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青年文化交流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俄青年文化交流(精选8篇)

中俄青年文化交流 篇1

摘要:中俄两国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也终将在跨文化的沟通与人文交流中得以相互碰撞、沟通、融合与欣赏中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两国全方位的合作。中俄两国能够在合作中达到共赢,真正建立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文化交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俄双方要以官方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间广泛的民间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并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在合作中的支撑作用;在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外交人员与普通民众的人文素养。以更好地促进中俄合作,实现两国新时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缘优势;经济互补;中俄合作;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13-02

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也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俄两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俄两国有着各自相对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而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自上个世纪中期中俄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交流也逐渐深化,例如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两国举办“中国年”和“俄罗斯年”,同时在2009年和2010年又分别举办了“汉语年”和“俄语年”,这些举措都表达了中俄两国在文化交流达到更高的层面,给中俄两国建立相互认识、互帮互助的战略合作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是维护中俄两国良好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

一、中俄文化之间的区别

文化,其概念非常广泛且常被赋予多样化的理解,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参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财富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与制度、结构等的综合体。历史、内容、故事是文化的表现特点,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传统习俗、风俗习惯、行为思维、宗教观念等,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底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但与近代先进文明的融合时间较短,处于磨合期;俄罗斯文化虽然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但基本在其形成之时就一直受到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发展很迅速,拥有一套明显的近现代特征,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儒家经典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思想体系代表了中国文化在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作为中国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思想指导准则,其文学主张让中国的扩张意识薄弱,以和为贵的观念使中国在国际地位中处于一个中立的局面,但这思潮也阻碍了中国在科技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俄罗斯文化自诞生开始大约经历了一千年的时间,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相比,其发展历程就显得不那么充分了,并且俄罗斯文化一直和宗教信仰相关联。18世纪后,彼得一世提倡欧化政策,俄罗斯开始引入西方先进近代文明,俄罗斯传统文化在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效融合下,形成了具有俄罗斯本国特色的新文化特征,并于19世纪开始迅速让俄罗斯处于世界的领先行列。由于其地理位置因素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俄罗斯在融合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后,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文化特征:俄罗斯具有大规模对外扩张的救世主义理念,同时其横跨欧亚两陆的领土环境使其安全感较低,因此使得俄罗斯具有帝国主义思想。但是,俄罗斯传统的文化信仰主张调和以及平衡,这与其扩张思想相反,因此,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共同体。

二、中俄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俄两国自建交以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较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两国政府都很重视双方的文化层次交流,这也是促进两国建立稳定有序的友好关系的重要途径,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俄两国建立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不利于中俄关系的发展。

(一)有利影响

促使中俄两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中俄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上升,“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已经深入两国人民的心中,这为中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俄友好协会、中俄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纷纷设立,从文化领域交流出发,逐步将合作领域扩大到科教文卫等其他方面。中俄两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双边文化交流建设,双方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定期进行交流会晤,将两国文化交流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经常性地开展中俄两国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交流为契机,扩大媒体、旅游、体育、科技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增强两国互补优势效应。中俄由于国情、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两国在国内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也不尽相同。中国儒家思想使得中国人民专注农业、手工业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同时劳动力及其丰富;而俄罗斯受西方国家文化影响,其扩张思维让俄罗斯在科技、军工等行业领先世界。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优势能够很好弥补对方的劣势产业,中俄两国领导人通过定期会晤、加强交流等方式签订了以文化交流为表现形式各种合作协议,表明了中俄两国在多个问题上有相同的目标。中俄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补性,通过开展有效地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充分增强两国优势产业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实现双赢的目的。

(二)不利因素

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不平衡。虽然中俄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一系列以对等为原则的文化交流项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如俄罗斯民间文化团体来华宣传演出的规模和数目就远远大于国内赴俄罗斯的团体,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人民对俄罗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同时由于俄罗斯政府没有有效执行引进中国文化团体的政策,这些都造成了中俄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目前来说,中俄文化交流的形式主要还以政府主导的方式,两国政府在文化宣传以及引导的输出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民间参与,无法有效地开展中俄民间文化交流市场,这些都不利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平衡发展。

中俄文化交流覆盖面少,无法形成趋势发展的目的。中俄两国官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近年来得到较多的开展和举办,但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莫斯科、圣彼得堡之类的大城市或两国边境城市,并且开展活动的内容基本都是以文艺表演或艺术展览等比较单一的形式。这样就无法形成很好的文化范围覆盖,人们能够感受到的中俄两国文化就局限于艺术层面的理解,无法真正实现深入认识对方文化的目的。国家文化包含了传统习俗、风俗习惯、行为思维、宗教观念等,每一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精髓所在,因此,中俄两国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才能促使两国人民真正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内涵,形成共同的认识和价值观,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贸易往来。

三、加深中俄两国文化合作的策略

(一)以官方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间广泛的民间文化交流

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不能局限于政治主体,也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例如开展符合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交流活动、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的贸易及其他活动往来、设立多样化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场所等,真正将中俄文化交流的主体覆盖到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辐射扩散效应,让中俄友好局面得到巩固和稳定。广大群众通过两国的文化接触和交流,能够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两国人民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两国人们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两国人民通过互相间的文化了解和接纳,才能在意识上达成共识,有助于各项合作计划的提出和落实,扩大中俄两国的合作领域和层面。

(二)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并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在合作中的支撑作用

两个不同的民族能否进行愉快与持久的合作,双方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个时候,文化虽是软实力,但却起着决定作用。中国应该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结合中俄两国的实际需求,开展定制化的彰显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合作交流活动,让俄罗斯人民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例如可以开征文化主题旅游、中医保健、汉语言学习交流、传统民间工艺品贸易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合作项目来宣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提高参与人员的文化品位和素养。通过将文化精髓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中俄文化交流模式,进而打造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

(三)在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外交人员与普通民众的人文素养

中俄文化交流合作中,群众将成为交流活动的参与主体,其文化素养也影响着交流活动的效果。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资,也确实在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较大的提升,但在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上缺乏足够的推广,人们对俄罗斯文化基本处于理解空白阶段,甚至有些群众对中国文化都不能很好地掌握。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政府需要加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培训,无论是从事中俄外交活动的公务员、从事中俄文化教育事业的学者,还是从事中俄贸易活动的商人等,都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让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者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甚至国家的形象,从日常生活做起,将中国文化底蕴涵盖到各个方面,这样,才能让俄罗斯人民真正感受到国人高素质的表现,为以后的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奠定良好的形象基础,也能够让俄罗斯人民在两国文化交流合作中更坦诚地展示俄罗斯文化。

中俄两国由于历史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两国建立合作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能够促使双方更好地理解中俄两国国情,为后续在政治、经济、军工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中俄两国文化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专长,随着世界大同的理念在全球范围的传播,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广泛普及,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平衡协调的作用,是推动各国间合作的重要动力,因此,中俄两国加强文化交流能够巩固两国建立的信任关系,深化各领域层面的合作,推动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俄青年文化交流 篇2

1. 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 在中国建立若干个贸易区,

充分利用中俄贸易区人员往来的方便条件, 形成一个“文化特区”, 给予特殊的关注, 特殊的政策, 采取特殊的措施。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交流。这样就能使互市贸易区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力和生机活力。中国是一个国家开放的窗口, 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 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搞上去了, 通过文化交流就会增进理解, 增进互信, 增进友好合作, 使俄罗斯的广大居民亲眼看到一个富裕、安定、友善、文明的近邻。中国要深刻认识到充分利用地缘优势, 努力加强中国的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和促进发展地方经济,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共同目标。加强俄罗斯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了解俄罗斯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开展中俄文化交流要有一个开放自信的文化心态, 要注重多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2. 大力开发中俄旅游文化市场

近年来, 俄罗斯来中国旅游人数逐年递增, 2006年—2007年, 由中俄两国首脑亲自倡导的互办国家年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中国等12个省市区旅游部门和旅游大型企业参加此次活动, 获益非浅。据调查, 俄罗斯居民对旅游资源的了解一般是通过网络、旅游报刊上刊登的广告和亲朋好友旅华回来谈观感而获得的。俄罗斯居民对中国的旅游资源了解不多, 获得有用信息的渠道较少。

2.1 中国可以建立互联网门户网站俄文版。

为了使中国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中国可以建立互联网门户网站俄文版, 方便俄罗斯各地的用户访问使用, 用俄文介绍中国旅游文化。

2.2 其次针对俄罗斯游客出行自助游所占人数比例相对大的特点, 制作俄文版宣传中国资料和交通手册。

中国应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产品要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旅游产品要提高文化档次、丰富文化特色和文化情趣。

2.3 中国商人往往忽视或不重视俄罗斯人特有的求异、求新的购物文化心态。

中国应有更多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产品, 以此吸引俄罗斯游客。

中国商人往往忽视或不重视俄罗斯人特有的求异、求新的购物文化心态。这个问题在旅游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到中国旅游简单地成为购物, 游客的主要活动似乎就是逛市场、商店。这种现象不应继续下去, 中国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产品要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旅游产品要提高文化档次、丰富文化特色和文化情趣。同样, 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文化也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 致使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商品形成了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推面”的文化误读。所以应尽快生产出具有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和本地特色的中高档的旅游商品是中国壮大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的任务是, 大力开发旅游产品, 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区特色、有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新奇的旅游产品。

2.4 到中国旅游的很多俄罗斯游客是专门为中医医疗和保健而来的。

针对这一情况, 中国旅游企业应该抓住机遇, 专门开发了对俄罗斯游客的中医医疗保健游。

很多俄罗斯人开始选择到中国旅游度假, 俄罗斯游客在这里既能观光旅游, 还能亲身感受中医保健的魅力。

2.5 中国应当繁荣城市的“夜生活”。

“夜生活”的单调与缺失, 不仅让市民的晚间文化生活找不到落脚点, 同时意味着大量的“夜晚经济”的流失, 也间接地影响中国在俄罗斯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交流。

使中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力和生机活力。

俄文导游严重短缺, 俄文导游的水平良莠不齐。这也是制约对俄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合格俄语工作人员的短缺, 也是制约中国旅游商把这些地方列入销售产品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远景看, 中俄两国商贸水平不断增加, 俄语的发展肯定具有广阔前景,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旅游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俄语。中国应利用地缘优势, 从认识上、政策上和制度上促进和保障中国的俄语导游人才的培养。

3. 建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我国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规模不大的城市应该拥有自己的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等设施。在欧洲, 这类设施都一应俱全。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中国许多大都市这类设施也都残缺不全。完善的硬件设施, 可以增强载体功能, 是城市文化塑造的基础。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所以应该建设一个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又具有很强的辐射力, 许多内容及活动有着广阔的延伸空间, 为网络经营和综合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俄罗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 中俄文化交流必将有力地促进中俄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交流与合作, 加速我国建设的步伐。时代在前进, 今天中俄两国已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在睦邻友好的气氛下, 建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开展文化交流, 促进人民往来, 推动经贸合作, 有着重要意义。

4. 加强对俄留学生教育, 促进中俄文化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 对外的合作日益加深, 许多俄罗斯学生掀起了到中国学习汉语的高潮。中国有许多来自海参崴的留学生,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俄罗斯留学生市场, 完善制度, 扶植优秀文化, 鼓励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 促进中俄文化交流。留学生数量作为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国420多所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高等院校, 过去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很多, 随着中俄文化的不断交流和加深, 俄罗斯留学生日益增多, 首先中国应该大力进行对俄留学生招生宣传, 以吸引更多的俄罗斯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其次为留学生开设网络平台, 让更多的留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他们对中国的建议和批评, 使更多的留学生愿意选择中国留学。最后中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的文艺活动, 奖励优秀的留学生代表, 大力推动留学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宣传了中国文化。中俄文化的交流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并达到很高的水平。这种交流与协作越来越多地在人文领域的层面上展开,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种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M],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8年8月

[2].李向东.中俄心态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206.

[3].汪剑钊.中俄民族心理结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异同性[A].回眸与前瞻[C].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1:235-236.

[4].5.刘光准, 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4月

中俄青年文化交流 篇3

特列季亚克在欢迎词中指出,两国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65年前,中俄之间已经建立外交关系。特列季亚克强调,俄方一向重视在人文领域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同中国青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俄两国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取决于青年人。

根据特列季亚克的观点,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的决议极大地促进了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在方案实施近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工作,自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以来,已经举行了100多项活动。此外,特列季亚克指出,中俄友好交流活动还在稳步增加,除传统的存在于大学生和中学生之间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外,还计划举行共同的会议、讲习班、座谈会等。

周长奎也强调了开展双方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俄青年交流领域发展顺利,正涵盖越来越多的领域。“青年友好交流年的举办正对中国青年人产生着本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表示出参与的愿望。”周长奎补充说道。中国代表团还特别提及了50个中国中学生访问俄罗斯的情况以及由青年商业领袖、学者和年轻专家组成的百人团访问叶卡捷琳堡并同俄罗斯大学生会面的情景。

周长奎还提及了中俄人文、科技合作领域政府活动的落实问题。他说:“全国青联支持中俄城市间调整协作方式以使其能够直接交流经验的倡议,并提出为此建立相应的青年平台的建议。”

中俄饮食文化对比 篇4

吃穿住用行是一个人存活在这个时代的的必须需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能离开这些。这其屮吃又排在首位,即饮食。吃什么、怎么吃,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屮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很自然地就成为两国民族性格差异的一种外在表现。

一、中俄民族的“饮”差异

(一)酒文化。酒,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促进友谊,调节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始于商周,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中国人饮酒讲究尽兴,中国人爱以酒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并且,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喝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喝酒比较讲究下酒菜,讲究荤素搭配,凉热兼顾。在酒宴上,主人往往先讲上几句话,之后 就开始第一轮敬酒,主人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即所谓“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敬酒时,一般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因此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伏特加(водка)一词源自俄语“水”(вода),有“生命之水”的意思。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伏特加成为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二)茶文化。茶,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饮品之一。茶文化有着悠 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茶成为了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爱好。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闻名,是茶的故乡,茶叶品种繁多。中国人喜欢喝清新淡雅的绿茶,用沸水冲泡,香气四溢,再配置以茶道器具特别是紫砂壶一类精美的茶具,充分体现了清新淡雅之意境及君子之风。

俄罗斯的茶文化历史并不长,直到十八世纪 茶叶才在普通百姓中传播开来。与中国人不同,俄罗斯人喜欢味道相对较重的红茶。俄罗斯人喝红茶喜欢配以砂糖、方糖、巧克力等用茶炊引用。展现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俄罗斯,茶炊是不可缺少的饮茶器具,有“无茶炊不能算饮茶”的说法。

二、中俄民族的“食”差异 从“食”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形成了中俄两种不同的“食”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肉和 水果等。中国人注重菜品的精致和丰富,招待客人往往是一桌丰盛的菜肴方见主人的热情及对客人的重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道菜便诠释了一种文化理念和内涵。例如,四喜丸子、东坡肉、龙风呈祥等。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与时代、地域、技法及喜好程度等划分开来。例如在中国比较闻名的各大菜系之分。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食物种类要比中国少,俄罗斯人的主要饮食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虽然俄罗斯的传统美食不如中国一样精致,但是热情好客一点不比中国弱,招待客人都是一桌丰盛的菜肴。俄国菜肴的命名方法通常是直白明了,说明原料即可,很少会运用修辞手段。例如炸鸡、腌黄瓜、熏香肠等等,但是在粗犷、随便的背后诠释了俄罗斯人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俄语小论文 篇5

摘 要: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俄罗斯作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俄罗斯在亚洲的领土非常辽阔,但由于其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欧洲部分,因而其饮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欧洲大陆的影响,呈现出欧洲大陆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那么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来说在饮食方面究竟有什么差异呢? 关键词:俄罗斯人;结构;历史;特点

俄罗斯分冷盘和三道菜,俄菜的丰富多样特别体现在凉菜上,酸黄瓜之类的腌渍菜、咸鱼、色拉、香肠、奶酪、鱼冻……一次家宴或迎接客人的到来往往要摆上近十个品种的凉菜。第一道菜是汤类。通常有清汤、菜汤和红菜汤、米面汤、鱼汤、蘑菇汤、奶汤、冷汤、水果汤及肉汤、白菜汤等。第二道菜中最普通的还是炖牛肉,或是与土豆或其他配菜一块炒的牛肉,有时吃土豆泥、色拉、红肠、鱼块。第二道菜的面粉食品有用硬面做的煮制食品,例如:面条、通心粉、细面条、水饺等。最后一道菜是甜食,它一般在吃饭结束时上。正宗的俄罗斯甜食有:自制的大蛋糕、各种羹类、糖汁水果、冰淇淋和甜馅饼。在俄罗斯最普及的甜食是羹类。因此,在许多俄罗斯民间故事中都有一句“乳汁的河在果羹两岸中流着”以此来形容自由又富裕的生活。除此之外,面包、牛奶、奶酪和香肠、圆白菜、葱头、胡萝卜、甜菜以及黑面包、鱼子酱也都是俄罗斯人特别喜爱的食物。

而中国主、副食界线分明。以热食、熟食为主,这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一直就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在俄餐中,馅饼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重要节日、新年、洗礼、生日、命名日、婚礼以及葬礼,馅饼都是必不可少的。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多数薄煎饼在食用时配以蜂蜜、草莓甜酱等,还有的馅饼可配西红柿、黄瓜一起食用。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不同,所以每一个节日的食品也是有差异的。

俄罗斯人喝酒较为讲究酒杯,普通老百姓家里也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就喝多少,直到喝醉。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在哪儿都可以。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接下来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里做客,最后一杯酒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与俄罗斯人相比,中国人恰恰相反。在中国只有在特别正式的场合下才注重酒杯的使用。而中国人以“劝酒”作为一种对待客人的礼貌行为,中国人喝酒也是很注重地点的,通常喝酒只是在节日或是宴会时才喝。

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刀叉的摆放位置是:叉子在盘碟的左边,刀和羹匙在右边,酒杯在盘碟的前面。用餐者应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上,把儿朝右,服务员会把它们收走。如果下一道菜还要使用刀叉,盘子左右没有备用的刀叉,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此外饮食用具还有各种杯、盘、盅、碟,其餐具的种类,很是单一。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

在俄罗斯煮制格瓦斯非常普及,跟烤制面包一样。大多数的格瓦斯用黑麦、小麦和大麦的芽酿造。为了使它们发酵生芽,需要把麦粒浸泡,发芽、烘干、捣碎。用粮食酿造的格瓦斯品味和香味各有不同,有清凉提神的特点,还可以久放。

伏特加的直接词义是“Пресная

вода”,俄罗斯人以好酒出名,把儿童妇女也算在内,这里人均每天消费100克。伏特加于1428年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传入的,但当时执政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禁止饮用伏特加以保护本国的传统名酒--蜜酒生产者的利益。伊凡雷帝首次在莫斯科开设“皇家酒苑”,但不久之后,他下令除自己的禁卫军外都不准饮用伏特加。直到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后,伏特加才在民间传开。彼得大帝还把伏特加视为国库的主要的财源。

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的浅尝辄止式和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吸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即使是满满一大杯也要“一口闷”。伏特加在冰镇后口味更佳,就着咸鲜鱼或黑鱼子酱喝当然好,但贪杯者无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闻一下黑面包足矣。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俄罗斯的茶就是从中国传入的。从1638 年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到 19 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盛行,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算饮茶)。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俄罗斯人喝茶经常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可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称之为“黑茶”,似乎更合乎逻辑: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俄罗斯人喜喝甜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似乎也能品出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俄罗斯人与欧美居民一样,喜欢喝汤,大都长时间熬炖,不讲究鲜,讲究香,喜欢吃凉菜,愿吃糖、面包、酸奶,以奶油、肉类等高脂、高热量荤食为主体的饮食内容,但是,他们同时饮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均要喝茶,这对降低血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中国尽管以素为主,但脑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可能与少吃奶类制品、喝茶也不普遍有关。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我们也可以借鉴俄式的这种饮食方式。

中国饮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把菜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记载、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龙凤呈祥”、“鸿门宴”、“龙虎斗”……而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饮食大约只是一种必需的生理活动,却忽略了对于其中美的追求。中俄历史文化、环境和民族特性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而中俄饮食文化差异是相对的,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文化不断地互补与兼容,研究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两国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使两国人民享受不同的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与友谊。

参考文献

[1] 赵群红.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年

[2] 钱瑞娟.国外的饮食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3] 金良浚.俄罗斯.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俄青年文化交流 篇6

——团委青年安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两年来,集团公司团委在安委会和上级各安全部门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创青安工作新局面,推动安全生产上台阶”为目标,以“强化引导教育、强化生产现场服务和强化隐患举报和整改”为切入点,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建设实际,努力营造青年安全文化,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青安杯”竞赛活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做出了有效的贡献。在这里,我谈一下我们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作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和交流。

一、健全运行机制,以制度促安全。

首先,历年来我们已经形成健全的“青安杯”竞赛工作制度。在强化青年安全工作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年有方案、季有竞赛、重在活动”的工作制度,并且每年根据季节特点,坚持开展“青工春安杯”“青工暑安杯”等竞赛活动。活动内容具体划分为安全目标、基础工作、竞赛保证措施、安全宣传教育、青安岗建设、工作创新六个主要方面。同时,采取月检查、季考核、评比表彰的方式,促进“青安杯”竞赛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青年安全工作稳定、持续、可控、有效开展。

其次是将青安岗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行为。我们专门成立了青年安全工作指导委员会,对青安岗的责、权、利进行了明文规定。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均成立了以行政领导任青年安全工作组长,安全专业人员为技术指导,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具体实施的活动机构。同时,集团有限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每年划拨“青安杯”竞赛专用经费,为“青安杯”竞赛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再次是实施青年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制度。从XX年开始,我们已经实施青年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制度。在XX、XX两年,我们根据集团公司安全总体目标、各二级单位安全目标及其青工数,将安全指标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团组织,由二级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向集团公司团委进行风险抵押承包,年底酌情给予处罚和奖励。XX年后,从紧贴生产实际出发,改由二级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向本单位进行风险抵押承包,这样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适应各时期的安全重点不同的需要,不但增强了安全承包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增强了团干部的安全责任感。

二、强化引导教育,以宣传促安全。

1、安全生产重在宣传预防。一贯以来,集团公司团委坚持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强化青工的安全意识。除了每年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媒介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外,还创新地针对各时期的安全生产重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活动。如XX年组织了安全漫画巡回展,以历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为题材,征集漫画优秀作品,在集团公司生活区和各二级单位进行巡回展出。XX年我们举办了“向工伤事故告别仪式”,以“青工安全现身说法”形式,既让广大干部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强化安全意识,又让现场的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为受工伤者献出爱心,达到了安全共鸣、心灵共震的良好宣传教育效果。XX年我们又开展了“警训常鸣,安全常在”安全事故图片评比展以及即将开展全体青工岗位安全知识“滚动发射法”竞赛活动。在节假日,我们组织“青年安全使者”深入现场,向职工发放新年安全贺卡、倡议书、安全小红包。仅去年,就有28个二级单位的686&127;名青工深入现场,发放了3800多张倡议书、近6000份节日安全贺卡。同时我们还通过黑板报、安全标语、安全知识竞赛、青工安全座谈会、安全巡回演讲报告团以及安全文艺节目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增强了青工的安全意识。

2、广泛组织安全业务培训,提高青工的安全技能。每年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工学习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法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不定期分析各个时期的安全形势;同时坚持每年举办青安岗员业务技能知识培训班,提高广大青工的安全技能。各二级单位也相应地建立了青工安全培训基地,以各单位历年来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作为主要教材,对广大青工进行培训。两年来,我们以企业内部的安全法规、事故案例分析、青安岗员的责、权、利、消防基础知识和技能、人身现场急救常识等为主要内容,对全公司近800名青安岗员和300余人次青工进行了分批分期的培训和考试,有效提高了广大青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全面开展安全工作进社区活动,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我们把青安岗工作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渗透,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在活动中穿插安全知识、安全警示语等内容;组织青安岗员深入青工集体宿舍,提醒青工注意休息,消除疲劳,保持旺盛精力;在全体青工中积极开展“我为安全举报一项隐患,我为安全献一策”活动,发动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消灭各种不安全因素,争做“安全型青工”;两年来,组织了“安全幸福送万家”百名青年骑摩托车上路宣传活动和“争做安全青工”宣誓仪式,形成了“人人平安、家家幸福”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强化三项服务,以实干促安全。

1、组织抢修、维护防暑降温设备,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服务。两年来,暑季期间,26个主体生产单位团组织共组织900多名青年维修工人深入生产一线,维修风扇238&127;台、&127;空调156台,其它防暑降温设备部件506件,为生产现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组织防洪和优化现场突击,成立防洪抢险青年队和优化现场突击青年队,为生产稳定可控提供服务。两年来,我们共组织4000多人次青工开展防洪抢险和优化现场突击活动,为“安全有序、&127;文明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3、组织防暑降温义务服务队,为企业高产、稳产服务。每年暑季,各个生产单位的团组织都积极组织青安岗员,坚持义务运送清凉饮料到生产班组,一些单位的团组织还专门买来西瓜或煲凉茶、冬瓜汤、绿豆粥慰问一线职工,深受广大职工的好评。

四、严格两项考核,以管理促安全。

1、加强自查、巡查。各二级单位团组织,每周一次组织青安岗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生产岗位违章、违纪的现象当即指出纠正、及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对生产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指出并发出整改通知单,督促责任单位定期整改;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提合理化建议,积极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据统计:两年来,二级单位团组织深入生产现场检查280多次,

督促整改项目达160多项,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098条。

2、强化互检、互查。互检互查主要参照“青安杯”竞赛考评内容,采取分组交叉检查的形式进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成功的做法予以推广,对工作不足的地方予以批评指正。通过检查,既看到了成绩,又发现了问题,为下一步青安岗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经验。互检、互查活动形成了单位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正因为在思想上重视,在制度上健全,在方法上正确,在行动上落实,在内容上创新,集团公司青年安全工作历年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集团公司团委多年连续被评为省、厅局青安杯竞赛先进集体。

浅谈中俄文化习俗差异 篇7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 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都会摆设一场丰盛的宴席, 为客人接风洗尘。但是俄罗斯在宴席前, 会有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俄罗斯姑娘手捧一个盘子来到贵宾的面前, 盘子里面摆放着一块面包, 而铺垫在面包下面的是一块美丽的绣花巾, 在面包的旁边回放有一个小盐缸。根据习俗, 贵宾应该吻一下面包, 然后掰下一小块, 粘上盐食用, 并且表示谢意。习俗与面包密不可分, 这并不难理解, 俄罗斯人常常讲道:“粮食重于一切”可是为什么要用面包粘盐呢?在9-10世纪的罗斯公国, 盐是极为稀少的, 可以说是价比黄金。在正式的宴席上, 只有贵宾上摆放盐碟。客人若喝了没盐的汤或者餐桌上没有盐碟, 就会产生一种被冷漠的感觉。盐如此珍贵, 人们自然倍加珍惜。即便盐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最普通的调味品, 如果有人把盐白白的浪费, 就会受到人们的责骂。如果您在俄罗斯的朋友家做客时, 不小心撒了盐, 或者将盐罐子打翻, 主人的脸上必定会露出一丝不快的阴影。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可以捻起少许盐撒在头上, 取得原谅。

二、无酒不成席

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请朋友、过生日、办喜事、过节日的宴席都离不开酒。但是彼此间却有很多不同的习俗。俄罗斯人通常都要说祝酒词, 宴席上的祝酒词是很有意思, 第一杯为相聚, 第二杯祝愿健康, 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 对家庭的爱, 对妻子的爱, 总而言之, 为所有的爱。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赴朋友家的饭局, 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 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随后俄罗斯人要在每人的酒杯里倒一杯伏特加。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 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 俄罗斯人在饭局上喝酒从不像中国人那样互相劝酒, 都极为诚实, 一般不劝酒, 有多少量喝多少。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 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人的饭局不太讲究菜的质量和多少, 只要有酒喝就行。喝口酒, 吃口面包, 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是一桌绝佳的饭局。在俄罗斯的一些餐馆里, 通常也可以看到成群的人围着桌子干喝酒。

中国人的好客, 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 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 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 客人喝得越多, 主人就越高兴, 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 如果客人不喝酒, 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 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 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文敬”, 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 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 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 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 宾主都要起立, 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并将空酒杯口朝下, 说明自己已经喝完,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 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 为了使对方多饮酒, 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 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 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 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三、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中国有句古语,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意思是, 有朋友从远方来到, 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然而俄罗斯人却不这么认为, 在俄罗斯有这样几句谚语, “被邀请的是上客, 未被邀请的是一条狗”, “不请自到是大笨蛋”。而且在俄罗斯还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如果刀子掉在地上, 表示将有男客登门。如果勺子掉在地上, 将有女客登门。如果主人不希望今天有客人到来, 就会立刻捡起餐具, 并在桌子上敲几下。有时还会将餐具冲洗干净。这样晚上就不会有人打扰了。这说明俄罗斯人及其不喜欢不速之客。中国人恰恰相反, 如果门外有人敲门, 打开门看到的是你的友人, 中国人是非常高兴的, 这说明友人还没有忘记你。

俄罗斯人邀请朋友做客, 有时候是口头邀请, 有时候是打电话给友人, 但是他们不会让别人转达给友人, 他们认为这是不礼貌的。然而在中国, 我们彼此会让朋友之间彼此转告。

俄罗斯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邀请客人时, 他们一般不确定见面的时间, 一般说7点左右。客人不应当提前登门, 这样会使主人措手不及。

中国人确认为, 客人来的越早越好, 即使没到吃饭的时间, 大家聚在一起谈谈最近的工作,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大家在一起就是热闹, 有时候客人也会帮着主人张罗一些力所能及的。

四、喜爱和忌讳的话语

俄罗斯人喜欢谈论政治, 还喜欢谈论新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那样会比较显示出俄罗斯知识分子视野宽广, 修养比较高。俄罗斯人最喜欢谈论自己的子女和家庭的琐事, 他们会以自己的妻子儿女感到骄傲自豪, 有时也会因生活上得无奈苦笑。

俄罗斯人在谈话中绝对不会涉及女人的年龄, 即使在庆祝别人的生日时, 祝词中也不会提女人的年龄。俄罗斯人一般不夸耀自己的体格健壮, 也不喜欢别人夸他起色好, 精力旺, 因为他们害怕会适得其反。相反, 常常可以听到俄罗斯人抱怨自己健康不佳, 甚至病魔缠身, 他人便纷纷以同情的口吻出主意如何就医, 如何保养。中国人的谈论中, 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朋友到家庭, 从家庭到工作, 从工作到国家, 在从国家到政治, 乃至到整个世界的金融趋向, 似乎没有我们聊不到的话题。中国人是比较念旧的, 喜欢谈论以前美好的回忆, 回忆当时如何如何, 跟现在的生活所对比, 然后感叹当时是多么美好。

五、民以食为天

俄罗斯人的饮食以面包、肉、土豆、奶茶和部分的蔬菜为主。面包为白面包和黑面包, 俄罗斯人比较偏爱以燕麦面为主的黑面包。俄罗斯人无论是待客还是日常饮食, 俄罗斯的正餐有三道菜, 即汤和冷盘、热菜和甜品。汤的种类比较繁多, 有菜汤、红菜汤、鱼汤、清汤等等。俄罗斯人在喝汤的时候要配有黑面包, 而清汤中要下短面条, 鱼汤中要下米。冷盘有肉类的, 不同种类的香肠和奶酪;蔬菜有西红柿、酸黄瓜。热菜则是鱼、肉或肉饼, 加上洋葱和土豆一起吃。

在中国, 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了。由于中国人的民族比较繁多, 自然吃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主食以大米、白面为主, 面食可以做成馒头、包子、还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饺子。而菜类, 中国人多以炒菜为主, 无论是青菜或者是肉, 中国人都用油进行烹炒。中国人在家吃饭的时候也没有想俄罗斯人那么有讲究, 往往是家人做几个炒菜, 偶尔做一个汤, 配上米饭一起食用。

中国有非常繁多的小吃, 让人数不胜数。例如:北京的逗汁、焦圈、驴打滚、白水羊头、北京烤鸭;成都的冒菜、骨酥鱼;开封的套四宝、大京枣、烩面;上海的老虎爪、灌汤包;天津的包子、煎饼果子、面茶、茶汤等等。

一代一代人在交替, 许多传统被新的习俗所替代, 但是某些习俗仍然没有盖面, 仍然是必需的。笔者讲述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诸多习俗, 是想让大家了解俄罗斯的民俗, 了解俄罗斯人。中国和俄罗斯是相邻国家, 也是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俄罗斯和中国相互拟补彼此的缺点, 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

摘要: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各自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习俗。所谓习俗, 就是在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等总和, 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人的生活中, 都有许多彼此的传统、风俗。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文化习俗,差异

参考文献

[1]王英佳,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2002年4月第一版。

[2]马福珍, 俄罗斯国情与文化, 2008年10月第一版。

中俄文化差异之比较 篇8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比较;建筑风格;宗教意识;对外态度;民族性格

1.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有较明显的阳刚阴柔之分。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就存在着两大体系。其一为正规的官式建筑,主要包括直接为皇帝服务的皇宫殿庭。为封建宗法礼制服务的祭词性坛庙,以及京师及各地的官衙、府邸和防卫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均按中央政府工部颁布的法式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是规正,严谨,高大,常采用颜色亮艳的琉璃瓦屋顶。檐屋亦常二重甚至三重,以加强气势。斗拱及彩画装饰华丽庄重,较强地表现出雄伟壮丽的阳刚之美来。与之相对的另一类是分布在大江南北,边远村寨的各式民居,这些古代最大量的建筑,营造自由,不拘一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地溶化为一体,它们的平面布置灵活,结构上也随宜地采用当地的物产,因村致用,从而变幻出极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就说江南丘陵的农村住宅,三间四柱,白墙青瓦,依山傍水,与清风,白云,烟霞晨曦,幽林曲溪,自然地融化在一起,表现出一种亲切、秀丽而又含蓄的美,那些专门为观赏自然风景美而设置的,各名山胜水的风景建筑,以及再造山水美的小巧园林,亦以清丽,明秀,脱俗而有韵味取胜,是表现阴柔之美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自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於公共建筑。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於石造建筑上。

石造建筑,形式上则是典雅大方高阔端正,这样的主建筑结构搭配多个矗立上端的半圆形顶盖。

这种建筑形式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切以神为依归,塑造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让信徒心生崇敬之感。在那个多神信仰的时代,对於一般老百姓,的确有此神胜过一切的感受。

归纳下来,可以发现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几个特色:从木结构发展出来的技巧,如层次叠砌架构与大斜面帐幕式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2.宗教意識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3.对外态度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天朝大国”自居,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只是在近代由于饱受列强欺凌,开始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崇洋媚外”,偶尔“仇洋排外”。慈禧太后曾“宁赠友邦,不赐家奴”。前几年,我们对普通外国人处处“外宾优先”,给外资企业多种优惠。如今我们改章程了,给外商国民待遇,平等相待。

多数外国人来华后对中国的印象好转。他们喜欢中国浓厚的人情味,觉得中国社会容易融入,在中国有安全感,不少人愿意长期留居中国。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至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官员或警察欺负,简直是天方夜谭。

俄罗斯相反,他们具有很强的排外性。有些俄罗斯人歧视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对某些官员和警察来说,外国人,尤其是不懂俄语的中国人,简直是一棵小小的“摇钱树”,隔三差五查查证件,弄个三五百卢布买伏特加喝。近年来甚至孳生出光头党,对非斯拉夫民族打砸烧杀。

俄罗斯对外国人戒心重,虽然劳力紧缺,但很怕吸收外国劳动力,特别是中国劳动力。

4.民族性格

中国人天生乐观,万事求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把坏事变成好事”,容易“居危思安”,任何事都往好处去想。

俄罗斯人生来悲观,居安思危,万事往坏里想。

俄罗斯人有浓重的悲剧情结。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一个人的遭遇》也好,托翁的三大长篇也罢,都有很浓厚的悲剧色彩。《天鹅湖》原本是悲剧,被苏联领导下令改成喜剧结尾——光明战胜黑暗,但原创音乐的悲情是改不了的。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也好,瓦尔特菲尔的《女学生圆舞曲》也罢,维也纳和法兰西风格的圆舞曲全是大调,华丽欢快。而俄罗斯的古典圆舞曲风格独特,不论是50年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在满洲里的山冈上》、《黑龙江的波涛》和《秋天的梦》,还是旅俄德国人德列津作的《小白桦圆舞曲》,轻快中带着忧郁,无一例外,以“6”结尾,都是小调。而且,除了西伯利亚民歌以外,俄罗斯民歌也用小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凄婉。

5.总结

上一篇:我的家乡二年级单元作文下一篇:栏目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