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二教案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相遇二教案(共12篇)

相遇二教案 篇1

相遇问题二

例4 两港相距482千米,甲、乙两快艇分别从甲乙两港同时对开,行了2小时后,乙艇有事返回B港,接着又继续对开了3小时后两艇相遇。甲艇每小时行50千米,乙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析:甲艇行驶的路程:50×(2+2+3)=350千米,乙的速度:(482-350)÷3=44(千米/时)

练习6

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相距5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走了1小时后,小红有事返回出发地点后,接着又走了3小时与小明相遇,小明每小时走4千米,小红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析:小明的路程:4×(1+1+3)=20千米,小红的速度:(50-20)÷3=10(千米/时)

例5 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析:货车比客车多行走18×2=36千米,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36÷(48-42)=6时,相距距离=6×(48+42)=540千米

练习7

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甲比乙多行3×2=6千米,相遇时间=6÷(20-18)=3时,相距=3×(20+18)=54千米

例5:两兄弟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兄行的车每小时行55千米,弟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相遇二教案 篇2

中国书画历经几千年, 是崇高境界的象征, 是博大胸怀的体现, 更是一位艺术家为中国造型、为国家设计的完美表达。当今社会, 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那道“墙”已越来越模糊, 艺术越来越生活化, 而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正如文学家艾青1所说“生活是艺术所由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 思想与情感必须在他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艺术的魅力, 来源于丰富的生活, 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

我学习中国书画是从二十年前开始的。那时只有四岁, 并不是自己喜欢, 而是在父母的强迫之下开始的。六七岁就开始临摹“颜柳欧赵”, 2《张玄墓志》3《曹全碑》4临摹“花鸟鱼虫”等。书法与绘画伴随了我整个童年。随着年龄的增长, 慢慢地体会到了中国书画的益处, 也逐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二十年学习中国书画, 兴趣、坚持、勤奋、自信是一直伴随在我身边的秘密武器。中国书画这门艺术就本人来说主要就是喜欢, 从心灵深处的一种爱好, 艺术本身是个人的修养、情感、审美、生活经历、岁月痕迹及内心世界真实流露的表现。因此,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坚持是超越自己的精神支柱。学习中国书画要耐得住寂寞。出现烦、躁、浮、乱的情况要及时沉下心来。这样坚持下来才会拨云见日。记忆中, 写魏碑5忘记了吃饭, 连续写了十几个小时。然而最后带给我的是成功与收获。所以, 坚持是成功的核心。勤奋是超越别人的一对翅膀。你用的时间越多你就会飞得越快, 勤奋则是成功的根本。无论什么时候, 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自信心来自你对书画的爱和理解。所以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位学习中国书画的人都应该具备兴趣、坚持、勤奋、自信, 这样才可收获明日的光芒。

二、中国书画近二十年的发展

前些日子, 在北京之行中, 有意地参观了中国美术馆。这次参观, 我不仅仅看到了每件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大小, 更重要的是中国书画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人们对艺术观念的改变。二十年来国外艺术思潮的不断引入, 与国内传统观念的碰撞使中国书画界风起云涌, 它还预示着一个多元化艺术时代的形成和艺术全球化的体现。此外, 中国书画在近几年传播海外, 很多外国艺术家对中国书画颇为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方式, 既有产生的一定顺序性, 又有每一种传播方式都可以借助其它传播方式的优势改善和提高自身的传播效果。中国书画的传播的变化会逐渐引起人们欣赏和创作方式的变化。对书画艺术的发展来看, 它与西方艺术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了艺术的变化和发展。

三、从美学到教育学——中国书画与国学理念

“国学”一说, 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一般而言, 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主体。从表面上看, 国学与中国书画没有太大的联系, 但是一位真正的书画家, 他对于国学的认知是极其深刻的。

“国学”一说, 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一般说, 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以孔孟儒学为核心, 为主体。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所谓“读史可以明智, 知古可以鉴今, 学习国学思考国学, 更是对自己思想内涵, 人生境界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国学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个学习的人都为之感到幸福。儒家的仁爱、老子的辩证、庄子的想象力, 都给我们一种诗意的生活。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 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内圣则是一种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的要求, 已到达至仁至贤德境界。外王则是一种社会教化的要求, 以达到仁政, 王道的目标。更多的告诉当今的人要注意培养个人内心修养而来追寻外在功利。而往往我们则是迫切的最其外在而忽略了修养, 而导致素质修养的退化

四、浅谈中国书画教育的思考

在教学中国书画中, “术”与“道”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自信乃成功第一秘诀。在中国书画的教学中, 将“术”与“道”相结合, 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方式。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书画老师, 不仅仅是简单地教绘画, 教写字, 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艺术是美丽的, 是无止境的。但学习艺术的前提要懂得做人之道。人性的光辉, 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书画教育家, 要先学习中国五千年所传承的做人之道。修身、齐家、平天下, 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说并不是志向越高远就越好, 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 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 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将生活与艺术结合, 教育每一位爱好中国书画的学者应该本着心中远大的理想去深入生活, 从生活中提炼, 感动, 再创造。

摘要:中国书画历史悠久, 不但是艺术的一种表达, 更是教育做人的一种修炼。本文从作者与书画结缘谈起, 参照今天的中国书画教育有关著述, 对中国书画的发展做出了分析与思考, 并对中国书画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国书画,艺术,国学,传统文化

注释

11 .艾青:原名蒋海澄, 曾用笔名莪 (é) 加、克阿、林壁等, 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22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 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 笔画平直, 可作楷模, 故名。始于东汉.

33 .《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 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

44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 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 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 。

相遇美好·美好相遇 篇3

就是一个期待

一包行囊

到达同一

目的

车票是什么?

就是不紧不慢

不早不晚

刚好和你

相遇

车票是什么?

就是一条轨迹

一串脚印

不忘初心

归去

践行

这是我在来时的火车上写下的不是诗的诗篇。但每一个字,都是来自内心的呼唤。

2016年7月10日

刚结束了年会,就开始了萤火虫之夏——我还没有来得及切换频道,就已经是新电台的主播了。我本来打算只参加年会的,既使我看到了萤火虫之夏活动的日期,尽管我犹豫了一下,但我还是决定不参加的。就在我刚刚决定不参加的时候,鱼儿老师让我给硕果老师打电话,然后我被这遥远的呵护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尽管我拒绝了。但被人想着就是一种幸福!也不能说是幸福,我此刻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表达。跟硕果老师挂过电话之后,我就决定参加今年的萤火虫之夏。

今天下午从杨春大酒店的会场转到龙源学校,对此校我应该是难以忘记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昨天晚上就是在这个学校的这个会场,第一次站在新教育的讲台上叙述了我们小蚂蚁班的故事。五点钟我又接到老师的通知,在这里彩排。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被评为优秀种子教师,说实话,被不被评上优秀种子我对此并没有任何的概念。就在我领完奖坐在台下的那一刻,突然眼睛就朦胧了。一年来自己不断生活在纠结挣扎中,在脑子里不断地自己和自己打架。為什么呢?因为觉得有些事自己必须去做,而这些自己内心中必须要去做的事却在他者眼里你不能这样做。就在这必须做又不能做的矛盾中纠结前行!一直遭际到的那些人言说的那些话,一下子都涌进了脑子里,内心在此刻被理解、内心在此刻有了栖息的芳草地,曾经的一切也都从脑子里消逝。

晚上回到宾馆,童喜喜老师的话在耳畔盘旋。朋友圈全是这位天使的照片,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感,没有任何一个词能够形容童喜喜老师所带给每位参训者的力量。童喜喜,站在哪儿,哪儿就是力量。用薛总的话说,她拿上百万的稿费做这样的公益,还是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总觉得喜喜老师的名字是不是起错了?因为去年在山东五莲看她推广阅读行走了百余所学校,泪水止不住地流。今年在诸城龙源的会场里,我清晰地看到一位又一位老师用手指拭去眼角下的泪痕。每一滴淌下的泪水,任何仪器都无法测量出这泪滴里所包含的情感。这是这个商品经济时代最欠缺、最宝贵、人们最渴望的!

“桃子李子”老师记录下了此次研训营的铁律:“1.萤火虫义工没有特殊原因无故缺席的开除;2.种子教师有一次无故缺席黄牌警告,第二次开除;3.非种子教师和萤火虫义工无故缺席的将参会情况直接通报其工作单位。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培训会有这样的规定!但我相信,每个参与其中的种子教师和萤火虫们都能深深理解这样的规定,因为我们满怀激情而来,心怀教育梦想而来,爱之深,才会如此严格!兼具感性和理性的童喜喜让人感动!”

这样的纪律可能会让人觉得受不了,对我这样实心向学的人而言,这就是爱。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无论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还是“心为火种,生生不息”,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只有自己。能不能发出光、发出多大的光,我觉得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自己亮起来!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2016年7月11日

昨天晚上开幕式在意犹未尽中散场了,对今天这第一天的研训更加无比的期待。

黄全愈,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他的讲座内容,对我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让自己狭隘的视野拓的宽一些。黄博士讲座的形式我是比较喜欢的,在台上想站就站,说走就走,愿意坐在台阶上就坐在台阶上,还翘起了二郎腿。这种随性真实的存在,与素日所见到的讲座相去甚远。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教育、他的讲座不时提到自己的儿子矿矿,就如同民国时期的陈鹤琴一样,拿自家的孩子研究教育。产生思考的是,黄博士关于教学是以解决教学为目的还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的论述中,黄博士提出了句号和问号。当听到这的时候我就兴奋得不得了!所以,在最后提问环节我也忍不住站了起来,有了共鸣总是要多说一句的。因为我在2014年3、4月份实习期的时候,我就问过同在一起实习的同学:“如果用标点符号来形容教师的身份,你觉得教师应该是哪个标点符号?”可能是同伴没有听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回答了。我当时认为是教师应该是个问号,因为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把问号解决成句号就可以啦!没过多久我又发现了标点符号里面还有省略号,于是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粗浅的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经历由问号、句号,在此基础上再到问号,并寻求句号,就这样如此地反复,课堂结束时留下一串省略号留给学生。

对于黄博士的讲座,喜喜老师晚上让老师们以举手的方式进行打分。其实在上午结束的时候,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黄博士的讲座呢。我听着老师们的交流,回顾着黄博士的讲座,想起了他在讲座中展示的一张图片,是哈佛大学校园内的雕塑,一本书是打开的而另一本书是合上的。相信我们背后的交流争论,正是黄博士所期待的。

下午,喜欢蓝玫老师和西西老师分别做的家校合作与电影课程。我被蓝玫老师呈现的一个个小故事而感动!这是真实的教育、这是人的教育。我是一个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听过西西老师的电影分享后,我想说我以后要多看电影,多看经典的电影。两位老师分享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听够就结束了,还好有赠书,可以回去继续慢慢享受这幸福。

花儿老师的绘本课《小绿狼》,用“桃子李子”老师的话说:“这节课太完美了!这节课太享受了!”这样的绘本课堂值得我去慢慢地咀嚼、用心地去感悟、去体会。郭老师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指出绘本阅读的基本要点“角色自居、激发想象、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不能把故事读破。”并给出了绘本课的新版本“听读绘说”。

最刺激的是晚上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展示了对《小绿狼》的解读和设计。在众多的解读中,大家把眼睛都盯在了小绿狼和美丽的仙子身上,好像很多人都忽视了灰狼这一群体!难道灰狼不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吗?

非常喜欢我们小组长风景线老师的解读,她是从灰狼的角度进行设计的。当她上台发言时,我突然发现还应该让孩子们数数灰狼的数量以及小绿狼的数量。在大家共同的解读下,我意识到文本的解读就如同眼前摆了一个物品,我们不仅要正面看、侧面看、还要从俯看,从四面八方看,只有老师的深度解读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教材。

我们二年级组蝴蝶老师在展示的时候,喜喜老师打断了她,我当时过于激动就直接站起来帮蝴蝶老师说明了一下。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最近以来我在群里受到的熏陶吧!我特别胆怯站起来或者是上台,寻梦老师说“走上台就是成功”,我告诉自己勇敢站起来也是成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既使我是个白痴。喜喜老师又重新问大家小绿狼为什么变、怎么变的问题。喜喜老师说,“不是让你站在星空召唤孩子,而是要你和孩子一起慢慢攀登。”这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晚上,我和静听老师一起回来的路上,静听老师关于花儿的课提出了三个思考,其中有一个我没有想到:“在第二遍故事全部展示的时候,课件的制作,图片很小,文字太大太多,这样合适吗?”“哇!”听到这问题我叫了一声,这样的关注极其细腻,我可是从来没有想到。静听老师说这种培训收获特别大,我也觉得这样的培训很真实,毕竟这是对我们自己人的研训!无论是老师的授课还是台上的讲师或者是台下观众的互动一切都那么真诚、真实、真切的发生!

期待明天更多的精彩!

2016年7月12日

此时此刻00:14依旧还无法睡去,最后一张集体照结束了萤火蟲两天的活动。如果不参加明天上午的一个诗会,今晚就彻底结束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研训营,无论是2015年的第一次还是这一次,这种名额限制的、自己人参与的研修方式,就是如此得深入、真实。

第一次听管建刚老师的课堂和讲座,尤其是对作文而言,我只想说有一种作文叫管建刚。管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一场讲座下来,使我更加清晰他之前所讲的《陶校长的演讲》一课。管老师就语文的核心素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听和说并不仅仅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而是学科素养,学科素养不等于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人,读写才是语文的核心能力。”我没有像管老师这般的底气发出自己的声音、评判这样一个观点,我只能说这最起码能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还有就是管老师对读写结合的看法:“读写结合是对写作思维的培养。怎么写要交给作文课,而写作思维的培养就是语文课堂读书要做的事了,要读出作者是如何写作的。”并且管老师给出了各个年级段培养的主要能力:低段注重培养朗读能力和写字能力;中段是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高段则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关键期,再花十倍的努力也不见得能够弥补”这句话貌似骇人听闻,但道出关键期的关键。

管老师一上午的课堂和讲座,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不能去抓一片,而只抓一点,每学期训练一个点(着重点),并坚持下去,形成系统,一个一个的点就构成了线和面,学生的写作也就完整了。管老师那句“不管别人什么样的声音,我是在自己的路上”赢得了会场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晚上童喜喜说的两句话“不要自己表现聪明,要激发孩子的聪明。要把自己当成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这些话都说在了心坎里。

下午硕果老师讲《缔造一间完美教室》,老师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听着偷乐。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小蚂蚁教室就是一间正在生长的教室。耕种在一间教室中,接受教室里一切的真实,发现教室里的美好。比如,班徽的设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并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修改的。我的小蚂蚁班以“蚁虽小 毅无穷”为宗旨,通过每天下午放学,每人负责擦干净自己的“责任田”、举行系列性的铅笔字“蚁之笔”的比赛把美好的事物编织进生命里。

“黎志新”,看到这三个字,我的头一下子蒙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分享“班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做了好几场的主持人,就是我多年以前非常喜欢的一位班主任。当年读过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就收录了她的好几篇文章,而且我还做了读书笔记。巧合的是,前几天我还重翻了这本书,随意挑几篇看了看,其中就有黎老师的。就这样,在诸城相遇了。她给学生写的藏头诗,我特别喜欢,因为我有时候也会偶尔写一下。闭幕式后,忍不住和黎老师拍了个合照。

关于晨诵的研讨,使我更加明了晨诵的操作。去年五莲一行只是知道了晨诵的规范,晨诵具体的流程,而今年则感受到“叩问”的魅力,晨诵内容是需要与生命打通的!每一首晨诵的诗,都需要行与思的敲叩,不断地敲叩就有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敲叩才能不断地追寻人的生命和意义,不断地敲叩才能不断地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在所有研讨展示的老师中,最爱的就是齐齐老师对“画猫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叩问和打通,把负面的、消极的编织成为美好“画猫画虎亦画骨,知人知面更知心”。齐齐老师展示完毕,所有老师的掌声便说明了一切。

整理了一下笔记,凌晨躺在床上却依旧睡不着,精彩还在脑子里继续。于是忍不住用手机敲下一个个字符,为生命的关键日子留下点滴印记。

2016年7月13日

此刻,离诸城越来越远了,我在赶下午回老家的火车。

本来活动在昨天晚上十点多就已经闭幕了,本来学习应该在昨晚那张集体合影就应该离开了。正常情况下,我是会这样选择的。报到的时候我在年会的会场正在听报告,于是冲天老师便帮我签了名领了资料,竟然还帮我报了一个常山诗会和亲子活动!诗会我倒可以接受,可以跟着诗人们学习学习,也感受一下苏东坡在密州(今诸城)的日子,只是这个亲子活动我没有带孩子来,从哪里变出一个孩子?这挺困难的!

代老师主持的诗会,四五十分钟便能感受到他对苏轼的痴迷。代老师如何研究苏轼的呢?读他读过的书,喝他喝过的酒,品他品过的茶,走他走过的路,和他写过的诗,这便是一种态度。代老师对苏东坡的研究,他这种研究方法,使我想起了长江学者李政涛提出的阅读方法“专人阅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大片而是一条线。当然要从这条线不断地链接,比如读苏东坡,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他,需要看对他的评传。最终是点线面的结合,这种方式应该更加容易梳理和记忆,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代老师开讲三五分钟,我和小伙伴就互相说了句“这样的课,应该在百家讲坛中向更多的人呈现。”代老师讲罢,我对自己最想说的是:找到一个人,走进他心里,让他也住进自己心里。

在代老师的课堂意犹未尽中大家伙纷纷坐在了去常山的车上。下车时,很多人都各自拿了一瓶水,而我则提了一箱。不为什么,就是怕等上了山会有需要水的时候。牟校长一直劝我不要拿,我知道这是怕我提着重。我倒觉得这没什么,反正我空着手。牟校长让我把水放下:“每个人应该都会拿的,你没必要往山上拿。”我只是一个劲地说:“万一有人需要呢!”快到山顶的时候,牟校长实在忍不下去了,就把水拆开了分给每一位从旁边爬山的人。最后剩两瓶便被我拿着了。当我在安华塔下为一位妈妈和孩子拍照片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男孩的叫声:“哪里有水吗?我要喝水!”我便顺手把水递过去一瓶。孩子的爸爸解释道:“水,山下车里都有,忘了拿了!”于是我们又随便聊了几句,他们一家是河南的。

其实,无论有没有这个在山上需要水的孩子,我都认为提箱水上山是值得的。不过有一点做得极不好,因为我在下山的时候忘了把放在石阶旁的纸箱带下山。我正下山的时候,郭老师指着那装水的空箱子说:“这难道就是我们种子教师做的事情吗?”我转身爬上去接过纸箱:“我带上来的还是我带下去吧!”我确实把这上山时丢在阶边的箱子给忘了!沿着下山的路,我把空箱子又装满了空瓶子,扔进了山脚下的垃圾桶里。

回到宾馆快十二点了,收拾收拾东西该回去了。与牟校长和她的小伙伴吃过饭后,我便到了诸城汽车站,坐上了到青岛北的汽车。

随着列车开始缓缓的开动,这一次相遇美好的诸城活动,就都是回忆了。

嘴里含着一粒葡萄,心里想着牟校长。这甜甜的葡萄是今天上午临别时,牟校长专门送给我的。用我们班小蚂蚁周小娜的话来说“这是甜甜的爱”。

我不能停留在这甜甜的爱中,还有更多值得我去反复学习。列车越驶越快,车窗外的路灯近乎串成一条线。思绪也跟着列车一起加速,只是这车往前行而我的脑子却回到了来时的那夜。

翻开与牟校长的聊天记录,当我还在转车时,牟校长发来消息:“我有一位男老师也来学习,一人住一间,我给他说说,你跟他住吧,可以节约住宿费。”我平常跟牟校长没有交流,毕竟她是领导太忙了。这“陌生”的邀请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内心满满的感动。我到会务组报到的时候,会务组要求必须按照原定的分配名单入住,我就自己办理了入住手续。后来打听到有老师也没有按照会务组的安排入住,通过协调如愿地与自己的小伙伴住在了一起。牟校长又“鼓动”我去跟会务组商量,把杨春宾馆的房间退掉,到福泰华跟她的同事住一起。我一向比较听领导的话,就再次去协调,跟宾馆和会务组协商,最终我成功搬离了杨春宾馆。后来,她又逼着我吃晚饭,诗会结束还让我跟她一起吃了顿大餐,临走时又让我带上一个馒头……走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对牟校长说什么,只能不断地向她和她宜宾的小伙伴说谢谢!

说到吃饭,这几天跟冲天老师在一起最多了。她跟牟校長住一起,不管是早晨还是中午,我都是跟着冲天老师一起吃饭的。大家一起行动,非常节约。正常情况下,就算免会务费400多元,光住宿费每晚260元、每天吃饭100元的话,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可当我算了算自己的实际开销,也就200元多一点。这也是一种“相遇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惭愧。我是一个不能接受别人一丁点好的人,否则不知道会记多久,老想着报答。况且这还不是一丁点的呢!

遗憾的是,这次活动中我们二年级种子小组的展示活动取消。我内心特别自责。我们组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差不多提前半个月就把各项工作分配好了。这本是一场饕餮盛宴,却因为我拒绝上台而搁浅了!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群内所有的老师们。我太容易极度紧张了,我太害怕登台了,因为我的退缩,群内老师们之前的付出全部都泡汤了。组长日月冲天还熬了那么多个夜!后来老师们在群里闲聊说“只要上台就是成功”,我知道这话应该是讲给我听的。谢谢群里老师们对我的包容!不上台,因为我怕我做不好。我是一个既然要做就把事尽力做到最好的人,而且在没有做之前,我需要很长的时间考虑一下。如果通过努力我能做到,那么我就会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没有能够让所有人看到我们二年级组的精彩,这是我给小组造成的遗憾。在以后的成长路上,我会牢记“只要上台就是成功”这句话的,不断地挑战自己、发现自己。

短短几天培训结束了,从这里开始,我们相遇美好。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人相遇!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事相遇!现在又从这里离开,我相信,我们美好相遇,在以后的日子里……

相遇问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一次相遇问题例题教案 篇5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行程问题一般又分三种:

A、相遇问题;B、追及问题;C、过桥问题(列车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参与的人或者物是两个或以上(一般是两个),一般是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的较少。

一次相遇模型: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

解题关键(如果两人同时出发):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速度差=路程差÷行驶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

①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在D地相遇。

解题关键(如果两人同时出发):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解决相遇问题的两把核心钥匙:①求速度和;速度比=路程比; 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② 数形结合 方程的思想 整体的思想(宏观大的视角)

一次相遇

例1(求路程)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画图分析,两种方法)

练习: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两种方法)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两种方法)

②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例2(求速度)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

练习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相遇问题的变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例3(只知道速度差)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告诉速度差,想办法求路程差)

③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练习: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告诉了两个速度值,就相当于告诉了速度比)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又是告诉的速度差,想办法求what?)

例4 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告诉时间,想办法求某一个的速度,或速度之和、差,或者求一个的路程,或者路程差,只要求出其中某个量,就离结果近了一步)

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④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2,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5.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火车所行的路程之比为5:4,相遇后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快15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行,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的出发站,已知货车一共行了10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比是4:3,相遇以后甲车保持原速行驶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快20千米,结果两车同时到达A、B两地,如果乙车一共行了2.5小时。AB之间的路程多少千米?

练习2.甲、乙二人从一段路的两端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前甲、乙两人速度比是6:5,相遇后甲速度不变,乙每分钟比甲多行24米,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对方出发点,已知乙共行了11分钟,求这段路程长多少米?

练习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前甲乙速度比是4:3,相遇以后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比乙车每小时慢15千米,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

⑤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一次相遇)

出发点,已知乙车一共行了7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见招拆招,体验文本,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某一类型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根据文本主题,接招过招,自主设定情节,按训练要求写作。.通过相互合作,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教学重点:

能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展开想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读了《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你认为阿历克斯给这个故事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看看它是否对故事作了定位?

“当然,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给我父亲一次机会,是因为父亲首先 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

——机会来自执著和认真。(成功的前提)“后来,他抓住这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 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 一个人的成功,改变了整个家庭。(成功的意义)

二、整体感知

开头、主干、结尾不同比例的文章,表现出不同的节奏、风格。1 .那么,这篇文章的开头、主干、结尾又是怎样的? 头:第 1节(现在:我们)

主干:第 2— 9节(回忆:父亲)尾:第 10— 11节(现在:我们)

这样的设计,看上去的确很美——入题快,故事短小精悍,结尾点题,一目了然。2 .既然故事着重写父亲的故事,那么,去掉头尾行不行?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 “他抓住这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 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人的成功,改变了整个家庭。成功,影响深远。头和尾,同样重要。

三、细节感知

为了突出父亲的执着和认真,这个故事是怎样借“偶然相遇”在细节上进行进行包装的? 1 .看看如何从细节包装父亲这个形象? 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是哪些因素让父亲因为一次偶遇而成功?用几个词概括。3 .阿历克斯说,父亲的成功来自执著和认真。纵观父亲的故事,你认为父亲之所以成功,还有哪些原因?为什么? 总结 : 阿历克斯告诉我们,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出笼的过程,包含了定位、设计和包装。这三样做好了,才有可能推销成功(发表,作者获得普利策奖)。

定位:成功来自执著和认真。(主题)

设计:现实——回忆——现实(结构)包装:语言 动作 肖像(细节)

阿历克斯还告诉我们,成功,有时就是一个个的“偶然”累积而成。

四、文本实践

《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相遇二教案 篇8

一、相遇

指两物体分别从相距x的两地运动到同一位置,它的特点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的矢量和等于x,分析时要注意:

⑴、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

⑵、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

⑶、由两者的时间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位移的矢量方程。

【例1】1999年5月11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一个从15层高楼窗口落下的孩子的事迹。设每层楼高是2.8m,这位青年所在的地方离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m,这位青年以6m/s的速度匀速冲到楼窗口下方,请你估算出他要接住小孩至多允许他有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指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g取10m/s2)【答案】0.8s

【针对练习1】一人站在离公路h=50m远处,如图所示,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到A点与在B点的人相距d=200m时,人以v2=3m/s的平均速度奔跑,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恰与汽车相遇,则此人应该朝哪个方向跑?

【答案】此人要朝与AB连线夹角=arcsin(5/6)的方向跑

二、追及

指两物体同向运动而达到同一位置。找出两者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同时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时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

(1)类型一:一定能追上类

特点:

①追击者的速度最终能超过被追击者的速度。

②追上之前有最大距离发生在两者速度相等时。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使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前方相距18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何时相距最远?最远间距是多少?何时相遇?相遇时汽车速度是多大?

【方法提炼】解决这类追击问题的思路:

①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运动示意图

②由运动示意图中找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③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加以验证

【针对练习2】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货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将警车发动起来,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求:①发现后经多长时间能追上违章货车?②追上前,两车最大间距是多少?

(2)、类型二:不一定能追上类 特点:

①被追击者的速度最终能超过追击者的速度。

②两者速度相等时如果还没有追上,则追不上,且有最小距离。

【例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使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后方相距20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两车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针对练习3】例3中若汽车在自行车前方4m的地方,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能,两车经多长时间相遇?

【答案】能追上。

设经过t追上;则有x汽+x0=x自;

3t2/2+4=6t

相遇二教案 篇9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案

相遇,然后瞬间心动 篇10

自从在论坛看过你的征婚贴,我就觉得我和你会有故事。那是很纯粹的直觉,我也不知这直觉是从哪来的。然后我就收到了你的版聚邀请贴。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版聚,想象着去见一帮陌生人,就心存不安。我准时到了那家饭店的包间,见到了那些网上熟悉的ID,陌生的面孔。你坐在我对面,看起来是个沉默的男子。因为就我一个是初次参加,整个席间我基本上是听你们讲话,互唤着ID,随意地聊天,很舒畅。离别的时候甚至没有交换手机号,但是在聚会前我怕找不到你们就要了你的号码。那次见面后我就经常对着那个号码发呆。

从来我都是相信一见钟情的,虽然那样的爱情让人觉得很是脆弱,但我是个固执的女子。我不敢给你发短信,因为我无从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于是我就在论坛默默地关注你的文字,希望那些回贴能让你看出些蛛丝马迹。

那晚我收到你的短信。你感冒了,要我多穿些衣服。看到短信,我激动不已。觉着是某种暗示,就毫无顾及地给你发短信。直至我们再次见面。那次就四个人。你坐在我斜对面。你说,一看到热气腾腾的火锅,心里面就有幸福的感觉。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大多时候我依然是沉默,只静静地倾听。中间来了一个拉二胡的男子,你点了首《二泉映月》。很忧怨的曲子,一曲完。你给我们讲关于《二泉映月》的故事。那个冬夜,那个小女孩,及那首《二泉映月》,你说从未听过一个人能把这首曲拉得如此忧怨。讲得很动容,我看到你的眼睛红红的。也许就是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对你的喜欢。

那晚回来,你去送了另一个女子回家。我是那么敏感,回家的路上一直郁郁不欢,而心里面已经肯定了,自己是喜欢你的。后来的日子我就揣着这份喜欢,看你的贴、与你聊天、发短信、给你看我发在报刊的文字。你对我很好,却又保持着距离。我想对你再多些了解,又觉得这瞬间的心动,放在心里面是如此强烈。请原谅我是个藏不住心事的人,我只是无法敌过内心的情不自禁。你说让时间给我们答案,那么我就静静地等待,等待这瞬间的心动成为永远……

阿弥乱弹琴

不曾相信

一见钟情

让这瞬间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篇11

新授/练习/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第1题

教师组织学生游戏,游戏当中教师提出要求,如小东的前面是谁,小云在小华的哪里。组织学生看教材第11页,由学生自己要求说一说。

2、第2题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同学后面的学生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3、第3题

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4、第4题

(1)教师出示第四幅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说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中贴。

(3)教师要培养学生整理房间的习惯。

5、师生共同完成5、6题

(1)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全班交流。

(2)培养学生勇于说话,语言组织能力。

6、小结

清朝文化(二)初中二年级教案 篇12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 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 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 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 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 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 历史 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 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 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 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 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 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 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上一篇:义务献血活动总结下一篇:自我介绍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