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教育——菲律宾大学简介(精选13篇)
菲律宾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大学简介:菲律宾大学位于马尼拉北郊,是菲律宾首席的大学,国家艺术与科学的中心。菲律宾大学创建于1908年,建校之初只有美术学院和农学院,最初入学的学生只有67名。经过9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拥有6个独立分校56个学院,在校学生约46000多人。成为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并进入了世界100所著名大学的行列。
菲律宾大学学生概况:菲律宾大学的学生分正式和非正式两大类,前者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后者包括非学位生、跨校注册生和特殊学生。在全校33,800名学生中有27,177名本科生,5,918名研究生,705非正式学生。其中包括646名外国留学生。此外还有1112名非正式外国留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孟加拉国、伊朗等国。
菲律宾的硬件设施:菲律宾大学在图书资料方面,均居第一位。迪利曼分校图书馆是全国第一大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21个学院图书馆和5个独立图书馆组成。1990年12月的馆藏图书达76.9万册、杂志14900种。而菲律宾大学同期馆藏图书量为116万册,马尼拉分校有图书12.5万册,米沙鄢分校为8.4万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图书拥有量为18.2万册。
菲律宾大学学科专业简介:在菲律宾大学的4个分校中,马尼拉分校以医学为主,洛斯巴尼奥斯分校以农林学校为主,米沙鄢分校以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专业为主,而迪利曼分校学科齐全,本身就是一所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迪利曼分校的23个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单位是菲律宾大学的缩影,并设有92个本科生专业和112个研究生专业。菲律宾设立的专业学院包括美术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商业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院、家政学院、经济学院、理学院等。从菲律宾大学的就业率是最高的!
菲律宾大学的师资力量:在菲律宾,大学教师一般分为4级: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菲律宾大学却增设“大学教授”这一特级教授职衔。在全校3,270名教师中,“大学教授”5名,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讲师1,134名,环球移民http:/// 助教1,141名。在教师总人数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学本部的教师达1450名,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46人、456人和818人。
学费和生活费:RMB:3万--6万元/学年
申请条件:高中毕业证;高中成绩单;入学考试; 托福成绩550分 菲律宾项目,最低1万美金,6-8周即可办理完毕,享受优质纯正的美式教育,持有菲律宾永居申请学校时和当地学生是一样的,以最低的生活费和学校享受世界顶级大学的一流教育!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约为8520万人 (2005年) , 其中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和外国后裔有华人、印尼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 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 华人占2%。菲律宾有70多种语言。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 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约84%信奉天主教, 4.9%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多信奉佛教。
一、基础教育
菲律宾的教育历史可分为4个时期:16世纪前闭关自守、与外界隔绝的时期;116世纪~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地时期;1899年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1946年独立后的共和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
1975年, 菲律宾政府鉴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要求受教育的愿望, 进行了教育文化部的行政组织与机构的改革, 以提高教育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后, 权力分散到地方, 决策权由13个负责全国地区教育文化局的局长掌握。这种权力分散的革新, 有利于部长级官员摆脱许多日常事务, 从而有可能用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全国重大教育文化的方针政策及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地方教育文化负责人有了更大自主权后, 亦可因地制宜办教育, 使培养的人材更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现在, 菲律宾国家教育文化部分为3个局, 分管三级教育:
初等教育局:负责菲律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政策和计划的制订及推行;
中等教育局:负责制订和推行包括非正规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政策、方案、计划和标准;
高等教育局:负责制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奖学金计划, 检查执行情况并对高等教育的成就进行评价。
1987菲律宾宪法规定建立从小学到高校6-4-4的义务公共教育制度。小学入学年龄为6岁, 中等教育是12~15岁。学校使用英语和菲律宾语教授课程。
1. 小学教育。
小学为6年制, 分为示范小学、一般小学和乡村小学。前者为地区的中心小学, 规模大, 设备好, 负责协助本地区一般小学提高质量。乡村小学条件较差, 一所小学只有1~2位教师。课程有语文、算术、英文、艺术、体育、社会科学、工艺、自然与卫生等。上课的特点是不分节, 时间长短视儿童学习兴趣而定。
2. 中学教育。
菲律宾的中学为4年制, 分为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包括普通公立中学 (GPHS) 、科学中学 (SHS) 和地方科学中学 (RSHS) 。头2年的课程统一有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工艺和家政。后2年的课程则分为普通科与职业科。普通中学提供4年的中等学术综合理论课程, 而职业中学提供除与普通中学相同的课程外还加上职业课程。科学中学提供比普通中学课程更高的的科学、数学和英语的扩充课程。
菲律宾教育体制与我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等教育部分, 其中等教育没有划分成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此外, 由于受过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 其教育秉承了西方的教育特征。理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强调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劳动教育
菲律宾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他们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努力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增长率;保证全体人民投身经济增长并深受其益;加强民族感, 发扬本民族的价值观念。根据这一目的, 菲律宾先后于1973年和1977年, 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 旨在加强劳动教育、实用工艺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发展儿童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2) 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学习公共课程。五年级开始增加实用工艺课。强调发展儿童的认知学习, 培养他们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和技术, 以便使他们不管在哪一年级辍学后都仍然成为社会的有用成员。 (3) 三年级到九年级的劳动教育, 主要是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安排一些劳动, 提供多达80多种选修科目,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门职业课。
三、华文教育
菲律宾现有华侨华人总计约100万人, 其中90%以上祖籍为闽南。因此, 闽南话成为华人社区的通用语言。华人和华侨菲律宾经济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 改名为中西学院。20世纪50年代, 华文教育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1956年有华文学校166所, 在校生达到6万余人, 教师2千余人。当今, 菲律宾有华文学校169所, 学生10万余人。这些学校都是政府批准开办的, 其经费全部自筹, 主要来自华人、华商的捐助。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的倡导下, 华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公民。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积极影响, 以及菲律宾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菲律宾华人社团的推动下, 华文教育在菲律宾开始受到关注。在160余万华人中, “华文无用”、“华文难学”的态度, 正在发生转变, 让子女入华文学校、学习华语者日多。菲律宾人子弟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将增多。汉语将成为菲律宾的第二外语。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传承中华文化。如现名菲律宾侨中学院的校训是:勤、诚、勇、爱、耻。
勤, 勤劳才能生存、勤奋才能明智、勤俭才能治家、致富和发展, 菲律宾华人的富足是靠勤劳实现的, 而不是用枪炮掠夺的。
诚, 诚实才能获得信任、真诚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 这是华人、华商事业发展的基点。
勇, 勇敢才能冲击惊涛骇浪、飘洋过海, 勇敢才能闯过道道难关、获得成功。没有代代华人的勇于开拓, 就没有今天的华人社会。
爱, 是一种道德情感, 仁者爱人, 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爱天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菲律宾华人社会捐助开办华人子弟学校以及菲律宾贫民子弟入学等等善行的情感基础。
耻, “人禽之别也”, 它是人的“脸面”或尊严, 它是道德自律, 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知耻, 才能有所不为”, “知耻近乎勇”。无论在何种不利的情势下, 都能保持自己的民族尊严, 这是菲律宾华人社会不断凝聚的精神力量。
“五德”正是对中华美德的承接, 它体现了海外华人在特定生存环境下, 需要具备的品德与境界, 并通过学校教书育人, 让它薪火相传。
四、教师培养
关键词:菲律宾;社区教育;日托中心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与生活体验的重要途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经历了从个体的口口相传到集体化、实体化和制度化的发展历程。作为现代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载体,学校具有重要的地位。社区是社会学范畴中人们社会生活呈现的一个空间存在,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是学校组织所处的外在环境”[1]。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社区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莱拉·考斯汀(Lela Costin)最早提出了“学校-社区-学生”关系理念,通过三方努力来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人才[2]。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弗兰(Michael Fullan)提出了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构想,即打破学校与社区间的界限,建立一个“共生的”“多元的”“不可分的整体”[3]。美国学者诺维拉·基思(Novella Z. Keith)提出了“建立社区与学校间的平等关系,形成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社会化网络”的观点[4]。国内学者也非常重视对社区与学校关系的研究。很多学者都认可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整体教育网络中,这三者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优势,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形成有效的、合理的协同力[5]。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6]。田静博士认为,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学校与社区相互隔离阶段、学校与社区联合阶段、学校与社区走向融合阶段[7]。教育的空间不再囿于学校,而是和家庭、社区生活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一、菲律宾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菲律宾社区教育理念的提出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办学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中央政府授权的、全国范围的市民-教育讲座活动。现代的学校与社区活动始于1938年在卡皮兹省(Capiz)的一次实验——在校监何塞·V·阿吉拉尔(José V. Aguilar)的领导下,卡皮兹省的学校使用当地稻种进行二季水稻种植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大米供给不足的情况。自此,学校主导的很多活动逐渐扩展到社区生活的其他领域,如健康与卫生、家庭美化、食品生产、生活休闲方面[8]。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如下建议,中小学发展而成的社区性学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社区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成为能够更有效地教育孩子、青年和成年人的平台”[9]。从1949年起,菲律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学校”合作项目。这个从基础教育学校最先开展的活动,后来延伸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其中,高校与社区的合作旨在让人们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成就。目前,菲律宾的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师生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区生活,开展社区基础教育的助教助学活动,努力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的模式。
二、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
建立背景与基本情况
亚当森大学(Adamson University)作为菲律宾天主教大学,是公认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素质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该校设立了专门的综合社区推广服务机构,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大学的社区推广服务,为社会底层和被边缘化的群体组织各类活动及提供相关服务。亚当森大学的合作社区之一就是位于卡布尧市(City of Cabuyao)南威利(Southville)镇的卡布尧生活合作发展中心。
根据2012年官方统计数据,卡布尧市总人口为294830人,全市年收入约为9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2亿元)[10],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438.77元人民币。事实上,该市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水平达不到平均值,很多人都处在极度贫困中,接受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实现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项目由亚当森大学与卡布尧生活合作发展中心于2007年合作发起,并于一年后正式成立。中心的面积不大,只有一间约40平米的教室;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只有3张课桌、1块黑板、2台旧电风扇。目前,中心开设了幼儿园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在校生总数约为80人,共有6名志愿教师;4个班次轮转使用教室,每个班次最大容量是20人。只有成为亚当森大学社区合作项目的成员,才能获得在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就读的资格。只有接受亚当森大学关于价值观的培训并达到合格标准,才能获得成员资格。
三、对学生家长和志愿教师的访谈
(一)对家长的访谈
为了更深入了解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受访者是两位母亲,名为卡门西塔(Carmencita)和埃米恩(Emilene)。我们首先围绕日托中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日托中心的教育费用不是那么昂贵,每月的费用只有20比索(约合人民币2.87元)。如果家长一时拿不出一个学年的费用,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全年学费,甚至是按月支付学费。所以,学费支付对家长来说是宽松而且方便的。以前没有社区日托中心,有些家庭把孩子送到社区外的学校,不仅学费昂贵,而且路途较远,也会额外花费时间和费用。现在,日托中心就在社区内,非常方便家长接送孩子。
此外,和社区外的学校相比,社区学校便于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也更容易让家长观察孩子的课堂参与情况。
我们接着讨论的是在社区外接受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第一,入学年龄问题。社区外的日托中心最低入学年龄是6岁,而在希望日托中心,4岁就可以入学了。
第二,外面的学校规模较大,因此学校也比较拥挤,人数较多,像希望日托中心则比较宽松。
(二)对教师的访谈
我们还与日托中心的三位志愿教师进行了访谈,分别是贝丝(Beth)、玛丽赛斯(Marithess)和梅尔达(Melda)。我们谈论的问题是日托中心对教师的影响。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日托中心对她们的首要影响是增强了她们的信心。只要在亚当森大学接受系统的短期教学培训并达到合格标准,她们就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志愿教师。志愿者的工作提高了她们的自信,也给予了她们提升技能、继续学业的机会。例如,任教于希望日托中心,让贝丝认识到自身价值。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而且,在中心任教让她们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统一的教师制服让她们与众不同。虽然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是中学毕业,但她们有教学的激情和奉献精神。例如,梅尔达的亲身体会就很有代表性——没有做志愿教师之前,她的邻居并没有关注她,但是在她主动请缨成为志愿教师后,邻居把她当作真正的教师加以尊敬。
我们接着讨论了日托中心对孩子的影响。根据访谈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孩子们变得更加有礼貌,懂得使用“po”和“opo”①。他们在日托中心学习阅读与计算,拥有了基础的阅读和计算能力。这正是菲律宾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个缺失。
通过访谈和相关调研,我们认为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学效果予以肯定。他们认为亚当森大学的这个合作项目具有延续性,而不是像“Gawad-Kalinga社区发展基金会”②等其他非政府机构推行的项目一样缺乏延续性。家长非常感谢志愿教师们在没有酬劳的情况下无私教育他们的孩子。而且,家长对卡布尧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肯定的,认为该中心的教学方法比其他日托中心都要先进,因为这个中心毕业的学生进入小学后,大多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日托中心对社区的影响是让父母知道基础教育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的重要意义。
四、菲律宾社区教育面临的挑战
亚当森大学和卡布尧市南威利镇的合作,只是菲律宾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一个缩影。其中有不少措施值得借鉴,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菲律宾社区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菲律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家庭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学费、交通费、伙食费等送孩子上学所产生的费用了。此外,迅速增长的人口让菲律宾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教育体系更加难以为继。政府投入不足,主要依靠私人财团支持的社区教育体系很难胜任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重任。毫无疑问,本已匮乏的社区教育资源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菲律宾社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前文笔者访谈的希望日托中心的教师,很多就是由中学毕业的家庭主妇担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必须想方设法谋发展,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做好社区教育的配套政策和设施,对社区教师进行培训,并多渠道招募合格人才投身社区教育。
注释:
① po和opo是菲律宾官方语言之一“他加禄语”(Tagalog)中的词汇,属于敬语,po意思是“请”;opo意思是“是的”。
② Gawad-Kalinga译为“给予照顾”,官方称为“Gawad-Kalinga社区发展基金会”项目,发起于1995年12月26日。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和国家建设活动,其目标是到2024年帮助500万个贫困家庭脱贫。
参考文献:
[1][7]田静.从隔离走向融合: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与变革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0(2): 107-109.
[2]Lela Costin.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 New Model [J]. Social Work, 1975(20):135-139.
[3][加拿大]迈克尔·弗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4.
[4]Novella Z. Keith. Can Urban School Refor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e Joined? A Potential of Community Schools[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96, 28(2):237-268.
[5]刘欣宝. 家校合作创新模式与国内外经验借鉴[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83-266.
[6]彭茜,郭凯. 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J].教育评论,2001(4):28.
[8]Stuart A. Anderson. The Community School in the Philippine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58,58(6):337-343.
[9]Floyd W. Reeves, Virlato Camacho , Paul R Hanna, A. C. Lewis. Report of the Mission to the Philippines[Z]. Paris: UNESCO Educational Missions, 1949:36.
[10]City Government of Cabuyao[EB/OL].http://www.cityofcabuyao.gov.ph/profile.php, 2015-02-15.
中文名称:菲律宾鹰 拉丁名:Spizaetus philippensis 英文名:Philippine Hawk Eagle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隼形目->->->鹰科->->鹰雕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物种简介
菲律宾鹰是菲律宾的“国鸟”,被人们赞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飞翔者”,有“鹰中之虎”的美誉,主要猎食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田鼠等。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故有食猿雕、食猴鹰之称,但这种珍稀鸟类目前已经濒临灭绝。
生存现状
薄荷岛上风景如诗如画,景点众多,美不胜收。最著名的要数巧克力山、眼镜猴保护区、海底断层等等。其中,最令人向往的就是神秘莫测、深不见底的海底断层了。
去看海底断层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海边,看见了风平浪静、水天一色的大海,顿时心潮澎湃。瞧那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即使坐在船上,也能把水下的游鱼、水草、海星看的一清二楚。这里的海水仿佛一块价值连城没有一丝污秽的水晶,与金黄色的沙滩镶嵌,美极了!
船儿还没到目的地,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浮潜面镜带好了,终于可以潜水啦!我兴奋地跳下大海,低下头,透过面镜,看到的海底可真美啊!五彩缤纷的珊瑚,仿佛一朵朵鲜花竞相开放,各式各样的鱼群,游来游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正惬意的在珊瑚丛林中漫步,和鱼儿们嬉戏,忽然,脚下的景色一变,那美丽的珊瑚竟变成了万丈深渊,笔直陡峭的海底断崖仿佛一张血盆大口,深不见底的海水颜色变得深蓝深蓝,就像蓝宝色似的。海底断崖就像一座高山上的悬崖峭壁,那珊瑚就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鱼儿应该就是天上那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吧……
马尼拉国际机场是游客进入菲律宾最常用的机场入境关口,此外,便是宿雾的玛丹国际机场、达沃国际机场、底多度国际机场等重要关口。游客从飞机下机后,只需向机场入境检查柜台递上签证、个人护照和填写好的出入境登记表,交给工作人员检查;检查合格后,工作人员收掉入境卡,并在护照上盖上入境章,入境手续便办好了。
办理好入境手续后,游客需到指定地点领取自己的行李并携带前往海关处检查。递上签证、护照、入国申请表和海关申报表交给海关工作人员检查,海关检查合格后,将收掉海关申请表,如无携带申报物品可直接走无申报通道,反之则走申报通道。
之后只要根据指示前往安检处进行安检,合格后,便可顺利进入菲律宾,开始一段奇妙的梦幻旅程。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车辆是由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地铁车辆, 该车辆采用国际设计标准, 最高运行速度为65km/h, 整车设计寿命为30年。
1车辆总体介绍
1.1概述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全长16.9km, 其线路最大坡度5%, 最小曲线半径25m, 双轨轨道中心距3400mm, 站台距离轨面高度900mm, 站台长度130m。
国内标准地铁车辆均无法满足此线路参数要求, 为此, 大连机车设计了一种新型铰接式地铁车辆:单节车辆采用三节车辆模块铰接而成 (见图1, 其中:A为带司机室动力模块, B为无动力模块;C为带调车控制面板动力模块) , 车辆全长31720mm, 车宽2500mm, A/B、B/C车辆模块间均采用铰接悬臂方式连接 (见图3) , 再通过铰接悬臂结构与转向架中心销及摇枕进行连接, 实现车体与转向架的铰接方式连接, 以满足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要求。
尽管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单节车辆具备独立运营能力, 正线运营时, 为了增加客运量, 采用四节车辆通过头尾两端全自动车钩自动连挂的重联方式运营, 整列车长度126.88m, 连挂后的车辆亦可满足线路平纵曲线半径要求。当单节车辆故障时, 整列车仍可以正常方式完成一个单程运营, 列车返回检修库后, 仅通过车辆重联替换故障的单节车辆, 整列车即恢复正常运营, 大大减小了整列车的故障停靠时间。
菲律宾马尼拉环境温度高, 空气湿度大, 且线路坡度大, 为了保证车辆动力学性能, 车辆采用电制动、液压轴盘制动、磁轨制动、撒砂装置等多重制动系统相互配合, 确保车辆安全。
同时, 为了减小车辆振动、噪声, 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车辆轮对采用弹性车轮, 大大降低了车辆振动和车辆内外噪声。
1.2车辆编组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车辆采用四辆车辆编组重联运营, 本车辆编组型式非常灵活, 除了要求编组两端为司机室 (运行安全的要求) , 中间的两列车可以任意组合。如-A+B+C--A+B+C--C+B+A--C+B+ A-或-A+B+C--C+B+A--C+B+A--C+B+A-。
1.3受流方式
车辆供电方式为受电弓受电, 额定电压为DC750V, 网线电压变化范围:DC500V~900V。
1.4车辆载客量 (见表1)
乘客质量按照65kg/人计算, 整备状态下的车辆重量、轴重差、轮重差均满足要求。
1.5车辆动力学性能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65km/h, 设计速度70km/h, 反向退行最大速度为15km/h。
对于额定载荷, 车轮在半磨耗状态, 0-40km/h平均加速度≥1.03m/s2, 40-65km/h平均加速度≥0.2m/s2。牵引状态冲击极限1.1m/s3。
对于额定载荷, 车轮在半磨耗状态, 常用制动减速度 (65-0km/h) ≥1.01m/s2, 紧急制动减速度 (65-0km/h) ≥1.5m/s2。
2车辆主要系统和部件
2.1车体钢结构
车辆车体钢结构采用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的轻量化结构。车体呈下直上鼓形, 主体结构由司机室外罩 (A、C车有) 、底架、侧墙、顶棚组成。除了车体底架枕梁、端底架等部分采用耐候钢外, 其余全部采用高强度不锈钢。车体外表面不涂装。
车体结构设计、计算按照EN12663标准的P-IV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A、B、C车体的有限元模型, 分别对A、B车进行吊车工况、纵向压缩工况、纵向拉伸工况、三点支撑。对-A+B+C-车辆单元进行压缩、拉伸、垂向、吊车、救援等接近20种工况下的静强度计算, 同时进行碰撞、疲劳强度和模态分析等相关模拟分析计算, 均满足要求。 车体的计算模型和网格见图2。
在每节车的底架端部, 通过悬臂结构与转向架中心销及摇枕进行连接, 实现车体与转向架的铰接方式连接, 见图3。
2.2转向架
车辆转向架是适合于新型电动轨道铰接车辆的转向架, 分为动力转向架和无动力转向架两种, 两种转向架基础结构相似, 动力转向架置于车辆端部, 无动力转向架置于车辆铰接部分。动力转向架、无动力转向架均设有一系悬挂的橡胶弹簧和二系悬挂的钢弹簧及铰接摇枕结构, 构架采用箱型低合金钢板焊接结构, H型构架;轴箱采用人字橡胶弹簧定位, 圆锥滚子整体密封轴承, 迷宫式防尘轴箱;基础制动采用轮盘制动, 无动力转向架每轴两台制动夹钳, 动力转向架每轴一台制动夹钳;车轮采用橡胶弹性车轮。
车辆垂直载荷由两系悬挂装置承载, 水平纵向载荷由摇枕装置传递, 水平横向载荷由橡胶弹性止挡传递。该转向架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 具有低噪音、轻量化、性能可靠、检修方便、易于分解和组装等特点。
2.3 牵引系统
2.3.1受电弓
每辆车配置一套受电弓 (A车) 。受电弓采用电动弓, 当车辆重联运营时, 四辆车受电弓互为冗余。
受电弓配备ADD装置:ADD由安装在车顶上的ADD控制箱及安装在碳滑条内的电阻式感应器组成;当受电弓弓头与接触网系统的刚性部件发生碰撞而碳滑板被损坏时, 感应器触发ADD控制系统, 受电弓可进行自动降弓。目前, 国内地铁项目使用的电动弓均无ADD保护功能。
2.3.2牵引逆变器
每辆车配置两套牵引逆变器 (A车、C车) 。牵引逆变器采用了IGBT模块、信号处理技术、磁场导向控制等最新技术, 集成了可靠运行所需的部件, 如功率堆栈、制动斩波器、控制电子元件、主接触器、充电接触器、滤波扼流圈、冷却风扇和防护装置等, 牵引逆变器的额定视在功率为350k VA, 最大输出电流为700A。
牵引控制单元TCU位于牵引逆变器内部, 采用微机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 是带有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灵活微控制器 (软核处理器) 和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的电子控制装置, 它具有控制、监视和保护牵引传动系统所需的全部功能, 如IGBT的控制、根据实际粘着条件自动降低扭矩、防止驱动装置在输出处出现过电流, 在直流链路处出现过电压, 防止逆变器温度过高, 防止电机温度过高等保护。
2.4辅助系统
每辆车配置一套辅助电源系统APS (B车) , APS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取电, 然后经过熔断器的保护, 进入到APS的输入回路, 为车辆提供440V, 60Hz三相交流电输出;220V, 60Hz交流电输出;DC110V输出;DC24V输出。正常操作模式下, APS单元可以独立于车辆控制系统单独操作。
2.5车辆管理系统 (TMS)
车辆管理系统网络结构由三级总线组成, 分别为列车总线、车辆总线和设备级总线。列车总线用于车辆的重联, 采用符合UIC556规范的CAN Powerline总线;车辆总线是管理系统网络的主体, 采用符合IEC61375-3-3标准的CANopen网络;设备总线采用RS485总线。 车辆管理系统系统用于监视车载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和列车内各主要设备的状态, 实现车辆的控制、监视和诊断功能。同时TMS具有重联控制功能, 可以实现4列车的自动编组。车辆控制网络拓扑图见图4。
2.6制动系统
车辆采用KBGM-H液压制动系统。车辆制动系统具有常用制动、 保持制动、紧急制动、安全制动等功能, 车辆制动时, 优先使用电力再生制动, 当电网不能吸收再生能量时转为电阻制动。当电制动力不足或失效时, 由液压制动补足或替代。
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电子制动控制装置 (BCU) 、储能器、液压控制单元 (EHU) 、辅助缓解单元 (EDHL) 、基础制动装置、磁轨制动装置、 载荷传感器、撒砂装置等组成。该系统与空气制动相比, 具有响应迅速、重量轻、设备体积小、实现更高的减速度等优点。
2.7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采用集中控制, 在司机室操纵台内安装有一套相互冗余的电源系统, 控制主机采用3U机柜, 各控制模块集中于机柜中, 采用可插拔式的嵌入结构。广播系统拓扑图见图5。
2.8空调系统
空调机组采用微机控制方式和司机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中, 司机手动控制优先级最高。空调微机控制方式设有4种工况:手动、自动、通风和停止, 并可通过本车空调控制柜对空调进行控制, 也可通过TMS系统进行控制和温度设定。在手动工况时, 空调机组根据各自的温度控制器所设定的温度进行客室内温度控制;在自动工况时, 空调机组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和客室温度自动调节制冷量。
2.9车门系统
车辆采用双扇电动塞拉门, 在每节车厢内的每个车门驱动装置均配备一独立门控器, 实现对每一车门的单独控制;在整个车厢内, 门控器通过CANopen总线和本车厢的所有门控器通讯, 并通过CANopen总线与该车厢的中央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相连接, 实现整列车门的集中控制和车门状态及故障的监控和显示。
2.10照明
车辆设有外部照明和内部照明。车辆外部照明有前照灯、制动灯和标志灯三种。前照灯能提供“亮”和“暗”两种照度, 在“亮”照度工况下, 晴天、黑夜工作时, 列车前端紧急制动距离处的照度不小于2lx (无其他光源) 。制动灯和标志灯均设在列车两端部。客室内部照明设有正常照明和紧急照明。照明方式采用荧光灯灯带方式, 客室照明能保证在离地板面高800mm处测得的照明强度等于或大于400lx。
3结束语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车辆技术先进, 具有通过线路小曲线和大坡道的能力、列车灵活多编组的能力;具有先进的受电弓ADD装置和多重制动系统;具备低振动、低噪声、高载客量、高冗余等优点, 整体性能安全、可靠。
目前, 车辆已顺利通过试验并交车, 预计将于今年进行运营。
摘要:本文介绍了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车辆的结构和特点, 包括总体技术性能, 主要系统和主要部件的技术特点等。
关键词:菲律宾,马尼拉,地铁车辆,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1]严隽耄.车辆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2.
[2]内田博行.日本不锈钢车辆技术[J].国外铁道车辆, 2001.
顺便在此强调下我个人的的意见:北京奥运会过后,中国政府对外宣传无论是外文组别或是外交人员的口中或文字中,都应名正言顺地使用"西藏"这个字眼.不可再陷入英国人套设已久"tibet"这个乾坤袋中而不能跳出来。循堕彀囿,只显浅薄,且损尊严。非单是一个英文词明哓与否如此简单,而实是原则及国体关重问题,绝对不能马虎混淆。
随团参与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四届文汇报与合作伙伴举行的研讨会,会议完毕后,抓紧剩下不多的时间,叨赖当地主办单位的安排,到处游览观光一下,总算是一件赏心如愿之事。
菲律宾,由数字7105(潮涨时)或说是7107(潮退时)个海岛围绕组成的国家,冠称为千岛之国;绝对是实至名归。皓白美丽如银线般的沙滩,到处都找得到,由于道路建设不太完善,交通隔涉,故尚未全部被旅游业发掘出来。
若是华人旅游者,有两处地方应该去游观一趟。奢富豪华的华人义山,美仑美奂的坟墓建筑,周围算是一幅侈俗的静景,也不应再去炫耀宣扬:因为容易衅煽穷富对比之民族隙怨。
再有我们应该参观一下菲华历史博物馆,除了缅怀华人初期抵达此间时,其艰苦扎根、奋斗、融入社会中的历史过程,确是令人感慨不已。谨以和谐永远为祝颂。
大雅火山及其湖中缀景,足以令人推想死活火山爆发前后不同的演绎。百胜滩之巨瀑激流溅筏,当然是最热门的旅游点,若没有前往一游,等于是没有来过菲律宾。清凉恬静的碧瑶松风,很自然会勾起中国逸士般的悠然隐淡意念。殊殊银海中潜水观赏鲸鲨,可以最近距离活生生地与凶悍鱼类接触,那种刺激的挑战感受,真是难以形容。
SUBIC稣碧湾除了是一处风光美丽的度假胜地外,更有如野放的马来亚虎,族群猕猴,稀有的犀鸟,时会出现。两翼展开逾一公尺的巨型蝙蝠,日间总是懒洋洋地倒挂在树枝桠端上睡觉,也有其可爱祥瑞的一面。珍贵憨寞的眼镜猴和炯悍的菲律宾鹰,既不属于是SUBIC产物,碍于篇幅,顺笔于此介绍便算了。爱妮岛有海上桂林之称。石怪水清形影相互荡漾,处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徜徉不已!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有机会往DAVAO地区的伊甸自然公园一游,足可令你身心舒畅。
音乐与舞蹈是菲律宾40多个民族的演绎特色,衣着彩色缤纷,表演者沿街舞蹈,各种民族节日巡游的热闹气氛,观看者也身同感受。特别是西班牙式的舞蹈,热情奔放,激赏之余,心悦更神怡。
因为菲律宾有着“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所以这里的温度气候很温暖,一年四季都不能,每年的任何时候都有很多的游客到这里旅游,我们过来的时候,一大片的游客,蜂拥而至。
我记得我们坐在一个路边小吃摊上,周围全是一些外国人,说说叽叽喳喳的外国话,比较吵杂。但是当地的食物比较不错,本人比较爱吃香蕉,所以就要了一个香蕉包叶饭,就是用香蕉树上的叶子包裹着米饭,烹制而成的食物。吃的时候,我先闻了闻香蕉独有的那种香味,然后打开外围的叶子,露出里面的米饭,这时候米饭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放在嘴边的时候,鼻子可以闻到淡淡的香蕉味,我很爱吃这种食物。还有一个比较显著地特点就是,当地的人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有叶子汁,因为椰子汁香甜而又甘美,所以它俨然成了当地的主配料。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事件:我们几个人在椰树林里向海边走去的时候,正巧有一个大椰子果从我的前面掉落了下来,与我的鼻子擦肩而过,当时吓了我一身冷汗,要是这么大的椰子果砸中了我,我不得个脑震荡,也得晕倒在地。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个椰子果就成为了我的私有财产。然后我很大方的就和几个同来的友人分食了它,以报“惊吓之仇”。
这里的人都很喜欢茉莉花。虽说名叫茉莉花,但是它是一种灌木类植物,我在这边的路边看到了很多的这种花,它的花色洁白,凑近一闻,香味很浓郁,仔细看的话,它有单瓣的也有双瓣的。要说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这边如果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表达自己的爱意,只要一个由茉莉花编制而成的花环送给她就行了。我们在观光的路途中就看到一个小伙子跪下向一个女孩送上自己的茉莉花环,在周围的人的怂恿下,扭扭捏捏的让小伙子把花环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花环挂上了女孩的脖子,也就意味着这个小伙子的求爱成功了。很浪漫的一种表达方式。
须使用公司抬头纸
To: Visa Section of Consulate General of Philippine
January 31,2012
Dear Sir or Madam:
Our company would like to summit the visa for 1 employee that will go to Philippine for tour.Our company guaranties as following:
1.All expense during their stay will be borne by our company.2.They will follow Philippine law.3.They will be back to China on time to continue their work.The Name List is as following:
NameSexDate of BirthPassport No.CAO/TIANLEMale1983-10-07G21678567
母亲一夜间失去亲儿,女孩忽然被掳走,从此音讯杳然。在菲律宾的土地上,有人跳着乐天知命的快乐舞步,但也有人坚毅而痛苦去追寻理想,然后突然被暗杀。
菲律宾人权组织统计,从2001年阿罗约执政到2006年中旬,已经有700多人被暗杀,包括农民、工人、学生、教师、教会工作者、律师、法官、新闻从业员及地方议员等。
政治暗杀在菲律宾近代史上一直纠缠着苦难的菲律宾人民,其中尤以20世纪60年代军人独裁政权马科斯时代及当前执政的阿罗约时代最猖獗。暗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两名乘摩托车的蒙面杀手,或是突现于清晨的候车亭,或是突现于月黑风高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农村小屋,或是在夕阳西照高速大道回家途中、艳阳高照闹市大街上出击,人民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人或是法律上赋予武装的军人、警察、民兵,或是地方庄园霸主雇用的职业杀手,只需100美金,就可以瞬间夺走手无寸铁敢于抗争的平民百姓的生命。
400年前,菲律宾开始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承袭了西班牙封建庄园制度,全国土地由少数家族拥有,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也是大庄园主的后代。直到今天,虽然阿罗约政府提出土地改革措施,但距离人民能真正分享这片土地的日子仍然遥远,不少被暗杀者,就跟争取土地权有关。
母亲亲睹凶手
71岁的农村妇女马茜玛,一直与41岁的儿子迪卡罗.住在菲律宾吕宋岛中部一个农村。迪卡罗是名画家,15年来依靠画户外广告及T恤维生。他与妈妈的生活虽然艰苦,不过还是充满欢乐。
2005年9月的一個下午,马茜玛在屋里看电视,迪卡罗则在屋外画画。突然,马茜玛听到一声枪声,赶忙走到屋外,惊觉儿子躺在地上。马茜玛急忙抱起痛苦呻吟的儿子,迪卡罗脖子上有个枪伤口,正抬头看着凶手离去。不久,迪卡罗便丧命。
警察很快抵达,匆匆拍照后离开,没有深入的调查。邻居告诉马茜玛,她的儿子被杀是因他是菲律宾某武装组织新人民军的支持者。然而马茜玛怀疑,她的儿子可能是因成为左派压力组织劳动群众党的成员,参与解决当地市集被拆事件而被暗杀。警方至今并未逮捕任何嫌犯,迪卡罗案不了了之。
卡琳是著名的菲律宾大学社会学系学生,22岁的她多才多艺,也是一名活跃的学生领袖。卡琳在事发时正着手进行贫农问题研究,同时参与农民联盟,协助处理农田被厂房污染的问题。2005年6月26日凌晨2点,10多名军人乘坐卡车来到卡琳的租房,军人命令房东开门,然后冲进屋内把卡琳及其同学瑟琳掳走。至今两人毫无音讯,人们普遍相信她们已被杀害。
类似迪卡罗被暗杀、卡琳被掳绑的事件,在菲律宾经常发生。根据促进人民权益联盟在菲律宾收集的数据显示,2001~2006年8月间,已有730人被暗杀。大部分暗杀事件发生在马尼拉以外的地区。
记者、律师、法官成暗杀目标
就在2006年5月22日,支持人权分子的新闻记者费尔南多·巴图尔,在公主港市被两名骑着摩托车的杀手枪杀。巴图尔是2006年第三名被暗杀的新闻记者;2005年共有七名记者被暗杀。
维护自由律师组织(CODAL)发言人科墨纳斯指出,2001-2006年,共有15名律师及12名法官被暗杀,这些案件大部分都没有破案。此外,仍有众多律师被掳绑或被骚扰。2005年12月31日,当大部分菲律宾人沉醉在迎新年的庆典时,曾经负责审判多起贪污案件的法官金俄荣被暗杀。金俄荣出任法官前曾是人权律师,他较早时裁决政府收回阿奇诺国际机场第三终站工程不当,必须赔偿菲律宾国际机场公司6200万披索(约合121万美元)。
同样莫名丧命的还有著名人权兼维护工人权益律师达谷。他在出席会议途中为孩子买奶粉时,两名骑摩托车的枪手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朝他开枪,然后扬长而去。身中多枪的达谷当场毙命,警方至今仍然无法确定凶手身份。
在菲律宾,所有的政治暗杀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枪手蒙面,两人一组,共乘摩托车;案件往往不能破案。面对越来越横行无阻的暗杀行动,没有能力阻止暗杀行动却也不愿向军法行为低头的菲律宾左派组织,向国际组织发出求救讯号,邀请各国司法、记者、工会、农民等组织前来进行调查,向菲律宾政府施压。
国际关注菲律宾
国际特赦组织在菲律宾完成人权情况调查后,不久前发表一份厚达51页的调查报告,谴责菲律宾政府不力,并要阿罗约总统采取有效的行动阻止暗杀行动继续发生。
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声中,菲律宾国内安全及地方政府部长普诺在2006年5月指示警方成立以副警察总长拉松为首的项目小组,负责调查在2001年至今被暗杀的政党领袖、记者及激进组织成员的案件。
2006年7月,阿罗约在总统献词中首次公开谴责暗杀行动。不过,她也在同个场合上公开赞扬有争议的第七旅指挥官巴巴兰将军。巴巴兰是吕宋岛中部的军事指挥官,自从他派驻这个地区后,当地的暗杀事件就层出不穷。
在这篇文章中,大家可能会发现菲律宾拳手都有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在他们拳击生涯刚开始的几年里,大都吃过很多败仗。纵观历史,没有一个菲律宾拳手有过全胜记录,即使帕奎奥也一样。他们就是这样靠着实战的磨练,在失败中学习、成长。在摸爬滚打几年后,菲律宾拳手往往就开始升级或是到美国、日本等更有挑战的地方继续发展。
菲律宾拳手还有个特点就是更擅长于夺得拳王头衔,而非卫冕头衔,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攻城容易守城难。在本文将要列举的10位拳手中,大多仅仅成功冕过一次或两次后就丢掉了拳王头衔。而“闪电”埃洛迪是一个例外,他卫冕的时间相对长很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你能了解到。
肯定有人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排在第一位的帕奎奥,那么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在一个拳手的职业生涯结束之前,你很难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估,所以这篇文章中没有帕奎奥,也没有多奈尔,至少现在还没有。
NO.1“闪电”埃洛迪
78-33-2 (28KO)次羽量级世界拳王1963-1967
菲律宾人喜欢他们的超级英雄集谦逊、正派和一点点的“脆弱”(受伤挂彩)于一身,这可能是埃洛迪长期备受喜爱的原因之一,在菲律宾人有曼尼·帕奎奥之前,他就是40年前的“帕奎奥”。埃洛迪曾经在7年里11次成功卫冕自己的冠军头衔,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刚到美国发展的埃洛迪并不具备帕奎奥那样的统治力,在美国拳迷认识他之前,他已经吃过八场败仗了。美国人最终认识埃洛迪是他1955年对阵桑迪·塞德勒的比赛,埃洛迪并不被看好,博彩公司开出了5:1的赔率,不过埃洛迪最终爆冷击败了强劲的对手。不过对菲律宾拳迷来说,这不是冷门,因为从1951年他进入职业拳坛以来就受到了关注,在大家的见证下,埃洛迪分别在超最轻量级、次轻量级和轻量级比赛中都拿到过洲际或世界拳王头衔。
1956年,埃洛迪与桑迪·塞德勒的二番战在旧金山打响,这是一场激烈的冠军头衔争夺战。桑迪·塞德勒动作粗野是出了名的,因此整晚的比赛都是在观众的阵阵嘘声中进行。在比赛进行到第13回合还剩59秒时,埃洛迪的左眼被赛德勒弄伤,教练雷·弗洛勒斯不得不叫停了比赛,不过埃洛迪虽败犹荣。1960年的马尼拉,埃洛迪7回合击败哈罗德·戈麦斯,拿下了世界最次轻量级冠军头衔。他在裁判巴尼·罗斯终止比赛之前,8次击倒戈麦斯。罗斯后来对媒体说:“如果我让比赛继续,埃洛迪哪怕再击倒戈麦斯一次,都有可能会要了他的命。”从这以后,埃洛迪的事业开始腾飞了,不过偶尔也会有失败:1962年在日本败给辉夫小坂,但后来成功复仇;1964年在试图冲击轻量级冠军头衔时不敌强劲的卡洛斯·奥提兹。总的来说从1960年直到1966年,埃洛迪看起来势不可挡,28战仅有2次失利。其间在1962年里打了6场比赛,63年、64年、65年分别打了4场,66年打了5场。就是这种强势的表现,让埃洛迪最终在1993年入选国际拳击名人堂。不过让他赢得菲律宾人喜爱的不仅仅是拳击台上的出色表现,还有他谦逊和正派的品质。
NO.2潘丘·维拉
75-5-4(22 KO)蝇量级世界拳王1923-1925
传奇人物潘丘·维拉,原名弗朗西斯科,圭里多,在他拳击生涯最辉煌的时候英年早逝,你可以把他的骤然离去看作是上帝的赐福,因为这成就了他生如夏花之灿烂,而免了秋来凋零之悲戚。在仅仅23岁的时候,维拉就终结了吉米·王尔德(134-4-2),一个当代或着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次最轻量级拳王。在极短的职业生涯中(约6年),维拉有着80场职业赛经历,而其中仅仅输掉过5场,且没有被KO过。维拉的事业如日中天,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财富和纸醉金迷的生活,物极必反,也许接下来就会是他事业的下坡路了。不过,你不能用这样的想法去安慰菲律宾人,因为他们过早地失去了菲律宾第一个世界级拳击冠军;你也不能用这样的想法去安慰他的妻子,因为她坚信她的丈夫是被一个势力强大的赌博组织谋害的。
不管是何种原因,维拉的心脏在1925年7月14日准备接受下巴和喉咙的手术时停止了跳动,而在此之前,他以点数输给了著名的爱尔兰拳手吉米·麦克拉尼。维拉的经纪人透露,因为牙组织感染,维拉曾被劝告取消和麦克拉尼的比赛,但他执意参赛,在麦克拉尼的拳头还没碰到他的下巴之前,那里就已经肿得不像样了。
也许轰轰烈烈地告别人世更适合维拉的风格,他在比赛中总是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拳头猛烈,富有攻击性,让人眼花缭乱。对于他1 1回合KO乔尼·巴夫获得次最轻量级冠军头衔的那场比赛,《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的:“维拉就像一头热带丛林的野兽,突然挣脱牢笼扑向了它的食物……这个小个子菲律宾拳手瞬间就占据了上风,在拳台上追打着卫冕冠军,渐渐地使巴夫耗尽体力,最终无助地倒下认输。”
维拉暴风骤雨般的拳头总能给他的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比赛结束几个月后接受采访时,吉米·王尔德还对维拉的拳头心有余悸,“被击出拳台时我已经完全懵了,我对那场比赛的记忆也都缺失了,直到三周以后我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离纽约很远的海边小屋”。甚至是那几个曾战胜过维拉的人都无法忘记维拉的拳头,比如弗兰克·格纳罗。弗朗西斯科·圭里多或是潘丘·维拉,不管你想用哪个名字来记住他,他都有太多值得去回忆。
NO.3塞弗利诺·加西亚
81-26-9 (57 KO)中量级拳王1939-1940
加西亚可能是第一个要告诉你历史并不总是那么友好的那个人,因为历史似乎对他颇为不公。现在除了菲律宾拳迷,也许只有铁杆拳迷还能想起他。即便被想起,也往往不是主角,而是一个配角,一个阻止伟大的亨瑞·阿姆斯特朗在他华丽的战绩表中再增加一个中量级冠军头衔的家伙。1940年3月1日,在和加西亚交锋之前,阿姆斯特朗已经获得了次轻量级、轻量级和次中量级冠军头衔,正是势如破竹的时候,而在洛杉矶的这一场血战最后却以平局告终,加西亚捍卫了他的荣誉。
对于这个平局,戏剧化的是很多人会告诉你,是裁判乔治·布拉克剥夺了本属于阿姆斯特朗的冠军头衔,因为他是唯一拥有这个权利的人,人们完全忽视了加西亚的存在。这很荒诞,且先不说加西亚,当你知道这是布拉克最后一场执裁的比赛,你觉得他会那样做吗?而且当年很多火眼金睛的评论家都和布拉克看法一致:这场比赛难分胜负。
“很多前排的观众都认为加西亚赢得了比赛,因为他那干净利落、强劲的上钩拳两次击中阿姆斯特朗的头,让他失去了重心”,相关媒体在比赛的第二天评论到,“加西亚在对阵阿姆斯特朗时坚持了他毫不留情、咄咄逼人的一贯作风”。洛杉矶专栏作家巴蒂·里奇写到,“据我统计,阿姆斯特朗赢了5个回合,而加西亚拿下4个回合(其中1个回合打平),结果就是这么接近”,并且,“加西亚逐渐找到了攻破阿姆斯特朗防守的方法,从第7回合开始,加西亚频频靠长拳远距离进攻得手…”
且不管那些纷纷扰扰,总之,加西亚与阿姆斯特朗的这场平局仅仅是他116场职业赛中的一场,对一个拳手的正确评价不是基于一个晚上的表现,即使他在这晚把一个史上最伟大的拳手击出了拳台。加西亚和众多拳击高手交锋过,比如战平比利·素斯,点数不及肯·奥弗林(108-17-5),KO弗雷德·阿波斯托利和惜败巴尼·罗斯(69-3-3)等。他曾经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上演过8次大战,要知道在当时,这里是世界拳击舞台的中心,是无数拳击手心中的麦加圣地,能走上这个拳台的,绝非泛泛之辈。
即使当职业生涯结束后被提起时,常常是作为一个配角,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离开菲律宾海军而为自己的理想去打拼,这绝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而且塞弗利诺·加西亚也绝不是一个配角。那个时代不是中量级的黄金时代,但是已经很接近了,当时没有几个比加西亚更出色或是更顽强的中量级拳手,这是他应该被历史记住的东西。
NO.4路易斯·埃斯皮诺萨
47-13-0 (26 KO) WBA雏量级拳王1989-1991 WBC羽量级拳王1995-1999
在本文已经提到的或即将提到的拳手中,有比埃斯皮诺萨拳头更硬的、速度更快的、学历更好的,或者有比他更有魅力的,也许他们大多数的比赛更好看,但是在拳台上,他们之中没有比埃斯皮诺萨更能去适应对手的打法从而找出对策击败对手的,埃斯皮诺萨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自己事业的顶峰。在他巅峰早已不在的时候,埃斯皮诺萨竟也能打败年轻气盛的胡安·卡洛斯·拉米雷斯,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他的智慧。就在三个月后,埃斯皮诺萨又在两回合里KO了肯尼迪·麦金尼,而在这之前,麦金尼刚刚击败了小琼斯。这就是埃斯皮诺萨,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拳台上仅用拳头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菲律宾人喜欢埃斯皮诺萨,因为他算得上一个成功者了。可在功成名就之前,经常是冰火两重天。当他取胜的时候,就会受到追捧,比如在他处在事业高峰的时候,多达三万拳迷跑到马尼拉去看他的比赛,但是当他输掉比赛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了,至少,埃斯皮诺萨是这样感觉的。在1993年两回合内败给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之后,埃斯皮诺萨离开了菲律宾,直到1996年他4个回合KO冈萨雷斯成功复仇之后才回到菲律宾。“在菲律宾,如果你失败了,大家就看不起你,他们忘了你曾有的胜利,只认为你是一个败将,”埃斯皮诺萨在1998年面对《RING》杂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话又说回来,埃斯皮诺萨并没有给菲律宾拳迷太多抱怨的借口,虽然他在拳击生涯的早期输过一些比赛,但是哪个菲律宾拳王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埃斯皮诺萨已经11次成功卫冕WBC次轻量级拳王头衔,并且还2次卫冕了WBA最轻量级拳王头衔。
埃斯皮诺萨最期待的比赛——对阵纳西姆·哈麦德终究没能如愿。哈麦德是90年代最轻量级中的宠儿,那将是一场能提前将埃斯皮诺萨推上事业顶峰的比赛,单是出场费就相当于当时他那样的拳手在拳台打20年。“我渴望和哈麦德交手,他打法很特别,所以我需要好好研究他的打拳风格,制定应对策略,”在击败麦金尼后的采访中埃斯皮诺萨透露过他的心愿。埃斯皮诺萨没有哈麦德那样的速度、爆发力或是魅力,也没有哈麦德那样的天赋或后天环境,但是他会用脑子,并且他能通过努力实现他的梦想。
NO.5格里·佩纳罗萨
55-8-2(37 KO) WBC次羽量级拳王1997-1998
对格里·佩纳罗萨来说,如果把2009年挑战WBO拳王朱安·洛佩兹的那场比赛作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是完全合时宜的。在这一场比赛中,佩纳罗萨从未被KO的光环破灭了,处在职业生涯后期的他,是时候考虑退役了。紧接着,在2010年2月他又以不一致判定负于了艾利克·莫瑞尔,考虑到在他21年的职业生涯中,多次失败都是以不一致判定告负对手,也许这时候宣布退役应该更合适。不过事实是,佩纳罗萨将最后一场比赛定在2010年10月,在菲律宾的三宝颜市对阵25岁的小将,并以TKO形式完美收官。他将此次比赛所得酬金悉数捐给了格尔斯,一个因比赛中遭受大脑创伤而永远告别拳坛的年轻菲律宾拳手。老实说,这大概才是佩纳罗萨职业生涯最好的结束方式,让他的形象和名声都大获提升。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抽身,结局往往很是惨淡。相对于很多职业拳手,佩纳罗萨算是带着更多的快乐离开拳坛的,尽管他的天赋与他的勇气和野心并不对等,但他的职业生涯还是很成功的。请不要误会,这里不是说佩纳罗萨天赋不高。他拥有娴熟的技术,这点可能优于本文提到的其他拳手,只是技术型拳手和那些能将技术和生铁般坚硬的下巴及意志结合起来的拳手相比,多少还是有些不足。佩纳罗萨能在1997年击败广志川岛获得WBC拳王养衔靠的不全是个人技术;而三次卫冕成功靠的也不全是天赋;困扰他对手的也不仅仅是他的灵活的步伐或是他的绝地反击。佩纳罗萨凭借什么取得成功,问及他的对手,也许说是他梦幻的脚步,也许说是他精准的拳头,但佩纳罗萨会告诉你,因为他讨厌失败。
菲律宾一度被视为“东方民主橱窗”。菲律宾独立后实行总统、两院国会和法院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以及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这些制度皆为美国模式的翻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菲律宾 发展 迅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领头羊,在发展 中国 家的 现代 化进程中也处于领先地位。196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为254美元,比同年韩国的156美元、泰国的97美元高出了许多;而到1987年,菲律宾人均gdp为590美元,而同年新加坡为7940美元,韩国为2690美元,马来西亚为1810美元,泰国为850美元,直到2007年菲国人均gdp才达到1590美元,菲律宾却已被昔日落后于自己的邻国们远远甩在了身后。
与此同时,菲律宾差不多集中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涨、贪污腐败泛滥、司法不公、贫富悬殊、国家负债达到极限、银行业瘫痪、投资退缩,经济 长期紊乱。2009年11月23日,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马京达瑙发生一起57人遭残杀的血腥绑架案,其中共有31名新闻工作者遇害,多名女性遭到强奸后射杀。这场因选举发生的大屠杀传出,震惊世界。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菲律宾正成为东南亚的一个失败国家”。
而《环球时报》的一篇深度报道对此事件的评论中则认为,之所以“选举暴力困扰”的菲律宾是因为“照搬了美式民主”才“嫁接出的苦涩果实”,民主在“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就成了 政治 毒药”。北京政治学者吴稼祥则坚决反对此观点,认为“祸害菲律宾最深的”是“独裁暴力”,是马科斯血腥独裁所导致。因此,菲律宾的民主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因此试图探寻到底是什么让菲律宾美式民主蒙羞呢?!
西班牙、美国殖民让菲民主政治“先天不足”
自1521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到达菲律宾后,此后1565年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一名取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西班牙人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基本上采取西班牙人占据总督位置,总揽绝大部分大权,此外也认命一批当地人担任地方长官,形成了殖民当局和天主教会政教合一的封建集权统治。
西班牙人还一度把本国的赐封制度用于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常把大片土地赠给有功的军官、官吏、天主教修道院和支持政府的地方士绅。受封者实际上相当于地方长官,拥有在封地内征税和分派劳役以及维持治安、协助教会传教等权力。久而久之,菲律宾便形成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大田庄制。西班牙人还垄断了对外贸易,大量掠夺资源和财富,并逐渐为菲律宾植入单一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三百余年的殖民统治下来后果便是,贫富分化明显,几乎造就了两大截然对立的阶层——掌握各种资源的西班牙贵族、少数当地贵族阶层与永远贫困的广大佃农阶层。大量无地的农民只有租种土地才得以生存,并在租种土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依赖心理,把地主视为自己的恩人和保护人,保护人制度和主从关系由此而生。这种主从关系不仅从西班牙殖民时期经美国殖民时期延续于独立之后,而且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西班牙人是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十字架征服菲律宾的。”加上政教合一的殖民统治使得天主教会逐步在菲律宾形成强大的势力。菲国国民中有93%信仰天主教和新教,天主教加强了菲律宾社会的不平等的依附关系,天主教会在菲律宾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菲律宾,社会等级高的阶层和社会等级低的阶层往往通过以教父、教母的宗教仪式方式来结成这种保护-扈从的依附关系。菲律宾民众对宗教的忠诚甚至比对国家的忠诚更深入人心。当世俗的政权无法控制社会秩序的时候,教会就由隐性权力机构转变为显性权力机构,实际控制国家权力。毫无疑问,这削弱了中央专制集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菲律宾社会经济中的不平等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菲律宾政治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任人唯亲的现象。
1901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的胜利将西班牙人赶出了菲律宾,并打败当地民族势力的反抗,建立了新的殖民统治政权。新殖民者为换取菲精英阶层的支持以及缓和菲社会的反殖民运动,在菲律宾推行以“菲化政策”为中心的政治策略,提出“菲律宾人的菲律宾”口号,逐步实行“本土化”和“宗主国化”并行的政策。美国殖民当局竭力笼络菲律宾上层亲美人士,在各省、市、镇地方政府到中央行政各部门、最高法院、菲律宾委员会以及1907年后创设的菲律宾议会中广泛安排了菲籍人士。唯独例外的是,几十年间,美国人一直占据着 教育 部长一职。当局规定 英语 为正式官方语言之一,以英语为教学媒介,采用美国的教科书,实行公费留学制度,有计划地派遣菲律宾留学生到美国深造,培养亲美人士。在美国的培植下,菲律宾形成了一个人数不多、但受过教育的上层集团,包括地主、自由职业者、律师、法官和政客等等。所以在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形成了强大的精英阶层和地主阶级。而当时,只有在少数受过教育、拥有财产的阶层才拥有选举权,广大的民众完全被排除在政治制度之外,连最基本的选举权都没有。这种既要遵循一定的民主程序又要依靠裙带关系的半民主半传统的选举制度一确立,地方政治立刻被本地区的少数地主家族所把持。此后,这些家族又通过自己掌握的公共资源巩固家族地位,并进而形成政治家族。因此,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形成的菲律宾特权阶层在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地加强。这种有碍于现代民主发展的庇护制和主从依附关系不仅没被消除,反而进一步渗透到政治领域,在菲律宾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建立起政治精英操控政府,资本家聚敛财富,地主掌握土地并基于与佃农的私有契约关系作为政治角逐的选票基础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相结合的复杂塔型结构。
由于美国实行“训练菲律宾人使之自治”的统治政策,在思想上俘虏了菲律宾地主资产阶级。“菲化”政策的实行则给菲律宾地主资产阶级提供了广泛的参政机会,使其感恩戴德。而这种表面上朝着“自治”方向发展的政策,软化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使菲律宾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从武装斗争转向渐进的、“合法”的和平请愿的道路——用和平请愿、民意测验等方式,向美国表达菲律宾要求独立的愿望,提醒美国遵守诺言,早日给菲律宾独立。因此,在美国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独立,不是走武装斗争道路,也没有发生一场伟大革命,更没有从很本上动摇旧殖民社会模式,为独立后菲政治发展奠定全新基础。相反,独立后菲律宾政治发展与殖民时期比较表现为一种继承关系。因而,独立后菲律宾在政治生活背景、政治机制的运转、政治发展轨迹等方面,暴露了种种问题。
还应看到,美国正是在继承了西班牙时代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框架下,移植资产阶级代议民主体制的。美国殖民官员通过与菲地方政治寡头间相互勾结,集中表现为庇护者-依附人关系。美国的惯例是,通过树立一个全国领导核心,作为最大的平衡法码,先是让奥斯梅纳,以后又是奎松集中了巨大的权力。正是依赖宗主国的强权,奎松获得了同国内政治斗争的巨大筹码,才得以摧毁反对派,减少对本党领导人依赖。同时,外国的庇护也使奎松能够同广大民众保持远距离接触,便于操纵。这样,在殖民背景下,所谓民主体制的移植,通过美国殖民官员与菲律宾地方政治寡头间的相互勾结,一开始便被操纵了。这样,一方面,使菲地方政治寡头成为美国殖民统治工具,美菲间形成一种“特殊”关系;另一方面,使所谓寡头精英对菲社会控制合法化、永久化,这是形成当今菲律宾寡头政治之根源所在。
再由于殖民当局仍然要控制国家的权力,在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积极地推动民主选举,至少没有像地方立法机构那样在殖民时期就形成了一定的机制。这种情况 自然 导致了国家行政机构功能的弱化和国家自主性的缺失。因此,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的最重要的政治后果就是使菲律宾的地方政治势力膨胀和国家功能相对弱小。
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结束,西方在东南亚的撤离,宗主国,作为一种外在平衡力量,依靠强力维系殖民地各政治力量的某种平衡被打破,原来隐蔽的分歧矛盾表面化;政治发展又长期脱节,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继承性;经济又十分脆弱。因而,造成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长期陷于混乱、摇摆和不稳定。
马科斯独裁对菲民主政治致命打击导致其民主 “后天不良”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虽然获得了独立,但战争的破坏使菲律宾千孔百疮,国力衰竭政治脆弱。尽管殖民统治结束后,菲律宾的公民权利逐渐扩大,但政治家族早已确立了对国家政权的主宰。不过,独立后的头15年里发展迅猛,菲律宾曾是二战后东南亚最富有的国家。新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出现要求政治结构的变革:那些想要保护国内市场并得到政府赞助的新 企业 家和那些希望经济向外国的竞争与投资更加开放的专家官员与自由商人,处在一种相持不下的局面之时,但菲律宾立法机关腐败无能,人们对那个由地主占支配地位的狭隘且妨碍议案通过的国会普遍感到绝望,菲国发展过程的政治化最终延迟或阻碍了菲国的结构与经济的改革。
1965年底,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上台。他担任总统初期,他大举外债,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公共工程项目,他的政府兴建了比其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要多公路,和比以往任何一个前任兴建了更多的学校。1969年,马科斯再次当选总统,成为自菲律宾独立以来第一位实现连任的总统。在他第二任期里最大的特点是内乱徒增。1972年,在马尼拉发生一系列爆炸后,马科斯警告说,共产党将推翻政府并宣布军事管制。马科斯的独裁最终给予菲律宾民主最致命一击。
其实,马科斯上台之始,全国上下都企盼着这位新总统能将国家和民族引向繁荣富强之路。可他却利用权力走上了另一条路:为自己聚敛财富之路。早在马科斯当议员时,他就有“10%先生”的绰号,意思是要找他办事,就要收取10%的回扣。当上总统后,马科斯的胃口更大,仅从日本公司就收受450万美元的回扣;甚至总统府中的一个文件明文规定:每进口一箱鱼罐头,必须给总统1500比索的捐款。马科斯中饱私囊后,常说:“放心吧,你们要什么样的 法律,尽管告诉我,我就会让国会通过。”这样,大小公司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让马科斯家族的人当“保护伞”,然后偷税漏税,非法牟利。越战期间,菲律宾出兵越南,美国拨款2200万美元,但马科斯同时又向国会要求拨款,并将其全部据为已有。1984年世界银行的一个秘密报告说,1978-1982年给菲律宾贷款137亿美元,其中31亿美元不知去向,多数被马科斯夫妇化公为私。一个叫维娜格兰的美国影星和马科斯有染后,拿着录有马科斯内幕的磁带大敲马科斯的竹杠,一共要了上千万美元。
第一夫人伊梅尔达同样敛财有术。为树立自己形象,下令维修马尼拉一座有城墙环抱的老城———因特拉穆罗斯,将它辟为 旅游 胜地;在马尼拉海滩上造地,建造一座面积很大的文化中心,目标是使它成为太平洋现代雅典的海滨城市;模仿巴特农神庙的样式,修建一座电影中心等等,给新闻媒介提供了很多吹捧自己的素材。在世人眼里,总统夫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然而,大兴土木等活动不过是聚敛钱财的幌子而已。
伊梅尔达手下的人也不会闲着。他们将工程回扣算作成本的一部分。首先从高层开始,官员要求拿20%的回扣,然后层层加码10%,总承包者、转手承包者、材料供应者,雁过拔毛,所有回扣加在一起高出总承包价格的80%。这些人都是她的亲信,一项工程就能使他们暴富起来。所以马科斯独裁期间,其家族及其朋党对国家财富大肆侵占,成为了“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受益者。马科斯政府并不是把商业合同、补贴、信贷公平地让各个企业来竞争,而是和这个菲律宾第一家庭的关系的亲密程度,给予的是裙带公司、朋党公司,从而在国家经济中形成了一个为了自身利益而具有排他性的、攫取了经济的所有重要部门的权威利益集团。长期以来作为菲律宾社会特征的庇护关系和对个人效忠,在马科斯统治时期已膨胀和增强到了荒谬绝论的程度。
【菲律宾教育——菲律宾大学简介】推荐阅读:
菲律宾空调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03-23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简介07-04
重庆大学2018年教育学院校简介10-14
东川教育简介07-07
教育见习简介02-08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05-31
中国教育学家简介06-14
学校特色教育简介11-09
体育教育专业简介12-19
远程教育站点简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