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精选10篇)
一、尊重兴趣, 合理引导
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由此可见, 兴趣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所以, 在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循序善诱, 合理引导, 从而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性爱玩,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所以在学习“七巧板游戏”时, 我首先将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形呈现给学生, 学生一见到都激动地喊———“哇”, 我顺势问:“这个图漂不漂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漂亮。”接着我又问学生:“这个图是由什么拼成的?”由于七巧板是当代小学生经常接触的玩具, 所以他们立即给出了回答。而我则趁机提问:“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利用电脑来玩七巧板呢?”这时, 学生们纷纷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跃跃欲试。于是, 我便趁热打铁地将教学开展起来, 并在其间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鼠标并完成游戏, 以及如何对软件进行启动和退出,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玩中学、学中玩”, 让兴趣引领整个课堂学习。
二、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学生受到生活环境、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个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假如我们不在教学中分好层, 因材施教, 那么不仅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还会让他们产生被老师遗弃的心理。所以,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 我们更要重视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初识画图”时, 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打开画图软件,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无法顺利操作画图软件中的各类工具, 以及根据需要设定画纸的大小。针对这种情况, 如果我不加理会, 不采取措施, 那么这些孩子就玩不好电脑, 而且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 后面学习会更加困难。于是, 我在课堂中创建了合作交流小组, 让学习相对扎实的学生来扶持几名能力较弱的学生, 让他们之间取长补短, 从而让课堂教学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此外, 考虑到个体差异问题, 我又进行了分层教学。比如, 让知识点掌握薄弱的学生先从画图界面的认知入手展开学习, 然后通过情境演示及小组互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置自己画纸的大小, 从而让他们明白老师关心每一位同学, 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尊重情感, 合理评价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在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及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 倘若语气过于平淡或激烈, 那么不仅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情感, 还会让他们对所学科目及任课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所以, “以人为本”更加偏向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关注, 如善待学生的错误、耐心指出学生的不足等。所以,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合理地评价他们的表现,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热情。
比如, 在学习“键盘输入”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更有学生在输入的过程中用一根手指点来点去, 甚至不能顺利进行输入法的切换。针对此, 我是这样评价的:“哇!看到同学们积极探索、认真学习的样子, 老师感觉很欣慰。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你们现在的坐姿和打字方式会让你们感觉很疲惫呢?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进行如何?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好。”假如端坐和打字的姿势不对, 很容易让学生的身体产生疲劳感, 而利用关心的语气来纠正大家的错误, 合理评价, 不仅会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关心自己, 还会加深他们对教师的好感, 继而努力完善自己。另外, 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之后, 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 对学生及时进行肯定的评价, 让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收获自信, 激起探究的欲望。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年推广,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广大教职人员在立足于这一理念时开展教学, 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泼, 同时还有效唤醒了小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从而实现了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有效性。目前, 虽然我国课堂教学在该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过笔者坚信, 只要经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研究, 定会让“以人为本”理念在课堂中根深蒂固, 并绽放光彩, 继而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摘要:以人为本, 即着重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并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 继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从“尊重兴趣, 合理引导”、“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尊重情感, 合理评价”三个方面谈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策略, 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
[关键词]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卡尔·奥尔夫说:“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可见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而笔者认为,现今的音乐教育面向的应该是所有学生。作为一名高中的音乐教师,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要把全体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同时注意到学生的个性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是音乐课堂首选
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根据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为班级整体提供适当的音乐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衡量教学效果也应该以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标准。同时要特别注意:要一视同仁,以同样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音乐基础薄弱、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做一个音乐游戏,指导学生练习用双手打一段非洲音乐的节奏,这个练习需要左右手的互相协调和配合。经过练习,大部分学生都已基本掌握,只有一名男生总把握不了节奏,我有点着急,随口说道:“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老学不会啊!”这句话一出口,男生的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一直到下课都没有再抬起头来。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尊重学生,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二)以人为本是音乐课堂的必要
我们音乐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不同音乐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笔者做过尝试,在欣赏音教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在我准备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分布在哪几个区域。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聆听西北具有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然而在听赏河湟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时,第一个班级有部分学生不约而同的笑起来,课后,我了解到原因,他们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真的“很土”,这其实是学生的审美情趣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欣赏之前,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简单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让学生知道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他们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他们运用了民间最富有生命力的原生态演唱技巧去表现歌曲真实的情感。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要虚心向他们学习的。这样一改进,这节课的效果就远远超过了第一节课。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这样的音乐风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愿意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二、倡导个性发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一)个性发展来源于思想解放
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解放、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求最适合学生、最有教学效果的形式。事实上,由学生自主掌握的知识,要比老师所灌输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其次,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这样的思想:新型的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也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和受到启发。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让音乐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方舟,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音乐。
(二)个性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教育观念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我们音乐老师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笔者曾经上过一节音乐公开课上,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聆听了《滚核桃》(事先不告诉学生曲名),听完后教师让学生为这首音乐命名。有一位爱好舞蹈的学生起了个比较形象的名字:《踢踏舞》,还有的学生给起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打麻将》,学生当时哄堂大笑。但我却及时肯定、鼓励了二位学生的想法。课后有听课老师对学生给乐曲起名《打麻将》提出了质疑,认为麻将本来就是一个不雅的生活陋习,这样的曲名不利于学生的审美需求。其实,对于相同的音乐的理解是多方位的,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都会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对与错,而老师对学生思考结果的认可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尊重。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脑筋,肯花时间,我们就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多方法。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来演唱,可以给他们创造时间和空间,在听赏一些古典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为音乐描叙一段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为音乐编排一个小剧本,在音乐鉴赏课上,可以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让他们在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合作学习中真正感受音乐带给自己心灵上的享受。
所以说,创新其实就在每一节课上,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及时改善教育观念,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领导没什么本事,他还不是靠……”其实,不能这么说,有意见可以保留,不愿在此工作可以辞职,但是在工作岗位上下级服从上级是职业道德,是一种天职。如果下级都不服从上级,那么工作就无法开展了。
(2) 尊重同事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凭自己的一技之长胜任某一岗位,每个人都无法绝对独立地完成某一工作,所以,现代社会提倡团队精神。无论你能力有多强,没有其他同事的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也无法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
(3) 尊重下级
不仅下级要尊重上级,上级也要尊重下级。作为上级而言,尊重下级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级的工作,需要下级的努力及配合才能完成。实际上,容易跟下级产生矛盾的人,也往往是与其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人。领导干部要深谙其中的道理。
(4) 尊重客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的支持,公司就无法生存。为了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做到尊重客户。
(5) 尊重所有人
(月明风清)
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现在的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要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可见,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今天我执教了《春联》一课,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充分的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堂原来也能如此的美丽和有魅力。
一、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很欣赏孙双金老师所描绘的课堂:“学生笑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这是理想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幸福的课堂。为了努力向这一理想而幸福的课堂靠近,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不放心学生这句话不会读,那句话理解的不到位,这意思感悟不透彻。舍弃了,放手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一切都还给了学生。例如:在理解文中的五副春联的内容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春联来朗读理解。唉!这一放手没想到交流时学生你一联我一联,交流的很是热烈,而且文中的对联学生都说到了。有的说:“我喜欢‘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因为我朗读时感到了春满人间的美丽。”有的说:“我喜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我仿佛看到了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回到了人间,江上娇丽,祖国大地百业兴旺,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有的说:“我喜欢‘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我觉得她代表了美好的祝福。今年我要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我的亲朋好友。”听着一句句虽是稚嫩的话语,但是学生们却道出了老师本来不放心、不放手的内容。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动听的声音了吗?我想作为教师为之奋斗和追求的就是这灿烂美丽的花束!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是这样的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就如此美丽和精彩,而且能体验到你无法预约的美丽。
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学习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时,学生在读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时,有的学生要这样读:“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这样读:“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学生感悟到这些,只要言之有理,就于以肯定,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独特感受。又如在理解春联“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指名朗读时,学生有的说:“我要读出向往的语气,因为我向往这样的勤劳和睦的幸福生活!”有的说:“我要读自豪骄傲的语气,因为我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天天快乐!”有的说:“我要用赞美的语气读因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应该赞美。”一副春联,让学生自渎自捂,学生由于认知的不同,已有生活经验的不同,体验到各自的体验,这是多么珍贵的体验。学生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形成的情感,产生的感悟是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是学生今后生命之旅的丰厚底蕴。
尊重天性,就是尊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释放他们自主性能量,增强他们生存性和创造性力量,让孩子能够追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性的鼓励,不仅是尊重孩子的基本体现,也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包括他们的“异端思想”,给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以肥沃的土壤,才可能让百草劲舞、百花怒放,万物竞艳。
从人的本质出发,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作为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支撑,最简单的就是鼓励,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最后获得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理解学生
工作近11年,也做了11年的班主任,一直和学生是零距离接触,每送走一届学生细想自己的工作都有很多收获;每个班级学生有成绩好差之分,在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很高,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天天小心的在班级生活。隔三差五被老师批评。后来我就找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了解交流。其实他们也都想学好都愿意学好他们都可以有作为。俗话说:“精城所至金石为开。”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爱中应夹杂着耐心。每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对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个班主任都要面临的难题,对后进生的转化尤其要求班主任不但要有耐心,更要理解。在理解中帮助学生成功。
我班的陈瑞同学是全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开学一周内,尽管我多次和他谈话,苦口婆心地教育他,鼓励他进步,但是他不是上课没有书,就是下课没有本,还三天两头不交作业。说句心里话,当时我真想放弃,但出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告诫自己:要有耐心,决不放弃。于是我继续对他施以爱心,千方百计地挖掘他的闪光点,让其感受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后来,我发现他虽然学习懒散,可对乒乓球却是充满兴趣,听同学说,他长大后还想当乒乓球运动员,还想进国家队。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充分利用他的这一闪光点,向他讲述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孔令辉等的故事,告诉他,这些运动员不但喜欢打乒乓球,而且也是非常刻苦学习的,才能成为著名的运动员。他听了这些故事后,现在上课也认真起来了,作业能按时完成,甚至上课还踊跃举手发言,学习进步很大,课后依然勤奋练习打乒乓球。经过这件事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既要有慈母般的爱,又要有充分的理解,遇到困难不急躁,不厌其烦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在班主任工作中,遇事急躁,不冷静,方法简单,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热爱班级的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只有把整个身心扑到学生的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尊敬,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才能为管理好一个班级打好基础。班主任要本着对学生的尊重,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平时可以把自己扮成兄弟姐妹、好朋友的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开学初我对班级情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别找了学生谈话,了解情况。但我选择的谈话对象并没有刻意选择,不管成绩好坏,我只想知道实际的情况,然后再做分析。在第一次班会上,我就告诉学生,在老师眼里并不存在什么好学生和坏(差)学生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抛掉以前的包袱,重新再来。这样就给一些后进生一个机会,更是对所有学生的尊重,这样,以后的教育就容易了,学生也不会有对立、抵触的情绪,也更容易和他们交流了。通过我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我,都乐意和我交朋友、谈心。也鼓励我工作的热情。想想几年前我还在农村工作,班级经常出现偷钱的现象,很多住校生每天都很紧张和担心,因此把一周的生活费天天带在身上不敢放在宿舍和班级。我就开始慢慢了解情况,最后把目光集中在一位女生身上。我没有直接找她谈话,只是告诉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财物,并把多余的钱放在我手中,又过了几天我告诉大家小偷找到了,(班级中的同学把目光都集中她的身上)是别的班级的,而不是我们班的,要大家以后不要乱猜疑。又过了一周我找这位女生谈话让他做班级中的会计,让她管理班级的财务(就是班费),当时她很是感动。次日,她写了一封信给我说要痛改前非,也一定把的工作做的更好。正如段惠民所说: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我们心中要时刻充满爱,用真爱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的行动感动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之余想方设法地去创设和睦、和平、欢乐的气氛,从而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学生在享受班主任快乐的同时,班主任也在体味着学生的欢声笑语和纯真,彼此才能尊重,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
三、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是学生的动力,也是自己的动力;做班主任每天工作的千头万绪,班主任应该从自己包办中解放出来,让孩子自己去做。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实行“1+1”教学摸式,班主任就应该培养学生说和讲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去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孩子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孩子的潜力也才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孩子有了自信,心中有了希望,动力就会倍增,再加以老师和班主任适时的引导,孩子的素质,能力,成绩怎么会不提升呢?特别班级中的后进生,班主任更要多一些理解、宽容与帮助,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加表扬而且是夸张性的表扬,让他们切实的感觉到自己是班级中的重要一分子,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其实,正如田恒平教授所说的“是后进生成就了班主任”。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既可以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还能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08年我任初三班主任,班级中有一个体育生,基础很弱,有很多的坏的习惯,天天在班级中无所事事,惹是生非;第一次找他谈做班长之事,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顾虑,没有信心。我说要不然你先试试,先让他写一份申请,我又帮他改改。最后让他在班会课上宣读,最后迎来大家认可的掌声。我站在班级后面向他竖器起大拇指!最后他脸上露出开心的自信的笑容。第二年的中考他如愿地考上了体育学校。相信学生让他找到学习自信!!找到拼搏的勇气和精神支点。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班主任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开手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事做,也将自己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了出来。要创设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这样不仅活跃了班级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发展,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在工作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相信学生。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只要能多一点爱心、耐心、责任心、进取心、平常心与服务心,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感到幸福,今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我一贯主张,对于每一篇课文,在备课时要历经三个过程:首先是不看任何资料,自个儿读完课文,对课文写了什么人、物、事,说了什么理,抑或是抒了什么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并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好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初步判断;其次是广泛阅读教参、互联网、报纸杂志以及专著上关于课文的赏析、研究、批评的文章,之后形成对课文较完整的理解;第三是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即从自己掌握的大量信息中确定什么是必须或是可以奉献给学生的,然后根据教材和学情,寻找教学突破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一做法,是我前几年在读于漪老师的文章时想到的,一路坚持下来,受益匪浅。
对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阅读之初,我是抱着极为欣喜和崇敬之情的,然而,读着读着,在领略了作家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和所谓的呵护、关爱备至的同时,我不禁暗自心惊:难道作家对小鸟的爱就是让珍珠鸟一家三口始终窝在狭小的房间里一个更小更小的笼子内供人玩赏吗?恐怕不会吧?我急急读下去,希望作家能在文章的结尾意识到囚禁生命的罪孽和对因一己私欲而剥夺其他生灵自由的忏悔,并希望能够看到作家将珍珠鸟送回美丽幽深的森林,或将它们放飞于蔚蓝的天空。但是,我没有看到,我只读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不仅愕然、震惊。难道为了玩赏,就可以将渴望自由的生灵囚禁吗?难道给自己的囚徒一些小恩小惠就是信赖,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为作家无意识对生命自由的漠视而感到吃惊。
我注意到教参对《珍珠鸟》评价极高,说此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颂歌,”此文能让读者感悟到“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认为教参的理解只是企图再现或还原作家创作时的意图,而对作品本身缺少认真的解读,对作家潜意识里以囚禁自由生命为津津乐道的事实麻木不仁,是浅层的、迟钝的、人云亦云式的阅读。
二、《珍珠鸟》一课教学思路已基本明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三)说说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事?
2.文章作者通过他所写的事表达了什么感受?
3.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研读探究,深化感受。
1.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美好的境界”的句子,品读。
2.引导学生探究“美好的境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由“我的举动”到“小鸟的反应”,引导学生体验“信赖”的意义。
(五)启发思维,质疑文本。
1.你认为作者对鸟的信赖,爱护够吗?
2.你希望得到这种“爱”吗?假如你是鸟,你愿意被人关在笼子里玩赏吗?
(六)拓展延伸:对作者说一段话,谈谈你读《珍珠鸟》的个人感受。
教学实录(略)
三、教学反思
(一)始终贯彻了平等对话。在整个课堂对话中,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充分重视学生自己的品读感悟与体验,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更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二)既引导学生敢于进行批判性阅读,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按我对《珍珠鸟》的理解,我对作者以囚禁生命自由为快乐的思想是深恶痛绝的。但我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逐步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看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是与学生一起遵循正常的阅读规律,从文章写什么事,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入手,初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作品命意。然后以“珍珠鸟一家三口都与文中的‘我亲密相依还是只有小鸟与人亲密”这个问题为突破口,将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引入爱护、尊重与囚禁自由的深层境界。接着用“大恐龙喜欢人类,把你关在笼子里喂养、玩赏”这一假设引导学生对丧失自由的模拟性体验,逐步将“尊重生命自由”这一话题深入到底,给学生以心灵的震动。最后亮出裴多菲的《自由》诗,为学生的精神打上尊重自由、崇尚自由的底色。
(三)充分体现了育人与养能的和谐统一。我一直认为语文教育首先是为了育人,语文教育是以“奠定人的精神根底”为根本的。同时,我坚决反对脱离语言文字空談人文性的做法。在我的课堂里,我始终追求“着意精神,着力语言,得益能力”的教学境界,因此,我始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本身的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反复品味中培养精神,提升语言能力。在上《珍珠鸟》时,不管是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意图,还是启发学生质疑作者的思想,我都要求学生从文章本身找到文字依据,再谈自己的体验。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不会蜕变为政治课,也不会拘泥于文字课,语文才会拥有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三者合一的香醇芬芳。
姓名:学号:专业: 年级:
赵娜 20091340050151 小学教育(本)2009 春
论
文
提
纲
一、序论: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是“知识”与“能力”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
二、本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个性差异的含义
(二)个性差异的表现
1、认识上的差异。
2、情感上的差异。
3、思维上的差异。
4、行为上的差异。
(三)小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
1、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思维和态度。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结论: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适当地、自主地发展。“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真正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浅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赵娜
内容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健健康康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个性差异 差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每朵花都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风采。虽有区别,但没有好坏,只有唯一。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也如此!正如加德纳所说:智力是我们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各种智能的发展水平至少存在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每一个个体都会因为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各种智能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呈现出各种性格心理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每一个学生于是都成为了“唯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个性差异的含义:
个性差异,也可以说成个别差异,是指“不同的人在认识、情感、思维、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在个体的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行为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呢?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接受教育的不同等等都有影响。个性差异是它是过去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新的教育的依据。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如何对待他们的个性差异呢?
一、学生有认识上的差异。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学生由于自身智力基础不同,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不同等等因素,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他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要承认这个差异,区别对待这种差异,恰当处理这个差异。例如在我教学《乞巧》这首诗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讲一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杨文迪很生动地讲出了这个神话故事,并还结合课文插图和故事,准确地讲出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而张少军却脸憋得通红说不出一句,学生立即哄堂大笑。见此情景,我说:“张少军同学现在没有想好,再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想一想,他一定会说得很好的。”这时,他红红的脸上才露出了一点笑容。
二、学生有情感上的差异。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情景性与可变性,容易受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景所影响,可控性较差,所以在某些具体的环境中,学生情感上的差异非常大。教学中,对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批评的语言去扼制,而应以商量的口吻,温和的眼神,激励并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如学了《小英雄雨来》一文后,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雨来,因为他在敌人面前有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但王东旭却站起来说:“我喜欢扁鼻子军官,他很阔气又很威风。”此时,我没直接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扁鼻子军官有糖,有枪,就能说他阔气吗?他挎军刀,拿手枪,穿军衣,着马靴,是威风吗?通过讨论,最后,王东旭对我说了:“老师,我明白了,扁鼻子军官不是阔气是圈套,不是威风是凶狠、是奸诈。现在我好讨厌他!”我笑了,他也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
三、学生有思维上的差异。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为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因此,当他们遇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表达出不同的见解。鉴于此,教学时,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就要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评价。如上《争吵》一文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克莱蒂,他善良,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并且能宽容朋友的错误,是个特别让人佩服的人。”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安利柯,他是个个性鲜明的孩子。他很看重友谊,并且知错就改”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安利柯的父亲。你看他多么会教育孩子呀。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袒护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有一位这样的父亲,我们便会少犯错误。”最后,我做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多个方面,从具体事例中多角度去感悟,去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认识事物,看待问题,领悟中心。”
四、学生有行为上的差异。就是因为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思维不同,认识也不同,所以表现在行为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一个班级中的孩子,有的同学对待作业非常认真。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非常好。有些同学却不但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特别低。在进行爱心捐款活动时,有的孩子特别动情,捐钱数目很大,而有的孩子则一分钱也不愿意掏。而且在老师的反复讲说与建议中一点也不动心。
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要学会包容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就是我们老师有博的胸怀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无论是聪慧的还是呆滞的,无论是学习能力高的还是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他们的进步与成长都是考验我们老师的爱心与耐心的试金石;理解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感受他们内心的需要,然后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心身和谐健康发展。激发良性学习情绪,实现有效,高效的教育教学;尊重就是承认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允许学生失败。当然允许失败并非允许泄气。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儿童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他们渴望来自家长的来自同学的来自老师的掌声与喝彩。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儿童也如此。这样的尊重有利于促进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怎样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具体而有效的差异教学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思维和态度。
过去老师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威严也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相应,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对教师敬之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怎能迸发,想象的翅膀怎能张开?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对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平等交流。蹲下去,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探究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极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乐观自信,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且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不畏困难,跨难而进,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把较难的问题交给优秀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在进行提问时,我们应注意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们应引导他们去深化知识、夯实基础,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学而知不足,从而更上一层楼;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们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目标,引导他们改进方法,从而变厌学为愿意学。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竞答、比赛、小组合作、教师引领等等,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为了避免学困生因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而倦怠,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去建构新的知识,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培养他们听、说、读、思、写的方法,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不以人的想象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我想我们应该注意全面分析了解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允许学生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创设有利于所有学生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所有学生在同一学习时间内,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达不到学习目标而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目标低而丧失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不同方法。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从而达到“强项更强”,“弱项加强”,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能力也较低,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再加以学法指导。要求他们能识记能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教”和“学”并重,加强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应舍得“放手”。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应当注重学生的自学学习,多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去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创新的能力。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我采用“定学习目标,爱心关注”的方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赶上别的同学。这样的孩子大多有自卑心理。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帮助。用博大的宽容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内心得到温暖的同时,学习上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并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昂起自信的头颅。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 对学生,“搞一刀切”,而是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树立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我们的社会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华国栋 《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出版社)
4、曾继耘 《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发表于《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我的课堂实践体验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目的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下的一篇游记,他以简朴、真实可感的文学笔调描述出金龙洞的景观的奇美。学习这篇课文除了了解金龙洞各景点的特点外,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我打算上一节常态课,即那种没有多媒体辅助,光靠一支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完成教学的一节再普通不过的课,上课前我认真的研究了本课重难点,以及构思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而在按部就班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的学生表现却给了我上这节课一个小挫折,但是也因为这个小挫折我收获了教学历程中的一次重要的体验课堂上,清晨的阳光仿佛特别耀眼,教室里格外明亮,学生们也格外的安静,不过这样安静的课堂让人有点让人发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学们读完课文,跟随着我的教学思路,顺利的找出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学习,并说说这个景点有什特点。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并不为我的教学设计感兴趣,只有三两个同学举起了手,并且连平时喜欢回答问题的班长何旭,此时也耷拉着脑袋,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这也就算了,他还时不时地咕哝着嘴,蹦出“无聊!闷啊!”之类的字眼。本来课堂进行得就不很顺利,他还一个劲儿地火上浇油,这不是在挑战我那根发怒的神经吗?不行,我决定为难为难这个小家伙,顺着他的牢骚,我问道:“何旭,什么问题让你
这么无聊啊?说说看。”只见他想也没想,站起来张口就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很无聊,作者写得很啰嗦,学起来没意思!”
呵,小家伙!真实语出惊人!这可是文学名家的作品,竟然将箭头直指名家篇章,我想叶圣陶老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也许没想到他会被这样的小毛孩评价吧!不过我并没有直接的回击他,当然我也想了解这小家伙有什么“高见”,于是我接着往下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有什么理由呢?”男孩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既然这篇课文要描写金龙洞,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写沿途的景色呢?而且写得特别长,特别啰嗦。”说完这写话同学们下炸开了锅,纷纷讨论了起来,原本安静沉闷的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看来何旭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此时我仿佛感受到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体验,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想我是不是该改变我的教学设计,带着孩子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欣赏这篇文章呢?
接过何旭的话,我说:“何旭同学是个爱动脑筋学习的孩子,说出了自己读书的真实感受,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学习的,还有哪一个同学和他有同感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热烈地响应起来,有的说:这篇课文没有插图,不吸引读者;有的说:课文中写孔隙那一段也写得很罗嗦,写几个人、几条船,怎样过空隙,直接说孔隙窄不就完了,感觉作者唠唠叨叨的,不痛快!不像前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写得多美啊„„
孩子们说的说得热闹,热情地参与这个问题讨论,不过这可与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初衷相悖,此时我也不相信,这就是所有同学读书的体会,一定有不同的意见,我决定给这些同学说话的机会,我试着说:“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这篇文章又被选入我们的小学课文,他写的文章真的没有任何优点吗?”又是一阵思考过后,一
个叫谢雪莹的同学女孩举起了手这样说道:“我和这些同学们的看法不同,我觉得叶圣陶先生是一个写作很细心的人,尤其写孔隙那一躺着、稍微、撞破额角这些词语都在说明,空隙的窄小,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听完这番话,我真是想为这个女孩鼓掌,这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在同学们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中我们顺利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课后,我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正是因为我尊重了学生上课的真实体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才让一节沉闷的课生动活泼起来,而孩子们在热情的课堂参与课堂学习中学有所获,设想如果一开始我直接批驳何旭,终止了他愿望的表达,课堂永远保持着安静祥和,想想这是一节多么失败的课呀!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谈心;技巧
独立学院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辅导员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谈心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交流沟通情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保障学生群体安全稳定的有效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以及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重要意义、谈心的技巧,深刻阐述了辅导员与学生谈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工作效率。
一、辅导员谈心对象——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分析
(一)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
高昂的学费和就业难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上独立学院是因为高考没有考好,在被逼无奈时才作出选择的,这成为他们心灵上的阴影,因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就感到沮丧,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暴自弃。
(二)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
独立学院大学生兴趣点太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分散,自我要求相对较低,缺少自我约束的锻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同时,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差,却对老师特别挑剔,求全责备。
(三)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因为缺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他们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忽视自身的义务,集体荣誉感淡漠,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要求难以做到。
(四)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因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学院收费一般都比母体学校高,大多数就读于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适应不了。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现状
当前,许多高校强调要对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并且提出的要求很高、制定的目标很明确、任务的分解很细致,甚至把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对辅导员年度考评的依据等,但实际上,高校的谈心教育开展得不够理想,许多辅导员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接受和落实此项工作。具体表现在:一些辅导员在谈心工作中追求“短平快”,谈话教育无事前准备和明确的目的,而是针对谈话内容开门见山,一步到位,不掌握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缺乏谈心教育应具备的艺术和技巧,更多的则有意识、无意识地强调教师的威信。
高校学生工作的琐碎化、复杂化、繁重化和不确定性,使得辅导员往往忙于“防患于未然”或“救火在前沿”,客观上造成一些辅导员腾不出时间落实谈心教育;还有一些辅导员缺乏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自信心不足、怕暴露问题而影响教师形象以至于不想谈、不敢谈。
三、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重要性
(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通过谈心教育,可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可以收集到学生的真实信息,这样辅导员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达到维护学院稳定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从而推动社会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促进学生成长
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目的在于辅导员主动深入学生的群体和其生活、学习中,发现学生的疑虑、困惑、焦点、热点、优势,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发展学生的潜能。谈心就是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分析,在分析中明辨是非,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三)促进自身发展
谈心是大学里辅导员做学生思想工作常用的有效形式之一,更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为适应谈心需要,辅导员不但要掌握各类学科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也要求辅导员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长时间的积累,辅导员具备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四、谈心的技巧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推荐阅读:
信任学生尊重学生10-18
商务礼仪以尊重为本07-23
生活的尊重中学生话题作文07-18
小学生尊重主题演讲稿11-20
浅谈“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11-04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11-02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句子11-02
尊重词语造句06-02
尊重他人-案例11-29
勇气与尊重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