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生产八项制度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安全生产八项制度(精选5篇)

公司安全生产八项制度 篇1

(试行)》的通知

县级分公司、公司各部门:

根据中电信黑[2011] 793 号《黑龙江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八 项制度(试行)》,制定了《**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 度(试行)》,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至运行维护部。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本制度规范尽快落实本部门的信息 安全工作及责任人。

附件 1:**电信公司业务经营、合作的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附件 2:**电信公司违法违规信息应急处置流程

附件 3:**电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资金、人员)保障制度

附件 4:**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 附件 5:**电信公司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制度 附件 6:**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附件 7:**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附件 8:**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附件 1:

**电信公司基础业务经营、合作的

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一、公司产品内容上线前应当由专人对相关内容的合法合 规性进行审核,做到先审后发,产品中未通过审核的相关内容 不得上线运营。需要审核的产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各产品中 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布的以及客户通过公司自营网站对外发布的 图片、文字、流媒体等信息内容。

二、公司自营网站、自营业务业务板块或栏目新增、变更,须经各级公司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三、与合作方(含代收费)进行业务合作前,各部门业务 运营部门(中心)应当严格审核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备案 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材料,对其身份信息当面核验、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并报公司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复核。在 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要求合作方签订《信息安全承诺书》,明确其负责合作涉及业务的信息安全,约定信息安全考核制度 和违法违规处罚标准。

四、合作业务涉及合作方需进行 IP 地址和域名备案的,在业务开通前,必须要求合作方出具 IP 地址和域名已经备案 的书面证明函件。

五、各部门不得为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用于经 营电信业务的电信资源,不得为未办理备案手续的部门或个人 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在提供 IDC、互联网接入(含专线、虚拟 拨号等)等接入类业务时,接入公司网络的部门或个人(以下 简称接入方)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接入服务业务运营部门(中心)应审查其经营许可证或相关备案手续、主体信息和接 入信息,对其身份信息当面核验、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并报公 司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复核。

六、各部门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时,应当与接入方签订接入 服务协议,在协议中约定信息安全考核制度和违法违规处罚标 准,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以下事项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一)接入方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与义务。

(二)接入方不得向其他从事网站接入服务的增值电信业 务经营者转租所获得的网络接入等电信资源。

(三)接入方不得为未经许可或未备案的网站提供接入或 代收费等服务。公司分配 IP 地址给接入方的,在接入服务业 务开通前,应要求对方出具确认已经报备 IP 地址的书面函件,业务部门应当对 IP 地址是否对应进行核查,核查不符的,不 得开通接入服务。

七、业务运营部门应安排专人对自营业务、合自营网站及 IDC 和专线等方式接入的网站内容等进行日常监测。发现违法

有害信息和低俗信息,应立即保存有关记录,对相关内容和业 务进行移除或屏蔽,并报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工 作办公室,属于合作业务的,立即下线,情节严重的,应停止 合作。信息明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 所列内容或明显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应当同时向省公司信息 安全工作办公室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报告。

八、对合作方和接入方违反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的处理决定由本部门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作出,并向公司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备案。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对处理决 定有异议的,可对处理决定作出变更,并通知信息安全业务主 管部门组织实施。

九、IDC 接入商、IDC 自有客户、专线接入经营性网站、WAP网站合作 SP 等客户的经营资质、信息安全承诺书签订情况、合同名称,并以清单形式列表存档备案。

附件 2:

**电信公司违法违规信息网站应急处置流程

一、市公司成立信息安全牵头部门,信息安全负责人和联 络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接收到省公司停止网站接入的处置指令后,立即进行 处置,处置完毕时间为接到管局通知的2小时内。接到省通信 管理局停止域名解析的处置指令后,在30分钟内停止公司域 名服务器对该域名的解析指向。

三、违法违规信息网站应急处置流程

附件 3: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资金、人员)保障制度

一、市分公司各相关部门应设置信息安全专职联系人,负 责本部门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协调和对口联络工作,并报市 公司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二、信息安全联系人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当做好交接工作,并在变动后的 2 个工作日内报市公司信息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应政治过硬、遵纪守法、恪 尽职守;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工作责任感和保密意识;应 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 问题分析、处理和学习能力。

四、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保持 24 小时通信畅通。

五、公司用于日常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措施建设、人 员教育等的配套资金投入应当根据公司规模、网络覆盖、业务 范围及用户数量在公司年度预算中相应编制,保证信息安全管 理和技术保障手段建设顺利开展。

附件 4: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

一、总则

为切实有效落实公司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重大信 息安全事的协调组织及相关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理能力,结合公 司实际,制定本考核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考核制度适用于**电信公司市公司各部门、下属各区县 公司。

三、细则

(一)总体要求:公司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定期检 查或者抽查方式对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指 导和监督。

(二)考核管理:公司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应当与信息安全考评结果挂钩。对于信息安全工作综合考评结 果不达标的部门,将由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考核意见,并按照公司相关考核机制实施处理。

(三)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力、执行不到位,导致信息 安全事件的,或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迟报、瞒报或谎报的,应 当根据事件影响程度,追究相关部门领导责任并可对相关责任

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四)各部门对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降低信息安全风 险,及时发现并消除重大信息安全隐患,在违规问题及突发事 件处置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下级部门与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 5: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制度

一、各部门要加强本部门信息内容安全技术研究,实施对 归口管理的业务、平台等的信息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 时整改。

二、各部门要以技术手段为支撑,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和公共信息服务内容日常核查手段,按要求使用相关信息内容 安全系统。

三、要提升日常监测系统的能力,增强对新业务形态、网 络突发流量、接入轨迹、协议类型等的数据监测功能,建立分 级预警机制。

四、建立并完善本部门部门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追 溯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 处置。

附件 6: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和加强**电信公司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和评估分析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有关情况,协调组织相关力量进行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理,从而降低重大信 息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电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区县公司的网络与 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事件的报告。

三、细则

本制度所称的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 件故障、人为失误或破坏等原因严重影响到本公司网络与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 失窃密或泄密等,从而在公司名誉、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造 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定,实施信息安全事件等级 制度,按照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及对社会影响的大小,分为 以下三级:

(一)特大信息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和稳定,造成 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或被中央有关部门通报,社会反响强烈 的信息安全事件。

(二)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较严重后果,或被省级有关部门通报的信 息安全事件。

(三)一般信息安全事件:指被大量用户集中投诉等可能 对公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信息安全事件。

五、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原则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 协调、快速处理。

六、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具体要求

(一)发生特大信息安全事件,当事部门应当在事件发生 后5分钟内将有关情况上报本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10分钟 内屏蔽信息源,保留事件的相关材料,并向省公司信息安全领 导小组报告。如属重大事项,并需按照公司的重大事项上报制 度的规定进行上报。当事部门应当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省 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提交简要书面报告,在相关事件处理结 束后2日内提交专题书面报告。

(二)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当事部门应当在事件发生

后15分钟内将有关情况上报本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30分 钟内屏蔽信息源,保留事件的相关材料,并向省公司信息安全 领导小组报告。如属重大事项,并需按照公司的重大事项上报 制度的规定进行上报。当事单位应当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 省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提交简要书面报告,在相关事件处理 结束后2日内提交专题书面报告。

(三)发生一般信息安全事件,当事部门应当在30分钟内 屏蔽信息源,保留事件的相关材料,并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将 有关情况报告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当事单位应在事件发生 后2小时内向省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报告,24小时内作出简要 书面报告,相关事件处理结束后2日内作出专题书面报告。

(四)对于被媒体曝光或存在媒体曝光风险的信息安全事 件,公司的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应向公司的综合部进行事件通报,由省公司综合部负责组织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新闻发布及媒体应 对。各部门及个人应当严格执行公司新闻宣传纪律和保密规定,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

附件 7: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为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和信息通报制度,快速反映,及时应 对处理信息安全事件,特制订本制度。

一、应急处置原则

(一)全面监控

指定专人全面搜索监控网络中含有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内 容的栏目、论坛、页面、图片、视频、文字等,并监控关键网 络设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做到及早发现 苗头、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指定专人全面监控电视、广播、报纸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 主管领导和省公司综合办公室报告。

(二)快速反应

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各相关部门可在迅速上报的同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展蔓延。

(三)全程记录

各部门在发现相关问题时,要及时、全面地做好情况记录,追查根源。

二、应急处置措施

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对自营业务中出现的有害信息进 行删除,对有害信息源头加以跟踪分析,并将不良信息网站情 况及时反馈给省公司信息安全联系人;落实加强相关网站和系 统的安全保护,做好证据留存和处置记录,按既定流程及时上 报。并应迅速查明有害信息来源,落实有效技术手段,切断其 传播渠道;在取证后立即清除有害信息,必要时关闭有关网站、网络,进行全面清理,并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秩序。

二、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一)一旦发现有害信息,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和市公司 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联系人,留存有关记录,市公司信息安全 领导小组同时报送省公司信息安全主管部门。

(二)对于属于自营业务的,应立即删除有害信息,并追 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属于非自营业务的,由省公司技术部门 处理。

(三)以邮件或短信方式接收到需要封堵的网站 IP 地址(段)之后,市公司 IP城域网维护部门应立即封堵,紧急情况 下可电话口述 IP 地址(段)。

(四)在完成封堵配置后,将相关情况以邮件或短信方式 反馈上报公司信息安全联系人,紧急情况下同时电话反馈进展。

(五)各部门在完成有害信息处理后,将有害信息处理单(见附件)加盖公章后反馈至省公司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

(六)对于重大问题,市公司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将组织 相关部门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三、事件应急处理时限

第 I 类为特急,要求在 10 分钟内处理完成并将结果反馈 省公司;

第 II 类为紧急,要求在 1 个小时内处理完成并将结果反 馈省公司;

第 III 类为急,根据省公司要求时限处理。省公司在通知 处理突发事件时,将向各市公司明确事件级别。

四、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报送和报道制度

市公司新闻发言人牵头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对外宣传口径,并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在事件发 生 4 小时内向本部门领导和市公司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 报,提供事件经过、原因及背景情况,提出经本单位新闻发言 人、主管领导确认的处理原则和对外宣传口径,并由市公司及 时省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公关工作,取 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减少负面影响,平息事态。

五、应急处置保密要求

(一)确保应急事件处理系统以及应急处理信息数据存放

于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做好备份工作。

(二)各种服务文档资料的存放要确保安全可靠,防止非 相关人员接触、获取。

(三)工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确保安全,防止 因中间环节的疏漏造成信息泄密。

(四)必须确保所提供各种信息的准确性。附表:

有害信息处理单

分公司

有害信息发现 时间 有害信息内容 简述

有害信息 URL 有害信息发布 源 处理措施 处理结果 □ 删除 □封堵 □其他:

有害信息切断时间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

附件 8: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制度

一、市公司设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市公司信息安全工作 办公室设于公司运行维护部。

二、市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 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小组成员由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公司信息安全主管部门领导 担任,成员由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业 务运营部门、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及支撑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

四、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目标、总体方针和总体安全策略,规划信息 安全规章制度,部署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组织落实信息 安全各项要求。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五、分管信息安全工作的成员为本部门信息安全责任人,对本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和 其他员工应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信息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岗位的信息安全工作负责。

六、公司运行维护部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具体的信 息安全工作,其职责主要包括:

(一)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信息安全工作要求,拟订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目标、总体方针和总体安全策略;

(二)负责组织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预案的拟 订和落实;

(三)负责审核信息安全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信息安全内 容关键字;

(四)负责与省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交换黑名单;

(五)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和考核工作,并定期进行通报;

(六)负责组织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监控、处置等工作;

(七)负责信息安全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八)负责应急预案的定期培训、演练等;

公司安全生产八项制度 篇2

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定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可以说渗透在医疗机构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天的工作当中,只有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多年以来,医疗核心制度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要求,各地、各医疗机构对核心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区别和偏差,各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要求、操作流程和执行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别,亟需从全国层面进行统一。

2016年,国家卫计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

在《办法》的基础上,为指导地方和医疗机构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卫健委对《办法》提出的18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了细化,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因此,以后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方面,我国有了全国统一的标准。

这18项核心制度分别是: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八项制度 篇3

年检复查制度

为了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扎实推进我镇高质量、高水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各学校按照九月份统计数据,根据互助县《关于高质量、高水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查评估方案》,逐村、逐校全面自查,并将自查报告(含登记表、辅助用表、补充资科)于10月底前上报中心学校。

(二)镇人民政府成立“两基”年检复查评估小组,根据《互助县实施<青海省实现“两基”县(市、区)复查办法>》规定,每年11-12月份对各校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年检复查。

(三)复查评估小组在对各校“两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认定、综合分析后,向镇人民政府和学校通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查评估情况,并向县上报县级复查评估报告。

(四)要求各校切实加强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不断健全完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项责任制度。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刚性指标下滑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塘川镇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管理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普及和发展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制定本办法。

一、建档

(一)学校通过普查,逐年更新周岁花名册,核实、核准当地残疾儿童少年基数、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

(二)建好两种表册:特殊教育档案(六类残疾)和普九档案(三类残疾)。

(三)完善残疾学生档案,规范残疾儿童少年登记卡。

二、入学

(一)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就近人学。积极动员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校接受正规教育。

(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三)普通学校要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

三、管理

(一)各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规划和相关制度,建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二)学校要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使其 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学校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四)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单独的教学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应当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

(五)对残疾学生的考核评估,要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能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不得擅自取消残疾学生参加各类考试的机会。

(六)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方法和附助用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七)学校如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让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

(八)残疾学生一般不予留级。智力残疾学生可视其具体情况,在小学阶段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学习期满,发放毕业证书和义务教育证书。

(九)对小学毕业的残疾学生,可根据本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其进人初级中学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塘川镇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

措施和制度

为有效防止在校学生辍学和变相流失,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如期完成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定本措施和制度。

一、把好“八”道关

一是入学通知关:发放入学通知书。

二是学生入学注册关:落实好普查工作,核实、核准适龄儿童少年底数,保证在册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按时入学,不得招收不足龄学生。

三是学生正常流动关:严格转学、休学、调庄外迁手续。学生转学时,先由接收学校出具接收证明,原就读学校方可出示转学证,否则不予转学;办理休学手续,要求学生家长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疾病证明,无疾病证明不予休学,学校同意休学的,与家长签订休学复学责任书,休学期满后,由学校送达休学复学通知书,督促其入学;调庄外迁的,要求家长出具当地政府、村委会和派出所的户籍转讫证明。

四是双向劝学关:村干部和学校教师共同做好辍学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规劝流失学生复学。

五是及时上报关:出现学生流失现象,及时报告中心学校。

六是敦促复学关:送达敦促入学通知书,要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送辍学及休学学生复学。

七是行政处罚关:对未按要求送子女入学的法定监护人,通过行政处罚的方式,督促其送子女人学。

八是法院强制执行关:对劝学无效,拒送子女就学的法定监护人,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二、落实“五项”责任制度

(一)学生辍学过错责任追究制。教师因侮辱、讽刺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乱订资料,乱收费等原因造成学生辍学的,将严肃查处。

(二)在校学生全天跟踪制。全程管理在校学生,不定期核查学生人数,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动态,实行全程跟踪。

(三)班主任责任包干制。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在校学生巩固工作责任书,要求班主任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互通学生信息,有效防止学生逃学、逃课现象发生。

(四)“控辍保学”双线承包贵任制。实行“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家长”和“中心学校—学校—教师”双线“控辍保学”承包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

(五)正常流动学生回访制。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长通过互通信息,回访等形式,准确掌握流动学生去向和就学情况,严防明转实流和明休实流现象发生。

塘川镇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流动人口子女正常就学,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制定本办法。

一、将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纳入各学校义务教育管理范围内,由所在村做好调查摸底、建档及入学动员工作。

二、流动人口子女在本地就学必须提供以下证件办理入学手续:

I、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暂住证、购房证、房产证、房屋租赁合同、户籍证明等。

2、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上述有效证件,由暂住地出具证明,到教育局划分的学校就读,所划分的学校不得拒收。

三、流动人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管理,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四、流动人口子女收费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严禁乱收费。

五、学校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档案资料。

塘川镇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使他们顺利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制度

学校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认真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指定专人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二、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中小学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学校的教职员工对他们进行分组结对开展帮扶活动,随时掌握孩子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尽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中学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对走读的孩子,老师要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监护人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学校要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上报中心学校。

四、注重心理疏导,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实际开设好有关德育课程,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建立“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要通过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塘川镇“两基”人口及文化状况

年度普查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人口接受成人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避免学校在造册过程中出现漏登、重登、误登和在册人口文化状况不实等现象,制定本制度。

(一)中心学校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普查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普查工作。

(二)根据当地人口分布情况,划分责任区域,实行驻村干部、学校教师包干负责制。

(三)每年7-8月间,责任人重点对0-50周岁花名册人口文化状况入户普查,摸清责任区人口底数,重点核实村年龄段在册人口文化状况及自然增减人口情况,中心学校负责非农牧人口的普查及周岁花名册建档工作。

(四)普查工作中,积极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得到全力支持,为学校提供所需的人口资料。

(五)普查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制度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安排不落实、造册出现误差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塘川镇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

集体交接制度

为了保证小学毕业生全部升人初中,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制定本制度。

(一)各小学必须将毕业生花名册于每年6月20日前送交中心学校。

(二)中学必须于6月底前将镇人民政府编制的入学通知书送达监护人,将划片入学的花名册和入学时间通知各小学,并于7月10日前完成报名注册工作。

(三)小学校长、教师与村委主要领导按入学通知时间,带领本村小学毕业生到中学集体报到注册,由镇分管领导、中心学校负责接收,并签订初一新生人学和在校生巩固“四长”(镇长、村长、校长、家长)责任书。

(四)对未按时报到的新生,中学及时将信息反馈至毕业学校,由毕业学校和村委负责查明去向和原因,动员其入学。

(五)初级中学吸收片外学生的,要及时出具接收证明,并将学生名单反馈至学生毕业学校.以便学校查清毕业学生去向。

(六)各小学要在开学前填写并上报“初一新生人学情况”统计表,由中心学校统计,全面掌握小学毕业生注册情况,明确学生去向,并将具体情况于9月初报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公室。

(七)对转学、调庄迁出得学生,要求家长为中学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接收证、转学证,户籍证或村社证明等)。

(八)对休学的学生,要求家长向初级中学提供相关证明,办理休学手续,并签订返校责任书。休学期满后,由学校送达休学复学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送孩子复学。

(九)原则上小学生不允许留校复读,对确实需要在小学留校复读的学生,中学与学生家长及毕业学校办理相关的手续,并报中心学校备案后,方可留校复读。

塘川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入学通知书制度

为了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互助县“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制定本制度。

一、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通知书由镇人民政府编制发放。入学通知书要注明学生姓名、入学依据、就读学校、入学报到时间、所带物品和注意事项等,并加盖镇人民政府公章。

二、入学通知书依据周岁花名册填写。

三、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通知书务必于开学前15天送达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期入学。

四、中小学必须认真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统计工作,并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准确数据报送村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和中心学校。

效能建设八项制度 篇4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于转发《效能建设相关制度》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

为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积极推进医院效能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特转发本制度,请认真学习!

附件:效能建设相关制度。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转发

效能建设

通知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2年6月5日印附件:

效能建设相关制度 一、四川省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适用本制度.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首次依照职责接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首问责任人。

第四条 首问责任人对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了解政务、反映以及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办事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第五条 首问责任人应当指导办事人员填写有关申报所需的资料。

第六条 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办事人员引导至承办人,2 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负责跟踪办理。

第七条 申请办理行政认可、非法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承办人不在岗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联系电话,办理事项,所收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首问责任人、承办人、联系电话、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 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九条 承办人应当认真及时办理有关事项,并将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办事人员.第十条 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首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并对本机关工作人员履行首问负责制度职责进行督促、考评。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对本级行政机关履行首问负责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执行首问负责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第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 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二、四川省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应实施限时办结制度。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内办结并予以答复。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办理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时限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同类事项办理时限,确定标准办理时限。行政机关能够当场办结的,应当当场办结。

第四条 行政机关办理本制度所列事项应当编制《行 4 政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部门电话,并在办公场所和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公布。

第五条 限时办结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其办理时限从收到相关文件、材料或指令的次日起计算。文件、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按规定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补正文件、材料,其办理时限从收到补正文件、材料的次日计算。行政机关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补正文件、材料有遗漏的,其办理时限从其第一次收到补正文件、材料的次日起计算。

第六条 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由同级政府确定一个部门为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明确每个部门的办理时限。

第七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限办结或予以答复,需要延期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书面形式告知原因和理由,并同时告知办理时限。

第八条 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对本级行政机关履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第九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第十条

本制度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制度执行.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各级监察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各部门的效能投诉处理工作由部门监察机构负责,没有监察机构的,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履行行政效能监察职责的机构负责。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单位评优评先资格,对 6 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对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组织实施的;

(二)管辖范围内的机关或部门多次发生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行为的;

(三)对依法应由本级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没有确定牵头部门,没有规定办理流程时限的;

(四)属于本级政府审批的事项,超时办结的;(五)应由本级政府上报审批的事项,拖延上报的;(六)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该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责令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或诫勉: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的;(二)不按规定承诺本部门办理事项时限的;(三)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事项登记制度的;(四)服务窗口无人值班的;

(五)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六)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七)对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并妥善处置的;

(八)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九)本部门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控告不及时处理的;

(十一)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部门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该机构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告诫或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并可责令机构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告诫;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降职,并可对机构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 职:

(一)超过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的;(二)公务时间擅自离岗的;

(三)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四)不按规定登记首问负责事项的;

(五)不按规定接待、指导、引导、协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有关事项的;

(六)对把握不准或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请示报告而不及时请示报告的;

(七)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的;

(八)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的;

(九)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一)主动赔礼道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谅解的;(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监察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九条 追究政府的行政责任,由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监察机关实施;追究部门的行政责任,由本级政府或同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任免机关或同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监察机关的行政责任,由同级政府或上一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实施.第十条 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

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一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二条 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第十三条 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处理。

有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行为,构成违纪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服务双岗制

服务双岗制,是指对某一工作事项至少有两个人负责,分别为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对某一需办事项,第一、第二责任人都必须了解掌握需办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办理程序、完成时限。当第一责任人因其他公务而不能提供服务时,须提前将有关未办事项移交给第二责任人,第二责任应立即承接下来,继续做好工作。

五、去向留言制

去向留言制,是指在上班时间内,工作人员因事离开办公室,除遵守有关请假制度外,还应在本办公室留言,将事由、去向及所需时间登记清楚,回来后及时消除留言内容。

六、挂牌上岗制

挂牌上岗制,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凡进入所 在科室必须挂牌,便于来办事的人员查找方便,工作牌的内纳包括照片、姓名、职务等内容。七、一次性告知制和服务承诺制

第一条

一次性告知制是指服务对象到各科室办理有关事项,因手续、材料不完备等原因退回补办,或未按规定程序、时限办理而不予受理的,承办人员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的程序和时限的制度.第二条

承办人员对办理有关事项的服务对象负有一次性告知的义务,对手续、材料不完备或未按规定程序、时限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或办理的程序和时限。

第三条

向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简单事项可采用口头形式告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对需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的程序和时限作详细说明。

第四条

承办人员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给服务对象造成不必要麻烦,多跑冤枉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较大影响的,根据《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处理。

第五条

食品流通八项制度 篇5

一、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销售的食品货源进行把关,保证销售食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采购食品时,检验供货方的主体资格、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的票证,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二)在疆内购进的食品必须向供货方索要“电子一单通”,并对“一单通”所列内容与实物进行逐一核对,查验票货无误后方可进货,并及时录入电子监管系统。

(三)疆外购进货物,必须查验和索取以下资料复印件:

1、营业执照、许可证;

2、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3检验(检疫)证明;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报关单;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根据索要证件,对未在电子监管系统内备案的食品,要及时备案。

(四)对购进散装食品必须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并查看标注的标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五)亲自进行验货,货证相符方可采购。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提出异议,经进一步证实所进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拒绝验收进货。

(六)如不认真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对进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的后果,承担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七)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不少于两年(即“一单通”),以备查验。

(八)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法要求记录的事项。

二、食品贮存管理和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1、认真执行经营者食品贮存和销售散装食品的义务规定。

2、按照食品的保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防止将不同品种的食品相混淆,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3、对贮存、销售食品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设单独存放区,并标明问题食品存放区字样。

5、主功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6、对不安全食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教、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

7、根据有关规定应当销毁的食品,及时予以销毁,防止不安全食品再次流入市场。

8、采购散装食品必須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存复印件备查。

9、不经销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者生产的食品、无检验合格证证明和标签内容不完整的散装食品。

10、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11、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保证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获取标签。

12、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

13、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散装食品销售区域。生、熟食品销售地点保持一定距离, 不得在同一区域内销售,防止交叉感染。

14、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具有明显的区分和隔高并保持清洁,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和销售非食品物品。根据所售散装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15、经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必须做到: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

16、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带口軍、手套和帽子。

17、销售的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

18、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19、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区分销售,并标明日期。如混装销售,则按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由于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合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

2、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项目等事項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

4、食品经营者从业人员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不得先试用后体检。健康证明过期的, 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劲,待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才能继续上岗。

5、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健康检查和员工患病的及时申报工作,发现有法律禁止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疾病的,应当及时向所在企业、单位申报。

6、发现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从业者,要及时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治疗等措施。

7、坚持日“晨检”制度,每日对上岗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査、询问,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及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从业者,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并做好晨检录。

8、食品从业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食品经营者的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等,保持个人卫生。

9、食品经营人员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或便后以及接触污物以后必须将手洗净,方可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

10、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除将手洗净,还必须使用工具售货。

四、从业人员合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制度

1、食品经管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3、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5、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 以

备查验。

五、食品安金检验制度

为验证产品生产过程的符合性,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由公司化验室做为公司产品质量主管部门,负表产品原辅料进厂验收、包装物验收、生产过程符合性的监督、最终产品检验,并出具相关检验报告。

2、公司应对原辅材料/包装物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依据包括:供应商提供的生产许可证、官方验证的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批次的厂检结果报告;报据上述依据确定合格供应商;

3.合格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包装物进厂后,由化验室进行数量、外观抽样检验,根据产品情况索取官方验证的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批次的厂检结果报告;根据上述依据确定合格供应商。

4.生产操作人员现场操作过程,必须填写《岗位操作记录》,详细记录各工序相关工艺参数的符合性,并由化验员对生产过程中样品取样验证后填写《过程检验结果单》反馈生产操作人员,以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5、化验室对最终成品按国家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并按要求留取样品保存,并対检验结果填写《成品检验结果报告》及《样品留样记录》。

6、检验合格的产品及开发运出厂,产品发运前,由化验室对产品做出厂前的检验,以外现为主,对不合格外观要求的产品,做剔除返工处置,并做记录。

7、按月定期检查库存,经营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的质量卫生标准,做到定期检查,通过检查及发现变质、过期等问题食品。对经检查清理的问题食品,即时采取下架、退市等制度。

8、每月定期组织学习食品质量、卫生防疫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普及食品经营知识。

9、涉及到产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记录,须保存2年。

六、运输工具安全、无毒、无害清洁制度

1、定期对贮存,运输工具进行检查,按规定进行洗刷或消毒。

2、贮存、运输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无害,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3、食品装运的环境条件需符合卫生条件,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4、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不得毗邻有毒有害物质。

5、不得将食品与非食品、易于吸收气味的食品与有特殊气味的食品混同装运。

七、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

1、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予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3、立即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及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救治。

4、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5、对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6、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7、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8、不阻扰、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9、针对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八、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下架退市制度

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患于未然,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二、消费者购买的个别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可按规定要求换货或者退货。

三、自行检查、行政监管机关检查、上级公布的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规定的及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采取下架退市。

四、发现有下列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1.包装食品未在显著位置清晰的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存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品级)等级的;2.辐照食 品、转基因食品未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3.特殊膳食用食品未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品方法和适宜人群的;4.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5.超过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的;6.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对人体健康有害的;7.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8.不符合国家、行业保障人体健康的人身安全标准的,不符合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食品标准,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情况的;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10.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标志的;11.国家明令精致销售的食品。

五、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第4条所列的食品,应停止销售,并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清点并登记造册;2.将标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退回供货方,并履行退市手续;3.将质量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货销毁,并履行销毁手续;4.可能造成安全卫士危害的,立即向工商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报告。5.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应当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消费者退货。

六、消费者申诉举报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迅速进行调查,弄清原因后,属食品质量问题的,撤下柜台,退出市场;

上一篇:这天我回来晚了为题小学作文下一篇:三十岁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