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实施方案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研实施方案(精选8篇)

学校教研实施方案 篇1

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继续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加强新教师的培养,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重视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体、音、美等学科的教研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念。

1、继续加强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的精神;

(2)组织教师观看课改光盘,教法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录;

(3)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到兄弟学校学习;

2、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及新学期课程内容,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推广学习经验。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

(2)在学习的基础上可围绕以下问题组织讨论:

a、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教师需要哪些工作方式?需要哪些技能?

b、如何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c、如何从强化“双基”到“培养”四种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创新、合作交流)?

d、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e、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

f、研究如何适应中考改革。

g、开展骨干教师创新课示范课研讨

3、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规定教师听课次数、课堂开放,互相学习;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承担各级研究课,起到示范和研究的效果。

4、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鼓励老教师主动培养、挂钩新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实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加强与上级教研部门的联系,聘请有关教学专家、教研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二是走出去,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教研重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结论与过程的关系;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用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问题为工作思路。教师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1、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监控管理。学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监控管理,切实做到:

(1)加强对教师常规教学的指导和监控,坚持听课、评课、分析和指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

(2)加强课程及常规工作管理,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按省颁《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严格实施,奖惩分明,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定期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测(重点期中、期末质量普查)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以课改、课题为中心继续抓好学校公开课、集体备课、说课等常规教研工作。

1、继续抓好公开课、集体备课、说课等工作。要求各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听课达20节以上。切实加强备课组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

2、努力上好汇报课、课改展示课、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等,推动课程改革发展。组织多种形式的课改教研活动,如各学科集体备课、课改阶段性小结研讨会、课改实验观摩课、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等。

3、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师要强化搞课改就是搞科研的意识,紧紧围绕课改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要通过调研,将课改的关键点、困难点纳入教育科研内容。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要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科研任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出经验论文,积极撰写稿件。

4、继续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广泛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五)积极参加片区教研和县、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教学比武活动。

1、积极配合县教研室组织并参加片际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

2、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研讨工作和教学比赛,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4、积极鼓励教师或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5、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展示课外小组活动的成果,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六)积极推行“六模块”模式,努力打造“课堂教学全优工程”

1、努力推行“六模块”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容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将德育美育贯穿课堂全过程。

2、三年时间内,所有学科的所有课都要打磨成优课(备课)。

(七)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深化课程改革

1、课堂调研,现场指导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领导分组负责制,具体负责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现场指导教学。

2、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1)要发挥好学校和县市两级教研网络的作用,认真要研究课程。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互动教研,教学反思,札记,课后案例分析的习惯。继续组织实验教师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好“五个一”活动:每课时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周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写一篇课改小结或运用教材的心得体会;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课改实验研究论文。

(2)搞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间要保证,要人人参与,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

(3)大力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的教研活动,研讨时要谈理念、谈观点、找问题、讲困惑、提建议。要加强专项研究,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区域性的或普遍性的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习、研讨予以解决。

学校教研实施方案 篇2

一、主题教研内涵

1.主题教研的内涵

所谓主题教研,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2.主题教研的特征

(1)基于问题驱动的教研方式

主题教研中的问题源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这一问题在本学科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它的解决对于本学科组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问题就在我们教师的身边或者身上,可能由于我们的司空见惯没有发现。主题教研就是要挖掘我们教师身边或者身上的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叙说自己的喜悦与困惑,让我们的传统教研在问题的驱动下落地生根。

(2)基于课例的研究教研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智慧。通过基于课例的主题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大量的课例中学习,既能够看到自己、反思自己,又能够观察同伴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地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在实践中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判断和促进了专业发展。

(3)基于人人参与的教研活动

问题来源于学科教研组教师自己,是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破除了个别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组长的“话语”垄断,避免了个别教师游离于教研活动之外。基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实现了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科组教师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

二、实践策略

为有效开展主题研究,确保主题研究的质量,学校探索出培训先行、制度引领、评价促进和示范带动四大策略。

1.培训先行

教研组主题教研对于全校老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创新。不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提高教师认识,没有教师的认同,是很难推进这项工作的。为了顺利开展好这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这项任务,学校围绕主题研究进行了系列的学习培训。如《主题教研与传统的教研区别》《主题教研———主题如何选择》《教研组长如何开展主题研究》《学校主题研究的管理与评价》《主题研究———如何提高研究的质量与品质》《如何撰写主题研究的成果》等一系列专题学习培训,解决了主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顺利推进这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引领

开展主题研究,完全凭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章立制,使主题教研成为一种常规性行为[2]。学校主题教研要想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我校在主题教研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主题研究实行134711的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制定1份详实的计划,每学期不得少于3次基于教研主题的理论学习,学校围绕主题研修开展不少于4次的主题推进会,教研组在主题引领下开展不少于7次的课例研讨,在学期末学校组织每个教研组基于主题研究成果展示1次,每个教师完成基于主题研究的案例或者论文1份。

为了让学校主题研究有效和高质量地推进下去,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手册》供教师记录填写,学校要求每次主题研修提前一周登记上报,教科室在周一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每次主题研修活动完成后,教研组指定专人做好活动简报,发布在学校网站供大家交流学习。

3.评价促进

(1)评价原则

学校对教研组主题研修的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过程性原则。学校对教研组主题研修最为强调的就是教研组过程的实施,因为这一点是避免教研组主题研修流于形式确保质量的最重要的保证。二是发展性评价。基于教研组在主题研修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一点是为了避免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与传统教研活动的不同。学校能够从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开展看到教研组的进步与变化,体现教研组的逐渐成长,如果我们教研组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变化与发展,主题研修流于形式主义,就会又回到传统教研的老路上去。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教研组每次主题研究活动要基于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能落实的原则设计好每次主题研究活动。

(2)学校主题教研评价表

4.示范带动

学校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是客观事实,有的教研组教研氛围浓厚,教师整体实力较强,那么教研组主题研究的质量可能就更高,为了促进学校教研组均衡发展,让学校内做得好的教研组在全校展示,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开展“指导———自主学习”主题研究做得较好,在全校教研组召开主题研究现场观摩会。该教研组按照“一个主题,三个阶段”的形式展开主题教研活动。

(1)基于主题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

该教研组围绕确立主题进行了两次理论学习。第一次通过教学视频观看了余文森教授讲述的“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专家报告。教研组在看完专家视频后讨论达成两点共识: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领域的自主学习,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指导。

(2)基于主题实践课例

在理论学习后由我校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课《美国南北战争》(川教办九年级上册第19课)。该教师通过三个问题来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阅读教材P122~123页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理解?二是学生简述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三是分析美国南北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四是依据材料讨论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原因。教师在处理这四个问题时,按照自学—交流—展示—点拨程序进行,总共用时13分钟。

(3)基于主题的研讨与总结

首先,教研组组长主持研讨,对教研组的研讨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教师在本堂课是如何处理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样的处理有效吗?二是在本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的指导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由上课教师围绕这两点要求进行反思,教研组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从学生所用的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32.5%可以看出,学生自学的效果较好,对教师给出的四个问题7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80%的问题内容。二是教师指导性表现在对学生文本阅读的指导、小组展示的指导、学生思维偏差的纠正。三是本节课的不足在于问题设计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对问题设计赋予丰富的情境,更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支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学校教研组主题研究,学校教研活动呈现出这样的场景:一群有着共同关注点的,对同样的问题或者同一话题有热情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观察、相互评论、分享经验、行为跟进,最终获得各自不同的提高和发展。这样,我们通过主题研究就克服了传统教研的活动形式化、内容随意化、参与被动化和教学经验化现象,促进教研组教研活动走向深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培育新型教研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学校教研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汽修运用与维修;学科教研室;必要性;实施策略。

一、国内中职教研室发展现状

在普通教育中,教研室是进行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的基层单位,已经在国内外普及实施,并且成效显著。但中职学科教研室还很少被提起,更不要说具体实施了。

在以往的中职学校教学中,教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有固定的生源;专业也稳定;教材统一;教学模式也单一。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与企业行业联系较少。学校只需要教务处一个教学职能机构就行了,即教师按照教务处的安排贯彻实施教学,从上而下的“一贯试”安排教学。特别是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存在脱节情况,专业课教师不能很好的了解行业和企业最新动向,不能把最新的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教师教学以单纯的课本为主,不能根据行业企业现状拓宽知识面。不能把教学与行业从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融会贯通,并且由于各个学校师资和实训场地的限制,所有专业课教师就只归属于一个教研团队,笼统而又臃肿,不知道教师个人在专业方向上如何提升和发展。甚至很多教师在一直“吃老本”,不能跟上专业技术和行业技术的发展,不能和行业、企业接轨,这样就根本没有办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落实教学改革,整个专业就不能真正的发展。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科教研室成立的必要性

中职发展的现状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方向而言可以分为机电维修、汽车钣金与涂漆、汽车改装与美容、汽车装配与调试。但大多数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被学校分配到汽车制造或者机械加工厂,很难真正的进入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技能水平达不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离行业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不管是从学习内容方面还是内容深度方面。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都还停留在“一贯式”教学,一个教师可能会同时讲授几门课,这样在教研过程中不能做到“专而精”,教师的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也是不能真正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因之一。

职业教育办得好与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育科研程度,技能水平和教育科研程度的强弱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和评估继续教育成效的有力标志,也是实施职业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和教科研程度,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在中职学校增设学科教研室。特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很多教师都不是来自于汽车维修相关专业,没有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从业经验,特别需要对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行提高,现在汽修专业知识面大而广,教师在提高技能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时候,更应该选择好专业技术方向来“专而精”的提高学习。一些教师可以选择发动机方向,一些可以选择汽车底盘方向,还有汽车电气、汽车装配与制造等方向。这就需要成立学科方向教学研究室。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科教研室的组建

汽车运用与维修根据教学和就业的特殊性可以分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研室、底盘构造与维修教研室、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研室、汽车机械基础与识图教研室等,如下图表所示。

每个教研室配有教研组长一名,相对固定教学的教师若干,如果存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一个教研室的老师可以到其他教研室兼课,灵活调配。教研室组长可由在专业技术方向有一定研究并且与行业企业联系广泛的人担任。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科教研室的职能

1.教学管理职能

(1)研究并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根据实训教学计划安排、布置和管理实训教室。

(3)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4)上衔接汽车专业部,下联系教师,起到纽带链接职能。

2.教学职能

(1)理论和实训教学

现在的教学全是以周学时为单位的模块化教学。教师都可以胜任所有的模块化教学,这样所有教师可以在理论和实训课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互换。教务处再也不会为不知道把课程安排给那些老师而烦恼。

(2)考核与评价

由于现阶段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脱节,对于学生考核与评价也是“各自为政”,不能把理论和实训考核结合起来。学科教研室能根据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制定出合理的“理实一体化”考核机制。

(3)毕业作品

教研室可以安排出自己学科方向的毕业作品题库,贯彻实施毕业作品设计及制作等。

3.教研及教材编写职能

(1)教学研究

教研室可以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砖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作并修改电子教材。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仪器、仪板和设备研究开发

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需求,研究并制作教学仪器和设备。

(3)教材开发

教研室根据教师课堂反馈回来的信息,随时或不定期征求教师意见,采取边实践、边补充、边修改、边完善的形式,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训教材等,并制作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

4.师资队伍建设职能

成立教研室后,教师就会相对固定自己的专研方向,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单一学科方向。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以上职能:

(1)教师可以相对固定专研学科方向和教学学科方向。

(2)理论和实操教师可以随时调配。让所有教研室内的教师都熟悉实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可以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的情况,又可以带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教研室可以定期举办教研会,相互探讨学习,为老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议或学术科研活动。

(4)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行业和企业活动,定期到行业、企业参观学习。為教师与行业、企业接轨创造条件。

(5)参与教师评价与选拨,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6)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五、学科教研室成立的意义

学科教研室的成立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更加顺畅,让学校及广大师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提高教务处的工作效率。成立学科教研室后,让教务处和专业部的职责更加清晰,使教务处对教学的管理更加有序,专业部的日常管理更加规范。促进学校相关部门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及学生服务。

2.能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为什么难以推进,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通过成立学科教研室后,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为正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过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师资力量,提升教师凝聚力。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从多方面的落实和促进教学改革等。

【参考文献】

[1]黄炎培.教育与职业教育【J】.北京.1923(41).

[2]邓泽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整体方案研究(第1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篇4

头桥小学数学教研组

高琴仙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课改实验是学校的当前工作的重心,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校本教研是校本化教育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起点,校本培训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化教育的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没有校本教研作为起点,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为提高我校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首先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总体内容:以个人反思学习为基础,讲求实践的锤炼,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提升。

工作策略:学校要建立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以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教学领导分工包干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研组长要抓好备课组长,定期给备课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具体工作内容:

(一)、专业引领,充实校本教研

1、引进专家坐堂指导

我们定期将本区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2、成立中心学科教研组

设教学专题讲座,结合教学实践,谈经验、论观点、讲反思,贡献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见解,涉及的内容有教师专业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困难生的辅正等传播和推广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各个教研组中带头尝试研究课,抛砖引玉,为其他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学解剖案例。

(二)、同伴互助,完善校本教研

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帮助等方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教师的‘一支独秀’带动学校的‘春色满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研究怎样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在积极研究状态中,不断体会校本教研的乐趣和价值。

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教学指导、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我校教研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名师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参与教研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方式:

(一)、主题研究: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问题合作团队,校际间合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实践体验,行为跟进深入研究。

(1)每周一下午坚持学科组校本教研一次,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学习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青年教师设立有研究价值的专题,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每月组内进行两至三次课例活动。教导处要对研究的过程实施监控指导,并检查活动的资料:磁带,教案,反思,讨论、课例等资料。

(3)以三课(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2、日常研究:以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以集体备课+个性备课,复备课为基本形式,关注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的出现的问题。

(1)建立自身学习制度,每人自学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文章。

(2)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到外校听课、学习考察的老师,要把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来。通过交流,写感受体会等形式进行推广,并改进自身不足。

(3)进行“三课”制度: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带头上示范课(新课改),研究课(专题研究课),观摩课(课例分析)。

(4)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加强同组,同学科,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听课,评课,三课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表真实的见解,广泛讨论,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

(5)个人反思制度:采取日随笔,周反思,让教师把上过的课进行反思。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策划方案 篇5

20__年是我校”规划的关健之年,又恰逢我校创建“ 合格学校”。我们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_统领学校发展全面,以创办家长满意的革新小学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瞄准“精品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再上新档次,教育质量再创新成绩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

紧扣一个中心:创建“ 合格学校”

突出两大主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三大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

开展四大活动:养成教育成效展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汇报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保合格学校创建活动。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勤奋务实、团结奋进的行政领导集体。

1、学校行政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求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求原则。

2、坚持一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认真小结一周开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年级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4、带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5、教研组和少先队要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网页。

6、认真组织和参与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活动,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信息,保证严格公正。

7、对分管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成效要处于全镇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继续完善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考评过程严肃公正,考评结果真实可信,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2、继续完善教职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职工结构工资发放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教师要严格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敬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天时光,做好每一项工作。

4、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周例会学习“名作鉴赏”,提升艺术品味,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和研讨,开拓交流范围,建立教师自己的博客网页。

5、制订并落实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培养,要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6、严格执行督查力度,组织开展好“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严厉打击师德违规行为。

(三)、加强德育建设,努力建构具有民工子弟学校特色的德育运行框架。

1、抓好三大主题教育,即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指导,以“忆奥运”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以创建“ 合格学校”为主题,开展“波罗 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以实现“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

2、三大阵地建设。橱窗、广播站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网站是学校唯一对外宣传的窗口,这三大阵地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好人好事宣传。广播站要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学校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校园动态信息及师生作品等及时上传发布,通过网站新闻、留言板、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波罗学校小网站特色。

3、加强各项基本建设

①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星级学生评比。

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举办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和征文活动,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

(四)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

1、加强管理,落实常规,抓教学秩序规范,活动计划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环节落实,学习过程落实,遵循教研要“深”,备课要“评”,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这十字教学方针,把教学工作常规抓实抓细。

靖安乡中心学校教研活动工作方案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为全面开展主题教研工作,切实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动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此主题教研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为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有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工作目标

1、理论提升。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新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新的有效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

主题教研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能力提高。

以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教学能力。

4、组织机制。

构建教研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工作和主题研究,教师专业(梯级教师队伍建设)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

5、总结成果,创生方法。

通过主题教研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困惑,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形成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教学模式,锻造一批名师,培养一批优生。

三、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小组和教师梯级队伍评审小组(由校长、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

1、主题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多瑜;副组长:黄涛;组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2、具体分工。

(二)强化管理,有效实施。

1、认真制定可行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和个人方案。

教导处要组织学科教研组及教师认真填写“主题教研活动手册”。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在学校主题教研领导组指导下,认真实施工作方案,落实活动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2、建章立制,严控过程。

在主题教研工作中,教研组负责人及参研教师必须在主题教研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各教研组按时完成主题选题和主题填表。

(2)、严格按照主题教研工作实施步骤,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听评课活动,认真填字主题教研过程手册。

(3)、各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督促教师撰写整理相关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

(4)主题教研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到主题教研活动各个环节中去,组织备课、听课、研讨、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严格把关,加强督导,切实把主题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实施步骤

1、确定主题和主题填表阶段,2012年2月13日——2012年2月19日

(1)、围绕“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方向,教研组长组织第一次活动(见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手册第5页,请认真填写),确定主分题。

(2)、教研组长填写“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手册”1—4页;教研组成员填写“教师主题教研活动过程手册”1—4页。(3)表皮日期为:2012年2月——2012年7月。

2、专题学习,课堂印证阶段,2012年2月20日——2012年4月1日

(1)、教师完成三次自主探索,并认真填写“教师主题教研活动过程手册”5—34页。

(2)、教研组利用四次活动(“手册”13—44页),组织“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提前安排好公开课日期、主讲人、课题和课时,并报教务处,以便检查,围绕主讲教师所研究的分题和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活动结束后,将本组教师排出名次,在第五次活动总结中记录名次,前两名教师(包括学前部)代表本组进入下一阶段优质课评选,英语、音乐、科学、品德、体育、美术组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

3、阶段总结,成果展示阶段,2012年4月2日——2012年5月6日

(1)、教务处提前安排好优质课评选计划,组织“教师梯级队伍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确定校级“教师梯级队伍”,做好记录,考核备用。

(2)、组织”优质课观摩”。

(3)、教研组长、教师填写“手册”期中总结,评选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优秀说课稿、优秀课例、优秀总结材料、优秀读书感想,编辑出刊(注意向教育局网站推荐)。

4、阶段总结,成果汇报阶段,2012年5月7日——2012年7月1日(1)、结合教育局主题教研工作评比活动,认真总结,组织成果汇报。

(2)、继续开展主题研究活动,认真填写“主题教研过程手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到位。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小组。

2、资金保障到位。

学校为主题教研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建立电子备课室,订购主题教研相关书籍及教育理论刊物(注意落实)。

3、过程管理到位。

学校设计“主题教研管理手册”对教研组和教师“主题教研工作”全程跟踪,确保各阶段工作落到实处。

4、奖惩措施到位。

学校将结合《任课教师考核量化打分标准》相关项目组织评比。成果:

1、汇报课、优质课;

2、优秀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

4、优秀教学反思;

5、优秀说课稿;

6、优秀课例;

7、总结材料;

8、优秀读书感想。

六、材料准备

1、学校主题教研实施方案。

2、主分题表。

3、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

4、主题教研过程手册(个人和教研组及学校管理手册)。

5、主题教研主分题一览表等。

6、主题填表参考资料。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思考 篇7

一、改变两个认识

1.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受教育科学理论指导, 植根于教育实践, 与教育实践同步, 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活动。它既包括从上级接受的科研课题, 也包括大量的自选课题以及更多的为解决教育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因此教育科研不是专家的专利, 完全可以“下嫁”到中小学, 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 更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教学研究:研究状态下教学, 教学过程中研究, 教学、研究、学习相统一, 教学、教研、科研相融合, 用研究的眼光审视传统的教学环节。

2. 校本与师本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校长和教师的研究要改进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对自己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研究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本学校目前面临的实际状况出发, 充分依靠本学校的干部教师, 挖掘学校内部现有的具备研究能力的人力资源, 使问题得以解决。师本是以师为本,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的个体也是研究主体, 是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 从事相关研究, 并不是真正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学校的发展, 扩展为学校共享的智慧和经验, 而校本是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三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它着眼于改进学校的实践, 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真正做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因此师本是校本的基础。

二、正视三个问题

1. 有行动无研究

行动研究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许多课题研究正在为行动所取代, 有行动无研究的现象日益明显。最近我接触了几个课题设计和成果表达形式, 仔细检查存在着以下问题:有的课题只有工作组织, 人员调配等难觅研究角色, 有的课题成果, 只有成效分析、经验积累, 难觅研究价值。

2. 有研究无成果

学校教育科研担负着解决学校问题,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任, 但是课题的数量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质量并不相称, 课题立项了、经费投入了, 但成果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 有成果无转化

对学校教育科研来说研究的一切目的都在于应用, 许多科研成果只是文字性的成果而已, 学校科研成果转化难, 成了学校面临的问题。如果无法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 科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三、疏通四条渠道

(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 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专家引领等形式, 制订教学预案并共同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可以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 实现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张扬教师个性, 挖掘集体智慧, 真正实行资源共享, 第一, 让集体备课从形式上得到保证;第二, 让集体备课从过程上得到保证;第三, 让集体备课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学校将集体备课纳入日常规范管理。

(2) 课题研究。学校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其研究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 研究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问题即课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己关注时间最长、兴趣最浓的问题和现象开展研究, 这样的研究就充满激情和乐趣, 每一份投入都将获得丰硕的回报, 课题研究要形成学校教研工作的常规内容。

(3) 聚焦课堂。课堂是非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 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聚焦课堂是以课例为载体, 融课堂改革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模式,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最能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体验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编织而成的, 这些教学片段就是个案, 对这些个案加以整理反思, 上联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下联班级教学的实际, 就构成了教师对该班教学特点的基本认识。

(4) 调查与实验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 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资料, 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分析, 认识并提出建议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素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与教法实验、青少年发展的实验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 我们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并不难, 难的是我们长期生活在学校中, 对教育现象熟视无睹, 有点麻木, 没有问题意识, 或者有问题意识, 却没有行动的反思意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具有反思的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采用策略, 问题总能得以解决。抓住一点, 就能解决一个问题, 排除一种困难、烦恼。真正的教育科研就是从行动中产生问题, 进而研究, 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实实在在搞校级研究, 科研兴学, 科研兴教, 科研才得以兴校。这样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和谐地结合, 使自己的教学始终充满创造的活力, 就能研出成果, 作出贡献, 就能在教学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成为教师与学者兼而有之的教育实践家。

校本研究是教师职业生命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教师专业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 也是消减教师职业怠倦的重要途径, 已成为当今教师职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教师, 其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行动研究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理论、反思实践、优化行为、促进发展的过程。

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母机”, 校本研究则是“母机”赖以生存的动力源泉。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既不能单纯靠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提供什么范式, 也不能只凭传统和代代相传的经验去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之中,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新的生长点, 在理论的指导下反思实践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并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做实行教育家,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和责任。

摘要:学校的教研是受教育科学理论指导, 植根于教育实践, 与教育实践同步, 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活动。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 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角色也必然要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只有改变两个认识, 正视三个问题, 疏通四条渠道, 学校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

关键词:改变认识,正视问题,疏通渠道

参考文献

[1]于海英.浅谈新课改标准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新校园, 2009 (2) .

浅谈学校教研团队建设 篇8

1建章立制,科学评价。要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组工作的长效发展,就必须有规范的制度做保证。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教研组建设管理制度》、《教研组工作考评细则》、《优秀教研团队评选方案》和《奖励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活动要求、组长职责以及团队的考评奖励,做到了教研组工作有方向、有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教研组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们为凝聚人心,形成团队合力,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上做出了调整,从重视对教师个体的考核评价逐步过渡到对团队的考核评价。特别是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上,本着分科教学、整体推进的原则,一是对教师的单科教学质量进行单项奖励,二是对各学科捆绑达标的教师进行奖励。三是对在各级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进行奖励。实行捆绑式评价,激发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教师的集体荣誉感。

另外,出台新的优秀团队奖励办法,重在奖励团队的合作成果。每年一次的评比活动,比以往任何一项评比都更能激励教师的责任心。因为身处团队,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落后而给团队扣分,影响团队成绩。各项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之间合作才能共赢的思想,提高了教师的凝聚力。

2发挥组长作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教研组长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在教研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选拔了大家信得过的教研组长,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由他们带动团队的教研活动,使他们从简单的执行和上传下达上升为引领与研究,进而在教研中发挥学科领导的作用。实践证明,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教研组长,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根本保证。我校现在有四位教研组长担任着兼职教研员工作。学校为他们争取各种各样的提高机会,如定期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送课下乡等。借助外部力量,使这些组长开阔眼界,摄取信息,提高教研能力,落实教研效果。

3加强指导,提升整体研究能力。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参加集体备课,参与研究活动,坚持推门听课评课,指导常态教学。尤其是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采用了“教师自评、指导组评、组员交流、改进再教”的评价方式。由于反馈及时,方式多元,所以,教学指导具有实效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组的整体研究能力。

二、立足校本,打造优秀教研团队

1搭建平台,提升整体教研能力。我校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有意识地搭建校本研究活动平台,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教研功能,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帅的教研能力。

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把课堂教学与小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为校本教研提供有力支持。说课、评课、交流“三位一体”的研讨活动是提升的重要环节。研讨过程中,我们对上课教师、评课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说出自己的话”,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二是组织大型的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挖掘了教师的潜能,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研能力。“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活动,它既是教师研究能力的一次竞赛,又是对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学校搭建的实践平台,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机会,使教师共享集体智慧,思考、借鉴、提升。

2专家引领,提高专项研训效果。学校的校本教研,如果只有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研究徘徊不前,无法突破。

为促进教师专业尽快成长,学校邀请了州、市各级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切合教师发展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为推动学科组的建设,学校邀请州、市学科教研员亲临指导。学科教研员参与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学科组的研讨活动,帮助学科教师把握了教研方向。教师们一致认为能够跟专家们这样面对面地交流真是受益匪浅。

3专业阅读,建设学习型团队。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在对教师读书需求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教师进行专业阅读。

第一,倡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使专业学习具有针对性。

第二,让教师带着问题共读一本书,使大家有共同的研究基础。

第三,领导荐书。根据教师发展要求,领导向教师推荐好书,并为教师购书提供经费支持。

上一篇:八一节经典优秀致辞下一篇:产生问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