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本(共10篇)
时间:
读书摘抄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对阅读、作文都大有裨益。需要你在平时阅读中加以积累。看到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平时多看多读。这也是平时积累。你要加油啊!
今天你看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的好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书中的好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笔记5
《老人与海》
朋友们都对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老人与海》感到不可思议,说实在的我自己的也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对里面那些被评论家们归为俗滥的情节仍然感到震撼不已。
头一个给自己的解释是我一向不能抗拒如史诗般壮烈的情节和场面,一向不能抗拒大自然不怒而威的强势给她本身带来无比伦比的魅力。
直到这个早晨于半梦半醒之间重新读了《老人与海》,我找到了另一个解释,或者只是将原先的理由推进了一层:只有在人本身变得最渺小时才能感受生命的崇高和人格的尊贵。
现实给我的所有知识让我只能想像大海是碧蓝的平静的温暖的生命之源,却无从知道她表达愤怒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真实地接触比较文字的图像的信息对于人的想像力的辅助的作用太过苍白和贫乏。那么一个满身伤痕、左手还会不时抽筋的老人,为什么可以那样地笃定那样地平静?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他说。他是一个这样的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他已经很老,老到按照常理应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但他没有。没有家,没有天伦,只有一个窝棚,只有一条小船。闭上眼睛想像苍茫大海,一叶孤舟看上去就像一片轻薄的叶子,在暗夜的风浪里飘摇。老人紫铜的面庞上刻满岁月的风霜,却不影响他碧蓝眼眸中人生所给予的无限智慧。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他说。相同的太阳自地平线的一端升起又从另一端落下,但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运气,“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同样的话已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说起,却从没有这一次这样让我感到平静并且直至心底深处。当然读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些思考。
思考有关生与死。
从书中能够看出,海明威是一个何等坚毅不屈的人,然而他最后的结局竟然是,难以忍受病痛折磨而开枪自杀——更像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表现。是病痛真的难以忍受到那等地步了吗?海明威心中人生价值已不再重要了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我们已无法去天堂逼问海明威。倒是书的序文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提到,海明威认为《老人与海》是他毕生的杰作,已再无可能创造出比它更优秀的作品了。那么,或许竟是这部旷世杰作毁了他?序文中还提到,《老人与海》有一层象征意义乃是将渔夫比作作家,将大鱼比作作品,渔夫捕鱼的过程即作家艰辛创作的过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海明威在捕到了《老人与海》这条大鱼后,已失去了目标,觉得海中鱼儿都太小而索然无味?再加之病痛,他的生命因
此而走向消亡。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天底下的作家就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了——伟大的作品是作家的掘墓人。
有同样的效力,你吸了它虽然还不像饮过这条忘川的水那样彻底忘记一切,但是却忘记得更加迅速。
——《魔山》,托马斯·曼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
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
什么也看不见。
——《眠》,村上春树
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并非一切都
只不过是一个标记,它和原本的我只有松散的联系。然而一旦有了成就,这个名字就会身价百倍,开始成为一种权力,一种商品,一种资本,一种对使用这个名字的本人不断产生内在影响的力量,一种左右他和使他发生变化的力量。
——《昨日的世界》,茨威格
萧伯纳在文学创作的起步时期道路曲折,伯纳被社会的冷嘲热讽压得抬不起头,无助地在夹缝中寻求再生的机会。苦难带给他对人生的领悟,创作灵感以及诙谐幽默等后天造诣创造了一位大师,被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善于讽刺与幽默的语言天才。
——《萧伯纳的藏书票 ——小丑的谢幕》,三联
四处碰壁。但他坚信自己的目标,在经过 焦虑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特征,我们正是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后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年轻时做的十件事情有九件是不成功的,我下决心要花十倍的努力继续做下去。”老年萧伯纳曾这样回忆。
焦虑中才感受到了我们的自由。焦虑实际上是可能性的同义词——当意识到可做某事,但不是必须去做时,便产生焦虑。如果去做了,自由就会变为现实,所以,焦虑会引导在可能性中自由揭示我们自己。
——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
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人们没有把自己哭进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痛苦中,也没有把自己笑进欢乐中……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
——里尔克
水里的鱼儿默默无语,地上的走兽聒噪喧
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
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看见》,柴静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
——沈从文
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
嚣,空中的飞鸟高声欢唱。在人类心灵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深处却有着大海的沉默、大地的喧嚣和天空的音乐。
——泰戈尔
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
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 人生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看见》,柴静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
苦的,只有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看见》,柴静
现实人生中,我们往往在音乐响起之后才
在平原上同伴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
姿势并不好看,不会像跑一百米那样,动作那么潇洒有力。万米赛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完成!快一点当然更好。跑的过程有人说你动作难看,那跑远点,听不见就好。你停下来,跟他说:我动作怎么难看了,不是很漂亮吗?——那你不成傻子了吗?
——黄永玉,画家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大部分大学,只有一种知识的概念,即科
学知识,关于物的知识,无论是关于物理、化学、社会。但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种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这种知识丰富一个人的心智,锻炼他的想象力。如果这两种知识不能结合起来,我想教育是盲目的。——《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心脏》,三联 笔是一种刻板的工具,它无法说什么,有
着自身的习俗。它还很专横,总是让普通人成为预言家、将人类自然结巴的话语改造成庄严堂皇的文字。……除了表现自己的困难外,最困难的是成为自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迟迟进场,却又在胜负未见分晓之前便匆 在欧洲坐火车旅行,若是将日程和车票计匆离席。知道开头与结尾,是会让我们更快乐呢,还是从此丧失了戏如人生的神秘与刺激?
——《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划得非常精细,兴许又失落了旅行的灵魂,无法流连于旅行中出现的意外发现和惊喜。旅行的精髓是一种流浪感,特别是在不同文化中展开的异域漫游。一切都事先安排,不能临时变通,就缺了那种流浪的感觉。
——《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
——张爱玲 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帐簿,和急进的猛士
通过他,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生命是有目标的,但不必通过蛮力来达到。就像父亲一样,孩子们认为人性比抽象的原则更加高贵;他们也了解到,人性也不可能与自己所持的原则更加高贵。通情、达理、有志、同情,是父亲给他们的遗产。
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语,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而现在的昏妄举
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 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糟。
——《读经与读史》鲁迅写于90年前
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
——史铁生
我用积攒了一星期的零花钱买下了这本书,但是搬家时的慌乱使我遗失了这本书,而在语文老师的书柜里,我竟然又看到了这本使我充满疑问和失落的书。
我借来了它并第一次翻开了这本与《简爱》齐名的书,它是艾米丽勃朗特写得一个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从小的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却因为一些原因,凯瑟琳最终嫁给了林顿。因此希刺克厉夫就开始了的复仇计划,他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这不幸的复仇棋子生下了小林顿后不久便死掉了,希刺克厉夫使小林顿与小凯蒂相爱,设法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最终因为抢走火而死掉。
这部作品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和执着。甚至使人吃惊。我仿佛深入其中,为小凯蒂的一顿毒打而整晚气愤,并将处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希刺克厉夫描写得淋漓尽致。
说起这“魔幻色彩”,我就想起我们的《红楼梦》,于是便饶有兴致地去研究它的开头。结果发现,《红楼梦》的开头根本就不能以句段论,它竟有整整的五回书,是一个交织着仙界、人间、梦境,倒错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开篇。
你看第一回,竟是从女娲补天说起,借所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这“一僧一道”,介绍了石头和《石头记》的来历,然后是“空空道人”与“石兄”讨论了一番文艺理论,实际上是曹雪芹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一番介绍和评价,表现出他对小说创作的卓越见解和高度自信,这在古今名着中好像是绝无仅有的事。下面则讲了一个关于“甄士隐”(“真事隐”)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以甄家的一段“小荣枯”来预示贾家的“大盛衰”。
第二回,甄士隐“飘飘”出世,“贾雨村”(“假语存”)继续钻营,由他引出“冷子兴”(“冷世情”),然后借冷子兴之口介绍“宁荣二府”,借贾雨村之口大论其“正邪二气”。在我看来,这“正邪二气论”作为当时比较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正是曹雪芹小说典型人物塑造的指导思想。
第三回,仍以贾雨村为线索,引出“林黛玉进贾府”,浓墨重彩地描写“宝黛见面”,即神瑛侍者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在人间的隔世相会。这是全书两大主人公的一个“精彩亮相”,看起来故事已经开始,实际上是拎出来的一个“大特写”。
第四回,又以贾雨村办案为媒介,引出所谓的“护官符”,交代贾家的“社会关系网”,同时让第三号主人公薛宝钗登场。
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既暗示了一大批重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也奠定了贾宝玉性格的基调和情节发展的总趋势。
所以说,这五回书是整部小说的一个“总纲”,其中包括“作品由来”、“‘引子’甄士隐”、“宁荣二府介绍”、“人物总论”、“主人公亮相”、“社会关系网”、“第三主人公登场”、“主要人物和故事的暗示”,内容纷繁复杂,头绪纵横交错,情节虚实相生,景象扑朔迷离。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折光,又充满浪漫魔幻的离奇色彩;既对全书作宏观上的总体布局,又在微观上设置了无数引人遐思的悬念,埋伏下无数伏脉千里的隐线,以此激发读者无穷无尽的阅读兴趣。
国庆假期,我在家读了古代经典《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做人的规范。书中崇尚的勤奋好学、诚信友善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生活在水边,经年累月地观察水中的鱼,那么就能熟悉鱼的习性。如果生活在山上,经常观察山上的鸟,那么就能识别鸟的叫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透彻了解一样事物,必须要花一些时间去认识它。比如读书,读一遍不可能完全理解书的全部涵义,可是多读几遍后,就会逐渐理解书的涵义;再比如工作技能,不可能刚开始就很高超,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所以,我觉得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都需要反复苦练才能做得更好。
今日,我读了一本名为《世界未解之谜》的书,我给大家讲讲我的收获吧!
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奇异的树”,讲的是许多奇怪的树,其中最趣味的是:会走的树,它十分喜欢水,到快没水的时候,他会把根抽出来,卷曲成球形,刮风时随风而走。只要刮到有水的地方,它就把根插进土里,在新的环境里开始新生活。还有面条树,它长在马达加斯加的山区,能结出面条似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面条树。这种树的果实最长可达两米,食用时把它放在水里煮软,放上调料,就是一碗味道鲜美的“汤面条”了。还有好多趣味的未解之谜呢,这些未解之谜都等待人们去探索呢!
睡觉的时候,我梦见我成了一名科学家,把这些未解之谜都解开了,醒来之后,我想:我必须要好好学习,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幼儿必读的绘本推荐:《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们》
作者:【英】毕翠克丝·波特
“彼得兔”系列故事从1920xx年首次出版便赢得了全世界孩子的心,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六种语言,销售量以千万册计,英语国家的孩子们几乎人手一册,被誉为“儿童文学中的《圣经》”。“彼得兔系列”色彩鲜艳、形象动人、各具个性,散发出一种浓厚的手工色彩和强烈的西欧风格。二十七篇美丽的童话(童谣)各具异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友情和爱心的温馨;七百多幅精美的图画逐页插配,相映成趣,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幼儿必读的绘本推荐:《 花格子大象艾玛》
作者:【英】大卫·麦基
大卫·麦基当代最杰出的图画书创作者之一,他擅长创造幽默有趣的故事和图画,让小朋友在快乐的情境中体验人生。
性情开朗、乐观、爱开玩笑的花格子大象艾玛,让故事妙趣横生。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一样,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因此而快乐起来。
幼儿必读的绘本推荐:《下雪天》
作者:【美】艾兹拉·杰克·季兹|
1963年荣获久负盛名的凯迪克金奖。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小男孩彼得,一早醒来发现昨夜下了雪,兴奋地跑到雪地里玩各种游戏,他堆了一个雪人和一个天使……”简单的故事却传神地展现出儿童的天真、好奇、幽默和创意。
幼儿必读的绘本推荐:《好朋友》
作者:【德】赫姆·海恩(Helme Heine)
热爱动物的作者,塑造出三只性格鲜活的主角,将好友间的互动情谊描绘得维妙维肖。Helme Heine是国际知名的图画书创作者,现代最有成就的图画书艺术家之一。波隆那设计首奖、波士顿环球号角图书奖得主。曾荣获“安徒生奖”等多项国际大奖。作者擅长运用色彩,捕捉动物神情,其水彩运用更营造出柔美怡人的大自然景致。他的故事给孩子带来快乐、感动的同时,还有隽永的道理,值得细细回味。
幼儿必读的绘本推荐:《 猜猜我有多爱你 》
作者:【英】麦克布雷尼 文,【英】婕朗 图
1《明室》
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
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本段来自豆瓣简介)
2《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作者:阮义忠
阮义忠目前已经很有名了,他的《人与土地》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不是他自己的摄影集,而是一本介绍20世纪摄影大师的书,其中包括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多位真正牛逼的角色,喜欢摄影,可以从这里了解最杰出的那一批人。
3《论摄影》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智能手机的普及,将摄影更加彻底地接入现代生活,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照片被拍摄、被观看、被评论。但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一切从何开始?摄影改变了世界没错,但是摄影是如何重新塑造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你每天都在拍照,但你真的知道你在拍什么吗?
当下的世界,人们已经不再追求深刻的思考,不再反省事物的本质,而是乐于收集表象的知识和观念,让一切看似在掌握之中,其实却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一本有关摄影的文论集并没有教你如何拍照,怎样用光,甚至没有回溯摄影的来历,预测摄影的未来,它不具备具体的可以被迅速采撷收集的结论,只是在一篇篇关于摄影的文章中,留下了闪着光的思考痕迹。
4《观看之道》
作者:[英]约翰·伯格
约翰·伯格1926年生于伦敦,是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画家和小说家,上世纪50年代曾经举办过个人画展,小说《G》还获得过英国布克奖。自1952年尾伦敦的左派杂志《New Statesman》撰稿后,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观看之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本书里通过图文并茂的解读,让许多贯常存在于我们概念中的现象,呈现出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比如我们都以为油画是一种高贵的艺术,但约翰伯格却直言油画是一种炫富的方式;比如我们以为油画中出现那么多裸女是因为欣赏美,结果约翰伯格直接指出那只是因为男人喜欢看女人裸体,而收藏者和画家往往都是男的;比如我们以为广告是一种现代社会出现的玩意,但约翰伯格证明它与油画有一脉相承之处。
约翰伯格有一双毒辣的眼睛,透过绘画、摄影各种影像,看到它们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关系。他不执着于某种艺术理论的内部,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考察它们。他突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将不同领域的影像并置,最终用最简单易懂的形式揭穿了许多观念的迷障。
5《摄影之后》
作者:(美) 弗里德·里奇
苏珊·桑塔格与约翰·伯格对摄影的诸多洞见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失去效用,它们仍然是灯塔,任何一个对摄影感兴趣的人都该读读他们的作品,但是事情还是有了一些变化,胶片时代过去了,我们进入了一个照片更为泛滥的图像时代,并且它们还是“数码”的。这个时候,摄影还是原来的摄影吗?
弗里德·里奇的《摄影之后》正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弗里德·里奇是纽约大学摄影与成像系教授,多年来一直就新时代的摄影发表评论。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摄影之后》这本书是试图确认,在数码环境下,我们的媒介如何复杂而永久地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改变我们——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对灵魂和艺术的界定、我们对可能性的把握。
深受读者喜欢的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
1、《马格南世纪经典:马格南印相典藏》 克里斯汀·鲁本 中国摄影出版社
很少有摄影书可以宣称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马格南世纪经典:马格南印相典藏》就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创新性的摄影图书。这本特别的图书,在此,以一种全新的、便利和价格亲民的形式首次呈现……
2、《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最后的耍猴人》是知名人文纪实摄影师马宏杰继《西部招妻》后最新的图书作品,全新的视角,更为广域的跟拍,记录了“耍猴”这一民间艺术在当下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以“耍猴”这门才艺为生的一……
3、《商品摄影技法大公开》 梅干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摄影技法大公开(案例增强版)》精选45种极具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拍摄对象,涵盖了绝大多数种类和材质的商品,按完整拍摄流程安排图解实例,讲解如何使用最少的器材、最小的成本投入来拍出……
4、《昨天的中国》 阎雷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昨天的中国》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
5、《微单圣经》 雷依里,郑毅 中国青年出版社
摄影赋予了人们重新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能力。当心仪的微单相机入手,你可曾摸透菜单和按钮的各种小禀性,让它陪伴你探寻大千世界的角落,捕捉美好生命的足迹,记录人海中的亲切面孔,见证指尖上的……
6、《旅行的路上这样拍!》 王逸飞 人民邮电出版社
忘掉那些复杂、难懂的摄影术语吧,旅行的路上就这样拍!《旅行的路上这样拍!——超简单旅游摄影书》将告诉你如何通过简单的几个步骤拍出堪比专业摄影师的旅行照片,不管是名山大川、城市古镇,……
7、《“十全拾美”:唯美人像摄影与后期指南》 摄影师蝈蝈小姐 人民邮电出版社
《“十全拾美”——唯美人像摄影与后期指南》主要讲解唯美主义人像摄影技法和后期修图技法。作者结合多年的拍摄经验,从摄影的构图形式、光的色彩与方向,再到如何指导模特摆姿,如何表达自我、……
8、《尼康D7100数码单反摄影实拍技法宝典》 广角势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
《尼康D7100数码单反摄影实拍技法宝典》是专门为尼康D7100数码单反相机用户而写的相机操作指南与实拍技法宝典,它能够帮助读者发掘尼康D7100数码单反相机的多种优势,提升摄影技……
9、《儿童摄影专业技法》 琼斯 人民邮电出版社
《儿童摄影专业技法》作者AllisonTylerJones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童摄影师,在书中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详细介绍了儿童摄影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拍摄全过程。《儿童摄影专业技……
10、《蒙克与摄影》 阿尔内埃格姆 重庆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8 (130916人评价)
“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水平”。
这是别人对刘慈欣的评价,对此,小编表示赞同,因为《三体》给了狗狗信心。
在《三体》这部小说中,大刘早已不是那个单纯讲故事的人了,他更像是一个上帝,创造了一个奇特无比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他细细地打磨着每一件投放之物——质子计算机、水滴武器、面壁计划、黑暗森林法则、二向箔……这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如同艺术品一般,闪烁着异世的光芒。
每当他投放一个东西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书里书外的所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惊叹着这个造物主的想象力。
大刘让无数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这种感知,让每个人心中的宇宙都发生了一点变化。以至于小编每次抬头看夜空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仿佛遥远的星空中,真的在发生一场场看不见的斗争。黑暗的宇宙中,平静的表象下,一个个宇宙文明都在为了生存而拼尽全力。
03《安德的游戏》
奥森·斯科特·卡德
豆瓣评分:8.7 (9447人评价)
这本书的主角安德是一个年仅6岁的儿童,为了抵抗外来文明虫族的入侵,他被选中成为地球的救世主,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训练下开始了他的拯救行动。
藉由着这样的故事背景,作者跟我们探讨了世界末日,探讨了人类命运,探讨了宇宙中其他文明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他也跟我们探讨了一个所有人都会经历的问题——少年的成长。
在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这件事上,小编认为,这本书堪称典范。
作者把一个6岁的儿童丢到了一个极端的困境,然后让他用亲身经历为我们一一讲解:
如何打破被孤立的困境?如何跟欺负你的人作斗争?如何化敌为友?如何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打交道?如何处理期望带来的压力?
在这个亲身示范的过程中,安德也从一个男孩成长为了一个男子汉。
这种直观的转变,无疑是对如何成长这个命题最生动的注解。
04《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道格拉斯·亚当斯
豆瓣评分:8.7 (8317人评价)
“震惊!原来科幻还能这样写!”
这是小编读《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的第一感受。
在亚当斯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把科幻写得如此幽默和荒诞。
而这种风格最极致的体现当属对下面这个问题的解答:“什么是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
亚当斯给出的答案是42。
这个简单得不像个答案的答案,引发了读者的狂热解读,他们从二进制一直联想到了藏传佛教……
然而当亚当斯本人解释说那只是个普通的数字,随便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崩溃了,因为这个答案看上去毫无价值。
但仔细想想,这种无厘头何尝不是暗藏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终极问题是不可知的,存在的意义是不可知的。
既然世界如此虚无,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在这个问题上,狡猾的亚当斯也早就用一句话给我们指了明路,那就是——“不要恐慌”。
读懂了这句话,你就能以最轻松的状态,欢乐地漫游在亚当斯构造的荒诞世界中。
【读书笔记5本】推荐阅读:
《家》读书笔记 -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10-12
读书笔记,读书心得06-24
谈读书读书笔记12-02
《山居笔记》高中读书笔记01-04
读书的读书笔记20012-07
英语读书笔记_中小学生如何写英语读书笔记07-04
猎人笔记经典小说读书笔记07-26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个人所感07-27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600字03-03
《本色》读书笔记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