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1篇)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科学管理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狠抓落实,为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实现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完善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开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掀起“学规范守则,讲文明礼仪”高潮。

2、大力评选表彰“五好学生”。通过学校德育组和班级管理,评选出一批真正符合条件的 “五好学生”。

3、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评选出一批班风好、学风正、行为习惯好的校级:“行为规范示范班”。

4、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使我校的校风在期末能有一个比校大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措施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

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学规范、争五好”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县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县级“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校将紧紧抓住“科学管理提升年”这一重要契机,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加大检查,及时考评,努力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使我校“学规范、争五好”活动起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1、制定班级卫生量化考核制度。

2、制定课间操、眼操量化考核制度。

3、制定课间文明礼仪量化考核制度。

4、制定集队、集会和路队量化考核制度。

通过上面的各项具体的量化制度,加大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四)作好规划、一一落实。

我校将高度重视,改变观念,积极研究,努力实践,遵照“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要求作如下布置:

1、一开学,学校将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在学校掀起新一轮的学规范高潮,熟记“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内容。

2、及时印发“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宣传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三月文明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

5、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营造诵读氛围, 激发阅读欲望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校园环境也是学习的重要资源。让学生长期浸染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 能影响学生的内心, 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经典的欲望。

1. 从环境入手, 让学生置身于国学经典的海洋。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我们精心设计并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 在学校橱窗、板报、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悬挂上了许多国学经典的片段和名句;在教室文化布置上, 以古典贤文为主题来美化教室, 图文结合, 精美优雅。走进校园, 就如同走进了国学经典的海洋,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方便学生记诵和理解。

2. 从听觉入手, 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优美。

为了传承古典文化,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每周三都有一个固定栏目“国学经典推荐”, 内容有名人朗诵经典、古诗词吟唱等。音乐旋律和诗词优美的文字打动了学生的心, 这么美的句子又有谁不愿意亲近呢?

3. 从理解入手, 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内涵。

在班级文化展板上, 我们每周都会张贴国学经典解读的相关内容, 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经典的博大精深, 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 以此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二、创新阅读方式, 丰富学生积累

1. 教给阅读方法, 消除畏难情绪。

教给学生诵读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真正“学会阅读”。

(1) 读准字音。抓住关键字词, 帮助学生扫除阅读经典中的“拦路虎”。

(2) 读出节奏。教学生学会断句, 准确掌握停顿规律, 对理解古诗文大有帮助。

(3) 读出韵味。“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 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2. 合理安排时间, 重视自我感悟。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 在家读书缺乏氛围和家长的督促, 因此我们就在有限的在校时间上做文章。为避免认知疲劳, 提高诵读效率, 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 把经典诵读的时间分散到每天的不同时段:早读课最后10分钟, 每天上下午第二节课前5分钟, 下午放学前5分钟。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用于诵读经典、交流诵读感悟及收获。

3. 经典融入课堂, 加深学生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材进行经典诵读的课外拓展,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可以加深其对经典的感悟。

教学《学与问》一课, 读到“哥白尼善于提问”这个事例时, 我问学生:“这让老师想到了《论语》中的一些句子, 你知道是哪些句子吗?”学生回答:“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没有过多的讲解, 却让学生对《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创设展示平台, 深化阅读效果

要想让经典诵读更有效, 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学以致用。

1. 开展阅读竞赛。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适时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

2. 定期进行展示。

教室的黑板报、文化展板等宣传阵地属于每个学生, 定期展示学生们阅读经典的成果, 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3. 融入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多姿多彩的, 只要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各种活动融合起来, 就可以不断扩大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如, 在举办“庆六一”“庆元旦”文艺汇演的时候, 可以安排诗词联唱、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时, 进行诵读经典专项比赛等等。这样的阅读更加充满活力, 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的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只是运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内容上也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老师因为教学资源的有限给学生举的教学案例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案例,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没有新意,所以,联系生活开展德育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模式。

一、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现状

1.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只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出现。老师也是运用理论知识讲解和课本案例教学法,课本上的很多案例学生都看见过所以没有好奇感,加上老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让课堂的整体气氛显得非常的沉闷。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局限

农村小学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更新很慢,老师教学运用的资料还是几年前的资料,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变化进程中教育改革新趋势,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不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所以,运用生活化的德育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学习知识内容,有效地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1.贴近生活开拓教学资源课程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道德教育的发展要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在生活的层面上道德教育要不断地回归生活的本质。很多农村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基础,不如给学生举身边的切实例子,这些实际例子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的实效性有所感悟。比如,最近今年比较流行的“节约型社会的创设”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学校方面可以开设“低碳生活步伐”主题课程,让学生寻找家里面的废物,对废物利用和改造,也能够把家里面的废物带到学校大家一起改造,有的学生把家里用过的废旧磁盘找出来带到学校,学生集思广益,把四个磁盘放到一起,做一个小的笔筒或者在上面涂上颜色,贴上照片做一个悬挂式的照片镜框。在课程体验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把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内化,还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道德意识也逐渐增强。

2.课堂生活化建设

开展学习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课程讲授对学生灌输新的知识,新教材中很多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这样可以为学生的生活了解和知识感受提供必要的依据。各个学科的教学老师要先深入地开展课程准备,挖掘课程教学中能够用到的生活素材,并合理地运用这些内容。

比如,小学识字的时候,老师要巧妙地把写字和做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感受到字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国”这个字的时候,当讲到第二笔横折的时候,要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教育,提醒人在转折处要学会慢行,所以,教师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楼梯的拐弯处和十字路口处慢行和减速。所以,把德育内容和教学内容不留痕迹地有机结合,能够真正做到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总之,德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的标尺是整个德育发展的核心。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所以,很多师资条件都要受到限制,但德育生活化的引入让德育教学理念和进程都得到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切实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确保该项计划的顺利实施,特成立“胡庄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周明(学校校长)

职责:全面负责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成员:于文潭(会计)

职责:负责学校食堂所有所需物品的采购,定期检查学校的电线路,确保食堂安全,管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 杨治旭(食堂管理员)

职责:负责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食品验收、储藏、加工、留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食堂卫生监管。做好食堂每天卫生、消毒等安全工作,检查、指导、监督食堂从业人员工作。

姜玉兰(教师)

农村小学改薄实施方案 篇5

一、规划建设年限

20xx-20xx年

二、学校基本情况

高店小学位于田楼村与原巩楼村交界处,始建于1970年,是一所公办的农村完全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 240人,教职工15人,中级以上职称 10人,专科及以上学历10人。我校服务范围涉及田楼村和巩楼村,服务半径在5公里以上,服务人口将近8000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根据近年学生人数增长比率测算,到2018年我校在校生将稳定在440人左右。

三、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规划内缺额情况。

(一)学校校舍

1、现有教学辅助用房面积950平方米,缺额为3000平方米。

2、现在无水冲式厕所,以每15个学生为一个蹲位,缺额为20个蹲位。

3、现无学生宿舍,以生均5平方米标准,缺额为1000平方米。

(二)仪器设备

1、现有课桌椅240套(损坏较为严重),缺额为200套。

2、现有仪器配备率较低,其中数学教学仪器缺额率为94.5% ;科学教学仪器缺额率为97.8%;体育器械缺额率为97%;音乐器材缺额率为98%;美术器材缺额率为93.3%。

3、现有图书0册;缺口6600册。

4、学生宿舍及设备、教师宿舍及设备、音体美器材、实验室均为缺少项目。

(三)附属设施

1、现有简易运动场面积为600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缺额为2500平方米。

2、缺少学生文化长廊。

四、学校规划建设项目及规模

根据规划测算的缺额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我校需在改薄工程中设立如下项目:

(一)加固及新建学校校舍

1、维修加固现有教学楼,维修加固的教学辅助用房面积950平方米,预计开工日期2018年,计划总投资60万元。作为教师宿舍楼。

2、新建教学楼1幢,计划面积1200平方米,作为教学用房,预计开工日期2015年,计划总投资120万元。

3、新建学生宿舍,面积为1000平方米,预计开工日期2016年,计划总投资100万元。

4、新建综合楼,面积为1200平方米,预计开工日期2015年,计划总投资120万元。

(二)购置仪器设备

1、购置课桌椅200套,约需2.4万。

2、购置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约需25万。

3、购置图6600册,约需10万。

4、购置学生宿舍设备,约需15万。

(三)附属设施

1、扩建现有简易运动场,面积为2500平方米,预计开工日期2017年,计划总投资50万元。

2、新建学生文化长廊及学生停车棚,预计开工日期2017年,计划总投资30万元。

五、目标和进度安排

1、资金投入

根据规划目标任务,自20xx年至20xx年我校规划投资总体需求为:721万元。

2、进度安排

高店小学改薄工程完成后,到20xx年,我校在校学生数也将由240人增加到350人左右,寄宿生从原来的0人增加到200人左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及各项生活用房面积基本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所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投入均衡化得以体现,民心所向,我校将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案二:农村小学改薄实施方案

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鄂财教发〔2012〕4号)精神,为保证全县项目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和正常运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英山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师生应用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应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形成日常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及班班通教学设备。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一是小学科学实验室;二是初中理科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备。

(二)音体美器材。在整合原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依据《湖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配备,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图书。按小学每生15册、初中25册标准进行配备,同时,根据各单位现有实际情况,为各中小学配备基本需要的图书架、阅览桌。(2011年,我县中小学已配备图书1450万元,图书配备已基本达标)。

(四)课桌凳。配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桌凳。

(五)班班通设备。结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每校配备部分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等设备,满足师生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三、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确定项目学校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为基本目标,充分考虑学校的校舍、场地等基础条件和应用管理的能力,科学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和分实施方案。对少数教育规划变动频繁、布局调整不切实际的乡镇和学校,原则上不纳入项目规划。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统筹考虑教学装备配备问题,既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又要向薄弱环节倾斜,特别是音体美器材和班班通等,使其按照课程教学规定要求,实现整体均衡达标。

(三)明确责任、确保质量。为确保教学装备质量,该项目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在充分尊重项目县和学校意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实行省级集中采购、交钥匙的方法。

(四)重在应用、杜绝浪费。县教育局将组织专家队伍对项目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确保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各单位要加强图书、实验室、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员配备,抓好实验教学、图书阅读和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四、组织实施

(一)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负责设备分发转运、施工指导、检查验收、人员培训等工作。

(二)县教育局根据省项目验收方案和考评实施细则,每年对各乡镇和项目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和督导检查,对项目管理规范、应用效果好、实现工程目标的乡镇和学校给予奖励。对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工作不认真的乡镇和学校,将进行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将为我县实施课程改革、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2012年全县投入2000万的教学装备和设施,将使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技术装备基本达标,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阳光工程。因此,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是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加强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经研究决定,成立英山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电教馆,李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计划的实施工作。

各乡镇教育总支和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辅导员、校长为项目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尽快建立专班启动工作,及时与县教育局保持沟通联系,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按照省定标准和要求做好配套用房、场地的建设和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仪器、文体器材、课桌凳、图书等方面省装备处已专门下文提出具体要求。班班通前期准备以本方案中的要求为准,若今后省电教馆作出较大调整时,以省馆要求为准。项目设备已经运输到学校的,要安排好专人值班巡逻,确保设备安全。

(三)严格验收与管理。一是要及时做好相关设备和图书的接收、安装和验收工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三是充分利用装备资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应用活动。要防止闲置浪费,宁可用坏,不能放坏。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四)加强督导与检查。县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各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项目实施是否到位,设备使用、管理是否达到要求等等。对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县教育局将在后续项目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县教育局将约谈单位负责人,并停止安排其他项目与经费。

方案三:农村小学改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会议精神以及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发展水平,推进我校标准化建设,我校将在2014年至2018年间全面实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开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终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构建薄弱学校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以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化学校管理为根本,改变学校薄弱面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吸引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政策保障:(各级保障文件,县局统一查后补充)

三、学校现状

我校位于陵川县的东南角,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毗邻,位于王莽岭景区的核心地段,教育服务半径10千米,总人口0.15万。学校占地913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83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313平方米(普通教室196平方米,辅助用房117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143平方米。现有设施设备情况:课桌椅(单人)52 套,教学仪器设备2万元,音体美器材6万元,计算机0台,图书4000册,厨房设备1万元。2014年春季学期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52人(其中寄宿生25人),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 10人)。

四、目标和进度安排

1、资金投入 根据规划目标任务,自20xx年至20xx年我校规划投资总体需求为:264.5万元。

2、进度安排

四、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教育薄弱学校各项改造规划。负责学校施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对工程的监督,认真帮助施工方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学校工程顺利施工;做好学校工程的质量监督,协助职能部门对学校工程的验收。并负责工程量签证和工程进度款拨付签证,负责工程建后使用管理。

3、科学管理

在上级各项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我校将从各方面积极筹措改造配套资金,确保我校改造计划顺利实施,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到科学管理,措施到位,使各种设施设备能够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我校将在加大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扎实、教育科研能力过硬,能主动运用教科研的手段来审视和改进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远景目标及收益

农村小学消防演练方案 篇6

1.村小学119消防演练方案 2.村小学消防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方案 3.村小学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方案

1、村小学119消防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让广大师生深入地了解消防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一旦发生灾情,教师能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学生迅速、有序、安全地通过教学楼疏散通道,撤离到指定地点。在人多拥挤道窄的地段,学生知道文明靠右行走,队伍静、齐、快;了解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时间、地点:时间:20XX年11月11日地点:大赵村小学学校教学楼、操场。

三、组织领导:设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田增军成员:路保英、杨会杰、鲍中民、张志建、默立锋

四、疏散演练步骤:

(1)发出消防警报信号,切断教室电源。

(2)广播(重复2次):各位师生,学校发生火灾,请大家保持镇静,按疏散线路有秩序地进行疏散,逃生时要注意捂住口鼻,弯着腰撤离火灾现场,到操场按做操站立位置集队。

(3)各班上课老师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大声地指挥,教育学生撤离时要捂住口鼻,弯腰撤离,注意楼梯口行走安全。没有课的老师迅速赶到所在楼层的楼梯口处,组织学生安全下楼。

(4)学生撤离到操场后:各班体育委员整理队伍,班长和体育委员分别检查男女生人数,报告班主任,班任向演练总指挥报告。

(5)由演练总指挥陈建坡做总结。大赵村小学

20XX.11.11

2、村小学消防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消防演练,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消防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消防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能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快速地疏散,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掌握逃生的方法。

二、演练时间、安排:

1、时间:20XX年1月21日(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

2、内容:

(1)教室遇到火灾时的安全疏散;

(2)观摩灭火器灭火流程。

三、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各楼层疏散时,要听从蹲守教师指挥,防止践踏事故发生。

5、年级组、班级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6、一层学生快速跑,二层学生中速跑,三、四层学生慢速跑。

7、每位学生在演习前准备一条湿毛巾或者手帕。

四、注意事项

1、肢体残疾等行动不便学生不参加演练。

2、演练时全体学生不得穿拖鞋,教师尽可能穿着休闲运动服。

3、下楼梯时确保两个纵队的教师在队前小跑带队。

4、学生在疏散时保持安静、不说话,掉了东西不能回头捡。

五、组织机构

(1)指挥部总指挥:胡顺华副总指挥:吴长生成员:金成坤曾检圣

(2)教室室内指导组:各班班主任

职责:

1、布置每位学生在演习前准备一条湿毛巾或者手帕。

2、事先对学生进行心理准备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发生火灾时,能够做到:

①遇事不慌,头脑冷清。

②判明情况,思考对策。

③积极自救,互帮互助。

④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3、“紧急疏散”信号发出后,组织学生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以防燃烧产生的浓烟及毒气,沿教学楼栏杆或墙体移动,疏散时要尽量降低重心。指导学生在避险场所排四个纵队进行避险,并清点本班学生数,报告组长。

4、组织学生观摩灭火器灭火流程。

5、演练完毕后,按口令指导学生按原疏散路线有序回教室。

6、班主任及配班教师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避险场所指挥工作组地点:操场组长:吴长生成员:钟长财职责:组织师生在指定位置避险。

(4)灭火器灭火指导组:指导员:黄勇器材准备:傅新财职责:

1、准备燃油、木块、燃烧的器皿(或铁桶)、灭火器等。

2、准备好模拟着火点。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

(5)应急救护:李育生

(7)各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到所蹲年级负责本年级的疏散指导工作。

(8)楼梯口蹲守组职责:

1、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排两个纵队沿栏杆或摸墙有序下楼梯,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负责各层学生撤离速度控制,下一层学生未撤离时,让学生在走廊过道列队等候,不能让学生下楼梯。

各楼层分工:外两层教学楼:一层楼梯口:金晓梅一层楼梯转角:金玉莲四层教学楼:西边:一层金正茂,二层何增寿,三层李莉。东边:一层谢木清,二层刘涓,三层吴荣春。

六、演练程序

(一)前20分钟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消防、防踩踏安全教育。

(二)启动程序:总指挥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全体同学,会昌小学消防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三)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指挥学生一只手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以防燃烧产生的浓烟及毒气,另一只手摸着教学楼栏杆或墙体快速撤离,疏散时要尽量降低重心。撤离教学楼后可按正常姿势小跑。

3、学生到达避险场所后,组织学生排五个纵队进行避险,并清点本班学生数,报告组长。

4、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

(四)观摩灭火器灭火流程。

1、信号员宣布:现在进行灭火器灭火流程观摩。

2、班主任及配班教师组织学生观摩灭火器灭火流程。

3、由总务处黄勇进行灭火器灭火讲解、表演。

4、抽调个别学生进行灭火操作。

(五)演练结束

1、总指挥宣布:演练到此结束,解散。

2、班主任及配班教师组织学生按原疏散路线有序回教室。

中村小学

20XX年1月19日

3、村小学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方案

一、演练活动的目的

20XX年3月30日是第第20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日。我校通过疏散演练,增强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师生自护、自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顺利逃生,为打造官堂小学“平安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特制订如下消防疏散演练活动预案。

二、演练原则

坚决做到: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

三、疏散演练指挥部成立

1、疏散演练领导小组总指挥:杨仁宽成员:赵奇科、陈猛

2、演练人员职责分工:总指挥:负责整个疏散、自救的协调与指挥。抢救:黃士国负责学生人员疏散和抢救。后勤:张强负责后勤保障,负责现场保卫工作。信号广播:黄士国联络协调:曹晓飞负责对疏散到操场学生的安抚与人员清点。宣传摄像:张发琳

四、具体演练活动安排

(一)演练时间:20XX.3.30上午10:00

(二)做好演练预演组织工作:

1、对学生进行演练的安全教育工作,把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要跟学生反复宣讲,确保演练安全、万无一失。

2、各班能学会迅速组编成一路纵队在逃生过程中,学生应该弯腰大步行走,不得冲跑,同时用红领巾、手帕或衣袖等捂住口鼻。

3、各班走一走撤离的路线,各位老师明确其职责。各楼层的保护引导人员在楼梯口、转弯口等要指挥学生安全撤离,确保队伍的安全。

(三)疏散路线及顺序安排按出操线路疏散。全体师生到学校操场中央集中,由西往东按4年级、3年级、5年级、2年级、1年级、六年级的顺序排列队伍。职责:维持疏导秩序(先到先撤),保障线路畅通,保护学生上下楼梯安全。

五、正式演练总指挥宣布:“双村小学火灾逃生演练开始”。火警报警声在校园上空响起,校领导得知信息后,立即启动消防安全紧急预案,一方面发播紧急求援疏散命令,另一方面拨打119报警,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1、警报信号:一分钟长铃。(当学生在撤离时,广播发出火警报告:模拟拨打“119”火警电话:当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后,各班立即从前后门形成一定的动态队伍,当班级有了一定的队伍后,在前面的班级立即进行撤离。)

2、广播告诫学生:(播出内容:各位老师同学们,我校教室发生火灾,请大家不要恐慌,不要拥挤,一定要在班主任老师的统一带领下,用自备的毛巾或红领巾(有条件的可以沾上水),有序逃生到安全地点(操场),消防叔叔马上来救你们。请大家不要慌张,听从各班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有秩序地进行疏散,注意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弯着腰撤离火灾现场„„)

3、听到警报铃声,其他老师迅速到达各自岗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第一时间内到达教室内。

(1)及时关闭电源开关。

(2)指挥和组织学生迅速从教室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线路疏散。

4、在防火疏散演练中,以首先保护学生安全为前提,保证学生全部疏散后再撤退。

5、各人员指引学生及时正确地逃离“火场”。

6、各班班主任再次清点本班学生人数。

六、演练终止状态

A、现场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全校137人现已安全脱险,无人员受到伤害。

B、计时员向现场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用时38分,全体人员疏散完毕。

C、宣传小组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秩序井然,同学情绪稳定。

D、总指挥:“事故已经排除,险情已经结束,下面我宣布紧急疏散演练圆满结束,学校恢复正常秩序。”疏散演习准备

七、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通过消防演练达到安全教育目的,各班级要在演练前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安全常识、自救、逃生知识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2、所有参练人员必须服从指挥,个个参加,听从命令,不得擅自指挥或干扰指挥,全体值日教师佩带值日标志。

3、疏散过程要按消防培训知识进行{湿毛巾捂鼻、低身前行},保证消防演练严肃性,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又要注意演练中的安全,不追跑、拥挤、推搡,更不得喧哗、开玩笑;以防意外发生。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

4、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有序、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严禁重返教室,以免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5、在岗加强巡视,防止意外以生。

6、离开危险地后,按升旗仪式的队列顺序集中到操场,队伍不要散开,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如情况需要,则听从领导指挥,疏散到校外安全地带)。

7、考虑到安全因素,楼房所有门窗保侍畅通。

农村小学实施新课改的问题与策略 篇7

(一)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改的要求存在差距

农村小学教师现阶段年龄偏大, 多数都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 有些是民办教师转正后参加工作的等情况。虽然现学校教师已经多数教师进修了大专学历, 但教师原知识结构底子还是相对薄弱的, 与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英语、艺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计算机) 等教师欠缺, 相对缺乏综合素质型教师。

(二)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教学设施不配套

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学校教师负担过重 (多数教师包班) , 设备条件不配套, 多数小学操场未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教学楼只够教学班级用, 根本无其它各种功能室等。各村小教学实验设备、教具欠配置, 这与课程改革对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 教育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新课改

对学生的评价:原有的评价充分发挥了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量化评价作用, 重视评价结果, 对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功能评价不够, 评价方式和技术也过于单调。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的各种考核制度、方案都主要停留在对教师教育教学成绩上, 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教育部门的考核评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的目标考核应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与研究, 应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一套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案, 评价不一刀切, 要关注农村学校的评价。

(四) 部分教师只是教新教材的忠实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活”教材而非教“死”教材。新课标是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农村小学少数教师就教材的教学内容不能自行调整整合, 他们总认为教材是这样编的, 我就应该这样上, 不善于驾驭教材。

(五) 校本课程的开发欠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态, 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于农村学校办学不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对学校各自努力发展的目标不够确切。因此, 造成对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人文背景和资源优势的定位不准确。所以, 学校没有开发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 狠抓课堂教学管理、重视区校级教研联动

学校必须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加强对课程计划落实的管理:一是课程改革的科目是否开足开齐;二是看是否按课表认真授课 (特别是村小课程的教学) , 防止教学中随意调课、占 (挤) 课现象。课堂教学是实施新一轮课改的主阵地。重视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积极倡导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促进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师教学态度等发生改变。学校每期要认真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每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使课改培训工作贯穿在新课程实验与推广之中。同时, 应多方筹集经费, 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外出教研学习的机会;教委、进修校应在每年中组织教育专家或教研员具体深入到农村片区举行专题讲座、现场课堂教学研究, 尽量让农村教师有上研讨课、研讨发言的机会。

(二) 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必须构建农村学校新的评价制度:一是教委构建评价学校整体的评价制度。二是学校构建教师的评价制度。三是学校构建评价学生发展的评价制度。要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 抓好软硬件建设, 优化教育环境

尽量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欠缺的教师岗位 (计算机、英语、艺术等学科教师) , 做到在教师结构上的合理调配。教育人事部门应鼓励新毕业的师范生到相对边远的农村学校教学, 让自己所学的本领展示在农村, 报效在农村, 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学校每年要利用自筹或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改善边远学校的教学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四) 强教育科研工作, 以科研促课改

学校教导处、教研室要充分依靠广大课改教师, 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 集中力量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 进行强有力的研究, 从而以科研促进课改的发展。

(五) 结合农村学校特点, 找出办学亮点, 开发校本课程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初探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城乡差异;远程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前教育部部长朱开轩先生对于素质教育有过精辟的阐述:“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素质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素质虽有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到目前为止,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停留于提高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以及校舍改造等基本办学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这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在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存在着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问题。

客观上,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相对于城市,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资源,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师资力量上,由于农村小学普遍条件艰苦,生活便利性不如城市,导致在农村小学教书的大部分是农村本地人,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不愿意来到农村长期扎根教书。办学条件上,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教育设施,甚至有些学校校舍破烂,缺乏基本的教书场所,更别提完善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设施。当然,经过近些年的整改,农村总体条件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差距。在教育资源上,城乡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这一项农村学校失分更多,这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着政策因素在内。最后,教学方法上,由于城市学校能够与外界很好的沟通,各同行之间相互交流频繁,更能够顺利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得以不断创新。而农村在这一方面显然要落后许多。

主观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家长。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二是来自当地的教育主管者。素质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地方教育管理者认真领会和贯彻实施。教育管理者对于学校的主要评价仍然集中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有些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

二、改进农村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农村素质教育质量制约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基础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将是新世纪前半叶农村开发和建设的中坚,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对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住课堂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教育才能现代化,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在农村实施。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亿万青少年的发展。因此转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是广泛开展农村素质教育的前提。另外要扩大宣传,使广大家长知道,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对于国家未来重要性和益处。只有从主观层面改变素质教育参与者的思想,才能真正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可能会有农村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这项事业具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另外要不断强化现有农村的教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挖掘现有资源。还可以进行城乡之间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尝试实施城乡在职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与合作。

再次,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相当程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远距离教育模式。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师资薄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远程教育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的平等性。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这些课程、课件去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充分条件。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要保证图书、体育用品、乐器等基本的教学用具供给。发展农村素质教育,必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准化,完善农村素质教育所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这些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協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三、总结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农村小学教育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抓住自身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优势,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乃信.遵循素质教育目标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J].山东教育科研,1999(01):4-8.

[2]何传军.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02):20-22.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解决现状的要求

由于遗传、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所以课堂上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会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采用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因材施教,但其效率较低,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讲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全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

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实施“准个别化”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的小学一般都是就近入学,而中心校一般都还有所相应的村小学校。这就决定的学生的生源差异大。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为了克服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这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思路,实行走班子授课。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开展分层教学,构建全方位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更加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也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形式、新课改、新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实施分层教学,既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但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又如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等等都是急需研究的问题。我们的课题将在吸取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后练习辅导,实施分层教学,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的途径。

理论价值:实施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各有其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2、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 3

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四、研究内容

1、学生的分层。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学困生的心理压力。

2、目标的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3、教学过程的分层。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4、作业的分层。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

5、评价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

还有分层备课等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 5

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

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

4、成果分析法

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六、研究步骤及措施

1、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1)阅读并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理论,设计好课题内容。成果是资料卡片。

(2)撰写课题方案,并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成果是研究报告。

(3)课题申报,立项。

(4)确定实验对象(每个年级的一班为研究对象)。成果是文字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1)各实验教师根据各教学目标、内容创设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以公开课,观摩课的形式促进课题实践交流。成果是教案及教学光盘。

(2)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逐步积累案例研究资料,进行大量的实践与反思,研究总结分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的探索;对课题实施过程中 6

积累到的有关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作有效检验与反思,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成果是分层教学案例及论文

(3)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建立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模式。成果是分层教学的策略方面的论文。

(4)对前期实践研究情况进行自我分析讨论与总结,提出课题方案与实施的修正意见。成果是文字资料。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元月至2015年4月)

(1)收集所有的教学研究资料(论文、案例、心得、反思及随笔),进行分析论证,总结,对研究的教育、教学实践作全面总结,形成《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案例集》,制作优秀课例光盘。

(2)在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和经验研究基础上,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成果报告。

2、研究的措施

(l)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教师订阅期刊杂志,并要写学习笔记,研究人员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同时请专家讲理论讲座,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4)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对教师的实验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的论文,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评比。

七、研究人员具体分工

组 长:王代军,全面负责课题保障工作。副组长:罗广彬,负责课题协调工作。

成 员:杨 瑾,负责课题规划、理论研究、撰写课题方案等工作。熊 君,负责理论研究、撰写方案等工作。杨秀兰,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高段)。

符 飞,负责资料收集,课题实践研究(小学高段)。罗小娟,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高段)。覃立丹,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低段)。罗 丹,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低段)。吕廷凤,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中段)。罗富元,负责资料收集,调查师生情况。杨 恰,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小学中段)。

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实施方案

大洼区平安学校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是从通过加强农村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 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中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中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中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革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二)理论价值

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学校还订了多种教研杂志,图书馆藏书丰富,这些都为课题组教师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课题组成员,从课题负责人,到所有参与教师,都是教学工作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思维活跃、勇于开拓、进取心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突出的教学能力,且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我校有能力有实力完成本项课题。

六、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教师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

(二)、支撑性理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方 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成就大未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七、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一)研究目标

(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研究内容

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 ②培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培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查阅资料、选定科研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等,报盘锦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实验阶段。主要工作:

①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的研究、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② 养农村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研究; ③ 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笔记习惯的研究; ④ 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⑤ 养农村小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研究; ⑥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的研究。

根据课题方案,展开研究活动,搞好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四)、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

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重点要求每学期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次系列研讨活动,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或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每位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或提供一个教学案例,课题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定期组织验收。组织保障:

课题组组长由学习科研部主任担任,学校青年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9人参加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明确。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1万元,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研究资料获得:学校电子图书室、图书室有丰富有关资料,学校拥有多台教师电脑,老师随时网上查询。时间保障:

学校在课题研究的一年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

九、预期成果显示

1、《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论文集)

2、调查问卷、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实施策略 篇11

一、农村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观念陈旧,束缚学生个性

教师未打破传统的习作指导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作文课沿袭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出现“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简化教学模式。有的教师一上习作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等。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表达。

2.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匮乏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较少。诸如班级图书角、全班共读等方式,老师很少尝试。学生回到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忙农活或者看电视,也极少去看课外书。导致“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

二、提高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改进农村中年级习作教学,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1.因势利导,鼓励自由表达

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在写作中并非真正没有习作材料,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因势利导”。因此,老师应从作文命题、选择材料、表达形式等方面拓展学生思路,让他们在习作中产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教师安排学生习作时应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多让学生自命文题,多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还可以采取随文练笔的形式,如: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结合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还可以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要求学生用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例如孩子们熟悉的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他们的祖辈乃至父母,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他们熟悉黄牛、公鸡、鸭子、狗、猫、西瓜、松树等动植物。因此,他们熟悉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他们熟悉动物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植物的形状和作用。我们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父母一起干农活,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在领悟劳动的艰辛、体会生活的多彩后,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3.有效引领,加强写法指导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可适当提供一些范文。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曾经历过模仿的阶段。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范文的选择要讲究,范文的体裁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挑选范文,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体现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手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

4.创新修改讲评的方式

习作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感情体验、思想认识再次整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学生对作文进行自主评改,才能有效提高作文能力。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读自改、互读互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习作评改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评价作文,提高品评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怎样更好地写作,使习作评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自读自改。自主评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或者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读改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并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学生经过这样的评改训练,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

(2)学生互读互改。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可采取同桌互相评改、不同水平学生一对一交换批改、好友交换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相评改等互改方式。可以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也可以和作者口头交流;还可以在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执笔,组员共同倾听、评改,或作者执笔听取意见修改。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评改意见,使学生共同提高评改能力。待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评改完后,就让学生现场展示评改成果,包括说说作文内容、作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自认为评改得最称心的地方以及学生自认为最贴切或最精彩的评语等。在这个环节中,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肯定学生习作评改的进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评改习作的成就感。

上一篇:残缺和完美的作文600字作文下一篇:死亡报告登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