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集体合同条例(精选5篇)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
稿源: 沈阳日报 2014-11-07 08:28
(2014年8月27日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4年9月26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沈阳市集体合同条例》由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4年8月27日通过,已经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4年9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4年11月15日起施行。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10月22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协商行为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职工一方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进行集体协商和订立、履行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劳动关系有关事项,通过集体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应当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进行平等协商。
进行集体协商和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平等、合作、诚实信用、兼顾双方合法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协商和订立、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市)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用人单位代表组织或者用人单位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集体协商、订立和履行集体合同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用人单位工会在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时,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用人单位代表组织,应当引导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集体合同。
第二章 集体协商
第八条 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协商,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产生各自的协商代表,由协商代表开展集体协商。
双方协商代表的人数应当对等,一般每方三至九人,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双方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第九条 已经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也可以在本单位工会指导下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本单位其他协商代表担任;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上级工会指导职工自荐或者民主推荐,并经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中应当有相应比例的生产一线岗位职工代表;女职工较多的,应当有女职工协商代表。
用人单位行政负责人、控股股东、合伙人及其近亲属、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不得担任职工一方协商代表。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一方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书面委托的本单位其他协商代表担任。
专职或者兼职工会工作人员不得担任用人单位一方协商代表。
第十一条 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担任本方的协商代表,但其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人数的三分之一,履行职责的权限以委托书的授权为准。
双方应当自同意协商之日起十五日内产生协商代表,并书面告知对方。
双方协商代表一经产生,应当向全体职工公告。
除与对方串通损害本方利益以及其他不适合代表本方的情形外,无正当理由,双方不得更换本方的协商代表。更换协商代表,应当遵守本条例规定的代表产生程序,并在更换后书面告知对方。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总工会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安全生产管理、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员中聘任集体协商指导员。
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用人单位代表组织可以从相关专业人员中聘任集体协商顾问。
第十三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征求本方人员意见,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回答本方人员询问;
(二)参加集体协商;
(三)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四)遵守双方约定的纪律,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协商代表履行职责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确定。
协商代表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免除其职务、降低其职级。
第十五条 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均可以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已经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工会代表职工向用人单位一方提出集体协商;用人单位一方要求进行集体协商的,应当向本单位工会提出。
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职工推荐的代表向用人单位一方提出集体协商;用人单位一方要求进行集体协商的,可以向本单位职工直接提出,也可以向上级工会提出。
职工和用人单位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
第十六条 集体协商双方在正式协商前应当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一)确定协商的时间、地点、记录人员;
(二)拟定本次协商事项的具体内容;
(三)收集与本次协商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四)听取各有关方面对本次协商的意见和建议;
(五)了解与协商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
(六)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第十七条 集体协商主要采取会议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取会议形式的,应当采取会议形式。
会议由协商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提出协商的一方应当就协商事项的具体内容作出说明。
会议应当做好记录,双方首席代表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双方可以就协商事项,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说明。
第十八条 双方就协商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经双方首席代表同意,可以中止协商。中止期限及恢复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由双方商定,但中止协商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十九条 集体协商期间,职工与用人单位应当维护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采取任何影响生产、工作秩序或者社会稳定的行为。
第三章 集体合同
第二十条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事项订立集体合同或者就其中某一项订立专项集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四)劳动安全与卫生;
(五)保险和福利;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七)职业技能培训;
(八)劳动合同管理;
(九)奖惩;
(十)裁员;
(十一)集体合同期限;
(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处理办法;
(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五)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内容。
集体合同内容与专项集体合同内容不一致的,以专项集体合同内容为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制作并公布集体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一条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应当就集体协商的情况和集体合同草案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作出说明。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获得通过,并由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将讨论通过的情况书面告知用人单位一方。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双方首席代表应当在集体合同文本上签字。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十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市或者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市或者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自第十六日起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集体合同生效日期为《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盖章确认的日期;提出异议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自收到《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后,可以就提出异议的事项重新进行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再报市或者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第二十三条 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按照集体合同执行。
第二十四条 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的期限一般为一至三年,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
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双方均可以向对方提出重新订立或者续订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解除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
(一)双方协商一致的;
(二)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特别规定
第二十六条 区、县(市)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用人单位代表组织或者用人单位方面代表进行集体协商,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区域性集体合同。
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区域性集体合同对本行业或者本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二十七条 下列涉及本行业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可以进行行业性集体协商:
(一)本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本行业工资的调整幅度;
(三)本行业同类工种的定额标准;
(四)本行业各工种、岗位的劳动安全和卫生标准;
(五)本行业各工种、岗位的职工培训制度;
(六)本行业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七)其他需要进行行业性集体协商的事项。
具备条件的行业,可以在市级区域内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第二十八条 下列涉及本区域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可以进行区域性集体协商:
(一)本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本区域工资的调整幅度;
(三)本区域各工种、岗位的劳动安全和卫生标准;
(四)本区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五)其他需要进行区域性集体协商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进行行业性或者区域性集体协商,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行业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联合工会选派并经公示后产生。首席代表由行业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联合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用人单位一方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代表组织选派并经公示后产生,也可以由本行业或者本区域内用人单位通过民主推举或者授权委托等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用人单位代表组织的负责人担任或者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选产生。
第三十条 进行行业性或者区域性集体协商时,双方出席的协商代表不得少于本方协商代表总数的五分之四。双方协商一致形成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行业或者区域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职工代表半数以上同意,草案获得通过。审议通过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经行业或者区域内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盖公章确认。
行业性或者区域性集体合同由行业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联合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代表组织或者用人单位方面代表订立,并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代表组织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十日内,将行业性或者区域性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自第十六日起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集体合同生效日期为《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盖章确认的日期;提出异议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五章 监督与争议处理
第三十二条 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应当派出同等数量的代表共同组成集体合同监督小组,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各自以书面形式向本方首席代表汇报,双方首席代表应当认真研究处理。
集体合同监督小组应当将集体合同履行的情况每年至少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通报一次。
第三十三条 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因集体协商或者订立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协商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相关各方共同协商解决;未提出申请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
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束。期满未结束的,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并应当向争议双方说明延期的理由。
第三十四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的;
(二)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
(三)未提供或者未按时、未如实提供集体协商和订立集体合同所需资料的;
(四)用人单位阻碍上级工会指导、帮助下级工会和职工进行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
(五)未按照规定报送集体合同文本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沈阳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近日获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条例从经费保障、预防和康复、基本生活标准和公共服务优惠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规定,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彩票公益金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留成的彩票公益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条例对完善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体系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其中明确,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完善产前检查制度,预防残疾的发生;应当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新生儿可能致残病种筛查实行免费制度,对六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和贫困家庭八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抢救性康复;应当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配备康复基本设施和专业人员,开展康复工作,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基本服务。
(2005年7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
《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5年7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7月22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集体协商代表
第三章 集体协商内容
第四章 集体合同订立
第五章 集体合同履行
第六章 管理和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选派代表进行集体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六条 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集体协商代表
第七条 本条例所称集体协商代表(以下简称协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人员。
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对等,一般为三至十人,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征求职工意见后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或者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协商代表担任;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协商代表民主推举产生。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派。
用人单位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者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协商代表担任。
第十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一方可以委托本单位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参加协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三分之一。
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 协商代表产生后,应当在集体协商前在本单位公布。
第十二条 协商代表履行职责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确定。
第十三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集体协商,真实反映本方意愿,维护合法利益;
(二)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
(三)提供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四)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及时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生效的集体合同;
(六)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集体协商双方应当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协商代表有义务维护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协商代表应当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 集体协商双方均可以更换本方的协商代表。协商代表的更换应当按照代表产生的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协商代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占用工作时间的,视为提供正常劳动。
第十七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职工协商代表的工作岗位。因工作需要确需变更协商代表的工作岗位,应当事先征求本单位工会的意见,并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第十八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协商代表本人要求顺延劳动合同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将其劳动合同期限顺延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
第十九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三章 集体协商内容
第二十条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内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四)劳动定额;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
(六)补充保险和福利;
(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八)职业技能培训;
(九)劳动合同管理;
(十)规章制度;
(十一)职工就业保障;
(十二)集体合同期限;
(十三)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
(十四)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十五)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六)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制度;
(十七)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劳动报酬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资水平及调整办法;
(二)工资支付制度;
(三)加班工资基数、病假工资、休假工资等特殊情况的工资支付;
(四)其他分配办法。
第二十二条 工作时间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时制度;
(二)加班、加点办法;
(三)特殊岗位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三条 休息休假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周休息日安排;
(二)实行非标准工时制职工的休息日安排;
(三)带薪年休假及其他假期。
第二十四条 劳动定额标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生产定额的确定及调整;
(二)计件工资标准的确定。
第二十五条 劳动安全与卫生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二)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五)职业健康体检。
第二十六条 补充保险和福利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补充保险的种类、范围、标准;
(二)福利制度和设施;
(三)职工健康体检;
(四)医疗期、停工留薪期的延长及其待遇;
(五)职工亲属福利制度;
(六)法定公益金、福利费的使用方案。
第二十七条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三)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
第二十八条 职业技能培训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规划;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三)保障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管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
(二)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的条件;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四)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五)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十条 规章制度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纪律;
(二)考核制度;
(三)奖惩制度。
第三十一条 职工就业保障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招收录用人员的程序;
(二)裁减人员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章 集体合同订立
第三十二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
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内给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一方就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裁减人员等事项要求集体协商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第三十三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协商代表在协商前应当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一)拟定集体协商议题。集体协商的议题可由提出协商的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的代表共同起草;
(二)协商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
(三)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议题的意见;
(四)收集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协商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
第三十四条 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
第三十五条 集体协商会议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一)宣布会议议题和会议纪律;
(二)提出议题一方的代表,就议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出说明;
(三)协商双方就协商事项开展讨论;
(四)双方首席代表归纳讨论意见;
(五)双方首席代表在集体协商会议记录上签字。
集体协商过程中的临时提议,取得对方同意后,可以列入协商程序。
第三十六条 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第三十七条 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出现事先未预料的情形时,可以中止协商,双方应当协商确定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中止协商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三十八条 经集体协商双方协商一致的,形成集体合同草案。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并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第三十九条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的首席代表签字,并自双方签字之日起十日内,由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自备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五章 集体合同履行
第四十条 集体合同一经生效,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履行。
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对方通报,协商处理。
第四十一条 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建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集体合同一方或者双方每年至少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报告一次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
(一)双方协商一致的;
(二)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订立集体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因不可抗力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程序。
第四十三条 集体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续订的要求,双方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协商续订集体合同。
续订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订立程序。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合同终止:
(一)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二)集体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三)集体合同期满后,一方不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
第四十五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六章 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报送集体合同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首席代表和协商代表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居民身份证号码;
(二)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
(三)集体合同正式文本;
(四)注册登记证明。
第四十七条 集体合同双方经协商变更集体合同相关内容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四十八条 集体合同双方依法解除、终止集体合同,应当自解除、终止集体合同之日起十日内报送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九条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的书面申请;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协调处理。
第五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结束协调处理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五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就某些协商事项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将继续协商的有关事项予以载明。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变更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工作岗位的,应当恢复其原工作;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解除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原劳动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给职工一方协商代表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拒绝或者拖延进行集体协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五条 因集体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导致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及时改正,集体合同继续履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集体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和监督集体合同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区域、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用人单位推选的代表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件编号:163797
关于《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草案)》的说明
2004年10月19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肖明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托,就《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集体合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法》和《工会法》对此都作了原则性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由职工与国家之间向职工与企业之间转变;多种所有制、各种经济主体的出现,使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增多。要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突出的劳动纠纷和劳动争议,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在企业中广泛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调整劳动关系。
我省的集体合同工作10年前已开始起步;推进力度较大,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省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江苏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规定》,对促进我省集体合同工作的开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出台了《集体合同规定》,对集体合同作了一些新的规定。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集体合同工作的领域、对象、内容和方式还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我省集体合同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在一些新的经济组织、经济主体中(如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等),推行集体合同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一些已建立集体合同的企业中,还存在着协商机制不健全、集体合同不规范、不履约行为难追究等问题,需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解决。同时,近几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开展区域、行业内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也需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规范。
因此,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集体合同工作的需要,在国务院部门规章和省政府规章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适度创新,制定我省的集体合同条例,体现江苏的地方特色,为推进集体合同工作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法律保障,十分必要。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鸿生等1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的议案”,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和重视。2003年,集体合同条例列入本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和2004年常委会立法计划。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即会同省总工会一起,对法规起草工作进行研究,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和资料,总结全省各地成熟经验和做法,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今年3月,省人大内务司法委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成立了法规起草小组,着手进行工作,起草《条例(草案)》初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也派出有关人员参与工作。起草小组有关人员先
后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淮安、南通等地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地方总工会、基层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职工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到近年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的陕西、四川等省进行学习考察。经过大量调研和多次讨论,对《条例(草案)》初稿反复进行推敲、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9月,我委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送各市人大和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又几次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条例(草案)》委员会审议稿。9月29日,内务司法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进行了审议。现在,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条例(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条例的适用范围。
集体合同立法宗旨在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因此,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都应当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在我省,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重点在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根据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与职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法律服务、科技研究等领域,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国务院已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将这类既非企业又非传统事业的经济组织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单位与其所使用的职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双方的利益尤其是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许多方面,需要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加以调整。因此,《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条例。”把企业、民办非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纳入适用范围,是符合我省当前改革和经济发展实际的。
(二)关于平等协商。
《条例(草案)》所称平等协商,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就签订集体合同事项进行商谈的行为。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必经程序,同时也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平等协商主要采取召开协商会议的形式,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进行协商。为增强可操作性,《条例(草案)》第二章分别对平等协商要约的提出、平等协商的内容、平等协商代表、平等协商会议、平等协商的结果等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平等协商代表部分又突出了双方代表的人数、产生和递补程序、权利义务、协商代表的保护等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平等协商的程序,加强对平等协商代表的保护,使平等协商更好地反映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真实意愿。
(三)关于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
《条例(草案)》所称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职工方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职工方就劳动关系的某项内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条例(草案)》第三章对集体合同草案的起草、合同的期限、合同草案的讨论通过、合同的报送审查公布、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等作了具体规定。为突出对职工经济权益的保护,《条例(草案)》第十九条规定,“双方应当每年就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和工资分配办法等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或者签订集体合同附件。”对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例(草案)》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双方协商变更和解除,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法定变更和解除。为确保变更和解除集体合同的严肃性、合法性,《条例(草案)》对变更和解除合同的程序作出了严格限制,第二十六条规定“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四)关于区域、行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
所谓“区域、行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是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和行业工会组织,代表本区域、本行业的职工与用人单位代表或者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对区域和行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具有约束力的集体合同。设定区域、行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乡镇、街道以下经济组织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问题。乡镇、街道以下的经济组织,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人数少,单个企业难以或无法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虽然法律已规定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可以民主推举自己的代表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但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由区域、行业工会代表这部分小企业的职工,与用人单位代表或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实践证明切实可行,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小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偏低、安全卫生条件差、缴纳社会保险少等职工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规范和继续推动这项工作,《条例(草案)》专设第四章,用特别规定的形式对区域、行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了具体规定。
(五)关于集体合同的审查。
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集体合同对签约双方具有法定约束力,它的首要原则就是合法性。集体合同的双方主体资格、协商程序和内容的合法性直接决定着集体合同的效力。《劳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这一规定赋予了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职责。我省和外省的实践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双方主体资格、协商程序、集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不仅可以确认集体合同的效力,还有利于集体合同的履行。因此,《条例(草案)》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查集体合同,并对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一条对审查程序又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六)关于三方协商机制。
处理劳动关系纠纷,国际上通行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由政府、劳动者、企业(雇主)三方代表组成劳动关系协调机构。近年来,借鉴这一有益经验,我国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国家和省都下发了有关文件,推行三方协商机制。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分别代表政府、职工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重要事项,研究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问题,协调处理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争议,指导检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涉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方面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从源头上、总体上对劳动关系加以调控和规范,切实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目前,我省的省、市、县三级已普遍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总体运作正常,在指导协调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劳动关系的重要事项、解决劳动关系双方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条例(草案)》第七条对三方协商机制作了规定,第三十六条对具体工作作了规定。
(七)关于法律责任。
为保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法定程序的严肃性和集体合同的履行,《条例(草案)》专列第六章设定了法律责任,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作出了追究相应责任的具体规定。《条例(草案)》第三十七条列举了五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区别不同程度,设定不同的处罚措施和罚款数额。有关罚款数额,主要参照了陕西、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有关省法规的规定。《条例(草案)》第三十八条对侵害协商代表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扣发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打击报复、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等,分别规定不同的处罚措施。这些条文主要参照了《江苏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外省地方性法规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章的规定。
(参考文本)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女职工在创建和谐企业、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中华全国总工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辽宁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沈阳市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和程序,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
本合同由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与公司行政双方集体协商达成一致而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公司和公司工会。在合同有效期内,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换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更换,均不影响本合同的执行。
第三条
本合同对签订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第四条
公司与职工个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女职工特殊权益条款的标准,不得低于本合同的规定;低于本合同规定的,按本合同标准执行。
第二章
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保护
第五条
有女职工10人以上的公司应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按规定配备女职工干部。
第六条
公司支持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参与民主管理,职代会中女代表比例应与公司女职工比例相当,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代表应参加公司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全过程。
第七条
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参与公司改革和劳动用工等政策的制定,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依法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第八条
公司在岗位竞聘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职工或者提高对女职工的录用标准。公司进行改制时,对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原单位女职工,不得无故拒绝使用和聘用。
第九条
公司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职工参加政治、业务、技术培训和各种文化活动,享有与男职工平等的权利。
第十条
公司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入党、提干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
第十一条
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果占用工作时间,公司行政应予以支持,创造必要条件。
第十二条
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8日),女职工放假半天。
第十三条
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第十四条
公司应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对在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职工给予特殊保护,并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情形除外。
第十六条
对从事高空、低温、冷水、野外流动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暂时调整安排其他工作,或给予公假一至二天;对其他工种的女职工因月经过多或痛经不能坚持工作的,经医疗单位证明,企业可给予休假一天。
公司应定期发放女职工卫生用品或适当发放卫生费用。
第十七条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不能胜任原工作的,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单位证明,应予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它工作;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经常弯腰、攀登、下蹲、抬举等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的作业。不得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及从事夜班 工作。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每班应给予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坚持工作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批准,可休产前假六十天。休假期间,其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有两次以上自然流产史的怀孕女职工,所在单位安排其工作时,应予适当照顾。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劳动定额的,应相应扣除劳动定额。
第十八条
女职工生育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八天;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符合晚育年龄(女职工年满二十三周岁)、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在规定期内采取节育措施者,增加产假六十天。产假期间其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十九条
女职工接受节育手术后的休息时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地方规定的休息时间高于国家规定天数的,按当地的规定执行。如因避孕节育措施失败而终止妊娠手术后,应按规定给予休息,休息期间其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医疗单位诊断为体弱儿的,可延长哺乳期限,但最多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一条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公司不得安排其从事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夜班劳动,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上班确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休半年的哺乳假,其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第二十三条
对患有症状严重的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经县级以
上(含县级)医疗单位证明,公司应给予照顾,适当减少其工作量。
第二十四条
公司按照计划生育有关规定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第二十五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六条
公司按照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对接受节育手术的女职工给予相关的假期,报销手术费用。
第二十七条
公司应每年为女职工安排妇科病的专项检查,并建立女职工健康检查档案。
第三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八条
工会及其女职工委员会应引导广大女职工积极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信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爱企如家。
第二十九条 公司应严格遵守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本合同各项条款规定。
第三十条
对本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随同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一并进行。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每年将本合同履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三十一条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合同所指“公司”为公司本部。
第三十三条 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审议通过本合同草案,应有三分之二委员或女职工出席,须经半数以上委员或女职工同意,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分别代表公司方和工会方签字。
第三十四条
本合同签订后十日内由公司方代表将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自报送之日起十五日内行政部门未提出异议,本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条 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期限为三年。双方应认真履行,非因法定事由或双方协商同意外,不得随意变更、解除或终止。
第三十六条
因客观情况变化,确需变更、解除或终止合同时,双方应通过平等协商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或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第三十八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五份。双方各执一份,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三份。
×××××公司
×××××公司工会
公司法人签字:
工会主席签字: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日期:
【沈阳市集体合同条例】推荐阅读:
沈阳市技术规程11-04
沈阳市医保政策法规10-08
沈阳市国家安全局10-18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数学07-20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作文评析09-10
沈阳市东方电机有限公司10-11
沈阳市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12-19
沈阳故宫分析06-08
沈阳简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