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九教案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几减九教案(精选5篇)

十几减九教案 篇1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课件显示情景图)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有的买气球,有的买风车,有的在猜字谜,有的在玩套圈。

(一)观察具体情景

师: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

(课件显示:还剩几个?)师: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9。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道怎么计算,那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减法计算,而且都要用减几的方法?(减9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十几减9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15-9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1.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选取有代表性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例如:(1)10-9=1,5+1=6(破十法);

(2)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减法);(3)15-5=10,10-4=6(连减);(4)数数,一个一个地减……

(二)学生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时,教师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师小结。(结合板书的方法)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10-9= 1,1+4=6,有的同学喜欢想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减法,有的同学喜欢用15-10=5,5+1=6,有的同学喜欢用15-5=10,10-4=6。这些方法都正确,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三)迁移练习看图列算式:12-9=?

1.小组先交流解决,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通过刚才的计算,现在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圈水果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个圈水果的游戏好不好?(屏幕显示水果)师:请你拿出你的练习题纸,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看谁算得最正确。

学生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做的题放在投影仪上反馈纠正。

四、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第10页做一做 1、3题

六、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方法一:一个一个的减 方法二:破十法 方法三:想加法算减法 方法四:连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师介绍了4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四是连减,先用15减去一个5,再减去4。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个体差异和自身的主体作用。

由于在自身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本课教学时存在以下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4、在巩固练习之后应该留下一点时间及时反馈、纠正,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十几减九》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篇2

《十几减九》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选这个内容做成微课程,有两点原因:一是本节课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又是学习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堪称为“种子课”。因此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二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就为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设计

本节微课是以“立足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设计并制作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逐步适应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将观看微视频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结合,并坚持“自主为主,扶放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学习指导,不仅能掌握观看视频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如下三个部分:①学习指南。在学习指南中,笔者依据教材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定了四个达成目标,并对应四项学习任务,目的是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任务,更清晰明了;在学习方法建议中,笔者设计了三点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扶持性强的建议;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发现自主学习和即将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主动投入自主学习。②学习任务。要想把达成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其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③困惑与建议。这部分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进行记录,以便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制作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授课内容制成幻灯片,并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采用“摆小棒”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视频制作的方式有很多,鉴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笔者先制作了幻灯片,然后再使用软件Camtasia 8.0进行录制,并将视频转化成MP4格式,最后上传到班级主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关的任务。本节微视频时长4分21秒。在微视频的讲解过程中使用第二人称“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如同面对老师一样,增加了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微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直观演示到抽象模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点。设计流程是出示情境—列出算式—探索算法—总结算法。在第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从所处的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第二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有所理解,因此教材的编排重点是在探索算法上;在第三个环节,笔者在微课中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索算法,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在第四个环节,笔者将直观演示“摆小棒”的方法抽象成思维结构图,在这里出示了“连减法”和“破十法”的结构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应用

笔者把制作的微课上传到了班级主页,让学生在学校计算机室进行自主学习,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回收任务单之后,笔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批阅、分析、总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提出:“谁来讲一个数学故事?”学生由于在微课中已经接触到数学信息和问题,所以讲数学故事很容易;其次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时多数学生运用了动手操作摆小棒演示出算法;再次要求小组展示算法并重点针对微课中出现的问题互动答疑;最后学生总结算法,教师强调补充,及时点拨。学生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者通过课前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微视频,课下学生观看微视频,课上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综合训练翻转课堂的方式,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①视频学习形象直观,摆脱了传统单调的信息传递形式,以清晰形象的视频多维度向学生传递信息,提高了信息接收效率。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课前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掌握了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完成了知识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行了知识内化,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答疑实现了知识形成。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反思”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活了学习内驱力,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③学生学习自由度得到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观看教学视频节奏,自由把握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十几减九》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北师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中的《十几减九》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自学教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初步探索“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②通过观看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③通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三的相关习题,能口算出“十几减九”,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讲数学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④通过微课学习、思考及练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四,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①思考质疑:自学教材、完成任务单习题时,及时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观看微课时,当需要思考或完成计算任务时请及时暂停播放视频,完成任务再继续观看和学习。

②操作交流:自学教材,观看视频,拿出小棒摆一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可在班级QQ群内提问交流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困惑与建议”栏目,等待课堂解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2,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围绕主题图“买铅笔”,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

2.袋鼠妈妈的文具店有15支铅笔,小兔子买走9支,还剩几支?怎样列式?

你会计算吗?拿出小棒摆一摆

方法一: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方法二: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3.用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

①个位上只有5颗珠子,要去掉9颗,不够去怎么办?

(                              )

②十位上的1颗珠子代表什么?

(                              )

任务二 登录主页,观看资源

1.观看微课资源,再摆一摆小棒,修正算式。

2.观看微课资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十五减九的计算方法。

我的方法:

计算十五减九,我们可以用破十法:即将“15”分成(   )和(   ),先用(   )减去9得(   ),再用(   )加上(   )得(   )。也可以用连减法:把减数9分成(   )和(   ),先用“15”减去(   )得(   ),再用10减去(   )得(   )。

3.你还有哪些收获?

4.试一试:11-9=      17-9=     (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自学教材后产生的疑问,如果观看微课后还不能解决,可以重复播放微课资源,再次学习后解决自己的疑问,实在不能解决疑问的可写在“我的困惑”一栏里,待课上交流。

任务三 自主训练,自我检测。

1.圈一圈,算一算。

2.10-9=          14-9=         18-9=     12-9=

3.讲一个数学故事,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任务四 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吗?

评委印象

《十几减九》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要初步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九,进而提高观察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冯老师非常明确本节课学生的认知起点,因此通过让学生完成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一知识。

冯老师的设计比较注重目标管理,设计先从分析教材开始,提炼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目标,并用学生能明确看懂的语言来表述,最后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来检测达成目标。

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来看,紧跟达成目标的是学习任务设计,可见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要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冯老师的学习任务设计贯彻问题导向原则,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和算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设计与达成目标相配套,每一个目标设计一项任务进行检测,而任务的设计又是循序渐进的。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冯老师先以教材为支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动手操作,计算十几减九,同时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配套的微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优化计算方法,理解十几减九的算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最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冯老师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方式,将目标管理延伸到了课堂学习中。为了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学生会更认真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这样,就把目标管理贯彻到了整个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课前学习,特别设计了自学教材、动手操作、理解算法的环节,把关注点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为课堂的内化、拓展、协作、交流做了铺垫。

在课堂学习阶段的设计上,微课程教学法创新了“四步法”课程学习方式,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环节,更要设计引导学生内化、提升和拓展知识的环节。学习是否有效,并不取决于学生做多少道题,而是在于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篇3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

我采取了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探究15-9=?你是怎么想的,再动手摆一摆小棒,让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是想9+=15,因为9+6=15所以是6,还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10-9=1,1+5=6,我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经有学生说出来了“破十法”,也没再让学生再多摆几次小棒,多说说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就忙着开始做练习题了,做题时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有的学生说得根本不对,有的学生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做的,对于本节课刚教的“破十法”学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选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2

这是一节课计算教学课程,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备课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授课时,为了引出多样化的算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为可能出现的算法作铺垫。在口算“13-9”时,只有个别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这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问及答案是多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4”。再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不知所言。于是,我让孩子们摆小棒,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题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再帮助学生抽象出口算方法,这样,孩子们的口算方法渐渐丰富起来,有些甚至是教科书上没有出现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来算题……

尽管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只要正确,我都给与肯定。毕竟孩子动脑筋思考了,保护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多彩,只是由于年龄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至于多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老师的引导和孩子的积累想结合,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老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耐心地引导以及学生持久性地学习,逐步使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3

一、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4、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站到讲台上较紧张,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变的比较混乱。

二、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

由于刚开学才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三、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4、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四、我准备这样做: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4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5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小小智慧星等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变枯燥为有趣。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课堂预设与实际偏差比较大,导致压堂。

二、教学评价不够多样,以后要注意。

三、课件演示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出错。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6

这节课我教学的是《十几减九》。让学生先看图,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初步学会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想加算减)。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由于刚开学才两三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

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4、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我准备这样做: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7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

计算教学如何能利用好学具,不为学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学生能借力而学,我想是我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想利用练习一里面的题目再加工一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学生们的实际思维水平,这是我常常犯的错误。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9

《十几减9》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例题和练习第一题,主要是通过操作进行计算,重点让学生掌握3种方法;练习第2、3两题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想家算减”的方法去解答。;最后两题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发现一些规律。

新学期第一节课,有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别是有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规范、完成整的语言表述出来。练习最后一题,从“11-9”一直到“19-9”,先请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他们观察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得数的关系,许多孩子发现了得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这是个能很快说出答案的秘诀,只要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答案了,发现这个规律,孩子们的计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混淆了个位数字加1还是减1,在接下来“十几减8、7”的新课中要加强讲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0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

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王鑫:9+6=15,15-9=6;雷鸣:10-9=1,1+5=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有的同学对破十法还是对新知仅知其然,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1

1、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列式计算。创设相应的情境:

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地引入新课。

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必须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在探究十几减九的算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2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9+()=13 9+()=16 9+()=15 13-()=9 16-9=()15-9=()9+()=18 9+()=14 9+()=17 18-9=()14-()=9 17-()=9(2)12-9=()11-9=()27-9=()(3)听算练习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再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课堂作业设计: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11

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篇5

第1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0页。例1借助直观的游乐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根据图列出算式,并交流讨论“15-9”的口算方法,在第一个层次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空间,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引发思维的主动运作,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结合例题图重点理解“想加算减”和“拆十减”两种口算方法。

“做一做”是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这两种算法,加深对减法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外,还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类似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寻找信息并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体验到计算“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初步感受到“拆十”的最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今天羊村里可热闹了,正在举行“游园活动”。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参加。(课件演示投篮、套圈等活动。)

2.看图提问。

(课件演示懒羊羊卖气球的画面,对话框“我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师:慢羊羊村长要懒羊羊去卖气球,从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有几个气球?(课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算法交流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怎么列式? 生:15-9(板书)

师:15-9等于几呢?李老师要采访一列小火车看看。

师: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请小朋友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组小朋友最聪明。

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 ①数出来的。

②一个一个减去的。

③10-9=1,1+5=6

(破十法)④15-5=10,10-4=6

(连减法)

⑤6+9=15,15-9=6

(想加算减法)

⑥15-10=5,5+1=6(说方法的同时提问:能借助小棒演示你的方法吗?若有请学生上台演示若没有师提问:有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用小棒演示破十法?)

2.尝试应用。

(课件演示:沸羊羊玩夹弹珠,有11个弹珠,夹了9个。美羊羊玩套圈,有16个套圈,套中9个。)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沸羊羊和美羊羊在玩什么。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游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小棒摆一摆。

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演示。

三、巩固练习,熟练方法 1.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2题。)师:请你开动脑筋来圈一圈,算一算。“14-9”(板书)应圈出几个? 生:圈出9个。

师:还剩几个?计算好。独立完成“17-9”(板书)。2.看一看,说一说。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算出了这么多算式。都是十几减9,我们这节课就是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师:你还知道哪些十几减9?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①都是减9。

②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大1.„„

师:我们都是观察小能手,有这么多的发现。为什么得数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1?这“1”是怎么多出来的?(引导学生发现,“1”是10-9得到的。)

师: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4.想一想,用一用

(1)开小火车运用规律快速进行计算

(2)师:羊村的智慧树上长满了智慧果。只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才可以获得,想挑战一下吗?

(课件演示:智慧树上结满智慧果,逐一点击出示题目。)(1)18-9=□?(2)□-9=5(3)17-□=9(4)换奖品了。(课件演示)第一次8分,第二次7分。(9分换一本儿童时代)两次得分够换一本吗?还多几分?

四、总结评价,师生交流

师:在羊村乐园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老师要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问题是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它是学生在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意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当引入15-9=几时,要充分给学生考虑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种萝卜》含反思下一篇:关于依托物业企业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