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精选8篇)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1

发布人:李庆芳发布时间:2003-11-05 14:17:2

4【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南平师专人事处

一、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养老保险,也称老年保险,指社会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保障其基本生活而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从198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人事部负责以来,国家人事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并着重抓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截止1995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100多个地(市)、600多个县(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特别是有20多个地(市)、近100个县(区)进行了一步到位的全员改革试点,初步建立起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机制,改革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依赖国家吃“皇粮”的局面,实现了养老机制的转换。

然而,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几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目前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地方的试点只是把合同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起来,却并没有把广大公务员、差额拨款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干部、固定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启动起来。相比之下,我国企业自1984年开展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以来,逐渐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元养老保险制度。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自成体系,顺利运转并发挥较好的保障作用。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远远滞后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9月召开党的十五大期间对1000 名群众就其十四大以来生活水平的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四大以来居民饮食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讯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以及着装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和工资收入、住房改善的满意程度均在50%,但却对养老保险改善和提高的满意度最低,有62.4%的被访者认为5 年养老保险没有变化。为此,当前必须加快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人事部《人事工作1996—2000规划纲要》,到2000年,我国将建立起多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与其他人员保险制度相协调的社会保险体系,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及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在由人事部门负责的机关、事业单位3200多万工作人员养老、失业、工伤三个保险项目之中,养老保险因为是解决每个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生活保障的,它涉及人数最多,基金筹集和支付量最大,支付保险金的时间也最长,因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抓住养老保险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会促使整个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2、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

按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7%,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生产者变为消费者,相应地国民收入中用于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迅速增加,特别是退休养老金费用支出占去了大部分。预计到2000年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1%左右,而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将突破7%,两个比率都说明,我国在本世纪末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比如日本在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689美元,而我国到2000年,预计退休人员将达到4330万人,退休金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占1/3,而此时我国人均收入预计才800美元左右。人口多底子薄的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并持续几十年。这么多的老年人,这么大的开支,如果不提早预筹养老保险基金,将来“四二一”家庭的独生子女负担不起,国家也负担不起,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国家税收有相当大的比例要用于支付养老费用,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尽早进行,它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宏伟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

3、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承担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要求高、纪律严。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工作人员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有必要为每个人逐步建立一个养老保险帐户,把保险机制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纵观世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对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制度有专门的规定,待遇要比企业优厚。随着年龄的增长,保险金积累的增加,任职年限的延长,多数工作人员都会变得越来越严谨,自我保障意识更加强烈,不去冒因不廉洁而被减少或取消保险金的风险。另外,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行和事业单位职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国家行政机关开始了机构编制改革,实行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也引入了竞争机制,积极推行聘用制,这些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要保证这些改革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解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辞职、辞退制度的正常实行更不能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与企业等部门的改革不配套而流于形式,以致无法实际进行。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4、打破用工界限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而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重要的人力和智力资源群体,要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各类人才创造自主择业、各展其才的条件和环境,就需要解决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问题。为加速人才市场培育,我国实行了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使大量人员在行业、地区间流动和转移,进出灵活的用工制度已在民营企事业、三资企业中显示了活力,而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国家对养老待遇的大包大揽造成了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保障待遇不公正,使得社会的部分人员不能正常流动,影响了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因为养老基金的缴纳移交存在脱节而使前、后者之间人员不能自由流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能改变个人与单位在养老保障上的依附关系,为人员流动解决后顾之忧,从而实现行

业、地区间人员的合理流动与转移。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打破用工界限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三、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着重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帮助参保人员分析、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几种模糊的认识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退休费是由财政支付的,因而有些同志认为养老保险金统筹搞不搞无所谓,尤其是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非是把钱从这个口袋掏到另一个口袋,搞与不搞一个样,何必要人事部门多此一举;还有些同志认为不搞养老保险金统筹,个人不掏钱,退休费可以照拿,搞了统筹,个人反倒要出钱,主观上不愿支付个人应承担的缴费部分;另有一些同志则认为现在市场上各类保险公司开办的保险业务那么多,想为自己办保险可以随时随意选择险种,何必一定要搞强制性养老保险金统筹。之所以存在上述几种思想模糊的认识,是因为这些同志不理解国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不明白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说明这些人还缺乏牢固的社会保险权利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他们不懂得养老保险是强制性保险,不同于社会上商业保险参加与否可以由个人自由选择,它是国家通过立法,把参加保险的人员范围、基金的筹集办法、项目内容的设定、待遇标准的制定都统一明确规定下来,任何参加人员都必要按规定执行。为此,必须努力做好宣传工作,从思想上帮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克服模糊认识,提高他们的改革心理承受能力,使这项改革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2、注意克服部分效益好的参保单位存在着的“吃亏”思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从国家统包走向社会保险,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不同的单位对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也不一样。对一些效益较差、离退休人员多、在职职工年龄结构偏高的单位,他们拥护、支持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因为一旦参加保险,离退休职工的保障费用,就由社会支付,单位就抛开了这个沉重的包袱,他们从社会保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何乐而不为呢。而对那些效益较好,退休人员少,职工年龄结构较轻的行业和单位,则存在着吃亏的思想,认为自己付出的费用多得到的回报少,不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后一类单位我们必须使他们认清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的关系,使他们明白市场经济千变万化,效益好不是永远不变的,好与差是相对的,而职工的保障却是无条件应予落实的,从而让这些单位自觉调整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3、注意解决地方政府的思想顾虑,消除“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

一方面,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因而它是件大事,又因为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调整问题,同时又是件难事。因而,有些地方政府认为抓这项改革工期大、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收不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不如顺水推舟,等全省、全国工作铺开之后,再来实践也不迟。还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目前财力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没有必要从有限的财力中,抽出大量资金用来搞养老保险,担心养老保险改革会影响经济建设,还是慢慢来。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营运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存在怕麻烦、怕增加财政负担的顾虑,因此就把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推给具体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去办理,希望它们能以收抵支、自我营运不给政府增加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机构为了使工作正常运转,不致因入不敷出而瘫痪,就采取了企业化经营的手段,它们经过仔细测算,对效益好、缴纳基金量大的单位积极要求参加养老保险,而对效益差、给付基金量大的单位却拒之门外,甚至于对历次增加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都要视其是否能收支相抵、略有节余而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缴费基金的基数。这样无形中就使人们产生了“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不利于吸引全社会关心、支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目前,在全国总体改革方案

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之所以能打开工作局面,有的地区工作还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等不靠,勇于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对于那些存在着“等、靠”思想的地方政府来说,首先就要克服思想上的顾虑,把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起来。只要立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识高、看得远,坚定改革信心,就一定能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而对于“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地方政府不应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是财政出钱的这一块,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进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的支持,不能因为地方财政存在困难,就把工作推给下属办事机构,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实际上是违反了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有悖于养老保险的权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的特点,必须尽早纠正这种偏差。

四、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逐步形成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具有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待遇给付机制,基本保险待遇与工资物价适当挂钩的调节机制;保险基金管理与退休人员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为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权利、义务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人们的依赖性强,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强调权利、义务与强制性相合,这是相辅相成的。享受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待遇,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的权利,这在《宪法》、《劳动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如《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国家和社会必须保证维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作人员个人也要树立自我保障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尽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个人支付部分的义务。要做到两者和谐统一,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保证单位和个人都参加保险,履行应尽的义务,享受应有的权利。

2、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

我国过去没有把社会保险放在重要位置,国家包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费用,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用,没有形成基金积累,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国情。因此,党和政府提出了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说,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经济保障,一个地区社会养老保障的水平和程度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受到该区人口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养老保险水平应从国情国力和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使之与国家财政状况、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要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根据经费来源渠道,合理确定国家、单位和个人各自承担的责任和缴纳费用的适当比例,同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实行部分积累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储备。

3、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要分开的原则

社会保障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不能只管钱、不管人和事,它应该包括钱、人、事管理在内的一整套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正着手基金的统筹与给付机制的建立,如果将立法、收缴、发放、处罚都归于一家,容易出漏洞,因此要强调政事分开,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制定政策是行政职能,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在中央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以避免多头管理下的项目交叉、标准不

一、相互摩擦等弊端,基金管理应当尽量利用民间

组织 和机构力量,使它们按有关政策法规负责社会保险金的筹集、给付、管理和运营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应按照不同性质严格区分不同管理部门的权责界限,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在征、管、用三个环节上,各司其职,征缴有度,管理有方,使用有效,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资金浪费或挪用,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2

1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事业单位是重要的社会组织, 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比如包含了教育、文化、卫生等等, 所以说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运行实践中很多的弊端已经开始暴露, 并且成为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 所以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但非常有必要, 而且还非常紧迫。 (1) 当前的事业单位主办主体过于单一, 并且人员也是臃肿不堪。当前大部分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及医疗机构等都是由政府主办, 人员过于膨胀, 并且经费来源也基本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缺乏市场竞争的环境, 最终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非常不畅, 经常是职责不分、机构重叠, 并且运行实践中行政化严重, 很容易导致行政问责机制无法落实执行。 (3) 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机制, 人才的选拔和流动比较滞缓, 很难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 事业单位因为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供应经费, 所以在资源配置方面就导致了非市场化现象非常严重, 特别是垄断性的事业单位更是出现了权利部门化和部门利益化的严重倾向。

2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1) 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点来进行科学分类, 然后根据其特点进行改革, 逐步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及企业化道路。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可以将我国事业单位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 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并且为政府服务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可以定性为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 (2) 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并且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没有有偿经营的能力, 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 所以这个类型的单位都是定义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这个类型的事业单位又可以细分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3) 能运用知识技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事物代理的事业单位, 这部分单位可以定性为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 对其改革的目标就应该是将其改革成公益事业法人或者企业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 (4) 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并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这类型的单位定性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向适合走企业化。

(2) 事业单位改革要以逐步增强其公共性和自主性为目标。 (1) 一切事业单位的改革都必须朝着增强公共性的方向努力。以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多是围绕政事分开进行的, 忽视了事业单位的公共性使命, 所以当前必须要改变这一观点。 (2) 事业单位改革还要逐步增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这里所说的自主性主要就是指事业单位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当前事业单位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运行范式已经表现出了种种弊端,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也认识到了这种决策和执行一体化体制的缺点, 并且也一直努力改革这种体制, 但是直到现在我国的政府及事业单位之间仍然难以彻底分开。所以, 事业单位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取向就是要继续增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

3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

(1) 重新审视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事分开。当前事业单位运行绩效不高、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其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政府职能不明晰。所以事业单位改革首先就要重新审视政府的职能, 对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划分, 对其监管的事业单位要明确。另外, 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使事业单位慢慢成为能够自我发展、能实现自我约束及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运行的独立法人。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 事业单位才能具备了真正的发展内在推动力。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中还是行政机关通过自己手里的财权及人事权等来干预事业单位发展的现象非常普及, 所以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 通过改革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体制及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等来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向深入。

(2) 积极建立和完善能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各种管理制度体系。要想确保事业单位的改革健康发展, 就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建设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显得比较滞后。为此, 需要加快建立事业单位发展和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 (1) 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制度, 为事业单位能自力更生创造条件。当前的事业单位改革要针对基本事业单位实行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 其他比如社会投资及事业政策经营补偿等为辅的制度, 同时还要充分集中资金对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 而对某些确实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或者补偿才能生存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当然最好是能尽量地放开, 让这些事业单位能在市场中生存。基于此,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与成本核算制度, 这样可以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投资取向, 可以通过定期的核查资产来对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 (2) 要努力在事业单位中逐步开始实施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起更科学合理的财务责任制度。 (3) 要加强和完善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 努力构建起从各类事业单位实际特点出发,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4) 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事业单位的特有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对本单位的业务发展、财务预决算及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3) 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重组, 然后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首先要对我国事业单位根根据自身的具体职能及公益性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 这是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最为核心的一步。从大体上来说, 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行政类事业单位, 二是公益类事业单位, 三是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对这3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必须要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具体来说, 对于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可以直接转化为政府机构, 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 因为其财政经费都是全部或者部分来自政府财政, 所以可以采取差额拨款的形式, 而对于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因其可以自收和自支, 所以则完全可以让其直接转化或者重组为独立经营核算的企业。

(4) 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要从整体的角度推进, 切不可各自为政。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比较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都是各自为政。各个事业单位部门都是依据的本单位的改革方案进行。比如财政类的事业单位通常只是制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方案, 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类事业单位却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制定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及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等等。从国内外的事业单位的改革历史来看, 这种按照部门职责划分的改革方法和策略因为缺乏整体性, 所以非常难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 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更多的问题。所以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要有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 然后事业单位的总体改革改革方案要由他们来统一制定, 同时对各个部门的改革方案进行审核, 努力使得各个部门的改革方案同整体的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协调和配套, 做到统筹兼顾, 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并且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部门的事业单位, 能为广大群众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政治及经济体制改革都日益深入, 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实践中却表现出了种种弊端, 已经开始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客观需要的趋势, 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然后探讨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取向, 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必要性,紧迫性,发展取向,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瑞霞.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取向[J].学习月刊, 2008 (13) .

[2]朱仁显.事业单位改革的未来取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 .

[3]陈婷婷.论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及路径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

[4]詹国辉.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与路径选择[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9 (6) .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完善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实意义

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来加以制定和调整的,用以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与落实,从制度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工作隐患。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 1950年初步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自身权责定位和履行社会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之上,经历多次修订与完善,并于 2013年 1月 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满足事业单位本身发展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满足财政发展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诸多要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有效地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质量,通过以会计制度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来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经历了数次调整与完善过程,但是都没有很好地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有效地明确。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很好地回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标内涵这个问题。当前,社会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阐述,但是大多是从现代企业会计目标出发,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作出说明,无论是在全面性还是在准确性上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有待强化。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质盘,也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需要着力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之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务实性不够和执行力不高两个主要问题。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很少考虑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和折旧问题,而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单位经营状况和管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如果不科学有效地衡量固定资产的增值和折旧问题,会计核算工作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机制中对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核算方法,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很难得到保证。

(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尚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是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总结来看,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不够全面和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种会计工作环节的规定不够明确、要素不够细化,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没有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和实际需求来建立会计科目,影响了会计信息在记录、报告和存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权责发生制的引人范围还不够宽泛,虽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但是这种说明还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局部的范围之内,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二是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甚至是相抵触的地方,这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很可能影响和限制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当前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会计工作目标是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会计思想和工作理念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但是在会计目标的界定上,受到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影响比较大,这种情况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时期和环境密不可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原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我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实际,在国家和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总体原则和框架之内,逐步对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做出相应的规定和明确,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目标等等。在对事业单位会计目标进行阐述和明确时,应该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本理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有所区分,既要看到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难,又要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建设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体现事业单位所应该拥有的社会职能地位。

(二)强化会计核算工作是关键。一是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经济建设实际,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正规化水平。当前我国事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并没有将非经营性业务纳入到总体成本核算体系当中,因而很难有效地发现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与隐患。对此,应该积极地将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业务纳入到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当中,并制定与经营性业务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通过强化具体措施的落实来尽可能减少核算工作上的随意性。二是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运行需要,基建会计纳入到财务会计的整体核算体系当中来。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基建工程项目是最有可能引发和滋生不良问题的重点领域,而事业单位的日常支出费用则一般不会产生严重问题。为此,要充分重视基建会计核算工作,从发现和规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高度出发,对招投标和审批等基建项目实施环节进行检查,全面落实监督职能,改变以往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做法,从源头上切实消除各种问题和隐患。

(三)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是途径。首先是要积极引人权责发生制,其根本目的是要切实对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进行变革。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调整,建立以预算控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才充分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运行实际。权责发生制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债权和债务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保证了债权存在期间事业单位切实利益。其次是要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在传统财务报表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完整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积极探索与尝试主财务报告与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在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要着力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就行完善,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指标等方面内容的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应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速度,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传统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模式,不断创新方法,加快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而为我国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做好基石。

参考文献:

[1]霍泓潮.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

[2]徐娟.基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J].商业文化:经管空间,2011(9).

[3]莫豫玲.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内容的变化和创新[J].时代金融:2014(6).

[4]张雪芬.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04).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4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统称,是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主要履行执法监督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建立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还存在着违纪、违规的情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与业务工作中客观性存在,是各个部门资金运动以及将单位与单位之间、国家与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内部之间存在的经济关系,在事业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发展要和事业发展互相适应。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发展,并能够有效扩大行政事业单位效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竞争力;另外,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多种形式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组织收入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由财政部门统筹性安排,需要保证整体的均衡性,对预算内经费进行核算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根据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的开支范围和经济责任,并保证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在资金的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且经费监督不够完善,进而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二)资金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受到以往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了解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还是一项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组织和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其具备监督控制、辅助决策的职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将其作为一种计量、确认、报告的工作。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内涵了解不深入,不能依据财务管理目标和日益复杂的单位活动,对财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仅满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资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资金预算质量低

对财务人员来说,经验是其重要的财富,但部分财会人员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不注重去学习新型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依然运用传统思维,运用以往的旧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不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不主动学习新的管理手段,进而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以及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另外,部分部分单位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不高,进行预算编制时,不能根据工作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出现预算漏项、缺项的现象;部分人员预算资金不到位,计划资金和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资金管理力度

首先,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资金预算意识,明确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全员参与。增强财务预算意识、加大资金管理力度的关键在于领导人员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即使在同一种财务预算标准、管理制度以及基础条件下,领导人员的决策不同,那么产生的效益也就不同,决策水平高,产生的效益也就比较高,并能够避免给单位造成浪费和损失。另外,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要增强单位领导意识,而且还要全员共同参与,并坚持注重效益、实事求是、分级实施以及明确权责的原则,由于其是一个系统性、自上而下性的工程。因此,要积极调动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资金的预算编制中。

(二)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出发,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业务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将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约束力,需要制定具有综合性、相关性以及单项性的管理制度,使各个部门与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制度办事,确保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资金使用率,扩大经济效益。

(三)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单位的监督和控制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受到国家财政拨款的限制,易出现监管不力、注重投入轻视产出的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合理性、科学性的考核指标,公正评价单位资金利用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金管理质量。另外,加强监督,对资金支出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并制定合理标准;此外,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在自身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互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水平。

四、结语

总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其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因此,为有效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需要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5

国有企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事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事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大田县

人民检察院不断加大对我县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案件的查办力度,严惩了一批隐藏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贪污腐化的犯罪分子。仅2004年我院查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案件就有6起,立案6件6人,起诉6人,涉及电力、劳动服务公司、国有林场、计生服务所、农村经管站等行业。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查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了我县市场经济秩序,为我县国有企事业单位纵深向市场化迈进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当前国有企事业职务犯罪特点

1、犯罪性质集中,犯罪手段恶劣。2004年我院立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全部集中在挪用公款和贪污案件;犯罪分子为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穷尽手段,如原大田县均溪镇计生办主任蔡永维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开发票和收入不入帐的手段,侵吞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二女计生外逃对象举报奖等计20165元,明目张胆,严重影响我县计生工作的形象。

2、犯罪数量及重特大案件明显上升,涉嫌金额越来越大。2004年我院立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案件达到6件,较2003年案件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涉案金额也有新的突破。如原县梅林林场会计林玉杉挪用公款108万,这是我院建院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再如原大田县梅山经管站站长兼出纳刘景锻贪污公款数额达31万元,也是我院建院以来查处的最大的贪污案件。

3、作案时间长、次数多、隐蔽性强。前述的原均溪镇计生办主任蔡永维作案时间从2002年起至2004年,作案时间达两年之久,犯罪行为一直没被发现,在此期间案犯甚至还获得同事及领导较高的评价。

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原因

1、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思想观念蜕变。我县近几年加快对全县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有企事业改革步伐加大,事业单位从行政单位分离出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漏洞还存在,有的企事业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十分严重,同时法制不够健全,对市场经济和权力还缺乏全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义与邪恶的相争是第一道防线,人一旦实破了这条看不见的防线,让邪恶占了上风,思想观念就会蜕变,欲望金钱,享乐人生的观念就会产生,法律和各种制度于他就会形同虚设,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

2、权力私欲化。在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状况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由于如前所述的制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权力没有了约束性,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提供了非法牟利的机会,有些企业管理者乘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之机将扩大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欲化领地,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的暗箱操作,权力的异化和失控,导致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3、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企事业单位领导负责制的实行,有助于领导者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但是由于有的在制度管理、监督机制、财务管理上没有形成健全制度,加上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为犯罪分子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国企虽设有纪检、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但其监督基本流于形式,监督职能未能发挥。有些国企一把手党政职务一肩挑,缺少必要的有效制约机制。权力一旦失去了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4、法律意识差。一些国企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威严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藐视法律。明知“伸手必被捉“,但自认为手段隐蔽,查不出来,即使查出来,好处已得,于是,无所顾忌,胆大妄为。另有一些企业负责人侥幸冒险,认为即使被发现查处,也可以拒不认帐,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导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

三、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对国有企事业负责人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国有企事业负责人法律知识缺乏的特点。首先,应对国企负责人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作为考核政绩,任职聘用的硬性条件。尤其是加强刑法的学习,通过学习刑法中规定的有关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事业负责人廉洁守法意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结合办案,送法到企,以案释法,用发生在企业的犯罪案件教育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廉洁奉公。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6

当前单位作弊的会计手段、原因及防范措施

揭示单位作弊会计手段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作弊的原因,然后提出了防范措施,对认识会计作弊手段,确保国家财产安全,使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有其现实意义。

作 者:刘正军 LIU Zhent-jun 作者单位:株洲工学院经贸系湖南株洲 41刊 名:株洲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4(3)分类号:F231关键词:单位作弊 会计手段 原因 防范 unit manipulation of account accounting means cause counter measure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7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宝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刘丽君, 山西省人大财经委主任赵建平, 山西省财政厅会计处王东处长、山西省总工会经济部副部长张林兰, 忻州市副市长王月娥, 忻州市政协副主席张高栋,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名誉会长邢崇荣及各位副会长出席。

会议由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会长芦振基主持, 会议承办单位同煤集团总会计师张忠义代表同煤集团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概况。忻州市副市长王月娥代表忻州市政府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对前来参加会议的所有代表表示欢迎并对忻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规划和美好前景以及五台山佛教文化进行了重点介绍。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宝恩到会祝贺, 同时就总会计师的角色转换、职责及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表了重要讲话, 并对山西省总协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山西省人大财经委主任赵建平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在会上通报了山西省上半年以来的经济总体走势并就有关国内外宏观济形势发表了主旨演讲, 对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对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和山西省总会计师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期望, 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山西省“双十佳”颁奖仪式, 表彰了山西省第四届十佳总会计师和第二届十佳财务部门负责人, 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山西省总工会经济部副部长张林兰代表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宣读了对十佳总会计师和对第二届十佳财务部门负责人给予荣记一等功的决定。根据评选结果,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决定授予: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陈俊昌、太原钢铁 (集团) 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韩珍堂、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潘来喜、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宋志宏、山西黎氏阁家俱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张红生 (民营) 、山西省第四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贺祯、霍州煤电集团副总会计师刘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管理部部长刘月升、山西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总会计师刘秋月 (女)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能源投资 (股份) 开发公司财务副总经理黄倩 (女) (民营) 等10名同志为山西省第四届十佳总会计师。同时授予: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财务部部长王为民、西山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李晓东、太原钢铁 (集团) 有限公司计财部部长张晓东、阳煤集团财务部常务副部长王继红 (女)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财务处处长冯勇康、霍州煤电集团财务投资证券部部长胡永山、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部部长宋志勤、山西建筑工程 (集团) 总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资产部部长李宇敏 (女)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长治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李志忠、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处处长刘军阳为第二届十佳财务部门负责人称号。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会长芦振基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山西省十佳总会计师和十佳财务部门负责人是山西省企业财务队伍的杰出领军人物和优秀财务后备人才, 号召全省总会计师和企业财会行业开展学习双十佳的活动, 进一步推动全省总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会议期间的园桌论坛, 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前景预测及企业“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蔚振廷,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山西建筑工程 (集团) 总公司总会计师贺代将,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焦煤集团财务部部长王为民, 国营第八七四厂总会计师李卫星进行了精心准备, 分别就企业财务战略与对策研究、企业国际资本运作与风险控制等重大问题做专题讲座。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秀森做了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安排报告, 同时对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表示感谢, 对《中国总会计师》、《会计之友》等新闻媒体对会议的报道表示感谢。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202-02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支管理方式。应该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

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

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1.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

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①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②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条代替。③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

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①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②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

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1.4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

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

2)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1.5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

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4)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或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目,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

5)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2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1)统一预算编制,对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一个账户集中收付,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了部门或单位的资金账户,将财政一般预算、事业收费、罚没等所有收入集中单一账户,集中核算;统一票据强化管理,实现了开票缴款一同进行;统一标准加强核算,一套机制强化预警。

2)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都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办理。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应根据支出金额大小由办公室主任或分管财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审核支付。专项支出(列入部门预算的专项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以5万元为界限,基本建设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物构建、交通工具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以50万元为界限,必须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履行支付手续。市本级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必须经市财政局同意后,按照人民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撤销银行账户,应按规定处理好账户资金余额.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变更银行账户,按照新开户手续办理:严禁单位擅自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和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3)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培养。一是督促财务管理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各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配备胜任的财务管理人员。二是适当引进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公平而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单位美好的发展前景凝聚人才。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强化会计工作内在的自我监督的有效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从全局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以执行。

4)以预算管理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事业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执行和差异分析,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会计系统控制和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的统一制度,通过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话动的合法性。预算控制(管理控制)是保证事业单位经营方针、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会计控制与预算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积极参与单位战略计划的制定。当然这需要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支持,采取能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制度,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使预算能更多地服务于单位战略管理的需要,使预算更接近于连续进行的计划过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能通过财务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5)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单位领导要不断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为财务部门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③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自卫萍.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安徽林业,2008,(05):123-125.

[2]刘蓓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09,(02):112-115.

上一篇: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下一篇:贯彻落实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