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精选8篇)

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篇1

从国家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1.6亿多,患病率以很高速度不断增长;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管有所控制,但还是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多项临床试验的完成,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已经有了很多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了许多新观点。

首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现在认为在不同的人群,降压的目标值是不同的,我们特别应该注意降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尤其是老年人。

因此,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要注重个体化原则,需考虑每个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坏及是否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同时注意降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依从性好的`药物。

另外,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随着药物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将来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抗高血压药物,从而使抗血压治疗更加经济化、有效化、个体化。

1 选用降压药需要个体化

有些高血压患者开始可能并不需要药物治疗,仅靠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戒烟,减少食盐量,酒的摄入量,增加运动量等可能就会有效。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医师应该选择何种药物?三十多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

因而,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两种药物应为首选,而且这两种药物便宜,耐受性好。

然而,降压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血管紧张素的影响,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的住院与死亡率;α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患前列腺肥大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排尿;年龄、种族也可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还需要记住的是,仅是约一半的患者服用一种药物即可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服用小剂量的两种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较单纯使用最大安全剂量的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

治疗高血压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伴有其他疾病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6个月后,血压仍高,可选择利尿剂;如果单用利尿无效,可选用ACEI和(或)β受体阻滞剂。

1.2 老年人

五类主要降压药物均有益,对于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优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

1.3 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长效钙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

1.4 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尿剂,醛固酮拮抗剂。

1.5 糖尿病高血压

首先使用一种ACEI或ARB,必要时用钙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1.6 慢性肾病

使用一种ACEI或ARB。

1.7 各类药物的副作用

(1)利尿剂:阳痿,血钠,血钾、尿酸和血脂异常;(2) ACEI;干咳、高血钾、皮疹和白细胞减少;(3)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失眠、疲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2 高血压患者的忌用药品

目前,随着我国新品降压药的不断上市,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上已有了非常多的选择,在用药控制高血压方面已经不成问题。

然而,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那么,这些药物会不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不利呢?因此,要提醒高血压患者注意,有些药物能加重高血压,对于这些药物要慎用,最好不用。

2.1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包括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萘于美酮及扶他林等在内的一大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通常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这类药能引起体液潴留及水肿,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慎重。

2.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某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特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药物时,要注意这类药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2.3 雌激素

女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雌激素包括天然的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和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炔雌醇、尼尔雌醇及乙烯雌酚等药物时,要注意此类药物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从而加重高血压症状。

2.4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如炔诺酮、甲地孕酮、炔诺孕酮、在炔诺孕酮、奎孕酮、氯地孕酮及含有这些药物的复方制剂,也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病情。

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有相关疾病或肾病病史的妇女使用其他避孕方法,若使用口服避孕药,应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有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

2.5 拟肾上腺素

拟肾上腺素药萘甲唑林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及炎症性鼻黏膜充血、急慢性鼻炎、眼结膜充血,由该药配制的滴鼻净和鼻眼净,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慎用。

2.6 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是常用的一大类药物,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

2.7 β受体激动剂

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使用β受体激动剂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奥西那林、氯丙那林、妥洛特罗、克仑特罗、丙卡特罗等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这类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谨慎使用。

2.8 中草药

一般认为天然中草药比较安全,其实不然。

长期服用人参或西洋参会使血压升高;甘草等许多中草药可致水钠潴留而引起血压升高;麻黄也是常用的中药,更易致血压升高。

所以,最好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以防止中药引起血压升高或干扰降压药的疗效。

鉴于很多药物都能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对影响血压的药物有所了解,尽量避免使用能够加重高血压的药物,在必须使用时,要注意尽可能较低剂量,并注意用药后的血压变化。

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篇2

1刚进苗鸡时

由于远途运输一路颠簸, 捉鸡以及周围环境变化对鸡只应激较大, 再加上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 大肠杆菌病等都能从种鸡传给小鸡, 使鸡只很容易发病。因此, 必须投药预防。此时用药对鸡群大肠杆菌、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起到净化作用, 同时提高鸡体免疫力, 用药量小, 效果好, 对后期鸡只的饲养至关重要。

2 疫苗接种时

由于新城疫、传支等疫苗对呼吸道刺激严重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病, 如果投药不及时, 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 疫苗接种前后应投喂保护呼吸道的维生素类药物及抗应激药物。

3 有的弱毒病毒性活疫苗接种时

通过饮水进行免疫, 对肠道刺激较为严重, 很容易激发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 因此应在疫苗接种后的第2天开始投喂2~3d的抗生素进行控制。

4 疫苗接种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到鸡群的成功。如新城疫抗体下降对成鸡群新城疫处于潜伏期时做疫苗后很容易导致失败, 甚至发病, 因此, 建议做疫苗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预防疫苗免疫失败, 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增强疫苗免疫效果。

5 鸡群受到应激时

如气温变化、转群、更换饲料时, 鸡只很容易发生应激反应。此时应投喂适量的抗生素和电解多维来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

6 病毒病的控制是养鸡成功的关键

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71-03

高血压为常见心血管疾病,除部分病人可找到原因外,多数为原发性,须长期服药治疗。近年来,降血压药物新品种不断涌现,治疗效果也在逐步提高。常见的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钙通道阻滞药(CCB)以及复方制剂等。根据对医院处方的调查,治疗高血压药物约占处方总量的12%,其中合并用药占98%以上。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疗效不佳或并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时,都需要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合并用药会产生药剂学、药效学、药动学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资料显示,随着合并用药品种数量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增加,5种药合用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21种以上为45%。我们已知合并用药可以发生有益或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但目前对许多药物来说,特别是数种药物合并使用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因此治疗疾病选用药物时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疗效不佳时酌情增加的药品应仔细斟酌,权衡利弊,个体化给药。

1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因此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正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体液容量系统等多个方面,因此不易控制。大型临床研究HOT、VALUE研究均表明单药治疗有效者只有近1/3。单一药物只能对高血压的其中一种机制进行调节,所以疗效不佳,且血压降低后会启动反馈调节机制,使血压回升,药物加量至剂量-反应性平台后,再增加剂量不会增加疗效,且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因此对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或血压水平较高的中、重度高血压,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综合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毒副反应。联合用药许多优点的基础是小剂量用药,剂量过大,副作用与药物费用必将大于单用,常不可取。另外就是可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服药次数。

2联合用药的原则

2.1存在以下情况时可优先考虑联合用药:(1)单用某药有效但不够满意时;(2)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3)中、重度高血压,不能经常随访者;(4)同时并存其他疾病限制某些药物剂量时。

2.2联合用药时药物搭配应具有协同作用,应为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用,常为小剂量联合,以降低单药高剂量所致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副作用最好相互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为简化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联用药物需服用方便,每日1次,疗效持续24h以上。选择药物时还应注意是否有利于改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肾脏病或糖尿病,有无对某种疾病的禁忌。

2.3联合用药有各药按需剂量配比处方和固定配比复方两种方式。较好固定复方剂如代文(缬沙坦+氢氯噻嗪)、海捷亚(氯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2.42003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协会高血压治疗指南》提供了一个联合治疗的药物搭配图,即常见的六种抗高血压药的配合。常见的六种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RB、CCB。治疗开始采用小剂量单一用药的优点在于能够发现病人对哪种药物反应最佳,但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如血压控制不满意,可加大剂量或小剂量联合应用第三种药物。

2.5有很多临床试验支持以下药物组合的有效和很好的耐受性:利尿劑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利尿剂和ARB;二氢吡啶类(DHP)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病人联合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3.1中枢神经抑制药利眠宁、异丙嗪与多种降血压药配伍,能增强降血压效果。巴比妥类与CBB合用,可引起心血管的抑制,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异巴比妥与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合用,因前者的酶促作用,加速后者消除而降效。

3.2心脑血管疾病伴有脑卒中的患者,不宜选用中枢性降血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以避免引起昏睡;不宜使用血管扩张剂胍乙啶,防止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有心脏传导阻滞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药及非二氢吡啶类CBB,防止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抑制。冠心病患者不能服用肼屈嗪,因为肼屈嗪能增加心率、心输出量及耗氧量,可诱发心绞痛。洋地黄类制剂(洋地黄毒苷,地高辛)与降血压药合并用药要特别谨慎,与CBB(地尔硫)、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及ACEI(卡托普利)等合用时,可影响前者的肾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地高辛与利尿降血压药(呋塞米、吲哒帕胺)联用,可致低血钾及低镁,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有心力衰竭者不宜选用普萘洛尔、胍乙啶,因为这些药物能抑制心脏,降低心输出量。血液黏稠度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集,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方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中常含有阿司匹林成分。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合成,而削弱A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和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降血压作用,应引起注意。阿司匹林与银杏制剂合用时,可引起眼底和前房出血,原因是抑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

3.3降血糖药氯磺丙脲、甲磺丁脲与降血压药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合用,可引起高血糖。二甲双胍及磺脲类降血糖药(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与Aˉ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列)等联用,可加强降血糖效果,导致低血糖症状发生。

3.4高血脂症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不宜选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为了同时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应禁止他汀类与吉非贝齐联用,如若联用可增加患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使肌酸磷酸激酶血浓度增高,产生肌球蛋白尿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可导致死亡。ACEI降血压药不宜与他汀类降血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康类联用,防止产生肌病和严重的高血钾症。

高血压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4

第五届全国药物治疗学学术年会于2011年8月1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就我国高血压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共同关心和关注高血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新进展、新成果进行了对话,对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研究进展、常见抗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演讲,分析探讨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高血压临床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现整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高平进教授的报告,供网友分享。

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合理的方案,但仍有一些临床医师在运用高血压药物时存在误区。抗高血压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了解不合理用药,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常见误区,对于有效防治高血压、提高疾病控制率将大有裨益。

1、对降压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了解不够

降压药物的种类选择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临床医师对各类降压药物的禁忌证掌握不足,对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考虑不足,对各类降压药物的相对优势了解不足,因此无法做到恰当的个体化治疗。首先,临床应了解各类降压药物的适应证,结合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给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老年人

有证据表明,五类主要降压药均有益。但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低肾素性高血压和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比例较高,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及利尿剂降压效果相对较好。2009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指出,除非有强适应证,β受体阻滞剂不应作为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选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长效CCB;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应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心肌梗死后患者应选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而不宜首选CCB。

心力衰竭

症状较轻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较重者可将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CCB对心衰患者无益,如作为降压治疗必须继续使用二氢吡啶类CCB,可选用长效制剂。

合并糖尿病

首选ACEI或ARB。对于反复低血糖发作的糖尿病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其掩盖低血糖症状。除非血压控制不佳或伴有前列腺肥大,一般不使用α受体阻滞剂。

合并慢性肾病

高血压药物治疗 1 / 10

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明显肾功能受损者应用ACEI、ARB时,一定要复查肾功能,如果患者血肌酐短期升高到基础值的30%以上,要慎用或者停药。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1.73m2或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则效果差,此时应选用袢利尿剂。

同时,临床必须牢记药物禁忌证,违反绝对禁忌证的不合理用药将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有痛风史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会诱发或加重痛风;严重肾功能衰竭、高血钾的高血压患者应用保钾利尿剂、ACEI或ARB会加重高钾血症;2~3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有可能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会诱发和加重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应用非二氢吡啶类CCB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或ARB会导致肾功能急剧减退;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或ARB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起立时晕厥发作。

此外,各类降压药物的相对禁忌证包括: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先兆子痫妇女血容量减少,除非存在少尿情况,否则不宜使用利尿剂;有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或经常运动的高血压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有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慎用二氢吡啶类CCB和α受体阻滞剂;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慎用二氢吡啶类CCB。复方制剂的使用中注意相应组分的禁忌证,绝大部分固定复方制剂中含有噻嗪类利尿剂,痛风患者不宜应用;有消化性溃疡或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不宜应用含利血平的复方制剂。

为避免降压药物种类选择的不合理,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有低血钾的患者单独应用排钾利尿剂,心率快、心悸的患者应用二氢吡啶类CCB或α1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都是不合理的用药选择。大多数医师对上述降压药的禁忌证、不良反应会有所了解,但由于询问病史和查体不仔细,未进行肾功能、心电图等必要的辅助检查,此类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不鲜见,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2、药物联合选用不当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再次强调:2级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和(或)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的高位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就需要应用2种小剂量降压药物,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HOT、UKPDS等研究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患者须联合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降压药。小剂量联合用药不仅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对降压起到协同作用,同时还可减少副作用,使剂量依赖性的不同类降压药物联合达到理想降压效果。

同类降压药物联合

同类降压药物的不同药品不宜联合应用,因其疗效无法互补,不良反应反而增加。临床上常见尼莫地平与其他CCB联合用药。尼莫地平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另一种扩张外周血管的CCB。这种组合显然是不推荐的。但利尿剂则另当别论,补钾和排钾利尿剂的联合是合适的。例如,小剂量氢氯噻嗪与阿米洛利的联合。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 高血压药物治疗 2 / 10

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肾素活性,而ACEI/ARB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因此认为两者合用无明显协同降压作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将这一组合列为不常规推荐类,即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这种联合用药。但对于一些交感活性增强,高肾素型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衰、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仍可选用。

ACEI+ARB

曾经推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全面阻断,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强的降压效果以及更好的双重RAAS阻断作用。但ONTARGET研究结果显示,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双重RAAS阻断联合治疗方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降低心血管事件获益,反而增加了肾脏事件的风险。2009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指出,除非特殊需要(如大量蛋白尿的治疗),不应该选用ARB与ACEI的联合方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亦指出,这两类药物联合对于减少蛋白尿可能有益,但尚缺乏足够循证依据。

重复用药

患者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时,医患应充分沟通,使医师及时掌握单片复方制剂的信息,以避免不合理地加用其中的组分药物,造成重复用药。比如在使用含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基础上进一步加用噻嗪类利尿剂,有可能因使用较大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3、对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不足

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在美国始终保持较大销量,但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肾素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物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以及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带来的副作用,人们对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地位开始动摇。

受一些荟萃分析或有偏倚的临床研究影响,不少医师对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产生困惑,特别是针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充分地使用这两类药物已成为一争议焦点。其实,包括ALLHAT研究在内的许多大型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利尿剂在降压和减少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长期获益的效果,而且氢氯噻嗪与氯噻酮以及吲达帕胺之间存在明显不同,HYVET研究应用吲达帕胺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与RAS阻断剂合用也会部分抵消噻嗪类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如能合理选择药物、积极监测不良反应,以利尿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极大提高血压达标率。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指出,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之一。此外,噻嗪类利尿剂的费用较低,效益比较高,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是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以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单药初始治疗方案,但如两药联用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情况下,除非有禁忌证,都应该考虑加用利尿剂治疗。

2006年6月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和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共同发布了《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更新版(以下简称英国指南),提出了“β受体阻滞剂不再是多数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药物治疗 3 / 10 的首选降压治疗药物”,并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第四线的降压药物,由此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虽然β受体阻滞剂循证医学证据结果不统一,各国指南也存在分歧,但一些临床试验中涉及阿替洛尔疗效不佳的结论不能简单类推至其他β受体阻滞剂。

2009年《b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认为,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以下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如伴焦虑、紧张);围手术期高血压;高循环动力状态(如甲亢)。临床应选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β1受体选择性较高或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至于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是否可以联合使用,2010年修订版将这种组合列为次要推荐。在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的单独联合,以减少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对代谢综合征和易患糖尿病、且无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选择。但在心衰等特殊情况下,这种组合还是适用的,但应尽量用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剂量尽可能小,且注意血清钾变化,必要时加用ARB或ACEI三药联合以协同降压并减少副作用。

4、忽视血压参数变化

有效降压可以解释血压相关性心血管风险所带来的获益,但临床有时忽略了有潜在意义的其他血压测量指标,如血压的变异性、血压的昼夜节律、单纯夜间高血压及晨峰血压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血压在24小时内持续、稳定地达标才能有效地预防靶器官损害,达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目的。

有些患者诉说早晨一次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仍出现午后及晨间血压未被控制现象,却忽略了其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物,当然不能控制一天的血压。还有一些患者白天血压并不高,表现为单纯夜间高血压。对于这些患者,临床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充分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完善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诊断。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选用长效降压药物或灵活调整服药时间。如果患者使用中短效降压药,每日须服药2~3次,每日单次给药的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

此外,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间或睡前服用降压药物的传统观点也应改变,特别是对于夜间高血压及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患者,服药时间如何调整尚待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5、降压达标方式掌握不足

高血压患者往往追求快速控制血压,有时用药仅1周,血压虽有下降但尚未达标,患者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缺乏临床经验的医师可能会在患者出诊时开具多种、大剂量降压药物,或在复诊时,根据患者主诉频繁换药或加药。事实上,平稳、和缓的降压才是血压管理的最佳方式,降压速度切勿操之过急。除非是某些高血压急症(血压突然升高伴严重的症状,或由于血压急剧地显著升高导致靶器官损害的发生)才需要快速降压。血压快速下降,可引发重要器官如心、肾、脑供血不足,甚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

观察长效降压药物的最大疗效需要2~4周的时间,不能因为2~3天内血压无显著降低就否定药物的疗效。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逐步调整药物剂量,在数周或2~3个月内使患者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 4 / 10

控制达标。对于DBP低于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SBP达标。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版提出,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为:①小剂量:初始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逐步增加剂量。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对于血压达标很重要;②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建议一天一次给药且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③联合用药: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联合用药,对于血压≥160/100 mmHg或中危及以上的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进行治疗;④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在达到140/90 mmHg以下之后,进一步降低血压应坚持个体化原则,充分考虑患者疾病特征及降压方案的组成等。

6、忽略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因此,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时,临床也要充分考虑其是否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以及是否已有并发症的存在(如心肾功能不全等)。总之,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从多个途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不能只单纯考虑血压。此外,临床还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降低食盐摄取量,增加高钾和高钙饮食,适当运动,注意减肥和保持良好情绪等。

总之,高质量降压的原则不仅要降低外周血压(肱动脉压),更要降低整个动脉系统血压(包括中心动脉压);平稳降低24小时血压(包括晨峰血压,并注意血压变异);重视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降脂、降糖、降尿酸,戒烟酒等);同时优化地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理用药。

案例分析一:患者,女性,72岁,发现血压升高10年,有吸烟史,高脂血症,曾查出餐后2小时血糖9.2 mmol/L。

长期服用倍他乐克25 mg每日二次+氢氯噻嗪25 mg每日二次,血压150-170/80-90 mmHg波动。

颈动脉超声提示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6 mg。

分析:

①该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长期合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该患者不适合采用这种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而且,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较差。

②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适合该患者的联合方案,CCB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有证据表明,CCB能减缓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CEI虽然对于老年低肾素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差,但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研究表明,ACEI同样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CCB+ACEI不能使该患者血压达标,可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案例分析二: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药物治疗 5 / 10

处方:尼群地平10 mg,口服,每日三次;福辛普利10 mg,口服,每日一次;吲达帕胺2.5 mg,口服,每日一次。

三周后随访,血压140/76 mmHg,HR 82次/分;活动后气急。

分析:

①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更新》再次建议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缓释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用于所有症状稳定的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证,该患者应该加用β受体阻滞剂。

②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对心衰患者并不适应,甚至相对禁忌,如作为降压治疗必须继续使用时,可选用长效制剂,并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案例分析三:患者,男性,70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10年、2型糖尿病6年,尿蛋白阴性,否认痛风史。

既往服用多联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

目前服用药物贝那普利10 mg,每日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每日两次;替米沙坦40 mg,每日一次;可乐定75 μg,每日三次。

血压仍在160~170/70~80 mmHg波动,且伴有双踝部水肿。

分析:

①ONTARGET研究显示,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心血管益处并不优于单用ACEI或ARB,但不良反应的危险增加255%。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仅重度心力衰竭与蛋白尿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接受ACEI+ARB联合治疗。该患者没有必要同时应用这两类药物。

②糖尿病患者联用药物,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情况下,除非有禁忌证,都应该加用利尿剂治疗。为使该患者血压达标,须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诊治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吲达帕胺)后,血压稳定在140~145/65~70 mmHg。

案例分析四:患者,女性,42岁,血压升高5年,波动于140~160/80~110 mmHg。

近2年服用珍菊降压片一粒,每日三次;吲达帕胺2.5 mg,口服,每日一次。

反复双下肢乏力半年,查血钾最低3.0 mmol/L。

分析:

高血压药物治疗 6 / 10

在复方降压药中,新型的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多是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我国传统的复方降压制剂中也大多含有利尿剂成分。如珍菊降压片每片含氢氯噻嗪5 mg。在使用复方制剂时,再加用利尿剂则会加重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诊治经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停用珍菊降压片。在服用吲达帕胺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一次,二周后患者血压降至140/85 mmHg,血钾3.8 mmol/L。

案例分析五:患者,男性,47岁,高血压6年。

长期服用卡托普利25 mg,每日两次;尼群地平10 mg,每日一次。每天上午测血压均在140/90 mmHg以下。

近期心超提示左室肥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血压为144/96 mmHg,夜间平均血压139/94 mmHg。昼夜节律小时,血压波动大,上午8~11点血压在115~135/70~85 mmHg之间,其他时间的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及清晨血压)均控制不佳。

分析:

①动态血压较之诊所血压的优势之一是能观察24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该患者服用的药物均为中短效药物,每次到诊所就诊时均在降压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故诊所血压正常。但由于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短,且服药次数不足,血压波动大,夜间血压及清晨血压控制不佳,造成了左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

②使用中短效降压药物,每日至少服药2~3次,血压控制可相对平稳。对于该患者应尽可能选用长效药物。

案例分析六:患者,男性,76岁,因胸痛2小时急诊就诊。

追问病史,患者长期未测血压。2天前,偶测血压210/110 mmHg,于当地医院就诊;

医师给予三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且剂量较大。

急诊当日患者感头晕不适,测血压110/60 mmHg,之后于排便时突发剧烈胸痛,面色苍白、大汗。120急救车上测血压66/40 mmHg,即刻查心电图及心肌蛋白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病情好转。

分析:

这样的病例在临床并不罕见。强烈警示临床医师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过快降压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案例分析七:患者,男性,56岁,高血压、2型糖尿病,有脑梗塞病史。

甘油三酯1.6 mmol/L,总胆固醇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 mmol/L。

高血压药物治疗 7 / 10

处方:依那普利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5 mg,每日一次;二甲双胍250 mg,每日三次;格列齐特80 mg,每日两次。血压、血糖控制均达标。

分析:

该患者合并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作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措施,还应考虑加用他汀类降脂药和阿司匹林。尽管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因其同时伴有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进一步降至2.1 mmol/L以下。

高血压药物治疗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65岁,高血压十余年。

既往史:无慢性肾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脑梗史,血脂不高。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压。

查体:心界不大,心尖部Ⅰ~Ⅱ级收缩期杂音,HR 92 bpm,齐,两肺未及啰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BP:145/90 mmHg。心超:左房增大,室间隔肥厚,轻度二尖瓣反流。

治疗第一阶段

患者于三年前开始服用珍菊降压片(非处方类降压药物,上海地区常用)一粒每日三次,由于当时血压控制不理想,伴心率较快,加用比索洛尔2.5 mg每日一次。一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脱发。考虑到该患者为女性,门诊查风湿结缔组织疾病方面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皮肤科未发现异常。查阅比索洛尔药物说明书未提到脱发不良反应,但文献有个案报道口服比索洛尔出现脱发,遂停用比索洛尔,改用倍他乐克25 mg每日两次,患者脱发症状得到控制,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 mmHg,HR:80 bpm。

治疗第二阶段

约一年后,患者出现严重抑郁表现,甚至有自杀倾向。心理门诊就诊,口服帕罗西汀未缓解,失眠症状严重。分析患者口服用药情况,珍菊降压片的主要成分是可乐定,可以引发抑郁症,倍他乐克也可以引起抑郁症状。为避免两药同时停药引起血压波动,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和文献报道,考虑可乐定引起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拟定先停用珍菊降压片,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与倍他乐克联用。停珍菊降压片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但血压出现“反跳”,收缩压波动于160~170 mmHg,甚至达到180 mmHg,出现头晕症状。在此用药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 mg每日一次,2周后血压仍然控制不良,收缩压维持在170 mmHg,再联合应用利尿剂氢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收缩压仍然在170 mmHg。考虑患者原复方制剂+倍他乐克就能良好控制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未改变,目前4药联合仍然无法控制,可能有其他原因。

可乐定的撤药综合征

珍菊降压片中主要降压成分是盐酸可乐定0.03 mg,氢氯噻嗪5 mg,芦丁20 mg。盐酸可乐定是α受体激动剂,直接激动下丘脑及延髓的中枢突触后膜α2受体,使抑制性神经元激动,减少中枢交感神经冲动传出,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可乐定还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α2受体,增强高血压药物治疗 8 / 10

其负反馈作用,减少末梢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外周血管和肾血管阻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倍他乐克属于β受体阻滞剂。这两种药物可合用,但盐酸可乐定日剂量超过1.2 mg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时,突然停药后发生反跳性高血压的机会增多,增加可乐定的撤药综合征危象。因此,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后停药,应先在1~2周内逐步减量β受体阻断剂直至停用,再停可乐定,同时加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

此外,可乐定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的叠加作用,在治疗过程前应测定患者基础心率,并于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变化,以免心动过缓或其他意外发生。

临床处理

加用珍菊降压片1片每日三次,1周后停用氨氯地平,2周后停倍他乐克,之后两周再停用珍菊降压片并加用倍他乐克,联合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密切随访血压。患者血压逐渐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接受倍他乐克+缬沙坦联合降压治疗,效果良好,血压控制在120/70 mmHg,HR:70 bpm。

临床启示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都会关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少见甚至既往没有报道过的不良反应发生,需要临床医师提高警惕,查阅文献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珍贵的信息。此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撤药后可能发生的撤药综合征也必须加以注意。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与糖尿病紧密相关。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4倍,2型糖尿病又是高血压人群心血管风险的2倍,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8倍。约75%的糖尿病患者血压高于130/80 mmHg,这部分患者是心血管死亡的高危人群。

ACEI/ARB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物或基础用药

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指南建议如下:①对于收缩压为130~139 mmHg或舒张压为80~89 mmHg的患者,单独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如果不能达标即开始药物治疗;②对于收缩压为140 mmHg或舒张压为90 mmHg的患者,建议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治疗;③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肥、饮食控制(低钠,适当高钾),适量饮酒,增加体力活动;④药物治疗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ACEI或ARB),如果其中一种患者不耐受,可以换另一种;⑤为了血压达标可以加用利尿剂: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选择不同利尿剂:GFR(eGFR)≥30 ml/min/1.73 m2,加用噻嗪类利尿剂;GFR(eGFR)≤30 ml/min/1.73 m2,加用袢利尿剂;⑥提倡不同作用机制的2个和2个以上多药联合获得达标治疗;⑦应用ACEI 或ARB,或利尿剂时,应常规定期检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美国高血压学会(ASH)的指南则推荐,对于血压>130/80 mmHg,eGFR≥50 ml/min/1.73 m2的糖尿病患者,当收缩压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以内,首选ARB或ACEI,滴定加量;2~3周复查,高血压药物治疗 9 / 10

如果血压未达标(130/80 mmHg),加噻嗪类利尿剂或钙拮抗剂(CCB);2~3周复查,如果血压仍未达标,考虑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已服用CCB,加用其他类CCB,如未服用扩血管的β受体阻滞剂,可加用α受体阻滞剂,4周复查,如血压仍未达标,建议咨询临床高血压专家。当收缩压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以上,首选ARB或ACEI+噻嗪类利尿剂或CCB,2~3周复查,如血压未达标,加用CCB或β受体阻滞剂,2~3周复查,如果血压仍未达标,考虑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已服用CCB,加用其他类CCB,如未服用扩血管的β受体阻滞剂,可加用α受体阻滞剂,4周复查,如血压仍未达标,建议咨询临床高血压专家。

高鑫教授强调,当联合应用三个以上降压药仍然不能使血压达标时,应该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要重视内分泌高血压的筛查,当临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讨论诊疗方案。由此可知,各国指南一致推荐,将ACEI/ARB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物或基础用药。这些建议的提出主要基于可靠的循证依据。分别与2005年和200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各种降压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的作用,其强度依次为ARB>ACEI>CCB>安慰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而且,RAS抑制剂较其他降压药物在保护肾脏和延缓肾病进展方便更有优势。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降至什么水平?

虽然国际上多个学术组织的指南中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须降至<130/80 mmHg,但是2009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提出,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时通常必须开始降压治疗。在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开始降压治疗并未得到终点试验证据的支持,传统推荐的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130/80 mmHg也未得到终点试验证据的支持。根据现有的数据,对所有高血压患者,推荐将血压降至130-139/80-85 mmHg范围内并尽可能接近130/80 mmHg可能是审慎的。2011年ADA指南“糖尿病高血压/血压控制”一节中也强调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血压目标的重要性”。

有研究证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为达到最佳的心血管获益,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生高血压早期、大脑自动调节功能足以抵消灌注压下降的影响时开始强化降压治疗。对于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个体化,以使血压的下降和脑局部血流速度(CBFV)的维持达到平衡状态,达到“最佳”血压优于“血压越低越好”。对此,ADA2011年指南指出:对于个体患者,根据其对治疗的反应、治疗耐受性和个体特征,制定较<130/80 mmHg更严格或更宽松的收缩压目标值可能是合理的。需要谨记,大多数分析提示,收缩压>140 mmHg时患者预后更差。

结语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进行药物选择时应全面考虑降压目标、代谢影响、心肾保护作用以及药物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等。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高危/极高危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极高。临床应将积极筛查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篇5

2、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据报道,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使中风危险性明显下降。柑橘、果汁、甘蓝菜、萝卜、芹菜、黄瓜、卷心菜以及其他绿叶蔬菜对心血管均有保护作用,可经常食用。

3、控制胆固醇、脂肪酸的摄入。少食油腻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限制食用各种动物内脏(心、肝、肾)、肥肉、奶油、蛋黄、鱼子、河鳗、鳝鱼、蟹黄等含胆固醇、脂肪酸较高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为了避免加重肾脏的负担,蛋白质摄入量也不要太多,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进食优质蛋白质1克左右为宜。

药物降血压的注意事项 篇6

第一步: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从排钠和减低血容量着手,或用p—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以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低心搏出量,以达到降压目的,若无效,则进行第二步治疗。

第二步:可同时用两种药物治疗,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或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另加其它一种降压药如利血平或甲基多巴等。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利尿剂加甲基多巴,或利尿剂加可乐宁,或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加肼苯哒嗪。如仍无效,则进行第三步治疗。

第三步:同时应用3种药物,如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血管扩张剂(如阱苯哒嗪),若再无效,可改为第四步治疗。

第四步:同时应用4种药物,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血管扩张剂,再加其他降压药如长压定。

规模猪场科学用药注意事项 篇7

规模猪场在对猪用药时一定要科学, 慎重考虑用药品种、剂量等因素,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牢固树立畜产品安全观念

临床用药时,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立发展绿色畜牧业、生产绿色畜产品及确保畜产品安全的思想观念。要明确药物虽然对控制疾病及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因绝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都含有化学成份, 倘若经常使用会造成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甚者可导致受体动物癌变、突变、畸变及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2 科学分析

在用药时要先了解掌握猪场以前的发病史, 并详细收集所在规模猪场猪只的发病症状、用药情况、治疗效果, 如猪只的个体症状, 猪群的共同症状, 猪群的整体状况, 发病猪只的精神状态、体温、运动、姿势及发病猪只与健康猪只在粪便干硬、尿液颜色、呼吸方面的差异及用哪类药物较为有效, 是否复发等。然后依据收集的全部资料, 进行详细的科学分析, 务必先查明病因 (有条件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测) , 以便做出正确诊断。

3 正确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合理科学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途径, 从而实现“药到病除”的目的。规模猪场动物诊疗人员要切实掌握本猪场猪只发病的症状、特征, 使用过哪几种疫苗免疫、饲养管理及猪场以前的发病史、用药等情况;要先区分是否传染病或非传染病, 发病的主要对象, 结合生猪疫病流行病学的发生规律, 科学用药。切不可盲目猜测, 无目的地胡乱用药, 或采用下大包围的治疗方法, 防止因乱用药而对猪只造成的损害。治疗时要随时观察用药效果, 记述用药及治疗情况。在制定治疗方案时, 要同时制定一个备用方案, 以便在临床治疗中及时矫正、修改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

4 合理选用药物

在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科学地选择治疗药物。无论什么时候都应首先选用低毒高效的敏感药物、常规、低价、国产药物进行治疗, 切勿一味追求使用新药、进口药、高价药。能够用中药治疗时, 建议要优先采用, 尽可能地减少药物残留。若猪只临床症状不明显时, 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 可随机选择一部份病猪进行分组用药, 然后根据用药后的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以期达到最佳疗效。临床用药时务必要灵活使用, 根据不同猪只, 不同病情确定用药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初次用药时药量一定要充足准确 (磺胺类药首次药量要加倍) , 待症状改善时可用维持量, 切勿症状消失后立即停药, 应继续用药1~2 d, 以防复发, 一般一个疗程为3~5 d。用药时要注意给药途径, 综合考虑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以提高治疗效果。

5 合理配伍

临床治疗时, 正确地合理配伍、科学用药,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由于个体不同, 环境差异, 相同的疾病, 不同的猪只发病时, 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在治疗时, 要综合分析, 抓住疾病本质、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等情况, 结合兽药的性质、用途、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不同兽药之间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等因素合理地科学用药, 提高疗效。

此外, 临床用药时, 如有可能, 临床上建议尽量采取中西结合疗法。中西兽药结合治疗, 西药和中兽药各有千秋,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往往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和效果。

6 治本为主, 治标为辅

治疗时要抓住疾病的本质, 彻底掌握病因, 治本为主, 治标为辅,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除病患, 促使患畜早日康复。因临床症状只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病原才是疾病的本质。如猪感染弓形体引起的发热 (猪许多疾病都有发热症状) , 在使用退热药物后, 可能很快出现退烧等“治愈”的假象, 这时如果没有同时使用抗弓形体的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控制弓形体的药物, 就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延长, 甚至进一步恶化, 引起猪只死亡。同时, 在猪病治疗中切不可嘎然停止用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要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以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7 在消除致病因素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动物所处的环境比人类差,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治猪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到护理是“良好的营养”的重要性, 因为多数病猪和亚健康猪都只有在营养保证的前提下, 才能得到较快康复或缩短发病时间。同时猪具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特性, 病猪要及时隔离, 另圈饲养, 要把护理作为临床诊疗重要辅助手段。

8 抓好消毒工作, 消灭病原, 减少发病

自治高血压 用药误区多 篇8

误把心血管药当成降压药

一位老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他自己声称长期使用降压药,但血压不降。我问他都用了哪些降压药?他拿出药瓶让我看。我找了半天,都是些肠溶性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丹参片、冠心苏合丸、维生素E等非降压药,没找到一种具有降压作用的药。实际上这位老人,这么长时间,一直就没有用降压药。他也没弄清什么是降压药。

降压药是指确能使升高的血压降低的药物,并不是笼统地用于心血管病的药都是降压药。也难怪,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进展相当快,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出现,种类繁多、药名林林总总,不仅病人搞不清,就连有些医务人员,也分不清降压药与非降压药。

药不对症有害无益

一位老人患高血压,听另一位高血压病人说,用安替洛尔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跟着服用这种药。结果呢,血压降下来了,可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左右。原来,这位老人以往心率就慢,安替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就不适用。而另一位高血压病人说,他服了药不仅头痛得厉害,还心慌得要命。我一数他的脉搏,每分钟110多次,再看他用的药是硝苯地平,又是把药选错了。硝苯地平这类药在降压同时还有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强,加速心跳的作用。这位病人属于交感兴奋型,本来心率就在80~90次/分,再服这种药,岂不等于火上浇油,他怎么受得了?!我把他和前一位老人用的药,相互交换了一下,给他们用上,观察一段时间,他们都说,效果很好,也没有那些不舒服的感觉了。

治疗高血压用药一定要因人而异,这就叫个体化治疗原则。实际上没有一种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人,在别人身上疗效很好的,到你身上,就可能没效,甚至还可能出现问题。所以,绝不可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原本心率缓慢,可用交感活性降压药;本来心率就快的高血压病人,选择β受体阻滞剂就对路了。

恨病吃药欲速不达

人治病常犯“恨病吃药”的毛病。一位老人服用卡托普利12.5毫克,一日3次,感到效果不佳,便自作主张,改为25毫克,一日3次,结果很快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发热等不良反应,后来还出现了嗜酸细胞增高、蛋白尿、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引发的毒性反应。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传统讲“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也不例外,欲速则不达,服药量过大,导致身体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

杯水车薪难以奏效

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人服药时过于谨慎也会疗效不佳。一位老大妈告诉我,她听说,心血管药吃多了,心脏就会不跳了,所以宁少勿多。她用尼群地平,每次10毫克,1天1次,血压一直降不下来。这是杯水车薪啊,药力不足。我让她改为1日2次,1周后,血压就降至正常。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必须达到足够剂量才能发挥作用,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人最有体会,一般尿糖每增加1个“+”号,就要多注射4个单位胰岛素,如果尿糖已经4个“+”号了,你还只注射4个单位胰岛素,血糖和尿糖怎么能得到控制?

单调乏味不会搭配

降压药有时需要搭配。大约2/3的高血压病人用一种降压药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1/5的病人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0%左右的高血压病人需3种降压药合用才有希望。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你还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一位老人一直用心痛定1片,每日2次,效果不好;但改为2片,又出现头痛、心率加快。看样子他单纯用这一种药是不行了,我让他加上氨酰心安,一次仅6.25毫克,1日2次,结果降压效果良好,也没有出现头痛和心率加快。

两种以上降压药合用,如果药物配伍不恰当,就会出现麻烦。一次急诊室里接诊一位老人,面红耳赤,自诉头痛眩晕、心慌欲呕,查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毫米汞柱。追问以往血压在170/100毫米汞柱左右,原来医生看他用硝苯啶降压有心率快的副作用,便给他改用尼群地平;可老人以为让他两种药一起用,结果出现了上面的低血压症状。这两种药同属于钙拮抗剂,是不应该合并使用的。

随机自助饥饱不均

有人用降压药,真像吃自助餐一样,遇上就饱餐一顿,赶不上就挨饿几天。一位忙碌的经理,高血压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稍轻,药就被扔到一边。他还美其名曰这叫“游击战术——打打停停”。不料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200/120毫米汞柱。实际上他这种打打停停的战术,对高血压根本就不管用,达不到治疗目的。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所以服用降压药必须长期坚持,有的需要终生维持。

总之,选择、服用降压药,应该到正规医院去看医生,明确诊断后,由医生帮你制定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慢慢摸索出用药规律,坚持不懈地治疗下去,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学院党组织下一篇:音乐教学法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