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精选9篇)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1

——浅谈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摘要:对幼儿的安全保护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健康的特殊价值所决定的。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这是幼儿园安全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应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及技能,使幼儿逐步懂得保护自己及他人。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实施安全启蒙教育、结合日常生活渗透安全教育、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进行安全演习,能更好地提高自护能力,获得自我保护的经验等。

关键词:幼儿园

课堂教学

安全教育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然而,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太神秘了,太好奇了,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多是无意行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的安全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一日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那么,如何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是我们幼教工作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寓教于乐,拓展安全教育知识

幼儿园一直积极倡导“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拓展幼儿安全教育知识,摒弃以往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的安全说教形,应开发一套有效调动孩子学习安全知识积极性的“幼儿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将安全知识教育巧妙揉合进童谣、游戏、情景演练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中,变静态灌输式教育为动态快乐式教育,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面对安全事件时的冷静和自信。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这样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使幼儿认识到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设计安全标志,深入了解安全知识,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象资料,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让安全教育走上常规教学课堂,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将安全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孩子们。

形式多样,强化安全教育氛围

安全教育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和趣味性,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1)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形象生动动画演示出现安全问题的过程,孩子能够感知到安全问题的存在,通过教师的提问、讨论,让孩子获取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在遇到必须独立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2)让幼儿争当“安全小卫士”。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安全小卫士”,每周选出一名小“安全员”负责检查班级的区角、卧室、教师、厕所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告诉老师并在课堂上提醒每位孩子注意某些地方的安全。针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要指出、纠正。“安全小卫士”既要检查别人,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3)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保对子,对子之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体验快乐中增强了安全意识。

模拟预想话安全,拓宽思路思防护

在日常课堂

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就幼儿时期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讲解,并“预想”出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拓宽思路,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处理的办法,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对于孩子想到的处理方法,正确的处理意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不正确的表达或是不完整的答案,可循循善诱让幼儿感悟一番,并开展讨论,让孩子们从中“取长补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让幼儿在说、听、思考的过程中懂得了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

应急演练,随机教育藏课堂

安全知识教育无处不在。课堂集中教育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也应创设幼儿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在各个领域教学活动,提高广大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为了让孩子的知识经验更好的用于实践,老师可以随机开展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孩子们在随机的考验下,更好的切身体会到出现安全事故该如何处理,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以上活动和教学形式,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安全自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同时,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不仅使孩子在娱乐中增强安全意识,更让孩子在玩感悟安全防护知识。安全工作是幼儿工作者的首位,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无论是老师、家长或是幼儿时应当不放松安全这根弦,时刻与安全携手,让平安点缀幼儿亮丽的生活。

新余市城北幼儿园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2

1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1.教师方面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关注安全问题,通常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训练,对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过多要求和重视,加之, 学校不够重视体育课,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随意,对学生要求也不严谨,导致学生未能全面掌握运动技巧,进而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学生方面的原因。如学生着装不符合要求,在体育运动中受限制,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又如学生自控力不足,在竞技性体育活动中情绪失控跟同学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等。3.教学环境方面的原因。 主要就是指体育教学器材的安全性,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或是不重视的问题,很少对体育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导致使用器材时出现安全事故,如篮球框的保养维修不到位,使得学生在扣篮时摔跤。此外,气候问题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 如冬季训练容易感冒、夏天过度训练导致中暑等。

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运动猝死。就是指运动中或是运动过后六个小时(也有一小时的说法)内出现的非创伤性死亡,很多运动猝死都跟运动者的心脏疾病有关,在长跑运动中出现较多。2.意外受伤。意外受伤通常跟学生体质、教学器材、教学秩序等因素有关,如在运动中出现的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受到直接暴力导致骨折或是脑震荡等。3.运动性疾病。主要是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错误导致的疾病,如运动性晕厥(在运动时有全身发软、双眼发黑、昏厥等症状)、过敏休克(在运动时身上出现荨麻疹、喉头出现障碍等,较为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腹痛(主要是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或是吃喝太多造成内脏官能紊乱)等。这些运动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引起重视并做好充分准备[1]。

3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3.1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教学责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工作的控制者和组织者,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安全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为此,必须要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并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下达给体育教师,进而让体育教师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安全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将安全及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2)体育教师要注重挖掘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学习,多了解体育教学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剖析各项体育运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师要自我反思、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安全事故。

3.2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借助课堂教学、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展开全面性的安全教育宣传, 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能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减少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安全知识教育,如重视学生运动技巧的正确训练、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损伤处理方法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2)教学形式方面。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有机结合,在室内教学时通过班级授课、开展讲座、展开培训等方式给学生灌输安全知识与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室外体育运动中,如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技能比赛等。但教学需要强调比赛和训练中的“友谊”,避免学生产生偏激情况。(3)教学力量方面。主要是指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如给体育教师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 全面提升他们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聘请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安全方面的教学或是讲座, 让学校的体育教师吸收经验。

3.3提供良好设施,注重体育安全

学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确保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篮球场和田径场是每个学校都必备的运动场所,为此,学校可以在这些设施方面下手。如足球场, 学校应定期维护场地,确保场地的平整性,定期清理场地的垃圾和硬物,避免学生在运动时划伤或是扭伤;篮球场的篮球板和篮球框要定期检查,有问题就及时维修,避免砸伤学生或是学生扣篮时摔伤[2]。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派专门的维修和保养人员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一旦发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维修或是更换,尽量避免体育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但事实上,部分学校对上述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损坏也未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场地器材的检查和保养不到位等, 这些都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常见。为此,除了学校要重视之外,体育教师也要重视,应定期全面检查体育器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登记好并上交给学校领导,学校也能及时派人维修,进而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3.4重视并落实运动前后有关工作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后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训练前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在篮球训练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徒手操等普通准备活动和后腿跑、侧身跑等专门性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活动开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或韧带拉伤。运动结束后教师也应该安排一些活动,如肌肉按摩、身体放松等, 帮助学生缓冲运动后的疲劳,让紧张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得到及时放松,以防运动后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还应注重运动后的卫生教育,如运动后切忌立刻大量饮水或是饮用冰镇水、运动后体温过高切忌用冷水洗脸洗头洗澡;注重运动时的卫生知识普及,如饭前饭后切忌剧烈运动、最好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安全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体育教师也应注重自身安全知识、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自觉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体育教学的顺利及高效的开展。

摘要: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在参与过程中会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以及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幼儿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学;安全教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39-01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经过调查发现,幼儿期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是成年人的3倍。事故的主要种类有:溺水;因推挤而引起骨折、擦伤;吞食异物或将异物塞入鼻孔;被尖东西刺伤;还有烫伤;走失;误食其他物体等等。而幼儿期出现事故的伤害有时会导致人一生命运的改变;例如:骨折扼杀运动天分;脸部的疤痕导致一生的自卑;吞食异物造成器官损伤等等。因此在幼儿期实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幼儿期终身的幸福、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和形成安全意识,因此要改变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弊病,着重确立以发展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本目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参观活动”、“故事表演”、“情境谈话”、“劳动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具体活动,变教师被动的保育为幼儿主动的防护,使幼儿逐步树立预防和安全意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认知水平,结合具体活动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让幼儿获得有关维护自身安全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让幼儿自觉地、积极地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和形成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教学中体现安全教育

幼儿园一直积极倡导“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拓展幼儿安全教育知识,摒弃以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安全说教形,应开发一套有效调动孩子学习安全知识积极性的“幼儿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将安全知识教育巧妙揉合进童谣、游戏、情景演练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中,变静态灌输式教育为动态快乐式教育,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面对安全事件时的冷静和自信。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这样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使幼儿认识到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设计安全标志,深入了解安全知识,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象资料,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让安全教育走上常规教学课堂,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将安全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孩子们。

三、利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教育氛围安全教育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和趣味性,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1、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形象生动动画演示出现安全问题的过程,孩子能够感知到安全问题的存在,通过教师的提问、讨论,让孩子获取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在遇到必须独立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2、让幼儿争当“安全小卫士”。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安全小卫士”,每周选出一名小"安全员"负责检查班级的区角、卧室、教师、厕所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告诉老师并在课堂上提醒每位孩子注意某些地方的安全。针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要指出、纠正。“安全小卫士”既要检查别人,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保对子,对子之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体验快乐中增强安全意识。

四、安全教育与学生自保能力相结合

学生中有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而引起的。因此,对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但要让他们知其然,而且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把安全常识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季节更替等,向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教育。如:夏天,进行防溺水和饮食卫生的教育。不随便去河边洗澡,不随便吃生冷食品及小饮食摊点上食品等。教育学生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拨打“119”报警。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更不能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遇到危险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发生事故不隐瞒,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等。

论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施论文 篇4

在学生成长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室外课较多,许多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强化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有利契机,对学生强化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强化日常宣讲,让安全意识植入学生脑海

安全工作必须常说常讲,要进行经常性、持续性的安全宣讲教育,让学生在脑海中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从而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多讲述安全的意义。有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注意自我保护,安全意识淡漠,教师要通过持续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安全第一,一旦因为安全事故失去生命,或是造成其他身体伤害,将会是无可挽回的惨痛损失。让学生的脑海中时刻重视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多提多说安全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除了涉及场地设施、动作及热身运动之外,还可以向学生的生活拓展。教师可针对各方面提出一系列安全要求,并时常提示,以防学生遗忘或思想不够重视。例如,上体育课时要穿着与体育运动相适宜的服装和鞋。在体育训练中要做好准备工作,避免身体机能受到损害。三是多讲负面案例进行警示。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所熟悉的活生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例如,某地青少年因为忽视安全,在运动中不慎头脑着地造成脑震荡;有的学生在课间玩耍时没有注意安全,导致一位学生从楼梯跌落造成骨折等。这些负面警示案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宣讲,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震撼,从而在内心提高安全意识。

二、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重点环节、重点内容、重点部位进行强调,通过多方努力消除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一是坚持运动前热身,防止身体损伤。学生从静止状态直接进入运动状态,身体机能可能会出现不适,有可能出现功能性损伤损害。所以体育教学前开展必要的热身运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体操慢跑,使身体机能逐步进入运动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对学生身体机能的保护能力。二是坚持细致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体育教学设施、教学场地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应对教学场地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例如,跑道是否湿滑,沙坑里有没有硬物、杂物,单杠双杠基础是否牢固等。另外,对体育器材的牢固程度、性能状态也要进行检查,确保每一件在课堂上运用的器械器材都符合功能状态要求。三是坚持动作保护避免意外伤害。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单杠双杠动作,学生因为体力不支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对此,在每一位学生进行动作训练时,教师都要做好应急预案防护,发现学生动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予以保护或终止训练,避免因为防护不到位而造成人身伤害。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性开展常规安全检查,可以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无论对于学生日常训练的开展,还是对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安全检查,和学生共同训练热身,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注意防范各种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养成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意识成为学生心中紧绷的弦。

三、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宣讲与技巧指导,不仅仅着眼于体育教学自身,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对学生讲解饮食安全。饮食安全是当前中国全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从地沟油、三聚氰胺到各种说不出名的化学原料,食品安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在教学中,可对学生强化饮食安全方面的技巧指导,例如怎样区别用药水泡过的海货,怎样区别打蜡的苹果,怎样判断鱼类肉类的新鲜程度等。让学生多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防范知识,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技巧。二是对学生传授自我防护技能。当前各地社会治安形势参差不齐,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防护技能,例如在遇到不法侵害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给对方以有力的还击,为自己逃离险境赢得时间。向学生讲解人身体中哪些部位属于薄弱环节,哪些部位可以撞击对方最薄弱的部位等。还可对学生进行对抗训练,在模拟环境下提高学生的技巧。三是向学生教授各类安全技巧。许多学生缺乏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例如遇到失火怎么办,遇到煤气泄漏怎么办,遇到触电怎么办,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利用室内课时间,可向学生传授如何急救溺水人员、触电人员,以及在遇到骨折、脑溢血等患者时如何采取正确的姿势等待急救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广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合理补充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建坤,朱桂林。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03)。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5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安全,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因地制宜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与大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体育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在体育课堂中随时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中,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会有高度的责任。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很重要:首先,在上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案及场地、器材的准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和设施实际,精心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上课下课均应整队清点人数。多班在操场上课时,要做好场地安排,不得相互挤占场地。再次,要求学生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按程序参加规定的项目学习训练,要服从指挥,不得从事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一切活动,不鼓励带病坚持运动。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重大,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

当然,不仅教师要有安全意识,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如平时体育课中要求学生着装要轻便,穿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育学生注意细节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不安全的行为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安全的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加大体育课安全教育宣传。开学初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大会和体育课,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做危险性的动作。比如:踢足球时,学生脚部力量很大,容易造成踢伤学生的伤害事故。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要明确提出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让学生知道课堂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三、进行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避免学生做动作时发生意外。上课开始时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做好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检查。由于一些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平坦和运动场地四周有障碍物,都会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和撞伤。面对各种教学安全隐患,首先体育教师要熟悉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了解和熟悉上课环境,利用备场器械的时候作必要的维护,对保证上课的安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其次上课前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准学生穿皮鞋、凉鞋,冬天生活用棉衣,及禁止学生佩戴校徽或穿着附有金属装饰物的服装。再次认真研究总课程表体育课的安排,了解同时上体育课班级的教学内容,加强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同一场地有练田径,特别是田赛项目;又有踢足球的,纵横交错,拥挤不堪的现象。

四、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自我保护。现在许多学生是被父母呵护有加的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以及自护常识:如在运动前要确定体育设施的安全可靠、要遵守竞赛规则、注意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保护帮助、在一些球类运动中争抢动作不要过大。教育学生运动前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教育学生运动后要做整理放松活动,以使疲劳的身体快速恢复。教师除了要注意安全,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跳跃时用正确的方式落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运动,减少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要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来规避危险。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运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并以身作则。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还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信心有很大打击,同时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教育,使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或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损伤而提前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教会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自我急救

安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趣味性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出现事故后的处理能力差。为有效预防和处置体育锻炼中的各种意外伤害,有力维护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师应掌握常见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并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措施。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预见和预防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发生,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自救技巧、教会学生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以备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第一时间里,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正确处理受伤部位,达到自救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6

闫治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0)

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首先是数学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其次是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把生命教育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都有生命教育的踪迹。三是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问题,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体现学科知识的渗透。四是消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确保教学安全。究竟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些途径:

一、重视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说起来简单,要做到确实不容易,因为这种民主的关键是教师,首先是教师要从心里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关系,给他遐想的空间,给他说话的时间,给他做事的机会。二是有爱心,要允许学生出错,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例如,我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体现出这样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按照这种设想来学习,你们觉得如何?”、“我们一起思考,行吗?”、“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老师的这个想法,对吗?”、“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等,以征求意见形式或将学生提到与教师同等地位的做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看重,自己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员,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样,教学民主才能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会产生。当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大胆想象、坦诚表白,思维才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这种下,学生们一定会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一定会乐观向上,上好每一节课,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健康地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注重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表面上是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实质上是检测教师的内控心理素质,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成功与自己比较,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的成绩,细微的进步,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当然,评价学生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8页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教学时,先谈到要逆向思维,由a(b+c)=ab+ac得到ab+ac=a(b+c),再讲到运用时,由学生甲上前到黑板上做题,计算57×99+57,结果为:57×99+57=57×(100-1)+57=5700-57+57=5643+57=5700,我的评价是:他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题目的一个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而且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其它学生展开讨论,发表意见。学生乙说: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前面学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要简便些,5700-57+57=5700+(-57+57)=5700+0=5700,我的评价是:他的这一个思路很好,让运算变得简单。这时,学生丙上台用彩色粉笔在“57”后面添上“×1”,写到57×99+57=57×99+57×1=57×(99+1)=57×100,我的评价是:他的思路更好,运算很简单,完全符合ab+ac=a(b+c)格式,是最规范的做题方法。这样的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甲,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全班同学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待他人的品质。从而让学生在获得一次次成功中成长,在活泼的课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注意知识渗透

数学课堂要体现生命教育,不一定要讲许多生命教育理论,也不可能专讲生命教育知识,关键是要体现生命化教育的三层含义:不仅有知识的授受,而且有智慧的开启,还有更重要的是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命教育的题材,能达到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8页“读一读”教学时,“截几何体”与用医学仪器“CT”查病一样,既不伤害病人的器官,又能准确查病。假如检查结果是有病,能给病人及时治疗,让病人尽快康复,假如检查结果是无病,能让病人知道自己无病,从而精神愉快,安心工作和生活。这种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仪器,是数学“图像重建原理”在医学中的运用之一。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2页“水位的变化”教学时,河水超过“警戒水位”就有可能出现河 2 水泛滥,危急人的生命。事实上,河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上游的人不珍惜植物的生命,滥砍滥发,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还有,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许多数学“问题解决”中,都有“血压变化”、“遗传影响身高”、“营养与健康”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等,都与生命教育相关,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找准数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实现生命教育与数学知识渗透。换句话说,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生命化数学教育最好的注释。

四、确保教学安全

安全从广义上讲,除了身体上的安全外,更强调心理上的安全,任何对个人的威胁和伤害都属于安全问题。要确保教学安全,一是要杜绝课堂教学安全事故,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学习用具,防止铅笔、削笔刀、圆规、直尺和三角板误伤他人身体,更要防止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打架,发生教学安全事故;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环境,防止门窗玻璃、电灯电杠、电扇等脱落,伤害学生;教师要防止语言刺激学生产生的心理反应或者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引起学生心理压抑或反抗,从而采取过激行动,与老师顶嘴,或者出走,或者自杀,引发责任事故。要确保教学安全,二是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背着老师做小动作、讲小话、打瞌睡和看课外书,甚至打牌下棋等被老师发现,一定要选择好制止的方法,不能出现罚站、做俯卧撑、操场跑步,或者直接拳打脚踢,伤害学生身体现象;学生学习不好,上课听讲不认真,老师可有恨铁不成钢之心,而不能出现体罚学生现象;对上述情况教师也不能采取罚作业、罚做好事、罚搞公益劳动等变相体罚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7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校园中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某中学的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中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氢气燃爆,当事人严重烧伤。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本中有许多涉及安全教育的知识,如,环境污染的防治、食品药品安全、防煤气中毒、火灾预防、防挫伤和烧伤等,此类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除了要将安全原理告知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

化学学科中虽然有许多和安全相关的内容,但课程内容并不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素材,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安全知识。教师要以教材为切入点,找到其中和安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针对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比如,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可以渗透中毒和烧伤的知识;讲解“元素”时,可渗透汞对人体的危害、汞中毒的严重后果等。

二、利用本地资源渗透安全教育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貌形态、人们的种植习惯等均有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比如,一些学校所处的位置为喀斯特地貌,学校及学生居住的村落周围山中溶洞较多,而洞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自然对溶洞有强烈的好奇心,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为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要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向学生说明如何才能安全进入溶洞。又如,一些地区大量种植金银花、百合等植物,到收获季节时,部分不法商贩出售的植物都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所以,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说明,说明硫磺熏制过的植物对人的危害,鼓励学生向周围的人普及知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利用社会热点开展安全教育

报刊、电视或网络媒体曝光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这些知识点,将其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教授“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受害者在洗澡过程中,由于煤气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导致室内供氧不足,中毒死亡,为学生敲响警钟。

四、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安全教育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实验经常要用到一些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或接触一些有毒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威胁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但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发生事故,就不让学生做实验,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向学生说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有毒气体的生成实验,避免污染环境。一些实验若没有按步骤进行,也会引发安全事故,比如,进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完成气体收集后,应当先将导管移除水面,再将酒精灯熄灭,若颠倒实验步骤,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促使其健康成长。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篇8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1]。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新化学课程理念一致

现在教育界谈论最多的就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这一命题。今日世界各国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化学教育都十分关注每个公民每天都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资源等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2]。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将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都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公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甚至是保障公民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食品安全素养也应该是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2.2 化学课程含有大量食品安全教育素材

食品安全的隐患源主要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3]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杂物。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食源性致病菌、毒素等。如禾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化学因素主要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如植物的除草剂、杀虫剂,动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 如盐酸克伦特罗, 俗称瘦肉精)等等。英国学者Fisher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包括了11项饮食风险,六大类问题(见表1) [4] 。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我国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有18个二级主题,其中“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就是针对食品安全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具体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见表2。当然,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标准远不只这些。很多食品安全的知识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饮用水”“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常见的化合物食盐、纯碱、小苏打”等都涉及食品安全知识。另外,因为环境污染是饮食风险的六大类问题之一,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也都隐含着食品安全知识,如 “绿色食品”往往与环境绿色化联系在一起。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六大类饮食风险所涉及的知识,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意义非常大。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为教师提供5条学习情景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相应的辅助资料如人教网为初中化学课程提供的大量相应的素材,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主题(http://www.pep.com.cn/czhx/kxjsh/ )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四个专题,“化学与健康”专题中介绍了很多化学与食品健康的知识,如铝、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等等。另外网上有大量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如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http://www.fsr.org.cn/)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集和最新食品安全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网站。

3.2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如今中学化学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也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由于土壤化学成份的缘故,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如香肠等的生产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抑菌和增强风味。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因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使血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胺。学生学完该知识后,就能将这些知识应用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不食色泽异常的肉制品,变质陈腐的蔬菜和腌制不透的咸菜,多吃新鲜的食品。

联系生活实际还包括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明白这些事件背后的化学知识,但可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都是有益的。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知识是国民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知识之一。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且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素养对食品行业具有导向和督促作用,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国民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备的今天,在基础化学教育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现实意义很大,这应该引起我们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 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56-59.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3]白艳红,赵电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6,(4):56-58.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 篇9

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这对航海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研宄和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与海上安全运输生产有着很大关系的船员安全心理教育一直未能在各航海院校的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航海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很难找到与此相关的内容,从事航海教育的教师们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也没有进行这方面教育的自觉意识,从完整的航海教育体系以及培养未来船员良好的素质等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安全心理教育对海上安全运输生产有何意义?这是解决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分析、研宄了大量的海上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肇事者的反常心态(如要强、爱面子、爱表现、异常兴奋、急躁、恐惧、缺乏信心、盲目自信及侥幸心理等)而诱发的事故,在人为的海上交通运输事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大的海上交通运输事故的教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纯属技术、设备和思想原因造成的事故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多。实际上,很多事故完全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心理所致,人的异常情绪引起的异常心理往往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实现海上安全运输生产,船员的安全心理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普通的航海教育工作者对从事安全心理教育缺少实践;另一方面,对有一定心理惯性的教育对象来说,心理调适及安全心理强化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这些都增加了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的难度。尽管如此,作为航海教育工作者,还是应为此作出一定的努力。

一、创造开展安全心理教育的条件务。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整个航海英语口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的口语训练过去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或语音室教学的水平上。教与学双方均感到单调、抽象、机械、做作,其效果不甚理想。

英语口语教学自引入“情境和交际教学法’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与青睐。事实也证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之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口语教学,航海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涉及到的诸多情景即语言环境非常具有特殊性,如文中介绍到的那种动态和静态的环境在一般情况下较难模拟。但是,我们从前面介绍的情况

可知,船舶操纵模拟器恰好提供了这些我们训练航海英语口语所必需的多种场景和环境,而且这些场景和环境非常逼真:置身于船舶操纵模拟器房酷似在真船驾驶室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走进“驾驶台”,宛如置身于万顷海洋。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训练专业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会因此而陡增,其效果不言自喻。利用操船模拟器逼真的仿真环境进行航海英语口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训练效果和专业口语运用的熟练程度,而且学员同在“一条船上”学习、训练内容相关而语言不同的课程,必定能达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利于所教课程的消化与英语口语技能的掌握。与此同时,把专业英语听说训练搬到“船”上来,还可以扩展操船模拟器设备的使用功能,充分提高其利用率。这样做也为外语教师的教学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尝试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航海英语口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极为必要的。根据操船模拟器所能模拟的场景和环境,笔者认为,船舶操纵模拟器特别适合船舶口令(舵令、车钟令)遇险、避碰、搁浅等情况下的船舶内、外部通信以及SMCP(标准海事通信用语)涉及到的其它绝大部分内容的口语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研宄如何实施这一设想的具体措施,从而使船舶操纵模拟器这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航海专业的教学中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和判断能力以及应急反应能力;在法规、条例、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生产须知等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教学中,多介绍一些不安全心理在实际生产中造成严重后果的实例。通过事实,给学生一定心理刺激,促使他们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对某些事物和现象能自然地产生警惕,作出正常的心理反应。

这一阶段的安全心理教育过程较长,涉及的课程较多,要求每个任课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相关安全心理教育内容,从而使这一阶段的安全心理教育形成人人尽责的局面。

第四阶段,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夕,再安排一次心理调适活动。这次心理调适活动应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重点是让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以及将在这个职业中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活动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在他们未来的工作中,在特定生产条件下,最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心理,以及这些不安全心理将给海上运输安全生产带来哪些危害。要结合职业特点,对即将走上生产岗位的学生,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与情绪控制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具体做法是:可以采用讲座或谈心形式,让有生产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一起开展职业安全心理教育和交流。另外,组织职业安全心理咨询、举办安全心理探讨会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果有条件,对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考虑在他们离校前为他们进行一次个人心理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告诉本人。通过这次心理调适活动,最后完成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活动中去是一个新课题,因而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我们认为,为了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的需要,把安全心理教育融入我们的航海教育活动中去,是应该的,也是可以办得到的。

1.要想在航海院校开展安全心理教育,首先要求院校的领导对此予以重视,并积极倡导。在航海院校的教育中要给安全心理教育安排一席之地。

2.要有进行安全心理教育的计划与实施方案。这些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在教学大纲中反映出来。

3.要求教师了解一点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了解教育对象在职业安全心理方面的需求。

只有创造了上述条件,才有可能在航海教育中较好地开展安全心理教育。

二、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安全心理教育

根据青年人心理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可分几个阶段对航海院校学生进行安全心理教育。

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后即进行一次心理调适活动,这是进行安全心理教育的准备阶段。请有关人员作专业介绍,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所了解,同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予以心理上的认同。这一过程对于学习航海类专业(包括驾驶专业、轮机专业等)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此时如能安排一次有关安全心理知识方面的讲座,则效果更好,它可以使学生走进校门后就有“安全心理’这么一个概念,并逐渐形成培养自己安全心理素质的自觉意识

第二阶段,在开设专业课前,开设安全心理学讲座,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心理学知识了解安全心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安全心理的危害,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集中进行的安全心理教育可以给被教育对象很多启迪,对他们在未来的专业课学习中加强自己安全心理的调适,有着指导意义。

第三阶段,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以及生产技能训练课中,根据航海职业安全心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以及安全心理教育。

上一篇:杨万里写夏日西湖的诗下一篇:作风建设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