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复习思考(通用9篇)
导言
1.以往我国的社区建设模式存在着哪些结构性缺陷?
2.就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引入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一章
1.简述社区的含义及特点。
2.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
3.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4.简述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
5.简述社区在人的社会化方面的功能。
6.简述社区工作的含义。
7.简述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8.简述社区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
第二章
1.简述德国的爱尔伯福制。
2.简述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
3.简述联合国提出的社区发展原则。
4.简述美国“社区发展合作组织”(简称CDC)的主要特征。
5.英国社区照顾中的老年人服务有哪些基本做法?
6.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有哪些主要的方式方法?
7.试论中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
1.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说居民参与是社区工作的灵魂?
第四章
1.地区发展项目的选择原则。
2.简述社区发展模式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3.社会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下扮演什么样的工作角色?
第五章
1.简述社会策划模式下的社区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2.社区策划模式对对中国农村扶贫发展有什么启示?
3.社区策划模式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第六章
1.简述社会行动模式中运用社会行动策略的原则。
2.简述社会行动中工作者的角色。
3.结合实际分析社会行动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第八章
1.简述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
2.试论在社区工作中集体参与的重要性。
一、深化社区档案工作的必要性
1.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需要以档案工作为支撑, 做到有原始档案记录, 相关档案齐全并按规定管理。社区档案记载着居民的各项活动,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管理、化解社区基层矛盾和维护社区稳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可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是推进新型医疗和养老保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 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推行新型城镇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就是政府采取的重要举措。医疗和养老保险的逐步推进, 可使绝大多数居民从中受益。在开展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项工作中, 建立医疗保险档案、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等, 有助于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3. 是加快居民下岗再就业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转制和重组, 许多城镇居民出现了下岗的情况, 如何让他们实现下岗再就业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 为广大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服务, 就需要相关的档案做依据。通过建立社区档案, 能更好地掌握下岗职工的个人信息、就业市场信息, 更好地服务于下岗职工再就业。
4. 是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需要。
随着“稳定进社区”工程的启动,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必将向社区延伸。如警务进社区, 在社区设立警务室, 由管段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负责日常治安和防范工作;信息进社区, 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提高社区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水平;社会保障进社区, 新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以及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工作要从原用人单位转移到其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居委会统一管理, 档案转到所在地社区管理。要做好“稳定进社区”中各项工作, 档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警务进社区设立警务室, 首先要以管段居民户籍作为基本档案资料;养老保险进社区, 原用人单位要将档案转到其户口所在地域常年居住地的居委会统一管理等。这些档案资料是社区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社区工作实施组织和指挥的重要依合治理离不开社区档案。
二、深化社区档案工作的有效策略
1. 加强领导, 纳入日程是关键。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保证社区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领导对社区档案工作价值的认识程度, 决定着他们对社区档案工作的态度,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档案工作的前景。这就要求社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到社区档案工作对于促进社区的改革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社区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 把社区档案工作作为社区一项长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将档案工作列入工作日程, 同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评比, 落实专 (兼) 职档案人员, 并抽调骨干人员, 集中时间完成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使社区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 加大投入, 信息化管理是手段。
随着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区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社区档案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利用都带来了困难。只有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 实现社区档案信息化, 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因此, 要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配置高标准密集架、新式档案盒、计算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复印机、打印机等先进设施, 逐步实现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 不断提高社区档案管理水平。
3. 遵章守制, 规范操作是保证。
要做好社区档案工作, 必须建立健全社区档案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切实可行的社区档案规章制度, 才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档案管理。随着社区档案事业的不断推进,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档案保密制度》、《社区档案借阅利用制度》、《社区档案销毁制度》等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这些制度涉及到社区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方面, 明确规定了社区档案的管理范围、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从而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供了保障, 有利于这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4. 开发利用, 创造效益是目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9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制度正在不断的逐步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数年来我在社区工作的实践中,将工作的难点是和技巧予以一个简单的小结,希望本文能对家庭医生进一步发挥作用有些帮助。
家庭医生制度的实现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实践工作中,一个好的改革思路不但要有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扶持-资金、政策、服务手段、业务进修等。对社区居民对签约后的想法及顾虑,需要多方努力,在社区中加强各种场合的宣传力度和媒体宣传手段,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社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有的放矢地吸引社区居民主动签约,才能在全市乃至全国达到星火燎原的改革目标。
家庭医生的改革是一项实事工程,因此在工作上每一个全科卫生服务团队要加强对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实施细则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疾病、服务技能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社区居民的签约服务率。服务过程中要讲究落到实处,切实为社区居民做实事,针对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多方位开展疾病预防,亚健康干预,运动疗法,养生保健,多发病并发症的防治等工作。让社区居民得到实惠,从而减少政府医疗费用的支出。
社区服务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人群,我们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加强语言沟通技巧的学习。对于一个医务人员来说,你在社区工作,首先要与居委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协作关系,对社区居民的疾病,家庭情况等内容要先做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必须要让社区居民认可你,熟悉你,那么以后开展各项工作就能方便许多,社区居民也愿意把你当作他(她)们的朋友也愿意把他(她)们的顾虑、困难、病痛向你倾诉,并希望得到你有效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发现社区居民特别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寂寞,子女的忙于工作疏于探望造成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家庭医生不但是单纯医治疾病,更需要我们针对病因有的放矢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心理辅导,从社会、环境、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多方面来评估病人,在有条件的社区中开展各类有益健康的健身、拳操、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社区服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的形象要大方得体,讲话要注意分寸,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不能随意表态,轻易下结论,防止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社区居民心理顾虑,再者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术,熟悉心理咨询的方法,了解你的服务对象,将居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医疗等问题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全科团队家庭医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更好地开展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科医生的工作作风一定要深入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影响工作的开展。
慢性病管理要防止走过场: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是重头戏,医务人员如何“唱好”这重头戏是在社区工作中的重点。既要管好慢性病,又要结合慢性病管理,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及饮食、养生、生活习惯、用药等指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需要通过努力让社区慢性病患者在精神上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起到预防疾病,改善心理问题,强身健体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社区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可采取个性化、集中、上门,科普知识,晚会,健身,竟赛等有益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疾病,进行分类教育,并且开展社区健身、拳操等各项运动,在全科医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当初的拳操队已粗具规模,从单一的易筋经发展到了练功十八法、老年平衡操、关节操、健身操……等等,健康教育也从当时的家、户上门动员到社区居民主动前来参加各类健康讲座等多形式的健身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一种预防、保健、养生、人人参与的和谐健康的氛围。
广西临桂县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复习资料
2013年广西临桂县社区工作人员考试招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考试大纲、海量免费备考资料下载:
http://v.huatu.com/news/20130909/76751.html
1、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几年一届?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本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是2007年选举产生的,到今年已任期届满,应进行换届选举。
2、选民必须同时具备哪几个条件?
答:(1)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选民年龄的计算以本社区正式选举日为准。(2)政治条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3)居住条件。社区居民应在其户籍所在地社区进行选民登记。
3、户籍不在本社区的居民是否可以参加选举?
答:在非户籍所在地社区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经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选民资格证明》和《不在户籍所在地登记证明》,可以在非户籍所在地社区登记。
4、选举形式有哪几种?
答: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户的代表选举、选举代表选举三种。
http://v.huatu.com
5、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有何意义?
答: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是保障我国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最大程度反映居民意愿、代表居民权益的一种民主实践。
6、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有哪几种产生方式?
答:4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社区党组织推荐、居民自荐(自荐人需提交自荐申请书)、居民小组推荐、10人以上选民联合提名推荐四种方式之一产生。提名初步候选人时,按照主任、副主任职务分别提名。
7、代写选票有哪些要求?
答:文盲或因残不能填写选票的选民,由本人申请,经居民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委托除候选人以外的其他选民代为填写选票,代写选票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每个选民最多只能为3人代写选票。
8、委托投票有哪些要求?
答:外出选民由本人申请,经居民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候选人以外的选民代为投票。每个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1人。选举日停止办理委托投票手续。
http://v.huatu.com
9、居民会议包含哪几种形式?
答: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居民会议必须有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会议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
10、居民选举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答:居民选举委员会由5至7人单数组成,并从中推选1人主持工作。居民选举委员会的责任期,自组成之日起至新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为止。居民选举委员会作为临时性组织,只是在选举期间代表广大居民主持选举工作,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它在选举工作结束后自行终止。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其在居民选举委员会中的职务自行终止,其缺额人选按照推选居民选举委员会时的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11、为什么社区居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不能担任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
答:为了保证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避免出现“自己组织选自己”的情况,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如被确定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正式候选人,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不再参与选举的组织工作。
http://v.huatu.com
12、组成新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后,应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都包括哪些?
答:推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居民小组长和社区成员代表。下属各专门工作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名,经居民会议表决通过。居民小组长由居民小组会议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由居民小组和驻区单位推选,每30至50户推选1名,总数不少于50名,社区居民代表应占社区成员代表的75%以上。
13、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应当遵循的5个法定时间都是哪些?
答: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前45日成立;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前20日张榜公布;选举时间和地点应在选举日前10日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前5日张榜公布;选举结果由居民选举委员会确认有效后,应在选举日当天张榜公布。
14、什么是群众自治?
答: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叫群众自治。l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在城市按居民居住区设立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l982年颁布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群众自治已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体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5、社区建设有什么特点?
http://v.huatu.com
答:我国的社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即社区建设是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二是社会性,即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四是计划性,一般地说,要系统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本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1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7、我国社区建设最早的建设项目是什么?
答: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最早的项目。社区建设是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延伸。
18、全国较早启动的社区建设实验区有哪些?
答:1992年2月,民政部确定的第一批社区建设实验区有11个。1999年,民政部又确定社区建设实验区15个。至此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包括黑龙江省两个,分别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2009年道里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19、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民主评议应包括哪些内容?
http://v.huatu.com
答:民主评议的内容一般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德”主要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能”主要是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绩”主要是指实际工作成绩;“廉”主要是指廉洁。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群众满意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哈尔滨市社区服务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社区服务工作站如何进行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社区服务工作站是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领导下,在社区开展政府公共服务的专门工作机构。其任务是完成各级政府在社区开展的各项公共服务,完成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交办的其它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站设站长1人,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成员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公益性岗位担任,站内成员统称社区工作者,由进入社区工作的劳动保障、公安、环保、残联等部门聘用的专职协管员组成。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即社区工作者要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评议。
21、“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相关内容?
答:从2007年起,道里区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区和谐社区创建星级考评工作实行“千分制”管理,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区有关部门对社区的单项或综合考评全部纳入全区“星级和谐社区”考评体系,不再单独进行。星级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每年根据实际得分结果,调整并确定社区星级等级。不符合标准的将被降级。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社区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和。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形势发展需要,在总结分析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形成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引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因此,改造好犯罪分子、减少社会对立面显得十分重要。开展社区矫正,既能使一部分罪犯改正恶习,降低重新犯罪率,又能帮助他们增强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栾川创造有利条件
二、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严厉打击犯罪,既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又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长期战略。每一名罪犯身边都有亲属、邻里、朋友等密切人群,刑罚的宽严不仅影响罪犯本人,而且对这些人群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那些罪行轻微或者已经弃恶从善的罪犯实施社区矫正,不仅有利于化解他们的对抗情绪,有效
减少社会对立面,而且有利于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嘉鱼县司法局
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是新形势下刑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是被限制一定自由、剥夺一定权力的犯罪分子,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任务来看,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是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社区矫正工作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更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县的开展,笔者结合我县近几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二个层面对社区矫正工作粗略谈一点看法。
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取得实效
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从2005年5月正式启动。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在矫正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围绕社区矫正的组织构建、规范运作、创新特色、分等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截止2011年6月31日,全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 人。期满并已解除矫正 人。目前正在实施矫正的对象 人,其中管制 人、缓刑 人、假释 人、暂予监外执行 人、剥夺政治权利 人。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强本固基
保证质量
为全面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我们确立了“强本固基,保证质量,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注重加强“三个建设”,为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专门召开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及时成立了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各镇均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行政具体执行”的矫正工作体系,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在认真执行省、市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嘉鱼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使我县矫正工作形成了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标准、办事有程序、监督有依据的良好管理机制,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基础建设。首先,抓队伍,人员保障到位。迅速组建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二支队伍。其次,抓规范,台帐整理到位。将省厅统一的表格下发到各镇,按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一人一档”。再次,抓硬件,设施保障到位。县、镇两级社区矫正办公室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
(二)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面对社区矫正这一新课题、新任务,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管理制度,尝试社区矫正工作的“三个创新”,促进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一是创新工作方式。在矫正实践中,我们注意到,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为淡化矫正对象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会见时的对抗心理和紧张情绪,指导各镇矫正办设立专门的场所,指派专人负责矫正对象的谈心工作。首先,为矫正对象营造安静、宽松的谈话环境,使他们畅所欲言;其次,便于矫正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生活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再次,充分利用“谈心”向矫正对象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矫正工作政策,促使其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二是创新工作方法。为尽快熟悉每个矫正对象的情况便于帮教,对辖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排查,了解每个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及成长经历,掌握比较详实的个人资料,为矫正工作构建平台,为开展好矫正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矫正对象实行分等级管理。根据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将矫正对象分为宽松管理、普通管理、严格管理三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矫正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创新工作管理体制。积极动员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不断拓宽矫正工作思路,尝试社区矫正工作的“三个延伸”。首先,将工作向前延伸。了解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案和措施。其次,将工作向下延伸。加强对镇、社区、村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最后,将工作向后延伸。将矫正工作向后延伸至安臵帮教工作,督促各街道做好矫正工作与安臵帮教工作的衔接,持续做好对矫正对象的教育与管理,促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三)教育改造
注重实效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如何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对象,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始终贯彻以改造人、教育人、塑造人为宗旨,牢固树立“恨其罪,爱其人”的思想,抓好教育劳动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此外,结合每位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及时进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个别教育。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课堂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聘请学校的老师和有法律专长的离退休干部,以讲座、咨询等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以爱国教育、法规教育和矫正制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育。现场教育主要通过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其身临其境,触及其灵魂。最后,专门机关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组织公、检、法等专门机关人员深入镇、社区(村)对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同时,积极发挥矫正对象亲属的帮教作用,努力形成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实践中,笔者深感,社区矫正中的“矫正”,不能仅仅理解为刑事执法活动,更要着重理解为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分析、物质帮助、情感关怀等手段将矫正对象成功的改造为适应社会的人。也就是说,社区矫正中的“矫正”,既包括刑事执法中的矫正,还应当包括社会工作中的矫正。
二、社区矫正实践遇到的突出问题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笔者遇到或了解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矫正主要成员单位衔接不够紧密。做好矫正对象衔接工作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人民法院应在判决或决定生效之日起7日内,将矫正对象有关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寄送至社区矫正对象户籍所在地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但在实践中,笔者经常遇到外区的人民法院经常把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寄至公安机关,而对承担主要矫正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却不寄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这样容易导致社区矫正对象不遵守有关报到的规定,不到指定的矫正机构报到。这种衔接程序的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活动的严肃性,给矫正机构对矫正对象后期教育、管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
二是社区矫正对矫正工作重点分配不平衡。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无非是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二点。只有两者并重,矫正工作才可能获得成功。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者往往只重视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而忽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教育。由此可能引起如下弊端:
(一)是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之间不能建立和谐与信任关系,矫正可能无法得到被矫正对象的内心认同,必将影响矫正的实际效果。
(二)是被矫正对象面临经济或思想或其他困境时矫正工作者不能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可能使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令社区矫正的前期工作毁于一旦。
三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不服管理。从社区矫正实践来看,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一般都被处以较重刑罚。经过多年的监狱生活,绝大多数罪犯希望早日刑满释放回到社会,不料刑满释放后又要接受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因此对社区矫正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个别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对上门要其接受矫正的矫正工作人员说:自己没有当官参政的欲望,只要主刑执行完,就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干嘛还要接受社区矫正?更有甚者,认为主刑服完后,再有人管就是侵犯自己的权利,因此拒绝接受矫正。对这类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既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又无法通过收监等手段予以惩戒,在实际操作上增加了矫正工作难度。
四是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和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前景也极不乐观。如果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矫正对象就会情绪不稳,很有可能引发重新犯罪。在矫正工作实践中,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矫正个案。一名假释回来的矫正对象,因无亲人、无住房、无工作,多次到区、街矫正机构要求解决住房、工作等问题,虽经矫正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临时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工作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对以上这类“三无”矫正对象,如果不及时解决他们的就业与生活困难,就极易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措施
社区矫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也就没有社会和谐,我们要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1.把好矫正对象衔接关。为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省、市矫正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矫正工作成员单位对区县公、检、法、司等四部门矫正衔接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规范操作,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保证社区矫正对象在法院或监狱机关的判决、裁定或决定生效之日起7日内,持相关法律文书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接受社区矫正。
2.注重社区矫正工作重点。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禁刑的刑罚方式,如何教育和改造社区矫正对象,对矫正工作者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矫正工作人员要始终贯彻以改造人、教育人、塑造人为宗旨,牢固树立“恨其罪,爱其人”的思想,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劳动改造。与此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推进矫正对象就业。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身体差的矫正对象,矫正工作者要主动帮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
3.承认、重视矫正类别和个体的差异性。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在这种目的指引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承认、重视矫正类别和个体的差异性。针对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社区矫正的特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从提高教育矫正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根本目的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并及时调整矫正方案,使分类管理和个案矫正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剥夺政治权利类别个案矫正的实效性。此外,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不遵守剥夺政治权利刑罚内容或者有关刑罚执行的其他监督管理规定的罚则,因此法律法规应当增加规定相应的罚则,授权矫正执行机关在剥夺政治权利类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相关规定的时候给予其一定的惩罚,以保证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组织领导。由公、检、法、司等部门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统一领导、协调社区矫正工作,并切实发挥督促考核作用。要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工作当中。要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嘉鱼”创建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并落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人员。
一、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机制问题
首先是管理机构不明确, 大多数社区没有档案管理机构,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区工作人员自行收存各类材料的现象;其次是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对社区管理服务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不能及时系统规范的整理、立卷、归档和编目, 影响了社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三是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或有章不依的局面。
(二) 管理人员问题
一是目前, 大多数社区基本上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在个别社区就是有档案管理人员也大多都是兼职, 致使档案工作时常处于突击应付的状态。二是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 兼职人员大多都对档案业务不熟悉, 对档案工作一知半解。三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认真细致, 踏实工作的基本特质, 但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无实惠, 没出息, 对从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不安心, 也缺乏信心。
(三) 档案材料收集问题
首先是社区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 对社区公共事务、社会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影像资料不交档案室保存, 认为自己保存保险, 使用也方便, 不愿意将形成的材料交档案室存档;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对档案转化利用实际意义没有明确的认知, 对可以产生的社会效益核心档案材料不重视, 缺乏必要的监管;三是社区档案材料不完善, 不连贯, 长期处于分散状态, 影响了社区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真实性。
(四) 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 社区档案工作处于无机构或自成体系的状态, 只满足于“你查我用”的被动式服务, 致使档案材料利用效率低, 其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目前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大多都是单机管理, 与“谁产生, 谁负责, 谁归档”的要求, 与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收集、存储、发布以及远程查询利用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二、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领导, 促进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在社区设立档案室, 由街道办负责业务指导, 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社区各类载体档案材料。二是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档案资料信息中心。由街道办负责所辖区域社区及入住单位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三是由民政部门牵头, 社区协助配合设立综合档案室, 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网络, 每个社区明确一名兼职人员负责向综合档案室收集报送社区文书、基建、图片照片、音响等各类档案资料, 并协助做好档案查借阅等工作, 实现社区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二)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社区档案工作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社区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深入了解掌握社区机构构架、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和社区档案的形成特点、管理规律、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完善社区档案管理等制度标准, 明确社区档案资料收集范围、具体保管期限、检索及提供利用具体要求, 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 有效开发利用社区档案资源, 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三) 保证档案材料齐全完整
一是围绕保存历史、工作查考、服务群众等社区重点工作, 按照各类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要求, 收集社区文书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二是制定档案材料收集和档案业务培训细则, 定期组织开展档案兼职人员业务培训, 将培训和档案材料收集整理情况纳入社区年度考核。三是结合社区重大活动, 由社区专兼职档案人员主动向社区各个时期工作人员征集社区建设和管理中个人手中保存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实物、照片, 丰富社区档案内容。
(四) 发挥档案资源共享的作用
社区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要围绕城市社区发展中心,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你查我找”为“我编你用”, 变“死档案”为“活资料”, 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 为社区发展服务。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加大社区档案网络化利用力度, 实现社区档案资源共享。完善社区档案资源体系, 优化档案管理配置, 提高档案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积极探索创新, 搭建社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定期发布档案资料目录, 改变档案信息单一模式, 使档案工作为社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服务。
摘要:城市社区档案是在社区组织在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 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社区档案工作既是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更是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目前城市社区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消防;管理
1 社区消防管理基本概况
长庆龙凤园社区是长庆油田“十五”期间在实施生产生活基地战略调整过程中,建设的一个大型现代化生活社区。社区占地面积达5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建有住宅楼169栋7325户,常住人口3万人左右。社区内拥有变电所、换热站、幼儿园、康乐活动中心、家福乐超市等重点要害单位,有九小场所43家,主要从事小规模经营,主要经营类型有百货副食、服装、烟酒等。据统计,社区内有超市2家,小百货6家、发廊2家、医药超市1家,其他为电脑专卖、天天向上摄影等,社区内无餐饮服务经营企业。龙凤园社区居民生活主要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居民月用电量达60万KWh,月用气量达6万方左右。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用能大户,加之九小场所点多、面广,因此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泾河园物业服务处作为社区的管理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社区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责任是安全之魂,标准是安全之本的思路,秉承诚信服务、精细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石油行业HSE体系为标准,在消防安全方面高度重视,全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目前,社区组织有防火委员会,由社区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共22人组成,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2 社区消防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①社区部分居民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社区防火组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③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差。
④九小场所安全投入不足。
⑤社区居民装修存在一定隐患。
⑥派出所对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未有效落实。
3 社区火灾预防的对策
3.1 健全消防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
一是建立消防工作全员负责机制,制定季节性防火安全措施,全面加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完善消防工作管理目标。层层签订消防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消防应急预案。三是建立各重点部位和九小场所的消防台账,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并开展好“七个一”安全管理项目:一份安全合同、一份安全目标责任书、一份安全承诺书、一组灭火器、一份动态台账、一套自我管理制度、一个月一次安全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安全消防检查。
3.2 大力進行宣传,提升居民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与推进社区“四个能力”的基本建设, 定期聘请西安市消防专家来社区对员工及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知识培训,针对社区特点,结合消防案例,让居民熟悉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逃生技能、防火、灭火、应急逃生等常识。二是强化消防宣传媒体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在宣传橱窗、LED大屏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定期刊播消防工作动态,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三是强化社区居民消防演练。将消防宣传与社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消防宣传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社区服务站每年组织一到二次消防演练,以增强社区群众自救和逃生的能力,从而提升消防基础管理,使居民基本具备遇事不慌的素质。
3.3 加强消防督查,消灭火险隐患
社区主管部门同时要联合消防大队、派出所等对重点部位和商业出租房屋进行整顿和检查,严密监督重点部位和商业网点的安全情况,加大力度要求商家增加投入,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做到“三不放过”,即:检查不彻底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使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除,问题得到整改。社区居委会也要成立消防巡查组,定期对社区内居民住宅楼的消防设施及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杜绝乱搭乱接现象的发生。
3.4 整合资源,实行社区消防群防群治
社区内的医疗中心、幼儿园等单位要支持、配合社区的消防建设,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渠道支持社区消防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
3.5 加强硬件投入,提升消防管理实力
一是在社区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带建立两所消防应急站,不断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二是在居民楼宇每个单元都配置了灭火器,根据火灾燃烧理论和对部分火灾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可燃物质燃烧并不猛烈,火场温度也不高,此时如果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材或将燃烧物与其它物品隔离开等就可以将火扑灭,因此在每个楼宇配备手提式灭火器材是非常必要的。
3.6 加强弱势群体看护
针对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应当重点从妇女和老弱病残等入手。妇女是家庭的主角,妇女消防安全素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其消防安全意识技能,及其在消防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和功放效果。老弱病残群体因行动不便,接触消防知识的机会本来就少,这就要求社区监督员和社区服务站干部能够及时掌握社区老弱病残的信息,经常走访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和隐患排查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的多样化,使得城市社区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将党建工作由单一的街道内部向社区不断拓展,发挥社区党员的积极性,成为我们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接纳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这是深化和发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探
索社区党建工作又一有效途径。街道在近年来不断开展辖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感到在抓社区党建工作方面要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新形势和新的要求下,如何动员辖区在职党员都来参与,怎样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等,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吸纳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社区党建工作是改革开放下的一项新生事物,它是在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成熟起来的,而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社区党员也是随着社区党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得到拓展和延伸的。原有的主体,居民区离退休党员虽然也为社区党建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他们年龄大了,身体差了,思想、思维方式也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有一些力不从心了,因而使社区党建工作发展受到了局限。即使是辖区单位党组织所在的在职党员,由于他们绝大部分不居住在本辖区,只能在8小时之内参与,8小时之外就无能为力了,因而要参与社区党建同样也受到了局限。因此,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就成为了必要和可能,同时,通过实践,他们的重要作用也就显现了出来,主要表现为:
1.他们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在职党员是社区中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他们年龄轻、文化层次高、思想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在单位里,他们绝大部分是生产、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他们彼此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无论在单位,还是在社区,他们都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一支队伍。最主要的是他们分散在各行各业,掌握了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能,而社区建设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和知识,也要有方方面面的联系,因此,可以利用在职党员的这些丰富资源,来为社区建设服务,共同搞好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而这些,对于其他党员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社区党建离不开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他们是社区党建工作最主要的依靠力量。由于辖区在职党员具备了在年龄上、知识层次上、技能上的优势,因而他们思想活跃、思路敏捷、政策水平高,又具有一定的宣传组织能力和协调工作能力,当社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设计蓝图,还可以亲自参加社区建设。又由于他们人数多,力量雄厚,从艮山街道的情况看,所属支部的党员总数截止99年9月底为893人,而组织关系不在街道居住在街道辖区的在职党员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1200余人,如果这支队伍的潜能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和发挥,将是我们开展社区党建最主要的依靠力量。
3.他们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在职党员在单位是技术骨干,是中坚力量,在家庭是子女崇尚的榜样,在社区也是群众的样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在社区中的表现、与邻里间的关系,群众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些居民群众还会经常把党员的表现拿来对照,教育自己的家人。因此,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服务邻里百姓,他们的示范作用和奉献精神会影响和带动广大的居民群众,使居民群众也自觉地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形成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氛围。
二.吸纳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可能性
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不仅为街、居二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也为辖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在8小时外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利条件:
1.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为辖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自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再加上国家规定的其它的节假日,一年中,人们从事休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大大地增加了,合计起来,休息日占了全年1/3的时间,因此,在职党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是完全可能的。
【社区工作复习思考】推荐阅读: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09-23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3
社区工作笔试复习资料09-13
对重视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思考06-27
对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几点思考11-03
彬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09-11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12-13
2018年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与2018年社区工作计划07-24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社区工作计划09-20
“2011年社区新计划”社区工作计划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