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精选8篇)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1

一、学习贯彻主要情况

(一)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进《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按照省市政法委要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条例》学习贯彻的谋划指导,抽调相关人员成立学习专班,具体负责学习贯彻工作的活动组织、上传下达、情况反馈等。制定《**县政法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实施方案》,对学习形式、贯彻要求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各部门利用党组会议、办公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多次对《条例》进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同时,将《条例》纳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列入司法干警轮训主要内容,确保《条例》学习贯彻实现全员覆盖,使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保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政法委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主轴、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切实增强我县政法工作科学性、前瞻性、创造性,为做好政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广泛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突出“三抓”:一是分层分级抓学习。《政法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县政法委及时例会,专题学习《政法工作条例》,深刻领会《政法工作条例》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先后向全县各镇街、各部门发放《条例》****余本,组织各级立足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运用,全面准确掌握《政法工作条例》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组织全县政法系统参加《条例》知识网络答题活动,确保《条例》内容入脑入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二是提升能力抓培训。*月*日至*日,举办全县政法综治干部培训班,观看《条例》学习专题片。成立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检察长付民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检察干警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工作的统筹谋划。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政治处、办公室全体干警组成,负责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活动组织、上传下达、情况反馈等。制定《尚义县人民检察院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实施方案,对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形式和方案进行布置,将《条例》纳入2019政治学习重要内容,要求干警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必须将《条例》最少通读两遍,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实质。领导小组要通过组织干警培训、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考试等形式,增强干警学习自觉性强化、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学习专栏、悬挂条幅等,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鼓励干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在门户网站进行刊登发表、宣传报道,力促学习更深一层、更进一步。

二、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开展“、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把牢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讲学习、转作风、提素质”集中教育,系统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植干警忠诚为民的理想信念。我院积极参加全县、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的“、牢记使命”庆祝建党98周年党建知识竞赛,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积极配合做好全县的安保巡逻工作,成立以主管副检察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治安巡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治安巡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在院内抽调年轻男干警成立尚义县检察院治安巡逻队,每天派出两名干警到指定的区域开展巡逻工作,有力、有效、有序维护辖区平安稳定。

三、向上级请示报告情况。

条例下发后,院党组切实把《条例》精神贯彻落实到检察院工作中,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检察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干警重大事项请示汇报的理念,要求各部门作出的重要决策、办理的重大案件、取得的重要成绩及重要工作进展情况,都要及时向党委政法委报告。在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过程中,积极向县政法委汇报工作。第一时间就高检院、省市检察院关于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精神、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在当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全县政法委员会上进行了汇报。汇报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县政法委的支持,还使公、检、法、司四家单位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上统一了思想,更对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强化人权保障、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诉讼质量效率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制定《尚义县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奠定了基础。

四、党组决策情况。

(一)党组要集中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部门提交党组讨论的议题必须是重大事项,不能事无巨细报党组决定,影响党组议事决策质量。党组讨论和决定事项,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党组书记不得独断专行,党组其他成员要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对于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还要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对于党组决定事项,要抓好督查落实。党组每季度听取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就是要把县委、县政法委部署要求、党组的决定抓实。

(二)党组成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成员要加强自身建设,以上率下,敢于担当负责,自觉接受监督,把条例精神和要求贯彻践行于每一次党组会议准备、每一次党组会议讨论、每一项党组决策的督办落实中,着力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表率。

五、全面从严治检,打造政治过硬专业化检察队伍

(一)全面抓好巡察整改工作的贯彻落实。市院党组第四巡察组在20xx年x月xx至x月x期间对我院党组进行了巡察,对巡察组我提出的问题,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院党组会、全院干警大会,对照反馈意见,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分解任务,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严格对账销号,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和整改,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人员赴蔚县院、桥西院、怀来县院对标学习补短板,真正做到立行立改,切实将巡察整改任务落地落实。

(二)完善内部制度,强化机关规范化管理。一是加强值班工作,每到节假日提前向市院、县委报送值班表,并做到24小时值班、带班,在省市院的多次检查中,我院带班领导及值班人员均在岗在位,受到省市院的好评。二是院党组研究制定了《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的规定》、《公文处理实施意见》、《工会经费支出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三是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投资xx万多元对机房进行升级改造;

投入5万余元,完成了驻所检察室与尚义县看守所高清视频监控联网信息系统建设,并于近日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2

解廷民: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设有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的环节, 由此许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起一批相对比较固定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基地。然而, 在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 仅仅注重以上两个环节恐怕还远远不够。

首先, 这是因为, 尽管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但“能力本位”教育似乎只是高职院校的事情, 相当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仍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然而, 放眼整个人才或毕业生就业市场, 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更多的是要有一定实践经历和较强工作能力。虽然许多大学纷纷强调自身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 但社会需求的“买方”市场决定了能力同样成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标准。其次, 在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 如何区别“高素质人才”、选拔合适有用的毕业生, 对于许多用人单位而言, 能力高低同样将成为一个重要甄别标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我想是不是也应包括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同学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水平不相适应的因素。

因此, 高校在注重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环节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就业实践环节, 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就业实习 (或实践) 基地。

注重就业实践环节, 我想就是要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前提, 与一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教学实习环节功能定位、出发点不尽相同。对于就业实习 (实践) 而言, 我想它应该是不受所学专业限制, 时间上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时段, 而是应当依据学生个人的就业意向, 包括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来选择。比如我想去沿海开放城市, 那么我可以去广东;尽管我学的是法律, 但是我想去企业, 那么可以去外资企业的相关部门。如果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实习 (或实践) 并行的话, 学生完全可以积累实践经验, 完成好自身职业探索、职场体验和生涯规划。这样他在就业时不仅会明确求职方向, 同时也会利用就业实践的经历, 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记者: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来讲, 具有怎样的意义?

解廷民:从某种程度讲,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或许能够代表今后学校就业工作开拓创新的发展方向。十多年以来, 高校就业工作由计划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经转变为市场体制下的就业推荐与指导服务。与这种转变相对应,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 仅仅“空对空”的就业指导, 纸上谈兵式的人职匹配、生涯规划和发展理论解决不了学生就业的诸多问题。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供大于求”, 就业岗位有限, 学校之间的竞争究竟要靠什么体现?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说法, 就是要在有限的“坑”里多种几个自己的“萝卜”。也就是说, 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尤其是就业部门工作的重心。

从学校就业部门自身建设来讲, 一些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同志有时不免抱怨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 有被边缘化的现象和趋势。教育主管部门五年前就已经要求把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 不能说不够重视。对于就业部门的同志而言, 还是应该笃信“有位先要有为”的道理。实际上,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遭到了社会的质疑。如果高等学校都还仅仅把创办研究型大学、搞学科建设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 显然是违背社会人才需求规律的。因为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部问题, 也不是以学生为本位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事实上, 高校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要实现良性互动, 也不可能离开就业工作的参与。

彭桐/CFP

记者:建设就业实习基地, 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和挑战?

解廷民:建设就业实习基地, 做好大学生就业实习 (实践) 工作, 就业队伍建设非常关键。去年以来, 一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搞职员聘任制。对就业工作人员如何定位, 我更倾向于走教员系列, 只有这样, 才会更有利于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全程化、信息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要求。设想一下, 一位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十年了, 领导对你说你讲民法都已经十年了, 轮一下岗去讲刑法吧, 大家可能会觉得荒唐。而在一些学校规定, 做就业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 比如说两届了就需要进行轮岗, 许多同志反倒觉得正常、理所应当, 这未必是个好现象。因为这种定位实际上还是计划体制下分配部门为权力部门观念的延续, 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更不要说是把它当作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事业, 由此势必会影响到就业工作队伍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另外,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人员的构成, 我认为就业中心应由以下几部分人员组成, 即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他们自身应该各自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或法学的教育背景, 当然也可以具有其他专业的教育背景。在人员配置上, 不能仅仅满足、拘泥于毕业生与就业工作人员500:1的人员比例。我认为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的配备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灵活处理。如果定位面向全国就业, 注重“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那么就业人员就应适当加强。也许有人讲我们是全员就业的, 但全员就业并不等于不分职责、喊喊口号就可以的, 最终还是要通过专门人员来加以落实的。

关于队伍建设还需加以注意的是, 500:1的规定仅仅是校级就业部门的人员配置, 目前对于学院并没有具体要求。院校两级就业队伍应当如何架构还是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空白之处。尽管许多学校强调在内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但事实上很少有学校在院系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设置专人负责就业工作。虽然院系一级有分管书记、毕业年级辅导员来负责就业, 但就业工作只是他们诸多学生工作甚至是教学辅助工作中的一项。仅仅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全校就业工作显然是不够的, 它不应该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 还是指挥枢纽。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就业部门既要起草制定学校就业政策, 又负责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招聘会, 推荐毕业生等, 身兼数职、多重角色, 要想做好学校就业工作困难重重自是必然。

记者:您反复提到要把就业工作当成一个专业, 它可以作为一项终生从事的事业来做, 那怎样才能实现专业化?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解廷民:就业工作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加以对待。就业指导的专业性体现在哪?在于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教育背景应当是多样性的, 需要具有多种学科知识的背景, 还需要具有相当的工作实践经验。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够不够, 不够!如果说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 大家一定不信, 这一定是假药。同样道理, 一门课程也不可能解决学生的上百种职业发展和就业咨询的需求。于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需要我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 甚至还需要辅助一些技术手段, 并加以定量分析。有关方面的人士讲, 在国外, 让就业指导专家辅导帮助求职者写一份简历, 要付50美元乃至更多的金钱。也许, 写份简历成本可能只需要1美元, 但为什么这样写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其背后所包含的就是就业辅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我国达到如此认识水平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什么时候能够比照律师、心理咨询师来给职业指导师就业咨询付费的话, 也就说明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达到一定水平了。

怎么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性?我们讲科学发展观, 能不能同样把就业工作和就业指导课程也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为什么要开就业指导课?这是因为就业指导理论现在已经比较系统完整, 对学生而言仅靠就业政策宣讲、专业课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它来解决。学校直接把就业课程作为必修课, 看似很重视,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大家未经充分准备、随意匆忙上阵讲课, 就未必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不主张把就业课一开始就都作为必修课来开设, 即便要开设也要量力而行, 要逐步、分阶段进行。这是因为, 显然不可能在一纸文件后冒出一大批称职合格的就业指导教师。对于少部分学校在数年前就已经将就业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自己只能是表示钦佩, 勇气可嘉。我们学校目前还是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通识选修课开设, 同样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

但是, 怎样实现就业队伍的专业化?仅仅靠现在社会上颁发的那些资格证书, 我觉得还是不够。新形势下, 就业指导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和新问题, 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对待、科学研究。把就业工作当作一门科学, 确实需要一批人把它作为终生可以从事的职业来加以研究。

另外, 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上, 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形成共识, 即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业率。国外评判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准, 有专家讲所注重的是就业率、成才率和回报率。就业率恐怕只是一个最低标准。从长远角度来讲, 我们做就业工作, 不应该是仅仅拿现在的就业率来评判, 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成功成才, 而成功成才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讲最缺的就是就业力。什么时候对于高校就业率的高低, 学校领导不仅仅唯就业部门是问, 我想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就到位了。

不管怎样, 我觉得高校就业工作都应该往前推进, 不要等外部环境都已经完善了再来做, 不要等出路、职称等问题都解决妥了才做事。我们现在在岗的这些人有义务义不容辞地做一些事情, 就像任何一个学校, 不会等所有的设施设备都齐全了才开始招生, 就业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等, 不能陷于种种争论之中徘徊不前, 往前走, 做出事情来以后, 才会有你的位置, 才有可能得到认可。不是有很多人都到国外高校看过吗?国外的高校, 一般都有两个中心, 一个是心理咨询中心, 一个是就业 (咨询) 中心。我们现在的人员素质确实差别比较大, 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赶。

中国现代行政法的转型 篇3

关键词:行政协议;行政诉讼;法治

一、“行政协议”得到法律确认。引发讨论新热点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讼法》将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行政诉讼法》相比老的《行政诉讼法》有了诸多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其中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将特许经营协议以及土地征收协议等纳入诉讼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将《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的协议扩大到其他行政协议。自此,行政合同转变为行政协议,上升为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概念,引发讨论新热点。

二、“行政协议”的含义及特点

在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行政协议”概念,虽然在之前的政府现实行政事务中也出现过“行政协议”的相关内容,但是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原有的行政协议的概念是:两个行政主体之间为实现某种公务或者行政目的,经协商一致签订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一概念表明参与协议的双方是两个行政主体,而且其主要更多涉及的是行政区域一体化内容,而新的《行政诉讼法》出台以后,在法律技术层面明确了行政协议的新概念,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通过协商一致订立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协议(合同契约)。

新的行政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新《行政诉讼法》中涉及的行政协议(以下简称“新的行政协议”)的协议双方由原来的两个互不隶属的行政主体变为现在的一个行政主体和一个行政相对人,其中行政相对人扩大了协议主体的范围,使得社会团体、组织,公司法人等非公法人可以参与行政协议的签订;其次,新的行政协议设计的内容摆脱了原有的行政区域一体化的狭隘内容,并且将会更加侧重社会、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在新《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行政主体是以非民事法人的身份与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协议(合同或契约),且在其间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三、行政协议带来的法律意义

1.独立行政协议为行政诉讼部分,促进行政诉讼法的专业化

在以往的诉讼领域内,行政协议(合同或契约)争议的解决主要以民事合同纠纷方式解决,从法律的专业角度来说,这无疑是法制构建方面的一个需要规范改善的部分,在新行政诉讼法当中,通过对行政协议的诉讼规定确认,在诉讼领域使得原有的行政协议(合同或契约)与民事合同不再混为一谈,最终使得行政协议(合同、契约)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诉讼部分,这不仅促进了当前我国法律建设的完善,而且在司法实践上也有利于促进行政诉讼的专业化。

2.打破行政法体系的单一性框架,促进行政行为方式的多样化

这次《行政诉讼法》的修改破除了原来仅就行政决定一家的行政法体系的框架,以沟通、协商、合作为基础的行政协议被吸收到行政法体系框架中,弥补了以往行政法单一的专注视角,行政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行政协议对我国来说是一项新型的行政行为方式,其改变了传统行政行为的单方性特点。行政协议“新”在它是一个双方性的行为,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经过协商一致订立的,表现的形式是协议、合同或契约。

3.顺应我国行政法的理念嬗变,推动我国法治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行政法而言,总目标的意义在于“治理”二字,行政协议正是“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被法律所认可,可见我国行政法由“统治”向“治理”嬗变,这理念性的改变,不仅是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通过行政协议,减少行政主体的定型化行政行为,增加社会其他主体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话语权,赋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到行政规则制定中的权力,从而促进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双赢,将会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和社会活力,这将是我国传统行政法向前迈动的一大步,这当然也是现代行政法的应有之义。

四、行政协议面临的新的挑战

我国的公私合作与外国现代行政法民营化相类似:都是政府逐步退出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私人部门不断参与进来。民营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公私双方主体签订委托行政协议。通过签订行政协议,新的法律关系不断产生:公私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私人部门与相对人的关系等。这些不同的法律关系如何兼容到我国的行政法体系内以回应现实难题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行政法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等。

为解决以上难题,我国向西方各国学习开始实施公共行政改革,公私合作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部门都意识到仅有一方的管理都无法回应现实的挑战,只有寻求合作关系才能面对挑战。在这一过程中行政协议被广泛应用,这也是本次行政诉讼法纳入行政协议的重要原因:现实的行政实践已倒逼诉讼法律的修改。随着公私合作的发展,行政法“依法行政”将受冲击,去“法”现象将出现,行政法学也由释义法学向调控法学转变,担保法学逐步兴起,行政活动也将走向多样化。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4

——旗帜鲜明讲政治 对党忠诚勇担当

近日,我重温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条例》共九章、三十九条,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全面制度擘画,明确了制定《条例》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政法工作的领导主体及职责、以及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早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党长期以来领导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政法事业要坚定政法工作“大方向”,围绕自身工作实际,在如何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并指导各项工作、助推党委政府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一、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牢牢把握政法机关的政治属性,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一定要进一步突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军委主席负责制,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方针,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方面,对党忠诚,是政法队伍政治灵魂和价值底色,是对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政法机关要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动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警心,用核心价值观激励斗志。坚持“干警战斗力到哪里,思想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积极推进“互联网+政治工作”、加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政法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只有进一步突出政治建设,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才会倍增强大内生动力,新时代政法工作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要强化“四个意识”,始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紧要的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来抓,不断强化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方略,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二、必须坚决执行党的决策部署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更是在各种风险挑战中破浪前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航者。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增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提出的“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讲政治的知行合一者。要将提升政治能力贯穿于党性锤炼、强警实践的全过程,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断提高鉴别力和敏锐性,在学习状态下思考、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党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真正认识、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新变化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践行者、平安中国的捍卫者、深化改革的亲历者、群众幸福的维护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当前,就是要围绕《条例》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严打高压态势,不断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的新时期社会特点,切实做到听民声、知民意、护民安。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保安全就是最好的服务民生”“化解矛盾、减少阻力就是服务发展”三大理念,以打击护航发展,以服务助推发展,以除患保障发展,担当保障服务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先锋队、排头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必须打造过硬队伍淬炼忠诚警魂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政法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定下了规规框框。政法队伍作为纪律部队,能否做到纪律严明,事关政法机关战斗力,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政法工作性质就决定了政法干警会面对违法违纪和歪风邪气的直接侵扰,所以《条例》第八章直接规定了监督和责任,明确了“各级党委应当将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情况纳入党内监督体系,实行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以上带下,发扬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作风;心系全局、关心群众,发扬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作风;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要持续不断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为镜、以《例》为鉴,自觉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廉洁从警。同时,在全警全面贯彻从严治党新要求,不断强化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和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固化完善常态监督机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5

篇一

《条例》是我们党关于政法工作的第一部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条例》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既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立规矩、定制度,又为党领导政法工作谋长远、固根本,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制度保障,在政法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明确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政法工作,政法单位是党领导下从事政法工作的专门力量,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要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际行动体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法律职能,坚决捍卫党的执政地位。政法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学习《条例》,不论院党组还是我个人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

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对条例认真系统的学习理解是落实条例的基础,只有认真学习条例才能进一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贯彻在日常工作中,按规定向党委请示报告,接受党委的领导。

其次,检察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确保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要旗帜鲜明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提高院党组履职尽责的政治性、有效性,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履行领导职责,发挥领导作用,提高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抓好科学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革命先辈,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基本制度。

第四,检察机关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也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政治过硬的同时也要求业务过硬,要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体要求,加强业务培训,业务学习,岗位练兵,养成依法履职的习惯,着重加强互联网金融等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第五,要坚持从严治检不动摇,要从组织纪律、政治纪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发挥系统流程监控和案件评查的效果,加强内部监督,同时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检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篇二

《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的政法工作作出规定,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条例》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要旗帜鲜明抓好政治建设

检察队伍是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党的领导是检察工作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是一条基本的政治原则。检察队伍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确保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要学思践悟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多吸理念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提升业务水平。

2、提升业务水平

业务过硬是检察队伍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把提升业务水平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培养起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履职能力、专业素质、信息调研等项目,打造业务多面手。要强化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等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要注重培养学以致用的学风,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篇三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为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好新时代党的政法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由中共中央于2019年1月印发,自2019年1月13日起施行的一部《条例》。本《条例》连同总则及其附则在内共分九章三十九条,通篇强调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党的明确主张。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支持政法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在学习了该《条例》后,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法干警,我应当坚定不移的做到以下几点:1.忠诚党的领导,坚决拥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3.政法单位依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确保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是明智之举,我应当恪尽职守坚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坚持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做一名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干警。

首先,忠诚于党,以民为本。每个时代都不乏领航者,党的领导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领航者,只有忠于党的领导,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坚定不移的拥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社会、民主、法治、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广大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条例》给我们带来的社会福荫。

其次,护法以恒,坎坷自平。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建立就是一种规矩的形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就需要这种制度为其保驾护航,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能够在这种完善制度内,努力发展、锐意进取,化坎坷为通途,这既有利于保证政法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推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步。

再次,普法有度,各司其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部或者几部法律能够确定其发展方向的,所以要保证一个国家正常有序的发展,必须要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推动我们工作的发展。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条例》的制订在法制保障的横向和纵向上都做了总体要求,这就为未来各政法机关在国家政法工作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全方面的制度的保证。所有的政法工作者应当遵循《条例》的指示,以新时代政法工作为中心。坚持道路、目标、目的、分工、队伍建设要求等基本原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努力前行,以点带面,推动政法工作的全面发展。

最后,明确思想,大道初成。所有的好的制度的运行都需要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法干警,更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要坚持在思想上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实践中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做到带头守法、模范守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内容落到实处,以身作则,实现“良法”和“善治”的有机互动,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6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会设立宗旨为:加强MBA学生间的交流,团结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发展;联合开发校内外资源,展示中国政法大学MBA风采,打造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管理MBA卓越品牌。MBA联合会使命:作为代表广大MBA学生的团体组织,接受并服从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领导,协助MBA教育中心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对外加强与校友、企业及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为中国政法大学MBA的成长、成才和事业发展服务。

第二条

MBA联合会竞选条例依据《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会章程》制定。选举各项流程最终解释权归选举委员会所有。

第三条

选举和被选举的对象面向全体在校MBA同学。

第四条

每年10月为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会主席团的选举准备阶段。主席团设主席1名,执行主席1名,副主席4名,1名秘书长;主席团成员应当在任期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实践竞选宣言,并自愿接受MBA教育中心教师和广大MBA学生的监督。

第五条

每届联合会主席团成员任期至少一年,11月为联合会主席团正式换届选举阶段。第六条

原则上要求主席团成员三分之一以上具备MBA联合会工作经验。

第二章 选举委员会

第一条 选举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

选举委员会是换届选举的最高权力机构,全程参与竞选工作。

(一)执行《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会章程》的相关规定;

第1页

(二)负责联合会竞选流程的解释;

(三)对各竞选团队进行资料核实和审查,确定其竞选资格;

(四)对各竞选人及团队在竞选过程中表现进行综合考评;

(五)负责各竞选环节的监督工作,确保各环节公正、透明;

(六)受理选举过程中发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弊行为的举报和反映,并做出处理决定;

(七)对其他与此次竞选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解释和仲裁工作;

(八)配合完成与本次选举相关的其他事项。

第二条 选举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选举委员会委员须认真履行职责。第三条 选举委员会由在任联合会成员、MBA教育中心领导及老师组成。第四条 选举委员会负责竞选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三章 主席团成员职责

第一条:MBA联合会设立品牌推广部、公关外联部、文体娱乐部、学术实践部、职业发展部和秘书处6个部门机构,主席团成员当选后根据个人意愿、特长以及工作需要分管不同部门,履行不同职能。

第二条 :每届MBA联合会主席团当选包括来自该届竞选年级的各班学生代表;但联合会主席团竞选成员数量不做具体班级名额分配。

第三条:联合会主席团成员在其任期内至少参与或独立策划组织一次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MBA学生活动,积极主动开发校内外的MBA资源,扩大法商管理MBA联合会的影响力,提升法商管理MBA社会知名度。

第2页

第四条:MBA联合会主席团为实现“自我管理、开拓创新”的目标宗旨,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法商管理MBA学生活动;MBA联合会独立号召和组织发起的学生活动,原则上由MBA联合会主席团成员自筹活动经费,中心将根据自筹资金数额予以配比支持。

第四章 主席团竞选资格

第一条:参加主席团竞选须满足以下基本任职条件:

政治素质:政治上、思想上在与中国政法大学MBA学生培养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品德优良,拥护且能积极响应配合MBA教育中心组织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工作能力:具备所任职务的工作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水平、号召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践行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会倡导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理念,并团结和带动同学做好工作。

群众威信: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活动,遵守校纪校规,维护集体荣誉,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和个人、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有奉献、服务精神,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

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保证在校各科学习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分数。

第二条:主席团竞选人必须具有积极为MBA同学服务的热情和充裕的业余时间,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第三条:选举委员会对申请参选的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

第五章 主席团成员选举程序

第一条 组团竞选

第3页

(一)组团基本要求

1.每个团体推荐一名主席候选人参与竞选,需要展示团队组成构架; 2.每个竞选团队人数上限7人;

3.每个竞选团队中应当包括来自同一年级的各班班级代表成员;

4.竞选团队成员中有具备联合会工作经验的参选人,且不少于团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二)组团竞选基本程序

1.每个竞选组团首先要确立各自的团队名称,提出明确的竞选口号,设立团队竞选纲领;竞选组团确立完整的竞选方案后向MBA教育中心正式提出竞选申请。

2.每个竞选组团自行设计一个法商管理MBA品牌推广活动,体现竞选团队策划和执行能力,展示竞选团队风采。

3.每个竞选组团在MBA联合会选举正式投票之前,需要到各个班级课堂上进行各自团队介绍和对组团竞选口号和纲领进行说明,争取竞选选票。4.如果申请组团竞选的团队不足两个,则按照个人参选进行。第二条 个人参选

1.MBA学生也可根据个人意愿自行参选,需要有明确的竞选口号和竞选方案。

2.MBA学生个人参选前向选举委员会正式提交一份包括个人能力展示、职位理解、远景展望、预期目标等项目在内的详细申请材料,并参加竞选大会,现场接受答辩。

3.MBA学生个人参选在竞选大会之前,需要到各个年级、班级课堂上发表竞选演说。第三条

竞选大会

选举委员会资格审查确定候选人后,组织召开竞选大会。竞选大会由各班学生代表参加,为保证选举的公正性,每个班级出席竞选大会的学生代表不超过15人。另外,选举委员会组

第4页

成由中心领导、任课教师、班主任、前任联合会主席团成员以及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委会,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打分。

竞选大会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候选人所得选票数占最终结果权重的60%;选举委员会打分占最终结果权重的40%。第四条

主席团人选的确定

选举委员会根据投票和打分的结果排名,确定当选的竞选团队或个人。

第六章 对MBA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的监督

第一条 选举委员会对当选的MBA联合会主席团成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则MBA联合会主席团新成员名单确定。

第二条 当选的联合会主席团新成员需要贯彻自己的竞选宗旨,履行自己的竞选承诺。新一届MBA联合会成立后,前三个月为考察,接受选举委员会的监督,对于不能贯彻自己竞选宗旨的干部,将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关程序调整。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篇7

1 高校图书馆流通借阅统计数据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以下简称学校图书馆) 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 由位于学院路校区和昌平校区的两个分馆组成, 总面积20 万m2。学校图书馆采用开放的借、阅、藏合一的服务模式。

笔者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学校图书馆中文图书 (仅限中图分类法图书) 的馆藏资源情况、文献利用情况、读者借阅情况。数据均来自于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统计模块。

2 馆藏资源与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

2.1 馆藏资源情况统计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也是一所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 “2011 计划”项目重点建设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 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诸多学科。

学校图书馆根据教学科研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需求, 开展购书、藏书等工作。目前中文图书馆藏近29 万种, 140 万册, 平均复本数4.7 册。依据中图分类法, 馆藏结构以政治、法律 (D) , 经济 (F) , 历史、地理 (K) , 文学 (I) , 哲学、宗教 (B) 为主, 其他书类为辅。按照册数所占比例排名, 中文图书馆藏资源前5 名的见表1。

2.2 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

文献流通数是指通过借阅、复制等方式利用过的馆藏文献数量。文献利用率是指文献流通数占馆藏文献总数的百分比。文献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效果的主要尺度, 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质量的高低, 也可看出馆藏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笔者将学校图书馆2010—2014 年中文图书的文献利用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文献利用率排名前5位的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学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文献利用率最高的是政治、法律类, 达到了58.38%, 符合学校的专业特性。2011 年学校开始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进行暑期培训并加大了重视力度, 读者对这部分图书的借阅量和文献利用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达到了49.95%, 位居全馆的第二位。语言、文字类的图书文献利用率为46.65%, 主要集中在英语方面, 其中以英语四六级、托福以及GRE考试相关的书籍居多[1,2]。

3 读者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借阅量是衡量读者对图书馆利用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衡量图书馆馆藏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借阅量, 可以间接反映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以及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善图书馆整体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分析学校图书馆2010 年—2014 年借阅量、借阅人次以及不同读者类型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 可以进一步了解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的具体情况。

3.1 借阅量和借阅人数统计分析

2010 年—2014 年中文图书借阅量和借阅人数统计见表3。从表3 中可以看出, 借阅量和借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借阅量从2010 年554 025 册下降到2014 年的351 505 册, 下降了36.6%, 超过1/3。由于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新入校和离校的学生数量基本保持一致, 所以借阅人数波动并不明显, 但人均借阅量从2010 年的33册下降到了2014 年的22 册。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i Pad和kindle等电子阅读设备的纷纷出现, 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 而是利用电子阅读设备在公园、地铁、咖啡馆等处, 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目前, 随着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日益完善, 通过资源共享, 人们获取电子文献日益便捷。馆藏资源不合理, 导致部分图书闲置, 文献利用率不高。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步下降[3]。

3.2 不同读者类型借阅量统计分析

读者类型不同, 借阅情况不同。2010 年—2014年不同读者类型的借阅量见表4。

从表4 可看出本科生是最主要的读者类型, 接下来依次是硕士生、博士生、教职工;但是除博士生外, 其余读者类型的借阅量每年都在持续下降。2010 年本科生借阅量为301 056 册, 2014 年下降至160 186 册, 下降了46.79%, 硕士生借阅量下降了28.74%, 教职工借阅量下降了27.39%;与此同时, 博士生的借阅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在2012—2014年3 年中持续增长, 2014 年相对于2010 年增长了32.29%[4]。

4 提升图书文献利用率的措施

4.1 多方式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借阅量在逐年下降。为此, 学校图书馆应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利用图书馆网站、电子屏幕、宣传栏以及微信等多种形式, 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如举办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 以提升读者阅读兴趣, 积极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 激发读者读书的热情, 提高图书借阅量。如针对新生举办 “新生入馆培训”, 介绍图书分类排架原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所需图书查找方法等知识, 使新生对图书馆有基本的认识, 并尽快熟悉馆藏资源, 以提高新生对图书的利用。

4.2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学校图书馆采购工作要根据学科与专业设置, 依照学校发展的规模和学科调整趋势, 制定近期和长远规划, 合理分配各学科图书的采购比例, 修订完善藏书结构,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对于科研前沿、新兴学科和社会动态应给予充分关注,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保障科学研究需要, 为师生提供丰富馆藏文献资源。与此同时, 还应关注基础学科图书借阅情况, 逐步增加整体馆藏中法学学科以外的专业图书订购。适当减少图书复本量, 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入藏[5]。

4.3 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

学校图书馆应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 定期开展图书剔旧工作, 逐步剔除内容过时的、长期无人问津的、很少有人借阅的、流通率极低的、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内容重复的图书资料。通过剔旧工作, 合理确定馆藏数量, 不仅可以缓解书库的运转压力, 而且可方便读者查找图书。

4.4 提升服务质量

先进的工作与服务理念是创新的基础。学校图书馆及其馆员要积极推崇 “读者至上, 用心服务”的理念, 致力于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以读者满意为核心的服务, 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等服务外, 还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以提高图书文献利用率,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为读者提供网上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以 “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

摘要: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源、文献利用率、以及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提出多方式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提升服务质量4点措施, 提升图书文献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流通借阅,文献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鞠兰萍.基于流通借阅统计分析的馆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 2012, (4) :69-72.

[2]刘瑄.基于读者借阅数据的读者服务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 (2) :47-50.

[3]周清华.从借阅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特点——兼论网络环境下的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 :65-67.

[4]许卫红.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规律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1) :38-42.

中国政法大学聘邓亚萍任兼职教授 篇8

对于此事,中国政法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聘请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是由体育教学部向学校提出申请,再由人事处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该申请。聘请邓亚萍女士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程序正当、合法是关键

像邓亚萍这样的名人被聘为知名高校的兼职教授在国内并非个案,比如“孙悟空”六小龄童被聘为浙大兼职教授,央视名嘴李修平被聘为西北师大的兼职教授,连周星驰也被聘为中国人大的兼职教授。一阵喧闹过后,不少人发现,这些个名人“教授”不仅没有正儿八经地为学生们“授业解惑”,恐怕连见他们一面也是奢望。其最后成了一种“摆设”,成了学校与名人之间心照不宣的一个有含金量的“符号”。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方面的最高学府,聘任学历程度和专业素养都不低的“乒乓女皇”做兼职教授,本无可厚非。而之所以被人说三道四,以至于有教授搞“洁身自好”式的抗议,恐怕问题更出在聘任的决策程序不够公开、透明上。依照相关规范,聘任学校教师,有一套严格的人事审批程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名人当然也不能例外,中国政法大学更应心知肚明、率先垂范。而实际上,聘任邓亚萍做兼职教授的一些环节、程序上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法学界最高学府的中国政法大学,不仅应该为国家培养最优秀、最具法治精神的法学人才,同时学校自身也要有缜密的法治思维、程序意识,以引导教育在校学子,引领社会、民众崇尚法治、敬仰法律。

不必过度紧张“邓亚萍教授”

很多质疑者强调,任由名人袭占高校教授职位,必将损害教育的权威和公信,也会降低学校的学术品位。还有人直言,邓亚萍自幼打球,一直没有时间好好读书,即便后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也不过是沾了名人身份的光。这样的质疑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其实也无须这般敏感。

其一,国内各高校兼职教授的门槛远没有那么高,其大半只起到“锦上添花”之类的辅助作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专职教授。以邓亚萍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及其后再教育过程中的沉淀,出任体育方面的兼职教授并无不可。其二,很多高校的问题并不在于与外部世界交流过多,而恰恰是缺乏有效的交流与融合,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学问。如何从校外引进智力资源,并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互动,从而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开阔在校学生的视野,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管理者固然要遵循相关程序吸纳校外资源,而师生乃至社会舆论也应持有宽容的姿态,乐见其成。

上一篇:我为环保作贡献下一篇:法院干警入党积极分子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