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物流管理规定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部物流管理规定(精选6篇)

外部物流管理规定 篇1

班级:1

2报关3班

姓名:谢佳妮 学号:20120721341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近来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物流配送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而中国邮政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本文从电子商务的现状出发,仔细分析了邮政物流的竞争环境,提出了邮政开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思路。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

1、总体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发展,从以下数据即可看出:199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为10万,1999年互联网用户为400万,增长了40倍,2000年达到2225万,增长了200多倍;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00万,比上年同期增长18、39%,上网计算机达到4560万台,比上年增长25、6%。

2004年,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92、3亿元,增长30、4%。其中,2004年中国互联网基础业务总体市场规模达179、29亿元,其中互联网接入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48、2亿元,占互联网业务总体市场规模的82、66%。

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达到743、19亿元,同比增长47%,北京、广州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分别为666亿元和230亿元。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有望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市场“钱”景诱人。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第一,理性思维明显增强,开始实行定性模式向创新模式、由热浮燥向冷思索、由注意力经济向购买力经济等的战略转变。

第二,沉睡的雄狮纷纷涉足,实业网站开始崛起。

第三,整合理念得到重视,复合型人才开始抢手。

第四,网站建设迅猛发展,大众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基础环境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情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国内主干网带宽有了较大的扩展,个人和企业上网费用已经开始大幅下调;网民和企业对网络环境已经从改变速度慢和价格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要求保障服务质量,对于网络服务已经开始进入更具体和更务实的发展阶段。

2、网络建设连接情况

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启动,同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同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百所联网工程。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同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技网(CSTNT)、中国教育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实现了互连互通。

3、立法情况

我国在研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初步制定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规:

1996年2月,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9年8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同年,《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框架(初稿)》拟就,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三)200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购物成交额达100亿元

因特网越来越广泛渗入人们生活。上半年全国网上购物成交额累计达100亿元,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就在300万部以上。

据统计,2004年,我国进行网上购物的因特网用户达到2000万,其中网上支付的比例接近一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如今,因特网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因特网自1994年进入我国以来发展迅猛。截至上半年,全国上网人数达到1、03亿,居世界第二位。联网计算机达到了4560万台,互联网国际带宽达到82671兆,我国网站数量达到67、7万,IP地址总数达到6830万个,还有上万的内容服务提供商。

(四)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目前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

二、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来形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电子商务是利用当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等技术实现各种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无纸化和国际化,简单的说就是指借助互联网(譬如:利用电子邮件(E-mail)、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转帐(EFT)、交易事物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服务等)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终端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衔,一家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需坐在家里,在互联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如果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因此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传统购物方式。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网上下单和支付只是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实物能否顺利、及时地到达用户手中还要看是否有高度发达的物流。

譬如沃尔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零售销售商就用第三方为它的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这家物流公司建造了一个100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心,专门为沃尔玛的电子商务提供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订单管理、订货处理,以及订货的送货、仓储管理、一般的发运、另外付款的处理、客户的服务、退货的处理等。在中国国内,以8848购物网站为例,其库存调度主要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他们的网上商店像一座超级市场,商品品种几十万,很小一部分是买断的,其他都是做代理,商品采购也多是通过第三方。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必须与电子商务同步。电子商务时代商品买卖的范围空前扩大,买卖方式彻底更新,物流经营活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服务性业务。

三、邮政物流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

1、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区域性物流企业

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务和部分增值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个别的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如成都的商业储运公司已成为多家外资企业(宝洁、飞利浦、纳贝斯克)在西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上海的商业储运公司近期还参与了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标。

2、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

如中外运(Sino-Trans)、铁路系统、中远(Cosco)、中储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且物流设施比商业储运公司要好。虽然他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很难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配合和统一的协调。这类物流企业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业务和部分的增值服务,但价格较商业储运公司稍高。除了象中外运、中远这样的已有多年的涉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其它的服务商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且效率也不是很高。

3、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

虽然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这类外资物流企业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他们在物流行业中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新设备投资(特别是IT方面)、资金实力、人才、观念、经验和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他们往往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跨地区的服务。但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个别的企业已渗透到内地,如宝隆洋行的物流网络,已可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另外,由于要负担他们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特别是外籍员工),他们的收费水平也是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物流企业并不拥有运输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它们主要是提供代理服务,通过转租、联营等方式寻求中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闲置资源,降低其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其中方合作伙伴的能力、收费以及双方的沟通,也会给外资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水平造成影响。

这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宝隆洋行(EAC)、英之杰(Inchape)、海陆(Sea-Land)、新科安达、马士基、华商、大通等。

4、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

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多是顺应市场需求和物流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的。他们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必得优于传统企业之处,因此,新兴物流企业的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新进物流企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这类服务商的典型代表是宝供。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近,但服务地域要广些,不仅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无论在业务规模、设备投资,还是在价格上,这些新兴的内资物流企业,已开始具备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地市场的物流运作上,这些公司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在服务或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方面还略显不足。同时,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这些服务商在许多当地的物流作业也并不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同样,他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的能力和收费也影响着他们的服务和收费。

(二)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中美WTO谈判最为“惊心动魄”之处是围绕分销及其相关活动--物流与配送进行的多轮谈判,这表明,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分销、物流与配送是企业市场活动的命脉,任何一方都不敢轻视。我国成功加入WTO后,物流领域与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一样,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其中已有部分世界著名的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众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或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占据了“三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

入世后,对外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非常宽松。物流业基本没有入世宽限期的保护,澳大利亚邮政等物流企业已经抢滩中国内地市场,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优势

面对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物流“瓶颈”,无论是已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的新型网络公司,还是已经或即将向电子商务经营方式转型的传统企业,对此都已有高度的认识,也已出现了许多专业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公司。中国邮政在参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络与训练有素的投递队伍。据统计,中国邮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邮政局所达到84000多个,邮运汽车约32000多辆,火车邮厢506辆,邮运飞机3架邮路22000多条,邮路总长度近300万公里,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途径综合利用,相对独立的快速邮政运输网络。中国邮政已经形成的四通八达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邮政网,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上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他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的专业公司,基本局限在各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显得力不从心,一是投入太大,二是业务量太小。而中国邮政只需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投入,即可达到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与消费害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2C)要在中国顺利发展,离开中国邮政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姓名、地址等资源。全国各地的邮政企业基本上都拥有十分优越的场地资源,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居民生活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十分需要利用这些中国邮政掌握的最充分的信息资源,第三,中国邮政业已形成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邮政属于政府经营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十分宝贵的无形资产,特别是“中国邮政”的服务品牌、邮政企业的信誉。独特的“绿色”服务标记等企业形象,已在广大用户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口向,对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的物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邮政的无形资产是其他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的。

四、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分析与思路

(一)物流对于电子商务中的意义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一般都包含四种基本“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物流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物流也是电子商务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没有商品或服务的转移,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也无法真正实现。

长期以来,人们把创造利润的环节集中关注在生产领域,因此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物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泉”,把因降低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泉”,而往往忽略因物流费用节省而增加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存在。

在我国,目前物流过程中造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40一50%左右,无效运输、破损现象极为普遍,如陶瓷、玻璃的破损率达到20%,每年损失上亿元。并且我国商品的物流效率也存在很大问题。目前,物流过程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所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90%。如汽车零配件行业,大约只有4%左右的时间用于生产、加工,96%的时间用于原材料的购运和成品包装、储存及装卸。企业产成品的高库存量,长时间储存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企业的营销空间拓展到整个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中间商和最终用户的购买方式将主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对企业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把商品或服务传递到目标顾客手中,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许多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展开“第三利润”的争夺战,如果我国的生产企业和传统物流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解决能力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困难

当然,对中国邮政来说,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这样一个全新的业务至少在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中国邮政是政府型企业,长期在政府的政策保护下垄断经营,尽管在1998年邮电分营后,对自身的生存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所加强,但总的来说,“官商作风”仍然比较明显。

第二,“三流”分离。现有的从事邮政投递和运输的邮政网点之间“商流”、“信息流”和“物流”基本上是分离的,与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还有很大差距。用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邮政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营业网点“整合”成一个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三流合一”的物流体系„是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有的物流处理配送能力明显不足。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企业有比较大的仓储能力、非常高的物流处理效率和配送能力,而目前中国邮政尽管拥有7个一级中心局、63个二级中心局及133个三级中心局,但是现有的仓储能力和物流处理能力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即使在同一城市从事物流配送服务,中国邮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要开展跨地区的配送服务,难度将更大。

第四,服务收费过高和对用户要求过于苛刻。邮政资费的不合理将会影口向物流服务业务量的上升。除此以外,邮局对寄送的商品有严格的包装要求,一般用户都极为反感,特别是要钉木箱之类的话,实在强人所难,但中国邮政一直是要求用户这样做下来的。如果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中国邮政更应该从提高运输、投递水平、加强邮政纪律入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包装破损和遗漏。

(三)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思路

作为中国邮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参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既为百年邮政重新焕发青春找到出路,又为推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邮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选择苦干个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组建第三方物流服务网。在试点城市组建邮政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应配备必要的运输仓储设施、通信工具和高素质的人才,并设置若干个配送中心实现被配送商品的集中与分发。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应尽可能因地制宜选择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延长服务时间,真正做到全天候、门对门、低价格的服务。

第二,与有影响的、已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配送的商品开始可选择图书、饮用水、唱片、鲜花、礼品等,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宣传中国邮政的服务品牌,并在员工的着装、服务规范上要严格统一,还应在商品包装上突出中国邮政的服务标记。让商家和用户充分感受到中国邮政提供的高水平、高效率和价格合理的配送服务。只要树立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加上中国邮政已经存在的特殊的商誉,配送业务必将纷至沓来,邮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配送服务奇缺的背景下,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在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熟的情况下,推出邮政电子商务商店自营商品的配送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邮政配送网的作用。

第四,在试点城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其它大中城市推广,然后逐步地向县城一级城镇推广,最终向农村普及。

第五,从BtoC向BtoB发展,使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成为全功能、全方位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提供商。

第六,引进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时,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约,具体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物流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打破常规,不惜代价引进急需的人才,迅速提高邮政的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邮政职工的在职培训,因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强调“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邮政职工必须克服自身困难,学习先进技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外部物流管理规定 篇2

2009年4月, 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2006-20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重庆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 根据这些规划重庆市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和配送物流, 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重庆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 重庆成为全国物流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和结点之一, 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框架。到2020年, 现代物流业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

2 重庆市物流行业的竞争环境

随着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 吸引了众多的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如TNT、UPS、Fed Ex、DHL等国际物流巨头都已经抢滩重庆物流市场, 在重庆物流市场全面开放之际, 这些企业频频动作, 纷纷在重庆加大投资。这些物流巨头有着先进的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手段, 并且有来自总部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资金充裕, 将对重庆本土的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重庆物流市场也进入了许多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有中远、中海、中邮和中外运等。这些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大都从传统的运输、存储企业转型而来, 拥有全国性的网络、运输和仓储资产, 它们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市场和经营网络、设施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 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纷纷进入重庆, 抢占重庆市场。

同时重庆本土也涌现了大批规模比较大的物流企业, 如民生物流等, 这些企业注册资本都在2000万以上, 拥有一部分稳固的本土物流市场。

这三种竞争力量使重庆市物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意图转型为物流企业的重庆市的运输企业来讲, 进入物流行业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3 重庆市物流需求环境

3.1 重庆市经济发展概况

3.1.1 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投资总额。

重庆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年轻直辖市的发展活力优势, 2010年重庆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894.24亿元, 比上年增长17.1%, 比2007年增长约15.8%。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 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 增长22.7%;物流产业所在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 增长12.4%。

由此可见, 重庆市近年来经济稳定发展, 这将为重庆市的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1.2 工业增加值。

工业企业是物流业的主要需求主体之一, 重庆市快速增长的工业经济必定会为物流业带来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促进重庆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重庆市2010全年工业增加值3697.83亿元, 比上年增长22.9%,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6.8%。重庆市物流需求大户汽车摩托车行业总产值2781.71亿元, 增长23.7%;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655.41亿元, 增长38.0%;材料工业总产值1334.68亿元, 增长37.3%;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400.90亿元, 增长48.1%。

3.1.3 进出口贸易额。

2010年重庆市地区进出口总额124.2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61.1%。其中, 出口74.89亿美元, 同比增长75.0%;进口49.38亿美元, 同比增长43.9%。物流需求大户机电产品出口50.02亿美元, 增长70.5%, 占出口总额的66.8%。不断增加的机电产品出口显示其物流需求的增加。

重庆市地区不断提高的对外贸易水平必然会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将会推动重庆市的现代物流发展。

3.2 重庆市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3.2.1 货运量增长情况。

运输需求是物流需求最重要的一部分, 贯穿物流活动始终, 是物流过程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 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二分之一以上, 因此货运量可以近似反映出物流需求的规模。

通过统计重庆市近年来货运量以及港口吞吐量的增长情况, 可以看到重庆市物流需求不断扩张。

重庆市从1995年到2010年货运量增长了约4倍左右, 其中公路运输增速最快, 增长了近6倍。重庆市快速增长的货运量也显示重庆市的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这也为重庆市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业务需求量。

3.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市场需求规模状况。重庆市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9.5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8%,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1.69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861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 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60%, 提高8.3个百分点。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81384.99万吨, 比上年增长18.8%。

3.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0年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9.0%,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7.0%。分城乡看, 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18.71亿元, 增长19.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33亿元, 增长17.7%;分行业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30.75亿元, 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47.29亿元, 增长17.3%。重庆市持续增长的社会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重庆地区的资源和商品的流动, 为重庆地区的商贸物流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2.4 重庆港及周围省市港口口岸吞吐量。

港口是地区综合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 吞吐量可以反映港口物流的需求状况。重庆市2010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668.42万吨, 相比2008年的7892.80万吨, 增长了22%;集装箱吞吐量64.05万标箱, 相比比2008年的59.07万标箱, 增长了8%。四川港口2010年货物吞吐量为6894.5万吨, 相比2008年的4679万吨, 增长了近47%, 广西港口2010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5667万吨, 比2008年得12765万吨, 增长了近27%。由此可见, 重庆市及周边省市的港口物流发展迅速, 各省市也在积极挖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加快水路与公路、铁路的无缝连接, 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 重庆市及周边省市经济稳定发展, 物流需求量每年递增, 物流企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重庆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面临着良好的外部环境。重庆的运输企业可以抓住机遇, 转型寻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刚.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 2008 (2) :32-34.[1]李维刚.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 2008 (2) :32-34.

对外部劳务队伍管理的思考 篇3

【摘要】介绍了施工单位劳务队伍的管理办法及用工模式,劳务队伍的选择和合同的签订,强调了劳务队伍的管理。

关键词:管理、用工模式、合同、劳务队伍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外部劳务已成为施工企业不可缺少的补充力量。外部劳务队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外部劳务队伍管理,是企业挖潜增效寻求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

所以,为了生存及发展,施工单位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强化对外部劳务队伍的管理:

1、建立并完善外用劳务管理办法

单位要按照国家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市场需求及企业的实际状况,仔细分析和研究,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外用劳务管理体系,为各个工程项目及部门提供管理依据。项目部一成立,就应建立完善的外部劳务队伍管理体系,实行由项目经理负总责,其他人员按照职责权限分别负相关责任,每个人都得明确相关责任,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对劳务队伍的管理。

2、依法规范劳务用工模式

2.1劳务分包:主要适用于工艺成熟的常规项目,要求劳务队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五证”齐全。主要设备由项目部负责,小型机具由劳务队伍自带,与劳务队伍签订以工费为主的单价合同。

2.2专业分包:主要适应于专业性强的项目,且须在业主的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要求劳务队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五证”齐全。主要机械设备由劳务队伍自带,必须与劳务队伍签订专业工程分包合同。

2.3企业内部协议:主要适应于有利于培养公司专项施工能力且对安全质量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工序,如在西康二线K57+242顶进涵工程中,线路架空及箱涵顶进工作;在跨线公路桥工程中,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预制等,所需劳务均由项目部和企业内部专业劳务队伍签订内部协议。

2.4零散性用工:主要用于弥补公司短缺的部分非关键岗位的临时用工、可替代的季节性用工。由项目部与其签订临时用工合同。

通过以上四种模式的规范使用及有效结合,既避免了违法分包的风险,又缓解了企业固定用工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还提高了内部专业化施工能力。

3、把好劳务队伍选择录用和合同签订关

3.1劳务队伍的选择:在外协队伍的选择方面,除了应严格落实以公司为主、项目部参与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和招(议)标程序外,对初次合作的协作队伍还应进行多方调查和实地考察,不能只听介绍,必须到驻地考察其业绩、能力和施工经历,包括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资金等情况。项目部在使用劳务队伍时应尽量在公司发布的合格劳务队伍名单中择优选取,如承担过同类工程施工、有类似的施工经验、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充足的施工力量、无不良合作记录、诚实可靠、服从指挥,严禁使用公司不合格劳务队伍名单中的队伍,确保录用到优质劳务资源。

3.2合同的签订:对考察合格拟录用的队伍,在签订合同前,项目部必须核实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

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法人委托书,以上证书缺一不可,且必须真实、有效、合法,不合格的不得录用。严格执行“先签合同后进场”的原则,做到不签合同绝对不允许进场施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合同评审,首先由计价合同部按照统一的合同范本,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对合同内容进行补充完善,重点明确劳务队伍的施工任务范围、工程单价、计价依据、验收标准、结算方式和工程款支付方式等内容,避免使用过程中因合同内容不明确而产生纠纷。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劳务队伍的管理

4.1应控制好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妥善处理好农民工工资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很多问题的发生就在于协作队伍从农民工工费上做手脚,并把责任转嫁给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工资直接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为此,要建立农民工实名制档案,采用全过程控制发放制、项目部代发制、个人签收制等举措,确保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位农民工手中,形成“操之在我”的工资发放制度。

4.2应控制好工程款的拨付。杜绝超付工程款是防止企业陷入被动的关键。这就要求公司、项目部完善严格的工程款拨付制度,形成多方监管、相互制约的制衡关系,决不能搞一人说了算、凭感觉办事。项目部要强化算账意识,在验工计价中要认真履行合同、严格按制度办事,公司要严格管控拨付款,力争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合同、统一单价、统一台账;“四不结算”,即没有合同不结算、超出合同及补充条款数量不结算、超出合同单价不结算、不符合劳务管理办法规定不结算;“五不付款”,即领导签批的白条不付款、结算签认手续不完备不付款、结算依据不明确不付款、不使用统一规定的格式不付款、不符合财务规定的签字不付款。

4.3应处理好与协作队伍的纠纷。随着项目的展开,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本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处理矛盾。对于协作队伍的合理诉求,应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坦诚地交换意见、协商解决;对于协作队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掌握实据、晓之以理、晓之以法、敢于碰硬,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5、退场管理

劳务队伍承担的劳务作业已完工或因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施作的情况下需要退场,项目部要协助劳务队伍做好物资、机械和人员撤离现场的工作。

劳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退场时容易产生事端,故在劳务队伍退场时首先应组织劳务人员撤离现场。项目部应本着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协调、督促劳务队伍结算劳务人员薪酬,杜绝克扣或拖欠,协助劳务人员订购车票,将劳务人员安全送离施工现场。

劳务队伍的物资、设备退场清理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分类处理。对于物资和小型机具,如果项目部能够回收利用的,双方依据劳务合同的约定对物资、小型机具合理估价,项目部尽量回收利用,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由劳务队伍自行处理。对于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项目部应按照劳务合同的约定对其检查,完好的予以收回;若其存在问题,应责令劳务队伍维修恢复,或项目部组织进行维修但费用由劳务队伍承担;对确实无法恢复的由劳务队伍承担全部损失。

项目部在劳务队伍将劳务人员和物资设备清退现场后,应与其签订劳务合同清算协议。劳务合同清算协议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终止的合同标号及合同名称,劳务作业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及计量情况,双方对计量、索赔和调价的解决方案,双方债权债务情况,劳务队伍拖欠款情况,劳务队伍退场后项目部对其质保金支付的规定等。项目部依据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清算协议对劳务队伍进行末次计量。

总之,项目部对劳务队伍从选择到退场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期间有许多不同的情形出现,需要针对不同情形使用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劳务队伍的管理也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根据目前的国情,劳务队伍分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存在,新的问题、管理办法和模式都会不断涌现,希望在此抛砖引玉,能引起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共同关注并探讨,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和创新好的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企业与分包队伍的共赢。

创新型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机制探析 篇4

[摘要]我国创新型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管理机制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决定了当前开展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应从制度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展开,核心是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外部管理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一是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力;=是维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保护。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12-0036-04

一、企业管理机制研究对促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是由管理机制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管理机制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起着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形成、凝聚、巩固各种创新型要素的重要渠道。建设创新型企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创新型要素,如资金投入、创新型人材、科学技术创新、知名品牌以及潜在市场,等等。每一种创新型因素,从什么地方来,如何保持持续增长,怎么样发挥正常作用,都需要科学的长效机制来进行管理。

(2)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沟通、联接、组合各种创新因素的重要枢纽。如果说各种创新型要素是创新型企业这个大机器的必要零件,那么,科学管理机制就是完成这些零件组装任务的组装车间。确定各种创新型要素的比例,通过合理的组织把各种创新型要素结合起来,增强各种创新型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各种创新型要素产生一种良性的合力,形成更大的创新力。而沟通、联接、组合各种创新型要素,使每一种创新型要素都发挥出自已的最大作用,并最终产生出最大的合力,正是科学的管理机制所能完成的任务。

(3)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激发、推动、引领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的统帅,它设定了企业的基本框架,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是不是创新型企业,能否进行真正的企业创新,能产生多大的企业创新,最终要看这个企业的管理机制。设置哪些部门,每一个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需要哪些员工,每一个员工在整个企业中承担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进行什么活动,每一个活动在整个企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等,直接构成整个企业的基本气质,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基本功能。加强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是由我国当前创新型企业的管理现状所决定的

当前理论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企业界对创新型企业的建设,都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这就决定了当前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还有众多不成熟的地方。从管理机制的角度看,当前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过于强调科技创新,对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重视不够,不可否认,科技创新确实是我国企业急需提高的一个承点,但是创新型企业不等于科技创新型企业,他包含着比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多的内容。过于强调科技创新,甚至只看到科技创新,而忽视包括管理机制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全面配套工作,会将创新型企业建设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里,更不利于在全国各种层面的企业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

二是对市场的消费需求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创新型企业的一个核心特点是以变动着的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无论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首要的前提都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选择日趋多样的情况下,企业创新就是要从捕捉市场需求的信息开始,以新的市场需求作为自己创新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企业把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把管理重心放在生产、销售或服务上,只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突击进行市场调研工作,而没有建设长期有效的市场分析机制。

二、创新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足够的规模,例如通用电器、松下等大型企业都在该背景下产生,此时投资者的资本成为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股东治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环境正逐步发生变化,例如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本的筹集变得更加容易,来自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的市场机遇不断涌现,此时规模已经不再成为决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一些企业家可以凭借其敏锐的市场目光,抓住市场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市场的领先者,如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谷歌(Google)等企业,这些企业自创业开始,在短短10多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的顶级企业。这说明,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中的人力资本逐步成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业投资是随着新经济的产生而得以迅速发展的投资形式,为企业的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由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每单位资本所提供的创新贡献率是普通资本的3倍,风险企业之所以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运转经营,与其实行了更为合理的治理机制有关。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风险企业普遍使用了可转换证券作为融资工具;第二,风险企业中往往根据阶段性目标进行相机管理;第三,风险企业往往通过多阶段投资方式,即投资者往往并不一次性投入企业所需的资本,而是根据企业经营的状况,分阶段投入相应的资本。

传统的治理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以布莱尔为代表的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的目标不应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包括相关利益者在内的总利益最大化(Blare,1999)。特别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趋向稳定之后,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已经不再是企业家的创意和组建企业的才能,而是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的运营能力和来自组织内部持续的调整能力,即稳定后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来源于经理和员工的人力资本,而不再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此时企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激励经理和员工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这一目标,一种通过报酬制度使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租金更多地联系起来,如通过员工股票所有权计划(ESOPs)或者股票期权(opition)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授予员工关键性资源的进入权(Zingales,1997)。因此,与传统型企业的权力集中在金字塔组织的顶层相比,创新型企业中的权力分散地分布于组织之中,并采用一些更为平等的组织制度安排,例如,企业中的水平等级制度(hofizontM hierarchies)取代垂直的等级制度(vertical?hierarchies),并更多地采用项目团队的组织方式(Blare,1999)。

国外关于企业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产权安

术创新整合机制,构建的目的在于帮助创新型企业解决创新源的问题。从目前中国科技研发实力的分布上看,科研中心、大专院校等学术和科研机构集中了大量的科技研发人才,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他们的专利发明申请量、拥有量、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均远远高于企业。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创新源不足的问题,而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则面临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整合二者的技术创新力量,可以很好地解决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源问题,同时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要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各项服务。同时,要强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尽快组建起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高级营销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另一方面,要构建创新型企业间的模块化创新整合机制。随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创新周期的逐渐缩短,现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是难以为继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因此,有专家认为:“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乔尔?布利克等,1998)。这需要政府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相互合作的信息,使企业能够根据产品等的需求进行自由组合,这既可以促进企业的相互竞争,使企业能够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还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寻找到作为优秀、合适的合作伙伴,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能够不断创新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人才短缺是一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万名劳动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瑞典是86人,日本是85人,美国是74人,澳大利亚是66人,法国是61人,而我国仅有7人。对此,政府应该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撑。这需要:第一,加强创新型教育。一方面,创新型教育要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我国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以及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改进大学教育体制。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最关键的阶段,对此,大学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及时合理地调整学科、课程的设置。同时,在培养方式上,应采用更柔性、科学、适宜的培养方式,为青少年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第二,建立对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机制。政府一方面要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型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加大吸引的力度,为国内外优秀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实行柔性的人才流动政策,尤其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引进办法,代之以“候鸟式”或“两栖式”等多种人才流动政策。第三,塔建创新型人才的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教室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解决工学矛盾;组织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企业学习,加快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等。第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我国的传统文化有非常优秀的精华,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创新的束缚因素,缺乏冒险精神、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等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思想和行为。创新文化核心是激励探索、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它是张扬个性和团队精神的有机统一。营造创新型文化环境,对于发挥和调动创新型人才的聪明才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各国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来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些法律法规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投资政策、融资政策、专利保护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创新的各种奖励政策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法》等政策法规,但是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在有关创新型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政府应出台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有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活动减免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制订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特别要注意对发明人的激励,以及对发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鼓励到国外申请专利。政府还应通过行政和管理机构的有效运作,规范科技创新行为等。完善创新型企业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效的管理和扶持,但是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新型企业专门的管理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位等现象。对此,政府需尽快建立起具有综合功能、权威性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创新型企业的各项工作,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等,改变目前创新型企业多头管理的局面。除此之外,政府还需组建一些专门性的机构,如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机构、技术推广中心、信息咨询系统、技术创新咨询中心等专门性机构,帮助解决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难题。

外部物流管理规定 篇5

3.业务范围:教导材料,辅导资料为主,还有小说,幼儿书籍,还有自考/考研类复习资料以及生活健康百货天文地理类专栏等

4.资金力量:新华书店是连锁店,资金力量雄厚,知名度高

5.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一,该企业处于南京较繁华地段,人均收入水平高,周边小学中学大学较多,所以教导辅导学习资料畅销

二,该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好,所以影响了该地区的的购买决策,和书店的经营范围,居民的生活时尚书籍源源不断上架,三,该书店是新华书店的分店,与本地的中小学教育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材料更新及时,进货销售渠道正规一体化,所以利润很高,四,新华书店为方便周边居民,还特设了休息室阅览室等,方便居民自主选择,自由博览,吸引人气.6.行业特征:首先经营的书籍范围广,齐全,面向不同层次的消费群.有中小学生辅导资料,自考类学习复习资料,专业技能资料,以及生活百科等资料,方方面面都有竞争.其次,价格刺激消费在现实中很有借鉴意义,新华书店管理不统一,价格相对较高,盗版猖獗的今天更应该打持久的价格战,让盗版无路可生存,再者各店具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各店之间能够合理的调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产品推广上无形的提高知名度,最后国外书店的经营方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决定他们的购买欲望,所以要面向消费者 7.主要竞争对手:IT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新兴,周边大型超市,以及各种买辅导资料的小书店

8.竞争实力:资源充分,地理位置优越,在繁华地段,人文环境优越,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周边学校多。人文价值观高,重视文化汲取,业务范围广,连锁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企业使命: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节能环保、完美创新,为每一个客户打造一精品建筑,构筑精致生活温馨舒适的家。

2.战略目标:发挥江苏山水资源优势,我房地产开发公司致力于人文居住建筑的开发与研究,探索对中式建筑与现代居住概念的统一与协调。发掘历史文化的精髓,并结合开发房地产项目中,无论从方案的设计到施工方案的制定,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充分保证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保证了产品所独具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内涵。这支精英团队始终以规范、专业、重于长计而立身,历经几年的披荆斩棘之后,成为中国人文居住的后来居上者、中国传统中式民居建筑的引领者。

3.战略措施: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以高度竞争为特点的市场上,只有使自己对顾客具有特殊性,懂得发展和维护顾客忠诚的驱动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供具有竞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苏州嘉德深知地段对该产品塑造的作用。战略措施是: “我们是做好产品再找地块,而不是其它开发商通常的先拿地再做产品规划”。在这个领域里打拼的时间越长,越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家庭”情感和意识的强烈。当很多人捧着数十年甚至几辈人的积蓄来买房时,要知道,房子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品概念,它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家园的期盼、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当合作伙伴在协议上庄严签字的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对企业充满了种种向往、追求和期盼呢?当人们把种种向往、追求和期盼寄托在我们身上时,这一切便汇成了我们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个个超越利润之上的神圣使命。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拓展与地产行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在产品与服务中坚持开创性思考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政府和公众贡献丰富的社会财富,为集团和合作伙伴创造稳定持续的收益,为员工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创新思想与实践、不断超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现代地产企业。

在产品上,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产品价值,关注居住的本质,真正贴近人性需要,使产品竞争从功能上取胜;

在企业管理上,强调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尊重商业逻辑,使企业在和谐、理性中获得持续发展;

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外部独立评估 篇6

英国安全委员会坚持认为, 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工作死亡、受伤或生病。所以英国安全委员会致力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 主要通过2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努力通过法律法规来影响或改变;二是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英国安全委员会提出了更健康安全地工作的5个步骤:

强调健康安全的重要性;

建立对安全的理解和能力;

领导层的承诺和员工的参与;

分享知识经验;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应用。

外部独立评估的价值

为什么需要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外部独立评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外部独立评估能够通过结构化的流程, 独立收集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在效率、效果和可靠性方面的信息, 并制定改正行动计划。它的目的是要保证企业有合适的安全健康管理系统, 有适当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且得到很好地执行, 并有合适的工作场所预防措施。

评估需涵盖的5个方面

安全健康机构

包括职业安全和健康能力;管理目标和规划;员工沟通和参与;培训;职业健康项目;安全监察和审计;变更管理;承包商的任用和控制;风险管理和安全工作实践。

管理控制系统

包括工作设备;工作系统许可;安全隔离程序和设备;接入设备;高空作业;压力系统和容器;移动工作设备;移动电子设备;电子装置和保护系统;手动、人机工程和屏幕显示系统。

应急控制系统

包括能力和协调;火灾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灭火设备;紧急状况和逃生通道照明;教育、演练和培训;火灾风险管理和监察;火灾逃生通道和出口;安保;应急预案。

测量和控制系统

包括报告系统、调查程序、事故数据和绩效评估、对潜在损失的认识及管理。

工作场所的执行情况

包括建筑、地面、通道和楼梯;通风、暖气装置和照明;福利和卫生状况;安全标识和通知;交通管理;堆放和储存;整洁程度和废物管理。

3个案例

在此介绍3个企业进行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外部独立评估的实践案例:

案例1核电站

1. 公司简介、业务活动和存在的危险

该核电站有2个反应堆和4个涡轮机, 生产1 000MW的电力。该核电站进行一系列的作业, 包括维修、工程技术、运营、项目采购、安全健康和安保工作等。它存在的危险包括辐射、危险物质、机器、噪声和振动等。

该核电站直接雇佣650人, 有250个合同工和中介派遣工人, 每天24h、每周7天, 全年不间断运营。

2.收集到的信息

该评估采访了26位员工, 包括现场经理、安全和健康团队工作人员和承包商的主要人员。

该评估进行了现场参观, 地点包括涡轮机展厅、办公室、车间、实验室、水处理厂和承包商现场办公室。

评估进行了所有文件的审查, 包括风险评估、监察和调查报告、测试报告、证书和会议记录。

3.主要调查结果和观察数据

通过评估发现, 该核电站:

监管机构长期派人在现场, 在过去的一年里核电站没有遭遇调查或正式的处罚。现场经理十分负责, 并且起到了作用, 并在政策说明上签字;

有良好的员工协商、沟通和参与;

所有的管理控制流程都能保证实时更新;

拥有卓越的职业健康支持体系, 并有专业化的管理;

承包商和承包商雇员全部参与到风险评估中。

4.可以提高的领域

给承包商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

案例2煤电站

1.公司简介、业务活动和存在的危险

该煤电站由承包商运营和维护材料。该煤电站有60名为承包商工作的现场员工, 采取两班轮休制, 一班是早7点到晚7点, 另一班为晚7点到第二天早7点。

该煤电站现场除了维护和运营员工, 还有电工、机械工和管理人员。

存在的危险包括设备、机械、高空作业、危险物质、电力装置、噪声和振动。

2.收集到的信息

该评估针对主要人员进行了大量采访, 包括安全和健康管理团队、维修工人和办公室雇员。该评估对所有区域进行了检查、包括工作间、办公室和厂区, 并全面审查了所有文件, 包括风险评估、工作许可、培训记录、政策说明、观察数据、监测监察报告、证书和员工手册。

3.主要调查结果和观察数据

通过评估发现, 该煤电站的安全健康检查和评估的标准很高, 安全健康专家团队尽职尽责, 文件控制体系的管理和维护十分出色, 并且保证了良好的沟通。

4.可以提高的领域

应该考虑每年体检, 急救培训, 以及认可已接受的员工建议。

案例3汽车制造厂

1.公司介绍、业务活动和存在的危险

该汽车制造厂每天生产750辆汽车, 包括引擎、变速器、车身加压成型、喷绘、组装等。大多数活动由电脑监控, 包括材料管理和组装。该汽车制造厂现场有超过200名员工承担安全和健康责任。

存在的危险包括高空作业、设备和机械、危险物质、电力、噪声、振动和烟气等。

2.收集到的信息

该评估采访了70名经理, 涉及到高级管理团队和安全健康团队, 参观了所有的制造车间和行政办公室。该评估全面审查了文件, 包括政策、计划、会议记录、事故报告、监测调查结果、培训项目、设备维护记录、工作许可、事件汇报程序和行为观察程序等。

3.主要调查结果和观察数据

通过该评估, 认可了高层管理团队的投入和责任及强有力的领导力。肯定了他们与承包商的有效互动和对承包商的管理。证明该汽车制造厂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拥有成熟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及强大的事件记录和分析系统。

4. 可以提高的领域

需要建立重大风险记录系统, 而且其高空作业需要建立审查制度。

上一篇:门店负责人考核细则下一篇:模范教师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