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四则教案(推荐10篇)
授课老师:许美斌 日期:2011年09月28日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分数的运算技巧和提高运算分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运算、综合、抽象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熟悉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运算的规律以及认识繁分数及其化简。
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以及有初步的认识了分数的意义,那现在我们来学习的就是分数的四则运算。
提问:3/7+2/21=?
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异分母的分数加法?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于分数的四则运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习新课:
1)讲解P64例1,例2和例3,从中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再分析例4.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第67页的第1题。
2)带分数的加减法:讲解第68页例1和例2;总结归纳出带分数加减法法则.再进一步分析例4,课堂练习P70练习十三的第2题.3)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讲解P70例
1、例2和例3。归纳得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法则。练习P73第3题 4)分数乘除法:讲解P76例1和例2.口算P77第一题。P81例题2.P83例题2,P86例题1例题2。P92例题1以及P92例题1,2练习P94第1题。
复习巩固
讲解学过知识的的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分数四则应用题的教学方案
授课老师:许美斌 授课时间:2011年09月28日
课题:分数的四则应用题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运算规律。
2)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各种解法以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和灵活性,并培养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并回想上次学过的分数的运算,综合理解分数的四则应用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分数四则应用题的运算规律。2)学会计算分数四则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分数的学习,那分数的应用题会有多难?该如何计算?并提问:1/5*755=? 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分数的四则应用题以及运算。学习新课:
1)讲解例1,并重点讲解例1的2种解题方法,巩固练习→107页的练习25第1题
2)讲解例2,着重分析例2 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巩固练习→107页的练习25第2题
3)分析例3和例4。巩固练习→练习26的1.2题。再重点分析例4和例5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解法.巩固练习→111页练习27的第1题
4)巩固本节内容及练习112页习题5第1,2题和118页第5题
巩固练习: 5)练习:112页习题5第1,2题和118页第5题
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解题技巧是比较灵活的,那我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2.多角度概括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句。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4.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三、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四、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五、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2.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二、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三、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1.续编寓言情节练习。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2.自编寓言练习。
四、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五、布置作业
(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2)推荐阅读
【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2)1.8+1.5÷4-3×0.4(3)3.2÷[(1.6+0.7)×2.5]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出示课件:(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半片”是多少片?((2)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①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②可以吃几天?12÷
13×3=(片)221)232=12×=8(天)2312=12×=24(次)21方法二:①先算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12÷②可以吃几天?24÷3=8(天)答:可以吃8天。
(4)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表示。
(5)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学生汇报: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6)教师归纳总结: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出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巩固练习。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2)教材练习七中的第9题第10题。【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5~36页的11~17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吗?你知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课题 教学
目标
四则运算复习课
情感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
态度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
价值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观
重点 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 材 分 析
一、复习引入
回忆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知识点重现(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教 学 过 程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三 练习
94051-2940÷28×21
920-1680÷40÷7
690+ 47×52-398
51+(2304—2042)×23
36-720 ÷(360÷18)
(528+912)×5--6178
四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五
拓展练习
作 业 布 置
一、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刻度尺、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课件出示教科书100页情境:
师: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等待学生阅读完成后回答)
生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生2:长城中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 生3:长城中山险墙体长多少千米?
生4: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体共长多少千米? „„„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课件,从学生感兴趣的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入手进行介绍,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和兴趣。师生之间在平等的交流中为新课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生:„„
师: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分析这一问题? 生1:找等量关系。生2:画线段图。生3:„„
师: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生尝试解决。„„
师: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 多4公顷。天坛公园的面积×14 +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生2:我画的线段图。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 多4公顷是把天坛公园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故宫比一份多4公顷。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生1:272×14 =68(公顷)
68+4=72(公顷)生2:272×14 +4 =68+4 =72(公顷)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体共长多少千米?”吗?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8800×710 +8800×1
4(2)8800×(710 +14)=6160+2200
=8800×1920
=8360(千米)
=258360(千米)师:点题并板书:一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师:仅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生:乘法的分配律
师:很好。同学们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其实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师:总结: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设计意图:课堂上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同桌或小组讨论、分析、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的素养。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把甲数比乙数的几倍多(或少)多少也推广到分数应用中来。
甲数比乙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多少。
2、自主练习第4、5题。
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列式?,再讨论怎样运算? 基本题型是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多少? 运算注意运算顺序。适不适合简便运算。
3、自主练习第6题。
师:既然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大家翻到课本76页,看看第6题如何用于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先全班交流后,说一说后学生自主练习。答案:20000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给大家说说。
谁能把我们今天的问题再叙述一下?思路是怎样的?你理解了吗? 预设:
1、我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我知道了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依然成立。
(六)布置作业
1、口算。×0=
×25 =
×12=
712 ×314 =
÷37 =
×58 =
÷38 =
21÷79 =
2、脱式计算。÷﹝(79 -23)×14 ﹞
÷(45 -12)
×34 +59 ×14
3、简便计算。
33313 ×
3(34 +58)×3611 ÷6+611 ×16
板书设计
一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律的推广 分步:272×14 =68(公顷)
68+4=72(公顷)综合:272×14 +4 =68+4 =72(公顷)
(1)8800×710 +8800×1
4(2)8800×(710 +14)=6160+2200
=8800×1920
=8360(千米)
=258360(千米)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反思
1.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倡重视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这种基本解题方法,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2.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起到引领作用。不同形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加深并总结出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不同形式的内容和练习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即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孙兆玲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学生对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综观本节课,整体效果还好,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
一、理解教材,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解决问题时,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那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
4、反馈方式和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整节课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有点前松后紧,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分析问题时,要求学生利用线段图来分析,学生浪费时间比较多。最终讨论本节收获时,没有让孩子充分讨论一般的四则混合运算与简便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4.培养认真审题、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除了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还归纳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答应用题,通过学习,对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理解。今天要通过对应用题进行整理复习,使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我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及一般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1.师生共同回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投影出示。
2.出示复习题:(可分组完成)
(1)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多少只?
(2)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已知生产了400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3)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已经生产了5天,每天生产80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学生列式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在每个步骤中都运用了哪些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所列算式,讨论这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式:(1)1200÷15=80(只)
(2)(1200-400)÷10=80(只)
(3)(1200-80×5)÷10=80(只)
相同点:都是已知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所求问题都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不同点:
第(1)题是根据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和15天完成,可一步求出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第(2)题要先求出剩下的只数,再求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用两步求出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第(3)题要先求出已经生产的只数,再求出剩下的只数,最后求出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用三步求出问题。
3.小结。
通过以上一组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一步应用题根据两个已知条件,直接求出问题;两步应用题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把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用两步求出;三步应用题有两个间接条件,需要三步才能求出问题。解答时根据两个有直接关系的已知条件求出一个中间问题,然后再逐步求出问题。
教学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把一步题扩展成多步题,加深学生对一、二、三步应用题内在联系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纵向联系的认识,也易于分析和比较。
(二)复习以归一为基础变化的三步应用题
出示复习题:
1.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公顷,用柴油18.9千克。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耕地2公顷,这一天一共要用柴油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
可让全班同学动笔解答,并互相说说解题思路。
解法一:
解法二:
18.9÷3×(3+2)
18.9÷3×2+18.9
=6.3×5
=12.6+18.9
=31.5(千克)
=31.5(千克)
答:一天一共要用31.5千克柴油。
订正后,可让学生说说这两种解法的相同点。相同点是解题时都要先求出耕1公顷地所需要的柴油千克数。
2.前进小学看两部动画片,第一部长585米,放映19.5分钟。第二部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钟?
要求只列式,不计算。列式后互相说说解题思路。订正时,指定学生分析。可能出现如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解法二:
这两种解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先求出1分钟平均放映的米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找到以上两道题在解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加深对以归一为基础变化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出示复习题:
1.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
全班同学动笔解答,然后指定学生说思路。
订正:180×20÷(180+20)=18(天)
2.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实际18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该怎样解答?
全班动笔解答,并指定学生说解题思路。
订正:180×20÷18-180=20(米)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联系,并组织学生讨论。
相同点:都已知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修完,解答时,都要先求这条路的总长。
联系:第2题是改变了第三个条件问题而成的。
3.小结:
教师: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改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可以使它变成一道新的应用题。改变条件和问题后,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解题思路也有所不同。所以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教学意图:通过改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商店运来16筐苹果,每筐42.5千克。运来的梨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120千克。问:运来梨多少千克?
订正:42.5×16×2-120
2.曙光农具厂要生产2500件小农具,前5天每天生产180件。余下的要在8天完成,每天应生产多少件?
订正:(2500-180×5)÷8
3.有一批化肥。原计划用小拖拉机运,每次运1.2吨,7次运完。后来改用大拖拉机运,2次就运完了。大拖拉机比小拖拉机每次多运多少吨?
订正:1.2×7÷2-1.2
2.列式解答。
(1)据调查,5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吃掉5000只田鼠。按一只田鼠糟踏1千克粮食计算,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保护多少吨粮食?
(2)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试验。蝙蝠原来体重3.9克,15分钟后,由于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9克。
平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算一算蝙蝠1分钟吃了多少只蚊子?
订正:(1)(5000÷5×1)÷1000=1(吨)(2)(4.29-3.9)÷15÷0.002=13(只)
做以上练习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注意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多给他们机会回答问题。
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
一个林场用喷雾器喷药,2台喷雾器4小时喷200棵。照这样计算,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
思考题答案
先求1台1小时喷多少棵:200÷2÷4=25(棵),再求5台6小时喷多少棵:25×5×6=750(棵)
最后教师可在学生质疑解答后,进行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四则运算法则
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
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
完成练习86中第1、2、题。
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
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
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
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
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1、鼓励幼儿结合故事中图形的角色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述。
2、感受故事中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各色手工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出故事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2、玩变魔术的游戏,想想可以变出什么形状?
3、看看到底变出了什么?
总结:这三个图形每天生活在一起,它们一家有很多幸福、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讲一讲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
二、欣赏――讲述故事
三、延伸――续编故事
1、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变出一个有趣的图形一家人?玩变变变的游戏。
1对故事有阅读兴趣,能认真阅读并乐于表达。
2了解故事内容,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3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尝试评价角色。
活动准备:
资源包材料:教学课件(水果屋),教学cd(水果屋),幼儿读物(水果屋)。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自主阅读。
(1)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水果屋)扉页,提问:你们看到了谁?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为什么这么高兴啊?(幼儿猜测后)是不是像你们说的这样呢?看看书就知道了。
(2)幼儿自主阅读图书。教师巡回观察。
2讨论交流,了解故事内容。
(1)提问:谁来说说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
(2)请幼儿找出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夜宿屋外的那一副图,重点观察角色表情和动作。
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的果园丰收了,而它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
猜猜这会儿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会想些什么呢 ?
这么多的水果将屋子都占满了,该怎么办呢?
(3)继续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 观看课件,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故事。
(2)教师说故事中的一段,幼儿寻找相印的画面。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一段,其他幼儿共同寻找画面。
4评价角色,添加经验。
(1)提问:对于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吗?为什么?如果你们是熊猫妈妈,会想什么办法呢?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本活动的重点是喜欢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难点是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心理活动和语言。
2提供水果屋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美工区拼拼说说,引导幼儿盖出多种不同的水果屋。将教学cd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亲听,讲述故事。
3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表演故事。
附:故事
水果屋
熊猫家的果园丰收了。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看着这些水果高兴极了。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摘下丰收的水果,一车一车地把水果拖回家。
唉呀,屋里堆满了,连门都快堵住了。
这一天,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没有办法,只能睡屋外了。
第二天,熊猫妈妈想出了个好办法,用水果搭了一幢水果房子。苹果砌的墙,葡萄做的梁,屋子里的家具也都是水果做的。
柳絮飘飞的日子,天气是暖暖的。享受着惬意的阳光,孩子们也显得特别快乐。春天的到来,在午餐后,可以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散步,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在春天的美景中少不了桃花的点缀,一到春天本一簇簇桃红的花朵惹得孩子们雀跃不已。所以在春天的主题中可以开展这个语言活动。在这个故事中非常的生动有趣,它们捡来桃花瓣儿做各种东西,与孩子的心理非常相符合,会引起孩子的共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动物用桃花瓣都做了什么事情。(重点)
2.能积极且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对桃花瓣儿的想象。(难点)
3.懂得关心伙伴,愿意像小蚂蚁、小甲虫、小兔和桃花妈 妈那样给别人带来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的PPT课件、若干桃花瓣儿及优美的音乐。
2.经验准备:孩子们已经与桃树及桃花有了亲密的接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头戴用桃花瓣做成的花环随优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孩子们一片惊叹之声音:啊!太漂亮了!
师:这些桃花瓣儿是桃树妈 妈送给我的哦!桃树妈 妈还送给小动物们一些。一起去看看小动物用桃花瓣儿做了什么?
二、幼儿猜想,理解体验
1.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到“小兔捡了许多的花瓣”,提问。
师: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会用花瓣做成什么?
2.师:小白兔用花瓣做了什么呢?教师接着生动地讲述完第四段。
(1)师:小兔用花瓣做了什么?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小兔?小松鼠和小刺猬收到花环心情会怎样?小白兔的心情呢?
(2)师:还有谁用花瓣做了什么?搭了凉棚的小蚂蚁会怎么做呢?
3.教师生动讲述完故事的第五段。质疑:没有了花瓣的桃树妈 妈会怎样呢?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三、完整感知,加深理解
1.结合PPT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师:桃树妈 妈怎样了?喜欢桃树妈 妈吗?为什么?
师:大家这么喜欢桃树妈 妈,桃树妈 妈肯定很高兴。老师也非常喜欢桃树妈 妈,因为老师收到了她的花瓣礼物,还可以吃到甜甜的桃子,好高兴!我一定会好好保护桃树妈 妈的。
四、想象交流,迁移延伸
1.师:如果你得到了桃树妈 妈的花瓣,会用它做什么?
2.师:小朋友,去活动区中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来吧。现在我们先拿着桃树妈 妈的礼物,长一对花瓣儿翅膀飞出活动室,继续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附故事:桃花瓣儿
桃树妈 妈开了花,真美丽。风儿轻轻吹过,桃树妈 妈让粉红色的花瓣儿,飘呀飘呀,飘落下来啦。
小蚂蚁拣了一片花瓣儿,在洞口搭了一间房子。粉红色的房子真美丽!
小甲虫拣了一片花瓣儿当小船,摇呀摇,粉红色的小船真美丽!
小兔拣了许许多多花瓣儿,做了三个花环,粉红色的花环真美丽!小兔送了一个花环给刺猬,送一个花环给小松鼠。
“桃树妈 妈,你没花瓣了怎么办呢?”
桃树妈 妈说:“不要紧,不要紧。”
【语言四则教案】推荐阅读: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教案06-11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10-17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10-25
数学四则运算简便计算10-30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07-15
语言活动教案09-24
中班新年语言教案06-20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06-20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07-21
小班语言教案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