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共11篇)
国标本苏教版五下第十单元P103-105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你觉得什么是圆的面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你觉得圆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四)出示下图
(五)问:看了上图你有什么想法?(课件动态显示圆面积与4r2
和3r2的)关系。
(六)思考: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些什么思考?
小结: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不错的想法。
二、探索圆积的计算公式
(一)让学生试着将圆剪拼成长方形。
(二)阅读课本P104页
(三)让学生再操作
(四)课件演示
(五)让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如果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六)引导观察讨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七)汇报讨论结果。
这个用圆分割成的小块拼成的长方形,宽就是圆的半径r,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也就是2πr÷2=πr。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πr2
(八)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指名说、同桌互说)
(九)教学例9
1、出示例9。一个自动旋转喷水器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它旋转一周后喷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让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评议
4、思考:在进行圆面积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平方的计算和单位名称)
三、知识运用
(一)求出下列各个图形的面积。(P105页的练一练)
(二)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半径2分米2)直径10厘米3)周长12.56
(生独立解答,思考3)面积和周长相等吗?做了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四、本课小结。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掌握圆周长的公式, 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 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 今天, 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 (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 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 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 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 一圈过后, 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 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 你们认为呢?) (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 可怎么做? (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生:边长×4=周长)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 验证猜想发现
(一) 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 课件出示3个车轮.
2. 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 猜一猜, 谁滚动的路程最长?
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那你认为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 周长越长, 直径越短, 周长越短)
(二) 自主探究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1. 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 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 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 (同桌交流方法)
3. 指名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同学们都是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了圆片的周长, 归纳起来大家用了两种测量方法, 一起来看:
多媒体演示, 师生共同描述:可以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 然后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 就得到了这个圆片的周长.
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 作好记号, 然后把绳子拉直, 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 也就是圆片的周长.
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
4. 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 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三) 认识圆周率
(1) 探究发现圆周率的取值范围. (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 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为什么呢?问:那怎么办?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大家回想一下, 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边长, 那么大家想一想, 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呢?也就是说圆的周长和谁有关呢? (直径和半径) .
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越长圆越大, 那圆的周长就越长, 圆的直径和半径越短圆越小, 那圆的周长就越短.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 那大家来观察, 你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看来同学们找不到合理的依据, 为了研究方便, 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个圆形图片, 小组同学一起来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 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好吗?
(老师为每组发一张画有一条直径的圆的图片, 各小组进行充分的操作研究, 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 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刚才每个小组已经测量出几个圆片的周长, 下面请各小组再拿出表格找到每个圆的直径, 填在第三栏, 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四栏中, 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我们测量的圆的直径都不一样, 周长也不一样,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也证明我们刚才推理的结果是正确的, 其实, 在古今中外, 有许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 他们经过大量的实验, 已经证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它是3.1415926……, 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 用一个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板书:π) .
(3) 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课件出示) 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 (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作出的贡献, 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 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 (课件播放资料, 学生自学)
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正因为他杰出的成就,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 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 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 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 (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 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 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 谈话:
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 (生:半径) 为什么? (生:在同一个圆中,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 齐读公式, 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 总结巩固新知
现在老师告诉你这个摩天轮的圆形框架的半径是55米, 现在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吗?谁来介绍你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第1题) 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 (课件出示3个车轮) 通过计算, 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应用有关测量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情况中合理、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教学
重难点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15m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m
2m
6 3m6
m2mm
2m
5m 10m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三、画一画:(第27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27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全课小结。
年月日
课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想算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年月日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案
年月日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经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其来源,在操作、观察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过圆周率的史料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些圆形的物体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观察、动手测量、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圆的有关知识。
2、这节课,你们想研究有关圆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题:
圆的周长(“圆”字成圆形)
二、探究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
1、理解圆的周长
摸出自己所带圆形物体的周长,并相互看一看。再指名摸一摸。
摸出“圆”字的周长
根据老师画圆的过程,思考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闭眼想象: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吗?学生思考、交流方法
指名说说方法,并上黑板演示
教师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仔细强调有关注意的地方,并总结出两种基本的方法:滚圆法、绕绳法
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研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
讨论:如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你们准备测量什么物体,怎样在小组里面合理分工?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的研究。
在操作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测量物体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你们发现了什么?
揭示:圆的周长大约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说明,这个比值就叫做圆周率。
5、介绍一些有关圆周率的史料
6、师生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板书:S=DS=2r
7、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试做
指名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集体订正。
二、应用,提高
1、完成书上的“练一练”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
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的摩托车的车轮外直径是70厘米,早上教师从家出发到校,路程表上的数字从34321变成了34345,你知道老师的摩托车大约跑了多少圈吗?
3、同学们平时喜欢用透明胶带修改错误,你知道一个透明胶带大约有多长吗?
引导学生猜测、研究
学生去实际测量:先量出中间一圈的直径,再根据老板提供的圈数计算。
教育学生要认真计算,养成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
说说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
五、作业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教者先板书“快手”,提问:什么叫“快手”?(做事敏捷的人) (比如有两个人电脑打字,甲一分钟打40个字,乙一分钟打80多个字,乙就是-快手)接着板书“刘”,指出这“刘”是一个人的姓。
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⑴“快手刘”是干什么的快手?他干这个玩意儿的目的是什么?
⑵他有没有当众表演?怎么表演的?
⒉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⒊速读课文,读后组织讨论。
⑴“快手刘”是干什么的快手?(变戏法,“小碗扣球”的快手)
⑵他干这个玩意儿的目的是什么?(让人买他的糖)
二、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快手刘”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戏法怎么个玩法?读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下列生字词:撂地 卖糖 白瓷 简单 绢子 玻璃球 眨动
⑵“我”与“快手刘”有一次打赌,“我”输了,结果怎样?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下列生字词:臊 烫 棒 糖
⑶字音教学:着重读准“臊、瓷”。(平舌音) 字形教学:仁匕较买”和“卖”、“棒”和“捧”、“臊”和“澡”。理解词义.:撂()地。撂,放,搁。撂地,不种地。用动作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其他词语。
⑷复习巩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听写“玻璃、发烫、眨动、简单”等词。
⒉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第2~10自然段)
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首尾两个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9个自然段为一段)
⑶第二段又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第2自然段介绍“快手刘”玩“小碗扣球”的一般情况,第3-10自然段写有一次“我”与“快手刘”打赌的经过) 读后讨论并在书上做记号。
⑷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①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人。
②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③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三、作业
⒈课堂作业。
⑴用钢笔描红、临写。
⑵读一读,再抄写。简单晾奇滴溜溜惊讶不已眨动发烫禁不住神奇无比
⒉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页,练习十九第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验圆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r =4 分米d =10 厘米
r =6 米米dd =14 米米
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是怎样算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铁饼投掷圈的面积比铅球投掷圈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什么?
根据直径怎样求出圆的面积呢?
(3)列式解答。
3.14×(2.5÷2)2-3.14×(2.1÷2)2
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计算。(使用计算器)
2、完成第3题。
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说说看对于这道题,你准备办呢?根据圆的周长怎样求出圆的半径呢?
怎样列式呢?
25.12÷3.14÷2=4米米
3.14×42=3.14×16=50.24平方米
3、完成第4题。
独立完成。
汇报计算方法。
要求圆桌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根据哪个条件求圆桌面的半径?
怎样解答呢?结果有什么要求?
3.768÷3.14÷2=0.6米米
3.14×0.6=3.14×0.36=1.1304≈1.13(平方米)
4、完成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圆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怎样算的?
分别指的是什么?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独立完成。
三、课题小结
一、根据拼音,写出同音字。
1、zào急()干()创()
2、lì鼓()()史()书
3、fàn模()()碗罪()
二、词语练习。1、把词语补充完整。
奇珍()()骇浪心悦()()通好()于途千帆()()问俗星罗()布2、照例子,写词语。
(1)例:安静(安安静静)()((2)例:奶牛(牛奶))(3)例:研究(研究研究)()(3、比较组词。
虚()辨()历()惨()虑()辩()厉()掺()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驱赶驱逐追赶
1、货舱上的老板在咒骂,()纤夫,激起纤夫强烈的不满。
2、下课后,在操场上互相()打闹,很容易出危险。既然„„就„„不但……而且……尽管……还是……1、()风雪很大,()阻挡不了爷爷晨练的决心。3、()你订了学习计划,()应当按着去做。
四、在原句子上用符号修改病句。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3、《小学生数学报》和《少年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生动记叙了盲人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的精神。2、《郑和远航》较详细地介绍了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和。
3、《史记》是代的文学家、史学家用了年完成的一部万字的辉煌巨著,记载了从到一共年的历史。
六、理解运用。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同样的三角板两个/每人。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知探究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πr×r
S圆=πr×r=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π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πr2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四、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40分)
r=5cmd=0.8dm
2、解答下列各题。(60分)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社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发现疑难。
小组内订正,评比、得分。
全班内评比出优胜小组。
五、谈收获、表决心。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圆的面积(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
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环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1、填表
r d C S
3cm
9cm
10m
12.56m
填写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
(3)周长是12.56时面积也是12.56,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三、新知探究
(一)、教学环形面积。
1、结合实物光盘,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
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及问题。
(2)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法1: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解法2: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4、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二)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
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
学生汇报解题方法及结果。
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S=π()2
3、环形面积:S=π(R2-r2)
设计意图:
1、重视教具的作用。在圆面积的教学中,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
3、了解母亲怎样为作者启蒙,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月光启蒙》。(课件出示课题)
2、注意“蒙”字的写法,“蒙”是草字头,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缠绕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盖”的意思。“蒙”字平宝盖下面有几横?对,是两横,表示一层盖在一层上面,所以是两横。“启”字是什么意思呢?是打开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来看,“启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打开,使原先遮盖的东西能够看见。
3、这篇课文的作者名叫孙友田,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煤矿诗人”。他写过许多优秀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诗句)
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4、孙友田的这些诗句,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振奋人心。那么,孙友田是怎样成长为一名诗人的呢?他曾写过一篇散文,名叫《月光母亲》,回忆了孩童时代,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他在文中深情地说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由此可见,孙友田能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和母亲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母亲是用什么为他启蒙,又为他启了什么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5、同学们,到了高年级,读课文应该不成问题了,但这篇课文中的有些字不大好读,我请同学来读读看--(课件出示词语,定格延长)
篱笆混沌筛大米
时辰俺们莲花落
“笆”、“辰”两个字都读轻声,莲花落同学们听过吗?它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民间曲艺的一种。
6、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回忆了母亲用什么方式为他启蒙,用笔把相应的内容画出来。(动画:读读想想画画)
7、同学们,课文主要写了母亲在“我”童年时代用(课件出示内容)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等方式为我启蒙。
第二板块:民歌启蒙
1、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天资聪颖的母亲给作者吟唱什么样的歌谣呢?
谁来读第一首?(课件出示歌谣一)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谁来读第二首?(课件出示歌谣二)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2、母亲是怎样为作者吟唱这些歌谣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里立刻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是的,都是那么轻柔,那么恬静。母亲的歌声不仅能让皮肤感觉得到,能用耳朵倾听得到,甚至还能给人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让我们捧起书,轻轻地,慢慢地,舒缓地来读一读。
3、母亲用唱歌谣的方式,让优美的旋律和十足韵味,在作者幼小的心田深深地扎下了根。
第三板块:故事启蒙
1、美妙的不仅仅是这些歌谣,还有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文)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呢?母亲还会给作者讲些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想想议议(动画:想想议议)
3、一个个故事,在作者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同时,也给作者的心灵插上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的翅膀。
第四板块:童谣启蒙
1、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课件出示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2、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觉得怎么畅快你就怎么读。(课件定格,时间延长)
3、同学们,发现这些童谣有什么特点了吗?它们的节奏是那么明快,语言是那么生动。这样的节奏,这样的语言,对孙友田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板块:谜语启蒙
1、母亲还用什么为作者启蒙呢?对,是谜语,一个个谜语,启迪了作者的心智,让他变得更加聪明了。
第六板块:月光启蒙
1、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件出示要点)母亲用歌谣让作者深受优美旋律和音韵的熏陶,用神话故事开启了想象的世界,用琅琅上口的童谣培养节奏感,又用谜语增长智慧。所以作者会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明明是母亲为我启蒙,课题为什么说是“月光启蒙”呢?
2、首先,母亲是在夜晚的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其次,母爱就像柔和的月光,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作者,指引着作者。在母亲的影响下,作者的文思和诗情不断地扎根、生长、酝酿,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圆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案例(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10-15
圆的面积复习课教案09-11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11-07
望月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02-23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