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通用8篇)

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 篇1

如何设计好教学预案呢?本人认为,一份好的教学预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旨明确的课题即教学内容,二是简明扼要的学情分析,三是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四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五是教学资源准备,六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七是条理清晰的教学过程,八是适度的作业设计,九是接近完美的板书设计,十是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应写明教材版本、册数、页数、主要内容、练习内容以及拟定的课题。

二、学情分析:主要包括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设想以及预设达成的目标等内容。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预案中学情分析我是这样写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的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百分数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分数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从而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深刻领会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到百分数为何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适当改进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贴近实际的、生动的百分数材料,力求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过程,力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标准》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二是会用数学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三是体会数学的价值;四是能创新发展。新课程标准又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始终考虑到这三大方面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是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点老师们都能写好。

过程与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结论,自从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是数学过程的教学”,对数学教学做出了“教结果,更要教过程”的过程热潮,课标顺应历史潮流和数学学习规律,将“过程”与“方法”连接起来,作为三大目标之一。目标中一般用“经历……的过程”来表述,如“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等。方法是能力的核心体现,一个学生有没有数学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有没有方法;一个学生的能力强不强,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的方法的优劣。因此要把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数学方法作为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点往往会被老师们忽视或者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自信心以及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等都可以归属到这一目标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通常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有时和教学重点一致,有时不一样,而且不是每节课都有教学难点。由于教学难点一般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比较大的内容,因此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确定。

五、教学资源准备:一般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的一般有小黑板、口算卡片、文献资料、挂图、模型、实验仪器、投影片、课件等,学生的一般有围绕学习内容收集的信息、动手操作的工具、材料等等。

六、教学方法: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选择教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即:(1)多样性和综合性;(2)灵活性和调控性;(3)积极性和整体性。选择教法应考虑(1)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起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如何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3)如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经过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4)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辨异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难点,解决疑点;(5)如何通盘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事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七、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也不尽相同。新授课一般有导入、自主建构、练习巩固、总结评价、解决问题等环节组成。下面就教学过程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教材:

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景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二)、关于导入: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①要针对教学内容。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低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高年级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等。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 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基本形式与方法有。

(1)、温故导课;(2)、解题导课;(3)、激情导课;(4)设疑导课;(5)故事导课;

(6)、创境导课;(7)、演练导课;

(8)幽默导课;等等。

(三)、关于问题设计:

1、提问设计要突出“六性”

(1)具体性;(2)明确性;(3)和谐性;(4)适度性(5)启发性;(6)趣味性。

2、提问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

(1)所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没有思考性。“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口头禅的设问要克服掉。

(2)前面知识学生已经很熟悉,所要问的结论已经很明朗,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出来的问题。(3)提问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提问的问题太大,大部分学生无法回答。

(四)关于语言

课堂语言有两种:第一语言,由语言和声音构成(听觉语言);备课时就要构思好教学语言,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意识地克服口头禅,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第二语言,流动着的行体动作(视觉语言)。体态语言有组织教学、谐和关系、突出重点、强化感情、加强直观、美化朗读、激发兴趣等作用。(五)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的构成。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组成,既要注意小组成员能力的搭配,又要注意使组员愉悦地接受这一小集体,并积极参与其中。

2、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员、维持活动者及报告结论者。每个组员分工合作,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组员在小组中的身份就注意调整、变换,让每个组员从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3、讨论时间的调控。小组讨论必须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否则,讨论就会流于形式,教师就根据讨论的需要,作好安排,让每一分钟都不浪费。

4、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位置。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首先是巡视、倾听,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到需要帮扶的小组中去,以便在随后的小组汇报中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

5、对“学困生“的帮扶。有时,小组的讨论和学习可以仅仅为了帮助学困生,比如:一个新的知识学习后,学困生往往还是不能正确的理解或运用,这时,小组中的一部分成员可以再次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学困生听,或促使学困生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集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

6、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衡量,既要注意对学习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同时,应培养起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比如:小组讨论评比表等,从而激励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7、开展讨论的时机:

(1)、在学生疑惑时讨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比例的知识时,有一个学生问:“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吗?”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认识。

(2)、在概念模糊时讨论。比如:“质数、互质数的概念”,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时出示几组数(8和9,5和7、7和9)让学生讨论、分辩几组数各自的特征以及几组数是不是互质关系,由此建立起质数、互质数的概念,使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归纳能力都得到了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促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建立。

(3)、在揭示特征或规律时讨论。比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首先出示了一道题目:把8、5、15、30……分成两组,使两组数分别能被2、5整除。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在讨论中研究、概括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完成填空题:()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这样的分组讨论教学,不但使学生通过观察、议论、看书、抽象、归纳出了特征。也就是自主探究找出了规律。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在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书上介绍的方法,再分组讨论交流,加深认识。

(4)、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组织讨论。开放性题目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采用讨论形式,对不同的解题方法交流并及时反馈,可拓展思路,比如:根据下面的条件补充问题:“六

(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学生通过讨论,补充出了近十个目前大多学生都能立即解决或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一节课讨论的次数不能过多。

(六)关于总结:

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学法之中。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八、作业设计:

作业的数量要适度,确保中等以上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选编一些题目代替课本上的习题。只要能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即可,象六年级课本上的习题比较多,不一定每题都做。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板书存在的价值就在辅助性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直观性原则,精心构思,高度概括教学内容,揭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还具有规范书写的示范功能。板书设计的要求是:重点突出,目的明确;逻辑严谨,展示思路;要言不烦,以少总多;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形式多样,变化有趣;书写规范,美观醒目;出示适时,大小适度。板书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内容分,有纲要式、情节式、形象式……按形式分,有并列式、从属式、演绎式、归纳式、对比式、对称式、照应式……按出现的方式分,有投影式和书写式,单色式和多色式,渐成式和一次式……

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要以课堂教学为本,内容要真实,文风要朴实,一般可以写以下几个方面: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

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温和、善良……)

狼呢?(凶狠、凶恶、蛮不讲理……)

师: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

生:左边一个“反犬旁”,右边一个“良”字。与“狠”作比较,帮助识记:“反犬旁”大多表动物,凶狠的“狠“加上点就是狼,而狼就是一种凶狠的动物。(生书空,师板书)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 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板书:

故意找碴儿)

2、师: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

“找碴儿”是什么意思?(找理由,找借口,挑毛病、没事找事……)

3、师: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

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学生读、划)

4、交流。(逐个出示三次碴儿)

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

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2、师诱导,让学生为羊辩一辩:哎,对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对呀!怎么说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呢?

生:不对,小羊是在喝水,又不是在玩水,怎么会弄脏狼喝的水呢? 生:这河里的水又不是狼家的。……

3、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一读小羊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小溪。(板画)谁能来把狼和羊的位置指给大家看?(生上台贴图)师生交流后小结: 一般来说,河流的高处叫做上游,低处叫做下游,水是从上游流向下游的,也就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的,是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的,也就是说水是不会倒流的。小羊是不可能弄脏狼喝的水的。

(2)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羊说的这句话呢? 出示“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师:指名读,小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据生答出示“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小羊为什么不这样说(手指下句),而这样说呢?(手指上句)

你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感觉到什么没有? 生悟:(小羊害怕,委屈,胆小……,狼是在冤枉它)师:对呀,我们再来把小羊的委屈读出来。(指名读)

(3)师:小羊说的这句话,谁能用上“因为

,所以

。”来说说看。

(4)小结:这样看来,小羊确实不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而狼却偏偏这么说,这就是在——故意找碴儿(5)分角色朗读。

谁来读狼的话?小羊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带上动作、表情把狼和小羊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6)分角色表演。请一男一女带头饰表演;其他孩子当评委。

过渡:狼第一次故意找的碴儿,有没有成功?(被小羊反驳了)但是狼有没有放弃,(没有,继续找碴儿),那狼第二次又是怎样找碴儿的呢?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

四、学习四、五小节(第二次找碴儿)

1、自学要求:

轻轻地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羊不可能在背后骂狼,因为它去年还没出生……

3、讨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适时引导)

(1)卡片出示:背地里

“背地里”是什么意思?(背后、狼不在面前时讲它的坏话)。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在背地里骂人。(德育教育)

(2)理解“气冲冲”

狼发怒了,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了(指名读)评一评,要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嘴上,还要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脸上。来,带着你们的表情,再读!

(3)小羊在这里为什么是“喊”而不是温和地说呢? 从“喊”字你能体会到小

羊当时怎样的心情呢?(着急、害怕、被冤枉、委屈)师:我们试着读读!多种形式读。(一二组——三四组分角色读)

4、小结:你看,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所以是不可能在背地里骂狼的,可狼却硬要这么说,显然,这又是狼在——故意找碴儿

五、学第六小节(第三次找碴儿)

1、师:狼故意找的两次碴儿都被小羊反驳了,你猜猜狼接下来会怎么做? 生:更加凶狠,生:恨不得把小羊一口吞下去……

师:于是,狼不想再—— 生:争辩了

2、(出示:争辩)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

师:对呀,狼刚才两次所讲的都是在——故意找碴儿,它的目的就是想——吃掉小羊,但是一次次都被小羊反驳掉了。如果狼再争辩下去,那第三次、第四次都会被小羊反驳回去,所以它不想再——争辩了。

3、(出示第六段)

师:于是狼大声嚷道—— 生读(狼第三次找碴儿的句子。)

引导:狼说去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真是蛮不讲理,狼为了吃小羊而在——故意找碴儿。(指名读,男生读、齐声读)

评:狼现出本来面目了,开始动手了…… 师:说着,就往小羊身上—— 生:扑去……

4、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狼向羊扑去……”省略号什么意思?(故事还没有结束)

那么故事的结果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自由交流,简单编编故事结果)

六、总结并揭示寓意。

1、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看,狼故意找了这三次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目的就是为了想吃掉小羊,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凶狠、凶恶、可恶……)

2、师导并揭示寓意:那么对待向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应该怎么做呢?

(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像有的小朋友所讲的小羊一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它们……)

3、读一读: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4、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有声有色地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七、作业。

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 篇2

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教学任务、对象、目标、策略、过程、评价六个要素。六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构成教学设计的总框架。

由此不难看出, 体育教学设计比体育教案多出了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思想理念等栏目, 所以, 体育教学设计涵盖体育教案, 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学设计理念的文字表达。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时, 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体育教材, 还要根据教学环境 (本地情况、学校条件等) 、教师水平以及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主要有以下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教案撰写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的最主要表现是主动性, 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积极主动地在探索、设计、操作中发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 体育教学设计要善于不断地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迫切需要感, 进而产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欲望, 从而诱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展示和张扬,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全体发展原则

全体发展原则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收益”。

在体育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时, 教师无论从教材选择、方法使用、组织形式上都要照顾到全体学生, 要在考虑多数学生学情实施教学的同时, 兼顾到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 为尖子生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要考虑到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 为他们适当降低目标和要求, 使他们也能获得超越自我的快乐感和成功感。所以, 全体发展原则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这样才更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适合个体特点的学习效果。

三、快乐体育原则

快乐体育原则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时, 教师所选择的教材、教法、学法和组织形式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练习中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并借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决定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注意方向,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取向, 从而成为学生决定体育学习的原动力。体育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实际, 从学生学情出发, 精选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 精心设置能达成快乐体育目标的教学情境。

四、健康第一原则

健康第一原则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第一的观点包含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而且要做到健康第一就必须讲究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德育性。

所谓实效性就是体育教学的最终实施必须从实际出发, 要考虑教学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是否适应?实际操作是否可行?不可行该如何应变?并能通过综合评价反馈进行修正。富有实效性的体育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基础、年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 使学生能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成。因为脱离学生学情、学校设施的体育教学必然导致体育教学效果的低下。

所谓德育性就是体育教学必须考虑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居首要地位。我的理解是所谓德育即是“道德教育”, 而道德教育的主旨在于人道、品行、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这些教育内容, 才会真正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人道思想的、品行端正的、富有正义的、热爱自然的、热爱社会的和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自然人。

其实, 在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教案撰写时, 需要考虑的原则还有很多, 如:系统科学原则、教师主导原则、评价反馈原则等等, 但是这些原则或多或少地隐含在上述原则中或者这些原则相比显得次要, 所以本文不予论述。

金银器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 篇3

1、看颜色

黄金饰品的成色(含金量)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同,黄金以赤黄色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黄色的成色在80%左右,青黄色的在70%左右,黄白略带灰色的在50%左右,俗话说:七青八黄九五赤,黄白带灰对半金,而古代金器的成色一般在60%~95%左右,除早期的金饰品含量较高外,其余均在80%左右,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硬度,便于錾刻、加工。

2、试金石

用雨花石或硅质岩石,放在鹅血或鹅汤里煮一下,则成了黑色试金石,把金在上面一划,在划痕上用酸点试,无反应系黄金,有气体或划痕消失则是其它金属,然后平看色、斜看光、细听声,即可识别出成色。如金中含银多,在试金石上呈青色,性软;含铜多则硬,在试金石上一划则发声,如有标准金牌,与划痕一比立见分明,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及金店都使用试金石法,这种方法即简便又准确,误差仅千分之五,与现代X莹光分析法的结果不相上下。

3、硝酸法

是根据黄金耐腐蚀的特性,利用化学试剂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一般以硝酸作为试剂。具体方法是:用玻璃棒沾上少许的硝酸,然后轻轻地涂抹到器物上,如果是黄金,就面无改色,安然无恙。这种点硝酸法常常与试金石法结合使用,将硝酸滴在试金石的金痕上,然后观察金痕的变化,据此能清楚地辨别黄金的真伪与成色的高低。如是纯金制品,无气泡,不冒烟。如是混金,就根据其反应大小及颜色变化对含金量做一个大致判断,需要较多的实践经验。我国古代的金店大多使用过这种方法,现美国大部分银行和金店都使用试金石,并配备了一套已知含金量的标准对牌作参照。以上所述的火烧和酸滴的方法,是鉴别金银器的最有效的方法,准确度很高,但同时对金银器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4、试硬度

纯金的硬度为摩氏2.8,银的硬度为摩氏2.7,同样用手“扳”也是个重要的方法,我们都知道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1克黄金可以拉成直径0.00434毫米、长3500米的金丝;可锤炼成厚度仅为0.23纳米的金箔。黄金纯度越高,质地就越软,因此,黄金制品一般易变不易断,假的就易断不易变,如果用牙咬,就会在金面上留下印痕。用一根普通的大头针,也可轻易地划出凹痕,一件金质器物,拿在手中,如果在薄弱处或细小处,用手指轻轻扳动,就能觉察到柔软的质感。而铜只留下划痕,无凹痕。

如果黄金中加入了其它杂质,那就没有这种性质了。比如加入了铝或铁、银之类的,不是变得硬脆易断,就是成色有大的改变。

5、火烧试验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纯金放入火中烧红,取出来后颜色不变。根据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的属性,可进行烧试。如果取出来之后颜色有改变,那肯定有杂质。

6、掂重量、听声音

掂重量试轻重:黄金的比重为每立方厘米19.3克,远大于银、铜、锌、铅、镍等金属。如体积相同,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铜重1.2倍。据检验测定,一块约火柴盒见方的黄金,重量就有1斤多。故民间有“寸金寸金,一寸见方,即为一斤”的说法。拿到一块黄金,先用手掂试一下,看其体积的大小是否与重量相符。如发现体积大而重量轻时,就应怀疑是伪造的。

听音韵与看强力:根据高色黄金无声无韵无弹力的特点,向硬处抛掷,发出噗嗒嗒的声音,无弹力;混金有声有韵有弹力,声音越尖、弹力越大、成色就越低,甚至有可能是假金。

调节阀内部件选择材料的主要依据 篇4

一、调节阀零件选材的步骤。

1、分析零件工作环境,提出关键的性能要求。

2、确定零件应具有的主要性能指标: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指标。

3、初步选定材料牌号,并确定相应的热处理和其他强化方法。

4、加工性能审定,弄清楚材料的热加工性能(可锻性、铸造性能和可焊性)和冷加工性能,并确定相应工艺结构和零件外形。

5、经济合理性审定,包括材料费用、加工费用和使用寿命。

6、通过比较,通盘考虑,最后选定材料牌号。

二、调节阀内部件选择材料的主要依据

气动单座调节阀内件的工作条件十分苛刻,这些零件的表面绝对不能有损坏,不能有压痕、沉渣、氧化和塑变,否则,调节阀将无法实现调节功能。

选择调节阀阀内件材料主要依据是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温性。

三、特别高温条件下,阀内件选择材料

温度特别高的条件下,可选用陶瓷材料,其中碳化硅(SiC)强度高,硬度高,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均优,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耐磨、耐蚀、抗蠕变性能好。适用最高温度为空气中1400-1500℃,不活泼气氛中2300℃.氮化硅(Si3N4)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自润滑性,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抗热振性和耐热疲劳性能均优良。除氢氟酸外可耐各种无机酸(甚至包括沸腾的盐酸、硝酸、硫酸、磷酸、王水)。四、一般场合调节阀阀体类零件应选用什么材质

根据调节阀阀体类零件的受力和结构特点,一般适于用铸造成型,铸铁“耐压不耐拉”属于脆性材料,且热强度不高,因而铸铁阀体只能用于低压(PN≤16KPa)和常温(-20-+250℃)以及非腐蚀场合。

五、哪些工作条件下不能选用铸铁

1、介质为水蒸气或含水分大的湿气中

2、在易燃易爆的流体中

3、在环境低于-10℃的场合

4、阀内流体在伴热蒸气中断时会产生冻结的场合5、要求焊接连接管道的场合

六、为什么调节阀阀体采用铸钢件比较多

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 篇5

及相关法律依据

在诉讼与信访分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厘清信访与其它法定途径之间的受理范围,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包括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途径”进行合理分流、依法处理。按照国阅„2014‟102号《会议纪要》要求,现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如下基本框架:

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是指在诉讼与信访分离的基础上,对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能够通过信访渠道以外的法定途径解决的,导入这些途径依法按程序处理;不能通过这些途径解决、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作为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处理。判断是否“法定途径”,应符合三个标准:一是由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做出明确规定;二是一般应具备明确的主体、时限和操作程序等要素;三是经过该途径处理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信访人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按照信访目的可分为申诉求决类、揭发控告类、意见建议类、信息公开类四类。依照“法定途径”的界定标准,对申诉求决类、揭发控告类、信息公开类三类问题的处理有较明确的法定途径,对意见建议类问题无信访渠道以外的明确的法定途径。具体如下:

一、处理申诉求决类问题的法定途径

申诉求决类问题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法律法规或组织章程规定,向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申诉,要求重新做出处理或解决矛盾纠纷。处理这类事项的法定途径主要有:

(一)仲裁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

主要法律依据:《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水路旅客运输规则》等。

例如:①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或者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引导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②反映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或者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等,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引导其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③反映承运人、港口经营人以及旅客在人员运送、行李运输中发生的纠纷,依据《水路旅客运输规则》,引导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二)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纠正原具体行

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

例如:①反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或者注销手续等问题,依据《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引导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②反映因运送渣土不作覆盖,造成遗撒,或者临街工地不设置护栏而被城管部门处罚的问题,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引导其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三)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主要法律依据:《专利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

例如:①反映专利使用费纠纷问题,依据《专利法》,引导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裁决。

②反映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有异议,依据《土地管理法》,引导其向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申请裁决。

③反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依据《土地管理法》,引导其向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裁决。

④反映矿产企业之间矿区范围的争议,依据《矿山资源法》,引导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裁决。

(四)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登记等方式决定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

主要法律依据:《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房屋登记办法》等。

例如:①反映身体残疾,要求享受相关待遇的问题,依据《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其向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评残申请。

②反映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责任不明确,而无法获得赔偿的问题,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引导其向当地公安部门申请确定当事人责任。

③反映养子女因收养关系不确定,而无法上户口、上学的问题,依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引导其向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④对他人持有的房产证登记内容有争议,依据《房屋登记办法》,引导其向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办理异议登记。

(五)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许可法》、《渔业法实施细则》、《民办

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

例如:①反映渔民被禁止入海捕鱼的问题,依据《渔业法实施细则》,引导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捕捞许可证。

②反映筹办民办学校的问题,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引导其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办学许可证。

(六)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给予赔偿。

主要法律依据:《国家赔偿法》、《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等。

例如:①反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要求赔偿的问题,依据《国家赔偿法》,引导其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

②反映监狱部门工作人员体罚、虐待服刑人员,要求赔偿的问题,依据《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引导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③反映行政编制的城管人员在执法中将商贩打伤,公安人员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法院枉法裁判导致无罪人员冤狱多年等,可通过国家赔偿解决。

(七)行政补偿

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

主要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动物防疫法》、《蓄泄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

例如:①反映承包地被征收,要求给予补偿的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引导其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②反映养殖的家禽在禽流感防治中被强制扑杀,要求给予补偿的问题,依据《动物防疫法》,引导其向畜牧兽医部门提出申请。

(八)行政给付

行政给付,是指在公民处于失业、贫困、年老或者疾病等特殊状况之时,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政策的规定,赋予公民一定物质帮助权益。

主要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军队抚恤优待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等。

例如:①城市居民信访反映生活困难的问题,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引导其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低保申请。

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村民信访反映生活困难的问题,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引导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供养申请。

③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信访反映生活困难的问题,依据《军队抚恤优待条例》,引导其向民政部门提出抚恤申请。

④反映地震灾害后,重建住房困难的问题,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引导其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提出把救助申请。

(九)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强制法》、《人民警察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海关法》等。

例如:①反映精神病人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依据《人民警察法》,引导其向公安机关提出采取措施的要求。

②要求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采取必要治疗和控制措施的问题,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引导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十)特定类型的申诉

广义上的“申诉”是指《宪法》第41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其没有统一的处理程序,故无法作为统一的一种法定途径。但某些特定类型的申诉途径,符合前文提出的三个界定标准,可作为法定途径。

1.具有行政复议性质的申诉途径。比如,《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或者第三十条的规定给予的拘留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五日内作出裁决;对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裁决通知之日起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出境入境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理范围之外设立的独特申诉途径。比如,《海关办理申诉案件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海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不服海关行政复议决定但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海关提出申诉。

3.内部申诉,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成员对所受处分或处理不服时,向原机关(组织)或上级机关

(组织)提出自己的意见。

主要法律依据:《公务员法》、《教师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化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交通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等。

例如:①公务员信访反映不服开除决定的问题,依据《公务员法》,引导其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机关提出申诉。

②教师信访反映无故被调离教学岗位、不服职称评定等问题,依据《教师法》,引导其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③大学生信访反映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等问题,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引导其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④某文化单位信访反映对审计结论不服的问题,依据《文化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引导其向上级审计机构提出申诉。

⑤交通企业女职工信访反映企业安排她们从事超强度劳动的问题,依据《交通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引导其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十一)复查(复核、复审、复检)

复查(复核、复审、复检),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作出的检查、评估、鉴定、认定等结果结论有异议,向作出结果结论的机关(组织)或上级机关(组织)请求重新审查、撤销或改变原结果结论。

主要法律依据:《专利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安全生

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公证程序规则》、《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等。

例如:①反映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依据《专利法》,引导其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②反映蔬菜检测结果弄虚作假的问题,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引导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③反映被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责令停产的问题,依据《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引导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申请复查。

④反映公证书有错的问题,依据《公证程序规则》、《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办法》,引导其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对公证机构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复查决定有异议,采用投诉方式提请地方公证协会予以处理。

⑤反映对音像制品鉴定结论不服的问题,依据《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引导其向上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复核。

(十二)特定类型的投诉

广义上的“投诉”是一种沟通方法,因其没有统一的处理程序,故无法作为统一的一种法定途径。但某些特定类型的投诉途径,符合前文提出的三个界定标准,可作为法定途径。

1.具有举报性质的投诉途径。比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检测机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工程建设标准规定进行检测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建设主管部门投诉。建设主管部门收到投诉后,应当及时核实并依据本办法对检测机构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于30日内将处理意见答复投诉人。

2.具有复查性质的投诉途径。比如,《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第五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3.消费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争议后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自身权利,要求保护合法权益。

主要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电信条例》、《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通知》、《组织处理投诉指南GB/T 19012-2008》、《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GB/T 19013-2009》等。

例如:①反映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受到损失的问题,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导其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②反映在乘坐地铁、汽电车、出租车时遇到的问题,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引导其向交通客运主管部门投诉。

③反映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服务不达标的问题,依据《电信条例》,引导其向电信管理机构申诉。

④反映银行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通知》,引导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诉。

(十三)特定类型的调解

调解,是指通过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在我国,有四种不同性质的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

1.司法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属于“诉访分离”范畴,不作为本框架所讨论的“法定途径”。

2.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仲裁当事人在自愿协商、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这是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单独作为一种“法定途径”。

3.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

除纠纷的活动。由于其主体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而不是国家机关,所以不作为“法定途径”。

4.行政调解,是指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基础,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

部分行政调解途径由于不符合三个界定标准,所以,不作为“法定途径”。比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行政调解,《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调、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调解时限、程序等规定。比如,关于种子、植物品种纠纷的行政调解,《种子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调解时限、程序等规定。

部分行政调解途径符合三个界定标准,可作为“法定途径”。比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

规定了行政调解的范围和主体,为“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调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由主管该事项的行政机关负责调解”,并明确了行政调解的启动、实施、调解书制作等具体程序及时效。《成都市行政调解工作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昆明市行政调解实施办法》等也符合三个界定标准。

(十四)技术鉴定

技术鉴定,是指由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纠纷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主要法律依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精神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试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

例如:1.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一般由侦查机关委托或向法院申请,其中的纠纷涉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另,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鉴定中的违法行为,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举报。对司法鉴定人违规的,还可以向司法鉴定机构反映。

2.医疗卫生领域的鉴定。

①预防接种异常反映诊断鉴定。一是通过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或医学会鉴定。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各级异常

反应调查专家组调查诊断并作出结论;对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的,向市级医学会申请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向省级医学会申请再鉴定。二是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原因给受害者造成损害,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办理。

②精神障碍诊断鉴定及住院治疗。根据《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的诊断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具有法定情形的,应当实施住院治疗。对需要住院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③职业病诊断、鉴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对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实行两级鉴定制,省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

④医疗事故鉴定。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其中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⑤计划生育并发症鉴定。依据《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试行)》,计划生育并发症鉴定实行县、社区的市、省级逐级鉴定制度,省级鉴定为终级鉴定。

3.劳动领域的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3、26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4.交通事故鉴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3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二、处理揭发控告类问题的法定途径

揭发控告是指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反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法违纪事实或提供线索,要求依法制止、惩处或赔偿的行为。处理这类事项的法定途径主要有:

(一)行政监察

行政监察,是指在行政系统中设置的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教育法》、《审计法》等。

例如:反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旷工或因公外出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违反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许可,违反规定办理招标投标、征收征用,违反规定向法人摊派或收取财物等,可以通过行政监察解决。

(二)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活动。

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例如:反映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给缴纳保险费,擅自延长工作时间,不给劳动者配备应有的劳动保护措施等,可通过劳动监察解决。

(三)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安全生产法》、《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

例如:反映破坏公共财物,非法买卖土地,企业环保措施不达标,慈善机构侵占、私分所接受的捐赠资产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导入行政处罚途径解决。

(四)立案侦查

立案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接到公民报案、控告、举报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受理后经领导批准,立为刑事或治安案件查处的行为。

主要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例如: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村基层组织人员参加救灾、抢险款物的管理工作时挪用、侵占款物,控告他人侵害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犯罪行为等,可予以立案侦案。

(五)纪律检查

纪律检查,是指各级纪委依照党内法规对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进行查处的活动。

主要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工作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例如:反映有的党员干部热衷虚名造政绩、树“形象”,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买官卖官,任人唯亲,违规提拔干部;有的插手工程建设项目,为亲属或关系户谋取利益;有的多占住房、超标配车,公款吃喝旅游,生活奢靡等,可导入纪律检查途径。

三、处理信息公开类问题的法定途径

政府信息公开类法定途径,是指行政机关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公开由其在履职过程中制定或者获取的某些信息。

主要法律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例如:主要有3种情形:

1.申请公开信息的,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4条规定,应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

2.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现代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理论 篇6

现代教学设计并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盘否定,而是与传统备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都是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各自的具体环节,包含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考虑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形成一定的教学实施计划,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也都涉及到文字记载等。但现代教学设计又不同于传统备课,脱破了其形式和要求,实现了教学设计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体现了新课程精神和要求,是教学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现代教学设计广泛地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教学从自发的经验型向自觉的科学型的转变。

(二)、现代教学设计摈弃了“教学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三)、现代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程式,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多向的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

(四)、现代教学设计要体现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激励导向的评价观。(五)、现代教学设计适用的范围更宽,运用的资源更丰富,手段更先进。

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 篇7

一.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 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存在片面性, 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如有位老师设计的《松树金龟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金龟子的生态习性;感受文中准确的说明, 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这样的目标定位只是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缺乏考虑。

我们认为,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具有课程意识, 应当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 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语文教学目标要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 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 要全面考虑这三个维度, 不可偏废。学生的实际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 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 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悟, 学有所得, 学有所长。

我们感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以下五个依据。

1.要依据语文学科课程的总体目标来制订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每一节课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又是整个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拟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要高瞻远瞩从整体来看局部, 使它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 虽然各篇的体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各有所不同, 但是文章都以童年时代的回忆为主要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就应该从单元学习的角度出发, 充分挖掘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既让学生与作者一起回忆童年, 又能从中得到感悟与启迪。

2.要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具体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 有时可以并列三维目标的要求, 有时则不一定要强加上智能培养或思想情感教育目标, 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把这些目标隐含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

3.要依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来预设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应是教材内容的提炼, 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纲要罗列。要具体剖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时要求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在制定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时,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教学之中, 做到恰如其分。要立足文本, 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做生硬的说教。例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二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 新闻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起点,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将文体知识的掌握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在此基础上再体会出当时作者写作此两则新闻时的喜悦、自豪之情。

4.要依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来思考教学目标。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把握和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情况, 估计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要抓住一些倾向性、总体性的问题, 结合新知识的教学, 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制订教学目标。

5.要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来处理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 伴随着师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教学不时会生成新的目标, 超出教师在上课前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 留有一定的张力空间。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 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充满人文关怀。

二.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 有些教师存在目标设立的随意性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缺乏指导原则, 缺少系统性、全局性的考虑。落实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观与现代教学观的具体化,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我们认为,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指向认知, 而应该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 促进情绪体验, 感受过程, 掌握方法, 促进正确价值观的自然形成。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三维目标的各个方面, 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三维目标体系这个有机的整体, 在课堂教学目标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受到足够重视, 反映能力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性目标, 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则是实施上述两类目标的基础。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 有位老师的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2.通过本文的学习, 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先补充《红楼梦》相关知识, 再讲解本文的典型环境, 最后通过鉴赏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把握人物的性格。2.知识讲解和研究性阅读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2.了解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这个目标设计, 看似教师试图从三个维度出发, 兼顾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但是实质上在“知识与技能”这一个维度设计中, 缺乏“技能”方面的目标设定, 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中, 又将学生阅读兴趣及了解封建社会规律纳入其中。这样的目标设计看上去涉及三个方面, 但是其实质内容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2.系统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 而是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学科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系统化, 上下贯通, 相互联系。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系统中考虑, 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例如, 在设计《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 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一、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二、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三、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文章中心,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设计没有注意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没有关注散文中人物描写的教学要求。

3.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 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教学目标不能面面俱到,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 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 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 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 又具有实效性。例如, 设计《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掌握本文中“雾凇沆砀”“毳衣”等文言词语和“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特殊句式的解释;二、从对雪景的描述、巧遇相同志趣之人的情节安排以及“独”等词语的感悟中, 体会作者赏雪的心情。这样结合文本的设计才具有操作性。

4.具体性原则。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 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共同基础以及学习兴趣、习惯等, 把教学目标细致化、具体化。例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的教学目标, 有的教师这样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二、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内涵。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表面来看, 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似乎涵盖了三维目标, 但是这三个目标过于笼统, 既没有结合诗歌本身的内容来设计, 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够具体, 也缺乏针对性。也就是说, 这一个教学目标似乎放在任何一首诗歌的教学中都可以用。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 应结合具体诗歌加以设计。例如, 教学《诗四首》其中的《归园田居》时,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设计为:一、重点理解“愿无违”三个字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试比较“草盛”“苗稀”“晨兴”“带月”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的心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并当堂背诵这首诗。

5.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 要明确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 有意识地改变实际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现象, 使得目标设计具有科学性。例如, 在设计《故宫博物院》一课的目标时, 有的教师把“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方位词语运用的正确性”设计成“掌握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目标指向有所偏颇。

分解课程标准,依据目标设计教学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07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决定着课堂中教与学的走向与结果。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结合教材所呈现的素材分解目标,通过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方面对目标进行阐述,使得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进而依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和适切性。分解后的目标可观、可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标准。

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为例,简单阐述如何分解课程标准,设计课时目标,如何对应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的表述】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P22)

【教材内容的安排】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

知识准备:(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了大量加、减、乘、除的等式,只是没有明确提出等式的概念,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 )+3=5;

(2)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公式、数量关系和运算律的方法;

(3)部分学生已经对方程有所了解。

生活经验:(1)学生在跷跷板的游戏中,对于如何保持跷跷板的平衡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

(2)在科学课上,学生已经认识了天平,能从天平的状态中了解到天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例1、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的第1、2题。例1是教学等式,例2是教学方程的意义以及与等式的关系,练一练主要是对等式和方程的判断,练习一的第1、2题是用方程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学生虽然在数学学习中一直运用等式,但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过天平平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这时,学生将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更多的是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最后教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方程的意义,像x+50=150,2a=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之后用韦恩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分析】教材、自制PPT课件。

【标准分解】

【教学目标陈述】

1. 借助直观天平图正确地写出等式;

2. 根据等式的结构准确地辨别等式和方程;

3.在对等式的分类、比较后自主地归纳方程的意义;

4.借助韦恩图或其他方式自主地说明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5.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直观演示,引导观察

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师(出示例1动态图:天平由左右摇摆后平衡):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这种现象吗?

生:50+50=100。(教师相机贴出写有算式的磁性板条)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等式)那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

师:如果把左边的鸡蛋拿走,这时天平会怎样?哪边重哪边轻呢?(动态演示)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状态吗?(50<100 )像这样的式子我们又可以叫什么呢?(不等式)

师:这时如果给左边托盘中加上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质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可以用字母x表示)放上去之后,猜想一下天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这种状态吗?(呈现天平三种不同的状态:x+50=100;x+50<100 ;x+50>100。)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都含有未知数x)

师:继续变换,在天平左边摆放a克的小正方体两个,右边摆放200克的砝码,使天平平衡。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现在这种状态吗?( 2a=20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1,即能够借助直观天平图正确地写出等式。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理想象天平的指针来判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后,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来表述对应的现象,借助对天平的观察,理解等式的含义,其中未知量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蕴含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由现实场景图到数学算式,也进行了抽象思想的渗透。】

二、尝试分类,明晰概念

师:通过观察天平,我们得到了这样6道算式,为了便于表述,先个它们编上①~⑥六个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道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思考,分一分,然后同桌相互交流分法。

(学生独立思考,选定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小组交流,再集中反馈。)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分成几类?每类是哪几道算式?(学生说分类标准。)

(预设:按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来分:可分成等式和不等式;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可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

……

师(小结):对于这6道算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我们先按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来分,可分为等式和不等式;对于不等式我们以后会进一步学习,今天主要来研究等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2,即根据等式的结构准确地辨别等式。本环节渗透了分类思想的教学,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立分类标准,然后依据标准进行分类,在交流分享中,明晰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同时也逐步增强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师:大家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三道等式”50+50=100 、 x+50=100 和 2a=200”,如果继续让你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

生:可以按是否含有未知数来分:

50+50=100 是一类,是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x+50=100 和 2a=200是一类,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你们能不能也写几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注意尽量写得与大家不一样。

(预设:100-x=20、y÷6=12、12x=ab……)

师: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同点:未知数不同,有的是x、y,有的是a、b;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有的在右边……)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无论是x还是y,它们都表示未知的数,无论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还是右边,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数学上就叫做方程。你觉得一道算式要能被称为方程,必须符合几个条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3,即在对等式的分类、比较后自主地归纳方程的意义;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等式进行二次分类,利用属加种差的方式揭示方程的意义,为了丰富对方程的理解,设计让学生也写几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丰富学生对方程的感知,进而求同: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50<100、 x+50<100 、x+50>100是方程吗?为什么?50+50=100是等式,那它是方程吗?为什么?你觉得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吗? (展示学生作品,最后介绍韦恩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2的达成,强化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理解本质

1.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集中反馈)

师: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的?

引导学生结合最后一幅情境图思考:

(1)在这道题中,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

(2)我们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式来列出方程的?

(小树的高度+6.4=大树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小树的高度=6.4,等等)

(3)方程其实就是在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相等关系的式子。它与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式子还有所不同,以前式子中的未知数是不能直接参与列式的,而方程可以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直接参与到列式中,这样有时会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便利,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师: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等量关系,你能否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等量关系,自己创编一个情景,列出一道方程?

(学生创编,全班分享;教师介绍天元术和笛卡儿等跟方程有关的数学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5,即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方程的本质是建立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式子,列方程最主要的就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线段图列方程、看情境图列方程、自己创编情境列方程等形式,促进学生感受生活中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初步体验方程思想。适当进行数学史的介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五、总结回顾,分享习得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得到一些算式,对算式进行了分类研究,也理解了等式和方程的意义。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反思学习历程,及时总结的习惯】

上一篇: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初中化学教案下一篇:电化教学论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论文