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管理整理(共6篇)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英国近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第二节 英国现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现代报业)
第一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节 古代的新闻传播: 口头,手写,印刷 第二节 16世纪:手抄小报和新闻书 第三节 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
1.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2.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3.世纪上第一张日报:德意志地区,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第四节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概说
一、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
二、无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工人报刊、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工人报纸主要为团结工人共同进行经济斗争服务。无产阶级报刊的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工会或政党)结为一体。
三、1.上层报纸: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立;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
2.廉价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
1、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矛盾。围绕这一矛盾,各国报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
①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②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大量兴起。③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刊成了新的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报业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和稳定。④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政党报刊的特点:政治上有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政党;内容重时政言论;读者为上层社会。⑤工业革命给近代报业带来重大影响。
各地联系密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提高了城乡民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教育普及,扩大读者群。邮电通信更加便利。广告增加,资金充裕。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使得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商业报刊发展起来。
第二节 英国近代报业
一、英国最早的周报《每周新闻》。
18世纪中期,辉格党的报刊随着该党在议会中势力的加强而渐居上风。
二、1、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2、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
3、《泰晤士报》:在报业独立化的趋势下创办。英国资产阶级非政党报刊的主要代表。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三年后正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4、《每日电讯报》: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每日》是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以后变为上层报纸。
5、《北极星报》: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出版15年。《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地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
6、密尔顿和出版自由:密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密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认为这种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限制这种自由只会伤害真理。列宁说,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
三、英报业领域的压制与反压制: A、英国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
1.征收印花锐。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为“知识税”。2.运用法律制裁。四种名目:叛逆罪,煽动诽谤罪,侵犯国会特权,总逮捕令。3.实行津贴收买。实际上就是贿赂收买。
各种手段使报刊备受压抑,报界进行了反复的斗争,这是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继续,也是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同旧势力斗争的一种反映。B、反压制斗争:
1. 集中在报道国会的问题上。有的报刊采取省略字母的办法报道国会议员和政界人物。2. 批评当权人物方面。一些报人因在刊物上批评重要人物而被捕。但政府迫于群众的抗议而释放被捕者。
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 1.哈里斯《国内外公共事件》 1690年
2.坎贝尔《波士顿新闻信》 1740年北美殖民地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 3.纽约三大便士报:《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
4.曾格案件: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轩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5.美国独立战争中卓越的报刊活动家:
(1)亚当斯:宣传家、革命组织者,也是报人,办过报纸。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2)托马斯:印刷工出身,与人合办报纸,不久买下全部产权,独自经营。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列克星敦战斗打响后,他率先发表了详细报道,一系列文章有力地鼓舞了人民投入战斗。
(3)佩因:曾在《宾西法尼亚杂志》任编辑,指责英国专横,宣传取缔黑奴制。出版政论小册子《常识》,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随着时局的发展,又先后发表了13篇题为《危机》的文章,在危急关头鼓舞了士气。
6.北美殖民当局对报刊的压制手段:1.实行出版许可制。2.实施诽谤法。3.贿赂和收买某些报业主。7论述:(1)杰弗逊和新闻自由
杰弗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精辟概括。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经他为首的斗争,国会于1789年制定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共10条。
杰弗逊的民主思想中,新闻自由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1.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他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他认为打开通向直理的门户,巩固用理性来检验每一件事情的习惯,是我们能传给我们的继承者的最有效的约束物,以这种约束来防止他们用自己的意见来约束人民.4.局限:他倡导的新闻自由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秩序服务的。(2)美国廉价报纸:
大致在南北战争以后,独立的民营报纸才全面取代政党报纸,确立了在报坛的主体地位。
1.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创办。①坚持低价发行。②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③重视广告收入。为美国开商业小报的先河。
2.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发刊。创办人贝内特。热衷于耸人听闻的题材,报道内容更加广泛,更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注意全国性信息和国际新闻。首创金融新闻栏,首创社交新闻,率先提供体育新闻。1924年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3.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发刊。创办人格里利,出身印刷工。《论坛报》同辉格党的政治活动常常是难解难分的。①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②重视言论,宣传社会主义,提倡开发西部,要求打击投机商人,严惩贪官污吏等。《论坛报》的改革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二: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度。《论坛报》重视延揽人才,马克思曾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道德机关报”。
4.《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它实际上始终反映雷蒙德的党派倾向。
第四节 法国近代报业
1.法国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2.法国资产阶级报业的演进轨迹:19世纪前期,官报和政党报刊占报业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出现了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3.《报纸》: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1631年勒诺多创办。经国王特许发行,是官方的喉舌。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了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
4.《人权宣言》:1789年8月,法国国民会议通过。其中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议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5.意义: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且正式写入法典。②它强调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的其局限性。6.雅格宾派的报纸:
(1).马拉的《人民之友报》:马拉,医生,法国革命爆发后投入战斗,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1789年创办《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最终被吉伦特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马拉和《人民之友报》。(2).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3).德穆兰和《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
7.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廉价报纸:《新闻报》、《世纪报》,1836年7月1日创办于巴黎
(1).《新闻报》:资产阶级报人吉拉丹创办。特点:①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②刊登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③多刊登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④改革报业经营,增加广告收来降低报价,这在法国是首创。
(2)《世纪报》:杜塔克创办。是独立经营的商业报纸。报道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率先刊登短篇小说。还组建广告公司。
8.《出版自由法》: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的正式的新闻法律。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9.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由于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造成很坏影响。而且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10《法兰西共和国公报》: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报价昂贵。
11.《杜歇老爹报》:发行量最大报纸。阿贝尔创办。读者对象是广大群众,语言浅显通俗,很受读者欢迎。态度鲜明,言论泼辣。
第五节 德国现代报业
一、德国(日本)没有明显的廉价报纸时期,这是和英美法有所不同的。
二、联邦德国至今没有全国性的报业中心。报纸绝大部分为商业报纸。
三、施普林格报团:90年代后期,德国最大的报团为施普林格报团。创办广播周刊《听》,《汉堡晚报》,买《世界报》75%的股份。被称为“报界沙皇”,拥有全国性日报《世界报》和《图片报》。
1.《法兰克福汇报》:1949年创刊于法兰克福。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对象主要为政界、工商界、文教界人士。
2.《世界报》:施普林格买75%股份。消息灵通,报道广泛,编排活泼。国内外有广泛记者网,两面报道并重。读者为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中年人。
3.《南德意志报》:1945年创刊于慕尼黑,1949年改为日报。倾向社民党。读者为自由派知识分子。4.《图片报》:1952年创刊汉堡,图文并茂的大众化报纸。
5.《明镜》周刊:1947年创刊,社址汉堡。政治上中间偏左,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
第六节 日本现代报业
一、军国主义统治时期,当局控制报业的措施有:
强化管理机构;限制报道内容;控制纸张供应;强行合并报纸。这是日本报业的“统制时代”,是日本新闻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
二、近期全国性报纸五家:《读买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这些报纸面向全国发行,在舆论界居主导地位。
三、垄断情况:五家全国性大报,已形成为五个全国性的垄断集团。①它们都在东京、大阪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设立本社,分别出报。
②它们除出版报刊外,还兼营广播电视,有广告和其他文化事业公司,是传播媒介集团。③兼营大众传播以外的行业。
1.《朝日新闻》:1879年于大阪,村山龙平。1888年打入东京,开始出版《东京朝日》,1940年两地报纸统称《朝日新闻》。广泛刊登国际国内新闻,既注重速报,又致力于详报和解说,一贯重视采用先进传播技术。2.《读卖新闻》:1874年创办于东京。除了国内外新闻外,注重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版面活泼,文字通俗。3.《每日新闻》:前身是1876年创办的《大阪日报》,创刊年份定于1872年,这是《东京日日新闻》的创办之年。在战前和战时曾是日本第一大报。
4.《日本经济新闻》:前身是《中外物价新报》,曾与《日刊工业新闻》等10家报纸合并,1946年定名。是一份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经济报纸,是财团、工商企业、银行界中上层人士必读之物。注重准确、快速的经济报道和经济动向分析。报社设有一系列调查研究机构。
5.《赤旗报》:日本共产党机关报,现存政党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家。1928年创办。把宣传日共纲领、发展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实现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任务。主张通过《赤旗报》联系群众,推进党的活动。6.《产经新闻》:《日本工业新闻》和其他报纸合并成。由经济报纸转变为综合性报纸,和政界、财界、企业界右翼势力关系密切,政治态度偏右。7.重要期刊:《文艺春秋》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节 概说
1、俄罗斯地区报业至今已走过300年的历程。300年的报业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独联体时期。
2、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703年沙皇彼行一世倡导出版的《新闻报》
3、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19世纪6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有《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民粹派是继革命民主主义派之后出现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米海伊洛夫斯基,主要刊物有《俄国财富》等。
4、俄国无产阶级报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工人报刊、全俄政治报、布尔什维克党报。
5、列宁领导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党内两上政治派别: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党创办了大型群众性的政治日报《真理报》。
6、苏联时期:列宁在革命胜利前后阐发了一系列报刊思想,对社会主义报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卫国战争期间,以《真理报》为旗帜的苏联报刊是全党、全国的舆论中心,是思想战线上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1985年戈尔马乔上台后,苏联开始了社会政治的全面改革。
第二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1、《新闻报》: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问世。是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宗旨是报道战争消息。这张报纸的出版,标志着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任《新闻报》主编。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该报经常发表文章,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攻击、诽谤。《新闻报》慑于革命的威力于1917年底停刊。《新闻报》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做了大量的舆论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2、《莫斯科新闻》:1756年,莫斯科大学依照《新闻报》的样式创办,自此打破了官办《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是非官方报纸,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由于报纸编辑权的更易,该报政治立场也常发生变化。卡特科夫任主编时,他是一个君主主义者,反报纸办成君主主义的刊物,宣扬地主和僧侣的反动观点。
3、十二月党人报刊活动:俄国军队追击法国侵略军征战国外。1825年12月,军队起义,史称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北级星》(1823-1825)。它是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北方协会”的不定期刊物,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4、赫尔岑是俄国早期的革命家、思想家。他把废除农奴制作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步,希望通过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他的思想为后来俄国的民粹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赫尔岑与人合作出版了《北极星》丛刊和《钟声》杂志。《北极星》的刊名和宗旨与十二月党人1823年创办的那份《北极星》相同。《钟声》最初为月刊,后来改为不定期刊。
5、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这些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创办了一批民主主义报刊,其中最著名的是期刊《同时代人》和《祖国纪事》。
6、《同时代人》: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出版。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185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主持编辑工作后,该刊经常发表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7、《祖国纪事》:1839年版得堡创办。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由安·克拉耶夫斯基负责发行,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大力宣传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由于《祖国纪事》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支持俄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查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
8、民粹派的报刊《俄国财富》: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宣扬唯心史观,诬蔑革命群众运动。1905-1907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米海伊洛夫斯基曾任主编。
9、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时期:①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工人报刊。②列宁和全俄政治报《火星报》。③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分裂和布尔什维克报刊。
10、工人报刊:1880年出版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工人曙光报》。由于沙皇政府的迫害,报纸只出了一期便停刊。
11、《火星报》: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火星报》创刊后不久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内瓦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了评论。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宣传内容: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
经济派的特点:①崇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否认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
②崇尚经济斗争,认为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不是工人运动的任务而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事情。③在思想上崇尚自发性,在行动上崇尚经济斗争,在组织上就必然依恋涣散的小组习气和手工业方式,否认建立统一集中的政党的必要性。
宣传党的纲领:当时《火星报》实际上起着俄国工人运动指导中心的作用,它必须为召开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好党纲的准备。
组织工作: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火星报》组织工作的特点:①收集稿件和信件。②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③在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④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①使多数地方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②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③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以前的《火星报》为“旧《火星报》”。
12、《前进报》: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1905年于日内瓦。该报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3、《无产者报》:1905年于日内瓦,列宁任主编。布尔什维克党新的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因而停刊。
14、《新生活报》:1905年彼得堡创刊。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日报。其革命宣传,深受广泛群众的欢迎。
15、《工人报》: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将《工人报》定为它的正式机关报。
16、《明星报》:1910年彼得堡。一份公开出版的供先进工人阅读的报纸。1912年5月5日,《真理报》创办的同时,《明星报》停刊。
17、《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该报是全俄性的政治讲坛、广大工人的耳目喉舌。1914年停刊。《真理报》第一阶段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却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的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准备和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③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④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真理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
第三节 苏联时期的报业
苏维埃政权初建阶段:取缔资产阶级反动报刊,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闻体系。党采取了一系列组织措施,克服行政重重困难,在国内战争和经济恢复时期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报刊为主、以地方报刊为辅,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以服务于不同读者的专门报刊为辅的新型报业网络。
当时建立的中央报纸:《真理报》:1917年在彼得格勒恢复原名出版。《消息报》1917年在彼得格勒出版(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机关报)。《贫农报》,《经济生活报》,《民族生活报》,《劳动报》,《红星报》,《共青团真理报》。
新经济政策时期报刊方式的调整:列宁曾三次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适应,要求报纸调整方针,把经济报道放在宣传的首要地位。
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有精辟的阐述:
①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②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③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一定要让所有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来写稿,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发表自己的意见。
解冻的年代:赫鲁晓夫认为以前的报纸言论过于沉闷、保守,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新闻自由。于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国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段比较活跃的时期,被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称为“解冻的年代”。一大批30年代大清洗中受害者恢复了名誉,报纸上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对工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报纸上也逐步接触和揭露。
苏联新闻体制的含义:一是指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一是指国家对媒介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方式。
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①新闻媒介全部国有。②媒介管理高度集权。③媒介功能只重宣传。④信息来源十分单一。⑤媒介言论高度统一。
苏联新闻业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
苏联第一部新闻法《全苏新闻法》:1990年6月正式通过。几个重要规定:①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②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③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
第四节 独联体各国报业现状
一、俄罗斯目前的新闻体制特点:
1.多元化的媒体归属形式:①官办报刊。②政党报刊。③同仁报刊。④商办报刊。
2.多样化的媒体调控形式:①行政手段。②经济手段。③法律手段。俄罗斯联邦1991年12月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法》。
二、独联体其他国家现状:①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②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③报业活动出现无序局面。④对媒介的法制管理开始起步。
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
1.哈里斯《国内外公共事件》 1690年
2.坎贝尔《波士顿新闻信》 1740年北美殖民地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 3.纽约三大“便士报”:《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
4.曾格案件: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轩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5.美国独立战争中卓越的报刊活动家:
(1).亚当斯:宣传家、革命组织者,也是报人,办过报纸。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2).托马斯:印刷工出身,与人合办报纸,不久买下全部产权,独自经营。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列克星敦战斗打响后,他率先发表了详细报道,一系列文章有力地鼓舞了人民投入战斗。
(3).佩因:曾在《宾西法尼亚杂志》任编辑,指责英国专横,宣传取缔黑奴制。出版政论小册子《常识》,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随着时局的发展,又先后发表了13篇题为《危机》的文章,在危急关头鼓舞了士气。5.北美殖民当局对报刊的压制手段:(1).实行出版许可制。(2).实施诽谤法。
(3).贿赂和收买某些报业主。6.论述:杰弗逊和新闻自由
杰弗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精辟概括。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经他为首的斗争,国会于1789年制定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共10条。
杰弗逊的民主思想中,新闻自由思想占有重要地位:(1).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他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他认为“打开通向直理的门户,巩固用理性来检验每一件事情的习惯,是我们能传给我们的继承者的最有效的约束物,以这种约束来防止他们用自己的意见来约束人民”。(4).局限:他倡导的新闻自由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秩序服务的。7.美国廉价报纸:
大致在南北战争以后,独立的民营报纸才全面取代政党报纸,确立了在报坛的主体地位。
(1).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创办。①坚持低价发行。②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③重视广告收入。为美国开商业小报的先河。
(2).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发刊。创办人贝内特。热衷于耸人听闻的题材,报道内容更加广泛,更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注意全国性信息和国际新闻。首创金融新闻栏,首创社交新闻,率先提供体育新闻。1924年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3).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发刊。创办人格里利,出身印刷工。《论坛报》同辉格党的政治活动常常是难解难分的。①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②重视言论,宣传社会主义,提倡开发西部,要求打击投机商人,严惩贪官污吏等。《论坛报》的改革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二: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度。《论坛报》重视延揽人才,马克思曾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道德机关报”。
(4).《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它实际上始终反映雷蒙德的党派倾向。
第四节 法国近代报业
1.法国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2.法国资产阶级报业的演进轨迹:
19世纪前期,官报和政党报刊占报业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出现了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3.《报纸》: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1631年勒诺多创办。经国王特许发行,是官方的喉舌。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了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
4.《人权宣言》:1789年8月,法国国民会议通过。其中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议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意义: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且正式写入法典。②它强调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的其局限性。5.雅格宾派的报纸:
(1).马拉的《人民之友报》:马拉,医生,法国革命爆发后投入战斗,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1789年创办《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最终被吉伦特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马拉和《人民之友报》。(2).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3).德穆兰和《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
6.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廉价报纸:《新闻报》、《世纪报》,1836年7月1日创办于巴黎
(1)《新闻报》:资产阶级报人吉拉丹创办。特点:①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②刊登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③多刊登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④改革报业经营,增加广告收来降低报价,这在法国是首创。
(2)《世纪报》:杜塔克创办。是独立经营的商业报纸。报道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率先刊登短篇小说。还组建广告公司。
(3)《出版自由法》: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的正式的新闻法律。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7.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由于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造成很坏影响。而且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1)《法兰西共和国公报》: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报价昂贵。
(2)《杜歇老爹报》:发行量最大报纸。阿贝尔创办。读者对象是广大群众,语言浅显通俗,很受读者欢迎。态度鲜明,言论泼辣。
第五节 德国近代报业
1.德国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
2.《莱茵报》:1842年元旦,德国莱茵科伦一些资产阶级代表创办,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马克思从5月开始为报纸撰稿,10月被聘为主编。该报揭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一再遭到检查官的刁难。后马克思辞职,报纸被查封。办报思想:
①《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同普鲁士当局的斗争中,深刻地阐发了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严厉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马克思十分重视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地位。
②《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还鲜明地提出“人民报刊”的思想。他指出,人民报刊代表人民意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表达者。他强调人民报刊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莱茵报》:欧洲革命兴起之时,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贯彻共产主义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在德国创办大型日报。为了继承《莱茵报》的战斗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他们采用《新莱茵报》的名称。1848年6月1日创刊。马克思任主编,撰写文章。1849年5月19日该报终刊。3.《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
办报思想: ①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报纸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这一特色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马恩以后形式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先导。②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新莱茵报》无时无刻不在反映运动,干预运动。它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广泛的通讯员网,十分重视读者来信。
③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新莱茵报》区别对待敌、我、友,在工人运动遭到镇压时挺身而出。总之,《新莱茵报》的办报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报刊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4..《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了抗击反动政府的迫害,德国党的领导决定在国外出版机关报,1879年9月28日,《社会民主党人报》发刊。这是一份周报,先在巴黎出版,后迁往伦敦出版,共12年。报纸出版期间,马克思、恩格斯不断给以关怀和指导。它是当时国际和德国工人运动中最重要的报刊之一。1890年“反社会党人法”被废除,该报自动停刊。马、恩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5.《莱茵报》时期+《新莱茵报》时期+总
(1).党报必须宣传党的政治纲领,高举党的旗帜前进。(2).党报应该发扬民主,开展党内批评和监督。(3).党报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第六节 日本近代报业
1.荷兰商馆收集的国外消息,名为《荷兰传闻书》。后改送《爪哇新闻》。幕府译出后名为《官版·马达维亚新闻》。这是日本最早的官方译报。
2.明治维新的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3.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新闻法规:1869,《报纸印行条例》。
4.《横滨每日新闻》:1871年1月,日本首家日报。日文铅字排版,单面印刷,新闻报道与广告各占一半。5.从政论报纸至政党报纸:
1877年以后,日本民间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自由民权运动。民权派对立面被称为官权派,很多报纸成为“政论报纸”。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报纸卷入了对立派别的交锋。这些政党报纸围着制宪和政治体制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政府担心这种争论将会导致难以收拾的社会运动,因而采取两手政策加以干预:一方面,修改报纸条例,加强对报业的限制;另一方面,削弱和瓦解对当局持反对态度的自由党和改进党。6.通俗小报的出现:
《读卖新闻》:1874年11月2日发刊于东京,创办者为子安峻等人。《朝日新闻》:1879年1月25日发行于大阪,村山龙平长期担任社长。
日本的通俗小报和欧美的廉价报纸相类似,但日本没有明显的廉价报纸时期,这里的通俗小报几乎是同政论报纸同时产生平行发展的。在政论报纸和政党报纸盛行时,有的小报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政党报纸衰落之时,这些小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大报的位置,不仅发行量远远超过当时的大报,而且普遍增添了政治新闻的商情报道,分担了部分大报的功能。这又是和欧美国家不同的。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节 1.西方主要国家的现代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②报业社会化。③报业垄断开始发展。近代报业转变为现代报业的标志:商业化、社会化、垄断化。近代报业演变为现代报业的标志:商业化、社会化、垄断化。
第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①“一城一报”现象日渐普遍。②报团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先后形成了报业垄断的局面。这是一种市场性的垄断。在德日意等国,走上了法西斯行政性垄断的道路。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加深。出现“超级报团”,跨媒介、跨行业垄断,跨国、跨地区垄断。出现多种垄断组织形式:报业集团,传播集团,联合企业或混合企业,跨国集团。第二节 英国现代报业
1.《每日邮报》: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1896年,哈姆斯沃思创办。《每》是在廉价报纸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有新的发展:
①内容上,报道范围广泛。比上层报纸有更多的社会新闻;比一般廉价报纸有更多的重大新闻报道。②业务上,提倡精编易读,文字简短。读者有企业界人士,也有文化不高的大众。③改善经营管理,广揽广告。
哈姆斯沃思: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后买下《新闻晚报》,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创办前曾出试刊并大力宣传。他还创办了妇女小报《每日镜报》。1908年买下《泰晤士报》。英国最早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哈姆斯沃思组建。
2.共产党报刊的兴办:1930年元旦,英共机关报《工人日报》创刊。
3.近期报团:新闻国际公司(默多克集团的公司);镜报报业公司;快报报业公司;联合报业公司;汤姆林集团公司;观察家报集团。
4.《泰晤士报》:1785年创办于伦敦。一贯标榜独立,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舆论工具。业务上,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尽,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也重视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5.《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长期由利维家庭经营,以后买出。自称持“独立保守”的政治观点,宗旨:“提供充分、明了和易于理解的新闻”。该报以廉价报纸伯面目问世,但以后演变了一份上层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
6.《卫报》:1821创办时为周报,后改为日报。重视言论,重视国际新闻。读者主要是政界、知识界和中产阶级。斯科特曾任主编。
7.《金融时报》:1888年创办。全国性经济金融报纸,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在金融经济界拥有广泛读者。
8.《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1843年创办于伦敦。原为经济杂志,后办成政治时事周刊。9.《新政治家》:工党左翼影响下的政治性周刊。
第三节 美国现代报业
1.美国第一个报业集团:斯克里普斯报团
2.普利策和《世界报》: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从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办报生涯。1883年买下了纽约《世界报》,业务活动分为两方面:一是注重热点问题;另一是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新闻学者把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
①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 ②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
③重视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
④篇幅多、报价低;
⑤广泛运用新闻图片;
⑥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这种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因而被称为“新式新闻事业”。
3.黄色新闻:《世界报》有个连环漫画,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衣服的孩子。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把作者挖走后,普利策另请画家,于是两家星期日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新闻界就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
4.《纽约新闻报》在黄色新闻的使用上比《世界报》更粗劣。主要版面充斥着凶杀、抢劫、暴行、色情的报道,而且经常使用触目惊心的大字标题。舆论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新闻史学家认为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特殊做法,如:使用大号煽动性标题,滥用以至伪造照片等。
5.奥克斯和《纽约时报》:他摒弃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适于刊登的新闻”。他办求报道详实,认真选择人才,还善于经营管理,低价发行。《纽约时报》成为严肃型现代报纸的先驱,为美国报业跨入现代阶段设立了另一重要标志。
6.近期美国报纸在采编业务上的特点:①篇幅多,广告比重大。②内容向广和专两极发展。③报道注重深度化,版面更趋形象化。
7.重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今日美国》。
(1)《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年,1896年奥克斯接办。新闻全面,内容详尽。对国际国内重要新闻都有充分报道,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该报篇幅浩大,版面严整,外观清秀。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2)《华盛顿邮报》:创办于1877年,在迈耶手中渐有起色。该报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3)《洛杉矶时报》:创办于1881年,钱德勒成为发行人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国际新闻和全国性要闻的报道,多发深度分析文章,注意反映各派政治观点。该报终跻身于三大报行列。读者对象为西部上层社会。
(4)《华尔街日报》:创办于1889年,道·琼斯公司出版。侧重于财政金融的日报,还注意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政治上代表大资产阶级。读者除了金融界、企业界外,还有政界和上中层知识分子。(5)《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创办于1908年,基督教科学协会在波士顿出版的面向全国的报纸。发刊时起就抵制黄色新闻,一贯保持了严肃正派的传统。注重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擅长于解释性报道,重视刊登文艺、科教方面的特稿。国际报道尤负盛名。读者大多有较高的文化和社会地位。
(6)《今日美国》:1982年甘尼特报团创办,阿灵顿出版。内容简明、编排新颖。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注重信息图解,以短取胜。读者主要是商界人士和旅游者。
8.重要期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读者文摘》
(1)《时代》:1923年,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版。是解释性报道的先驱,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补充材料,配上照片。印刷精美。
(2)《新闻周刊》:1933年创办于纽约,原属麦克劳-希尔公司。除国内外时事分析外,还刊登专栏作者文章及人物访问记等。
(3)《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司在华盛顿出版。194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并成。内容严肃,军事方面文章较多,也常刊登政府头面人物谈话。
(4)《读者文摘》:1922年华莱士创办,纽约。综合性文摘杂志,材料来源于报刊和书籍,内容广泛。选材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文字通俗流畅,吸引了众多中下层读者。
第四节 法国现代报业
一、现代报业的开端
1.法国报业进入现代阶段的重要标志(不止法国):商业性报纸日趋兴旺,在报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巴黎四大日报
①《小新闻报》,首创图画副刊;
②《小巴黎人报》,报道范围广泛;
③《晨报》,美国大众报纸的风格;
④《新闻报》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左拉曾为它写过小说。2.法国政党报纸:《巴黎回声报》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演变
(一)各类报纸的兴衰
《人道报》:1904年,社会党创始人饶勒斯在巴黎创办。社会党机关报。两次大点之间,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而斗争,报道宣传社会主义苏联。
(二)各类报团的出现:普鲁沃斯特集团,柯蒂集团,温德集团,帕特诺特报团
(三)战时的动荡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党报纸明显衰落,商业性报纸上升至主体位置,形成了垄断化的格局。
(一)报业的生建和演进
二战后,法国的报业结构有明显变化:①巴黎报纸比重下降,外省报纸比重上升。②报业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二)兼并和垄断
垄断化过程:
①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实力较为雄厚的大报崭露头角。
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全国垄断格局形成。
③70年代以后,一方面,区域性报业垄断继续加强;另一方面,出现了称霸全国的超级报团。
四、近期状况
(一)一般情况:法国报纸按习惯分:巴黎报纸和外省报纸。巴黎报纸重视言论,有《费加罗报》。外省报纸是消息性的,有《法兰西西部报》。法国的杂志比报纸兴旺。
(二)报团和垄断情况:埃尔桑报团,阿歇特集团,阿莫里报团,世界出版集团,马亚德报团。
(三)重要报纸:
1.《世界报》:1944年创办于巴黎。目前最有影响的日报。严肃的言论性报纸,政治上持中间偏左立场。读者是中上层知识界、政界和工商界人士。
2.《费加罗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后改为日报。是法国现在历史最久的日报。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
3.《法兰西晚报》:前身是《保卫法兰西》,1944年公开发行。大量刊登社会新闻、煽情主义新闻,格调不高。
4.《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企业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性英文日报。是美国资产阶级观察世界、传播观点的重要阵地。
(四)重要期刊
1.《快报》:新闻周刊。
2.《巴黎竞赛画报》
3.《鸭呜报》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和发展 第一节 概说
1.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史的共同点:
①早期报刊多四殖民者创办。
②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成长。
③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这些国家的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建立自己的报业体系。
发展中国家人口为发达国家的三倍,而报纸发行量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亚、非、拉美各洲各国之间的情况又很不平衡。一般说来,拉美国家报业较为发达,亚洲多数国家报业已有一定基础。非洲报业起步晚、基础差。
2.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②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③商业报刊为主。3.发展新闻学/指导性新闻业:
多数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这种理论被称为“发展新闻学”或“指导性新闻业”。
第二节 亚洲国家报业
1.印度第一家英文报纸:《孟加拉报》 2.印度现在历史最久的报纸:《孟买新闻》
3.罗易:在加尔各答用孟加拉文办了周报《明月报》和《孟加拉使者》,宣传民主思想,这才有了印度人自己办的报纸,罗易被视为印度报业的先驱。
4.目前印度报业结构特点:
①种数很多,销量不大。
②语种繁多。③出版地集中。印度报业体制受西方的影响较大,报刊大多数是私营的。5.目前最有影响的日报:《印度快报》、《印度时报》 6.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新、马地区最早的华文报刊:《察出谷每月统纪传》,1815年8月5日。马六甲,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最早由华人创办的华文报纸:《叻报》,1881年12月,薛有礼在新加坡创办。7.《南洋商报》:陈嘉庚创办,1923年。《星洲日报》:胡文虎创办,1929年。二报合并后为《联合早报》,1938年。
8.马来西亚最有影响的日报:英文《新海峡时报》。
第三节 非洲国家报业
1.非洲第一份报纸:法文周报《预告报》,毛里求斯。2.非洲基本情况:非洲早期的报纸多为殖民者所办。3.埃及《总督报》:法文和阿拉伯文出版。4.《国际报》:南非国际社会主义者联盟出版。
非洲各国发展不平衡。富裕的地方报业已有相当规模;也有不少国家经济落后,文盲众多,政局动荡,严重制约了报业发展。80年代以前,非洲国家大多实行集权政治或一党执政的体制。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以多党制代替一党制的“民主化”浪潮。5.埃及
《总督报》:刊布官方消息。1827年,开罗,阿里创办,月报。近期状况:报刊主要用阿拉伯文出版。
现今三大日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消息报》。
《金字塔报》:创办于1875年。非洲第一大报。重视新闻报道特别是国际新闻时效和质量,也注意刊载文学艺术作品,评论和专栏文章颇有分量。在阿拉伯国家和全世界有较高声誉。南非:
《兰德每日邮报》:华莱士作主编。该报奉行自由主义方针,历史上发表过一些揭露南非当局劣迹的报道。经常报道并且抨击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行径。它列为世界12大报之一。
第四节 拉丁美洲国家报业
1.拉丁美洲基本情况:大多数拉美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初有了自己的报纸。
2.《巴西邮报》:拉美最早鼓吹民族独立的报纸。墨西哥:
3.《墨西哥公报》:西班牙当局在墨西哥创办。是这里最早的定期刊物。
4.《墨西哥经济、思想日报》:1805年,第一家日报。该报广泛报道政治、经济、法制新闻,开启了墨西哥报业的新起点。
5.墨西哥近期报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①私人经营。②合作经营。③政府资助或政党经办。6.墨西哥重要日报(西班牙文出版):《至上报》:社会左翼;《墨西哥先驱报》;《日报》。
巴西: 1.《巴西邮报》:何塞·马丁创办。
2.巴西近期状况:巴西报纸大多为私营。
3.三大报业中心:首都马西利亚,圣保罗市,里约热内卢。4.巴西近期重要报纸:《圣保罗州报》,《巴西日报》(私营报纸)。
5.《圣保罗州报》:国际报道篇幅多,内容广泛,背景材料和专栏文章有分量,体育报道也很出色。有“拉丁美洲的《纽约时报》”之称。读者为上层人士。
第六章 1.新闻通讯社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是各种新闻媒介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新闻来源,人们常称之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2.新闻通讯社传播新闻的方式:
①经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采用后再向广大公众传播;
②直接向订户传送文字、图片、图像或其他信息资料。
第一节 首批新闻通讯社的诞生和竞争
1.19世纪中期的情况:①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②近代报业大为发展,报纸开始注重新闻。③电信事业的兴起为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2.首批创建的新闻通讯:法国的哈瓦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的纽约港口新闻社。3.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在巴黎问世。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新闻通讯社。创办人哈瓦斯是第一个把Agence这个词用于通讯社的人。
4.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德国新闻通讯业的始祖。
5.路透社:1851年创办于英国伦敦。初期业务为金融消息,7年之后,才把业务扩大报界。法奥战争中,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介提前两天报道了这一事件。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沿着大英帝国的路线向外扩张。
从港口新闻社到美联社:1849年1月正式组成港口新闻社。8年后,与“电讯与一般新闻社”合并,组成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西部联合新闻社成立独立的公司,定名美国联合通讯社。
6.三社四边协定:19世纪50年代起,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家通讯社就有过一些交换股票行情的双边协定。协议交换新闻,并规定各以本国为发新闻的范围。后业务跨国,为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地区。
7.新闻通讯社从诞生时起就同本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紧密相关。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的兴衰演变
1.20世纪初美国出现两家新的通讯社:合众社(1907年,斯克里普斯报团)。国际新闻社(1909年,赫斯特报团)。
2.德国:海通社
3.塔斯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通讯社。1925年7月10日,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统管全苏的新闻通讯工作。负责在全苏联和国外收集和发布新闻。在国内新闻发布上居垄断地位。在国外也有众多的分社和记者。也向国外发稿,逐步向国际性通讯社前进。是对资产阶级通讯社垄断世界新闻市场的格局的重要突破。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的发展变化
1.合众国际社:1958年,合众社和国际社合并。
2.法国新闻社:1944年9月组成,官方通讯社。1957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法案,重新确定了法新社的法律地位,规定其为独立的公共企业。
3.俄罗斯通讯社:随苏联解体,塔斯社改组而成。
第四节 新闻通讯事业的现状
1.国际通讯社:也称世界通讯社。它们在世界范围内采集和发布新闻,在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或派驻记者,向遍及全世界的订户大量发稿。主要的国际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国新闻社,俄国的俄罗斯通讯社,中国的新华社,德国的德意志新闻社,意大利的安莎社,西班牙的埃菲社,日本的共同社。前五家称为五大通讯社。
2.国内通讯社:一般以采集和发布本国新闻为主。国外新闻是向国际通讯社订购。
国内通讯社有三种:①全国性的,称为国家通讯社,多为官方性质;②地方性的;③专业性质的。20世纪末期,世界新闻通讯事业的业务范围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不论从新闻通讯事业的总体上看,还是从某个通讯社的个体来看,业务范围都在不断拓宽,服务项目在不断增多。前景最为广阔的业务:①经济信息;②广播电视新闻(声像新闻)。3.重要新闻通讯社:
(1)美联社: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总部在纽约。通讯网络遍及全球。用6种文字发稿。美联社拥有覆盖全球的包括地面线路和卫星传送在内的通信网络。(2)合众国际社:商业性公司,总部在纽约。
(3)路透社:总社在伦敦。通讯网络主要在国外,共设6个分社。新闻稿主要为国际新闻,包括一般新闻和经济新闻。订户遍及世界。路透社还经营多种经济业务。
(4)法新社:总部在巴黎。资金来源中政府机构订费占55%。在战略上,它重视亚、非、拉美地区。(5)俄罗斯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是前苏联塔斯社的继承。1992年1月,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合并而成,直属俄罗斯政府。俄罗斯还有一家国家通讯社:俄罗斯新闻社,是以国营企业形式建立起来的国家通讯社。(6)安莎通讯社:意大利。新闻业务特点:①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②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7)埃菲通讯社:西班牙语系国家中规模最大的通讯社。(8)共同社: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半官方性质。
(9)交流新闻社:1964年成立于罗马。不是某个国家的通讯社,而是一批欧美新闻记者发丐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初创时意在架设拉丁美洲和欧洲之间的“新闻桥”,把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报道、改变世界新闻传播中的不平衡倾向作为自己的宗旨。
(10)中东通讯社:埃及国家通讯社。现在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的通讯社。(11)美洲通讯社:阿根廷的国家通讯社。
第七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概说
1.广播电视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2.广播的诞生过程:
①无线电波的发现。②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③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④电台广播的诞生。3.正式的电台广播: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4.广播事业的发展过程:(1).20世纪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
(2).20世纪30-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5.电视的诞生过程:
①电视技术的准备。
②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③正式的电视播送。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
④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6.电视传播样式:电视媒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①彩色电视。
②卫星传播。地面微波传送:是一种接力的方式的传播,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立一个中继站,因而传送环节多,建设费用昂贵。卫星传送比地面微波传送的环节少、覆盖面大、信号质量高、投资少,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电视的普及和国际化。
③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
④有线电视(电缆电视):把接收装置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它图像清晰,抗干扰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
⑤数字电视:传统的电视是采用模拟的方式,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电视信号的。新兴的数字技术则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能够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电视清晰,音响好。数字化涉及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大领域,其中尤以地面电视的数字化难度最大。
⑥电脑电视(多媒体电视):以卫星和光缆、电缆为基本通道、以电子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为基本载体的网络传播。
7.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化。8.世界广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
(1)政治分野:各国广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虽然各国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广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满足本国人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2)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大差异。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3)目前主要几种体制类型
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一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
9.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10.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谋求商业利润。
11.管理:对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行政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业
1.美国和世界广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正式播音。
2.全国广播公司命名为红色广播网和蓝色广播网。3.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6家电台联合组成。
4.三足鼎立的局面: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5.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广播事业成长的黄金时代。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方化、小型化,数量继续增长。商业电台一直是美国广播业的主体。6.美国广播电视长期实行私有私营体制,通过《联邦通信法》。
7.目前美国最大的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它们都有直属台(直接经营);附属台(签订合同)。
8.全国广播公司(NBC):1926年建立,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业务扩展到图书出版、唱片磁带等领域。积极发展外国业务。
9.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年建立,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
10.美国广播公司(ABC):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基础上建立,1945年正式用现名。11.福克斯广播公司(FBC):和美国电信公司全办全日夜有线电视新闻节目。12.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新闻(兴起于30年代);娱乐;广告。
13.公共广播电视:宗旨是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起源于20年代的教育广播。国会通过了《公共广播法》。14.美国的有线电视业包括:有线电视节目传输、有线电视节目供应
15.有线电视节目传输:主要是由有线电视系统的经营商在各地方自治机构批准兴建的有线电视系统组成。16.这种系统提供的节目:①基本节目。②付费节目。这类最大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美国电信公司、考克斯有线传播公司。
17.美国开办最早而且颇有影响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家庭影院”,主要提供电影和体育节目。1989年时代公司同华纳公司合并后,它成为时代/华纳公司的子公司。
18.目前美国影响最大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是: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CNN)。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业
1.1922年12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后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
BBC独家垄断,战后英国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建独立电视局负责管理。英国决定开放商业广播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同时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这种格局称为BBC和IBA的“双头垄断”。2.《1990年广播法》:1992年正式施行。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3.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
4.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
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但是它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又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
5.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
6.BBC的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娱乐节目比较正统。BBC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
第四节 法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法国广播事业历史的开始:1922年法国邮电部正式在艾菲尔铁塔设立电台。
法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的三个时期:①国营为主、允许私营的时期。②国家垄断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国家垄断体制。③国营业员私营并存发展时期。
二、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公营的体制
三、商业广播电视:商业广播是1982年开放的。商业电视开办于1984年。
四、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大型电缆系统由国家建设和经营,地方小型电缆系统由私营公司开办经营。
第五节 德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希特勒登台时,德国广播业完全为法西斯政府控制。
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随后出现了长达40年的东西德国两种体制并行发展的时期。西德,原联邦德国
宪法规定广播电视是各州的事业,各州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公共广播机构。德国之声电台。80年代起,联邦德国逐步出现私营广播电台,走上了公私并存的广播电视双轨制的道路。东德,原民主德国 国营体制。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1990年10月两德实现统一,沿袭原联邦德国的体制模式。现在德国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
二、公共广播电视
三、商业广播电视
公共台的优势:长期覆盖全国受众,拥有收看费和广告两个方面的收,业务和技术队伍齐全,又得到政府的实际支持。
私营台的优势:善于经营,在娱乐节目、体育节目方面格外见长,广告较少受限制。
四、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
第六节 日本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电波三法”:1950年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广播法”、“电波法”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二、日本广播协会NKH: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1926年创建。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电视。是公营机构,又依法自主经营,有一定的独立性。时效性极强。总部设在东京。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的地位相当重要。
三、商业广播电视
四、有线电视、卫星直播和数字电视
第七节 俄罗斯地区广播电视业
俄罗斯地区广播电视业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相应瓦解。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私营广播电视兴办,广播电视业已经离开社会主义轨道,内容和网络趋于多元化。
一、苏联时期的广播
列宁称无线电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广播正式播音:1922年5月2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试播,8月21日正式播音。苏联广播事业的中枢是全苏广播电台。第二套又称“灯塔广播电台”,全日夜播送新闻和音乐。
二、苏联时期的电视 总:苏联的广播和电视一直是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的,实行国有国营的体制,业务上忠实贯彻苏共的宣传方针,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
三、政局变化时期的广播电视
苏联广播电视业的变化表现: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增加沟通各方面观点的对话节目;增加批评性报道,大胆揭露社会弊端;更新演播方式,更多地采用主持人主播、现场直播的做法。这些革新曾经给广播电视带来一番活跃景象,受到公众的欢迎。出现的弊端: 各种社会思潮出笼,新闻界、舆论界思想日益混乱。
四、俄罗斯联邦广播电视
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留下两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机构:①全苏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②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
五、其他独联体国家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经济困难,自制节目不多。
第八节 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拉丁美洲较发达,亚洲现在广播电视发展的程度不一,非洲最差。
亚洲和非洲多数采取国有国营为主的体制,拉丁美洲各国大多采用美国模式,以私有私营为主。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一)印度:国家、地区、地方三级办广播
(二)新加坡、马来西亚:国家经营。
(四)土耳其
二、非洲广播电视
各个独立国家都有广播,绝大部分还办了电视。一般都是国有国营体制,经费靠国家拨款、收听收视费和广告。
(一)埃及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广播电视目前比较发达。
现在广播电视都由埃及广播电视协会经营。该协会是个国营机构,隶属于政府。
三、拉丁美洲广播电视业
经营体制多为公私并存,私营为主
(一)墨西哥:最有影响的广播电台是拉丁美洲之声。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32-01
一、引言
土地整理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措施,是解决中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绿箱政策”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对土地整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規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搞好土地整理。
二、“十五”期间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成就
“十五”期间是中国土地整理由起步到较快发展的阶段,土地整理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显著成效,土地整理基本实现了由自发、无序、无稳定投入到有组织、有规范、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几年来,逐步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基本政策和目标任务,以建设促保护;开展了资源调查,基本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政府投资主渠道,社会投入机制开始形成;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土地整理的专业机构和队伍。
“十五”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中国补充耕地142.67万公顷,同期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耕地的面积为134.8万公顷,补充大于占毁31个省份全部实现占补平衡。
自2001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下达了首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安排8批国家投资项目,共计2259个,总投资近290亿元,累计已下达资金250亿元,通过项目对约158万h㎡的土地进行了开发整理,预计新增耕地37万公顷,基本实现了田、
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补充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同时,土地整理逐步跨越“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阶段,越来越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农用地定级规程》颁布以来,中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近一半省份初步建立起耕地质量体系,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的质量评定奠定了基础。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质量,土地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真正达到了“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起了一定作用。
三、“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分析与评价
(一)投资方向更加合理。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粮食主产区省份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1年在粮食主产区省份(自治区)安排项目160个,开发整理面积15.8万公顷,总投资11亿元,占当年全国项目预算总额的54%;2002年安排项目52个,开发整理面积1.8万公顷,总投资3亿元,占当年全国项目预算总额的75%;2003年安排项目275个,开发整理面积15.3万公顷,总投资32亿元,占当年全国项目预算总额的65%;;2004年安排项目达510个,开发整理面积33.1万公顷,总投资69亿元,占当年全国项目预算总额的68%。2005年安排项目494个,开发整理面积45 5万公顷总投资83亿元,占当年全国项目预算总额的72%。
(二)发展土地整理和复垦,严格限制土地开发。
《土地管理法》对开垦未利用地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 2001] 316号)中也明确了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项目确定原则,《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要求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从已
安排的国家投资项目来看,几年来,开发面积占总规模的比例总体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为29% , 2002年为18% , 2003年为22%, 2004年为6% , 2005年仅为1%。
(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性文件,从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到竣工验收办法、实施管理办法,从规范项目报件、做好权属管理工作,到廉政建设规定,基本形成了项目管理的制度框架,规范了项目管理工作程序,明确了管理要求同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先后颁布实施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验收规程预算定额标准等多项标准、规程,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工程建设标准、预算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
2004年下发的《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4] 115号)标志着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程序的改革,《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 29号)要求“进一步下发项目管理权限,促进合理确定项目管理权责,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正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当前中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格。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中国耕地面积一直呈减少趋势。耕地总量由1996年的13007万公顷减少到2005年的12207万公顷,人均耕地仅有0.0931公顷,同时,耕地质量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必需用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狠抓有关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立足改革创新,抓紧研究耕地保护治本之策,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十一五”时期,耕地面临建设占用的压力不断增大,补充难度越来越大,保护压力急剧凸显。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12000万公顷的耕地保有量作为“十一五”的约束性指标之一,该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分解到各省(区、市),并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一事一议原则。逐级上报原则。 文件分为秘密(保密10年),机密(要用黑体,加五角星,年份限制20),绝密:30年,以上年限为默认年限。
标题用2号字,正文用3号字,行间距可以调整,签发人要用楷体。 标题用“发文单位”关于“„„”的“文种”的形式。平行文与下行文不需要联系方式。
要送往多单位的,可主送一个单位,其余抄送(附送)。抄送换行时要顶右空一格。盖章处日期要用中文,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抄送时不能越级,也不能给领导个人。
改卷通常看格式,不大看内容。
公文中,文体一般不用批复,而多用批示。签发人要顶右向左空两格 正文与日期之间要空3行,以做盖章留空。
四、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本题10分。)××镇人民政府:
对你镇的数次请示,经研究作答复如下:
其一,原则同意批准你镇建立联合贸易公司,负责本镇的内、外贸易工作。你镇应尽快使联合贸易公司开始营业。
其二,你镇提出试行“关于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处罚办法”最好不执行,因为这个办法违反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其三,对你镇提出要建一俱乐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一事,予以批准,但规模要适当控制,量力而行。
其四,同意你镇组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服装节和在服装节上进行引资促销活动。××市人民政府 2001年×月×日
四、公文改错题
【要点】一是违反一文一批的原则。市政府在积存了某乡四件请示之后,才合在一起给了这样一个批复,这样做有多种弊端:(1)延误时间,耽误下级工作;(2)多种事项集于一篇公文之中,内容杂乱;(3)一份公文涉及多方面工作,给下级落实带来困难。因为这些工作在下级机关是由不同单位和不同负责人分管的,由哪个负责人承担批复的落实工作,不好确定。正确的做法是,下级报来一份请示,就及时回复一份批复。对方的四份请求,应有四份相应的批复。
二是标题不合要求。本批复的标题只有文种品称,没有发文机关和主要内容,不够认真严肃,也影响工作效率。
三是用语含糊不清,观点不明确。如“原则同意”、“最好不执行”、“违反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都没有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使下级无法执行。四是时间要用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四、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本题10分。)
关于申请拨给灾区贷款专项指标的报告 省行:
×月×日,××地区遭受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袭击,×江两岸乡、村同时发生洪水,灾情严重。经初步不完全统计,农田受灾总面积达38000多亩,各种农作物损失达100多万元,农民个人损失也很大。灾后,我们立即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并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同时,为帮助受灾农民及时恢复生产,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对恢复生产所需的资金,以自筹为主。确有困难的,先从现有农贷指标中贷款支持。
二、对受灾严重的困难户,优先适当贷款,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到×月×日止,此项贷款已达××万元。
由于这次灾情过于严重,集体和个人的损失都很大,短期内恢复生产有一定的困难,仅靠正常农贷指标难以解决问题。为此,请省行下达专项救灾贷款指标××万元,以便支持灾区迅速恢复生产。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银行××市支行 一九九八年×月×日
四、公文改错题 【要点】
一、文种选择有误
从标题看,这篇公文是向省行提出灾区贷款专项指标的申请,目的是获得省行的批准。从正文的主体部分看,两条措施确属报告性质,但随后出现的专项贷款请求,就不是报告应有的内容了。从结语看,“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有着很强的期复性。因此,综合起来看,这篇公文应改为《关于拨给灾区贷款专项指标的请示》。
二、内容含糊
这是由于原文混淆了报告和请示的界限而造成的。写请示,只需写明请示缘由、请示事项,最后提出请示要求即可,与此无关的内容不应写入。而原文提出的两条措施:“对恢复生产所需的资金,以自筹为主”、“对受灾严重的困难户,优先适当贷款”,既不是请示缘由,也不是请示事项,不应该写入文中。
三、语言不准确
文中有多处语言不确切。如“×江两岸乡、村同时发生洪水”,×江两岸所有村庄都遭受洪灾似不可能,“同时发生”更不可能。“灾情较重”跟后面“这次灾情过于严重”的说法相龃龉;“据初步不完全统计”,“初步”和“不完全”语意重复。
四、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本题10分。)
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
关于转发总行《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银发[2002]×号
现将总行的《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转发给你们,请立即组织研究,展开讨论,并根据《纪要》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当前,首先要抓好第一季度的工作,以便为全年工作打下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 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四、公文改错题
【要点】一般来说,转发性通知只能有一个目的,或为执行,或为讨论,或为参考,二者不能兼得,更不能三者兼得。上面这则通知一方面让人家“研究讨论”,一方面又让人家“贯彻执行”,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因为“研究讨论”意味着转发对象尚不成熟,还没有达到“执行”的程度;而“贯彻执行”却意味着转发对象已经成熟,已经没有“研究讨论”的必要了。作者在这里显然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形式逻辑中的不矛盾律。这是转发性通知中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
四、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本题10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今年初,枝江县董镇信用社职工××同志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英勇歹徒,顽强搏斗,最后擒获歹徒。为此决定: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务院希望各条战线的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5中、6中全会精神,胸怀全局,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90年4月24日
四、公文改错题
1.标题结构不完整,应改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决定”。
2.“今年初”这一时间概念表达不当,应改为“1990年初”。3.枝江县前应冠以省名。
4.“英勇歹徒”的表达有误。
5.“群众、工人、„„”等搭配不当。6.数字表达不一致,不应用阿拉伯数字。7.作者排列有误,应分两行排列。8.日期书写有误,应用汉字。
四、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本题10分。)
××市工业局文件
××字(2002)××号
签发人:张平
××市工业局关于印发“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我局同意××市财政局“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几项规定”中提出的意见,认为切实可行,请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参照执行。附:××市财政局文件 2002.10.16
主题词:印发、规定、通知
抄送:××市人民政府、××市财政局
四、公文改错题。(1)发文字号不规范,应为××〔2002〕23号;
(2)下行文不应标注签发人,应取消,发文字号居中排列;
(3)标题不规范,应将“印发”改为“转发”,引号应改为书名号《》;(4)缺主送机关,应写明收文单位名称;
(5)转发同级机关公文,不应用批示语气,如“我局同意”、“所提意见切实可行”等;
(6)《规定》属规范性公文,应认真执行而不应写“参照”执行;(7)附件说明不规范,应具体写明附件的标题;
(8)成文日期不规范,应用汉字写全年月日,即二〇〇二年十月十六日;应加盖印章;
(9)主题词不规范,应表明公文的主题项:行政经费;主题词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不用标点符号;
(10)转发公文不应再向其他机关抄送,应取消抄送机关。
x x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
全体市民:
据反映得知,近日来本市部分地区有一种令人人心惶惶的传说,称原流行于某国的恶性传染病××热已传入本市,并已造成十几人死亡。经本市防疫部门证实,这是完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本市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热的病例。经核查,这一消息源于本市《晨报》零六年4月1日的一则“愚人节特快报告”。《晨报》这种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文化极不严肃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已经给全市人民的稳定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本报作出停业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待纪律处分的处理。有关单位应汲取这一教训,采取措施以予杜绝。特此通报。
××市人民政府启
参考答案:(1)标题缺问题;
(2)不应直接主送市民;
(3)“传说”一词不妥;
(4)文中日期混用;
(5)“本报”一词错用;
(6)发文机关前后不一;
(7)作者后的“启”字为错用;
(8)“以予”一词颠倒。
200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练习题:公文写作08:37:13)
一、单项选择题
(2009-09-25 1.A[解析]B项是制发公文的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对公文所作的分类;C项是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对公文的分类;D项是对发文所作的分类。
2.B[解析]多级行文是指为加快公文传递,在必要时可采取同时向若干层级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人民群众公布。
3.D[解析]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而使用的公文。决议是公布经过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而使用的公文,由此可见,两种公文产生的程序不一样。
4.C[解析]下行文,即向所属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为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的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必须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否则不得以自己的意见各自向下行文。
5.A[解析]规范性文件指强制推行的,用以规定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等;领导指导性文件是指领导机关制发的用于颁布方针政策、法律规章,指导、布置工作,阐明领导指导原则的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指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请求批准的文件;证明性文件是指对某组织或个人的使命、身份、经历或某事件提供证据和对有关各方面权利、义务、责任作出规定的文件。
1.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A)。
A.收文、发文 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C.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
2.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B)。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3.决定与决议的主要不同在于()。
A.规范性 B.时效性 C.领导指导性
D.生成程序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C)。
A.都要向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5.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A)。
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1.CD[解析]掌握公文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文头用于强调公文责任归属和权威性;签发人的作用是表明公文的具体责任者,督导各级领导者认真严肃地履行职责,强化公文质量。
2.ABCD[解析]命令(令)是一种指挥性公文,根据规定,命令(令)适用于ABCD所说的四种情形。
3.ACD[解析]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和主题词。
4.BD[解析]公布性文件,指直接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由有关人员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两者都是法定的公布性文件。通知、通报是领导指导性文件。
5.AD[解析]报告的结尾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结语,常用的有“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特此报告”等。它另起一段,独占一行。故选AD。
二、多项选择题
1.公文上可证实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识有(CD)。
A.文头 B.签发人 C.印章 D.签署
2.命令(令)是法定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它主要适用于(ABCD)。
A.依照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B.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C.奖惩有关人员 D.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3.下面属于公文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CD)。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和主题词。
A.发文机关 B.报送机关 C.标题 D.成文日期
4.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BD)。
A.通知 B.通告 C.通报 D.公告
5.下列总结报告正文的结尾部分写法正确的有(AD)。
A.“特此报告,请审阅”
B.“从管理基础工作入手,搞好整顿”
C.“实践说明,制定岗位考核标准,是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D.“特此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三、判断题
1.×[解析]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是标题。故本题是错误的。
2.×[解析]通知是机关常用公文,具有多种功能,其主要特点:一是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二是对行文方向的限制不严格,基本上是下行文,但也允许主送平级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三是内容单纯,一文一事,行文简便。故本题是错误的。
3.√[解析]略
4.×[解析]通告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及成文日期组成。本题是错误的。
5.×[解析]公文是国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该题说法过于绝对。故是错误的。
1.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是主题词。(X)
2.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X)
3.领导指导性文件没有试行本。()
4.通告的结构通常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四部分组成。(X)
5.公文是机关实现其管理职能的唯一手段。(X)
四、公文改错题
1.我们的整个文艺工作、戏剧工作、音乐工作、美术工作,都有了很大成绩。
2.我们应该把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3.某市某局关于批复问题的函。
4.集体式的娱乐献爱心活动乐于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5.请将下面错误的地方指出来。
请示报告
国务院:
现行设市标准,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试行的。……事实证明,应对一九八六年国务院批准试行的设市标准做以下调整:
设立县级市标准
①每平方公里约四百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
经讨论审议,提出26个县为首批设市县(名单附后)。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准各地试行。
民政部
2003年11月11日
5.(1)标题错误;
(2)年份表达不统一;
(3)“应对一九八六……”语气不对;
(4)分条列项的序号不规范;
(5)“每平方公里约……”语气含糊;
(6)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7)“以上报告妥否……”表达错误。
(8)附件“设立县级市标准”在公文中位置不当。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公文改错题
1.我们整个的文艺工作,包括戏剧工作、音乐工作、美术工作等,都有了很大提高。
2.我们应该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3.某市某局关于某问题的复函。
4.集体式的娱乐献爱心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
5.(1)标题错误;
(2)年份表达不统一;
(3)“应对一九八六……”语气不对;
(4)分条列项的序号不规范;
(5)“每平方公里约……”语气含糊;
(6)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7)“以上报告妥否……”表达错误。
(一)国内:
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对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三十年代初期的新闻事业,从实践和理论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米怜: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郭立士: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国人办报的兴起---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
林则徐: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仁玕:《资政新篇》高度评价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等主张。
王韬:借日报立言,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言论自由;文风直抒胸臆;编辑人员品德高尚、通才。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评论家,《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为之后的“文人办报、文人论证”起到引导作用。
郑观应:“通民隐,达民情”;是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允许国人办报;制定报律规范报业。
严复: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国闻报是北方维新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
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鞭挞列强和朝廷,受到爱国人士普遍尊敬。
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为《时务报》撰述,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革命志士,后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英敛之:《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创办天津。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一份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1926年《大公报》由新记公司接办,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胡政之:为《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亲自采访段祺瑞“马厂誓师”,唯一一名中国记者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
于右任: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9年5月创办《民呼日报》,1909年10月《民吁日报》,1910《民立报》,被人称为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宣传舆论做出很大贡献。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他主编《时务报》,推动中国近代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提出“耳目喉舌论”,解释报刊的多方面功能;创造时务文体,开启一代文风。从1895《万国公报》到1922《解放与改造》共27年,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11份,积极支持或实际指挥的6种。
陈少白:兴中会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黄远生:民国初年出现的杰出记者代表,戈公振称其为“报界之奇才”,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提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走、耳能听、手能写。1915被暗杀。
邵飘萍: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新闻记者,以善于采访著称,后整理出《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1926被反动军阀杀害。
林白水: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留学生之一,为苏报撰稿,因《社会日报》刊发时评激怒军阀张宗昌的心腹政客,被枪杀,他常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颇能吸引读者。
乔治-欧内斯特-莫理循:整理环游世界的日记和照片出版《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华首席记者;后出任袁世凯政治顾问。莫理循文库后被岩崎久弥扩充为东洋文库--东方学家的麦加。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卓越宣传家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揭开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的一页。《俄法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将新青年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
陈独秀:五四运动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新青年》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
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
徐宝璜:最早赴美研究新闻学的人,任北京《晨报》编辑,北大教授。编写的《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后改名《新闻学》,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瞿秋白: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他的作品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情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后指导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成立。
范长江: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大公报》撰稿人。以其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他的通讯首次客观公正的报到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出版《中国的西北角》。后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真相。1938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长。1991年以其名字命名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开始举办。
陈望道:我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1922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是中国系统的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产生很大影响。复旦大学教授。
蔡和森:《向导》第一任主编,《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是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被反动军阀杀害。
恽代英:中国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10余种,具有丰富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1926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青年读者称其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成舍我: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4先后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著名的“世界”报系,还创办《民生报》《立报》等,最终创下资产达数亿美元的成氏“新闻帝国”,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
李求实:主编《红旗日报》,1930创刊,署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字样。
史量才:是一位爱国的进步新闻事业家。1912年接过《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在政治上是保守的,邀请戈公振、黄炎培、陶行知等参加申报工作,1931.9.1申报发表《本报60周年纪念宣言》,宣布自即日起的一年为纪念年,提出了奋斗目标,1932.11.30史量才又发表《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宣布12项新措施,还强调需要社会大众的伟力推进新闻事业。《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
邹韬奋: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一生主办过6刊1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有56处分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重远:1934《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实际是《生活》的继续,1935刊载《闲话皇帝》,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说到现阶段日本天皇有其名而无实权,日本驻沪总领事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封周刊社,判处杜重远重刑,还令其各级党支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活动。是中外反动派合伙制造的。
刘煜生:江苏省镇江《江声报》经理兼主笔,因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片及吸毒,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加以“共党”罪名枪决。引起各方抗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保洁记者、全国律师协会反抗,国民党迫于压力,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切实保障新闻从业者》通令。
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5进入革命地区,1937撰写《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斯诺是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严宝礼:1938.1.25创办《文汇报》。
王实味:1942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仅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被国民党利用,形成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的热烈时代氛围形成不和谐的冲撞,王不承认自己有错误,批评不断升级,最后被秘密处死。此事件被称为“野百合花”事件。
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文萃三烈士。1945在上海创刊《文萃》周刊,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被国民党特务查获,三人被捕。
胡乔木:建国后,历任新华社社长(1949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邓拓: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58年调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邓拓撰写过大量社论、杂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有《燕山夜话》等,深受读者欢迎。文化大革命中与吴晗、廖沫沙一起被诬为“三家村”成员;1966年5月18日,他含冤而死。
梁效: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成立的大型写作组的笔名,是四人帮在舆论宣传上的别动队之一。千方百计为四人帮夺取最高领导权制造舆论。
(二)国外:
库利: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188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三部极具分量的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提出镜中我理论和初级群体的概念。
施拉姆: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创立传播学是其最大的功绩。《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他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主义理论);第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霍夫兰: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霍夫兰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二战期间,主持了一系列的鼓舞士气为宗旨的有关宣传效果的心理实验,这是采用心理实验方法进行大众传播研究的最早范例。《美国军人》和《耶鲁大学关于态度与传播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对传播在劝服方面的社会效果的关注,他将说服理论引入传播学,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使得他的研究非常实用,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成为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典型风格。
拉扎斯菲尔德: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1932年,最早在维也纳运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广播的研究。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人民的选择》,传播流;伊里县研究(舆论领袖)、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拉斯韦尔: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等方面。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宣传分析的代表作。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他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拉斯韦尔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拉斯韦尔较早地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法引入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主张政治学应侧重研究政治权力和权力主体,成为政治学权力学派的代表。
田中义久:根据“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的理论框架,田中义久在1970年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图式”。田中义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了三种类型:
(一)与人的体能(生物学、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包括作为人的体能之延伸的热能和电能)有关的“能量交往”;
(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
(三)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
其中,符号(信息)交往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它是建立在前两者交往的基础之上的,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特定传播过程的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那么他们都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想主体从事着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便是作为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便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传播的双方都有着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环境的背景,而每一方传播活动都受到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米德: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主我与客我理论。
布鲁默: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名人。:①人类社会是由具有自我的个人组成的,人类创造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世界。②互动是个人、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③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改变社会结构。④社会学方法必须着重于研究人们作出情景定义和选择行动路线的过程。⑤理论应能解释互动过程,并指出一般行动和互动发生的条件。只有持续的参与观察-检验方法才适合于互动分析。(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的本质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具有四种社会功能---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功能。
李普曼: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麦克卢汉:①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②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拓展)③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
林雄二郎:“电视人”的概念,是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大多数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中野收:“容器人”,内心世界类似于罐装容器,是孤立封闭的,与他人的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内部。
佐藤毅:“他律性欲望主义”,认为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新欲望的媒介,产生个人主义享乐和“充欲”价值。库尔特-卢因:“把关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巴斯: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双重行动是针对新闻把关活动的两个部分而言的,新闻采集阶段(记者)+新闻加工阶段(编辑)
清水几太郎:受众在本质上是被动的存在。现代社会是“拷贝支配”社会。
赖利夫妇:社会分化论,个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主要受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的影响,而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故个人受到群体的影响就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只不过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通过群体这个中介实现的。
梅里尔和洛文斯坦:提出传播媒介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可以分为“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三个阶段。
竹内郁郎: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将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传媒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达拉斯-斯密塞: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提出“受众商品论”和“免费午餐”概念。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需求控制主要是通过大众广告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卖主是大众媒体,买主是广告商,大众媒介的内容不是广播电视或者报纸媒介生产的真正商品,其本质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受众和保持其忠诚的注意力而使用诱饵,并培养一种对公开或隐含的广告信息做出有力反映的情绪。
诺利-纽曼:“沉默的螺旋”,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趋于社会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格伯纳:“培养”理论,(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对于大量看电视的受众而言,电视实际主宰和包容了其他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是培养作用。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重合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即“共鸣”。
蒂奇诺:知沟---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戴维森:第三人效果理论---指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媒的影响之际,通常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身上,“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麦克布莱德:麦克布莱德报告是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对当代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巨大地一份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本杰明-戴依:《纽约太阳报》创办人兼主编,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报价便宜的“便士报”。旨在抓住下层民众的兴趣,刊登的主要是自杀、犯罪、审判、失火等社会新闻。报纸不仅仅是在售价上低廉,而且文风上也大有改变。《纽约太阳报》一扫政党报刊死气沉沉、长篇大论的做派,而改为大量刊登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公众关心的本地新闻以及耸人听闻的黑幕新闻,这就为该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贝内特:于1835年5月创办的《纽约先驱报》。至50年代,《纽约先驱报》在发行上超过了《太阳报》。他仿效《太阳报》的作法,采用耸人听闻的题材,并加上自己的花招;在犯罪新闻的报道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了战胜《太阳报》,贝内特一方面扩大报道领域,创办富有特色的金融专业,报道金融市场、货币交易和证券行情,以吸引商业阶级读者;另方面,他还提出了“人道主义”、“改良社会”的口号,大肆攻击政客、议员和教会,以造成耸动性效果。这些措施推动了报纸的发行,但同时也引起了上流社会的不满,并遭到了报界同行的嫉妒。1840年,纽约市掀起了一场旨在抵制《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争”。鉴于发行量的萎缩和广告收入的减少,贝内特慢慢地改变了立场。至1860年,该报销数达到7.5万份,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普利策: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普利策作为一代报人,为新闻事业留下许多遗产。比如一般认为,《纽约世界报》具有三大特征:文章富有趣味、文字简洁生动、版面新颖活泼。普利策的新闻人生,始终都在追寻一种文字简洁生动、意思明晓畅达的报道风格。于1912年捐赠250万美元给哥伦比亚大学,创建美国第二所新闻学院,并从1917年起设立普利兹奖(Pulitzer Prize),每年一度颁赠给美国新闻界和文学界在小说、诗歌、传记、历史、戏剧、音乐、新闻采访报道有卓越贡献的人。
赫斯特: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购进《纽约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1927年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总发行量520万份,17家星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还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社,金氏特稿辛迪加、12家广播电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他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以股票市值来计算,新闻集团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要求写出为什么)
3赏析
4简答
5写作(注意字数要求)
一、名词解释
消息头
电头
倒金字塔结构
悬念式结构
新闻价值
三、问答题
1微博的特点,如何写微博
2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的区别
3专访、人物通讯、特写的区别,答案见书
4新闻语言的特点,怎样才可以做到用事实说话,如何准确的用事实说话。
5新闻背景,如何放置、类型、作用。
6通讯的一般知识与技巧,语言、写作方式、表达方法等四大点要在写作中体现 7华尔街体结构模式(资料)
8如何赏析新闻语言(资料)
四、赏析
类期中试题
五、写作题
1华尔街体
2通讯改消息(500字以内)
标题(用二行、三行题)、主题的提炼(主题集中)、新闻背景的体现、新闻角度、语言、导语结构
3标题
4映像
主要在一二上
有一种精神叫顽强
1999年,何玉玲被《新消息报》聘任。2002年,她作为报社外派记者,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开展工作。
阿拉善盟的土地面积比宁夏大出5倍多,地广人稀。何玉玲经常凌晨5点左右起床赶车采访,晚上到处找网吧写稿。
2002年冬天,何玉玲去贺兰山区采访。天寒地冻,出租车司机开始不乐意去,经不住何玉玲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了。不巧住在贺兰山脚下的采访对象上山去了。又冷又饿的何玉玲硬是在白雪皑皑的贺兰山里找到了采访对象。
有一种爱叫舍弃
何玉玲热爱新闻事业,也深爱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但为了新闻事业,她时常“舍弃”孩子和丈夫。
何玉玲回忆说:“在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看我。还有几次是孩子单独来看我。”
2003年7月10日,何玉玲破例带上儿子伟伟从银川返回驻地,途中,贺兰山洪水把公路冲断了!何玉玲连想都没想,从包里摸出数码相机就跳下车去。面对来势凶猛的山洪,何玉玲忘记了危险,拍个不停。“那女人,看你的孩子,多险呀!”一声高喊引得何玉玲回头一看,只见扑打过来的山洪已经打湿了伟伟的裤腿。母爱让何玉玲刹那间生出一股“神力”,她一把抱起伟伟,三跑两纵逃出山洪的魔掌,跳到了公路上。
回到阿拉善左旗,何玉玲放下孩子,整理照片、写说明、传稿子。忙完这些,夜已深了,而熟睡中伟伟的两条裤腿还湿着。
有一种信念叫理想
2003年9月18日,何玉玲赴阿拉善右旗,采访国家为改善阿拉善盟交通状况而投资兴建的“额双线”建设。
9月21日,采访返回途中,何玉玲乘坐的越野车与一辆大卡车相撞。与何玉玲一起采访的阿拉善盟电台女记者殉职,何玉玲身受重伤。报社领导去医院看她,她流着泪说:“我感到很遗憾。我采访的‘额双线’的新闻没法写了。”
车祸后10多天,何玉玲的双手勉强可以活动了。她让家人把便携式电脑拿出来,她要写作。不能采访,新闻就没法写了。于是,她写下了万余字的《我的大漠之旅》。靠着不屈不挠的敬业精神,躺在病床上的何玉玲给《新消息报》写下了10余篇、累计上万字的稿件。
【新闻事业管理整理】推荐阅读: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11-24
浅析中国新闻事业性质12-19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10-05
06年4月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试题05-28
新闻史笔记整理12-03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 复习整理11-07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的归档文件的整理11-08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09-27
村社会事业管理10-03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