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规划自我评价的(推荐7篇)
成长规划自我评价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并努力成为新课改浪潮中合格教师,成长规划自我评价。为了督促自己尽快成长,所以特别制定了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一)个人优势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
(二)个人存在问题
课堂管理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略显稚嫩,教育科研能力薄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二、具体目标
(一)一年发展规划目标:总感觉如果让我去上课,好像还可以;一旦让我动笔写东西,就发愁。所以在第一年的规划中,我要强迫自己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到阅览室,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通过教学反思,把自己的教学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力争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
(二)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三年内,争取完成一个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在威海市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一篇,力争成为古寨中学骨干教师。
(三)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在这五年中,我将全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教科研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苦练内功,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争取能够为学校的绿色课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力争成为区教学能手。
三、具体措施
1、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4、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5、苦活累活枪着干,荣誉面前要谦让。不乱发牢骚,不要责怪他人,多找自己的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多爱护多关心。当身边的老师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定会竭尽所能,决不会有私心。
主题词:
语言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规划;自我评价;
持续发展是专业语言教育者的义务, 通过教学实践反思, 认识机会, 全面计划, 在有限的资源下, 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一、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Lange认为, “文献中教师发展一词是用来描述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持续发展过程…… (它允许) 之前和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持续增长……是教师教学艺术使用、调整、再应用的发展” (Lange 1992) 。教师是忙碌的人, 为什么教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投入持续发展?Wong总结了语言教师从事专业专业发展的6个原因, 即: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获取新知识、解决特定问题、更新技能、发展职业、获得成就感, 防止职业倦怠。 (Wang 2011) 参照与语言教育者专业发展相关的最新的超过70篇论文的研究成果 (见TIRF TIRF’s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ers:Selected References (Wong 2011) , Table 1中总结了语言教育者从事专业发展的6种原因及其对应的50种专业发展活动。
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设计
1.制订专业发展计划的内容, 确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内容的有效方法, 首先要考虑以下三个领域 (areas/domains) :知识 (knowledge) 、态度/意识 (attitude/awareness) 和技能 (skills) 。这三个领域可以对应于一个人的头 (head) 、心 (heart) 和手 (hands) 。
知识 (Head) :就知识或认知领域而言, 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需要发展:一种是教学的一般知识, 比如了解各种教育、学习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前沿研究;另一种语言教育者需要考虑的知识就是知道他们所教的语法、发音、写作或文化等具体内容方面的知识。
注:Table 1中列出的许多活动可被列在多个理由下参与专业发展, 为便于参考只列出一次。
态度/意识 (Heart) :态度 (attitude) 是专业发展规划成功实践和持续的关键。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动机 (motivation) 、选择 (choice) 和责任 (responsibility) 。教师必须考虑如何保持发展的动力, 必须意识到他们有权选择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 并思考如何为他们的专业发展计划负责。例如, 教师可能寻求差旅补助 (帮助维持动机motivation) , 参加学术会议 (选择自己的课题choice) , 然后回来与同事分享所学 (因此承担责任responsibility) 。就意识 (selfawareness) 而言, 那些不清楚自己教学优势与不足之处的老师可以把专业发展计划集中在认识自己的教学上。约哈里之窗 (Johari Window) 不失为一个有效认识自己教学“盲点”的工具 (见Table 2) 。“开放的自我 (OPEN SELF) ”是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方面。“秘密的自我 (SECRET SELF) ”是自己知道但是他人不知道。例如, 一个老师虽然看起来有足够的信心, 但他可能对教学感到极为不安, 这是自己知道但隐藏于别人的。“盲目的自我 (BLIND SELF) ”最具增长潜力的窗口, 这是别人看到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的。例如, 一个老师可能认为他的课堂指令是清晰的, 但实际上学生可能认为是困惑的。一个老师可能会认为他对学生的评论是敞开心扉的, 渴望倾听他们的问题, 但他的语气和非言语信号可能表现出不欢迎。从学生、同事和领导中得到反馈, 就能揭示自己的盲点。右下角窗口包含的“隐藏的自我 (HIDDEN SELF) ”, 是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方面。例如, 自己可能成为演讲家或作家的潜质被隐藏了, 等待被发现。愿意冒险和尝试新事物可以帮助自己发现隐藏的潜力。
技能 (Hands) :指语言能力和教学经验等技能。技能是另一个可能希望发展的领域。一些老师可能会觉得他们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发音, 而另一些老师可能需要提高他们的软件或技术使用技能。无论是设计更好的评估工具, 还是越来越擅长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 都可以成为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然而, 问题是哪些领域是最需要发展的, 哪些优势应该被强化发展, 怎样发展?Table 3列出了专业发展的领域 (头、心脏或手) 、优势/弱点和相应的专业发展活动, 我们可以参考Table 1和Table 2来填写Table 3, 从而确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制订专业发展计划的内容。
2.定位自己当前的发展阶段
决定向什么方向发展之前, 必须估量自己当前的发展阶段。教育或经验中缺乏什么?成为一个专业的英语教育者需要什么?能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之一就是个人简历。简历通常包含了一系列记载个人专业成就和活动的证据, 包括:正规教育程度、教学经历、自我介绍、发表出版情况、专业会员资格、专业组织中的领导职务和专业服务等。可以与同事分享自己的简历, 发现“差距 (gaps) ”, 寻找潜在发展目标。
调查显示, 新手教师往往更关心“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what and how) ”的问题, 比如“What do I teach on Monday?”和“How do I get quie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more?”而有经验的老师会问更大的问题“因此会怎样 (so what) ”和“为什么 (why) ”[4]。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问“Why teach this way, and what difference will this course make to this student in the future?”。想成为一名教育家, 问这样一些大问题是重要的。关于“自己在哪里, 我是谁, 我为什么教学, 谁受益”的问题, 探索内在自我, 也可以形成一个职业发展的图表。
3.确立长短期发展目标
例如, 在Table 4中, 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长期目标 (7-10年) 、三个支撑性的短期目标 (2-5年) 、资源、障碍、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期限。填写Table 4时, 应该牢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及自己的职业发展志向、抱负。什么资金来源可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谁可以指导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哪些支持性团体或网络可以用来帮助确保该计划将不放弃?最后一个重要考虑是这个计划是否允许自己维护和维持一个平衡的社会和家庭生活。Cohen讨论了在制订规划职业目标时, 培养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的重要性。
三、构建专业成长自我评价体系
专业发展离不开评价, 评价与反馈主要有自我、外界两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素质自订一个专业发展目标, 将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与确定的要求进行比照, 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教师内在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教师在自评时必须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要有可操作的自评指标体系。教师以量表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是教师自评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对照量表中的各项要求,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打分, 就可以看出自己处在专业发展的何种水平, 尚存哪些不足。例如, Table 5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间反馈、师生关系、理想的教师特征等6部分内容, 每一部分中包含数个描述句 (由于篇幅关系, 笔者在每一部分中只保留了4个描述句) ,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标记等级程度, 然后在每一部分之后的空白处, 反思自己在每一领域的优势与需要改进之处, 从而确立合适的发展目标。
As I look at my responses to this section, I would like to work on:
Key:
1. I feel that I am sufficiently strong this area.
2. Some attention is required in this area, but it is not a high priority.
3. This area requires my attention, but I can develop these skills on my own.
4. I urgently need help in this area from a peer or supervisor.
学年开始前, 外语教师可对照Table5, 根据项目进行自我评价, 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制订并改进目标。在学期过程中, 教师可再次对照自我评价标准, 确定月工作目标和任务, 总结自己的进步, 找出仍然不足之处, 制订继续努力的方案。学期结束时, 对照Table 5结合教学成绩 (包括学生成绩) 进行终结性自我评价。
总之,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准确的自我定位, 并向着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全面的持续过程, 它涉及个人、组织、外在环境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 并学会据此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应该生活化、情景化, 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思索:个人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困难;在过去的一年里, 采取了何种措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获得哪些经验;在未来的一年里 (或更长的时间) , 自己准备用何种方法提高专业水准或增加工作经验。通过思考进行自我设计, 为自己制订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及培训内容、研究方向。再加上一套便于操作, 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状况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评、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实现一个又一个近期发展目标并逐步接近远期目标。
参考文献
Cohen, A.2003.Becoming“Scholar of the College.”[C]//P.Byrd&G.Nelson (eds.) .Sustaining professionalism.Alexandria, VA:TESOL:9-17.
Lange, D.L.1990.A blueprint for a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C]//J.C.Richards and D.Nunan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45-268.
Richards, J.C.&Lockhart, C.1996.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New York,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在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有中学生问类似这样的问题:“老师,不知为什么,每当一个难题或挑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是很犹豫,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或者想这件事值得我这么努力吗?然而每次我总是在犹豫中放弃了机会,我该怎么办呢?”人在面对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这就是人的自我效能感在起作用。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A.1977)提出的重要概念。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Bandura,1986)。可见,自我效能感所指的并非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其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我表现评估或信心,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积极信念。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增强,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自我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自我效能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能力的不足,而且可以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过高或过低的自我效能不仅会限制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而且使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失衡状态。
一、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行为和心理成长的作用
1.影响中学生潜能的开发
当学生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他选择哪一种环境,主要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学生与之发生互动的对象及其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获得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都具有转化为学生直接经验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活动方式,决定了学生潜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开发,在哪些方面又被忽视。
2.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倘若学生自我效能感高,判断自己有能力面对某一情境时,伴随着的是良好的心情,也更能积极地去行动。有良好心情和积极动力的人,当然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或应对困难,而且感受到的压力也会更少些。相反,当学生自我效能感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付某些情景时,不仅倾向于逃避而且感受到压力重重。班杜拉指出,如果个体不能控制面临的压力,自我效能感低,将影响个体的神经生理系统的功能,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免疫功能降低等。班杜拉进行了广泛的生化实验,发现自我效能不仅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而且还影响到儿茶酚胺的分泌水平和内源性类鸦片物的释放水平。这些生化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均参与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活动。自我效能不足,则会引起这些物质生化水平的明显提高,而降低免疫功能。总之,心理学研究表明,低自我效能感是引发焦虑、抑郁、沮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3.影响中学生行为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发生作用并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强的中学生在活动中会作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至达到活动的目标,且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更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人会放松努力,或完全放弃。
4.影响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人类有目的的行为大多受到预期目标的调节,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人们预期目标的设定。自我效能感强,个体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动机也越高。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这种认知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能。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面临任务时,会过多想到个人的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更严重,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最终影响任务的完成。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
班杜拉(1986)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影响:
1.个体的成败经验
成功的体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在刚刚升入初中或高中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学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但不同的学生受影响的程度不同。
2.替代性经验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个体与榜样相近,榜样的成功能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但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另外,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实际的判断时,这种间接经验的影响力最大。
3.言语劝导
言语劝导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言语劝导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导对形成自我效能感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和鼓励效果最好。另外,劝说的效果还取决于劝说者的地位、身份、权威和专业等领域因素的影响。
4.情绪和生理状态
平静的情绪和良好的心身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反之,紧张、焦虑、疲劳、烦恼和不良的心身反应易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以上四种信息源常常综合地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但这些信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则因人而异。
三、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教学中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
由于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个体过去的成败经历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的经验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学会创造或者帮助学生创造对成功体验的机会。对中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给予一定的积极评价,让其感觉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即便是老师一点点的认可和鼓励,如一个微笑或鼓励的眼神,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合作学习可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由罗伯特-斯莱温(Robert-E-Slavin)提出,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发挥。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能感,正确的归因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教师应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努力和策略是否有效等,这样他们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保持强度合适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树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4.通过替代性强化,为学生树立合适的榜样
班杜拉非常强调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即当个体看到他人成功地做好某件事,自己也会产生做好此事的信心,尤其看到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功时,那种积极向上的愿望更强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及时表扬那些因为刻苦努力而解决某一学习上的难题,或学习成绩取得进步的学生,使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产生“他能,我也能!”的信念,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教师运用赞赏的语言、行为以及所创建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总之,认识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行为和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并探究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稿件编号:091111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221000,电邮:lunan1974@
163.com)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几步之一,大学生活,既是对个人的进一步深造,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过度缓冲与适应的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早有警觉,早做好准备,学会与世竞争的真本事,同时有所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习重在多问、多见识、多动手、多动脑,记住得真才实学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天下人,你任重而道远。
为了更好地度过这人生中关键的几年,进行良好的成长成才自我规划是及其重要也是必要的。在此,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四年生活进行一个恰当的规划。
一、明确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修养,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时刻牢记为党、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努力尽早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共党员。
三、勤奋学习
大学里要求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学习独立思考,并且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激发潜在的思考、创新与学习能力。在专业的学习上要更加勤奋刻苦,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注重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
四、实践贯通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五、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六、培养兴趣 进入大学,终于可以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但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志向是罗盘,兴趣是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带领我们驶向理想的港湾。
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兴趣社团,既能拓宽视野,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因为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
七、掌控时间
大学里自己的空间多了,时间多了,因此要学会安排自己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提高自控能力。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头两头兼顾,既不能荒废学习,也不能仅仅只注重学习。一个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是一个自律的人,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八、遵纪守法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应该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统领,带头弘扬新风正气,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九、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成长记录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篇一
啊!已经8月份了!都8月份了!该努力啊!放完暑假就已经上了6年级了!难不成你还要那样吗?你这学期表现的一点也不好!反省反省了!
高雅宁啊!你呢又不是不聪明!为什么就不好好干呢?
自我反省,上课好做小动作!为什么呢?自己说说:因为自己很骄傲!有了一定的进步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不谦虚,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所想所做的都是对的,对于别人而言,其实自己做了是错上加错,我这种行为很容易造成得到别人的讨厌!任性,因为:自己有什么想要的东西都会尽可能的要,不管是什么!贵的,廉价的,都不管,只管自己喜欢,却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半途而废,为什么呢?我这个人吧!总是做着一件事情,去想着另一件事情,就拿今天大扫除来说吧!我明明在擦桌子却跑去切冰,你说说我一个小女孩家家的,怎么可以干出这种事情呢?
高雅宁啊!高雅宁!你要记住一条哦!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半途而废“一个小聪明,变成一个大笨蛋,这样好吗?”你要遗传就要遗传爸爸妈妈的好地方啊!比如说:妈妈勤劳,爸爸脑袋聪明,而我除了会古筝,会写字……还有哪些地方遗传了我的爸爸妈妈呢?
高雅宁!记住哦!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可以任性……你要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女孩哦!不能做一个让人讨厌的小女孩哦!
成长记录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篇二
生活中最需要自我反省,倘若你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自我反省一下,那么你将取得更多的成绩,可是自我反省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
成绩出来了,我此时手中拿着成绩单,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回如此的差呢?我呆呆的望着成绩单回想起以前。
那是初二升初三考试前的日子里,我比别人多付出了许多努力,终于在考试里我超长发挥一举夺魁,坐了初三的第一把交椅。
可是后来情况又怎么样了呢,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自从我那次之后,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下完成作业,更不用说比别人更努力了,而且还跟一些学习不好整天惹事的人掺和,老师们见我这样怕我退步找我谈话,可是我只当耳旁风,还以为老师和我过不去,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还玩还玩,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可是时间却从我的放荡中飞逝。
终于又一次的考试来临了,我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可是我错了,每一道题都似曾相识,这时想起老师们的那些话,我真是后悔也来不及。尤其是班主任的那句:“你该好好反省放行了。”更使我难受。
“叮呤……”铃声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我想我确实应该反省了,倘若我课上认真听讲,那些题能似曾相识吗?倘若我及时反省我能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想想以前那个我,再想想现在的我,我真是变的太快了,我又很庆幸这次让我失败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时改过,及时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时光。
这件事之后,我得到了一个道理:“你若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就必须经常反省,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毁前程”朋友请记住生活中最需要反省!
我最需要快乐!
成长记录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学期就很快就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又有新的学习等着我们来学,等我们来消化,去理解。
在上个学期,我没有好好去学习,去理解,所以在上个学期的考试才会考得那么糟糕,那么差。不过,现在又是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我要整装待发,要以一个全新的我去迎接这个学期的起点站,奋发图强,永不停步。在这个学期里,我不能像上个学期一样浪费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要在这个学期里自我反思,要珍惜现在的时间,不会再浪费时间了。如果老师讲的课我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清楚,下课后,我要马上跑去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在家里,先把老师讲过的课温习一遍,再讲给爸爸听没,要是我将得很流利,很舒畅的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说一遍,证明我把这一天老师上课所讲的我全都注意听了,没有将小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不可以跟前后左右讲小话,要勤做笔记,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记下来。回到家里,把今天老师讲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作业,找一些有关今天的资料看一看,做一做,这样就不会忘记今天老师所讲过的课,还可以顺便预习明天老师所要讲的课,做好一个预习的准备。在作业上,我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作业。要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先把算是或者是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确定对了以后才抄到作业本上。要是作业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老师,也可以恩爸爸妈妈。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自我成长
0 引言
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 设计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开发体系,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只有这样, 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高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建成, 其中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成长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现状
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状况是差强人意的。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1) 价值取向有失偏颇。表现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不多。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移, 事业心、责任心滑坡, 出现了工作对付, 教学马虎, 一切向钱看的现象。
(2) 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表现为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较少。部分教师缺乏所教专业各学科的理论知识, 导致数年只能讲本专业的一门或两门课程, 其他课程一概拒教的现象。
(3) 双师素质显著缺乏。表现为既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 出现了专业课教师只教理论知识, 不训练动手能力的现象。
(4) 科研素养明显偏低。表现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太少, 出现了一本教案用几届, 一套方法用几年的现象。
(5) 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表现为具有积极心态, 能自觉调控心理问题的教师甚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出现了职业压力过大, 职业疲劳加剧, 情绪波动明显的现象。
以上结论无疑敲响了警钟, 告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
2 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成长的困境
毋庸置疑, 高职教师的自我成长是高职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 高职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却走的很辛苦, 许多教师存在着诸多的成长困惑, 面临着不同的成长困境。其表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 对自身素质认识不足。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 很多高职教师对自身素质状况不甚了解。部分教师不太清楚自身应具备哪些素质, 或者简单地将素质等同于教学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对自身的素质评价偏高, 认为自己胜任高职教育绰绰有余。以上两种倾向导致大部分教师基本不考虑自身素质和高职教育相匹配的问题, 当然也就谈不上主动去提高自身素质了。
(2) 社会认可度不高。高职教育在中国的兴起是近些年的事。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专、技校转型而来, 而且目前高职院校的录取门槛降低, 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 自然身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就缺乏职业荣誉感, 并且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 没有自我提高的动力。必须承认,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不少教师自进入高职院校任教, 难以得到专业成才的正向引导, 也无法准确评估自身的教学水平。有的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都没有得到激励和惩罚。所以多数教师成才动机不足, 养成了得过且过的心态, 对自我素质的提高无动于衷。
(4) 缺乏系统的成长规划。调查中, 我们也看到, 有少部分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还是较强的。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习, 主动进行各种培训, 但收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主要是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认真的思考, 缺乏对自我成长的系统的规划, 所以各种学习和培训都显得任意和随性, 目的性和指向性都不明确, 自然效果也就不尽人意了。
明确了目前高职教师素质现状, 了解了高职教师自我成长的困境, 我们认为有必要探讨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律, 了解教师自成为教师那天起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以及每个阶段的行为特征和成长目标, 以帮助有成才意愿的广大高职教师认清自身素质现状, 明确现阶段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然后在院校、社会的支持下, 通过个体有针对性的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3 高职教师成长四阶段及其表现
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时间早, 成果明显。概括起来, 他们的研究框架主要有四种, 一是职业生涯周期研究框架, 费斯勒和休伯曼都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二是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框架, 以伯林纳提出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和富勒提出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为代表。三是教学专长发展研究框架。莱赛是采用这种框架研究的主要代表。四是综合研究框架, 美国的利思伍提出了多维度综合分析的理论。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教师的成长阶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 教师的成长阶段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适应阶段——新手期
适应阶段是青年教师作为教学新手履行教师职责的最初阶段, 时间一般从任教第1年到第2年。
这个阶段, 新教师刚进入学校, 对学校环境、领导、同事和学生等情况都处于陌生阶段, 一切都需要熟悉和适应。加之不少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 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训练, 缺少教育、心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也少有参加过教学实践环节的专门训练, 所以在从事教师工作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个阶段的教师世界观比较简单, 能坚持原则, 相信权威。行为较理性, 也较死板。知识储备不够,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欠缺, 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教学多是模仿老教师的模式。
适应期也是关键期。在此期间, 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职业热情, 能够找到自信, 迅速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比较顺利。如果教师不能树立积极的心态, 尽快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 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势必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进程。
正常情况下, 这个阶段教师的成长曲线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 发展阶段——胜任期
发展阶段是教师成为教学熟练新手阶段。时间一般从任教第3到第5年。
新教师经过适应期的磨练, 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 能熟练完成课堂教学, 对教材的把握逐渐深入。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也能摆脱紧张心理, 以较大的自信面对学生。这个阶段的教师知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学会了遵从教学规律, 有点墨守成规。经过这个阶段, 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胜任了自己的专业教学, 但也有少数教师即使经过这个阶段, 教学能力依然停留在比胜任稍差一点的程度, 无法真正跨入胜任行列。还有极少数教师一辈子都停滞在这个阶段。
胜任期也是危险期。因为有些胜任愉快的教师一旦得到来自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赞赏, 极易产生自满情绪, 显得飘飘然。如果骄傲情绪任其蔓延, 将严重影响教师的继续成长。
正常情况下, 这个阶段教师的成长速度变得缓慢, 成长曲线呈水平状。
(3) 成熟阶段——骨干期
成熟阶段是教师教学定型阶段。这个阶段时间跨度较长, 一般从任教第5到15年。
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 一部分教师会迅速成长, 水平超越胜任阶段。他们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 认知模式越来越完整。非师范毕业和师范毕业的差别已经不明显了。这个阶段的教师自我意识较强, 教学更有灵活性。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逐渐成为骨干教师。由于人们对骨干期的教师有更高的期望值, 加之教学任务的加重, 使得不少教师工作压力加大。有些教师不能进入骨干行列,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变换工作岗位和职业调动的情况也常出现。值得注意的是, 工作第十年是教师成长的一道坎, 部分教师教学激情会消退, 教学热情会下降。
骨干期也是曲折期。这时候很多教师不满足于现状, 期待有所突破, 但他们会发现, 可怕的“高原现象”会降临。因此, 即使他们非常努力, 也没有大的进步, 离自己的预期目标相距甚远。面临这种状况, 教师们千万不能气馁, 要善于自我激励, 勇敢接受挑战, 争取尽早获得突破。
正常情况下, 这个阶段的第5年到第10年, 教师的成长是一条波动的曲线。第10年后, 成长曲线变成一条水平线。
(4) 创造阶段——专家期
创造阶段是教师进入学术化研究的阶段。这个阶段同上个阶段一样要经历较长的过程。时间一般从任教第15年到30年。
骨干教师多会在本阶段向学术型教师队伍迈进, 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这个阶段的教师不仅对自身教学方面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知, 而且能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自己。他们不仅自身能实现教学相长, 还能为同事的成长提供较大的帮助。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凭着创新精神, 进入追求独立、自觉发展的高级境界, 并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流派。有些教师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有些教师开始著书立说。还有一些教师受到学术成功的激发, 开始跳出学科研究和学术探索, 对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的教师有可能行使领导权并参与教育决策。
专家期也是顶峰期。但这个顶峰一旦登上去, 会形成一个好的平台, 促使教师向新的顶峰前进。但如果登顶之后满足现状, 坐享其成, 创造力也会急速减退, 被后来者迅速超越。所以,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的精神, 不断努力, 才能再次实现新的飞跃。
正常情况下, 这个阶段教师的成长速度是先慢后快, 成长曲线是内向弯曲的形状。
4 高职教师自我成长阶段性目标
了解高职教师自我成长的阶段性目标, 可以帮助教师对照检查自己,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设置提升。高职教师各阶段成长目标概述如下。
(1) 适应阶段目标
作为新手的年轻教师们在适应期的成长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迅速熟悉新环境, 驱除陌生感, 形成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3) 丰富学科知识, 补充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4) 学会模仿式的教学模式。
5) 强化责任意识, 培养职业认同感。
6) 提高职业热情, 树立自信心。
(2) 发展阶段目标
作为熟练新手的教师在发展阶段的成长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 熟练完成专业教学。
2) 掌握教学规律, 完全胜任教学工作。
3) 教学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5)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6) 严谨治学, 学而不厌。
(3) 成熟阶段目标
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目标就是成为骨干教师, , 具体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拥有完整的教学认知模式
2)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3)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 拓宽教学领域
5) 成为“双师型”教师
6) 战胜职业倦怠和“高原现象”
(4) 创造阶段目标
创造阶段教师的成长目标就是成为教学专家, , 具体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2) 教学能力突出, 教学成效明显。
3) 具备较强科研能力。
4) 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完整的教学体系。
5) 在自己的职业领域有所建树。
6) 淡泊名利, 有奉献精神。
5 结束语
一、激发兴趣 深入思维 化解难点
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我们是这样精心安排的:
1.情境生活化,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
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算24点”引入,在復习旧知中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思维经验,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创设了自然、趣味十足的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扑克牌中的A表示一,到J、Q和K分别表示11、12和13,让学生从通俗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体会了字母可以表示数。
2.流程板块化,有序深入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从算摆三角形的根数开始,与学生的现实似乎有些脱节,引入时的情境难以与之“无缝链接”。本节课中我们别出心裁地将这一环节放在“我的一家”这一板块之后,先通过“我的一家”中各个成员的年龄之间关系的充分讨论与认识,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的范围”、“同一字母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进一步认识了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巧妙地以孩子玩的一个游戏引入到摆三角形环节,通过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摆不同的图形所用根数,体会“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量”,层层深入,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层层剥茧展示于学生面前,引领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
3.练习针对化,巧妙化解学习的难点
一个数的平方与一个数的两倍是用字母表示数中学生极易混淆的难点,为了较清晰地辨别二者,我们将这一内容细化处理,精心设计了针对性的提问与练习(在完成了想想做做第1题后故意再问):X的平方指的是什么?2X呢?学生在进一步的回答中加深了对二者的认识,区别也就更加清晰。并特意设计了一份表格,通过填数再次让学生明辨一个数的平方与一个数的两倍:
另外,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示在用字母表示数时乘号省略规则,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了解数学中的一些规则规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规则不再是僵硬地植入,而是自然渗入学生的思维中,记忆深刻!
二、细化过程 数形结合 理解算理
新课标的出现,加重了数学思想的份量,我一直思考:怎样将数学思想的教学落到实处?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的第2课时,其中做了一点尝试,现将实录记载如下:
出示例题情境:把12个蘑菇的分给三只小猴,它们分得多少个?
交流方法:(一)画图
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分一分,找出答案。
全班交流:(1)怎么分?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算式12÷4=3作好铺垫。)
(2)接下来怎么做?为什么要涂3份?3份一共是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这个过程中,画图不仅仅是找出结果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算法的寻找提供了支撑。
(二)列式
画图具有数量上的局限性,当数值较大时,这种方法就比较繁琐,所以就要寻找新的方法。这时有学生提出了早就想说的计算法。所以借机让学生自己提出计算的方法。
学生:12÷4=3(个) 3×3=9(个)
追问:第一步计算的是什么?第二步计算的是什么?(师相机在原图上圈出1份,3份。)
也许,在没有画图之前,部分学生也能说出那两道算式,但对于每道算式的意义认识却不甚清晰,而此时再让它说说每道算式所表达的含义,他就能很直接清楚的表达,尚不能寻找到此种方法的学生在听的同时结合原图,理解上就会更进一步。
由此看来,教材中之所以提出用画图的方法先解决问题,有其一定的用意,包括想想做做的题目都体现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慢慢地脱离具体、形象的情境。
三、有效操作 活动体验 充分感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操作中自主探索新知,在有效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有效的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我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感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在引导学生观察例题1的三幅图后,学生初步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两边一样。在这样的认识下,我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活动:将课本后的三幅图剪下,折一折。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升华了“两边一样”的概念,认识并理解“完全重合”的含义。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上出现了分歧,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活动: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描一描,剪一剪,折一折。学生用实践证明:这个图形不管怎么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觉地纠正了一个不太清晰的认识: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并不能说明对折后就完全重合。
【成长规划自我评价的】推荐阅读:
大学生村官个人成长及自我发展规划06-19
初中成长手册的自我评价06-05
体育教师成长规划11-13
在成长中规划11-29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06-26
青年教师成长规划总结11-10
高职教师个人成长规划11-17
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06-25
幼师三年成长规划11-19
计划总结个人成长规划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