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会上的讲话(推荐8篇)
报告会上的总结讲话
(王东林)
尊敬的检察院、甘谷监狱、姚庄派出所、甘谷火车站派出所、新兴学区、老师们、同学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同学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让预防职务犯罪进校园、让法制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护,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学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法制报告会,并聘请县检察院、甘谷监狱、姚庄派出所、车站派出所和新兴学区的领导作了精彩的法制报告。
用精彩的语言、典型的案例,入情入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系列法律知识。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亲临我校,体现了各位领导的无限关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报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近年来,在校生违法犯罪的现象进一步增多,究其原因,有社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学校教育不力的因素。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预防青少年犯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我校“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在校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多次召开法制报告会,并通过开好主题班会,办好主题板报等活动,增强师生的法律安全意识;广泛开展了“告别网吧,做文明中学生”、“校园拒绝邪教”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主题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法制观念已深入人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老师们,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要充分明确它是培养新一代合格学生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文明,首先是法律的尊严得到尊重,这样才能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思想道德高尚、法制观念牢固的有用人才。对学校法制教育要像抓专业课教学那样抓研究,抓投入,抓考核,抓效果,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学校法制教育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抓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同学们,各位领导在刚才的报告中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它是一个法律工作者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工作写照,也是关心下一代的深刻总结,更包含着父母般的一片深情,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要把报告中的案例当作自己的人生警钟,并让警钟长鸣。要在学习中深刻体味“要成才先做人,做人须守法”的道理,要时刻铭记一个人发展变化为栋梁之才和社会之恶都是由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一失足成千古恨”是我们绝不愿看到的。你们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好样的,学习勤奋,吃苦耐劳,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但也有极少数同学打架、上网,不尊敬师长,即使有了一些过失或不足之处,只要善于思考,听从老师教诲,勇于改过自新,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取长补短,也一定能成为老师家长社会欢迎的好学生。
同学们,你们遵纪守法,学业有成,既是各位领导的崇高要求,也是我们老师的深切希望,希望大家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殷切希望,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以及关爱你们的父母,用自己的勤奋追求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以此次法制报告会为契机,老师要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搞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各班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党支部、政教处、班主任要立即组织同学们继续学法,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法律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用法律保护自己,共同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同学们要牢记一条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家中做个好孩子。让法律意识永驻心中,用法律知识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加大警校共建力度,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为营造“和谐校园”而共同努力!
各位来宾, 各位朋友,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CCBN) 就要开幕了, 我代表广电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对CCBN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对前来参加展览会的国内外厂商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CCBN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 已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电视展览盛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今年的CCBN展会面积创历史纪录, 参展厂商比去年增加了7.8%, 特别是国内参展厂商增加了14.6%, 这说明设备产业界对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这里, 我代表广电总局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国内外厂商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有更多的生产厂商、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投身到我国广播影视建设中来, 为我国广播影视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当前, 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特别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深刻改变了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 极大地解放了广播影视生产力, 给广播影视带来了全局性、根本性的变革。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国广电系统的共同努力,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 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 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并重的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络, 广播影视的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显著, 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正得到有效解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是广电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已经解决了21.7万个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近亿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十一五”期间, 村村通工程建设有两项任务:一是推进71.66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 中央财政安排34亿元给予补助。去年6月9日,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 总局组织建立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平台, 转播中央和地方43套广播节目、48套电视节目, 已组织完成第一批366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的集中公开招标。目前, 广西、河南、安徽、湖南、陕西、内蒙古、云南、四川等省 (区) 已将约40万套设备安装到盲村农户家中。二是实施无线覆盖工程,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0亿元, 对转播中一、中七电视节目和中一广播节目的6065部发射机进行了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 使中一、中七电视节目和中一广播节目的无线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2%、68%和84%, 覆盖人口分别达到10.7亿、8.9亿和11亿, 提前完成“十一五”农村无线覆盖目标。无线覆盖工程的实施, 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态势, 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免费接收到多套广播电视节目。
(二) 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进入了有线、无线、台内数字化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自2003年启动有线数字电视以来,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迅猛。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底,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分别为:97万、397万、1266万、2686万、4528万户, 比前一年分别增长了309%、219%、112%、69%。全国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 其中106个城市已经完成转换, 广西、宁夏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 北京、天津、青海、海南、贵州、吉林等地的城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比例超过了50%。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步伐加快, 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2400万。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播系统的数字化率已达90%以上, 许多省级台和城市台已经完成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 为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业务模式向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去年地面数字电视已在北京等8个城市开通 (包括标清和高清) , 标志着我国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正式启动。为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实施, 总局组织力量抓紧制定配套标准 (已颁布9项) , 促进地面数字电视健康有序发展。
(三) 新媒体发展取得突破, 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发展迅速。中央三台和地方广电部门加大投入, 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 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网站, 点击率不断提高, 影响力不断扩大, 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主流媒体网站, 扩大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别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完成了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设备产业化、服务奥运、规模试验、运营体系建立等工作, 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民族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业链已形成规模, 有多家企业生产出了CMMB芯片, 100多家企业生产出了200多种CMMB终端。去年奥运会期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奥运取得了圆满成功, 接收效果良好, 受到了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在各省 (区、市) 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157个城市开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四)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我国广电系统实现了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的转变。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我国广播电视已进入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继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新一代卫星传输、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等核心技术,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颁布了技术标准规范, 这是建国以来广电系统第一次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的系统技术标准, 是广电系统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推动广电大发展的具体实践, 标志着我国广电系统科研工作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转变。广电系统已成为我国推进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 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无线覆盖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带动了我国电子设备产业的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电影数字化、台内数字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推进, 带动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内需、保增长。在村村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工程中, 国产设备占了主导地位。实践再一次证明, 没有民族工业的大发展, 就没有中国广播影视的持续繁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我国广播影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全国广电系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 创新生产方式, 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国内外传播能力、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开发能力, 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 我重点谈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
一、加强统筹兼顾, 创新技术手段, 不断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 维护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手段也由模拟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当前, 要加强统筹兼顾、创新技术手段,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 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共享先进科技成果和公共服务, 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以直播卫星为重点来解决边远地区“盲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问题, 要以地面数字电视为主要手段来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维护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
1、加快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
村村通工程已走过十年历程, 当前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一是实施范围更广, 行政村村村通和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涉及21.7万个盲村, 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涉及71.66万个盲村, 数量是过去的3倍多。二是建设难度更大, 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处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分布更加分散, 交通更加不便, 地形地貌更加复杂, 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都很难解决“村村通”, 中央决定采用直播卫星手段加以解决。
直播卫星具有覆盖面广、受地形影响小、节目套数多、信号质量好、建设运行维护成本低、接收设备便宜、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 并且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道编码技术标准, 利用该接收设施无法接收其他卫星上的节目, 便于加强管理, 是“盲村”群众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途径。采用直播卫星手段, 有利于缩小地域差距和城乡差别, 深受盲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各地要按照计划, 一方面加快实施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 今年上半年要完成第一批366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的安装任务,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 组织好后续设备的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工作, 力争提前完成“十一五”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 加强属地管理, 登记造册, 强化运行维护服务, 把有效管理寓于良好服务之中。对于村村通工程已实施的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 要统筹考虑, 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提高村村通水平。还要加强调研, 编制20户以下村村通建设方案, 努力实现人人、户户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
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 是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目前, 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 有19个省 (区、市) 启动了本地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投入资金7.69亿元对1933部发射机进行了更新改造, 累计安排5.21亿元运行维护资金。今年, 总局将对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进行技术验收和工程整体验收, 制定运行指标考核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 加强监测管理, 确保覆盖效果;同时对地方无线覆盖工程加强督促检查。各省、市地、县要按照国办发[2006]79号文件的要求, 抓紧实施本级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切实提高无线覆盖的质量和效果。
2、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发展
地面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免费提供多套高质量的标清和高清节目,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视听新需求。推进地面数字电视, 一要坚持确保公共服务的原则, 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免费接收到多套节目。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管理, 保证地面数字电视健康有序发展。三要坚持模数同播, 保证现有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的有效覆盖。四要坚持经济效能的原则,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无线台站资源, 努力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实现模拟向数字的平稳过渡。五要严肃无线电管理纪律, 严格审批程序, 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广播电视空中电波秩序。
推进地面数字电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 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转换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目前我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00多座、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8000多座、电视机社会拥有量5亿台, 要全部完成数字化转换, 任务非常艰巨, 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需要我们各级广电系统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自觉加快推进。去年我国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 今年开始要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分步骤推广, 计划今年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市共100个城市开通地面数字电视, 实现标清电视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 其中在直辖市、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还要同时播出高清电视节目。
在这里, 我再强调一下高清电视。高清是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的最大亮点, 对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今年, 总局将按照“鼓励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 从频道布局、节目设置、传输方式等方面, 加快制定推进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具体工作有:一是要加强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 加快现有演播室和制播系统的高清化改造, 加快高清电视节目储备和人才储备, 推动高清节目从单个系统、个别栏目制作向全台系统转换, 构建适合标清、高清等多种格式播出、多种终端接收的媒体内容平台。二是鼓励有条件的电视台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与高清两种方式同时播出, 增加高清频道和节目内容。三是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 方便用户接收高清电视。四是加快制订高清节目的版权保护政策, 完善高清电视的标准体系, 促进高清电视机的推广普及, 带动我国高清电视快速发展。各级广电部门要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高度出发, 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地面数字电视 (高清电视) 发展, 加强沟通联系, 加强团结协作, 确保今年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 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健康有序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在有线电视领域应用,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者要从过去主要为技术型服务向综合业务型服务转变, 努力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各级广电部门要按照国办发[2008]1号文件的要求, 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增强数字化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把数字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制订计划, 落实措施,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 不断调整生产流程, 不断优化服务方式, 切实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实力。
1、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广播电视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是有线网络提供多种业务的前提和基础。这几年有线电视依靠科技创新, 积极推进数字化整体转换、网络双向化改造、交互多功能业务开发。2001年, 我国启动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试验。2003年, 我国启动了有线数字电视试点。2004年, 探索出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模式, 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以信息化带动数字化、以数字化推进信息化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之路。2005年, 开始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数字化转换的同时, 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 开展双向、交互、多功能的业务服务。2006年, 总局发布的《“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2008年, 国办发[2008]1号文件要求, 以有线数字电视为切入点, 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去年12月4日, 科技部万钢同志与广电总局王太华同志共同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 共同推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 这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已进入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开发应用的新阶段。
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广播电视现有网络资源, 不需要投巨资改造现有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和入户电缆,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跨越数字鸿沟, 建成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我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普及。二是可以提升改造传统媒体和发展新兴媒体, 通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开展高速宽带、双向交互等多功能服务, 在更高的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上推进“三网融合”。三是可以促进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提升国家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带动文化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总局和科技部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重点城市建设规模试验网络, 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可以向用户提供高清、标清、数字视音频、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 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要着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安全可控, 使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价格便宜、高质量的综合服务。
2、加强体制创新, 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公益和产业双重属性, 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的逐步推进, 有线电视网络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格局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迫切要求加快体制创新, 通过股份制等方式, 推动网络整合, 促进联合发展。
近年来,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取得新进展, 广西、江苏、宁夏等地组建了全省性网络公司。去年, 江苏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 顺应数字化的发展潮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以资本和网络为纽带, 联合省、市、县, 组建了上下贯通的股份制网络公司, 带动了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的大发展。其亮点在于:一是处理好了省与市、县的利益关系, 按照存量保值、增量分成、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从省、市、县各级广电部门的共同利益出发, 平等协商、真诚合作, 行政推动、市场运作, 充分调动和保护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全省形成了和谐共赢、联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努力在发展上下功夫, 在推动整合的同时, 大力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 积极开发双向交互业务, 拓展服务领域, 通过规模化、集约化运作, 使数字化转换的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让各方真正感受到了网络整合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成果。推动网络整合, 统一思想是基础, 利益调整是关键, 促进发展是根本。只有充分调动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 发挥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 网络整合才能成功, 广电网络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3、加强服务创新, 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形成良好的服务品牌
目前,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态势良好, 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服务差、操作难、不方便等问题, 没有让用户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和便捷, 群众对此非常不满。究其原因, 主要是用户服务没有跟上, 业务开发没有跟上, 服务意识没有跟上, 用户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实际上, 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体制机制的变化, 要求我们加快建立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有线电视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数字化的推进,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者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与过去粗放式的模拟电视服务相比, 有线数字电视的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终端、每一套节目, 我们的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要把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明确服务定位, 制订服务规范, 细化服务流程, 严格服务管理, 树立有线数字电视的良好服务品牌和形象。今年, 总局将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数字化的工作重点, 加快制订有线电视的服务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办法, 明确基本服务标准规范, 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二是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有线电视网络具有传输容量大、维护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 在推动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去年, 我们在辽宁进行了依托广电网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试点, 在有线电视网中采用推送技术 (Push VOD) , 将信息内容推送到带硬盘 (160G) 的机顶盒中, 用户可以点播收看机顶盒中存储的内容。带硬盘 (160G) 的机顶盒可以同时存储500万字的文字信息和7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 通过定时推送, 可以实现自动更新, 可以满足用户点播收看的需求。在目前有线电视单向网络条件下, 开展准交互点播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经济实用, 容易普及, 安全可控, 是符合我国国情、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 实现农村家家户户共享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 一方面要加快双向化改造步伐, 加强本地化服务, 不断为用户提供多方面、个性化的业务;另一方面在没有条件实现双向化改造的, 也要积极采用推送技术、PVR技术, 通过带硬盘机顶盒的方式, 提供准交互点播业务,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各地要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出发, 大力开发电子政务、社会教育、生活信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银行支付等多种业务, 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业态, 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 让数字化惠及千家万户。
三、转变思想观念, 坚持合作共赢, 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快速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移动视听新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人群规模最大、移动终端数量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 MP4、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显示终端的社会拥有量相当庞大, 每年的移动人群数量超过千亿人次, 人民群众对随时随地看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总局从2002年开始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 研发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的关键技术,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 进行了规模化技术试验, 实现了端到端的设备产业链, 服务奥运取得了圆满成功, 填补了广播电视服务移动人群的空白。
当前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工作重点是推进产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认识推进CMMB产业运营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只有产业运营, 才能可持续发展。CMMB作为新技术、新媒体和具有潜力的新产业, 是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看电视的重要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CMMB运营体系, 是带动全国广电整体发展、打造龙头企业的一次难得机遇, 也是我们广电系统形成合力、创新体制机制的一次严峻考验。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对于构建和完善现代广电传播体系、激活培育文化信息消费市场、带动文化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广电系统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 最大限度发挥广电的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 最大限度发挥全国统一市场的规模优势, 最大限度发挥各级广电部门及电信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共同推进CMMB早日进入百姓手中。
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 一要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要求, 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二要充分利用广电的现有资源,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合力, 形成全国统一运营的格局。三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 组建合格的市场运营主体, 科学规范, 严格管理, 激发活力。四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各自优势, 开放合作, 共同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今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抓紧组建和完善运营主体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建国以来我们广电系统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重要项目, 目前已确立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级架构, 即由总局直属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中央总公司, 由中央总公司与各省广电单位成立省级子公司, 在地市级成立省公司的分公司。去年成立了总公司, 今年, 四川、山东、河南、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上海等10个省份的省级运营主体已签约, 展会期间又将有多个省级运营主体签约, 上海子公司已启动CMMB商业运营。今年要完成全国省级公司的组建, 同时推进地市级运营主体的组建, 初步形成全国统一运营的格局。
2、加快覆盖网络建设
去年北京奥运之前我们完成了全国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奥运城市共37个城市的信号开通工作, 其中,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建成了单频网。奥运会之后, 开始在全国地级市进行网络建设, 目前有157个城市开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今年全国337个地级市都要开通信号, 同时对已建成的覆盖网络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3、加快业务开发
加快建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多业务服务体系, 加快适合移动收看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集成, 满足移动人群低成本接收广播电视的需求。同时, 积极利用多种手段, 集成推出时效强、容量大、形态多样的报纸、杂志、视音频推送、电子业务指南、紧急广播、股票信息、交通导航等多媒体数据广播业务, 以吸引用户、发展用户。
4、建设运营支撑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统一的条件接收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 建设全国性的服务网站、统一呼叫中心和多种形式的营业网点, 建立多种业务授权模式, 促进CMMB终端的推广普及。
5、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合作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民族工业, 产业链上游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是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要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 充分调动系统上下、行业内外各方面的力量, 特别要注重发挥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运营支撑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 把广电部门的节目优势、网络优势与电信部门的用户管理优势有效结合起来,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
大家好!
刚才,我们共同见证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和拜师仪式,分享了老师们的快乐与幸福,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我代表校委会向获奖的老师表示热烈祝贺,向结为师徒的老师们致以美好的祝愿!
自建校以来,我们每年都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今年是第六届。六年来,我校累计有383名青年教师与261名导师结为师徒。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全面素养,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为我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青年教师代表我县参加德州市素质大赛、讲课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骨干,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我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各位导师功不可没!
今年开始,我校又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在竞争中成长的舞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落实好“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代表校委会,向青年教师提三点建议。
一、要虚心求教,多学习
青年教师的优势是知识层次高,有青春活力,有上进心,便于与学生交流。但在经验和阅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主动请教。青年教师一定要记住,老教师的经验和阅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全国著名班主任田丽霞老师在她的《班级管理辩证法》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研究生,一毕业分配到一个小型研究所工作,所里的其他同事学历最高的只不过是本科,只有他一个研究生,便觉得自己有虎落平阳的感觉,瞧不起这些同事。一个周末,他去研究所后面的小河钓鱼,发现所长也在钓鱼,打了个招呼后便支起了鱼竿。钓了一会儿,所长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要去厕所。附近有两个厕所,一个在研究所里,来回要七八分钟;另一个在河对面,转过去也要七八分钟。这时候就见所长高抬腿、轻落步,从水面生唰唰地走了过去,一会儿功夫,又轻飘飘地走了回来,这样的场面,研究生只有在武打片里见过,没想到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水上漂高人,惊得研究生目瞪口呆。过了一会,研究生也要上厕所,怎么过去呢?回所里?从桥上转过去?那不太丢人了!自己是研究生呀!于是他心一横,也想从水上漂过去,但一抬脚,就掉进了河里。所长连忙把他拽上来,问:年轻人,好好地钓着鱼,为什么要自杀呀?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你能从水上漂过去,我也想飘过去!所长笑了:我哪会水上漂呀!这里本来有两排木桩,前几天下大雨,把木桩没了,我是踩着木桩过去的。年轻人这才明白,所长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武功,他只不过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
老师们,不要总是盯着老教师教育方法落后,不要总是盯着老教师知识陈旧,他们在讲台上站了这么多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他们的阅历和经验,就是他们的绝世武功.
二、要乐做事,多做事
老师们,你们的优势是精力充沛,你们应该把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趁自己年轻,应该在业务素养上努力提高自己,为自己的教育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怕吃苦、怕受累、怕挑重担。
前几天我在网络上看了一组漫画:许多人背着大大的十字架前行,其中一个人累了,便用锯将十字架锯掉一大块,背起来继续前行。因为十字架小了,他走得很轻松,还唱起了小曲,一会就走到了人群的前面。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深沟,他只能站在沟边,望沟兴叹。而其他的人则把十字架放在沟上,踩着十字架顺利地过去了。显然,其他人都能顺利到达终点,而这个耍小聪明的人却只能半途而废了。
老师们,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付出的越多,你收获的就越多!
爱因斯坦和鲁迅都说过类似的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老师们,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足用好,因为业余时间里蕴藏着能使我们每个人成功的丰富宝藏。
三、要多积累,多动笔
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写反思,魏书生老师提倡老师们多进行“正思”。其实无论是反思还是正思,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积累、提升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
倡导“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曾经向青年教师保证,如果你坚持写反思,十年还成不了名师的话,包赔你十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李镇西校长是朱永新教授研究生班的学生,他的特点除了“讲课好”外,就是“善写”。他每天坚持写作,有时候怕影响家人休息,开车到学校写。有时候起得太早了,学校没开门,就在车上写。到目前为止,他除了出版了许多专著以外,还应许多省级以上教育期刊邀请开设了专栏。
我们的山东老乡梁恕俭老师,中师毕业,先在乡镇中学教书,后来到县城、省城、京城任教,现在是《中国教师报》课改周刊的编辑,他成功的法宝就是写作。他在新浪申请了博客,多年来坚持每天写博文,在学习、积累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有博客,但能经常更新的教师为数不多,能坚持写博文的就更少了,希望老师们都能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博客,让写作、让博客成为走向成功的桥梁。
对各位导师,也提三点建议:
第一,感情上,对待徒弟要向对待弟弟妹妹那样。师徒结对,对双方来说是一种缘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在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业务学习上,徒弟要力争成为导师的影子,导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双手一样关注、关心、关爱徒弟。
第二,培训内容上,要全面培养,突出重点。所谓全面,不仅指业务上,还包括思想上、生活上,导师对徒弟要精心指导,严格要求。所谓重点,就是抓好教学常规,做好常规,就是优秀。
第三,策略上,要善于发现徒弟的优势,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我们提倡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对青年教师,我们也应该经常谈心,经常激励,让青年教师在激励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老师们,师徒结对,从形式上看是师傅带徒弟,从实际效果上看,也是师徒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导师、全体青年教师珍视这份感情、珍惜这段经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法制报告会,首先,我代表校党总支、校领导对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光临我校,参加这场法制报告会的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的李局长、朱主任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这次法制报告会,我认为:是增强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增强同学们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此,我强调四点:
一、要站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战略高度看待法制教育问题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事关学校的安定、团结,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师生思想稳定,强化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等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弘扬正气的有效手段和载体,所以,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忠诚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做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要加强领导,大张旗鼓地宣传法制教育
我校历来重视法制教育工作,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聘有校外法制副校长和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各处室、各教学班要以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为契机,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标语、广播等有效载体,大张旗鼓地、深入地、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人人皆知,培养和谐、健康、团结、稳定的学校精神。
三、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要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法制知识的海洋中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要成为你们的精神追求,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掌握好现代知识,进一步深造,真正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为此,你们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制知识,增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自觉抵制网吧、电子游戏厅、言情、凶杀、黄色书籍的诱惑,杜绝违法乱纪的事情在同学们身上、在学校内发生。
四、学校要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宁静、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校决定整治校园文化建设,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的轨道中,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结合起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安全的校园学习环境。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旗臶下,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昨天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明确要求,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根据省委统一安排,我联系xx大学。今天到xx大学来,主要是与广大青年和大学生朋友一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如何担当好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时代使命。
大家知道,今年3月份以来,具有强传染性和高隐匿性的奥密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除西藏外的全国大部分省份,全国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省xx市xx区,xx市xx县、xx区、xx区,xx市高安市也发生了输入性疫情,并引发本地关联病例。面对新一波疫情的大战大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快速行动、有力处臵,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
2020年初,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再到迎战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国内抗击疫情到支援国外抗击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显著威力。据统计,2020年湖北保卫战期间,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为91.64%;这次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超过98%。作为一名中医人,大家应该充满自豪、充满自信。
下面,我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就新时代青年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绽放青春之花、唱响青春之歌,与大家作些交流。
第一,“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要在深刻领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特色优势、历史贡献中,进一步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历史悠久、功成千秋。
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相传华夏族首领黄帝和医家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写成了《黄帝内经》,所以我们也称中医为“岐黄之术”。在随后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传承创新,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硬核支撑。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提出的“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等医学理念,倡导的“春捂秋冻、寓医于食”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理念和方法,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和科学方法。二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强大保障。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居功至伟。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先后发生重大疫情300多次,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了疫情蔓延,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三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在朝鲜半岛广为应用,被称为“汉医学”。宋元时期,中医学及中医药著作大量传入日本,《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在日本被奉为经典。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传播到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二)中医药博大精深、恢弘深厚。
中医药通过对人的生命与疾病防治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一是大医精诚、医道无私的仁爱思想。中医倡导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充分彰显了悬壶济世的民本情怀,契合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专门就医德提出要求:一要精,要求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练就精湛医术,更好地治病救人。二要诚,要求医者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策发“大慈恻隐之心”,决不能为名誉和金钱所牵绊。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与《道德经》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念是一致的,强调人体要与天地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健康长寿。三是三因制宜、治病求本的辩证思维。中医讲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诊疗措施,以便全面、深刻、准确揭示疾病本质,彰显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施治的思维,充满了哲学智慧。四是简便廉验、应用广泛的诊疗手法。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方法收集患者资料,治疗手段有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其中的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所需器具也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所以才能流传至今、风靡世界。比如,东京奥运会上,我国举重冠军石智勇刮痧留痕;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拔火罐留下“中国印”。五是未病先防、调治结合的养生哲理。中医坚持“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其所倡导的“治未病”、防胜于治的养生理念,与现代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不谋而合,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事故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理念完全一致。
(三)中医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饱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世界学习、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中医知识已成为人类共享的“中国智慧”。中医主张的健康理念、诊疗技术、医德思想,在全球广泛推广而日渐深入人心,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疗效、学习中医知识、接受中医诊疗。据统计,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的中医药人才,仅美国就有46所。二是中医养生已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中医养生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暑等方法,达到调养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比如,今年冬奥会期间,设在主媒体中心二楼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成了来自世界各地记者的“网红”打卡之地。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亿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健身养生运动。三是中医诊疗已成为服务全球的“中国处方”。自古以来,中医药就随着中华文明扬帆远航,在世界抗击烈性传染病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16世纪,我国率先研制出了“人痘接种术”用来预防天花,成为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为全球消灭天花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两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如今,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美国就有中医诊所8000余家。xx大学创立的热敏灸技术,已传播到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曾经被西方贬低的“东方巫术”,正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神奇的“东方魔力”。
xx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之地、昌盛之地。xx萌芽于先秦,兴起于秦汉,发展于隋唐,繁盛于宋元,稳定于明清,在临床诊疗、中药炮制、养生保健等方面均卓有创造,在宋元时期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开创了诸多历史第一,在中国医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第一,xx有赓续千年的杏林文化,是中医文化的精神根脉。据传,三国时期的董奉在庐山修道行医,医好了的病人有钱给钱,没钱就种一棵杏树,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让来买杏的人只要留下一斗谷,就可自行摘去一斗杏,之后他再把用杏换来的谷救济贫民。从此,“杏林”名扬天下,成了“医林”的代名词。杏林文化蕴含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德术并重的济世情怀,成为了中医界的重要精神传承。
xx有结缘八方的樟树药帮,是享誉内外的中国药都。明朝初年,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樟树便会在药王庙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云集于此,樟树发展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达到200余家,形成了“樟树药帮”。“樟树药帮”以“遵肘后,辨道地,凡炮制,依古法,调丸散,不省料,制虽繁,不惜工”的中药炮制技艺和良好信誉,逐步壮大成为全国药材行业的翘楚和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经营的中心,有“药
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我们要与安徽亳州等地的中医药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着力重振“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雄风。
xx有医术精湛的医学翰林,是中国医学历史上的璀璨星云。
xx历史上名医辈出,有姓名可考的医家就有约2000人,其中不少是中国医学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家。比如,脉色通神崔嘉彦,精通脉诊,是最早论述革、牢两脉的医家;内科圣手董奉,善于扶危救急,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仙传外科赵宜真,首倡手术取死骨法,创中医骨科之先;妇科翘楚陈自明,对妇产科做了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使之成为一门系统的专科;万氏儿科万全,首创小儿“三有余、四不足”论,是与李时珍齐名的鄂东四大名医之一;范氏喉科范叔清,是我国首位喉科专科医生,创立了喉针、喉药、喉枪之法;江右金针黄石屏被誉为“一指回春”,开创了针灸走向世界的先河。第四,xx有华章幻彩的医学著作,是奠基中医诊法的开山之作。xx历史上可考的医学著作有1200多种,存世的有350多种。这些中医药文献,不仅记载着古代xx医家认识和诊疗疾病的经验智慧,更是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比如,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所撰《神仙得道灵药经》,是现知最早的道医著作;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危亦林的《世医得救方》,是我国第一部正骨学专著,被誉为中医的“临证指南”;杜本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最早的舌诊专著;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古代妇产科的奠基之作;龚廷贤的《小儿推拿秘旨》,是现存最早的儿科按
摩著作;许逊的《灵剑子》,是现存最早的脏腑导引著作;龚居中的《红炉点雪》,是我国第一部论述肺痨的专著;喻嘉言的《医学三书》,被编入《四库全书》。第五,xx有辉煌独特的旴江医学,是中国四大医学流派中的绚丽奇景。旴江医学发源于抚州南城,依托临川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衰,名医辈出,名著迭现,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医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旴江医学在中医理论、临床学科、医疗技术、中药方剂、医德医风等方面均有建树。自西汉至民国,有史可考的旴江医家有1006人,xx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中有8位是旴江医家;公认的全国历代63家针灸学派中,旴江医家占8家。第六,xx有医道合一的养生智慧,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xx自古以来受到神仙观念和道家修炼思想的影响,宋明以后成为理学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助推了养生文化的勃郁兴盛,在引导按摩、调息静坐、食疗药养等方面有许多创造性成果,凝聚成了近50部养生著作,在中医养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臵。比如,朱权《活人心法》所载的“引导法”和“去病延寿六字诀”,是现存最早的“八段锦”和“六字诀法”文献;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收载的药用食物有600余种,是我国食养食疗文化的代表之作;许逊在《净明宗教录》中最早提及“气功”一词,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观;朱熹倡导“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提出了“调息静坐”的养生之法;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融合文史、医学、宗教三种文化,吸纳儒释道三家学说,提出了天元、地元、人元“三元”养生学说,对中医养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并使之不断焕发新的光采。
第二,“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要在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进一步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当前,推进xx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一)从“天时”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越来越有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科技创新对中医药发展的驱动越来越强劲,这些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医药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2014年,在澳大利亚亲自出席见证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悉尼大学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2015年,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6年2月,总书记亲临xx,实地考察了江中集团江中药谷制造基地,并指示我们,“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结晶,一定要把它弘扬好”;2017年,在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18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2019年,在对中医药大会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020年,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2021年,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可以说,总书记对中医药年年强调,倾注了无限期望。对于xx来讲,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要求,是必须担当好的历史责任。二是国家政策有力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同时,国家密集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重要规划,今年3月国办又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连续十年将促进中医药发展有关内容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有关部委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委于2021年年底批复同意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xx传承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政策红利。三是健康需求空间广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渴望得到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越来越多的群众把“看中医”作为就医的第一选择。全国中医总诊疗量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8.1亿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10.6亿人次,占全国总诊疗量的16.8%,虽然比例还不是很高,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从长远来讲,中医药集防病治病、养身保健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能够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健康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从“地利”来看。
新时代的xx,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是具有全国一流的发展态势。近年来,xx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十三五”以来,xx生产总值从全国的第18位上升到15位,实现了“五年进三位”的大跃升。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增速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1方阵。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在疫情影响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一流的发展态势和显著的发展成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二是具有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xx是全国唯一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的省份,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典型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这些年,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水路运输等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我省“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为中医药产业提升承接转移能力、加快突破制约性瓶颈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近年来通过加快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成了一批智慧医药物流仓储基地,仅樟树市就有限额以上医药商贸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具有加速释放的生态优势。xx一流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品系纯正、绿色优质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全省的中药材资源达到3966种。老百姓形象地说,在xx“一屁股坐下去就有18味中药”。近年来,通过实施中药材产业工程和森林药材产业工程,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121万亩增加至2021年的316万亩、增幅达161%,综合产值约150亿元、增幅达67%,拥有道地中药材品种20多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主要品种的种植规模化标准化达到60%以上。同时,我们围绕“赣十味”“赣食十味”,建设了定制药园44个,打造中药材赣药品牌,建立了中药材全链条可溯源体系。四是具有厚积薄发的产业优势。我省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中医药种植、制造、流通等完整产业体系的省份之一。2021年,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中药工业产值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中药行业销售额过亿元的优势品种有36个,超10亿元的中成药优势品种有5个。在济民可信、仁和药业、青峰药业、华润江中药业、汇仁药业等中药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xx小蓝、xx高新、袁州、樟树、章贡、峡江、赣江新区等7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
医药产业集聚区。目前,我省正围绕装备制造、中药化妆品、中药精油、食养食疗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拓展更大空间、蓄积更多动能。
(三)从“人和”来看。
近年来,省委和省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全省有106所高校,近年来一直是由省长联系xx大学,而且都有具体的支持行动,充分体现了省委和省政府扎实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鲜明态度。一是政策支撑坚强有力。省委和省政府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工作制度,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xx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措施。二是疫病防治扎实有效。在抗疫大战大考中,省委和省政府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药参与率、治愈出院率分别高达98.4%和99.9%。去年10月xx铅山突发疫情,用17天基本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取得了“六个未发生”的重大成果。今年3月以来出现的xx、xx突发疫情,已经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正在全力推进隔离点感染病例“清仓见底”。目前,xxxx区、xx区和xx高安市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正在全力“围剿清零”。同时,我省还抽调医护人员支援吉林、上海抗疫工作。尤其是在第一批选派1021名医疗队员紧急驰援上海后,又选派了第二批78名中医医疗队队员援沪抗疫,其中有21名队员就来自xx大学。我了解到,xx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是上海龙华医院转交的方舱病区,医疗队在方舱内设臵了固定中医药站点,结合“上海龙医方”和“江中抗毒方”,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向2300多名患者发放了“清热化湿抗毒方”和“散寒除湿抗毒方”,完成了1115份患者病例症状分析研究,并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中医健身功法,为患者早日康复出舱贡献了xx力量。三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我省加快推动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设立了全国首家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截至去年底,全省中医类医院增至121所,三级中医医院从16家增至25家,床位数从2.5万张增至3.32万张;县级中医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诊疗量占比达32%,居全国前列。四是平台基础更加坚实。以建设中国(xx)中医药科创城为载体,布局了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中医药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全国共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共5个),拥有省级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61个、院士工作站3个,这些平台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都是重要的科技支撑。五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20个、重点专科33个,xx省高校高水平学科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1个。11个设区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实
现了全覆盖。现有岐黄学者1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80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2个。六是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连续52年选派包括中医药工作者在内的国家援外医疗队,赴非洲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在乌兹别克斯坦、葡萄牙、瑞典、突尼斯等国家建立了中医中心。特别是2020年,我省组建了以中医药专家为主体的中国政府(xx)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协助开展疫情防控,谱写了中乌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新佳话。积极组织承办2018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2020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视频会议、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等重大活动,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加快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第三,“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要在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xx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每一代青年都有着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应该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奋发图强、创造历史。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发问:“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旧中国,青春的呐喊,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族。在风雨如晦、苦难辉煌的革命年代,广大青年投身五四运动洪流,用青春的肩膀勇担救国救民重任;在风雷激荡、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在风鹏正举、势如奔
腾的新时代,广大青年把五四的火炬举得更高,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绽放出绚丽的青春光彩。今天,从疫情防控第一线到抗洪防汛最前沿,从志愿服务岗位到乡村振兴田野,从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到工程建设的大工地……每一次抵达,都凝结着青春奋斗的力量;每一个奇迹,都闪耀着青年心中的梦想。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是你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幸运。当前,xx已经呈现出厚积薄发、蓬勃发展之势,未来必将在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希望大家牢牢把握历史的新方位和时代的新特点,把加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勇担时代使命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不忘医者初心、勇担杏林使命,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青春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芒。
(一)要志存高远,在爱国爱民中把准青春航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纵观历史,凡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大都从青年时代起就高擎理想的火把,树立远大的志向。“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是在青年时代就立志要学医救民,用毕生精力、潜心研究,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医学成就。习近平总书记15岁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年轻的他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青春的榜样。大家应该都看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其中有很详细的描述,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总书记当年是怎样与自己作斗争、怎样鼓励自己,进而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希望你们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一是要深怀爱国之情。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正处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大家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要砥砺强国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希望大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祖国齐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三是要力践报国之行。囿于小我,眼前便是世界;心有大我,世界便在眼前。希望大家把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加美好的人生、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二)要正心明德,在向上向善中涵养青春气质。
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希望你们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是要锤炼高尚品格。青春的璞玉离不开品德的雕琢。希望你们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执善念、树医德,自觉从中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以仁心爱大众、以仁术济苍生。二是要弘扬新风正气。青春常为新,青春也最能为新。广大青年和大学生应该成为开风气之先的鲜活力量,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努力成为新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引领者,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今年3月下旬,xx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我曾经提议是否考虑让医学院校高年级的学生投入到防控一线。经过研究,考虑再三,为了减少青年学生的风险,没有派大家去。刚才调研中我看到,有学生在练习防护服的穿脱。我相信,如果一旦有需要,医学院校的学生投入疫情防控一线比从社会上招募的其他志愿者明显更有战斗力,希望大家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三是要勇于砥砺奋斗。所有的美好和成功,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总书记在陕北插了7年的队,将青春燃烧在广袤的黄土地上,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做了最好注脚。希望你们赓续永久奋斗的好传统,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为青春增光添彩。
(三)要精进不休,在创新创造中释放青春活力。
歌德有句名言,“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相联系在一起的”。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一是要争当创新xx建设的生力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六个xx”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创新xx位列“六个xx”之首,为广大青年和大学生创新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你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锐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不断进取,为全面建设创新xx注入青春活力、贡献青春智慧、挥洒青春汗水。二是要争当xx传承创新发展的排头兵。xx传承创新发展要靠在座各位,因为你们对xx的理解最透彻。希望你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执着专注、一丝不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开中医药领域的“无解之解”,用创新创造的青春岁月镌刻“岐黄医梦”,在新时代xx传承创新发展上勇立潮头。三是要争当xx敢为人先基因的传承者。xx这片红土圣地有“敢打第一枪”的首创精神。希望你们自觉弘扬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让创新创造的意识和素养融入血液、浸入灵魂,把创新创造熔铸成青春最靓丽的色彩。(四)要脚踏实地,在实学实干中实现青春梦想。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养成了“白天劳动、晚上看书”的习惯,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希望你们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用实学实干书写青春答卷、成就青春梦想。一是要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迭代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具有时代标志的新知识扑面而来。希望你们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深钻精研、日积月累地汲取中医药知识精华,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切实把中医药这个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二是要在肩负时代重任中脱颖而出。“十四五”时期是xx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希望你们积极投身xx这片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热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奔跑者、奋斗者、奉献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唱响奋斗的青春之歌。刚才我简要介绍了xx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家也可以对近年来xx经济社会发展、xx传承创新发展做个分析比较。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调整专业学科设臵,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中医药大学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xx的强省战略,大家在xx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不是说让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都留在xx工作,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是省委和省政府愿意为大家留在xx提供良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三是要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事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断崖是山的挫折,却产生了壮丽的瀑布。希望你们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矛盾复杂的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本事,努力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攻关最前沿、社会服务各领域彰显青春担当、放飞青春梦想,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给大家提了这么多要求,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位看得见的标杆——黄璐琦院士,xx婺源人,你们的学长,xx大学的杰出校友。他治学做事严谨、睿智、精诚、刻苦,为人处世大气、谦和、自律、博爱。希望你们以他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像他一样的杰出校友,为xx大学争光。
老师们、同学们!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xx大学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发展思路清晰,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科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贡献突出,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希望你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一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臶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插到每一个课堂,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确保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二是要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将德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三是要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xx大学作为全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少教师获评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获批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要坚持引育并举,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使xx大学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省委和省政府将更加重视xx大学的发展,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倾斜,努力为学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营造更优环境;同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老师们、同学们!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过,要“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来说,你们躬逢盛世、与有荣焉,你们恰逢其时、必将大有可为。希望你们不负殷切期望,不负美好韶华,不负时代际遇,积极向上、拼搏向前,突破自我、创造未来,努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春天里、在现代化xx建设的征程上,奏响最动人的青春乐章!
刚才,市长向各位代表报告了上半年市政府主要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继续推进“九大工程”,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化解各种困难和问题。综观市政府上半年
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步履扎实稳健,各项工作推进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提升、“百千”工程、农民饮水安全工程等稳步实施,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虽然出现较大波动,但运行依然健康,平台建设、转型升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30万吨有机硅、海螺二期、农夫山泉二期等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了新起色,旅游业实现较快发展,特别是杭黄铁路具体线位的确定,将使我市迎来发展的绝佳机遇;积极融资,有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洋安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洋溪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24.6%,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整体进展顺利;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受益群体不断扩大。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政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求真务实的结果;是各职能部门单位苦干实干,齐心合力的结果。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表示充分肯定,相信各位代表也是满意的。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代表简要通报一下上半年的人大工作。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促发展、重民生、求实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共召开3次常委会会议和8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4项,作出决定、决议4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来源:好范文 http:///)人次。具体来说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支持政府争取银行融资,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作出同意市政府项目融资授信计划的决议、同意市财政融资授信计划的决议。二是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先后召开10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乡镇(街道),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三是评议工业经济工作。按照市委提出“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工业经济工作评议,先后深入16个乡镇(街道)、50余家企业和有关部门,对近三年来全市工业平台、招商引资、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并赴德清、长兴、临安和桐庐进行了实地考察。上个月底,召开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业经济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测评,形成了具体的评议意见。四是开展“访选民评代表”活动。组织市、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履职意识,促进代表更好地服务选民,为选民代言。目前活动进展顺利,大部分乡镇都已经推开,在座的部分代表也积极参与活动。五是认真督办代表建议意见。确定7件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副主任领衔督办。市政府及有关承办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主动面商,认真办理,目前办结率达100%。六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结合“送温暖”活动,把服务企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载体来抓,深入联系乡镇企业蹲点调研,与镇、村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感到,市人大常委会无论是在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还是在开展代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参与和努力,离不开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大工作与政府工作分工不同,目标是一致的。上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不少指标未能过半,要完成年初人代会上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的工作更加繁重,任务更加艰巨。根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刚才洪市长的工作报告。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要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大家好!“《张庆文集》首发式暨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在今天顺利召开了,在此,我向张庆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母语教育是我挥之不去的情结,我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分管过基础教育,也参与了教育部90年代初“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决策过程。关注母语教育、关心母语教材建设既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03年,自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起,我日益被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队所感动。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团队;这是一个积极奋进、拼搏进取的团队;这是一个热忱服务、献身教育的团队。多年以来,这个团队的成员同心同德、不辞劳苦、淡泊名利,为振兴和发展祖国的母语教育事业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事业心、责任感和可贵的进取精神,这些正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精神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视野不断拓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育实践还催生了一大批教育专家,在他们身上,既承载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张庆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从中国的教育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的精神和思想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并来源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教研之路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张庆先生在五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一直致力于语文教育启蒙的研究与实践,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张庆文集》的出版发行,是对张庆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深入总结,也是母语教育研究蓬勃发展的丰硕成果。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他领衔主编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民族化、现代化的优秀教材,该教材在继承语文传统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儿童语文基础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成绩斐然。张庆先生带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在推广教材、服务教师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十多年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为推广和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真正的教育专家,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紧密相连的人,是一个人品高尚、人格丰满的人。张庆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他以古稀之年,以旺盛之精神,以博大之思想,为母语教育研究献上了一个完整的“标本”,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座师德师范的丰碑。他的积极奋进,他的严于律己,他的慎思敏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优秀楷模!
【在报告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上的讲话10-02
校长在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20106-16
在全市纠风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0-02
在全市质监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05-31
县委常委会在县委全会上的工作报告06-27
在煤矿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的工作报告10-21
在水电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07-14
在2009年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1-10
在2004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