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篇1

【背景材料】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2010年9月22日和24日分别在新疆喀什、伊犁分片召开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科学制订规划,精心搞好试点,为全面组织实施打好基础,努力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2、自2010年12月底起,上海、北京、辽宁等19省市援疆干部相继赴疆,助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据了解,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3、2010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已启动试点项目99个,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医疗、教育、住房、农业、信息化等,总投资达36亿元。目前,各援疆省市已经制定完成未来5年援疆规划,这些规划与当地“十二五”规划密切相连。

4、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考点盘点】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关问题】

1.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高度强调做好西藏工作?

因为做好西藏工作,①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②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③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④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2.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3.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

5.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③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6.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②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基本保证;③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7.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8.怎样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①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③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④这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为什么要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①是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要求;②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③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0.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篇2

一、“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简介

所谓任务教学,是指在学科或专业的范围内,以某一项或者某一类教学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摒弃了仅仅以主题或者知识点来施教的弊端,以此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统整、深层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实现学习迁移。[1]当前国际上不少理论都主张将教学聚焦成一系列的真实任务,包括范梅里恩伯尔的综合学习设计、罗日叶的整合教学法、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和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具等。因此笔者为解决传统复习课中存在的弊端,构建了“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操作思路如图1所示。

二、“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浙教版九年级“物质的鉴别”专题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根据学情,设计任务

采用“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来教学,课前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精心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宁少勿多,构建微任务

“物质的鉴别”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将这一专题的内容都复习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来逐一分解,设计一些微任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教师可以将每个任务都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完成,每张表格包含任务描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对策(思路、涉及的知识点)。

微任务一:

小新家高朋满座,妈妈请小新去厨房拿白酒来款待客人。桌上放着2瓶无色的液体,你有办法帮小新找出白酒吗?

微任务二:

讲台上现在摆放有3瓶试剂,它们分别是硫酸铜、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你能不用任何试剂就鉴别出来吗?

微任务三:

现有硫酸、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钡、碳酸钠五种无色溶液,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不用任何试剂,你还能完成任务吗?如果不能,看哪个小组可以选用最少的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激趣促思,创设趣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奋程度有很大的关联。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则需要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科学现象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选取学生感到新奇的、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来创设任务情境。

在本课中,笔者以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蜡笔小新为主角,以小新家招待客人为场景,设计了一个主任务,如表1所示。

3.环环相扣,形成任务链

教师设计的微任务之间要环环相扣,难度应逐步提升,针对一个复习主题形成一条任务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课中,笔者就通过三个微任务和一个主任务串起了一条任务链,使任务序列化。即:利用物理性质鉴别两种物质→利用物理性质鉴别三种物质→利用化学性质鉴别多种物质→先确定物质,再利用其性质进行鉴别。以下是三个微任务中为巩固新知而设计的问题。

微任务一:

下列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和氮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D.二氧化碳与氢气———用澄清石灰水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81。知识点:利用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别,只需选择即可。

微任务二: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1)水和酒精

利用物理性质: ________。

(2)氧气和二氧化碳:

利用物理性质:______。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69。知识点:利用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别,需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

微任务三:

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 Cl2溶液、K2CO3溶液、Ag NO3溶液中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述进行的实验和结论推出“丙+丁”的实验现象是(已知Ag2CO3难溶于水)()

A.一定有气体B.一定有沉淀

C.可能有反应但无现象D.可能没有反应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49。知识点:利用化学性质来进行鉴别,难点在于无法直接确定,需要分情况讨论。考虑到Ag2CO3难溶于水,所以可分三种情况讨论。

(二)课中:生为主体,解决任务

经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课件出示一些蜡笔小新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小新家高朋满座的热闹氛围“。妈妈请小新帮忙去厨房里拿出白酒来招待客人”。通过此情境的设置来引出三个微任务及一个主任务。

2.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自行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案,通过实验来验证,并及时填写好任务单中的内容。

3.总结反思,评价任务

整个过程中教师无需过多提醒,只需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在最后评价环节中予以指出。

(三)课后:自主探究,拓展任务

1.延伸拓展,升级任务

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只请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鉴别,留下另一种物质让学生课后通过小组合作来自主完成。课后升级的任务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

任务描述: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钠和双氧水。课堂上我们只选择了其中一种物质进行鉴别,剩下另一种物质该如何鉴别呢?

解决对策:此任务建议四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先设计思路,仪器、药品等可以先考虑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来完成,若有需要也可以借用实验室部分药品。

2.留有空白,自设任务

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也可以让学生以教师设计的任务为模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观察了解,小组讨论后设计一些想要探究的任务,并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反思“: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成效

与传统复习课模式相比,在复习课中引入“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层面:维持求知欲望,培养综合能力

在复习课中采用“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之后,一改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复习的知识通过精心创设的各种任务呈现出来,使学生不再觉得是“炒冷饭”,复习内容有了新意,求知的欲望也就得以维持了。将同一个班级学生前测和后测的成绩相比较,可以发现高分段人数有增加,不及格的人数略有减少。

(二)教师层面:提升专业素养,锻炼教学能力

“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高备课过程中的业务能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解决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上下功夫,这样能使教师专业知识更扎实、更全面,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第二,有利于提高互动过程中的“公关”能力。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去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渴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心诚意去感染学生。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能力。教师好比是导演,要为学生创设表演和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少讲、少问、少板书从而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将课堂魅力留给学生去品味、将学习乐趣还给学生去体会。

参考文献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篇3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年级复习提纲 篇4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5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生活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朦胧诗”诗人江河。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这首诗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傅雷家书两则》是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在国外学习的儿子的通信。选文是他12年所写的180多封信中的两封,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给她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真正的爱情。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孤独之旅》选自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课文通过描写杜小康随像样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描写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提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成熟这一道理。“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灵变化的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历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心声》的作者黄蓓佳,这是一篇儿童小说,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表达了孩子对和谐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申出“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思维”,论述创造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是:一、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还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然后再论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是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谈读书》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等。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是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邓拓的笔名)。这篇杂文是驳论,是在批驳别人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不求甚角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在批驳错误论点时,作者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接着,作者又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说刻画了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杨志。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选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原因。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曹操既十分x,又能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全文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伯、园门阔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告发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书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僚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课文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刻画他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该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庭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小说家。课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刻画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业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x。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课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国的原因。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文中刻画了唐雎有胆有识,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秦王的骄横、狂妄、阴险狡诈和前倨后恭性格。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之《望江南》作者是晚唐温庭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梳洗后登楼远眺不见归人,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诗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征夫戍边的情感,流露出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江城子》作者是北宋的苏轼,通过对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武陵春》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通过对不堪之景的描写,揭示“物是人非”的凄凉愁苦,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破阵子》作者南宋的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胸怀。

文言文学习方法

1、多了解文言文词语

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有较大差异的,文言文的字词意义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演变。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要多了解基本的文言词语,比如实词和虚词等。

2、增加对文言文的兴趣

如果想要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历史事迹等。因为古文只是以前时代的人们所使用的书面文字,有些字词的意思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从故事中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是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的。

3、多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

由于文言文一般都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这让我们平时需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很多的文章和诗歌或多或少还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内容,例如季节、时代、地名等等。

4、多去查阅字典

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文言词语基本意思和用法的理解。它里面还配有例句,学习例句的同时,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翻译也是有帮助的。

5、试着阅读文言文原文

想要正确的理解文言文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试着去阅读和理解文字较浅显的文章或诗歌,然后在阅读完后,试着自己去理解并分析作者的主题思想和主旨大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习者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分析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背诵字词和古诗词

要在这个时刻重新的进行强化的背诵。因为我们知道人脑不是电脑,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字词成语。还有特殊的`语法,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掌握过的知识,但并不一定掌握得那么牢。

尤其是对古诗词,这一类是属于中考必考的题目。而且考试范围也较为狭窄,只要我们认真地将考试范围内的所有的古诗词全部背记下来,这个题是应该可以得满分的。记住,在中考中,如果可以得满分的题目一定要确保得满分。因为中考中拼的不是说谁得的分更高,而是拼的是谁扣的分更少。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所占篇幅之大,所占分值之大,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很困扰的事情。也就是说,谁能够在阅读理解上得高分,那么谁的语文成绩就一定是很高的分数。

显然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一个知识。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有大的提升。那么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要提升阅读理解,我想主要是从答题方法上去入手。

那么具体的答题方法可以分阅读的类型,然后去掌握的答题规律。还有就是要研究我们的模拟题的每一个题型的采分点到底在哪里?其实要重点区分一下为什么我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采分点在哪里?我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采分点上,如果能够经过观察,然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样我们就有很大的进步。

作文

作文所占的分值比较大,那么作文出的题目相对来说较为灵活。但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一段学习之后会发现中考的作文题目和我们平常的作文题目相重复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或者是说中考中给了我们一个话题作文,我们从中提炼了观点,可能和我们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大胆的想,如果在考试中,我们用自己以前写过的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然后在中考中应用一定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 篇6

1、原因: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寻求国际合作。

4、,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APEC);20,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5、特点:①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遇渗透;

③新技术称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篇7

关键词:历史联系,历史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些教材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简化了许多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深化历史教学。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围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介绍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等机器的诞生及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等内容,但教材的篇幅并不长,介绍的内容不多。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学除涉及前面的内容之外,还应涉及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等内容。若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教学,就是纯粹学习(或讲授)教材,势必单调、苍白,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巧用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实教学内容,深化历史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笔者以《“蒸汽时代”的到来》为例,谈谈运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深化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用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本课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看,除了英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等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这与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入手,然后延伸到工业革命,从而探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源,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充实新课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理解问题。

二、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化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本课而言,教材分为“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进行叙述。粗看好像这几个历史事件似乎没有关联,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之间有密切联系。首先,从整体看,他们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分别从工业革命的起因及开始、发展及扩展、结果及影响等讲述。第二,从具体联系看,珍妮机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的开始,但由于珍妮机等前期发明的机器受各种条件(如动力条件、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促使人们进一步发明并不断改进动力设备和机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利用蒸汽机改进和发明交通运输工具, 这样的背景下,火车诞生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部门和行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同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分析,本课涉及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已能初步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用点面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本课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一内容。从这一内容出发,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点面联系,从纵向或横向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从而避免简单、粗浅或单纯的复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点面联系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本课中,可运用该方法的地方很多。从工业革命联系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运用归纳对比等方式,从工业(科技)革命的开始、主要标志(或特征)、主要成果、影响(或意义)等角度分析比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大量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分析、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上述联系, 一个个单纯的历史事件 (即“点”)被放在广阔的历史画面 (及“面”) 中 , 从而增长知识 , 开阔视野,学习内容不再单调而变得丰富。

四、从历史事件对现在或未来社会的影响深化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把学生从“历史”的学习引向对“今天”或“未来”的关注,知古鉴今,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而且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本课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大机器的发明并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煤炭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开发、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带来的雾霾天气、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堵塞,等等,给人类的今天或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类又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 通过这些问题,将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转而关注现实,关注人类,获得启示,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 篇8

1、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与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什么是承担责任的代价?什么是承担责任的回报?P14)承担责任的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P14 代价: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2)为了掩盖一次过失,你可能会对自己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

(3)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如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4.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③集体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4.2关爱集体的表现。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①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力量。

5、负责任的表现,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负责任的表现: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P27)

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7.1、什么是初级阶段?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35)

*(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起点、新要求,砥砺奋进再出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发展的新目标。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P35)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进步和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p37_40)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共同理想)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国之路)12.1、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3、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5.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意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5.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1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1)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应该怎样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怎么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18、“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9.1、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2、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如何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台湾独立?)(为什么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怀抱?)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四个决不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两个维护)20、我国在人口、资源方面的国情?

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这是我国的又一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P50);基本特点

3、人口过多的影响:从本质上讲,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现状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2、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 人口方面: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资源、环境方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3、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都是(发展)问题。24.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24.2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怎样增强环保意识?(怎么做)答: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25.1、可持续发展战备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5.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让我们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6、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28、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9、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像正负电子对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足(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应的地方。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2、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作用和影响。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影响:①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②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例子)

①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⑤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⑦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⑧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举例:历史故事有: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34.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34.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由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大大增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36、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8、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39、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意义?

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要求: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0、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性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什么?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2、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3、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构成。

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构成: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44、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45、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6、公民要在什么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47.1、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含义、内容。

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内容: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47.2公民行使建议和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4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民展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9、我国在建党一百年、建国一百年时达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0、我国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92)确立依据: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51、公有制经济包含的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2.1、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的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集体经济的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2.2、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的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4、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55.1、共富与先富的关系?(共同富裕的含义?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P93)55.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答:共同富裕。

56、“四个尊重”方针是什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94)57.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7.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怎样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什么? 答:(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59.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59.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四有)

60、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6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6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11)6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114)

6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内容、具体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5.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什么? 答:创业精神。65.2、为什么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1)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115)

(3)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5)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66、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68.1、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内涵):(1)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2)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理想的作用: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68.2、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有时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

69.1、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69.2、如何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70、如何正确选择升学与就业之路?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在选择中通往不同的道路。不管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有各自的理由,每一种选择都有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71、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团队精神。(3)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72、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 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先做出预算,避免非理性消费,不进行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要适度消费,在满足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后,更应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7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7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5、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自觉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76、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的地方是哪?

内蒙古自治区。

77、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民族平等。

78、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机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79、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实质是什么?是极端宗教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旨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祖国统一,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补充开放性试题

1、我们青少年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两岸和平统一)中,应该怎样做?

(1)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2)积极维护、支持和宣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2、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要刻苦学习,勤于动脑,勇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2)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3)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不畏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大胆创新。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公民应该怎样做(对公民的要求)?

人人都要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树立远大理想,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在生活上,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勤俭节约,不追求享受。

6、中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具体行为(“低碳”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一水多用”(洗脚水总厕所,淘米水浇花),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保护环境: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塑料袋、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7、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4)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5)珍惜每片绿,留与子孙荫。(6)渴望绿色,渴望家园。(类似广告语,“XXXX,人人有责”、“XXXX,从我做起”是一定能够得分的答案)

九年思想政治基本观点

一个方略: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二个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二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个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三个任务: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个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 项 基 本 原 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五个制度: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上一篇:高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011)下一篇:云计算技术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