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精选4篇)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篇1

1.基础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我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5%,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有89个;丘陵山地植被丰富,30万亩山地,植被履盖率100%。依托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4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

2.功能类型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如虞山、穹隆山森林公园等;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如东山、西山果茶区、双山岛垂钓中心等;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碧玉主题公园等;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如三山岛农家乐园等。

3.投资主体多元。由90年代以政府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资、外资等多元投入格局。已统计的各类观光农业园中,国有投资为主的占27%、集体投资为主的占10%、民资投入的占49%、外资投入的占14%,民资和外资已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主体。

(二)尽管我市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早,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除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建成规模只有300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数量与我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少数地方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大,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餐饮项目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

(三)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核心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资源环境,结合农林渔等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提供机会。她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已建成的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水产、畜牧、果茶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功能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和开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1.保护。把保护放在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森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注重历史人文景观、“鱼米之乡”民俗文化的保存,重视苏州精耕细作、特色农业的保留。

2.提高。把提高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等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提高资源质量;通过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和接待服务设施的条件,使游客能进、能游、能休,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使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3.开发。把开发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生态自然条件,挖掘和利用珍稀树种,名优水产、特色花果,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自然山水等资源,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尤其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

(四)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加快推进。

1.坚持科学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步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围绕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强化功能开发,根据区域特色和优势,优化功能定位,避免结构雷同,实施错位竞争。

2.加快机制创新。按照投资方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共同投资开发;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做到职能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创新服务机制,制订完善建设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观光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机制,把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大力招商引资。在农业招商引资中,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作为重点,加强项目整合,加大宣传推介,认真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促销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努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向生态观光农业聚集,增强开发实力。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2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促农增收情况。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XX工程”为抓手,做大一产总量。201X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XX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XX%。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增长XX%,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X亿元,增速XX%,排全省第X;

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速XX%。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排全省第XX,同比实现保位;

增速XX%,排全省第X,同比进XX位。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篇3

根据省人民政府《稳定全省经济若干措施》,市农业农村局严格对照“省43条”举措开展落实情况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情况

(一)加大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力度。

稳步推进“秸秆变肉”工程,依托本地大型肉牛养殖基地,申请肉牛产业政府专项债,支持总投资**亿元、年存栏**万头的肉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编制、可研评审、立项批复等前期手续,组织申报了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目前正处于初步设计和征林计划设计阶段。

(二)全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一是突出抓好种植结构调整。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为**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公顷、大豆播种面积**公顷、水稻播种面积**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公顷。二是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积极响应吉林省大豆扩种行动,落实玉米大豆耕地轮作**万亩。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同农民签订合同协议书**份,安装电子检测设备**台套,预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万亩。全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宣传“土肥管家”APP,采集土壤样品**个,对全市范围内**户农户进行春播期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对已建设的**个耕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及时维修维护,全市设立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点位**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个。三是大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任务,其中,总投资**万元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于**月末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总投资**万元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勘测、设计招标,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四是突出抓好“千万头肉牛”工程。突出抓好“千万头肉牛”工程。截至**月末,全市肉牛出栏**万头,同比增长**%;推进标准化养殖建设,大力推进**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共有**家,其中肉牛**家;推进畜禽养殖贷款政策落实,累计向全市养殖场户发放畜牧贷款**余万元;设立“强牧贷”风险补偿金**万元,已发放贷款**万元。五是突出抓好人参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人参全产业链综合体,实现人参产业链升级,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建设补助资金**万元,支持总投资**亿元的人参产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方专业机构验收,正申请省厅备案。六是全力抓好惠农政策落实。配合财政局汇总上报第一次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面积**万亩,涉及**个镇**万户农户,综合测算补贴标准**元/亩,实际发放补贴资金**万元,于4月20日将补贴资金全部发放至农户手中。

(三)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

争取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万元,支持州级示范农场——**专业农场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投资**万元建设冷藏库1座,大力提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

(四)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制定《**市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年内培训高素质农民**人。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推广2022年农业主导品种**个、农业主推技术**项。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等载体,累计培训农民**余人,现场指导**余次,线上培训**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悬挂条幅**余条,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宣传农业科技**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区域出现旱情。

今年上半年全市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减少,土壤散墒速度较快,发生了不同程度旱情。

二是农资价格普遍上涨。

受疫情影响,农资货运成本提高、原材料上涨,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较大。

三是养殖积极性有所降低。

因受市场行情持续走低、饲料等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生猪中小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到挫伤,生猪存栏下降。

四是部分项目延期开工。

受疫情影响,本人工人少、外地工人无法大量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等农业建设项目无法及时开工,导致项目进度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科学推进田间管理。

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根据气温变化,全面做好棚室管理;摸清土壤墒情、种子状态和出苗情况,对缺墒风险的地块,尽快组织浇灌,确保农作物长势好;对因土壤湿度过大,导致粉籽、坏种地块,及时催芽补种或毁种,提升优质苗率。

二是持续加强安全生产。

全面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保障农资市场良好秩序,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重点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行为,在重点监控路段区域开展路检路查,通过开展粘贴发光标识、技术培训、年检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机生产安全系数。

三是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

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加快以肉牛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发展,力争2022年末,全市肉牛存栏达到**万头。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推进肉牛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鼓励肉牛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鼓励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饲养水平。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在2006年生态市建设相关任务明确以后,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班子相应成立,各项指标迅速分解,工作日程合理排定,职能科室单位任务明确,做到了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

二、排定计划,逐项实施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我市城区供水目前由临安第二自来水厂负责,水源为里畈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合环保部门于2005年完成了临安市第二自来水厂水源地里畈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按合格饮用水源要求进行落实了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永久性界碑的设置;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宣传警示牌设置等系列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涛庄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已经于2004年完成。

二、环卫规划编制及设施建设工作

2005年底,已完成全市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和2006年计划,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正常运行,环境监测部门对填埋场地下水、废水、大气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城市里弄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清扫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加大了对城区四家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正在进行城区垃圾收集房和果壳箱的更新,主要采用分离收集的模式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青山湖街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太湖源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板桥乡、高虹镇、千洪乡、西天目乡、藻溪镇、潜川镇、乐平乡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绿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杭州市“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市2004年成立了“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我市有七个工程获得了杭州市“绿色工地”殊荣,十五个工程被命名为临安市“绿色工地”。

我市“绿色工地”创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森博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绿色工地”专项档案台帐,加强人员法规培训,要求与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健全“绿色工地”管理体系,从人员、经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绿色工地”评选与企业信誉排名、评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建设、环保、文明办等部门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整体推进我市“绿色工地”的创建工作。

三、查漏补缺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解和工作日程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进度,争取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临安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及与杭州市环保局联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新建住房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审批管理,要求新建住房必须建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协同相关部门完成青山湖流域综合整治任务重点开展苕溪综合整治,完成锦溪整治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市建设是关乎我市“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的大事。我局的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克难攻坚的城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查漏补缺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

上一篇:致外出务工人员的慰问信下一篇:鼎湖山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