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邓小平)观后感(精选8篇)
十年文革,**无休无止。1976年周总理、毛主席又先后离我们而去,小平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教育废弛,人才被逐;科技、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穷落后,思想僵化不堪。一切都被束缚着,束缚着,处处都有禁区,都有藩篱。这一切就像是罩在头顶的乌云,压得人们心里慌乱、四顾迷茫。国家命运如何?人民命运如何?国家兴旺发达又在何时?
一 农民养两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是资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邓小平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当时的全国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普通民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的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上“雇工超过8人是资本主义”“农民养两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是资本主义”,党内“两个凡是”绝对不能稍有违背,照搬本本,思想僵化。认为安徽小岗村“大包干”、肥西县“包产到户”是资本主义,是砍毛泽东思想的红旗。
如果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出路又在何方?进行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势在必行。“两个凡是”要求一切都要遵从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决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违背毛泽东思想的情况,要求照搬本本,持的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干实事,怕思想解放,怕进步。
二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访问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上,当随行的如本记者问到他此时的感受时,他这样回答“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感觉”,随后有表示“新干线,我们也要有啊!”访问美国,参观了美国现代的科技成果。此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提出了这样的科学论断,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第二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经济特区、开沿海十四个城市为开放城市,作为祖国与外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窗口.三 我们的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不是李鸿章
不仅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上,邓小平提出了像改革开放这样的伟大设想,在有关中国主权问题上他同样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在与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会晤时,他沉着应对。
主权不容侵犯,凡是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一定都会收回来,不管是之前的香港、澳门,还是现在的台湾以及祖国周边的领土争端地方,绝对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霸占侵为己有。
四 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
影片的最后,邓小平踱在杨浦大桥上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他说这不是诗,是自己的心里话。看着腾飞起来的上海,看着腾飞起来的祖国,他满怀深情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007年2月19日小平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安心的去了,去又带走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我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去,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带着这个愿望走了,却把现代化、富强的中国留给了我们,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应尽的职责,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平”,他永远是中国人民骄傲的儿子,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里。我们且看看他的一生:旅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一步一步,他都在为着自己的祖国不懈的奋斗、努力地实践。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应当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脚踏实地的做一切事,早日摆脱出现在现阶段我们身上的迷茫、虚浮、好高鹜远、急于成名出风头的一切不良行径。
饥饿难忍的他,抢了医科大夫崔道宁(范伟饰演) 准备带回家给自家小娘子享用的香喷喷的荷叶鸡。 憨厚善良的老崔,不仅不责怪,还将他收为徒弟,有吃有住有工作, 这着实让这个初入江湖的小道士狠狠高兴了一把!在他看来,世俗的生活,远比单调清贫的道士日子滋润、畅快、美好得多。然而,高墙大院内的阴暗险恶与鬼气森森,很快地,劈头盖脸,扎扎实实地给他抡了一巴掌,差点儿把他给打晕了: 先是目睹师娘玉珍(林志玲饰演) 与崔道融(吴建豪饰演) 之间的叔嫂乱伦。奸情识破,丧心病狂的弟弟崔道融,转托玉珍之手,将掺和了毒药的“大力神丸”给哥哥吞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纵欲无度的老崔一夜暴毙。幸福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小道士就失去了入世后的第一座靠山。面对无耻与背叛,小道士没有听从道长 “与世无争”的临别劝诫,血脉贲张,他选择了复仇,潜入水中,亲手凿穿了滥情的画舫,让现代版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双双命丧湖底,为师傅报仇雪恨。
以恶治恶,徒手杀生,背弃了道义与修行,小道士自知罪孽深重, 在禅寺佛像前长跪七日,闭关思过,以求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打算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续开药铺,重新做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还是来了,麻烦不断,追杀接踵, 魅影重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个叫做赵心川(陈国坤饰演) 的武林中人,学得盖世武功, 即将出师。他来到崔记药铺,想请小道士为他调和一坛上等的名贵药酒,孝敬师傅。一心想学得“九龙合璧”真功夫的小道士,按捺不住好奇心,躲在房檐,观战赵先生与师傅彭乾吾(元华饰演) 切磋武艺。徒弟击败了师傅,踌躇满志, 转身告别师门。不提防师傅暗箭伤人,死于暗藏了弹簧尖刀的师傅那把黑色雨伞之下———出师之日,即是赵先生辞世之时。大雨滂沱,赵先生死不瞑目。师傅的狠毒与绝情,让小道士目瞪口呆,惊惧交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追凶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赵心川的同门师弟,也就是师傅的亲生儿子彭七子,受到父亲的唆使,追溯药酒的来历,顺藤摸瓜,追至药铺。杀人是为了灭口,彭七子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肉,里面放了毒药, 准备药死小道士。结果二人先后中毒,药性发作,面部肿胀,头发倒竖,产生迷幻,决定合计干一回大事,去抢银行,抢道观内的功德箱。一个叫做周西宇的道士(郭富城饰演),一把扫帚,呼风唤雨, 出神入化,横扫落叶,以太极之手,舒缓推收,点到为止,轻轻松松便击溃了两个误食毒品的迷途年轻人。志在学尽天下武功的小道士,心悦诚服,拜周西宇为师。在道观习武的短暂日子里,他不可抑止地爱上了一心求子的美丽少妇, 情欲泛起,蠢蠢欲动。身怀武林独门绝技“猿击术”、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深藏道观之内的周西宇, 竟是一心想独霸武林的彭乾吾苦苦追拿多年未果的同门师弟,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武林决斗又在观内灶台炉火之上精彩上演。周西宇打败了彭乾吾。彭七子在角落里拔出手枪,三枪连发,周西宇命悬一线。弥留之际,周拜托小道士,请师弟查先生(张震饰演) 惩处败类,为兄报仇,替天行道,捍卫武林尊严。名躁梨园的大武生查先生,推掉了警察局长赵笠人(林雪饰演) 为小妾精心安排的戏曲精彩派对,起身前去寻仇。身兼青龙帮帮主、黑白通吃的警察局长恼羞成怒,设计安排彭乾吾与查先生巅峰对决,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然后伺机一一翦除。查先生取得了胜利,却不打算结果彭乾吾的性命。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亲手杀死向同门挚友开枪的恶小子彭七子。爱子心切的彭乾吾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主动将查先生的长矛插入胸口,自寻死路。警察局长掏出手枪,“啪啪啪”,也是三枪,查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正义重被唤起,彭七子良心发现,与小道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大无畏地迎着警察局长的枪口,向着逃窜的警车狂奔复仇,烈焰升腾,局长葬身火海。尾声处,晨曦中,一只猿猴, 睁着清澈的眼睛,满目含情,温柔地凝望着脚下的大地……电影结束了,何安下的江湖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全面抗战已经爆发,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食不果腹,上哪儿去寻求救赎武林、重振江湖的灵丹妙药与独门秘笈呢?何安下———何安下?哪个地方能把年轻道士的身与心安顿、放下呢?
整部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打斗激烈,武打设计新颖炫目,情节曲折离奇,对白语言颇具思想深度,3D制作活灵活现,表演搞笑夸张,形神兼备,笑果不断,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一扫此前观看陈氏 《霸王别姬》 《荆轲刺秦王》 《无极》 《梅兰芳》 《赵氏孤儿》 等系列影片时的沉默与沉重。应该说,这部最新的喜剧电影,开拓了陈凯歌固有电影风格的新路,敢于打破“追求主题凝重、思想至上、陷入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镜头语言近乎嗜洁成癖”的既有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片向着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快速靠拢、主动妥协的转型之路。
然而,边看边想,走出影院继续思考,冷静之后,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甚至是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陈导拍摄的吗?他怎么可以拍成这样? 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于新生代导演的轻装上阵与敢尝敢试,陈导的电影一向以干净、凝练、绮丽、追求思想深度、 特文艺范儿示人。 《霸王别姬》 的忧郁感伤, 《荆轲刺秦王》 的苍凉悲壮, 《无极》 的空灵玄妙, 《梅兰芳》 的诗意华美, 《赵氏孤儿》 的凝重深沉,无不刻上了陈凯歌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标记。世界在变,社会心态也在跟着变,观众的欣赏口味愈益分化。除早年的 《霸王别姬》 获得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外,后来陆续推出的几部电影,市场票房并未收获预期,口碑莫衷一是,吐槽铺天盖地,呛声简直可以把这位身材伟岸的老汉给淹没了。吃了很多的堑,智慧自然也跟着见长了许多。我从百度上得知, 陈导今年已经63岁了。 3年前,筹拍这部影片时,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 人生六十从头来”,这一次,他决定放低身段, 敞开心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虚心接受广大观众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扎扎实实地投身于当代最可爱的观众群热情的怀抱了!
你们不是嫌我太冷么?太绷着么?太端着装么?太文艺范儿么? 太喜欢不厌其烦地说教么?好!这一回,我都听你们的!你们喜欢什么,我就来什么!
于是,剧本的选择,咱选武侠的,天马行空,动感十足(《道士下山》 一剧,根据徐皓峰同名传奇小说改编);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远不近,别人的成功之作,都是安排在晚清民国,咱也这么安排;色情、暴力、悬疑、伦理颠倒、暧昧的呻吟、床戏、凶杀、复仇、帅哥、美女、高颜值、西门庆、潘金莲、懦夫、遁世的英雄、青春期的道士、抽大烟的犯了错的公子哥、 中毒变形面目狰狞的鬼脸、一心想怀上孩子不惜勾引出家人的美丽少妇、唱着昆曲鸟笼养鸡欺兄霸嫂的败家子、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老方丈、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消极避世退隐江湖的侠客、与世无争行走梨园的大武生,还有时下议论纷纷容易吊起大众普遍好奇之心的公共话题“基情、出柜”,专横无能、黑白两道的警察局长,阴险狠毒的武林恶棍,上天入地空穴来风的武功秘笈,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影射官场权力场名利场争权夺利人情之风裙带之风不正之风泛滥的“父子兵”、“情人档”、“门客网”的现实桥段等等等等———三教九流,世间百态,包罗万象,盘根错节,信手拈来,复制粘贴,改装加工,飞禽走兽,鲍鱼鱼翅,人参海马,佛跳墙,一锅煮———总之,观众要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拍得好看,就是要观众发笑,就是要引起大众人群的观影冲动,买票看戏。至于吐槽,甚至是呛声骂声,咱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挨骂挨批挨板砖的心理准备!———“我是功成名就、 大名鼎鼎的陈导,我怕谁?我是一个决心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准备换个玩法的陈导,欢迎拍砖,欢迎吐槽!”———自黑、低调、从俗、商业化到了这般田地,先前苦心经营、苦心孤诣打造无数好剧的有着 “强烈人文意识与文化担当”的陈大导演,这回似乎是豁出去了!
至 《道士下山》 一剧2015年7月3日正式面世,陈导已然面貌模糊,甚至有些陌生,我们几乎快要不认识他了,如同何安下辛辛苦苦将观中落英清扫归堆,周西宇只消扫帚一挥,落花便重又泛滥开来, 铺满院落一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这个意思么?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这又能全怪他老人家一人么?不能的,社会环境变了,文化生态变了,与其总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主动迎合,一锤子买卖,行就继续, 不行咱紧急刹车!
然而,如同潜入虎穴狼窝的杨子荣,再怎么乔装打扮,化作了土匪流寇,打入威虎山,骨子里,终是难掩其英雄本色———这个比喻, 其实讲的就是拍摄了这部商业媚俗喜剧电影 《道士下山》 的总导演陈凯歌先生。您可千万别小瞧了化作街头帮闲体验生活的大家贵族那份举手投足间掩抑不住的骄傲与孤高,您可千万别低估了陈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漫“寻根之旅”的顽强与执着———真正的思想者,从来不曾低下他那桀骜不羁的高贵的头颅;跋涉者,从来不曾因为路边一朵无名的鲜花绽放或是荆棘铺满而轻易停下脚步、绕道而行甚或退回原地!
不信请看,请您仔细地琢磨琢磨: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武侠色彩浓厚的剧本?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在清末民初?为什么要选择用一个走出观门的年轻道士的角度来看世界?为什么武林中人从来相互倾轧却中华武术之魂始终深植世道人心、“和平尚武”的精神大旗从来屹立不倒?为什么善行美德、侠义英雄一再受挫、恶人猖獗横行胆大妄为却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老祖宗千年切磋演练、薪尽火传的盖世武功,到了山河沦陷、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为何却不能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为什么总是敌不过洋人的三声枪响?鱼龙混杂的江湖,一旦与专横昏庸的权贵阶层相互勾兑、妥协,将会生长出怎样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恶之花”?拯救武林、行侠仗义、匡时济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为什么总是三教九流、普罗大众们的出生入死与不惮前驱?出世与入世,得道与失道,养身与修行,正义与邪恶, 儒道佛与生死场,小人物与大社会,冷兵器与热火器,民族性与世界性,尊严与苟且,亲情与大义, 破坏与重构,毁灭与捍卫,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融合,回归与创造……这林林总总,都可以在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化的注脚。
剧中,多段经典的台词,艺术化地传递出了导演的价值观与创作观,强化了这部作品所冀望臻达的思想主题:比如老崔在湖边与小道士关于“人生苦短、行乐需趁早” 的对话;老方丈(王学圻饰演) 掷瓢于地、以葫芦瓢随意乱转暗喻命运无常、人生要随遇而安的临终关怀的话语:“命运就像那瓢一样, 触着即转。上天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应看淡人生悲喜,顺应时序交替,“要是悟到生死轮回, 无非花开花落”;老方丈劝导以恶治恶后被噩梦纠缠、不得心安的小道士:“跪遍了天地万物,请求宽恕。可还是安定不下自己心里的恶念”,“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面对坏人当道、正义失声、集体缄默的社会颓局,愤怒无助的查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 贯穿全剧的关于“道”之精神与要义的多维度阐释:“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道并非艰深难懂、遥不可及, 寻道之路也并不是一定要遁入空门,“真正的道,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它最后就在平常人的日子里”,“天地间,道大,人也大”。 以飞鸟归巢为喻,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善念,“飞出去觅食的鸟儿,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回到巢中,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力量”———弘扬正气,强调担当,呼唤责任, 播撒博爱,抚慰人心,劝导善行, 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道为我所用,我为道所存———这样,正义与理想的光辉,便通过这一段段合情入理、娓娓道来的带有浓厚哲学思辨色彩的对白,悄然照进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田,寓教于乐,启人心智,川流敦化, 言近旨远。———“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一部生动的道德教科书”,是之谓也。
还要提及的是:陈导对中华戏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稍加回忆比照,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与戏曲有关。2014年12月21日晚,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部长的新编历史京剧 《丝路长城》 隆重上演。在池座靠后的观众席中,我有幸看到陈导与担任 《道士下山》 一剧总制片人的他的明星夫人陈红女士一同在观看该剧。陈导常常能从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中借鉴、吸收“典型化、 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矛盾冲突急剧化”的营养,并巧妙地加以糅捏、整合,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他的艺术主题的实现。为什么将惩治恶行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叫做“查先生”的梨园中人?这是因为这是一部新式武侠大片。他要借此来致敬一位新武侠精神伟大的书写者与传播者,那就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金先生本名查良镛); 房祖名在剧中饰演彭七子一角,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闻一多先生那首向归之心始终不辍、深情呼唤中华民族儿女大团圆的 《七子之歌》;巧妙安插彭七子抽大烟、怂使小道士去抢功德箱,彭乾吾临死前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甘愿子债父还;彭七子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加入复仇的队伍等桥段,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龙太子”曾经有过的令人着急的往事———这些,既体现了成龙先生父子直面问题、真诚坦率的可贵品格,也折射出该剧创作团队善于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移花接木、以期吸引观众眼球、提供公众谈资的智慧与机心———一切耐人寻味,一切又水到渠成,莞尔之余, 引人沉思———高明的导演,好比一流的厨师,总能看常人所惯看,取路边随手可摘,稍加佐料,便能烹成可口的菜肴。
“看见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那种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侵害、践踏万物生灵的举动,都是有违“道”的精义的,皆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人云亦云、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墙头草与拨浪鼓,也是很难企及天地大道与宇宙真谛的。还是 《道士下山》 说得好:“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饥饿难忍的他,抢了医科大夫崔道宁(范伟饰演)准备带回家给自家小娘子享用的香喷喷的荷叶鸡。憨厚善良的老崔,不仅不责怪,还将他收为徒弟,有吃有住有工作,这着实让这个初入江湖的小道士狠狠高兴了一把!在他看来,世俗的生活,远比单调清贫的道士日子滋润、畅快、美好得多。然而,高墙大院内的阴暗险恶与鬼气森森,很快地,劈头盖脸,扎扎实实地给他抡了一巴掌,差点儿把他给打晕了:先是目睹师娘玉珍(林志玲饰演)与崔道融(吴建豪饰演)之间的叔嫂乱伦。奸情识破,丧心病狂的弟弟崔道融,转托玉珍之手,将掺和了毒药的“大力神丸”给哥哥吞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纵欲无度的老崔一夜暴毙。幸福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小道士就失去了入世后的第一座靠山。面对无耻与背叛,小道士没有听从道长“与世无争”的临别劝诫,血脉贲张,他选择了复仇,潜入水中,亲手凿穿了滥情的画舫,让现代版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双双命丧湖底,为师傅报仇雪恨。
以恶治恶,徒手杀生,背弃了道义与修行,小道士自知罪孽深重,在禅寺佛像前长跪七日,闭关思过,以求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打算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续开药铺,重新做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还是来了,麻烦不断,追杀接踵,魅影重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个叫做赵心川(陈国坤饰演)的武林中人,学得盖世武功,即将出师。他来到崔记药铺,想请小道士为他调和一坛上等的名贵药酒,孝敬师傅。一心想学得“九龙合璧”真功夫的小道士,按捺不住好奇心,躲在房檐,观战赵先生与师傅彭乾吾(元华饰演)切磋武艺。徒弟击败了师傅,踌躇满志,转身告别师门。不提防师傅暗箭伤人,死于暗藏了弹簧尖刀的师傅那把黑色雨伞之下——出师之日,即是赵先生辞世之时。大雨滂沱,赵先生死不瞑目。师傅的狠毒与绝情,让小道士目瞪口呆,惊惧交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追凶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赵心川的同门师弟,也就是师傅的亲生儿子彭七子,受到父亲的唆使,追溯药酒的来历,顺藤摸瓜,追至药铺。杀人是为了灭口,彭七子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肉,里面放了毒药,准备药死小道士。结果二人先后中毒,药性发作,面部肿胀,头发倒竖,产生迷幻,决定合计干一回大事,去抢银行,抢道观内的功德箱。一个叫做周西宇的道士(郭富城饰演),一把扫帚,呼风唤雨,出神入化,横扫落叶,以太极之手,舒缓推收,点到为止,轻轻松松便击溃了两个误食毒品的迷途年轻人。志在学尽天下武功的小道士,心悦诚服,拜周西宇为师。在道观习武的短暂日子里,他不可抑止地爱上了一心求子的美丽少妇,情欲泛起,蠢蠢欲动。身怀武林独门绝技“猿击术”、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深藏道观之内的周西宇,竟是一心想独霸武林的彭乾吾苦苦追拿多年未果的同门师弟,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武林决斗又在观内灶台炉火之上精彩上演。周西宇打败了彭乾吾。彭七子在角落里拔出手枪,三枪连发,周西宇命悬一线。弥留之际,周拜托小道士,请师弟查先生(张震饰演)惩处败类,为兄报仇,替天行道,捍卫武林尊严。名躁梨园的大武生查先生,推掉了警察局长赵笠人(林雪饰演)为小妾精心安排的戏曲精彩派对,起身前去寻仇。身兼青龙帮帮主、黑白通吃的警察局长恼羞成怒,设计安排彭乾吾与查先生巅峰对决,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然后伺机一一翦除。查先生取得了胜利,却不打算结果彭乾吾的性命。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亲手杀死向同门挚友开枪的恶小子彭七子。爱子心切的彭乾吾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主动将查先生的长矛插入胸口,自寻死路。警察局长掏出手枪,“啪啪啪”,也是三枪,查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正义重被唤起,彭七子良心发现,与小道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大无畏地迎着警察局长的枪口,向着逃窜的警车狂奔复仇,烈焰升腾,局长葬身火海。尾声处,晨曦中,一只猿猴,睁着清澈的眼睛,满目含情,温柔地凝望着脚下的大地……电影结束了,何安下的江湖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全面抗战已经爆发,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食不果腹,上哪儿去寻求救赎武林、重振江湖的灵丹妙药与独门秘笈呢?何安下——何安下?哪个地方能把年轻道士的身与心安顿、放下呢?
整部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打斗激烈,武打设计新颖炫目,情节曲折离奇,对白语言颇具思想深度,3D制作活灵活现,表演搞笑夸张,形神兼备,笑果不断,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一扫此前观看陈氏《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等系列影片时的沉默与沉重。应该说,这部最新的喜剧电影,开拓了陈凯歌固有电影风格的新路,敢于打破“追求主题凝重、思想至上、陷入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镜头语言近乎嗜洁成癖”的既有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片向着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快速靠拢、主动妥协的转型之路。
然而,边看边想,走出影院继续思考,冷静之后,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甚至是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陈导拍摄的吗?他怎么可以拍成这样?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于新生代导演的轻装上阵与敢尝敢试,陈导的电影一向以干净、凝练、绮丽、追求思想深度、特文艺范儿示人。《霸王别姬》的忧郁感伤,《荆轲刺秦王》的苍凉悲壮,《无极》的空灵玄妙,《梅兰芳》的诗意华美,《赵氏孤儿》的凝重深沉,无不刻上了陈凯歌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标记。世界在变,社会心态也在跟着变,观众的欣赏口味愈益分化。除早年的《霸王别姬》获得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外,后来陆续推出的几部电影,市场票房并未收获预期,口碑莫衷一是,吐槽铺天盖地,呛声简直可以把这位身材伟岸的老汉给淹没了。吃了很多的堑,智慧自然也跟着见长了许多。我从百度上得知,陈导今年已经63岁了。3年前,筹拍这部影片时,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人生六十从头来”,这一次,他决定放低身段,敞开心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广大观众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扎扎实实地投身于当代最可爱的观众群热情的怀抱了!endprint
你们不是嫌我太冷么?太绷着么?太端着装么?太文艺范儿么?太喜欢不厌其烦地说教么?好!这一回,我都听你们的!你们喜欢什么,我就来什么!
于是,剧本的选择,咱选武侠的,天马行空,动感十足(《道士下山》一剧,根据徐皓峰同名传奇小说改编);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远不近,别人的成功之作,都是安排在晚清民国,咱也这么安排;色情、暴力、悬疑、伦理颠倒、暧昧的呻吟、床戏、凶杀、复仇、帅哥、美女、高颜值、西门庆、潘金莲、懦夫、遁世的英雄、青春期的道士、抽大烟的犯了错的公子哥、中毒变形面目狰狞的鬼脸、一心想怀上孩子不惜勾引出家人的美丽少妇、唱着昆曲鸟笼养鸡欺兄霸嫂的败家子、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老方丈、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消极避世退隐江湖的侠客、与世无争行走梨园的大武生,还有时下议论纷纷容易吊起大众普遍好奇之心的公共话题“基情、出柜”,专横无能、黑白两道的警察局长,阴险狠毒的武林恶棍,上天入地空穴来风的武功秘笈,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影射官场权力场名利场争权夺利人情之风裙带之风不正之风泛滥的“父子兵”、“情人档”、“门客网”的现实桥段等等等等——三教九流,世间百态,包罗万象,盘根错节,信手拈来,复制粘贴,改装加工,飞禽走兽,鲍鱼鱼翅,人参海马,佛跳墙,一锅煮——总之,观众要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拍得好看,就是要观众发笑,就是要引起大众人群的观影冲动,买票看戏。至于吐槽,甚至是呛声骂声,咱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挨骂挨批挨板砖的心理准备!——“我是功成名就、大名鼎鼎的陈导,我怕谁?我是一个决心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准备换个玩法的陈导,欢迎拍砖,欢迎吐槽!”——自黑、低调、从俗、商业化到了这般田地,先前苦心经营、苦心孤诣打造无数好剧的有着“强烈人文意识与文化担当”的陈大导演,这回似乎是豁出去了!
至《道士下山》一剧2015年7月3日正式面世,陈导已然面貌模糊,甚至有些陌生,我们几乎快要不认识他了,如同何安下辛辛苦苦将观中落英清扫归堆,周西宇只消扫帚一挥,落花便重又泛滥开来,铺满院落一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这个意思么?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这又能全怪他老人家一人么?不能的,社会环境变了,文化生态变了,与其总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主动迎合,一锤子买卖,行就继续,不行咱紧急刹车!
然而,如同潜入虎穴狼窝的杨子荣,再怎么乔装打扮,化作了土匪流寇,打入威虎山,骨子里,终是难掩其英雄本色——这个比喻,其实讲的就是拍摄了这部商业媚俗喜剧电影《道士下山》的总导演陈凯歌先生。您可千万别小瞧了化作街头帮闲体验生活的大家贵族那份举手投足间掩抑不住的骄傲与孤高,您可千万别低估了陈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漫“寻根之旅”的顽强与执着——真正的思想者,从来不曾低下他那桀骜不羁的高贵的头颅;跋涉者,从来不曾因为路边一朵无名的鲜花绽放或是荆棘铺满而轻易停下脚步、绕道而行甚或退回原地!
不信请看,请您仔细地琢磨琢磨: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武侠色彩浓厚的剧本?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在清末民初?为什么要选择用一个走出观门的年轻道士的角度来看世界?为什么武林中人从来相互倾轧却中华武术之魂始终深植世道人心、“和平尚武”的精神大旗从来屹立不倒?为什么善行美德、侠义英雄一再受挫、恶人猖獗横行胆大妄为却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老祖宗千年切磋演练、薪尽火传的盖世武功,到了山河沦陷、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为何却不能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为什么总是敌不过洋人的三声枪响?鱼龙混杂的江湖,一旦与专横昏庸的权贵阶层相互勾兑、妥协,将会生长出怎样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恶之花”?拯救武林、行侠仗义、匡时济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为什么总是三教九流、普罗大众们的出生入死与不惮前驱?出世与入世,得道与失道,养身与修行,正义与邪恶,儒道佛与生死场,小人物与大社会,冷兵器与热火器,民族性与世界性,尊严与苟且,亲情与大义,破坏与重构,毁灭与捍卫,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融合,回归与创造……这林林总总,都可以在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化的注脚。
剧中,多段经典的台词,艺术化地传递出了导演的价值观与创作观,强化了这部作品所冀望臻达的思想主题:比如老崔在湖边与小道士关于“人生苦短、行乐需趁早”的对话;老方丈(王学圻饰演)掷瓢于地、以葫芦瓢随意乱转暗喻命运无常、人生要随遇而安的临终关怀的话语:“命运就像那瓢一样,触着即转。上天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应看淡人生悲喜,顺应时序交替,“要是悟到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老方丈劝导以恶治恶后被噩梦纠缠、不得心安的小道士:“跪遍了天地万物,请求宽恕。可还是安定不下自己心里的恶念”,“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面对坏人当道、正义失声、集体缄默的社会颓局,愤怒无助的查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贯穿全剧的关于“道”之精神与要义的多维度阐释:“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道并非艰深难懂、遥不可及,寻道之路也并不是一定要遁入空门,“真正的道,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它最后就在平常人的日子里”,“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以飞鸟归巢为喻,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善念,“飞出去觅食的鸟儿,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回到巢中,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力量”——弘扬正气,强调担当,呼唤责任,播撒博爱,抚慰人心,劝导善行,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道为我所用,我为道所存——这样,正义与理想的光辉,便通过这一段段合情入理、娓娓道来的带有浓厚哲学思辨色彩的对白,悄然照进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田,寓教于乐,启人心智,川流敦化,言近旨远。——“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一部生动的道德教科书”,是之谓也。
还要提及的是:陈导对中华戏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稍加回忆比照,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与戏曲有关。2014年12月21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部长的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隆重上演。在池座靠后的观众席中,我有幸看到陈导与担任《道士下山》一剧总制片人的他的明星夫人陈红女士一同在观看该剧。陈导常常能从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中借鉴、吸收“典型化、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矛盾冲突急剧化”的营养,并巧妙地加以糅捏、整合,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他的艺术主题的实现。为什么将惩治恶行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叫做“查先生”的梨园中人?这是因为这是一部新式武侠大片。他要借此来致敬一位新武侠精神伟大的书写者与传播者,那就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金先生本名查良镛);房祖名在剧中饰演彭七子一角,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闻一多先生那首向归之心始终不辍、深情呼唤中华民族儿女大团圆的《七子之歌》;巧妙安插彭七子抽大烟、怂使小道士去抢功德箱,彭乾吾临死前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甘愿子债父还;彭七子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加入复仇的队伍等桥段,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龙太子”曾经有过的令人着急的往事——这些,既体现了成龙先生父子直面问题、真诚坦率的可贵品格,也折射出该剧创作团队善于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移花接木、以期吸引观众眼球、提供公众谈资的智慧与机心——一切耐人寻味,一切又水到渠成,莞尔之余,引人沉思——高明的导演,好比一流的厨师,总能看常人所惯看,取路边随手可摘,稍加佐料,便能烹成可口的菜肴。
“看见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那种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侵害、践踏万物生灵的举动,都是有违“道”的精义的,皆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人云亦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墙头草与拨浪鼓,也是很难企及天地大道与宇宙真谛的。还是《道士下山》说得好:“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愿做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努力追求大道直行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又力所能及传递、播撒爱心、美德的人!
122225闫宛昊
在毛概课上,我们看了电影《邓小平》。短片从1975年,邓小平身负重任第一次主持党中央工作,并对全国各条战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迅速扭转了党政军工作中的困难局面开始向我们讲述他的事迹。
回首那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的历史,十年的**,十年的发展建设停滞,各种错误思想的充斥和四人帮的横行霸道,终于在1976年被画上了句号。这段惨痛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几位国家领导人的相距去世,无疑给问题的解决雪上加霜。在这关系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千钧一发时刻,小平站了出来。
他首先从人民的思想认识着手,端正他们的错误认识,纠正文革以来他们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了要客观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并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促使了全国范围内兴起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极大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之前接触邓小平,我往往只从课本触摸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观看影片后,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小平同志作出一步成功的决策——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是毋庸置疑的政策,在当时那个中国“红色革命”时代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重重。随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结束,小平同志恢复党内工作,面对神州大地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首先做的工作即是为知识分子平反,画面中“文革”被下放农村改造思想的知识分子,听到这一消息,我从他们表情上看不到有多么兴奋,可是我却看到他们的内心留着热泪。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刚开始,小平幽默诙谐的话便把会带入正题“这次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学学习,外行管内行,总是要学才行”。经过几次成功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会议和决策,如恢复高考、为知识分子平反、拨乱反正等,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中国的教育逐渐走上正轨。
当《人民日报》社论员发表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时,全国各地议论纷纷,认为这是违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和胡耀邦针对党内外人士和群众对文章的犹豫和徘徊的时候,发表意见“高个子顶不住,矮个子来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信心,随即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极大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这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富裕的时代。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
1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他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在一次思想概论课上观看了《邓小平》,发现原来历史记录片也能让人感动。
原来对于邓小平的生平并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邓小平为中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观看《邓小平》这部电影,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小平您好!”一句好亲切的呼唤,正是这一句只有短短四个字的话语中,却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尊重和热爱。邓小平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比敬重与感恩的四个字。现在我来谈谈对《邓小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 的全是老百姓。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才不会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
三起三落后,邓小平重新接管国家事务。这时的中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中国。阶级斗争让中国落后了几十年,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建设好四个现代化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做的。所以他在党内提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人走向考场,为了知识,也是为了自 己和祖国的未来。
后来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当他看到年轻人操控电脑时,感慨地说:我要多握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也很重要。你们把科技搞的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不光我高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都高兴。老人家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仰,他呼吁年轻人要投身科技,搞出先进的,新的科技,这样我们国 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影片的开头,通过一组长镜头,展现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平你 好”出 现 了。我 想,这不 仅 仅 是几 位 北大学子的激情之作,更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与谢意。没有他,没有 改 革开 放,就不会有今天 的 中 国,很 多人 的 命 运 也 将 被 改 写。有 了 他,农 民 才 能 实 现 “耕 者 有 其 田 ”的 梦 想,不再 缺 衣 少 食;知 识 分 子 才 能 摘 掉“臭 老 九”的 帽子,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无数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等所谓出身有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昂起头做人。
纵观全片,有无数场景让人感慨万千,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些画面。虽然它只描绘了邓小平一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从那些诸如视察,开会等看似稀松平常的场景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属于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活力,那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渗透到了全社会、全民族之中。人们在反思,反思“文革” 之祸,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悲情岁月。正是这种反思,使文学迎来了自 1949年以来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曾经一度死气沉沉的社会浸润在了诗歌的甘霖中,大学 校 园 诗 意 盎 然,诞 生了一种 被 称 为“朦 胧 诗”的 新 诗,涌 现 了 舒 婷、顾 城、北 岛、海子这样的著名诗人,他们轻轻的吟唱,大家都在和音。此时,“文革”虽已成为过去,但阴魂依旧未散,人们身心的伤痕依旧在,文学成了众人修复伤口的一剂良药,“伤痕文学”诞生了。它记录了一代人被耽误的青春,“上山下乡”带来的戏剧化的命运转折,笔尖流出的是绿色的青春、血色的浪漫、灰色的人生。一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迫停笔的文学大家也重新拿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笔,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用看似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控诉,忏悔与思考,如巴金的《沉思录》《随想录》等。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树立了一个丰碑。
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
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记录着中国蒸蒸日上走进新时代的足迹。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阔步走进新时代。今天,当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当中国展开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显出万马奔腾新气象的时候,我们也更加怀念春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电影《看上去很美》则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在影片中, 在方枪枪这个五岁孩子的眼里, 从进幼儿园开始, 烦恼似乎就接踵而来——
每天要自己穿衣服;
要按时上厕所;
要得小红花;
要听老师的话……
所有老师都觉得是他不听话、不上进, 没有人去关心他, 只知道强迫, 只讲求统一。压抑的环境, 冷漠而势利的老师, 方枪枪失望了, 他将老师想象成妖怪, 煽动大家反抗。
看完这部电影, 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教师对孩子的爱与宽容是多么重要。在教育工作中, 爱是永恒的, 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地何年代, 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 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 都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 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
在影片中, 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 他的劣行不可救药, 可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老师要学会宽容孩子的缺点, 尽量淡化孩子的错误, 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当他们犯错时, 老师可以先“冷处理”, 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 让他随时能体验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和关爱。
方枪枪刚到幼儿园时, 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红花, 他也曾经努力过, 真心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朵小红花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 他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但是老师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 对他怀有偏见, 方枪枪唯一得到的一朵小红花, 却是因为某个领导来看自己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方枪枪在一个人受人冷落时, 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引起别人的关注, 所以, 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 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 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 或者有亮点的时候, 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去了解、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 加以引导、帮助他, 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方枪枪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 我们要给他时间, 等他绽放, 倾听花开的声音。
给孩子的爱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 赞美孩子的亮点。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 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 特别的孩子的亮点也许埋藏得更深, 需要老师善于捕捉, 用平凡细微之处洞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肯定, 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老师们不断重复着一个词:“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孩子们被机械麻木地制约着, 孩子们的天性被扼杀了, 远离了童真、快乐和自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 我们是否会对孩子的讲话不屑一顾, 对孩子的进步视而不见, 却紧紧抓住孩子成长中的小问题不放?是否讥讽过自己孩子的一些弱点?是否曾经在外人面前骂孩子甚至打孩子?是否曾经拿孩子的短处与同事孩子的长处对比?是否因为孩子达不到你的标准而对孩子说了太多的“NO”?
龙应台在《孩子, 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 慢慢来。”
要知道的, 我们已经失去了探索精神, 但是孩子没有, 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充满好奇的。每一个孩子, 都是一张正在展开的绚丽而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乏欣赏的价值, 缺少的是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目光。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 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埋怨、叹息, 而要更多地去发现、欣赏、引导, 并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发展。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会谈。邓小平笑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
邓小平听后笑了起来,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了起来。
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十分喜欢。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当布什首先转达对他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身体不如我好。”
随即,布什问,她也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吸烟危害健康。为此,家人十分替他担心,为他作出了种种限制性安排。
1986年9月2日,他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烟。华莱士也要一根,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
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邓小平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原来,邓小平知道抽烟是坏习惯,于是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和睦温馨的家庭“强加”给自己的限制。
1988年4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充满热烈气氛。
邓小平健步走上去与来访的阿基诺夫人握手,并说:“欢迎你,我很高兴见到你。”
双方入座后,邓小平说:“我抽烟啦。”阿基诺夫人说:“我不能对您说不能抽,因为我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但在菲律宾,我们内阁开会,不许抽烟。”邓小平说:“这次人大我违反了一个规则,我习惯地拿起一支烟来,就有一个代表递条子,提出批评,只好马上接受,没有办法。”说完,双方都爽朗地笑了。
1989年以后,邓小平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从这以后,出于健康的考虑,他开始戒烟。对于一个有长期“烟史”的人来说,戒烟无疑是一件要有坚韧不拔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邓小平终于忍痛割爱,戒烟取得了成功。
刚开始的时候,烟瘾上来了,邓小平似乎觉得心里发慌,又似乎觉得若有所失。为了不使戒烟半途而废,他就吃鱼皮花生,以求转移注意力。一天,两天,两个月……他逐渐把烟戒掉了。
说起邓小平的抽烟、戒烟,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呢。
戒烟趣闻之一: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该书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高度评价,也介绍了他在与邓小平会见中,反映邓小平性格与特点的一些趣事。
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我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戒烟趣闻之二:
邓小平戒烟的趣事还有一例: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天下午,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邓小平投过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便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吸起来。坐在台下大厅中间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于是商量后决定向邓小平提出意见。
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
邓小平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烟熄灭了。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推荐阅读: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邓小平》观后感12-01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09-30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11-17
百年小平观后感09-28
邓小平讲话05-28
邓小平题词10-09
邓小平论教育10-30
邓小平南巡讲话11-23
读邓小平传记有感06-25
邓小平故事5个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