今社会热点的专题汇编,对特定研究项目的跟踪服务等,使期刊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最后,要加强对读者的研究,为读者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通过走访和网络调查研究了解读者的构成、需求等,建立本馆读者需求信息库和读者服务主动推送服务系统。采取面对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服务方式,融大众化和个性化服务为一体;采取部分纸质期刊流通外借、馆际文献互借和网上文献传递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读者的信息技能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读者难以跟上这个步伐,加上读者对网络期刊信息了解甚少和数据库检索技能较差,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读者信息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介绍,如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内容和特点及其特有的检索方式;一般的检索方法,如主题检索、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组配检索、数据库的检索技巧;上网基本知识,如网络下载、浏览器安装等。培训的主要方式包括:办培训班、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咨询、检索大赛、网上教室、在线咨询等。通过培训使读者迅速掌握不同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充分调动读者利用电子期刊的积极性,提高电子期刊的利用率。

(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目前,公共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队伍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年轻化。但从整体上来说,人员的素质与工作需要仍有明显差距,特别在利用现代化设备,开展网络期刊信息服务方面。网络环境下的期刊工作,将全面改变传统期刊服务工作的模式,从馆藏期刊范围到收藏手段,从服务方式到服务方法,从服务对象到服务时间、地点都有新的改变。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有计划地对所有期刊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和服务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岗位培训,参加短训班,选送到有关咨询机构或院校进修,听专家学者报告,参加学术交流会和工作研讨会、专题讲座,岗位交流,或者自学等。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地为读者服务,使期刊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6

新信息环境下军队医学图书馆发展策略

阐述了新信息环境下文献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利用所产生的`本质变化,分析了新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学科和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军队医学图书馆在发展定位上,要从主要面向医疗、科研和教学的文献信息保障转变到发挥医学文献信息研究在卫生政策与管理、医学科技创新、疾病控制与预防3个领域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新信息环境下军队医学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作 者:郝继英 陈锐 张莉莉 HAO Ji-ying CHEN Rui ZHANG Li-li 作者单位: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北京,100039刊 名: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年,卷(期):200918(4)分类号:G250.7 R-05关键词:医学图书馆 新信息环境 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篇7

1新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特征

新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意味着图书馆要利用各种资源调整自身结构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新环境, 图书馆要不断进行探索, 建立新方法、新制度。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特征应包含多方面的特征:一是全方面性。管理创新不单纯是方法创新而是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创新, 它涉及思想观念、机制、管理运作模式、发展规划、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同时管理创新的全方面性也体现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上, 图书馆管理创新要求每位图书馆员工都要深度参与, 读者、用户也应进言献策, 共同协助图书馆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二是多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工作层面、资源层面等。工作层面主要是领导层、执行层与操作层的协调统一, 要将领导层创新、执行层创新与操作层面的创新结合起来。资源层面主要是文献、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 因此管理创新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多方面。三是连续性。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一种复杂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创新,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创新的连续性, 在管理机制、制度、服务方面进行持续性创新。四是信息化创新。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创新, 采用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 将大量文献存储在信息系统中, 从而形成电子图书馆, 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通过网络共享服务将图书馆资源网络化, 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对策

2.1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一切活动创新的前提, 图书馆要实现创新管理首先要完成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人员要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敢于突破以往的管理模式, 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规律与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制定正确的发展模式。要坚持管理观念的系统性与发展性原则, 将图书馆看成相互关联、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 优化配置图书馆的人、物, 使图书馆管理系统协调运行, 发挥最大的服务与支持效能。同时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观念, 在时间、空间、服务方式与内容方面开放观念, 将封闭的借阅场所转变为开放的图书信息传递中心, 将静态的服务转变为教学科研信息的动态服务中心, 不断吸收新情况、新内容, 丰富思想内涵。要注重搜集新信息资源, 并吸收优势资源为己所用, 要集聚信息资源, 实现合作共享。

2.2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机制的创新要从多方面入手, 才能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一是要健全竞争机制。针对多个部门的特点制定标准, 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竞争, 科学考核业绩, 健全图书馆专业资格证书制度, 对专业人员进行考核与技能评级, 将其作为岗位考核、职务升迁、奖励的重要依据。二是创新激励机制, 健全竞争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 形成一套独特的约束与激励相协调、压力与动力相平衡的激励机制。根据管理员不同的需求, 实现多层面的激励制度。三是创新学习机制, 在员工的业务进修与培训方面, 图书馆要结合个人需要, 创新学习机制, 如鼓励员工在职学习、留学进修、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等, 图书馆要根据员工岗位的特点进行创新式培训, 对阅览部门要加强图书系统维护、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对信息部则要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库维护的培训。四是创新领导体制。图书馆可以引进先进管理制度, 规范领导层的聘用制度, 强化馆长的责权利, 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创新员工聘用制度, 实行阶梯型与优化组合, 建立以馆长为核心的层级领导体制, 实行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系统。

2.3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

随着读者对图书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 扩大阅读服务范围, 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突出馆藏特色。图书馆要根据高校建设的总体规划, 突出特色资源与文献特色, 建设特色数据库, 例如将本校教师学生发表的论文与专著, 汇聚成图书馆的数据库, 形成该校硕博论文下载中心、该校教师教学参考书下载数据库。又如将馆藏古籍资源建设成“古籍馆”以方便学生查阅。同时加强对二级次文献的整理与建设, 形成数据库产品。二是吸收外包服务。将图书馆的一些业务外包由书商完成。三是提供多样化服务。图书馆要对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挖掘整理, 进行深加工与利用。建立各学科图书管理员制度, 对各院系的学生、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文献检索, 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咨询。学科馆员能充分利用网络条件与信息服务能力, 搭建信息咨询平台, 进行更专业具体的管理服务。

3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管理必须秉承创新理念, 在管理观念与机制、管理手段、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 才能应对不断增加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服务质量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为图书馆增加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伍娜坚.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及管理创新[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S1) .

[2]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报, 2003 (2) .

浅谈和谐人文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人文管理

一、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是人类信息和知识传播的中介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明的宝库,对人类社会及科学文化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人类知识的积累,更是信息集散地,无时无刻不在担负着知识的收藏与传播的重要职责。

(二)图书馆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开拓创新思维的重要基地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中,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兴起,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和服务效率,不仅在新技术领域中增加了知识含量,而且在传统领域中都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创新。过去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收藏和借还图书,但自从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改变了以们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利用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与之相关的馆际互借、总分馆制和多媒体技术等各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图书馆是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大课堂

图书馆是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人们进行自修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既要通过发展经济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还要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

二、制约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结构不合理、购书经费不足、馆藏质量不高

作为以书为硬件核心的图书馆,馆藏量是评判一个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图书馆由于办学规划的方式及建设经费等局限,造成大多数图书馆馆藏结构不合理,藏书质量偏低,专业倾向严重等问题,直接导致教师学生需求缺口的出现。

(二)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缺乏

图书馆是书籍集中供人阅读的地方,应配以人文精神作为底蕴,方显图书馆的内涵。但现在很多图书馆在建设及装饰时,没有针对图书馆的特点进行设计,人文精神得不到良好体现,在外部环境上就没有给读者创造适宜的条件。内在的人文精神也没有通过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得到体现,馆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及人文精神的缺失是读者服务工作的最大障碍。

三、人文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的具体实现

(一)以读者为本的人文管理

1.以读者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读者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并能感受和处理情绪的人。馆员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完全平等的交往、沟通理解和合作。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 1931 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是为了利用的”、“图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节省读者的时间”,全书充满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一些知名学者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国外图书馆界提出了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它们都是同一种内涵。从图书馆界的整体来看,图书馆的目标是满足合理的读者需求,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最全面、最有价值的情报服务。在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中,应以读者为主体,图书馆员的工作是围绕着读者服务展开的,在读者服务中必须强调“以读者为本”。当今时代,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已成为世界图书馆界发展的方向,人本主义理念被引入读者服务工作中,这表明图书馆人对读者服务认识的深化,对读者价值和权利的认同,体现了图书馆人对读者人文关怀的感悟。

2.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网络信息时代可谓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面对浩瀚无垠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还停留在延续旧制的“收藏”和墨守陈规的“借还”上,那么,最终将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从重藏轻用的思想桎梏和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准则。只停留在微笑服务上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应落实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这才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

3.拓展服务范围,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要做到以人为本,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图书馆文献的信息量度、内容价值就必须由读者判断,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果也必须由读者鉴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不会仅满足于一个阅读场所,他们会有更多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向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中心发展。图书馆设展览厅、学术活动室、影视欣赏室等各类文化设施,有利于在发挥学习、研究功能的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传播、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图书馆员要设法走近读者,直接与读者建立服务关系,如开设分馆、流通点。以读者为本的服务,还要求重视读者的个体性和服务的差异性,把笼统、抽象的读者概念具体化到各有差异、需求不同的单个服务对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服务内容的细节,细心观察并满足读者未提出的特殊需求,建立重点读者档案等,以优质的服务去换取读者的满意,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个环节。

4.建立合乎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学术价值的,但读者少,一种是实用技术、科普教育、文化娱乐性的,具有广泛的读者群,因此操作上前一种书要多品种少复本或无复本,分配在阅览书库;而对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具有知识娱乐性的,可多买,两个书库都分配。

科学的流通机制可以使书尽其用,人尽其需。对外借书库藏书的借书周期不宜一刀切,对其中的新书,畅销书缩短其借书周期,提高其利用率。外借书库没有或已借出但阅览书库有读者急需的书,可以让读者以高额押金租借,无需审批,只需管理到位,借出的书一般都会完璧归赵的。即使万一遗失或损坏,高额的押金足以买回更多的同类书,从藏书而言也无伤大体。

(二)图书馆环境的人文管理

1.图书馆周边环境的人文设计与建设

现代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它应在具备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文化特色,应当集阅读、研究、休闲、娱乐、展览环境于一体,使其在一个比较适度的范围之内,为人们提供安静、舒适、稳定、亲和的人文环境,以提高馆员和读者工作、学习、研究的效率。一方面图书馆作为标志性建筑首先应具有艺术性,能激起读者的求知欲望和审美情趣,打破“火柴盒”、“工”字形等传统风格的设计方式,将流线性、动感性、历史性、艺术性融入图书馆建筑环境,以体现地域文脉及文化特色。

图书馆的周边环境,主要指图书馆门前广场布局设计以及周围的景观、绿化设计,它对点缀烘托主体环境氛围、增添场所的文化气息和体现时代特征起着重要作用。大门前设置开放式广场,以流动水体、喷泉或宁静的雕塑为核心,周边铺设草地、种植常绿树木等已成为理想的图书馆环境模式。图书馆周边环境还应与附近建筑物风格以及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使借阅环境安静、祥和,从而塑造出独具人文特色的图书馆周边环境。

2.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设计的人文关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一方面人在空间环境中起主导作用,满足人多样化行为需求;另一方面环境又制约人的行为。图书馆空间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力求合理分割。便于灵活多样组合。过大的空间会使人感到空旷和不安,过小则会使人感到局促和压抑。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亲切、迷人的气氛。例如:在图书馆的出入口处设立存书(包)处,设立茶水供应处、音乐茶座等,读者可以随意地坐、躺在沙发上看书。或品茶交淡,充分享受图书馆环境的宁静与优雅。

3.图书馆室内装修设计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室内装修可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点、线、面等基本构图元素来丰富空间层次感,运用适当的弧线增加空间柔和气息,从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根据色彩心理原理,暖色调使人感到热烈、兴奋、温暖;冷色凋使人感到宁静、幽雅、寒冷。在进行图书馆室内装修设计时,应强调整体色调要适宜读者读书的心理需求。读者读书时精神高度集中,需要有一种宁静的色彩气氛,故书库及阅览室的主色调适宜以冷色调为主,墙体以浅色调为主;在设计上还应充分考虑装饰材料、灯光的运用、整体色调的烘托及书架的合理摆放等,展现出环境的朴素、大方、高雅的和谐美。照明设计(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在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中起重要的作用,照明的质量不仅对人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照明的强弱会对室内的色彩变化产生影响。显然,复杂的采光设计,除了要获得自然光线的照明外,更要利用生动多变的自然光线创造一种宜人的情调和欢愉的气氛,使读者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不论是阅览室或书库,大而明亮的窗户,以及图书馆中的标识牌都如同无声的引领者,它通过一种大众传播的符号,对读者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示和规范作用。室内设计中的标牌应根据传递的主次信息、位置、观感及环境的限定来设计。

(三)提高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

1.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

根据市场需要和图书馆自身特点,开辟一些双效服务项目,举办各种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短期“充电”服务。而对有志于提高技能的读者,可开展有针对性服务的高层次培训,如:网络信息检索、各个专题的电脑技能的提高班、这样可以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达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目的。

2.提高自身综合知识素质

新世纪图书馆工作人员除应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坚实的综合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由于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广泛运用,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必须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9

吴盛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大系统图书馆馆际间信息资源的共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电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客观因素,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探讨电大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以期为电大系统图书馆开展文献协作工作提供研究和借鉴。关键词: 电大图书馆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模式探讨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图书馆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电大图书馆系统普通存在着购书经费和馆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电大图书馆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搞好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目的出发,对当前电大系统图书馆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电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图书馆的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读取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随着数字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电大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文献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成“爆炸性”增长,也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学校很大比例的“教与学”过程是通过网络的手段实现的,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础。近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依托网络设施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数字图书馆中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音像、视频等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但电大系统图

书馆由于自身起步晚,起点低,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全国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电大教育对象是成人,在资源的利用面上比较窄,很多数据资源少有人问津。但由于地区的不平衡,相对迫切需要此类文献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是解决电大系统图书馆目前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大图书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2、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图书馆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文献资源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图书馆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

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大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和不利因素。

1、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电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特别是近些年,各省电大借助于“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工作,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给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为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完善的远程教育文献支持服务体系建立。

2、电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可能性。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牵头的电大系统图书馆协作组织,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推进着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从1999年电大图工委提出的把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议题以来,经过各成员馆之间的不断磨合与努力,绝大部分省级馆都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有些还自建了特色资源库,适应了现代远程开发教育对图书馆的要求。在中央电大的统筹规划下,全国不同片区之间省级馆的文献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馆之间文献资源的沟通交流渠道也日益完善。电大的系统管理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

3、电大系统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不利因素

3.1、图书馆缺乏标准规范和协调指导制约着共建共享的开展。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数据交换、兼容和信息转换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随着各图书馆业务部门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管理软件、各种数据的加工标准、网络接口和传送规范问题日益突出。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关于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工作开展缓慢,许多环节还很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单位。另一方面,在电大系统内图书馆际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导致在各馆建立特色文献库使用不统一的规范,从而导致在后期馆际间数据传输的障碍,达不到图书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目的。

3.2、观念认识不足、人才匮乏也是制约电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一大因素。虽然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是“一盘棋”,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图书馆对资源的共建共享认识不足,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各自为政、横向联系少,传统的办馆观念根深蒂固。希望共享而不希望共建,只希望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而忽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势必会妨碍电大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部分馆员的专业水

平和观念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这种人才有限的“瓶颈”在电大系统图书馆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电大系统地区不平衡、东西部不平衡等现象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行。

3.3、技术和资源因素制约着电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进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带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一些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电大馆藏资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低,各馆的特色化资源明显不足、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贫乏;书刊重复收藏等等因素都制约这电大系统内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资源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垄断行为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三、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对策。

1、组织协调,观念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全局性的,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加以领导、协调、干预。在电大系统内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要依托全国电大的图书工作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组成一个权威管理协调机构,做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优化组织结构,改善运行机制,制定标准,建立具有高度开发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同时,该组织必须明确各成员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建设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另外,各电大馆应树立信息资源共建才能共享的观念。在信息共享中,获取和拥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破馆藏观念,注重信息资源的应用和获取手段的通畅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服务成本作为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2、建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电大系统图书馆应尽快制定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快图书馆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

益不受侵害。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需对信息资源共享单位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文献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环节,要运用科学的分类与标引工具,对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和完整性。确保质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电大系统图书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数据库的统一标准规范,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宏观调控,对各基层电大图书馆开发的特色资源库必须是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尤其是书目数据格式,二次文献编制规范、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要求等等,只有统一标准,局部和全部才能形成网络,才能实现国际接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保障工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应把培养和造就资源共享人才放在首位。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种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大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5、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控制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输方便和不受时空限制和共享性强等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依托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速度。其次,加强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 张学波,基于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8)38-40

[2] 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论坛,2005(8)109-111

[3] 刘亚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46-48

[4] 郑丽娟,刍议远程教育中的现代图书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0)98-100 作者简介

吴盛雄(1972--),男,福建寿宁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Wu Sheng-xio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necessitie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of inter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analyses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 system, proposes the mode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discusses feasibilities of realization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ies in TVU syst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literature cooperation.Key words: TVU’s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tudy on the mode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10

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策略

使用调查表和实地走访等方法,从电子资源、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服务内容、参考咨询服务及图书馆网站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宁波地区7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现状,基于网络环境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策略和途径.

作 者:吴昊 WU Hao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宁波,315100刊 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年,卷(期):9(3)分类号:G258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信息服务 发展模式

图书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文化 环境建设

0 引言

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图书馆管理文化构建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1 物质环境

良好的图书馆管理文化以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为依托,因此,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要重视外在物质形态,要创建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1.1 从功能上考虑馆舍设计 在建造一幢图书馆时,主要要考虑到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据此考虑的因素有:

1.1.1 规模设计 图书馆必须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各项服务措施,使之能与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协调一致,并符合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图书馆的面积由几个因素决定,包括本地区的特定要求,图书馆的功能,可用资源多少、馆藏规模、可用空间以及相邻其它图书馆的情况。

1.1.2 空间设计 在规划新馆建筑时,必须考虑以下各方面:馆藏空间;读者阅览空间;员工工作用空间;团体聚会的空间;公众和员工活动的空间;图书馆的机械设施服务的空间,例如电梯、通讯、供暖、通风维修和清洁用具存放空间等。

1.1.3 设施和设备 图书馆还应当提供必要的电子、计算机和音像设备,包括连接因特网的个人计算机,公共检索书目,缩微胶卷阅读器等:技术设施,包括公共访问工作站,打印机、CD-ROM工作站、复印机、缩微胶卷、胶片阅读器、公用打字机和语音设备等;为残疾读者提供的设备:员工设施;其它必要的设备。

1.1.4 设计特色 图书馆必须能确保为所有的读者特别是残疾人方便使用。应外观明亮,有易于识别的标志;图书馆的大门必须醒目易见,位于大多数读者容易进出的地方;图书馆必须注意消除使用障碍;采光必须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

1.1.5 标志的设置 图书馆的外部标志不但能表明馆舍的特殊功能,也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最基本形式。因此,必须仔细设计标志使其能展示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内部各区域和馆藏部分都必须使用符合专业标准的明显标志方便读者查找,必要的话,标志还应使用盲文。在某些必要的地方,图书馆的标志还必须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明图书馆开放时间的标志应该在馆外就能够看得到。

1.1.6 图书馆的环境 图书馆必须为其服务提供宽敞、舒适的物理环境,吸引公众来馆;应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以利于保护馆藏和提高图书馆的舒适度。图书馆的资料必须开架陈列,放在方便读者拿取的高度。

1.1.7 安全 图书馆必须要考虑防火、防虫、防鼠等。所以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尤其是防火,为了确保人员和馆藏资源的安全,应设置烟火报警器和安全装置。灭火器和紧急出口的位置必须有清楚的标识。

1.2 图书馆的“物”应充分体现文化意蕴 图书馆的除了实用性之外,还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意蕴。也就是说,透过这些“物”让人感受到一种科学精神、哲理沉思和人类文化关怀等精神追求的文化意蕴。要使图书馆在充分发挥其实用性价值的同时,也给读者心灵以精神性的文化陶冶和濡染,即所谓“性灵之融合,神意之感触。”所以,在立意上应着力突出图书馆知识的性质,创造一种朴素雅致、简洁明朗和舒适亲切的气氛,从形式、意境都让读者感到图书馆特有的典雅的书卷气。

首先,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建设。它首先体现在各个图书馆科学的馆址选择和独特新颖、富含韵味的建筑风格上。虽然风格各异,但却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图书馆建筑要与环境协调一致,即馆舍内外的自然因素、布局、装饰等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图书馆的性质相协调,与读者的阅读心理相协调。其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可从家具、灯饰、壁画、名人篇言、导示牌、花卉盆景等物品的色彩、造型上来丰富空间效果,突出文化内涵,让读者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整体采用灰白基调,显得优雅、庄重、洁净。配以淡蓝色调点缀,象征海洋特色。大堂展览厅内墙上是一幅大型木制浮雕“海洋之歌”,勾勒出人类对海洋的热爱和歌颂之情。每间阅览室门口两旁均悬挂山水花鸟国画或名人书法,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图书馆雅致的意蕴还应表现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严肃性与艺术的完美性。形成一方面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继承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规范,另一方面接受当代多元文化的互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情趣。因此,要求图书馆的“物”既给人以恬静幽雅的美的熏陶,又体现出严谨、科学的主题。

1.3 结合本馆实际,提倡特色 环境的建设崇尚个性风格,提倡不同图书馆的风格具有各自浓郁的特色。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源泉,具有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功能,不同馆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现。因此,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本馆实际,塑造出突出个性的良好形象,力求做到保持风格,发扬传统,提倡特色。

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外观结构、布局风格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许多构思颇为独特。譬如:湛江海大图书馆与美丽的玛洱湖风景区—湖光岩相邻近,整个建筑呈Y型结构,外观建筑兼具中西文化风格,寓意东西文化的交融。图书馆前方的文化广场视野开阔,草坪、鲜花、造型独特的树木、喷泉和巨石构成如画的景色。尤其是喷泉中央立着“学海探骊”的雕塑,引人注目。它的顶部是一本书,也像一只海鸥,中间的圆球象征珍珠,周围表示海浪。雕塑标题“学海探骊”由成语“探骊得珠”(出自《庄子·列御寇》中的典故)引伸而来,表示学海求艺不惧涛阻的决心。

2 人文环境

图书馆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充分表现出图书馆管理文化韵味的人文环境。可以说,图书馆的人文环境蕴藏在物质环境当中,在物质环境中得以体现出来。图书馆是一个集求知、启迪、修心、炼性于一体的育人场所。图书馆环境所体现出的独特的典雅、宁静的氛围,与来自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以及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谐统一构成图书馆的文化意蕴。人们在这种文化意蕴中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吸引着图书馆人在这里长期从事着整理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神圣事业。吸引着读者在这里阅读、沉思和笔耕,并保持着求学的从容、优雅和真诚。另外,图书馆员端庄稳重的姿势、文雅谦逊的语言、优美脱俗的气质风度、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自律不懈的人生准则等,也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以舒适的环境来欢迎读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服务读者是体现对人类知识殿堂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江敏.以人本管理构建和谐图书馆[J].管理观察.2008.(1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研究 篇12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革, 主要体现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业务工作、工作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及人员素质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

(一) 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产生影响

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更新。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是印刷型文献, 而在网络环境下, 数字信息资源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所以, 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料呈现出了数字信息资源与印刷信息资源并重的特点;二是改变了信息资源更新的方式。传统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更新主要是通过交换、购买或者接收捐赠等形式, 而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可以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通过租用、购入或者免费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三是提高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率。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印刷型文献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高校图书馆馆藏难以满足学生以及教师对信息的需求, 而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有限经费来购置大量数字资源,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经费使用的效率。

(二) 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素质要求产生影响

网络环境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传统定位。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图书馆工作者的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馆藏、借阅与典藏等, 在这些工作之外主要是接待与服务读者, 由此可见, 传统的图书管理员定位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中介, 图书馆中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参与, 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而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以及自动化管理基本实现, 信息资源载体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所发生的改变使高校图书馆具有了更高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服务效率, 在此过程中, 图书管理员与学生以及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的组织整理与检索, 图书管理员已经成为了为学生以及教师在检索文献中的信息咨询者。这要求图书管理员能够控制信息的质量并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图书馆管理知识,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 这对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 充分利用网络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出了四种特点:一是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二是增长速度较快, 具有较强动态性;三是流通面较广, 变动十分频繁;四是整理无序, 在质量方面良莠不齐。针对这些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需要遵循以下几种原则:一是共享性与层次性的原则;二是特色化的原则;三是重点性的原则。在此过程中,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印刷型资源建设。虽然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印刷型资源在某些方面具有数字化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印刷型资源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并且能够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在印刷型资源的选取中, 其内容的选取要遵循经典化、核心化以及前沿化原则, 并要避免重复性建设;二是强调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在此过程中, 首要进行馆藏数目的数据库建设;其次, 要重视将馆藏中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转换;第三, 有必要根据学校中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学科数据库建设, 第四, 有必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扩充图书馆馆藏, 并避免重复建设和较大的经济投入, 在此过程中提高共享意识, 设置共享组织和机构, 建立共享合作关系并完善共享制度。

(二) 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 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者既是信息资源组织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提供者以及信息利用的引导者与教育者;二是明确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业务素质三个方面;三是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培训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在此过程中, 可以使用的方式包括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自学、交流等;四是建立与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机制。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调动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评优评先、表扬表彰、物质奖励等形式来为图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完善人才竞争机制, 在录用方面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要通过考核力度的加大来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 从而确保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翠菊.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2) .[1]王翠菊.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2) .

[2]岳丽燕.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报, 2005 (11) .[2]岳丽燕.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报, 2005 (11)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下一篇:记忆中的外婆-叙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