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共8篇)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篇1

桥头镇在经济上是小镇,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镇,林地面积3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1%。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桥头、富裕桥头、和谐桥头”建设,是实现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关键纽带,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据科学统计,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林业在生产、生态、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桥头林业现状

桥头镇被喻为井冈山下“小桂林”,京九线上“大花园”。桥头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乡镇、全省环境乡镇,正在申报全省生态乡镇。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降雨量1680毫米,无霜期260天左右。林业不仅是桥头镇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及其重要的地位。桥头镇地处山区,依托山林资源的丰富性,坚持“发展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因此,绝不能忽视桥头林业的重要性。

桥头镇全镇耕地面积15429.35亩,林地面积317509亩,其中公益林95133亩,商品林222237亩,有林地为317509亩,森林覆盖率达82.1%,其中毛竹61550亩,杉木210050亩。阔叶树45909亩,阔叶树主要以楠木、樟树为主。全镇现有楠木14500余亩,分布在小山、店前、津洞、春和、中坪、毛家等村,其中小山以楠木林为主,现有2800亩,闽楠树高30-40m,直径30-50cm。

全镇以林业经济为主,是全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2005年,全县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桥头镇搞试点,2006年底基本完成发证任务。据统计,至今全镇共发放林业产权证1.6万余本,勘界率与发证率都达98%以上。同时,拥有林地5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0余户,1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00余户。

目前,我镇年产杉木1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占我镇社会总产值16%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大部分来自林业。依托山林资源丰富,天然牧场广阔优势,在养殖品种、技术和规模上得到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湛口的红菇基地、水坑的青苗基地和灵芝基地、津洞的西瓜和香菇基地、毛家的肉牛基地、东山与春和的蜂蜜基地和石蛙基地、店前和中坪的毛竹基地及造纸基地,还有桥头、南车、雪山等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镇办林场。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1、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镇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镇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如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2、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3、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5年,我镇率先开展林权改革工作,通过林改,林农都基本上拿到了林权证,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桥头镇林地面积约31.7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约21.2亩,林业在发展我镇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1、产业化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镇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极低,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接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我镇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镇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2、林业产业化投入少,配套体系建设落后

目前虽然我镇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投资主要侧重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跟不上市场步伐,加工企业处于融资难,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挫伤发展热情,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林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体系建设,目前,我镇林业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影响着林产品的流通,同时,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先进的林木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3、林业管理机制不活,机构不健全

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目前机构设臵不合理、体制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随着全镇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镇林政执法主要依靠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工作站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对策及打算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灰尘22吨至60吨;一亩树林,直接经济产值可达500元/年。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实现桥头镇由林业大镇走向林业强镇道路。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森林有多方面的功能,社会有多样化的需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不忘兼顾生态要求,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实现共赢互补。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紧紧围绕全镇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使全镇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抓好现有国家、省级公益林的重点生态管护。认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虫害测报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检查力度。

2、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关键,提高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退耕还林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林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技术指导,引导林农自觉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指导农户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果;要针对部分地块自身条件不够、苗木不适宜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树种,避免退耕还林面积的再度减少。

3、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当前,要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强林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对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及时总结和宣传,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争取更大的支持;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如中低产林改造(抚育间伐)项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实施并产生效益。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紧密结合我镇的林业实际,及时编报项目对上争资;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争取更多份额。

(二)、坚持好字优先,抓好林业产业化及配套措施的实施 我镇的林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因此,要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应坚持开发利用与资源培育保护相统一原则,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优化资源配臵,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镇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理顺林业体制机制,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

林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毁林严重,管护跟不上,理顺林业管理各项机制,坚持依法治林,认真宣传《森林法》等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打击破坏林木的犯罪分子,保护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产的政策秩序。

1、以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为切入点,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的基础上,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激活林业发展机制,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传。把林权流转的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让栽树人受益”的好处深入人心,把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激发起来;把政策推动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规范林权市场,依法变更林权转让手续,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以依法治林为保障,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逐年科学合理适度安排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长量和亩效益,减轻生态建设的压力,增加林农收入。切实加强限额采伐的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有序采伐。同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扰乱林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篇2

一、生态保护情况

随着1998年天保工程和2004年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的启动实施, 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已成为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的共识, 成为林业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林业局以及森工集团都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 通过制定各种管护措施和管理办法, 森林资源的功效明显恢复和提升。

(一) 生态效益明显改善

通过森林管护, 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林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 森林资源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以林业六局为例, 森林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累计调减木材产量317.9万立方米,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550.8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三增长, 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实施前的1927.5万亩增加到2012万亩, 增加了84.5万亩;活立木蓄积由实施前的8579万立方米增加到1.1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实施前的61.77%提高到64.49, 提高了2.72个百分点。年度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38.8万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现在的11.1万立方米。在实现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三增长的同时, 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大幅增加, 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加强。

随着森林资源蓄积量的增加, 周边地区水土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河流、水土流失明显减少, 土壤侵蚀大大减轻, 降雨量开始增多;珍稀、濒危等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逐年增加, 过去不多见的熊、鹿等大型动物如今又重现林区, 森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为保障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防沙治沙产业也初见成效, 如新左旗“十一五”以来, 以综合治理境内三条沙带为重点, 完成沙地治理90.3万亩;到2010年, 完成沙区综合治理任务7.5万亩, 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治理质量和成效创历年最好水平。这些成效的取得, 为构筑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 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 森林资源蓄积量的持续增长,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集中表现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与天保工程实施前相比较, 10年的时间, 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价值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自2004年开始, 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产业结构调整, 林业局积极鼓励职工进行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销售;鼓励职工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业, 喂养野猪、驯鹿等动物。一方面, 职工收入得到了增加, 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 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成为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 各林业局还充分利用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有利条件, 大做旅游文章, 开展各种“林家乐”接待形式。依托生态效益优势, 诸如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岛、柴河月亮小镇、巴林喇嘛山、蒙兀室韦等著名的景区, 这些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优美, 特色鲜明, 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

(三) 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通过制定各种制度管理和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保护生态和保护森林的观念都已深入人心。同时, 林政管理部门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通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 林区居民对森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自觉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中。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林业局的林政案件逐年下降, 大规模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现象完全杜绝, 林区社会治安也彻底好转。而且随着林业经济的日趋好转, 林业局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职工的社会保障。像柴河、乌奴耳、免渡河、巴林、牙克石和鄂温克旗林业局, 为在职职工全部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 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使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额尔古纳国有林场还给职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社会效益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改善, 维护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林业职工待遇问题

在本市, 地方林业六局实行的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目前, 林业六局人口34311人, 在册职工7243人 (国有职工6177人, 大集体职工1066人) , 现在岗职工4858人, 离退休职工3237人。截至2011年7月, 林场局平均工资1800元左右。与当地平均工资相比, 普遍偏低, 只能满足职工的日常基本生活。同时, 绝大多数林场职工的“五险”没有交纳, 职工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天保工程的启动, 虽然实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 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需求, 而且林场局缺乏改革的自主权, 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国有林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 基础设施情况

首先, 道路状况。通过调研发现, 林区道路特别是林场间道路95%以上是砂石路和简易路, 都属于自管公路。主要靠林业局自身养护, 每年只能做简单的修补。由于公路等级很低, 年久失修, 路况很差, 夏季和冬季经常因雨雪阻断交通, 这种交通的不畅给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多困难, 特别是给防火工作和运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其次, 饮水状况。林区只有镇区部分职工用上了自来水, 绝大多数林场都没有饮用自来水, 居民生活用水多为手压井或饮用地表水为主;有些林场用水还从河套中直接取用。突出的用水问题:一方面饮用水质不达标, 而且地下水位下降, 水源干涸或不足, 职工用水存在困难;另一方面, 居民生活用水直接排放, 没有污水处理, 地下浅层水源早已被污染, 严重影响了职工居民的身体健康。

再次, 供电情况。根河姑子庙林场距根河市区80公里, 由于位置偏远, 至今未通水通电;鄂伦春嘎仙沟林场山上各站、所均没有通电;林业六局的部分林场虽然使用了国电, 但供电负荷不高, 用电高峰有时不能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电。而且, 随着年限的增长, 用电设备和设施都已经老化, 故障和隐患也越来越多, 所需经费很大。

(三) 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 单位性质界定问题。这已成为林业现在面临的突出矛盾。目前, 地方林业六局在管理上属于事业单位, 在待遇上执行企业标准, 主要体现在职工退休工资和“五险”的缴纳上。职工在岗时属于事业编制, 但退休后实行企业退休待遇。

其次, 林业办社会问题。由于国有林区是先有林业后有政府, 许多社会职能与管理就落在了林业局身上。据调查, 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化改革, 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 自2004年开始, 本市林业就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经营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 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目前, 仍有部分社会职能 (如医院、消防) 还由林业局承担。

再次, 历史负债问题。由于改革缺少整体配套措施,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 木材产量大幅度削减, 致使企业经营压力过大, 许多林场、局陷入债务缠身困境中。截至2010年, 扎兰屯8个国有林场累计欠职工五险一金5569.8万元, 拖欠职工工资1137万元。莫旗林场从1993—2004年共欠林场职工工资2986万元。仅林业六局累计负债2.7亿元;拖欠银行贷款已达3961万元, 每年贷款利息支出就达204万元;累计拖欠职工档案工资达2.8亿元。

三、建议与对策

(一) 加快本市林业发展与改革的建议

首先, 重视林业和林区发展。林业既是一项公益事业, 也是一项基础产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林业的发展与改革摆在重要位置, 纳入议事日程, 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

其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简称规划) 和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方面进行宏观引导;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介组织, 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广大林业职工进行有效的服务, 特别是市场、政策、科技等服务;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规划》中的各项政策;对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给予必要扶持;为推进生态建设的有效实施, 加大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林种树种、经营模式等的研究推广;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 创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的建议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组织申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办经体[2011]42号) 要求, 理顺国有林场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对国有林场实施分类, 即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将生态公益型林场按照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将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管资产、管事、管人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探索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与产业建设的管理模式, 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 保障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林业局应当对商品林采取宏观统一管理,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商品经营型林场, 一方面, 在商品林区通过采取造林、抚育等措施, 提高林地利用率、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对于商品经营型林场, 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与林场特色产业的建设,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 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带来的益处。另外, 还应将涉及公益事业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事业编制, 资金纳入国家和政府的财政预算, 由财政发放工资与相关福利待遇等。

(三)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建议

首先, 应当增强对国有林区基本民生问题的关注, 进一步对交通、饮水、供电等民生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财政投资, 政府补贴, 林场自筹等措施逐渐改善林场职工住房和办公条件, 切实抓好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落实。

其次, 全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对改革成本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为林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具体工作由市林业管理局、地方林业六局、市直有关部门和所接收旗市政府商定剥离方案, 提交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再次, 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对天保区和国家公益林管护区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由于上述两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此建议:1.国家相应增加天保资金和国家公益林管护资金并实行动态管理。2.天保工程作为国家级重要建设工程, 地方配套资金能否及时到位, 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从1998年一期天保工程实施到现在, 地方配套资金累计欠拨11406万元。因此, 建议自治区将地方配套资金给予及时到位, 或由国家财政一并足额拨付, 确保天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3.建议国家对林业剥离社会职能安排专项资金或转移支付政策, 以便加快林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工作步伐。4.建议国家在实施天保工程一期后, 对林业六局实行国家公益林区资金补偿制度, 以缓解国有林场局及管理局的目前突出的资金压力。

(四) 发展替代产业的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替代产业的建设, 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 建议国家对天保工程转产项目安排政策性贷款, 并按项目注入资本金或国家财政继续实行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在替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目前, 地方林业资金短缺, 融资渠道不畅。拥有庞大人口的林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 需要社会的多方合力才能加快完成, 因此, 曾经在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至今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林区发展, 不仅需要当地旗市政府, 而且呼伦贝尔市以至自治区和国家都需要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另外, 应当设立林区产业经济转型资金, 安置富余人员, 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林业职工, 应当给予贷款等资金支持, 对强局富场的产业, 应纳入项目管理范畴, 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五) 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通过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 唯独在国有林区仍然还保持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国家解决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天保工程实施后, 虽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呼伦贝尔市林业局辖区内的绝大多数国有林场至今还没有真正走出经济危困的境况:接替产业发展滞后,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体系难以形成;职工收入低, 就业困难。对此我们建议, 国有林场在明确责任制的基础上, 可以承包给林场职工个人经营, 创建家庭生态林场, 合理开发利用林木和林下资源, 发展自营经济。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前提下, 依法保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 维护其法律地位。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使用权的流转。当前要重点推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 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国有林业使用权的流转期限可以放宽到50年。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这样不仅保护了林业的生态资源, 还有效地扩大了就业渠道。

(六) 加快实施“两个退出”改革的建议

基于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资本和国有职工身份应加快有序退出和置换。对现有林业的资产, 按功能划分为经营性资产、社会性资产和行政性资产, 除社会性资产移交外, 其他大部分国有资产都可以逐步退出国有序列。全面置换职工身份, 职工置换身份要根据企业资产情况, 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对一次性安置必须坚持自愿、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 安置政策和经费补助标准要一致, 并公开安置政策, 增加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在具体操作上要准确把握政策, 严格审批, 坚持依法和公正的原则, 扎实做好解除劳动关系的各种手续办理、安置费发放与档案移交、法律公证等工作。可以利用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破产后的有效资产, 用于置换职工身份的补偿。

开展林业调研 践行“三严三实” 篇3

“新毛处长,祁东县的测土配方信息服务平台使用率不到50%,作为主管工程造林的处长,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

8月13日,湖南省林业厅12楼会议室,全省林业综合调研情况通报会正在召开,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频频发问。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正在接受调研报告的严厉追问,“火药味”就从这里传出。

这是一份怎样的林业综合调研报告,让业务处室负责人在会场认真思索,如坐针毡?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调研

这份调研报告,来自刚结束不久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调研活动。

为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客观检验林业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真实了解林区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促进机关转变作风,推进科学决策,7月13日至7月30日,湖南省林业厅组织开展了综合调研工作。启动会上,邓三龙厅长强调,开展湖南林业综合调研意义重大,这是对近年来湖南林业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回头看”,是检验林业改革惠民利民措施是否走样的重要行动,更是省林业厅认真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

调研分三个组进行,由退休厅领导葛汉栋、李定一、黄旭国分别带队,通过随机抽样和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全省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推广使用情况、林权证发放、木材采伐指标进村入户等林业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林业扶植政策到位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并广泛收集基层对林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抽查了多个乡、村、组,对林农、专业合作社、造林企业、木竹经营企业等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听取了他们对近年来湖南林业的意见和建议。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不与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打招呼,不要当地领导和工作人员陪同,不事先设定调研路线和对象,完全是一次独立的调研行动。

7月23日上午,以黄旭国为组长的第三调研组来到隆回县。此前他们先后到了临湘市、岳阳县、冷水江市、新化县、湘乡市、湘潭县等地调研。

在隆回县荷香桥镇新民村,调研人员与林农群众席地而坐,聊了起来:“您申请林木采伐指标是否要到县城去办理?是就选A,不是就选B,没有申领就选C。一定要按实际情况写,填什么都没关系的。”调研人员一再跟林农强调。

村民李建国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一栏“您对湖南林业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认真写下:建议加强林业管理,不准乱砍乱伐。

在调研过程中,工作组以“三严三实”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俯下身子与林农交心谈心,真实了解到基层所想、林农所盼,掌握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林业发展“把诊”“号脉”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分析调研数据,触摸到了林业工作的“长板”和“短板”,找准了湖南林业长足发展的前进方向。

这是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作为本次林业综合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测土配方信息系统侧重从科技入手,帮助林农科学造林营林。自2009年以来,湖南省林业厅树立傻瓜科技的理念,自筹资金3亿多元,组织5000多名技术人员,对全省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征集、研究和整合。经过多次论证,确定了85个主要造林树种。由20多名专业学科领衔专家,撰写了树种的栽培技术,最终将8000多万个数据全部输入到系统中,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林木测土配方信息平台。香港凤凰卫视为此评价:“湖南林业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

这一平台,林农到底知道与否、运用如何?这是调研人员迫切想要了解的情况。

在隆回县桃洪镇七里村,6组村民李晓飞在“是否知道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2013~2015年是否应用过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指导营造林?”两栏,都认真划下了A。

“现在都不需要登陆网站了,只要扫一扫宣传画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方便又实用。”说着便告诉调研人员,测土配方宣传画报就张贴在村口。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湖南林业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相继推出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等惠民利民举措,受到了广大林农的一致点赞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率先在全国实施的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2009年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实施采伐指标下达和分配必须省市县乡村五级公示,分配指标必须100%下达,不得截留,且指标必须分配到有可伐林木资源所有权的经营者手中等强劲举措,有效遏制了之前采伐指标管理的暗箱操作、人情分配,推进采伐管理的阳光行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称赞“是敢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的改革”。

为探索采伐管理由“以林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湖南林业实行简政便民,简化采伐审批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许多林农发出感叹:“真是太方便了!”

2014年,湖南省政府把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落实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499.42万公顷,发放补偿资金11.73亿元,完成了公益林管护面积到位率和补偿资金发放到位率两个100%的目标任务。350多万户林农因此获益。

站在改革成果面前,以邓三龙为首的省林业厅党组,以“三严三实”要求查摆自己:这些惠民政策真的落实到位了吗?媒体的赞誉、林农的体验是否就真的代表了“大多数”声音,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调研结果显示,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林农知晓率达88.98%,使用率为63.62%;林权证的发放比例达96.06%;93%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木材采伐指标不需要到县城办理;在有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任务的地区,退耕还林补助和生态公益林补助发放率均达100%。真实、生动的数据表明,近年来,湖南林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惠民举措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是一场严肃认真的追问

调研过程中,工作组与林农红脸的情况不是没有。

在湘潭县,一位林农就非常“敢说”。这位林农告诉调研组人员,他家的林业补助款没有到位,生态林的补助款全被村干部给贪污了。最后,调研组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这是个美丽的误会:这位林农常年在外打工,补助款已经打到了他的一卡通上,而他自己并不知情。

在隆回县荷香桥镇黄泥坝村,一位肖姓村民反映:“我家也有退耕还林林地和生态公益林,补助款也领了,不过我没有林权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同村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林农,当地林业部门在统计时,不小心把两家的林地统计到一起了,目前正在纠错中。

根据调研报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省林业厅决定召开这次通报会,力求达到点对点抓好整改、面对面吸纳建议、入脑入心转作风的工作要求。会议请到各分管副厅长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并请媒体到会旁听,监督整改落实。

在听取各调研组情况通报后,邓三龙厅长当即指出,“对调研发现的点上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情况,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到位,并通报全省;同时,要举一反三,研究全省面上整改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当场,邓三龙对集中反映的“结余的木材采伐指标是否允许结转下年使用”等三个问题一一明确责任处室,抓好落实。

资源林政处处长蒲少华当即表态:“今后,我们一定加大查处力度,督促落实不到位的县局立即整改到位。同时,对基层提出的采伐指标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林权所有者已经办理了采伐许可证,但当年没有采伐的,按照法规采伐证必须作废;为了方便林农,我们将简化手续,实行以旧换新,无需另行审批”。

造林处处长龙新毛紧接着表态:“林地测土配方信息平台是适地适树,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按照厅党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三不’措施,强力推进测土配方信息平台在国家项目造林中的应用。也就是说,今后的国家造林项目,如果不运用林地测土配方信息平台的,一不给予规划设计,二不给予检查验收,三不给予资金补助。”

对调研收集到的“提高测土配方准确率”“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门槛”等9条意见和建议,会议明确,要进一步梳理,该向上级汇报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汇报,反映群众诉求;自身有条件解决的,要立行立改,年底前整改到位;暂时没有条件解决的,要制定方案,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属常规性工作的,要研究提出加大工作力度的具体措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桥头小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篇4

为了落实夏教文[2012]3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我校组织专班于2012年9月19日对学校安全进行了一次彻查,自查情况如下:

1、学校建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同各部门、各班级签订了安全责任状;

2、开学第一周精心安排了安全教育周活动。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把安全放首位,编写了安全教案,举办了主题班(队)会,出刊了安全墙报,区消防大队组织全体学生实施了楼道疏散演练和消防演练,排查了学生的车辆接送;

3、学校于9月2日召开了有关交通、溺水、食品卫生的专题家长会,并针对交通安全对每个学生均下发了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已回收存档;

4、开学初,学校编制了安全、消防等应急预案,配备了消防器材,安置了6台监控仪,安排了4名门卫,确保了校园安全,对学校全方位进行了安全排查,有相关记载;

5、学校实行了校园环境卫生一日早、中、晚“三扫”、“三查”、“三评”制度,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6、校舍及配套设施完好无损、安全可靠;

7学校安全专班每日对食堂、小卖部的饮食卫生安全进行了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抽查,并有相应的记载;

8、学生寝室统一更换了床上用品,面貌焕然一新;

9、每周一、周五接送学生的车辆由于上级没有统一安排,面的超载严重、麻木无牌无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10、我校变压器由于使用年限过久,负荷过重,已不能使蒸饭车、空调柜等正常使用,急待更换;

11、女生寝室天面扣板脱落严重,急待维修;

12、校园监控探头有一个失控,正在维修中;

13、单身教师宿舍墙皮腐化、门窗腐朽,急待维修。

法泗桥头小学

桥头中学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 篇5

(通讯员 马绿平)10月25日上午9:00,桥头中学邀请到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专家,对桥头中学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感恩教育报告会”。

在这短短的两小小时中,很多老师、同学、家长都是流着眼泪听完了报告,很多同学纷纷上台,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听了这次报告会,同学们更深切地懂得关爱老师、家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的是可亲可爱的老师和家长,孩子们道出了忏悔之声.和感谢家长之情,这让家长、老师也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感到高兴、感到欣慰,让我们每一位与会的同学、家长、老师都幡然醒悟:原来爱是这么近,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就在我们心底!

云和县崇头镇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篇6

云和县崇头镇科技特派员阮秀春

来源:丽水市科技局网站 发布时间:2007-3-23 9:

43根据市委办、市府办的“丽委办「2005」77号”文件精神以及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们对入驻的云和县崇头镇开展较全面、较深入的综合性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自然环境条件

崇头镇地处云和县西南部,介于东径119゜29’北纬28゜02'内。镇政府距离县城10.5公里,东临沙溪、雾溪乡,南临大湾乡、沙铺乡,西临黄源乡,北临赤石乡,总面积65.75平方公里。为云和县第二大建制镇。崇头镇境内四面高山环绕,以西南部白鹤尖山峰余脉向内部延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低丘缓坡和小盆地,经世世代代祖辈们的开发,形成了层层梯田。崇头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湿润,四季分明,因地形较为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境内溪流密布,水系众多,水源充足,水质甘洌,四周小溪流自上而下汇入崇头溪,崇头溪由西向东,贯穿而过,并将崇头镇一分为二。

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人口为9238人。镇内共有耕地面积7513亩,其中水田面积7387亩,旱地面积126亩;山林面积63153亩(其中:用材林34579亩,经济林3822亩、竹林9596亩)。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山地土壤层较厚,植被繁茂,植物的地域水平性和垂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耕作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历史上一直以种水稻为主,且产量高,品质好。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方面。镇党委、镇政府大力宣传“三农”政策确保农民增收,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开展板粟、云和雪梨、加州李、黑木耳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5年共计种植香菇1300万袋,预计香菇净产值达3250万元;黑木耳700万袋净产值2800万元;食用菌生产稳定。现有2519亩云和雪梨,2005年产量80吨,产值12.8万元;260亩加州李,2005年产量25吨,产值5万元;板栗2242亩,2005年产量50吨,产值20万元;毛竹95965亩,年产值约2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突显经济效益。镇党委、镇政府积极鼓励异地综合开发,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认真搞好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培训5期629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684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77.8%。2004年我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3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48元,比去年增长236元,同比增长9.39%。

2、工业方面。全镇现有工业企业78家,其中私营企业14家,个体企业64家,工业产品有小水电、木制玩具等。2004年投入技改资金300万元,实现工业基础总产值3712万元,比上年增长5%。全力扶持竹木加工业,积极主动为企业出谋献策,积极引导企业向县工业园区入园生产,目前为止从崇头镇入户到县工业园区的企业共7家,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又在岩下村的钾长石开发项目进行招商,现已成功引进龙泉市投资者投资80万元进行开发,还引进深圳新世纪饮用水科技有公司在我镇出资40万元,并购原武岱峰泉水厂,扩大了该厂的生产规模。根据本镇食用菌产业规模大、区位优

势强的特点,积极与福建省投资人洽谈,在崇头镇建立大型鲜菇冷藏保鲜加工市场,拟投资在200万元以上。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过境公路建设。崇头1.9公里过境公路是云和县重点工程之一,但由于房屋拆迁安置地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过境公路进展一度陷入困境,成为“老大难”问题。为此,镇党委、政府以大局为重,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情况下,重新理清思路,制定了以拆迁安置工作方案,抽出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人员组成拆迁安置工作组。现已全部完成13户拆迁的安置工作,其中4户拆迁户通过货币安置,9户拆迁户通过房屋安置。目前,13户拆迁户已完成拆除或正在拆除,安置地也已完成放样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安置地内的电线和有线电视光缆也将完成迁移,安置户近日内将投入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2、康庄工程建设。崇头镇坑根、南山、岩下3个村被列入省康庄工程建设规划,合计总长度6.688公里,合同预算93037万元(不含村级政策处理费用)。该镇树立“修路致富奔小康”的思想,强化工程管理,强化考核监督,目前坑根、岩下村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并通过县康庄办验收,南山村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

3、整治村建设。洋背村被规划为2005年省级整治村,南山村被规划为2005年市级整治村,镇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创建民主法制村、争创文明村等活动,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使洋背村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目前,洋背村已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道路水泥硬化880米,其他投资1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新开通村公路建设,村庄道路两侧农作物、临时堆放物和违章搭建物等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4、小康村建设。崇头镇13个村目前已完成7个村的小康村创建目标,砻铺村为我镇今年小康创建村。镇压政府在巩固已有的小康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照小康村的建设标准和对砻铺村进行有步骤、有规划的全面改造。目前砻铺村改厕、改路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在2005年实现“小康之镇”的工作目标。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目前,崇头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依然不多;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重点项目的实施缺乏资金支持等等。镇财政资金不足是困扰该镇发展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该镇扶持“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

2、建议

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应当立足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精细化的生产。

稳定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一直以来是该镇的支柱产业,今后要着力在宣传和技术辅导上下工夫,稳定香菇生产,优化品种结构,发展袋料黑木耳,重点抓好三望栏袋料黑木耳示范基地建设,尽快完成大型鲜菇冷藏保鲜加工市场的建设。

云和雪梨在南方梨产区具有较高誉,所以要大力发展精品雪梨生产。该镇2519亩雪梨分布在下洋、黄地、砻铺等村,现已初具规模,今后要着力在引导农民抓好现有云和雪梨基地的抚育和管理上下功夫,以提高云和雪梨的品质和档次,保证雪梨高产优质而不搞盲目开发。

崇头镇现有毛竹林9596亩,效益均不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符合广大农民利益。

林业苗圃地化学除草试验报告 篇7

化学除草剂种类多, 其除草效果也不同, 以及各种作物对药物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 现选择几种除草效果较强的药物进行适用后对比作试验, 观察记录其除草效率, 总结出一整套适合高台县林业苗圃地及非耕地除草技术措施, 近而促进高台林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

2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2.1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地位于高台县南华镇县良种苗木基地, 海拔1350m, 年平均气温7.6℃, ≥ 10℃以上的有效积温2900 ~ 3500℃, 无霜期150d, 年降雨量105mm, 年蒸发量2000mm, 干燥度5.5。土质为沙砾土, 排水良好。

2.2供试除草剂

惠尔 ( 乙氧氟草醚) , 百草枯。

惠尔 ( 乙氧氟草醚) :英文名称:Oxyfluorfen。其他名称:果尔 (Goal) , RH2915, 割草醚, 割草灵。化学名称:2- 氯-4- 三氟甲基笨基-3'- 乙氧基-4'- 硝基笨基醚。毒性:LD50大于5000mg/kg体重。剂型:24% 乳油。

百草枯:英文名称:paraquat。其他名称:克芜踪、对草快。化学名称:1, 1'- 二甲基-4-4- 联吡啶阳离子盐。毒性:中等毒性。剂型:20% 水剂。

2.3供试树种

刺柏、葡萄。

3 主要技术措施

3.1试验设计

3.1.1试验方法

施药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设计方法, 设4 个处理, 其中1 个为对照, 重复4 次, 每个小区设为30m2。每小区设计2 个调查样方, 每个样方设计为1×1m2。

3.1.1.1土壤处理

在葡萄地杂草萌芽前用常规喷雾法施用乙氧氟草醚进行4 个处理, 每次处理30m2, 其中1 个处理区不施药进行对照观察, 重复4 次。

3.1.1.2茎叶处理

在杂草旺盛期, 即5 月中、下旬采用遮挡辅助措施在多年生刺柏地常规喷施百草枯、乙氧氟草醚各4个处理, 每次30m2, 其中1 个为对照区, 重复4 次。

3.1.2施药方法

乙氧氟草醚24% 乳油, 按30m L每667m2;百草枯24% 水剂, 按60m L每667m2。

3.2除草效果调查

施药后间隔10d观察样方内杂草株数, 杂草按科统计, 记录后拔去样方内杂草, 算出每重复和每平方米全年杂草总数。

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及调查情况对比, 乙氧氟草醚土壤处理平均成活率达85%, 茎叶处理平均成活率只有59.8%, 土壤处理除草效果较茎叶处理除草效果明显;百草枯茎叶处理平均成活率达92.8%, 较乙氧氟草醚茎叶处理效果明显。两种除草剂均可推广使用, 乙氧氟草醚按其遮光效应可用于苗前播后土壤处理进行除治一年生杂草, 百草枯可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进行除治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摘要:在苗圃地使用除草剂的目的, 在于消灭和控制杂草的危害, 创造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除草剂的种类日益增多, 在苗圃地除草剂的药效试验工作, 必不可少, 通过药效试验, 可以确定某一除草剂的使用范围、施药适宜的时间、剂量和方法, 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篇8

至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7.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24.84亿元,增长率为164.26%;农业产值突破2.3亿元,增长率为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率为16.92%;招商引资合同金额完成6.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7%;农村人均纯收入突破5918元,增长率为11%;完成本级税收617.04万元,增长率为58.13%。

在上半年,桥头镇各村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灾和旱灾。在这种情况下,桥头镇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抗击灾情,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农作物仍实现较大丰收。其中:粮食总面积29303亩,总产量达9722吨;其中水稻面积24189亩,总产量达8314吨;玉米1500亩,蔬菜12587亩,花生5536亩,豆类1426亩,水果5674亩,全镇生猪出栏量32574头,三鸟饲养量186200万只,水产养殖3900亩。桥头镇坚持不懈地做好防洪、抗旱工作,全力推进灾后复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桥头镇经济延续了上一年的良好势头,镇域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坚持以项目落实为依托,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桥头镇在服务投产项目、跟踪在建项目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工业项目。

2011年,桥头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挂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成绩良好。需要挂扶的29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成功开展,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桥头镇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51户,全面完成住房改造任务。此项工程的开展,极大改善了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居住环境,使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的愿望得以实现。

镇党委、政府心系人民,情系群众,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强化责任,把民生工作抓出实效、抓出成绩,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在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后,桥头镇继续加强建后管理,不断深入推进村村通自来水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进一步解决农村自来水饮用水问题;认真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工作,有效杜绝农民“因病致贫”现象发生,同时积极开展201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使其覆盖面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市社保局下达的医疗保险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劳动力培训任务,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和农村青年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继续完善镇域公路建设,全年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510多万元,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重新规划选址亚婆石廖屋幸福新居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力争打造一个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新农村。

2011年,桥头镇还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墟镇建设,确保各项市政工程按时建成投入使用,使广大居民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致远、神特、东桥、新东钢、实益长丰顺利生产并实现了工业产值24.8亿元,比2007年1.5亿增长了23.3亿元。

黑马涂料、启利达、精益五金、益旺畜牧、新东钢二期均建设顺利,前四家企业有望今年投产,新东钢二期预计明年可以投产,仅新东钢届时可实现产值70亿。

深粤华、亿利鸿源、清远优瑞、清远优立美克、英德天龙、英德立地木业、外岭山泉水等企业正在筹建之中。

此外,新材料基地正在征地之中,可容纳企业十多家,有望三年内达到100亿元的工业强镇。

“三农”工作得到强势推进,

农村基层工作成绩显著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2011年实现农业产值2.3亿元,自2007年以来年均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5918元,自2007年以来年均增长11%,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1550万元,对博下水库、将军大塘、三叉塘、石角大塘、板甫水圳、红联水圳、潭坑劳绿圳等主要水利设施,进行了除险加固。

乡村桥梁道路跃上新台阶,交通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五年来共投入资金4800多万元,铺设了45条道路,总里程160公里;投入1600万元,建设好博下大桥和板甫徐屋大桥。2010年被清远市老促会评为老区公路建设先进镇。

农村饮水安全,林权制度改革,扶贫“双到”工作顺利完成。投入3100多万元,解决了全镇24568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桥头发展的难题:108200亩的林权证得到顺利发放,17宗山林纠纷得到有效调解,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博下、潭坑商业物流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51户低收入住房困难住户已完成住房改造任务,亚婆石廖屋新村已动工建设。

城市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五年来,桥头镇投入资金3600多万元,强势推进城镇工程建设:投入1400多万元建设新行政服务大楼;投入450多万元建设南北中轴线;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人民广场和桥头公园;投入200多万元完成路灯安装;投入300多万元进行“三边”整治工作;投入30多万元打造样板街;投入30多万元安装视频监控。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工作得到强势推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显著。桥头镇认真贯彻实施“教育强镇,卫生护镇”理念。使广大群众实现“读者有其书,病者有其医”的目标。

计划生育得到强势推进,创建“双无”工作成绩显著。桥头镇率先出台了《桥头镇计划生育基金管理办法》,成功稳定桥头镇低生育水平,连续四年实现“双无”目标,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镇,并于2010年成功升为“计生”一类地区管理。

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强势推进,构建和谐桥头成绩显著。率先制定了《桥头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包案制度奖罚办法》、制定了《关于桥头镇越战退伍军人优抚的实施办法》,成功调处了许多年历史难案、积案。是清远市唯一的在2011年12月23日作书面经验介绍并推荐至省的先进镇。熊赵两姓土地纠纷的成功调解,被评为“省百佳案例”。

上一篇:大班语言教案:醒来了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心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