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推荐6篇)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1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所有井工煤矿应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http:///newpage/Contents/Channel_6288/2011/0127/122345/files_founder_2002223012/2644518578.doc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一、总 则

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6.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

7.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优先建设避难硐室。

8.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1)具备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100帕的正压状态。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的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

(2)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舱)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舱)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

(3)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绝式,有效防护时间应不低于45分钟。

9.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10.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11.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12.紧急避险系统应有整体设计。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经过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属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新建、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应包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并符合本规定有关要求。

13.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内的甲烷、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钟?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14.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种类,井巷中应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

15.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及时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16.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三、避难硐室

17.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

18.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米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米2。

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米,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米,每人应有不低于1.0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米,每人应有不低于0.9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19.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米,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过渡舱作为临时避难硐室的过渡室时,过渡舱外侧门框宽度应不小于0.3米,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四周掏槽深度、墙体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不低于防护密闭门的安装要求。

20.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

21.有条件的矿井宜为永久避难硐室布置由地表直达硐室的钻孔,钻孔直径应不小于200毫米。通过钻孔设置水管和电缆时,水管应有减压装置;钻孔地表出口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并储备自带动力压风机,数量不少于2台。避难硐室还应配备自备氧供氧系统,供氧量不小于24小时。

22.接入避难硐室的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的各种管线在接入硐室前应采取保护措施。避难硐室内宜加配无线电话或应急通讯设施。

23.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24.避难硐室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验收。

四、可移动式救生舱

25.选用的救生舱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应符合所服务区域的特点,数量和总容量应满足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

26.救生舱应具备过渡舱结构,不设过渡舱时应有防止避险人员进入救生舱内时有害气体侵入的技术措施。过渡舱的净容积应不小于1.2米3,内设压缩空气幕、压气喷淋装置及单向排气阀。

生存舱提供的有效生存空间应不小于每人0.8米3,应设有观察窗和不少于2个单向排气阀。

27.救生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舱体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不大于350±20帕/小时;舱内气压应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8.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舱内颜色应为浅色,外体颜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

29.救生舱的设置地点和安装应有设计和作业规程,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在安装救生舱的位置前后20米范围内煤(岩)层稳定,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通风良好,无积水和杂物堆积,满足安全出口的要求,不得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通风。

30.接入救生舱的矿井压风管路、供水管路及通讯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具有抗冲击破坏能力,管路与救生舱应采用软联接。

31.救生舱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和试运行,满足要求后方可通过验收。

32.拆装、运输和移动救生舱时应有保护措施,编制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拆装、运输和移动过程中不损坏救生舱。救生舱移动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和功能测试。

五、维护与管理

33.煤矿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34.紧急避险设施内应悬挂或张贴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

35.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

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

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

等。

36.经检查发现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采掘区域的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作业。

37.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应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

38.应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39.煤矿企业应于每年年底前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

六、培训与应急演练

40.煤矿企业应将了解紧急避险系统、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

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41.煤矿应当每年开展1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七、监督检查

42.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将本地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情况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情况作为监察工作重点,纳入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43.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执法,对不能按期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或建设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提请有关部门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未完成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44.新建、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未包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有关内容,或有关内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其安全专篇不予通过审查。

45.新建、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未按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要求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其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予通过。

已通过审批、正在实施中的新建、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八、附 则

46.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2

1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

1.1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简介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采用虚拟现实的方法为电力企业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电力安全教育培训平台。该系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 综合运用了3D动画、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形态模拟电力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交互的方式呈现电力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安全规程。

1.2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功能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具备正常的操作控制、仿真故障处理、事故演习等功能, 并能够进行变电站、线路、安全工具等操作培训。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能够实现的基本培训功能有:现场漫游、电路图、安全工具规范操作、运行操作、维护检修、评价与考核。

现场漫游能够从不同角度帮助培训人员了解工作现场的环境, 以便于掌握在不同工作环境下需要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在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中通过电路图来介绍电路图, 模拟电流的流向以及各种设备的动作等, 便于培训人员对于电路图的熟悉。电力生产人员掌握各种安全工具的性能和用途, 并且掌握使用它们的正确方法能够不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而且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运行操作培训能够帮助运行人员快速掌握运行原理、运行规程等基本知识, 并且提供给受训人员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其基本操作控制技能。维护检修培训功能能够在虚拟平台下进一步提升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解决了电力安全培训过程中不够逼真的问题。评价与考核通过提供客观反映来对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而且便于学员进行自我评价。

2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工具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相对于传统培训系统能够创造处逼真的场景, 通过培训人员在虚拟场景中与场景中的人或物进行交互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在不同场景下运用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的特点是其培训虚拟场景的逼真性, 虚拟场景实现的基础是三维图形引擎, OGRE引擎能够实现跨平台高效实现虚拟场景的创建, 并且提供了许多附加功能加速图形的应用开发。OGRE引擎是一个开发源码的自由软件, 拥有标准组件并可扩展的3D渲染系统, 并且保留了可扩展接口库。Multi Gen Creator和3DMax相结合能够创建逼真的三维模型, 两者相配合使用能够在实时仿真领域为模拟训练、城市仿真等领域创建生动逼真的场景。

3 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3.1 三维建模

三维技术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 设计师在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根据需要表现的对象的尺寸形状建立模型和场景, 再根据要求设定运动轨迹和其他参数。虚拟现实环境下三维建模是虚拟培训系统建立的基础, 三维建模不仅要求模型的几何形状生动逼真, 而且所设计的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运动特征要符合认知特点。在进行三维建模过程中将三维物体的几何尺寸大小、纹理照片作为原始数据, 建立模型数据库为电力安全仿真培训系统提供逼真的场景。三维建模创建的场景是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的基本场景, 良好的三维场景能够为培训人员进行交互行动学习基本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维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准确反映电力设备的综合信息, 在多场景之间进行的综合培训更加逼真。

3.2 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是虚拟现实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如果缺乏碰撞检测, 不同对象相碰时不会产生现实世界中的碰撞效果, 如“穿墙而过”等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产生的现象, 严重影响虚拟现实场景的逼真性。碰撞检测算法能够有效测算出不同场景下人、物的运动轨迹, 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为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提供更真实的场景, 并为在其中进行运动的人、物的运动轨迹或运动结果产生预测, 为交互行为产生的结果提供设计依据。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中包含着不同的虚拟场景, 每一个虚拟场景中包含了若干静止或运动的物体, 进行碰撞检测运算能够有效提高虚拟场景的逼真感。

3.3 交互控制

虚拟现实培训系统中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人机交互, 在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中采用可视化的人机界面进行交互, 能够为用户操作三维场景中的物体提供便利。交互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培训系统, 能够有效提高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与环境进行交互能够有效提升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交互设计能够让培训系统更便于满足目标用户的期望, 在与场景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掌握各种交互控制方式, 及时对于行为动作进行强化。良好的交互性能够为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提供真实的沉浸感, 培训人员通过控制系统与场景中的人或物进行交互, 能够有效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基于虚拟现实的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将实用性和有效性融合起来, 通过灵活的程序控制来满足电力作业人员培训需求。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能够使受训者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培训,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电力作业人员培训带了极大的便利, 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良军, 章建, 蒋毅, 姚建刚, 汪会财, 杨胜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 (11) :162-165+147.

[2]唐洪良, 骆志刚.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配电线路巡检虚拟仿真培训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9) :56.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3

安监总煤调〔2009〕20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10月7日,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东风镇拱桥村一非法采煤窝点发生窒息事故,造成10人死亡。该采煤窝点由当地村民蔡昌华等人非法采掘,独眼井开采,无任何通风设施,东风镇政府曾多次对该窝点进行填封,但蔡昌华等人擅自启封、非法生产。初步分析,这次事故是由于该非法采煤窝点无通风造成有害气体积聚,在没有检查有害气体的情况下盲目入井造成窒息事故。

10月9日,辽宁省阜新市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7人下落不明。该矿属乡镇煤矿,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低瓦斯矿井。该矿井9月30日停产放假,10月5日恢复正常生产。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在该矿一区西翼轨道下山距上部车场80米处,事故的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上述两起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非法生产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彻底;监督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上述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四季度是煤炭生产旺季,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易发期”,尤其是当前煤矿复工复产高峰期,煤矿安全生产任务繁重。各地要正确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坚决防止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要按照“安全生产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推进安全生产“三项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各地要落实好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以下简称打非)的主体责任,继续推进打非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要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机制,落实责任、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依法严厉打击、严肃查处非法盗采、拒不执行停建、停产指令等违法生产和建设行为。凡相关责任者触犯刑律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把打非与整顿关闭工作结合起来,依法对非法违法生产的矿井实施关闭,并严格按标准关实、关死,同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对已关闭取缔矿井的巡查力度,防止死灰复燃。

三、突出抓好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2009年国庆节期间及节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09〕68号)精神,做好煤矿复工复产工作,严防节后生产安全事故反弹。对需要进行复产复工的煤矿,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验收、有审批,明确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和安全责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复工复产,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凡没有制定复产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做好恢复供电、通风、排水、设备运转等准备工作,没有落实瓦斯排放措施,都不得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但没有地方政府主管领导签字批准的,不得复工复产,验收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和未经安全验收擅自复工复产的煤矿,一律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关闭。对已经复产的煤矿,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对已经复工建设的煤矿,严禁赶进度、赶工期。

四、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根据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认真查找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整改。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对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中查出的重大隐患,认真抓好整改。同时,要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与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推进。要根据今年以来煤矿技改、基建、整合矿井事故相对多发、较大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比例仍然较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煤矿建设项目的监管,进一步推动瓦斯治理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发生事故的煤矿,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基本要求,及时查明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对非法组织生产和瞒报事故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事故责任追究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请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将本通报传达到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4

截止今年为止,全区共有26个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安监办,配齐了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这其中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证的共有***名,其中专职***人、兼职***人,每个镇街配备了安全协管员,38个安委会成员单位落实了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管理干部。各生产经营单位均按规定设立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

我区安监局现有人员**名,设4科1室。直属两个事业单位,其中:安全监察执法队(安全应急救援处置中心)为参公事业单位,现有6人;安全评价所(安全培训中心)为差额事业单位,现有4人。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有研究生2人、本科17人、专科9人、中专2人。有注册安全工程师9人,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1人。

从我区安监干部队伍来看,绝大多数干部思想坚定、业务熟悉、作风过硬、精神振奋,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较为有力,较好地保证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但是,也应看到,在我区安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干部职工素质不完全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发展需要。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安监系统的一些同志抓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很内行、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的意识和本领还有差距、重管理重指令轻服务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工作心得

我个人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日趋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监管机关必须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就需要我们锻造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安监干部队伍。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安监干部队伍建设,有一些思考,仅供商榷。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一个部门有着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将成为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首要条件。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我认为重要的要抓好几个问题。

1、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安全业务技能。发挥好中心组学习的作用,鼓励自学。除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外,重点要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增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成为安全监管工作的内行。

2、强化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安全监管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绝不能有工作一般化和无所谓的态度,更不能认为当前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故发生,天下太平,没有必要整天绷紧了神经。而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思考解决存在的问题。

3、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领导班子整体运作效果良好。注意班子的团结,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执行好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做到分工负责、集体领导、相互尊重。

4、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机关风气。领导班子要带头改进作风,勤奋务实,作风深入,想干事、能干事、办成事,防止浮在半空,夸夸其谈,不思进取。

5、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面对新形势下安全监管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深入思考,勇于探索,解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适用问题、与有关部门的职能区分问题、安全监管体制问题、安全基层基础建设问题、市场经营混乱问题、科技兴安问题,等等,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6、清正廉洁,干净干事。领导班子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贪、不占,干干净净干事。

(二)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安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安监干部不仅要有好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也应注重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大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的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安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对获取更高学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同志,适当报销学习费用,并在干部使用上予以考虑;分期安排安全监管干部参加上级安监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挑选本局业务精通的同志,分行业和系统特点,讲解安全现场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的知识;邀请政府法制办、法院及上级安监部门法制部门,讲授具体法律适用、法律程序等内容;组织安监人员到安全管理较为规范的不同行业大中型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了解掌握不同类型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重点;对有疑问和争议的事故,召集监管人员进行讨论,在具体的处理中锻炼能力。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5

20xx年,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现危险化学品领域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形式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一、强化源头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一)严格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加强现场核查。组织专家对企业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估、论证,提出整改意见、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督促企业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对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省局现场核查率分别不少于30%和40%,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现场审查率要达到100%。

(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8号令。落实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制度,按照主动、便利、效能的原则,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审查、备案、许可手续程序,依法查处未按规定申报审批的违规问题。重点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三许可一备案”执行情况,主动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汇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许可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政府领导支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三)严格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烟花爆竹生产和批发经营企业数量控制问题的批复》。按全省控制指标的企业布点,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196家以内,批发经营企业数量控制在114家以内,并逐年有所减少。

(四)从严审批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和采用“十五种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等吸入性剧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不再批准设立生产过程中涉及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的企业。确保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采用“十五种危险化工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按要求安装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新建项目和安全改造所用涉及安全的管线、板材、零部件、元器件、仪器仪表等,须采用质量可靠、安全保证的产品。对全省119家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改造进行跟踪评价考核,年底前未完成自动化控制改造的企业,一律视为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他化工企业实施停产整改。

(五)改造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内部布局不符合标准规范、生产储存设施落后陈旧、安全保障水平低的,须通过提升技术含量、设备更新,实现工艺技术先进、装置安全可靠、dcs和安全联锁控制、重大危险源电子监控等,现有剧毒化学品生产系统应实现管线封闭连续生产。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每年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送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纳入监管范围。各地要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现状进行排查、评审,对达不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应立即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改造提升;对排查出的属于淘汰工艺和设备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提请发证机关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六)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域建设。各地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加快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的编制、论证和审查工作,确定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域的。新设立企业、新建项目未入园区或集中区域的,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手续。原则上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安全审查申请。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域外现有的化工生产企业,不得进行扩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等扩能改造建设,只允许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进行改善安全条件、治理事故隐患等相关技术改造。涉及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工工艺的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须依法自建专职消防队。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区域,严禁新建剧毒化学品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与企业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在安全防护距离内不得建有任何建(构)筑物。

二、严格安全监管,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一)突出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加强上海世博会、夏季高温、恶劣气候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节后复产验收等重点时段安全监管工作,落实重点监控措施,组织开展安全专项督查检查,着力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突出加强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生产工艺及产品的危险特性,对企业实行分级管理,把监管的重心放在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的企业。省局继续实行对省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各市、县安全监管局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开展重点企业定期安全检查,并将生产过程中或事故状态下产生有毒气体的企业、剧毒化学品企业、易燃易爆化学品企业列为定期检查的范围,对现有3家液氯、2家光气、2家氰化钠、25家合成氨等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三)规范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监管部门“一企一档”制度,实现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等基础工作台帐管理。完善安全监管工作统计报表制度,严格基础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加强信息报送工作,通过“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立的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月报制度,市级安全监管部门每季度要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化学制药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分析,并将分析情况报送我局(危险化学品监管处)。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四)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掌握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督促指导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辩识申报、建立档案、落实监控管理责任、安装警示标志、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并对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情况应有连续记录,存档管理。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监督企业做好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预案、应急信息等基础工作,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并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及队伍建立联动机制,中小型企业应就近与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签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服务协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帮助和指导化工园区建设,提高化工园区整体布局、内部功能分区设置、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以化工园区安全发展为载体,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改造现有生产线,及时更换安全系数低、技术参数落后、已近老化的装置、管线、监控元器件等,提高安保能力。推进地方政府或化工园区主管部门设置区域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园区消防站,逐步配备化工事故应急救援装备,组建化工专门应急小分队,实现化工园区内应急资源共享。

(六)继续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严格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专人监管制度、季报和年报制度、信息填报逐级审核制度。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工作,加强颁证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实施工作。监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台帐管理和产销报表制度,保存完整的原始凭证。积极配合公安、工商、卫生、药监等相关部门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完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络员工作会,及时通报情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经营和使用剧毒化学品企业、有固定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或医药生产的企业都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稳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年内争取完成危险化学品二级达标企业50家、三级达标企业50家。力争年底前,使用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都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二)全省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都应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对全省不超过10家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试点;对批发经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强制性实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员工统一着全棉工作服或防静电工作服,有药工序岗位穿防静电鞋。

四、深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一)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机制。监督企业完善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岗位、车间、工厂、公司分级隐患排查制度,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建立企业定期专家排查隐患制度,督促企业聘请专家,定期对企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解决企业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基础薄弱、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不全面深入等问题。实施政府分级挂牌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制度,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各地政府及其安委会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进行治理。通过企业自查、专家排查和政府检查相结合的隐患排查机制,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加强教育培训,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经常性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活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开展反“三超一改”(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改变工房用途)活动,增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切实加强班组建设和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强化岗位培训。对进入受限空间、装置开停车、动火拆卸设备管道、登高、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要采取有效手段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规程,并在作业前开展危险辨识;要认真组织教育培训,严格落实监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强化应急演练,防止危险作业环节事故的发生,杜绝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四)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各地要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严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许可准入关,督促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购买、销售、运输、储存、废弃处置的安全保障条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鼓励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不设储存场所,直接购销发运,减少重大危险源数量。鼓励支持成品油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埋地双层储罐,提高加油站本质安全水平。发现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存在内外部安全间距不足、安全设施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以中小化工生产企业和化工集中区外的生产企业为重点,加大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尤其是安全距离、自动化控制水平等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化工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要限期整改;有条件搬迁的,督促落实搬迁计划,尽快实施搬迁;无法整改或搬迁的,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五、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一)严厉查处危险化学品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已关闭企业、已注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危险化学品转产、退出企业的核查工作,核查关闭、注销、转产和退出企业是否停止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关键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是否拆除,涉及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是否办理撤销手续。对企业关闭前后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对比照片等影像资料和相关材料进行建档。对未经安全许可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要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实施处罚。

(二)从严查处烟花爆竹违法违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的重点:一是超限量生产、储存;二是超定员生产;三是超许可范围生产、储存;四是擅自改变工(库)房用途,特别是在危险等级低的工房从事危险等级高的工序作业;五是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或违规采购、销售含氯酸钾的烟花爆竹产品;六是8种危险工序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七是违规在同一厂库区边改造边生产;八是分包、转包、租赁工(库)房或生产线组织生产、储存。九是违法假冒、借用他人商标、品牌组织生产。十是违法采购、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花爆竹。

安监系统监管人员培训 篇6

1 矫正系统终端设备

矫正系统终端首先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指纹信息、图像信息等进行加密后传输到位置服务平台,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数据封装并转发至监管业务平台, 监管业务平台对接入的数据进行解密及分析处理, 为监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监管业务平台与位置服务平台间通过专网连接实现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经过CA认证的用户端通过虚拟专用网 (VPN) 访问监管业务平台及GIS基础平台, 进行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矫正定位手机和防分离手环。

1.1 矫正定位手机

为方便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 系统提供手机端使用的Android客户端。在非办公环境下, 监管人员通过APP可实现矫正人员实时分布、历史轨迹、电子档案、签到统计等信息的查询, 并可通过APP对矫正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频率变更及通知下发等操作。矫正定位手机配发给矫正人员, 内部集成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指纹传感器、摄像头、蓝牙通讯模块, 配置5寸液晶显示屏, 内置定制Android操作系统, 有效防止矫正人员私自卸载矫正端APP, 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矫正端APP内置于矫正定位手机, 是矫正人员与监管平台间信息交互的窗口, 其主要功能包括:定时采集上传矫正人员位置信息;实时接收平台下发的指令 (定位频率变更、更换设备等) 及各类信息 (通知、告警信息等) ;实现矫正人员身份认证信息 (头像和指纹) 的采集上传;与手环建立蓝牙连接, 实时将手环相关信息 (蓝牙连接断开、手环被强拆、手环低电量等) 上传平台。

1.2 防分离手环

防分离手环为矫正人员佩戴, 手环内部集成蓝牙通信模块、安全连接电路, 制作工艺先进, 具有良好的防水、耐磨、防腐蚀特性, 正常情况下, 可实现连续6个月正常工作, 其主要功能有:

1.2.1 人机分离告警

手环和手机通过蓝牙模块进行连接, 当二者之间超过预设的距离 (默认为15米) 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2 低电告警

当手环电量低于预设的低电预警阀值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3 拆卸告警

手环内置安全连接电路, 当电路被破坏 (手环被拆开或剪断) 时, 手环将通过手机向平台发出告警。

2 监管系统平台

系统平台是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监管的日常工作平台, 由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组成, 实现系统数据的存储及逻辑处理, 为系统的各项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 提供系统的前端展示窗口, 为监管人员的各项监管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维护日常监管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应用软件通过分析处理各类数据为日常的监管工作提供服务, 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两部分组成。位置服务平台首先完成对终端接入的支撑, 实现对终端采集信息的获取, 终端数据在接入信息平台前完成数据加密,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重新打包处理, 并通过专线转发到监管业务平台, 实现位置服务平台和监管业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

2.1 系统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各级监管部门的功能权限进行分配管理, 保证各级监管部门只能对其辖区内的矫正人员进行日常监管;可对系统登录账户进行登记管理;可对系统各类监管参数进行设置调整, 参数主要包括手机与手环断开告警时间阀值、定位频度、手环低电告警阀值、弹窗告警等。

2.2 监控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监控管理模块查看矫正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 支持对指定矫正人员的位置查询和实时跟踪;可对矫正人员的历史活动轨迹进行查询;可对矫正人员的定位频度进行实时变更;可对某个时间段进出某个区域的矫正人员进行查询;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兴趣点标注。

3 总结

通过定制的卫星定位设备与位置服务平台对矫正人员的进行定位监管, 不仅解决了人力监管的费时费力的缺点, 为监管人员和矫正人员提供丰富的交流渠道, 而且体现了社区矫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同时也减少了对行为正常的矫正人员生活的干扰, 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也是现代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任何一个人都作为人来看待, 社区矫正人员也有其自身的自由和幸福,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关怀不再是一种恩惠, 而是法制国家一项义务性的社会任务, 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贠敏, 葛榜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J].卫星应用, 2012, 05:19-23.

[2]程代娣, 郑林.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探[J].宿州学院学报, 2014, 04:23-26.

上一篇:拉赞助策划方案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英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